国际私法法条整理
国际私法条文

国际私法条文
摘要:
一、国际私法概述
二、案例分析:不动产所有权转移争议
1.争议背景及双方立场
2.适用法律依据
3.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正文:
【国际私法概述】
国际私法,又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法,是调整涉及跨国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在涉及跨国民商事纠纷时,应当适用哪一国家的法律来解决。
在国际私法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冲突法、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
【案例分析:不动产所有权转移争议】
1.争议背景及双方立场
张某与蔡某夫妻在厦门购买一套房产,后因婚姻关系破裂,双方就房产归属产生争议。
张某欲将房产出售,但蔡某不同意。
张某遂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并有权单独处置。
2.适用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4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本案中,房产所在地为中国厦门,因此应适用中国法
律。
3.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本案争议之房屋是张某与蔡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一方处分时,双方仍是夫妻关系,因此,其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一直未改变。
共同共有的财产,依我国法律规定,需得全体共有人同意才可以做处分之行。
综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张某在未经蔡某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独处置夫妻共同财产。
法院审理后,应依据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判决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张某处置房产需经蔡某同意。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私法在处理跨国民商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国际私法法条整理

国际私法法条整顿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旳调节措施——间接调节措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旳损害补偿,合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冲突规范作为一种间接性旳规范不能直接拟定当事人旳权利义务,它必须与它援引旳某一特定国家旳实体法结合起来,才干发挥调节当事人权利义务各国国际私法国内立法旳基本内容——调节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国内专用实体法规范◆《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旳中外合资经营公司合同、中外合伙经营公司合同、中外合伙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司法解释与否应作为国际司法渊源旳问题——有关司法解释旳法律地位◆《监督法》第31条规定: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旳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旳解释。
❖司法解释在不违背宪法与法律旳前提下,对各级审判机关具有普遍旳约束力作为国际司法国际渊源旳国际惯例——国际惯例旳法律地位◆《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低阶或者参与旳国际公约没有规定旳,可以合用国际惯例。
❖对于国际商事惯例旳合用,一般须由当事人选择合用。
只有当事人选择合用旳国际商事惯例,才对该当事人有约束力。
在当事人未选择合用国际商事惯例时,合用国际商事惯例只发生于法律对有关事项未加规定旳状况◆《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根据本章规定合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旳,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旳社会公共利益。
冲突规范旳特点◆《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抚养合用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联系旳国家旳法律。
❖没有直接规定当事人旳权利义务,只是指明波及拟定涉外抚养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时应合用何国旳实体法加以调节冲突规范旳类型——单边冲突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旳中外合资经营公司合同、中外合伙经营公司合同、中外合伙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系属直接指出应合用内国法◆《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国公民定居国外旳,她旳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合用定居国旳法律。
国际私法法条汇总

国际私法法条汇总中国国际私法法条汇总1.《民法通则》:第八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条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
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第二十二条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79.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其定居国法律。
180.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
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法条整理

中国
【收养】第二十八条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关系的解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法院地法律。
【有价证券】第三十九条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一般侵权】第四十四条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但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侵权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
德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判例。该案是关于船员雇佣合同因订立时有胁迫情形被请求撤消。但是按照德国国际私法的规定应该适用土耳其法律,依土耳其法,胁迫不构成撤消合同的原因。德国最高法院排除了不利保护弱者的土耳其法律的适用,认为德国胁迫构成撤消合同的原因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弱者,因此撤消了合同,保护了受雇船员的利益。
国外
1979年《匈牙利国际私法》第32条第2款在合同关系以外造成的伤害,如果损害发生地法对受害者更加有利,以该法为准据法。
第22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因事后婚姻而准正的要件依父母的属人法,父母的属人法不同时,依其中更有利于准正的法律。(与我国一致*)
*第三人侵权
*在合同订立前对消费者的事前保护应加以规定
特殊合同领域限制当事人选法合意
在这类案件中,由于我国的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及范围未包括家庭无形财产,才会产生在该案中的不同意见。但事实上,法院的秉公处理的前提依据是考虑到本案中的弱者—妻子,处于保护弱者的考虑,应当对妻子的付出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标准可能是不一样的,也许可以要求原告对家中的债务进行赔偿,也可以像本案中提出的做法那样,如丈夫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前年薪2万元,而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年薪6万元,其差额为4万元,若规定分割补偿的年限为10年,则该无形财产的价值为40万元,在离婚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将保护弱者原则确定为基本原则,那么在法律规定不明的情况下,就可以运用该基本原则使弱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
国际私法条文

国际私法条文一、国际私法概述国际私法,又称国际私法法律,是指一国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于调整涉及国际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国际私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确保各国民商事法律在国际交往中得到适用和执行。
二、国际私法的主体和范围国际私法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具有国际性的组织。
其调整的范围包括民商事法律关系,如合同、侵权、财产权、家庭法、知识产权等。
此外,国际私法还涉及国际破产、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法律问题。
三、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主权原则、平等原则、互惠原则和保护原则。
主权原则强调各国自主决定适用本国法律的权力;平等原则要求各国在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时平等对待;互惠原则是指各国在相互给予法律地位方面应遵循对等原则;保护原则强调对在本国领域内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
四、国际私法的适用范围国际私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涉外合同:当合同的当事人、标的物或合同的履行地涉及不同国家时,国际私法规定了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调整合同关系。
2.涉外侵权:涉及跨国侵权行为时,国际私法规定了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侵权责任。
3.跨国婚姻家庭关系:包括婚姻效力、离婚、子女抚养、监护等方面,国际私法规定了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调整这些关系。
4.跨国继承:涉及跨国遗产继承时,国际私法规定了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继承权。
五、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冲突法、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
冲突法是国际私法的基础,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规定了跨国民商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国际商事仲裁的机构和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等问题。
六、国际私法的实践与应用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国际私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解决法律冲突、确定适用法律、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国际私法为跨国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法条整理

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法条整理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旨在保护那些在国际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组织。
这些个体或组织可能因为国籍、财力、地位或其他原因而在交易、合同或争端解决中面临不公平对待的风险。
为了保护弱势地位的人们的权益,国际法中制定了许多法条以支持和加强这一原则。
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旨在保护儿童的权益和福利。
该公约规定了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
这项公约旨在确保儿童的最佳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特别是在家庭和社会等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
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旨在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和尊严,并确保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项公约对于弱势地位的残疾人来说至关重要,它要求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并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和发展。
三、《联合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则》《联合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则》是国际消费者保护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这些准则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防止虚假广告、欺诈行为和不公平的销售合同,并提供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四、《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劳工标准公约》《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劳工标准公约》是一系列国际劳工法律框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这些公约包括禁止强迫劳动和儿童劳动,确保工人享有平等待遇和合理工时,以及保护工人组织权利等。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不受歧视,并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
五、《国际商业习惯与贸易法典》《国际商业习惯与贸易法典》是一项非正式的国际商业法律体系,旨在填补国际私法领域的空白和不确定性。
这个法典试图通过将各国商业习惯和惯例纳入国际商事交易中,保护交易各方的权益和意愿,包括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组织。
六、《国际私法规范》《国际私法规范》包含了一系列国际私法准则,旨在解决国际私法领域的争议和问题。
国际私法法条汇总

国际私法法条汇总国际私法又称国际民事法,是指调整私人之间跨越国家辖区的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国际私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跨国民事纠纷,包括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归属、承认和解释外国法、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等。
国际私法的法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国际习惯法以及国内法。
以下是一些国际私法的重要法条: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该公约规定了跨国货物销售合同的适用法律和解决纠纷的规则,被称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统一法”。
2.《地方法律适用公约》(Rome I):该公约规定了私法领域(如合同、侵权行为等)中涉及国际性问题时,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以及法律如何确定的规则。
3.《地方法律适用公约》(Rome II):该公约规定了在涉及非合同性义务引起的纠纷时,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以及适用法律的冲突规则。
4.《国际私法公约》(Hague Convention):该公约是国际私法的重要公约之一,其中包括《国际合同公约》、《海外继承公约》、《子女哺育和抚养公约》等。
5.《移民和难民法公约》(1951年公约):该公约规定了关于难民和流离失所人群的国际法律规则,确保他们在国际间获得特殊的保护和待遇。
6.《国际商事仲裁公约》(New York Convention):该公约规定了对于国际商事争议的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程序,在国际商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8.《国际私法习惯法》:国际私法领域也存在一些通过普通国际行为形成的习惯法,如国籍和居民国的法律冲突规则等。
9.各国国内法:国内法中也有一些规定关于国际私法的规则,如美国的《统一商事法典》(UCC)等。
以上只是一些国际私法的重要法条,实际上国际私法的法条非常多且复杂,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条为各个国家之间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规则,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国际私法法规

第一部分常用国际私法法规《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二条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第一百四十四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五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六条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八条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九条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五十条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七、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178.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确定应适用的实体法。
179.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的,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其定居国法律。
国际私法重点整理笔记pdf

国际私法重点整理笔记国际私法是研究跨境私法关系的法律体系,它涉及冲突法、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商法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份国际私法的重点整理笔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概念。
1.冲突法:定义:冲突法是国际私法的核心,它解决的是当涉及跨国因素的民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冲突规范:包括连接点规范和系属规范,连接点规范确定法律适用的基础,系属规范指明应适用的法律。
适用范围:涉及个人、家庭、财产等方面的法律关系,如婚姻、继承、合同、侵权等。
2.国际民事诉讼法:定义:国际民事诉讼法是关于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它涉及诉讼的启动、管辖权、证据、执行等方面。
管辖权: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包括普遍管辖权、特殊管辖权和协议管辖权。
证据规定:涉及证据的获取、提交和审查,包括公共记录、证据的合法性和相关性等。
3.国际商法:定义: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业交易的法律法规,它包括合同法、货物运输法、贸易术语等。
合同法:涉及国际合同的成立、履行、解除和违约等方面的规定。
货物运输法:包括海运、空运和国际铁路运输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贸易术语:如FOB、CIF等,用于明确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国际仲裁:定义:国际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它通过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来裁决争议。
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
仲裁程序:包括仲裁申请、仲裁审理、裁决的作出和执行等。
5.国际私法的主体和制度:国际私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私法的制度:如国际司法协助、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
以上是国际私法重点整理笔记的概要,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各个领域的具体法律规定和案例,来进一步深化对国际私法的理解和应用。
国际私法相关法条

《民事诉讼法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七条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九条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二条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国际私法法规

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二条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第一百四十四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五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六条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八条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九条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五十条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继承法第三十六条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国际私法法律适用整理(2篇)

第1篇一、引言国际私法,又称为冲突法,是研究在涉及多个国家法律关系时,如何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的法学分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私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国际私法法律适用原则、法律适用范围、法律选择方法等进行整理和探讨。
二、国际私法法律适用原则1. 国际礼让原则国际礼让原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尊重他国主权,按照国际惯例和互惠原则,承认外国法律的效力。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适用法律时,不得违反国际惯例和互惠原则。
2. 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要求在适用法律时,必须明确、具体。
即所适用的法律应当是明确、具体的,便于当事人预知其权利和义务。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应当公平对待当事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适用法律时,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意愿,确保法律适用结果公正、合理。
4.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应当以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为依据。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适用法律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三、国际私法法律适用范围1. 人身关系人身关系包括婚姻、亲子、收养等法律关系。
在处理这类关系时,一般适用当事人住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行为地法律。
2. 物权关系物权关系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在处理这类关系时,一般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或最密切联系法律。
3. 合同关系合同关系包括买卖、租赁、承揽、运输等。
在处理这类关系时,一般适用合同订立地法律、合同履行地法律、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或最密切联系法律。
4.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包括一般侵权行为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处理这类关系时,一般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住所地法律或最密切联系法律。
四、法律选择方法1. 明示选择明示选择是指当事人通过协议明确约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明示选择是确定法律适用的首选方法。
2. 推定选择推定选择是指在没有明示选择的情况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推定适用某个国家的法律。
法国国际私法条文

法国国际私法条文
法国国际私法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条文:
1. 法国民法典(Code civil):
- 第14条:提供对国际私法的引用规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 第15-16条:确立了国家的原则,即法律适用国的法律适用。
2.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
- 第3条:提供司法管辖和法院辖区的规则。
- 第14条:确立对国际私法争议案件适用的竞争规则。
3. 法国商法典(Code de commerce):
- 第110-1条:规定适用于国际贸易纠纷的特殊规则。
4. 国际公约:
- 1955年《公约规则关于国际私法适用的法律》(Convention de La Haye sur la loi applicable aux obligations alimentaires):解决国际家庭财产关系和联合财产的问题。
- 1980年《维也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统一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规范。
请注意,这只是法国国际私法的一些主要法律依据,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条文和国际公约的规定。
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应当根据具体案件和相关法律进行判断。
2023年国际私法法条原文

2023年国际私法法条原文2023年,国际私法法条经过多年的修订和完善,终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
这一法条的出台,标志着国际社会在私法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下是2023年国际私法法条的原文:第一条:本法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国际私法领域的各项事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条:本法条适用于涉及国际私法的民事、商事和家事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第三条: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本国法律或者其他国家法律,但应当遵守国际公序和国际公共政策的原则。
第四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选择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应当得到相互承认和执行。
第五条:当事人在选择适用法律时,应当考虑到合同的性质、当事人的意愿、交易习惯等因素,并遵守国际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六条: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选择适用特定的国际公约或者国际条约,但应当遵守该公约或者条约的规定。
第七条: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选择适用国际商事惯例,但应当遵守该惯例的规定,并保证合同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第八条: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选择适用国际仲裁规则,但应当遵守该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并接受仲裁裁决的约束力。
第九条:当事人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可以选择适用一方或者双方的国家法律,但应当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当事人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可以选择适用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者国际条约,但应当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当事人在合同纠纷中可以选择适用合同法或者国际贸易法,但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和国际贸易的规则。
第十二条:当事人在国际私法领域的争议解决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促进争议的及时解决。
第十三条:本法条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自该日起发生的国际私法案件。
以上就是2023年国际私法法条的原文。
这一法条的出台,为国际社会在私法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国际私法条文

国际私法条文【实用版】目录1.国际私法的概念和作用2.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原则3.国际私法在我国的实践案例4.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一、国际私法的概念和作用国际私法是指涉及两个或以上国家之间的私人法律关系,主要调整跨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维护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国际私法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方面。
二、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属地原则:即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例如,涉及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44 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2.属人原则:即适用当事人的本国法。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共同共有的财产,依我国法律规定,需得全体共有人同意才可以做处分之行为。
3.合同自体法原则:即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适用于涉外合同纠纷案件。
4.最大利益原则:即在涉及国际民事关系时,应当根据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三、国际私法在我国的实践案例在我国,国际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的应用案例屡见不鲜。
例如,一对英国夫妇婚后移居意大利,后来华工作。
该夫妇于今年收养一名中国儿童并决定一起回意大利生活。
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该夫妇收养中国儿童所应适用的法律,应适用中国法和意大利法。
四、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私法的适用范围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
目前,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国际条约:在涉外民事关系中,国际条约的规定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2.知识产权保护: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私法的重要议题。
各国在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国际私法条文

国际私法条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国际私法的概念及作用二、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规定1.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2.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3.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4.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5.债权关系的法律适用6.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适用三、国际私法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分析1.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适用2.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法律适用四、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正文一、国际私法的概念及作用国际私法是一门涉及国际民事关系的法律学科,主要调整跨国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国际民事关系中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从而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国际私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主要作用是明确国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为国际民事争议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二、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规定1.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2010 年 10 月 28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该法的规定确定。
该法规定了一系列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包括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夫妻财产关系、继承关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和知识产权关系等。
2.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如果涉及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44 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3.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在国际继承关系中,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遗产的法定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等,都需要依据被继承人所在国家的法律进行规定。
4.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在国际物权关系中,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等法律关系,都需要依据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进行规定。
而动产的物权关系,一般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或者行为地法。
5.债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在国际债权关系中,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法律关系,一般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或者行为地法。
国际私法条文整理

中国国际私法法规汇编一、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方面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进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注:有关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定,在国内法上是由我国宪法第18条和第32条规定和各种基本民事法律中有关这方面的规定构成的。
依据这些规定我国赋予在中国的外国人按国民待遇原则可享有人身权、亲属权、财产继承权等。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方面的立法1、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8条:“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2、涉外民商事关系法律适用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8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142条,《海商法》第268条,《民用航空法》第184条,《票据法》第9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3、反致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8条:“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8章的规定来确定适用的实体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
国际私法法条整理

国际私法法条整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方法——间接调整方法◆《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冲突规范作为一种间接性的规范不能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它必须与它援引的某一特定国家的实体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各国国际私法国内立法的基本内容——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国内专用实体法规范◆《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司法解释是否应作为国际司法渊源的问题——关于司法解释的法律地位◆《监督法》第31条规定: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司法解释在不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对各级审判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作为国际司法国际渊源的国际惯例——国际惯例的法律地位◆《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低阶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对于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一般须由当事人选择适用。
只有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国际商事惯例,才对该当事人有约束力。
在当事人未选择适用国际商事惯例时,适用国际商事惯例只发生于法律对有关事项未加规定的情况◆《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冲突规范的特点◆《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抚养适用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没有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只是指明涉及确定涉外抚养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时应适用何国的实体法加以调整冲突规范的类型——单边冲突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系属直接指出应适用内国法◆《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的法律。
国际私法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12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7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8日为正确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该法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民事关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公民、外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国籍人;(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三)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四)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五)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其他情形。
第二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以前发生的涉外民事关系,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该涉外民事关系发生时的有关法律规定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当时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确定。
第三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商事领域法律的特别规定以及知识产权领域法律的特别规定除外。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没有规定而其他法律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四条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涉及适用国际条约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等法律规定予以适用,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条约已经转化或者需要转化为国内法律的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私法法条整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方法——间接调整方法《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冲突规范作为一种间接性的规范不能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它必须与它援引的某一特定国家的实体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各国国际私法国内立法的基本内容——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国内专用实体法规范《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司法解释是否应作为国际司法渊源的问题——关于司法解释的法律地位《监督法》第31条规定: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司法解释在不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对各级审判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作为国际司法国际渊源的国际惯例——国际惯例的法律地位《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低阶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对于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一般须由当事人选择适用。
只有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国际商事惯例,才对该当事人有约束力。
在当事人未选择适用国际商事惯例时,适用国际商事惯例只发生于法律对有关事项未加规定的情况《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冲突规范的特点《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抚养适用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没有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只是指明涉及确定涉外抚养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时应适用何国的实体法加以调整冲突规范的类型——单边冲突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系属直接指出应适用内国法《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的法律。
系属直接指出应适用外国法冲突规范的类型——双边冲突规范《民法通则》第144条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如果不动产所在地在中国,就适用中国法律;如果不动产所在地在某外国,则适用该外国的法律《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仅仅适用于主体一方是中国公民而另一方是外国人的结婚和离婚关系冲突规范的类型——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地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要确定发生在外国的侵权行为必须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外国法)和法院地法(中国法)冲突范围的类型——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民法通则》第146条第1款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国籍相同或者住所地国相同的当事人双发既可以选择侵权行为地的法律作为准据法,也可以选择其共同的属人法作为准据法准据法的确定——准据法所属国存在区际法律冲突《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2条规定:依法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如果该外国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法律的,依据该外国法律关于调整国内法律冲突的规定,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该国法律未作规定的,直接适用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地区的法律。
我国有关反致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立法方案《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2条第5款规定: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或者人民法院依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是指现行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规范和程序法。
我国在合同实践中排斥反致制度我国立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后,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认其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就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标准而言,我国较为明显地采用结果标准。
即只有当外国法的适用产生有损我国公共秩序的结果时,方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第11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第13条规定:外国法律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适用,不论该相应外国是否在其境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需以互惠为基础的情形除外。
在外国法律适用以互惠为基础时,如无相反证明,推定存在互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5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应适用外国法律时,如果适用结果明显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秩序的,则不予适用,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应的法律。
排除外国法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根据案件情况适用与案件有更密切联系的法律我国查明外国法的制度——关于查明外国法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第12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应当适用的法律为某外国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可以责成当事人提供该外国法律,也可以依职权查明该外国法律。
自然人——我国有关自然人国籍的立法《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国籍法》第8条规定: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国籍法》第4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国籍法》第6条规定: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国籍法》第7条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一、中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中国的;三、有其他正当理由的。
《国籍法》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国籍法》第9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国籍法》第10条规定:中国公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一、外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外国的;三、有其他正当理由的。
《民法通则意见》第181条规定: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民法通则意见》第182条规定:有双重或者多重国籍的外国人,以其有住所地或者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自然人——我国确定自然人住所的立法《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她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民法通则》第183条规定: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能确定,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
法人——中国在实践中确定法人国籍的做法《民法通则意见》第184条: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本国法。
《民法通则》第41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法人——中国在实践中确定法人住所的做法《民法通则》第39条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公司法》第10条规定: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民法通则(草案)》第九编第18条规定:法人有两个以上办事机构的,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律为其住所地法律。
法人——法人的营业所《民法通则意见》第185条规定:当事人有两个以上营业所,应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营业所的,以其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准。
法人——我国对外国法人认许的有关规定《公司法》第193条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公司法》第197条规定:经批准设立的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业务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其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公司法》第194条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在中国境内指定负责该分支机构的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并向该分支机构拨付与其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对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资金需要规定最低限额的,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公司法》第195条规定: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应当在其名称中标明该外国公司的国籍及责任形式。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应当在本机构中置备该外国公司章程。
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设立分公司分支机构的两个条件:其一,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在中国境内指定负责该分支机构的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并向该分支机构拨付与其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第二,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应当在其名称中表明该外国公司的国籍及责任形式。
《关于审批和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外国企业未经批准和等级不得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不得开展本实施细则允许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
国家——中国对国家豁免的立场及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财产给予财产保全和执行的司法强制措施的豁免;但是,外国中央银行或者其所属国政府书面放弃豁免的或者指定用于财产保全和执行的财产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外国中央银行,是指外国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中央银行或者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金融管理机构。
本法所称外国中央银行财产,是指外国中央银行的现金、票据、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以及该银行的不动产和其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第3条规定:外国不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金融管理机构的财产以豁免,或者所给予的豁免低于本法的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对等原则办理。
在实行对等原则的前提下,中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财产给予财产保全和执行的司法强制措施的豁免,主要针对的是外国央行财产所采取的豁免,并且豁免范围仅限于司法强制措施外国人在我国的民商事法律地位《宪法》第1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