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策

合集下载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罗斯福新政的优点和缺点

罗斯福新政的优点和缺点

罗斯福新政的优点和缺点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计划之一。

它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和措施,旨在缓解美国大萧条的痛苦和复苏经济。

本文将探讨罗斯福新政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缓解了美国大萧条的痛苦美国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的经济衰退事件,它给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缓和这种痛苦和苦难。

例如,新政中的社会保障计划和联邦紧急救济管理局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提供了财政支持,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

2.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罗斯福新政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力。

这样,政府可以在危机时期通过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来保护公民利益。

由此,政府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控制失业率并缩小贫富差距。

3.创建了福利国家的模板罗斯福新政的一项重要成就是创建了福利国家的模板。

新政中创立的社会保障和联邦住房管理局等机构,为美国政府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些不断的调整和修补,这些计划已成为现代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核心。

缺点:1.增加了政府的开支项目罗斯福新政在缓解美国大萧条方面有巨大成功,但其对政府预算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新政在许多方面开销巨大,例如建设公共工程,贷款助学等。

新政的成本增加意味着美国政府需要大量的税收收入,而在经济复苏之后,这种税收压力可能导致美国人民负担过大。

2.可能阻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可能会导致自由市场的功能受到阻碍。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政策的长期影响可能是抑制了私人企业的发展,使得政府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可能缺乏有效的长期发展策略罗斯福新政很好地缓解了美国大萧条的痛苦,但在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方面可能欠缺有效策略。

他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实行经济自由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提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策略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结论:总体而言,罗斯福新政对人民群众和美国经济方面的贡献是具有深远历史价值的。

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原因探讨——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原因探讨——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原因探讨——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题目:1. 美国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概述2.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角色3. “信用紧缩”政策导致人们存款减少4. 青睐黄金标准的政策限制了货币增发5. 存款失业循环导致政策无助于经济恢复美国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原因探讨——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1. 美国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概述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让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中。

政府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然而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大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9年至1932年,政府采取了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试图避免金融危机导致的通货膨胀。

第二阶段是1933年至1941年,罗斯福政府上台后,政府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复苏。

然而整个时期的货币政策都未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危机。

2.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其中所涉及的贷款规模、利率和流动性都会对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由于长期持续的风险暴露,增加了降低贷款风险的动力,导致银行不再借出资金。

大量储户感到损失,失去信心,不再相信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和财务能力。

这导致了储户们拿出他们的存款,并且导致了储户的恐慌性赎回。

3. “信用紧缩”政策导致人们存款减少在萧条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用了一种名为“信用紧缩”的政策,旨在使商业银行保留更多现金以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

但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导致储户们拿出存款,而银行却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满足这些提取现金的需求。

因此,储户们只能将其储蓄分散到更安全的金融机构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衰退。

4. 青睐黄金标准的政策限制了货币增发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采取了“黄金标准”政策,将货币按比例换算成黄金。

这个政策不仅稳定了货币供应,还防止了政府印钞票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

然而,这个政策也限制了政府货币增发的能力,无法推动经济复苏。

促进经济增长: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战略

促进经济增长: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战略

促进经济增长: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战略在30年代初期的美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大萧条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失业率达到了25%的惊人数字,国家经济一度瘫痪。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战略,即所谓的“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扩大财政支出。

罗斯福认为,出现大萧条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支出不足,导致经济活动停滞。

因此,他实行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投资在公共工程和军事设施建设,从而刺激了经济复苏,解决了大量的失业问题。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他制定《社会安全法案》,确立了社会保险体系。

这一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三、调整金融体系。

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新政对金融体系进行重整和改革。

罗斯福通过创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强了金融系统的监管和管理,避免了金融体系的崩溃。

四、建立工业调节制度。

为了解决生产力过剩的问题,新政实行工业调节制度。

这一措施对大型工业生产的规划和分配,有效地抑制了竞争压力,使生产力得到了有效地利用,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保障着国家的稳定。

罗斯福新政实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财政支出的效应不仅刺激了经济活动,缓解了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建筑业和军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有效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性。

总之,罗斯福新政提出的经济战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产生的严峻经济状况,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以恢复经济发展。

这一新政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美国及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美国政府在推动国家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财政和金融工具以及更完善的规划。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启示我们认识现代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罗斯福新政展现了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决心和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介罗斯福新政(New Deal)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系列政府政策和计划,旨在应对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期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不稳定。

该政策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领导并实施,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金融改革、劳工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1. 金融改革罗斯福新政首先着手解决了大萧条期间金融体系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他宣布了银行假日(bank holiday),暂停了所有银行的营业,并进行了普查和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的银行才能重新开业,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了信心。

此外,罗斯福还签署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法案,包括《银行法》(Banking Act)和《证券法》(Securities Act),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2. 劳工保护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保护劳工权益,罗斯福新政实施了一系列的劳工保护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劳动关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也被称为瓦格纳法案(Wagner Act)。

该法案保护了工人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禁止了雇主对工会成员进行歧视或报复行为。

此外,罗斯福新政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最低工资法案,以确保工人得到合理的报酬。

3. 基础设施建设罗斯福新政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共工程法案》(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PWA),该法案为各个州提供了资金,用于修建公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有其他类似的项目,如《劳工保障法案》(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WPA)和《农田改良法案》(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期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经济大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盘,随后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国,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

这场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各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的困境下,政府需要通过积极干预经济、促进国内消费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等手段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类似的经济危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回顾大萧条发生时的经济背景,探讨导致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

接着,我们将分析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包括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策略,包括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国内消费和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等。

最后,我们将对这些应对策略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挑战,并提出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萧条应对策略的研究与思考,加深对经济危机应对的理解,并为政府和企业在面对类似危机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并为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大萧条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文章结构小节将给出文章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目的小节将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即探讨大萧条时期的应对策略。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经济背景、大萧条原因和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个小节。

经济背景小节将介绍大萧条发生的背景和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大萧条原因小节将剖析引发大萧条的主要因素,如股市崩盘、贸易保护主义等。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美国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期间,由于股市崩盘、失业率飙升和工商业生产持续下滑而引发的严重经济衰退。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新政,以应对大萧条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一、经济衰退的背景与原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股市蒸蒸日上。

然而,到了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导致投资者巨额损失,引发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崩溃。

失业率飙升,工商业生产减少,大量银行倒闭,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大萧条的原因包括金融市场泡沫、不平等分配、农业与工业结构失衡、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

这些问题的积累导致了经济崩溃,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二、新政的实施与目标面对大萧条的威胁,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经济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复苏、减缓失业和扶持弱势群体。

新政的主要目标如下:1. 刺激需求:新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方式,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 保护劳工权益:新政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保护劳动者权益,缓解失业和贫困问题。

3. 支持农业发展:由于农业危机是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农业调整法案和农业贷款计划,支持农民并调整农业结构。

4. 金融改革:新政通过建立金融监管机构、加强银行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方式,重建金融体系,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新政的具体措施1. 公共工程计划:新政通过实施公共工程计划,如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加了政府的支出和就业机会。

2. 农业调整法案:新政实施了农业调整法案,提供了给予农民贷款和补贴的机会,以减轻农业危机的冲击,促进农业发展。

3.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新政创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福利。

4. 银行业改革:新政实施了一系列银行业改革措施,包括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和监测,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完善社会救济: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援助

完善社会救济: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援助

完善社会救济: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援助罗斯福新政是针对美国大萧条而推行的一项政治计划,旨在帮助贫困人群,重建经济,以及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在这项政治计划中,社会救济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援助。

首先,罗斯福新政针对无家可归者和流浪汉提供了援助。

这些人在大萧条时期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他们生活在露天或者暴力犯罪率很高的地区,非常需要帮助。

新政的方案包括提供住房,食品和医疗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同时,罗斯福新政还通过建造公共工程来提供就业机会,这使得一部分无家可归者得到了工作,并且从去到公众视野中。

其次,罗斯福政府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家庭受到经济逆境,处于极端贫困线以下的人群。

据估计,这些家庭占美国总人口的20%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儿童和老年人。

为帮助这些家庭,罗斯福政府于1935年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并通过该机构向有需要的人提供现金,食品券,衣服和租房补贴等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救济署为数以百万的家庭提供了帮助,并帮助他们度过了困苦的时期。

最后,罗斯福新政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生活负担。

在大萧条时期,很少有人拥有医疗保险,因此许多人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去看病而忍受病痛和疾病。

罗斯福政府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医疗保险计划,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该政府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公共医疗设施的条件,包括建立新的诊所和医院,并提供了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设备。

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援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它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人。

该计划不仅帮助人们度过了危机,还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提供了支持。

虽然它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但它启示了人们,政府能够采取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援助计划在当时的美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它缓解了美国人民在大萧条时期面临的极端贫困和疾病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帮助了无数家庭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同时,该计划为以后的民生保障提供了一系列的正面影响。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公共经济】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胡 岠摘 要:美国1929年-1933年大萧条前后的政策运用能够为我国目前的政策制订带来一定启示。

1929年之前,未实行反周期政策为大萧条埋下了伏笔,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加息、加税、贸易保护政策等使得经济恢复时间被人为延长。

193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财政政策的加强使得美国转向福利型社会,实现了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再起飞,这一阶段的财政政策既包括应急性政策,也包括意在长期调整转型的政策。

对目前中国政策制订的借鉴意义在于:政策应尽量遵从反周期的原理;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及时,并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危机来临时应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财政政策应兼顾短期的应急作用和长期的调整转型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保护 产业升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不论是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还是代表新兴势力的金砖四国BRIC(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其国内经济都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以区分。

发达国家问题主要在于:危机起源于这些国家,衍生品市场过于庞大而缺乏管制,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习经济基本面,导致泡沫破裂后流动性紧缩,信贷和消费大幅缩水,经济在失去原有动力的情况下,亦无法找到新的动力,国内存在大量失业问题。

代表国家为美国、英国。

资源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在于:欧美经济大幅滑坡,资本市场泡沫破裂,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大熊市,资源国的国民收入大幅缩水,而国内经济本身尚缺乏足够活力,证券市场的暴跌又使得普通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外资的出逃使外汇储备捉襟见肘。

代表国家为俄罗斯。

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主要在于:过去数十年发生的产业转移造成的畸形发展模式使得这类国家对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核心产业的产品更多仍停留在高能耗、低附加值阶段,同时大量依赖海外订单,高增长并非真正建立在国内需求上。

美国经济史与经济政策

美国经济史与经济政策

美国经济史与经济政策美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其独立时期。

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美国通过积极的经济政策和创新精神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之一。

本文将探讨美国的经济史,并分析其中的经济政策措施。

一、美国经济崛起的历程美国的经济崛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美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国家。

正是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带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也奠定了其日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基础。

19世纪中叶,美国经历了西部大开发和跨大西洋铁路的兴建,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此外,美国政府还积极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实施了高关税和进口配额等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初,美国进一步巩固了其经济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工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而美国得以借机扩大其出口市场。

此后,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时期,促使美国实施了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创新和投资。

然而,这股经济繁荣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结束了。

大萧条的到来使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

美国政府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施新政政策和提高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复苏。

这些措施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低谷,并为接下来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的经济政策措施自大萧条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措施:1.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控美国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的调整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而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管理。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平衡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

2.产业政策的实施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旨在支持和促进特定行业的发展。

例如,通过提供税收和其他经济激励措施,政府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政策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政策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政策美国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期间,美国经济遭受的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这个时期,银行破产、失业率飙升、股市崩盘等问题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体系。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新政”。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政策。

一、背景1920年代是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泡沫经济的形成,最终导致了股市崩盘。

股市崩盘引发了金融风暴,导致了大量银行破产,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率飙升。

在这场危机中,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急剧下降,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挽救经济。

二、金融改革为了避免银行破产进一步蔓延,新政首先实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

其中之一是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用于保护普通民众的存款安全。

此外,还通过《银行法》对金融体系进行了重组和监管,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

三、金融救助在大萧条期间,许多美国企业破产或面临破产的危机。

为了挽救这些企业,新政实行了一系列金融救助政策。

政府提供了贷款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还推动了一系列公共工程项目,创造就业机会,缓解了失业问题。

四、农业调整美国大萧条期间,农业领域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解决农民的问题,新政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法案提供了农业补贴、减少农产品供应以及审慎管理农业市场的措施,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

五、社会保障新政还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旨在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为老年人、失业者和贫困人群提供福利。

此外,新政还推动了住房项目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

六、对大企业的监管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经济危机,新政加强了对大企业的监管。

通过通过《公共事业持股法案》和《公共事业法案》,对银行、公共事业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实行了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七、总结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并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罗斯福新政对未来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对未来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对未来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启示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实施对于重建国家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项政策的成功经验也为未来政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罗斯福新政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在大萧条中,市场经济的机制并未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政府的介入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今天的政策研究和实践仍然需要注意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核心地位,切勿过分信仰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罗斯福新政也关注了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构建。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缓解大萧条中的社会动荡与不公。

然而,这样的社会福利制度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善。

未来政策研究和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探索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并关注到贫困与不平等问题的本质。

此外,罗斯福新政也提出了借助政府提高就业率的政策。

在当时,二战前的美国劳动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失业率高涨,政府的干预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现在,国际上也普遍认为,就业问题是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未来政策应当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提高就业率,并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罗斯福新政也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这一政策的推出并非只是因为经济上的需要,而是因为政治上的动因,即罗斯福认为政府应当为民众和社会公正负责,并通过这一政策提高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未来政策研究和实践,应当进一步探索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为公共治理提供更多政治考量的角度。

综上,罗斯福新政在大萧条时期的成功经验为未来政策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政府作为公共治理核心的经验、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率以及思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

这样,未来的政策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当下的问题,并为公共利益提供更多的保障。

继续写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政策本身的实施,更在于它的政治立场和思想。

作为一个左翼政治家,罗斯福认为政府应当负担起保障社会公正和福利的重要角色。

美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变革与发展

美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变革与发展

美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变革与发展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从新政时期的“纽政”(New Deal)到1970年代的“工业政策”,再到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政策,美国政府始终在尝试着寻找适合当时国情的产业政策。

本文将介绍美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变革与发展,探讨其成功与失败。

一、新政时期的“纽政”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陷入深重的经济危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推出了著名的“纽政”,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家产业政策。

其中包括:1. 大规模公共工程项目,如TVA和WPA。

这些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支持了一系列的相关行业(如建筑业、电力行业等)。

2. 农业注资计划,通过对农民的补贴,减少了农业领域的过剩产能,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3.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劳工,如《国家劳工关系法》、《最低工资法》等。

这些政策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纽政虽然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产业政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过度关注了经济的短期表现,而忽视了后续的长期问题,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和价格波动等问题。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工业政策”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旨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该政策的重点包括:1. 投资研究和发展(R&D)领域,尤其是国防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 通过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创新。

3. 通过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法等来保护本国企业。

工业政策的成功在于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例如,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40%,电子计算机领域更是占了90%以上。

然而,工业政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往往过度依赖于政府的干预和指导,忽视市场自由的原则,导致了政治和经济风险。

三、技术创新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致力于实施“技术创新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的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复苏

美国的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复苏

美国的大萧条与新政的经济复苏1929年至1939年期间,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对整个美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但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新政策,特别是罗斯福总统领导下的新政,美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

一、大萧条的原因与影响大萧条的爆发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股市崩盘。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票市场崩盘,导致投资者丧失了巨额财富。

这个事件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崩溃,信心的崩溃以及经济活动的急剧下降。

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冲击。

失业率飙升,许多企业倒闭,大量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同时,股票投资者丧失了大量资产,银行陷入困境,银行崩溃潮蔓延,导致了广泛的金融崩溃。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干预,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不断加深。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面对大萧条的严重危机,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担任美国总统,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行了被称为“新政”的经济复苏方案。

1.金融改革为了解决银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制定《银行法案》,确立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护人民的存款免受银行破产的冲击。

此外,还通过《证券法案》和《公用事业持股法案》,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遏制了金融市场的操纵行为。

2.劳工与农民保护新政还着重保护劳工与农民的权益。

成立了国家劳动委员会(NLRB),保护工人的组织权利,通过《国立劳动标准法案》,确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工时限制,保障了劳动者的福利。

同时,新政还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帮助农民保护土地,并进行农业生产的调整和恢复。

3.公共工程和就业扩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新政实施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如修建大坝、公路、桥梁等。

这些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人们度过了经济危机。

此外,新政还设立了国家紧急救济管理局(FERA)和国家就业计划局(WPA),为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和就业机会。

重看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与新政

重看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与新政

重看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与新政(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纽约的穷人们排队等候发放面包;图片来源于网络)1929年秋,美国股市开始崩溃。

10月29日,即所谓黑色星期四,工业股票指数下跌43%,此后继续下跌,最低时竟达88%。

数百亿美元市值蒸发,许多股民倾家荡产。

接下来是金融系统危机,1930年-1933年之间,9000多家银行不是彻底破产就是关门停业以逃避破产,存款额损失达250亿美元。

银行倒闭,货币供应不足,导致通货紧缩的瘟疫,投资、生产和消费都急剧减少。

1932年美国失业率高达25%,1700万个劳动力失去工作。

在二战真正解救大萧条之前,美国失业率从未低于15%。

经济灾难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在东北和中西部工业地区,许多城市因失业率太高而基本瘫痪。

美国人历来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失业和贫困是个人失败的象征,在大萧条来临之后,许多人仍无法理解自己失业的根源,日日徘徊街头,努力寻找那份根本不存在的工作机会。

无数家庭处于饥饿之中,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排队等待救济食物。

200万人干脆像铁道游击队一样爬上火车,在城市间流浪,希望某天能在火车顶上遭遇奇迹。

美国人对成功的信奉并未被大萧条摧毁。

《超人》漫画在1932年问世,给黯淡绝望的世界打开一扇不无自欺色彩的乐观之窗。

卡耐基《如何交友并影响他人》在1936年出版,提倡个人进取,鼓吹改善自我、适应环境和融于群体,为失意者设计通向成功之路。

大萧条成因至今学界无定论,经济学家卢卡斯甚至认为它是“任何理性推断都无可理喻”的一种现象。

不过,经济史学家们仍给出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解释。

大萧条根植于美国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更源于政府、企业金融界和民众对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之后的反应。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其高关税政策又使美国在1920年-1929年期间获得10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从而聚敛巨额货币财富。

这强化了美国证券市场的泡沫。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遭遇战后萧条,无数农场主破产,租赁小农场的农民陷入赤贫,南部黑人农民纷纷北上寻找生存机会。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尽管危机重重,当政的共和党政府却恪守自由放任政策,不肯着手干预经济。

在任的美国总统胡佛出生于贫困家庭,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靠个人勤奋学习而进入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中国的冒险生涯中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由于头脑敏锐,善于把握商机,胡佛很快就成为百万富翁。

一战之后,胡佛连续担任两届美国政府的商业部长。

以此身份,他大力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导致了美国二十年代的繁荣,最后因政绩显赫而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就任总统仅仅半年时间,1929年10月下旬,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就爆发了。

面对危机,一直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的胡佛顽固地拒绝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在1929年12月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他强调联邦政府还是少管闲事为好。

他向全国宣布,“我们在上一个世纪中,曾经历不下15次大的不景气”,“但是,我们每次从不景气中挣脱出来而走进新阶段时,所达到的总是一个比过去更繁荣的阶段,这一次我们也一定是这样的”。

胡佛坚持美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认为政府的职能只能是保证个人自由和公民的机会均等,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到了12月12日,危机已使美国经济面临崩溃,胡佛却发表声明,美国经济形势已“回归正常”、“基本上是好的”。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胡佛不断给美国人民画出一个个美丽的“大饼”:“失业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我确信我们已走过了最险恶的一段”。

1930年7月,面对到白宫来要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挽救危机的各界人士,胡佛甚至轻描淡写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6个礼拜,危机现在过去了。

”胡佛对付萧条的主要办法是自愿主义,即根据自愿原则,由私人机构救助失业者。

当通用电气董事长提出一揽子有联邦政府参与的救市方案时,胡佛大吃一惊,认为这是法西斯主义。

1931年2月胡佛声称,联邦政府的救济将摧毁美国人的品格,毁掉自治的根基。

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时的美国创下高达24.9%的失业率。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经济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它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1930年代初期,美国也曾遭受过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面对这样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上任后所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公正的经济体系,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创新之旅中具体采取的措施。

1. 金本位制度的废除罗斯福政府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能够使美国政府进行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好地对抗经济危机。

2. 银行改革在大萧条期间,美国银行系统遭遇了巨大的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来保护人们的存款,同时对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3. 新的就业机会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开展公共建设项目,如修建公路、桥梁、机场等。

此外,罗斯福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工作计划委员会(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简称NRA),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最大工作时光”等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和生产效率。

4. 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罗斯福政府通过发放无条件的现金补贴,改善了大量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并建立了社会保障的体系。

同时养老金制度也得到了改进,确保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同样也对改进现状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在人类福祉方面的考虑。

继续写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虽然在短时间内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但在长期影响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对工人团体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支持不够,同时政府对于大型企业的管制也缺乏切实的执行。

此外,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改进养老金制度的同时,美国仍存在一些社会贫困问题。

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策

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策

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策美国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期间,美国遭受的一次深度衰退。

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和失业率剧增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对抗这一困境,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挽救经济。

本文将探讨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所采取的关键政策,并评估其对经济的影响。

1. 新政策的实施作为回应大萧条的紧急措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实施了New Deal政策。

这个政策目的是通过联邦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力。

New Deal政策包括了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农业救济计划等各个方面。

2. 金融改革为了重建金融体系,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案,例如,成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来监管证券市场,制定了银行改革法案来恢复银行的信誉和稳定性。

这些金融改革措施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更稳定的环境。

3. 就业计划在大规模失业困扰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就业机会,例如,通过实施公共工程项目,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修建公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劳动法案,提供了工会保护和工资保障,改善了工人的待遇。

4. 农业救济计划农业是大萧条时期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之一。

为了帮助农民渡过难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救济计划。

例如,农业调整法案提供了资金来支持农民,避免继续过度生产和促进价格稳定。

5.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作为New Deal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福利计划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供一定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保障,帮助人们渡过经济困境。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通过金融改革和银行改革法案,金融体系得到了重建,信心得到恢复,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

其次,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者待遇,失业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助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农业救济计划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罗斯福新政
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践
在初步稳定了美国经济之后,大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全面干预经济,具体表现在税收本央、预算赤字、政策债券、政策支出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措施上。

在税收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在“新政”时期多次颁布税法和收入法,实行累进形式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利用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在美国,罗斯福的通常立场是赞成预算平衡。

因此,当1936年经济有复苏苗头时,他减少了财政支出。

危机卷土重来,股市重挫,商品价格和工业生产下跌。

复苏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人工资,并迫使工厂担心罢工而储备更多的供应。

但是,这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

罗斯福本人指出,1937年三分之一美国人没有足够的营养,衣物和住房。

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In Our Time)评论到,新政虚有成果,实增国债。

非但没有解决危机,还奠定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爆炸式反应的基础。

罗斯福新政:从计划调节到杠杆调节
新政的基本政策精神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其基本政策手段逐渐演变为运用所得税制、预算拨款、政府债券和银行信贷等财政金融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些重要环节给以促进,对不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企业活动进行管辖。

新政需要一种比传统经济学高明的解释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实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主要是运用财政、信贷两个杠杆进行调节,以医治资本主义自发机制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痼疾。

这种宏观调节、促进和管辖机制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条件:实行了失业补偿、老年保险、医疗照顾等制度,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安全网”和经济的“内在稳定器”;通过劳工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使工人和中小农场主的收入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积累和劳动者贫困化的过程;举办了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国民收入再分配使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和;用国防军事开支促进了军事社会整合以及新技术摇篮的发展,不仅为资本家提供了超额利润,而且为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开辟了市场,创造了机会;在基础设施方面由政府大量投资为私人改善了投资环境,普遍地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汽车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边远地区的开发;由政府大力举办科学教育事业,为新兴工业提供了既懂科学、又有技艺的劳动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税收政策实践
随着美国在战后的经济增长,“补偿性”财政政策理论已经逐步形成,其核心内容是:在经济萧条时实行赤字预算,以此消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实行的就是一种“补偿性”财政政策,使经济既不过度繁荣,又不致陷入严重的危机。

然而,“补偿性”财政政策虽然缓和了经济周期波动,却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肯尼迪政府针对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实行了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生水平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也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速增长。

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大幅度减税计划,以刺激需求增长。

1962年6月6日,肯尼迪第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诺实行一项永久性的减税计划。

1963年初,肯尼迪向国会递交了减税和改革税制的特别咨文,要求全面削减所得税税率。

1964年,该减税法案由国会修正后通过,由继任总统约翰逊签署实施。

同时,美国政府还大量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扩大社会福利支出。

美国政府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增支,导致了财政赤字的迅速增长。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强烈主张,税收政策应该为税收政策之外的目的服务。

美国式的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利用税收制度进行宏观经济调整———主要体现在降低税率和给予投资税收抵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