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歌剧
2020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启幕民族歌剧《听见索玛》首演
1062020/11国内新闻 整编:蒋海瑛Domestic News新闻快车NEWS EXPRESS“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公布“CCP centenary celebration stage art project” subsidized works announced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办艺发〔2020〕78号),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了认真遴选,选出100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100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100个“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形成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
歌剧作品方面,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中,《一江清水向东流》《天使日记》《月照盖头岭》《半条红军被》《尘埃落定》《江格尔》《红流澎湃》《红船》《扶贫路上》《沂蒙山》《张富清》《青春之歌》《奋斗》《国·家》《铁人三部曲》《银杏树下》《雁翎队》《道路》《瞿秋白》等19部作品入选。
《小二黑结婚》(中国歌剧舞剧院)、《马可·波罗》(中央歌剧院)、《马向阳下乡记》(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长征》(国家大剧院)、《白毛女》(中国歌剧舞剧院)、《有爱才有家》(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等)、《同心结》(四川交响乐团等)、《江姐》(中国歌剧舞剧院)、《玛纳斯》(中央歌剧院)、《苍原》(辽宁歌剧院)、《张骞》(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英·雄》(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松毛岭之恋》(福建省歌舞剧院)、《呦呦鹿鸣》(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命运》(中央歌剧院)、《洪湖赤卫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的女儿》(中央歌剧院)等17部作品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
中国歌剧《苍原》风格与演唱分析
艺术研究I教学研究丨20211中国歌剧《苍原》风略与演唱分祈沈阳音乐学院/詹元摘要:我国当代有许多优秀民歌歌剧作品,《苍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由黄维若等共同合作完成。
这部作品的特点在于形式上以西方歌剧为主,但核心却有着我国民族民间特点,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作品。
在歌剧《苍原》中《情歌》属于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歌剧《苍原》中《情歌》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其风格以及演唱分析,希望为后期研究歌剧《苍原》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以有助于民歌声乐演唱的学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作品。
关键词:当代民族歌剧《苍原》《情歌》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歌唱是其核心所在,同时音乐、戏剧要素不可缺少,诗歌、舞蹈等也是关键部分。
声乐演唱是歌剧的核心,其中又包含着多种形式,从独唱到重唱再到合唱都十分重要。
—部优秀的歌剧作品会使人们受益良多,必然成为研讨声乐表演艺术的有力平台。
歌剧创作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基础,并且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而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歌剧。
歌剧是一个外来艺术形式,在我国起步较晚,民族歌剧更是如此。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在此方面不断尝试,近百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
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尽心探索,为艺术水准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带动了民族歌剧发展,使其日益凸显民族特性。
纵观我国民族格局的发展,目前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高潮期,其中第一、二个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如《白毛女》等。
而第3个高潮发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苍原》就是在此背景下创立而成,《苍原》与《原野》被称为歌剧双璧。
《苍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之作,代表着民族歌剧发展中的一个巅峰状态,通过对于《苍原》的分析,希望为后期研究歌剧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一、歌剧《苍原》《苍原》歌剧的创作于1995年,其创作的体裁来源于《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其主要是由黄维若等人共同合作完成,在创作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感触,从而创作出这部歌剧。
中国近现代音乐
沈心工与李叔同
• 1、沈心工 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 气高》,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此歌后来在国内广为 传唱(初名为《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2年,借鉴日本歌 曲《手戏》曲调作词,数十年广泛传唱,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 京时的处女作。 • 《黄河》的歌词由杨度在1904年所作,第二年被沈心工谱曲。 这是我国最早由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调子非常的 雄沉慷慨,气魄万千,切合歌词的精神。 • 2、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 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 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 修佛教律宗,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代表作:《送别》、《祖 国歌》、《清凉歌集》等。 • 《祖国歌》:李叔同作词作曲。 • 《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 1冼星海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这时所作歌曲 有 《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拉犁歌》、 《青年进行曲》 等 • 2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 A ) • A、声乐套曲 B、器乐套曲 C、交响诗 D、奏鸣曲 D • 3 下列音乐家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是( ) • A、聂耳 B、贺绿汀 C、萧友梅 D、冼星海 • 4 下列作品是聂耳的有( ACDFG ),冼星海的有( B E H ) • A、卖报歌 B、生产大合唱 C、金蛇狂舞 D、义勇军进 行曲 E、黄河大合唱 F、铁蹄下的歌女 G、毕业歌 H、 在太行山上 • 5《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光未然 ),曲作者是( 冼星海 )。 • 6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 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 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些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 曲?( 246 ) (1)《祖国颂》 (2)《黄水谣》(3)《松花江上》(4)《保卫黄 河》(5)《铁蹄下的歌女》(6)《黄河怨》
质朴是写实主义歌剧的基础——观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盼你归来》
现 场LIVE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歌剧创演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几乎每年都能够推出一到两部新作品。
2019年,该院创演了一部歌颂焦裕禄的大型歌剧《盼你归来》,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重点申报项目,该剧曾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了试演,当时我也现场观看了演出。
今年,尽管新冠疫情严重,但中国歌剧舞剧院全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复排,并于8月5日、6日在同一剧场公演。
受剧院邀请,我赴现场观看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在疫情之后的首次线下演出。
我是第二次看这部歌剧,因此对它的印象较为深刻。
这是一部以质朴为特色的写实主义歌剧,它采用的是相对较老的,但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
创作者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加以表现,突出了质朴这一写实主义歌剧的根本基点。
从演出的整体效果来看,这部歌剧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是一部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成功的作品。
鉴于以上特点,我将其称之为一部“老瓶装新酒”的耐人寻味之作。
焦裕禄的故事是我们这代人最为熟知的,自上小学起,我就开始学习他的事迹,了解他的人生,质朴是写实主义歌剧的基础——观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盼你归来》On China National Opera & Dance Drama Theater’soriginal opera Jiao Yulu文:景作人 图片提供:中国歌剧舞剧院崇拜他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像他这样一位朴实的、无私的、真诚的好人,理应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铭记和敬仰。
鉴于此,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艺术家们能够在今天的时代环境中,紧紧抓住这样一个题材,并以歌剧的形式将其发扬光大,使人们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永远记住这位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好人,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歌剧《盼你归来》是献给焦裕禄的一部恢宏赞歌,它以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和兰考县继任县长(两OUTLINE / In 2019, the China National Opera & Dance Drama Theater created the original opera Jiao Yulu , which had its trial run at the Beijing Tianqiao Art Center. After much revision this year, the production was mounted for the public at the same venue on August 5 and 6.位叙述者)等现代人的视角回望历史,展现了时代和人民对焦裕禄精神的呼唤,讴歌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亲民爱民、克己奉公、不畏艰难的品德与作风,再现了他科学求实、不顾病痛,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惊世壮举,烘托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真善美的完美结合_谈中国第一部歌剧_白毛女_
2009年/第12期(总第319期)●戏剧文学1945年5月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
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演出。
首演后的第三天,中央办公厅传达了毛泽东等人的三点意见:第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二,黄世仁应当枪毙;第三,艺术上是成功的。
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它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实现了文艺作品在政治价值和艺术魅力方面的高度统一,该剧在秧歌剧创作的丰富经验上采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戏曲的音调加以创造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它继承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借鉴西洋歌剧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崭新道路。
这个剧本之所以后来被视为中国新歌剧的一个里程碑,是它“适合时宜”地讲述了一个“经典”故事:在年关,农民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债,无奈之下,用女儿喜儿抵押,然后羞愤自杀。
17岁的喜儿到黄家后受尽欺凌,还被黄世仁糟蹋,逃到山洞躲避三年,因缺少盐和日照,头发全部变白,直到八路军来后她才重见天日,报仇雪耻。
这个戏向观众揭示了一个真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一、剧本修改与政治功能的加强它的成功,还在于剧本修改中的变动和提升上。
最初的剧本,描写喜儿被奸污,在悲痛欲绝时自寻短见;但在怀孕七个月后,她又对黄世仁产生了幻想,后来在山洞中生下了一个小孩。
因此,在最初的演出中,出现了这样的表演———喜儿误以为黄会娶她,于是穿起张二婶给做的红棉袄,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表示内心的喜悦。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定稿本中,这些情节都被删掉了。
在修改本中,喜儿的阶级觉悟得到了提升,她不仅没有上当,最后,还把黄世仁的“本质”看得非常清楚。
喜儿:(唱第八十六曲)我说,我说,我要说!我有仇来我有冤,我的冤仇说不完,说不完,高山哪———————砍不断,海水呵———————舀不干在这种变化中,农民不再是自己命运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真正获得自己的本质和主体性,成为主宰命运的主人。
中国歌剧
•
再见!
中国歌剧的发展
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 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 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 童舞剧,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
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 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 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 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 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 新歌剧。
<<白毛女>>欣赏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 选自《洪湖赤卫队》 •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集体创作的,是1959 年由梅少山、张敬安、杨会召、欧阳谦 叔执笔,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向国 庆十周年献礼的一出6集歌剧。
•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30年夏天,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
行动,决定暂时把彭家墩的赤卫队撤出。湖霸及白极 会首彭占魁(绰号彭霸天),趁机纠集豪绅恶霸,配 合国民党保安团卷土重来,沿途烧杀、无恶不作。乡 党支部书记韩英和赤卫队队长刘闯,抓住彭霸天大摆 筵席祝寿的机会,到彭霸天家“借”枪,并烧毁了白 匪几个碉堡。彭匪伙同城里的保安搜湖,莽撞的刘闯 向匪探开枪射击,暴露了目标,韩英和赤卫队一分队 队长王金标被俘虏,刘闯突围后与党失去联系。敌人 逼韩母劝韩英投降失败,王金标经不住一百块大洋和 连长官衔的引诱,叛变了革命。彭霸天身边的张副官 (地下党员)假装押送韩英到冯团长处审讯,掩护韩 英破窗逃走。张副官子弹打光,壮烈牺牲。叛徒王金 标骗赤卫队进入白匪埋伏圈时,被韩英击毙。彭霸天 闻知红二军团即将打回来,企图屠杀全村老百姓,韩 英和刘闯率赤卫队配合红军,消灭了敌人,当场击毙 彭霸天。
结构分析
• 剧中有8首歌曲,构成8个片段,贯穿全剧始终, 极富诗情画意,堪称经典之作 • 一 《赤卫队之歌》; • 二《手拿碟儿敲起来》; • 三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 四《洪湖水,浪打浪》; • 五《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 七《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 • 八《大雁南飞》。
浅谈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
浅谈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是中国歌剧领域的两部重要作品,它们在演唱风格、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苍原》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宏伟的音乐构思而著称,表现了古代中国苍茫大地上的英雄传奇故事,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歌剧技巧,展现了中国当代歌剧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
《情歌》则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动人的旋律而备受赞誉,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观赏性。
这两部歌剧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歌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也为中国歌剧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对《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部作品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探讨中国当代歌剧的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
进一步探讨这两部作品在歌剧领域中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促进中国歌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结束】2. 正文2.1 《苍原》的演唱特点《苍原》是中国当代歌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演唱特点体现了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在演唱中,歌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应对复杂的唱法要求和情感表达。
作品中的音乐旋律多变,节奏快速,需要歌唱者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准稳定性。
作品中还融合了传统中国音乐元素,如京剧音乐、民族乐曲等,因此演唱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苍原》的演唱还要求歌唱者能够深刻理解剧情和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演唱者需要在音乐和戏剧之间找到平衡点,将音乐情感与戏剧感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给予观众深刻的音乐享受和情感震撼。
《苍原》的演唱特点包括技术要求高、音乐元素多样化、情感表达深刻、音乐戏剧融合性强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该作品在当代歌剧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情歌》的演唱特色歌剧《情歌》的演唱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声乐技巧。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前途一片光明——观复排版民族歌剧《同心结》有感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前途一片光明——观复排版民族歌剧《同心结》有感摘要:今年7月,由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同心结》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这部民族歌剧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为新时期中国民族歌剧舞台带来了新的成果,也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而且歌剧中的音乐和舞台的表演非常精彩,让人感受到新时代民族歌剧具有光辉的前景。
关键词:复排版《同心结》;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艺术性;《同心结》是1981年由田川、任萍担任编剧,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作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首演的一部民族歌剧,采用鲜明的红色题材,以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通过歌剧的形式将其感人的情节和悲壮的氛围展现出来,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弘扬了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
2020年四川交响乐团复排并首演了复排版歌剧《同心结》,复排版本在保留原版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唱段、合唱和重唱段落的调整和新创,实现了新旧音乐元素的自然融合。
同时,舞台呈现中也大胆创新,展现出了歌剧艺术的综合魅力。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天津音乐学院在此基础上再次打磨、升级,将音乐会版歌剧展现给观众。
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型史诗性歌剧是一种大型艺术体裁,是兼具音乐、戏剧与舞台表演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各个不同人物的唱段,沿着剧中或清晰或隐伏的线索将整个故事情节连接起来,构成一部戏剧性鲜明的叙事。
因此歌剧本身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其善于表现宏大叙事的题材,在表现红色革命题材上也尤为适合。
以歌剧《同心结》为例,以朝鲜少女顺姬的母亲留给她的“同心结”为线索,讲述了与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之间发生的故事,铺设出了细腻且富于张力的戏剧结构,黄继光身上彰显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无数革命先烈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
运用民族歌剧这种大型体裁,更有利于讲述民族故事,在艺术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能够承载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好的实现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
歌剧《白毛女》选段课件01
其次,在歌剧的表演上,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 白三者结合的传统。喜儿的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生 的特定情景,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 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 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同时注意学习戏曲中 的道白。在道白与歌唱的关系上,则运用歌唱来叙述事件, 回忆历史,介绍人物,衬托气氛,并在感情需要爆发时,用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转折比较自然,并不给人以话 剧加唱的感觉。唱词有许多就是诗,而且颇有民歌特色。这 样的诗配上民族情调十分浓郁的曲子,使《白毛女》的歌曲 长期以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 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 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第五,除独唱外,全剧还贯穿着合唱、领唱、重唱 等表演形式。 第六,作曲者吸取北方民歌和民间音调,结合剧情 写出了一首首成功的歌剧唱段。
四、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
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 农民王大春相爱。地主黄世仁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 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 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 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 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 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大 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 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 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 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 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 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 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 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 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漫谈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
漫谈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元素的精品之作。
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国情怀和人性悲喜的故事,将京剧、豫剧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运河谣》的诞生离不开中国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基础。
中国的运河文化也为《运河谣》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背景,使得这部歌剧能够在音乐、故事和舞美上都展现出瑰丽的中国文化魅力。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运河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部歌剧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性和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的发展和创新。
1.2 作品概述《运河谣》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该剧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戏剧表现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怀。
作品以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人民群众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最终解决问题的故事,通过歌唱和舞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艺术美感。
音乐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动人,既有传统民族风格,又融入现代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舞美表现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布景和服装,真实再现了古代运河景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该作品不仅在剧场上获得了成功,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运河谣》的深入探讨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保留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创作背景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正值中国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大运河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歌剧《运河谣》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
《拉贝日记》:在德国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
《拉贝日记》:在德国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作者:苏文来源:《中国报道》2019年第08期当地时间7月10日晚,中国原创歌剧《拉贝日记》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场,在奥地利维也纳罗纳赫剧院结束。
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全体演员一再谢幕,许多人热泪盈眶。
7月3日开始,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行走欧洲两国三城,一共5场。
歌剧版在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罗纳赫剧院分别上演2场,在德国汉堡易北河音乐厅则上演1场音乐会版。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场场莅临观看。
《拉贝日记》创下多个第一:柏林国家歌剧院成立277年、维也纳罗纳赫剧院成立100多年迎来的第一个中国文艺院团、第一部中国原创歌剧;汉堡易北河音乐厅开业以来的第一个中国原创歌剧音乐会。
而这三座城市和三个剧院又都是欧洲歌剧艺术的主流城市、主流剧院。
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李壮看来,最深切的感受是“三高”——《拉贝日记》以艺术上的高水准、立意上的高站位,收获了中国文艺精品走向世界的高峰体验。
5场演出亮相的舞台均是世界最高艺术殿堂,在这里得到的掌声和欢呼,弥足珍贵。
从《运之河》到《鉴真东渡》再到《拉贝日记》,轰动效应屡创新高,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江苏现象和江苏经验令人振奋。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拉贝日记》市场化运作,一路票房火爆、一票难求,观众主体为西方人士。
主流媒体如德国《每日镜报》《柏林晨报》,奥地利《皇冠报》《信使报》都给予了大篇幅报道。
主创团队集国内外优秀歌剧人才于一体。
江苏省文投集团董事长盛蕾回顾从2017年开始的创作、打磨历程,感慨不已:“高品质、高站位的剧目才能得到国际认同,高平台的专业运作才能与国际接轨,高频次的精准传播才能使剧目影响超越莅临现场的8400名观众,走入更多欧洲人的视野。
”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近两个月成了国际“飞人”。
新中国五十年的歌词创作(四)——阁肃的《江姐》等歌剧剧词的喜人收获
新中国五十年的歌词创作(四)——阁肃的《江姐》等歌剧剧词的喜人收获~一,音乐知识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是我国新歌剧大面积丰?收的季节,这期间各种革命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的歌剧相继上演.而这些歌剧几乎都是带着对我国新歌剧的发展走向,存在形式进行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进行各自不懈的艺术追求,因而在艺术风格,民族特色等方面,均呈现出了互不相同的特点,从而使歌剧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相当显着的成绩.歌剧的剧词是歌剧剧本的重要组成元素,它同一般的歌词既有相近的一面,又并非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作为剧本的唱词,其十分具体鲜明的人物身份,感情以至性格等等,不能不随着剧情的发展,具有异常鲜明的自我性,情节性,即无从取代的强烈的角色化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剧词创作的特殊规律,既是具象的人物化的,又是具体的情节化的.正是从这个角度理解,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歌词创作的研究范畴,而是属于音乐文学的另外一种.十七年的歌剧艺术呈现出了阶段性繁荣的特点,而这种繁荣的后面潜藏着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其一,是为了繁荣歌剧艺术,为了适应时代对歌剧的新要求,必须首先从创作与管理体制上,切实实行由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的重大转变.为此,1953年起,文化部便对全国360个综合性文工团进行了整编,从而使l1个专业歌剧剧团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中央实验歌剧院,上海实验歌剧院,辽宁实验歌剧院等.其二,是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与新的观众,必须实现在歌剧观念与审美理想上的更新,为此,文化部特意提出了”专业化,正规化,建立剧场艺术”的歌剧发展方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继l950年于村编剧,梁寒光作曲的《王贵与李香香》;1951年侣朋等编剧,李劫夫作曲的《星星之火》与1953年田川I,杨兰春编剧,马可作曲的《小二黑结婚》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剧作品.如《刘胡兰》(董小吾,魏风编剧,罗宗贤作曲),《打击侵略者》(宋之的,丁毅,魏巍编剧,沈亚威作曲),《星星之火》(侣朋编剧,劫夫,中艺作曲),《草原之歌》(任萍编剧,罗宗贤作曲),《刘胡兰》(于村,海啸等编剧,陈紫,茅沅等作曲),《董存瑞》(丁毅等编剧,庄映,黎英海作曲),《志愿军的未婚妻》(丁毅,田川I编剧,庄映,杨稼祥,黄庆和作曲),《两个女红军》(陈其通编剧,时乐漾作曲),《柯山红曰》(陈其通编剧,庄映,陆明作曲),《红霞》(石汉编剧,张锐作曲),《红鹰》(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集体编剧,田维勤,李培权作曲)等等.然而,由于l957年反右派斗争带来的人所共知的原因,也使一些粗制滥造的歌剧作品在五十年代末纷纷出现,直到l960年广西柳州的八场歌舞剧《刘三姐》与海军政治部歌剧团的九场歌剧《红珊瑚》(赵忠,钟艺兵,林荫悟,单文编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的先后上演,才给歌剧舞台带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其后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的《洪湖赤卫队》(集体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与空军政治部歌剧团的七场歌剧《江姐》(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所产生出来的轰动社会效应,使得歌剧艺术出现了十七年中的第二次高潮,形成了十分可喜的局面.这里,歌剧剧本在剧词方面的成绩,同样也是令人震奋的.当然,这个期间还有《春雷》(海啸编剧,陈紫,杜宇作曲),《望夫云》(徐嘉瑞编剧,郑律成作曲),《南海长城》(程若编剧,茅沅,马飞作曲)以及新疆铁路局文工团的《两代人》(刘镇,任莫编剧,李中汉,邵光琛,王洛宾作曲)等,但其影响远不及上述几部.值得一提的是l966年上演的,由海啸根据电影《天山的红花》改编的《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与甘肃省歌剧团的《向阳川》(刘万仁,高平,康尚义,黎群编剧,包学良,庄壮作曲),由于在当时即将再次全面来临的阶级斗争山雨欲来的形势下,在塑造具有高尚共产主义风格的女主人公形象时,其指导思想已经在受到当时日渐浓厚的“左”的思想的制约,对主人公的思想品格着意”拔高”的痕迹,便就在所难免,从而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当我们面对十七年的每一部大型歌剧剧本时,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部歌剧的剧词以至整个剧本的艺术风格,总是会受到这部歌剧在以音乐为代表的整体艺术风格的制约.也就是说,每一个剧本剧词所展示出来的文学风格特色,无不是剧作者与作曲家在对音乐风格的共同追求中所产生的.这里,由于我们无法一一对这些歌剧的剧词以至整个剧本文学风格进行探讨,只能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概括阐述.l955年问世的《草原之歌》,是一部着意对欧洲歌剧艺术整体走向进行大胆尝试的作品,在自始至终以唱贯通的剧情发展中,连极少的对白也是在不曾间断的音乐中进行的.这一点,从剧中女主人公侬错加的核心唱段之一《飞出这苦难的牢笼》的剧词中便可得到证明.由于音乐风格采用的是藏族民歌素材,而又运用了西洋歌剧的艺术处理手法,因而剧词的创作便比较自由,洒脱,不仅没有受到我国传统戏曲惯有的剧词创作套路的影响,而且整个剧词的创作,只是遵从主人公们此时此地的具体内心感情活动,进行合情合理的叙述或独自,从而使剧词毫无拘泥之感,可长可短,可放可收,甚至连韵脚的处理也显得十分灵活,毫无拘束,这在我国的新歌剧艺术发展历程中,无疑自成一家.另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洪湖赤卫队》正式上演于l959年.这部意在通过管弦乐队的交响性来表现革命武装斗争题材并试图体现音乐民族化的歌剧,其主人公韩英的着名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剧词,在体现整个剧词的艺术风格特色上,分明是一段典型的歌剧咏叹调,气宇轩昂,酣畅淋漓,把一个我党武装斗争基层领导者的成长道路概括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尤其是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韩英的精神境界的刻画,更是重笔浓墨,细致入微.就剧词的风格特征而言,它十分得体地适应了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上的追求,即利用交响乐队的宏大音响效果,对极富民族音乐旋律的唱腔进行铺陈与渲染,从而大大强化了该剧的艺术感染力.不难看出,为了达到这一点,剧词在创作中既吸收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某些优秀传统章法,又试图在服从内容需要,剧情发展,人物情感变化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独立创造,整部戏剧在对明朗敞亮的风格追求中,使这一点得到确切而成功的实现.我们要特别提出的是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于l964年正式公演的七场歌剧《江姐》.这部歌剧不仅是在这一时期的歌剧文学与音乐的创作上有许多大可借鉴的成功之处,而且作为后来在当代歌词创作中属于一大重镇的阎肃,这一时期作为剧作家的他,具有了相当重大的影响力. 可能是因为《江姐》剧组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上从文学剧本到音乐设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追求的原因,使得这部歌剧剧本中剧词的创作对我国古典戏曲的某些传统创作手法的借鉴,不仅是鲜明而突出的,并且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显着成绩,得到了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赞誉.对此,我们只须以江姐在牺牲之前的主要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便不难探寻出该剧剧词所具有的某些艺术特色.应当承认,这部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的作品,处于当时“干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背景下,在塑造一个战斗在敌人腹心地带中的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为保护革命利益而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优秀品质时,其剧词在追求民族气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说,这部歌剧就其所涉猎的题材范畴以及所褒扬的人物精神品质而言,无疑是刚健雄伟,气概非凡,大义凛然的.然而,由于作者遵从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对丰富多彩,流派纷纭的戏曲艺术欣赏中形成的习惯,进而着意吸收了戏曲剧词的一些章法与形式,在表现豪迈气势,炽烈感情的过程中,又揉进了一些柔婉细腻的表现手法与典雅考究的语言特征,从而使剧词具有了一种在柔曼中见刚健,于绮丽中见雄伟的独特艺术感人力,既充分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合理发展,又便于观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一点,不能不是促成歌剧《江姐》近四十年来保持其持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在六十年代歌剧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热闹异常之后,在剧作家与音乐家们在对歌剧进行着各自不同艺术创作道路的探寻之时,我们虽然不能说歌剧《江姐》就是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典范,但至少它在从文学到音乐的创作上,在歌剧如何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并被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是极其有益的,它所留给我们的启示也同样是深刻的.该剧的编剧阎肃同志由此开始,不仅将自己的艺术才智接二连三地体现在如京剧《红灯照》,歌剧《忆娘》, 《飞姑娘》,《特区回旋曲》,《党的女儿》,《雪域风云》等的戏剧创作上,而且在以后,尤其是进入新时期的歌词创作上也有了突破性的,持续不断的飞跃,使他在戏剧与歌剧两个领域里始终佳作迭出,引起了多方面的悉心关注.。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中国歌剧简介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以歌唱为主。
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歌剧简况: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戏曲多大300多种,他们具有歌剧性质。
我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曲音乐型设备被称为“新歌剧”,是为了区别于传统戏曲。
他既不同于传统戏剧部,又有别与西洋歌剧。
我国歌剧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
前者,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在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上,在艺术形式通俗化、民族化上,都做出了有益贡献。
后者,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隅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大生产吧》等,都在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的问题上作出了宝贵的尝试。
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
那是,一大批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此后,《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又获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进一步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等相继问世。
深入探索阶段:(1956--- )是遵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
这批新歌剧大致有三个创作道路。
一、紧靠戏曲的创作道路,如:《红珊瑚》、《红霞》;二、基本上坚持《白毛女》的创作道路,如:《洪湖赤卫队》、《江姐》;三、音乐语言及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形式创作手法上又借鉴西洋歌剧经验的创作道路,如:《阿依古丽》等。
十年动乱,新歌剧停止了创作。
1976年之后,新歌剧又有了新的突破,如“《伤逝》、《芳草心》《第一百个新娘》等。
二十世纪中国歌剧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
中国新歌剧的发展
了 大贡献 。 , 很
一
、
中国新 歌剧 的最 初尝试 与探索
我 国宋 元 以来形 成的各种戏 曲,歌 舞 、宾 白并 重 ,亦属 “ 剧 ” 的性 质。在 2 歌 0世 纪 2 0年 代 以 前 ,中国戏 曲音乐 系 由大 量 固定 的 曲牌连 缀 而 成 。 西洋 歌剧每一 出都有绝不 雪 同的音 乐 ,拥 有一 大批 专业 歌剧作 曲家 。 中国戏 曲是 “ 、念 、做 、打” 唱 的结合 ,而西洋 歌剧则 以声 乐技巧对 音乐 的完美 演 绎为最 高宗 旨。中国戏 曲舞 台布景 道具不追 求实 景 而 以虚拟 化取胜 ,西方歌剧 以逼真 、宏 大 的实景效 果见长 。因此 ,中国新歌剧 的发展是对 传统 音乐文 化的继承 和对欧洲 歌剧成熟经验 有选择 接受 的一个 二 、延安时期 扎根 民间血脉 的成功尝试 漫长过程 。 12 9 0年 黎锦 晖的儿 童 歌 舞剧 开 始 了 中 国歌 剧 14 9 2年延 安 文 艺 座谈 会 讲 话 以后 , 出现 了盛 的萌芽 。黎锦 晖的歌舞剧 大多取材 于儿 童生活 ,内 极一 时的新秧 歌 运 动 。随 着 《 妹 开 荒 》 等数 十 兄 容天 真烂 漫 ,乐曲广泛采 用湖南 花鼓等 民间音 乐 曲 部新秧 歌剧 的先后 上演 ,掀起 了创 作演 出新 秧歌剧 调 ,结合 西洋创作 手法 ,通俗 易懂 、优美 动 听 。 0 3 的热潮。演员在台上边说边唱边舞,其音乐有借用 年代 中期 ,随 着 田汉 、聂 耳 的 《 子 江 暴 风 雨 》 扬 戏 曲 的、民歌或 民间小调 的 ,也有 音乐工作 者创作 等歌剧 的出现 ,中 国歌剧 在现实发展 中找 到 了 自己 的。熟悉 的 曲调 、简单 的表 现手法 ,在 当时的战争 的时代 品 格 ,唱 出 了 人 民 的要 求 和 时 代 的 激 情 。 环 境下受 到 了战士 和老百姓 的热情 欢迎 。在 新秧歌 《 扬子江暴风雨》被称为 “ 话剧加插 曲式歌剧 ” 的基础上 吸取 民族 戏 曲音乐及 西洋 歌剧艺术 精华创 。 聂 耳的作 曲建立在 群众 熟 悉 的救 亡歌 曲 的基础 上 , 作的 《 白毛女》 《 、 刘胡兰》 《 、 赤叶河》 等新歌 吸收码头号 子的声 调进 行创造性 的加工 ,在 表现 时 剧 ,标志 着 中 国 歌 剧 的 发 展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 代精 神和 民众情 感方 面对 中国歌 剧 的创 作发展 作 出 《 白毛女》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一、引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民族歌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和凝聚人民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的背景和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探索适合社会主义时代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民族歌剧作为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融合了西方歌剧的表演方式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语言,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而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歌剧更注重民族主题的描绘,深入表现人民翻身解放的艰苦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和人民观念。
三、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的创作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需要面临的国家建设任务,民族歌剧的发展较为艰难。
但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歌剧的发展,并积极推动相关创作和演出。
全国各地的剧院和表演团体开始纷纷创作并上演民族歌剧。
在中国的大山深处,取材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歌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作品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四、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的演出形式与演员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歌剧在演出形式上,吸收并融合了中国传统京剧、昆剧等戏曲的表演特点,又结合了西方歌剧的演唱风格和编剧形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出方式。
演员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和表演功底,还需要具有强烈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和传递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饱满的热情,将人民翻身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五、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的创作与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民族歌剧不仅仅是为了填补艺术空白,更是为了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塑造新中国新人的精神世界。
对新秧歌剧与新歌剧历史衍变的认识
对新秧歌剧与新歌剧历史衍变的认识作者:许洁来源:《人民音乐》2015年第12期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甚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延安新秧歌剧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有艺术现象和艺术新品种,它与之后出现的“新歌剧”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和渊源?这在当时及后来的文艺界,尤其是歌剧理论界引起了极大重视,并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有观点认为,“在努力寻求中国歌剧最初观众的过程中,把歌剧这种外来音乐戏剧艺术形式与类似传统歌舞剧的秧歌嫁接,巧妙地找到了在传统文化中着床的土壤”,这些大型秧歌剧作品都是在小秧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都处在从秧歌剧向歌剧发展的过渡阶段之中”{1}。
显然,这种观点认为中国歌剧或者说新歌剧是秧歌剧过渡到歌剧而来的。
在香港第二届中国声乐研讨会上,香港大学的刘靖之认为,“歌剧《白毛女》就是按洋的方法写出的东西”{2}。
还有学者认为,“通过戏曲改良以成中国歌剧,或中国照此进化论无以成歌剧的论调在其后一直是络绎不绝。
我认为,王光祈对中国歌剧的理论贡献远不及他在其他方面那么深入,个中的原因之一是歌剧艺术是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站在中国戏曲的角度看歌剧,显然是不得要领,他仅仅从音乐体裁的比较中获得了可以进行歌剧比较的一些论据,这是一种在标准的音乐史范畴内研究歌剧的方法,有着极大的片面性,在歌剧本体的认识程度上,他远不及数年之后的戏剧家焦菊隐论述得那样使人信服”{3}。
“国外也有学者将中国的戏曲称作中国的歌剧,例如他们将京剧翻译为‘Peking Opera’、越剧翻译为‘Zhejiang Opera’等等”{4}。
“秧歌剧之称为新歌剧,是在最初《兄妹开荒》等这些小戏一出现的时候,就被观众这样称呼的”{5}。
这些说法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通过以上众多围绕延安新秧歌剧与新歌剧之间的关系和新歌剧的基本属性之论述不难发现,大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秧歌剧与新歌剧的历史渊源以及关于新歌剧模棱两可的起源的争论上。
笔者也将试图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的形式衍展入手对此提出自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湖水,浪打浪》唱段介绍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优美而寓意深刻的革命抒情歌 曲。该唱段安排在赤卫队撤退到洪湖,并成功地从彭霸天处 缴获了枪支弹药,打了第一个胜仗以后,描绘了以韩英为代 表的赤卫队员在湖上的生活。 这一唱段曲调非常优美、精致、悠扬。在前奏中,情感的 酝酿非常重要,打了胜仗的喜悦心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 之情,以及对宁静、幸福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音乐节奏 宽广,曲调明快绮丽,把剧中韩英和秋菊定格在一个风景秀 丽的环境之中、一幅洪湖鱼米水乡的壮美画卷之中, 她们既 赞美自己的家乡,又憧憬着未来,英雄崇高的情感充溢其中。 这段抒情委婉的唱腔为故事情节的充分展现做了铺垫。
歌剧《洪湖赤卫队》剧情
1930年,湖北沔县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暂 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 趁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党支书韩英和 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彭霸天大为 惊恐,派出密探寻找赤卫队。刘闯中计,枪打密 探,暴露目标。韩英立即掩护队伍撤退,自己却 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后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 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相互激励, 宁死不屈。敌人又把王金标放回,命他把赤卫队 诱入埋伏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 的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赤卫队,枪毙了叛徒, 配合大部队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年 地 主 逼 债 黄家生活 整 过 部 (欢庆而又不安) (打死父亲抢走女儿) (地位低下) 歌 剧 逃进大山 的 解放杨各庄 矛 (喜 儿 获 救) (要 报 仇) 盾 冲 哲 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突
中国新歌剧欣赏:
《洪湖赤卫队》
《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歌剧 曾摄制成影片并获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 音乐以湖北地区民间音乐为素材,不仅有 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 性格化音乐形象。
你们看到了我们所做到的 事情;现在只要你们愿意, 就可以有艺术。
------德国瓦格纳
歌剧 中国新歌剧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外国 歌剧作品或作曲家姓名
• 《卡门》比才 • 《茶花女》威尔第 • 《蝴蝶夫人》《图兰朵》 普契尼 • 《自由射手》韦伯
什么是歌剧?
歌剧=声乐?=戏剧表演?=诗歌?
歌剧中有哪些艺术要素?
1、诗歌 2、戏剧 3、声乐
5、舞蹈
6、美术
7、灯光
4、器乐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
术,其中包括诗歌、戏剧、 声乐、器乐、舞蹈、美术、 灯光等,近代西洋歌剧产生 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 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 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
中 国 新 歌 剧
与
歌剧音乐
探索阶段(1919--1944)
探索阶段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 的需要。 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小小画家》等) 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等。
咏叹调 歌剧《江姐》《红梅赞》
宣叙调 • 警察局长唐贵山的唱段
合唱 歌剧《江姐》中剧终合唱《绣红旗》
歌剧
作品简介
歌剧《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新歌剧。剧情描 写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债致死,女儿喜儿 在黄家受尽凌辱后,逃往深山,苦熬三年,头发全变 白。喜儿的恋人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后随部队回来救出 喜儿,打倒了黄世仁,为千千万万受苦人报了仇,揭 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 刻道理。 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 地方戏曲音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中国新歌剧发展历程
深入探索阶段(1956- )
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 创作经验。如: 《红霞》、 《红珊瑚》、《洪
湖赤卫队》、《江姐》、《阿
依古丽》 《伤势》、《芳草心》、《第一 百个新娘》 ——中国新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音乐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 合唱和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 组成。 歌剧音乐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 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歌剧音乐具有个性化和角色 化的特点。
暗指贫苦人们与黑暗势力作 斗争,盼望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太阳出来了》
喜儿从黄家逃出后, 一直在山洞里藏身。三年 后,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 王大春也随部队回到家乡, 他听说山里有个“白毛仙 姑”作怪,便和伙计们隐 藏在奶奶庙里察访,最后, 他们发现了“白毛仙姑” 竟是喜儿,便把她带到乡 亲们中间。
本课小结:
《北风吹》
这是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 歌曲,这首歌的场景是:除夕晚上,天降 大雪,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里拿着玉茭 子面,冒雪从王大婶家回来,她一边干活 一边等父亲回家。 这首歌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 旋律改写而成的,旋律依次呈下行趋势, 亲切而又流畅。
问 题
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 一种怎样的复杂矛盾心理?
《北风吹》
问 题
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一种怎样 的复杂矛盾心理?
表现了喜儿高兴.喜悦.担 心和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一种复 杂心情。
《扎红头绳》
漫天大雪,杨白劳背着豆腐担 子刚回到家里,便把用卖豆腐挣的 钱给喜儿扯的红头绳给喜儿扎上, 爷俩处于年的欢喜之中。
问 题:
这段音 乐表现了 什么思想 感情?
——中国新歌剧发展历程
奠基阶段(1944--1955)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
秧歌剧: 如:《兄妹开荒》、 《夫妻识字》等。此后,
《白毛女》的创作成功。为新歌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继
之而来的《刘胡兰》、 《赤叶河》又获成功。《小二黑结 婚》、 《王贵与李香香》、 《草原之歌》等相继问世。
《扎红头绳》
问 题: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 表现了喜儿 天真活泼的性 格和父女之间 的深厚情感.
《黄世仁逼债》
漫天大雪, 年就到眼底了,地 主黄世仁和狗腿 穆仁智来到杨家 讨债,逼着杨白 劳在卖身契的文 书上按了手印.问 :这段音乐 表现了什么?
问 题: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旧社会贫苦人们生活 的艰难困苦,同时也说明了旧社会 的黑 暗。
《大山生活》
喜儿逃进 大山后,过着 长时间的荒山 野林生活,由 于缺盐她的头 发全都变白。
问题
1.什么信念支撑着喜儿生活下去? 2.喜儿与大自然搏斗暗指什么?
问题
1.什么信念支撑着喜儿生活下去?
强烈的复仇信念支撑着她
2.喜儿与大自然搏斗暗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