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5.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教案及说课稿

《守株待兔》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学会通过故事提炼出寓意,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明白“守株待兔”的寓意,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动机。
(2)联系实际生活,深刻领会“守株待兔”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守株待兔》。
(2)生字词卡片。
(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环境:(1)教室。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守株待兔的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教材《守株待兔》,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3. 讲解与互动:(1)教师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解释寓意。
(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动机。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联系实际:(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守株待兔”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加深对寓意的认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守株待兔”的寓意。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守株待兔”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
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守株待兔》被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不再劳作,一心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的故事,揭示了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道理。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具体年级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简单的故事内容。
但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他们的理解还相对较浅,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表达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受到启发。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收录于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
这个故事源自《韩非子·五蠹》,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后,便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撞树而死的愚蠢行为,揭示了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勤奋劳动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故事背景和起因: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
2. 农夫的愚蠢行为: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撞树而死。
3. 结果:兔子没等到,田地荒芜,农夫饿死。
4. 寓意:批判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强调勤奋劳动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作用。
b. 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b.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认识到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培养勤奋劳动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b. 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2. 教学难点:a. 让学生认识到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同时突出我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曾经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今天,我说课的《守株待兔》也是一篇寓言,下面我将以《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对《守株待兔》进行说课。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首先我对这一单元作简要分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接下来分析一下本篇课文,《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全文共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的可笑行径。
故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
旨在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感悟,感悟这小故事所蕴含的大道理。
二、立足学生说学情:要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了解学生。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课文这方面有难度,教学中需要加强古文诵读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明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比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编排的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小学生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劳、耐心和努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拼音和常用汉字,能够初步认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读出文言文;(4)初步感受勤劳、耐心和努力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课文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用法;(3)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事件;(4)通过实际操作和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2)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读出文言文。
2.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用法;(2)感受勤劳、耐心和努力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创新设计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情境教学中,通过图片、课文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讨论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用法,并引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事件;在创新设计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农夫守株待兔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授(1)课文朗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部编版《5.守株待兔》说课稿(附教案)

《5.守株待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种田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守株待兔》位于本单元第一篇,上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下跟《亡羊补牢》。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 、学会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再也没有”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3自然段讲的是种田人拾兔后的心里活动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守株”的结果。
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天高日落,一日又一日,体会种田人荒废的时间;(4)设计“种田人认识错误”,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下5守株待兔说课稿

5、守株待兔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今天,我将针对《守株待兔》的教学进行我的说课。
(板书)一、纵横联系说教材《守株待兔》是选自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为语文要素,“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为习作要求,本文讲述了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兔子,结果再也没有捡到兔子,地也荒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二、因材施教说学情现代教学理论强调以生为本。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注释和插图,通过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句子、读好停顿。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根据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和本课的课后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四、以学定教说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等方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五、步步推进说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应该注重预设与生成,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的教学环节。
第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把道理藏在故事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学生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株”是树桩的意思,说出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顺势提问学生,是谁在守株待兔? 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阅读经验,交流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第二、初读课文,读准句子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自由读、教师范读、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韵律,做到音断气连。
文言文《守株待兔》说课稿

互动教学平台
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如智慧课堂等,进行课堂互 动、随堂测试等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资源推荐与分享
01
网络课程
推荐优秀的文言文网络课程,如“古诗文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02
学习APP
推荐适合学生自学的文言文学习APP,如“古文岛”、“西窗烛”等。
03
教学论坛
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如“人教论坛”、“学科网”等教学论
坛。同时鼓励学生在论坛中提问、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PART 06
教师素养与提升
REPORTING
教师专业素养要求
深厚的文学素养
对古代文学、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够准确理解和 把握文言文《守株待兔》的背景、主题和内涵。
笔记记录情况
学生是否有良好的笔记习 惯,能够准确记录重点、 难点内容。
课后作业及批改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 业,提交的作业是否整洁 、规范。
错误订正情况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是否能够及时订正, 并理解错误原因。
教师批改反馈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批改作 业,给出明确的评分和指 导意见。
文学艺术
探究古代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 学生的审美素养。
现代应用
将文言文《守株待兔》中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 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PART 07
教学反思与展望
REPORTING
本次课程教学反思
学生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
成绩分布情况
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寓言故事单元。
本单元旨在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一篇经典寓言,不仅承载着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引导学生理解道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一个农夫因偶然在树根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便从此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下一只兔子撞死的故事。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不能依赖偶然的收获,而应该通过勤劳和努力来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多媒体资源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本。
他们对故事类文章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学习新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提炼故事寓意、将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维持其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并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劳和努力的重要性,懂得不应依赖偶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即不能依赖偶然,应勤奋努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将寓言故事的寓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帮助学生将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避免“守株待兔”的心态。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解释课文背景、生字词教学。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的寓意,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
《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
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一、引言“守株待兔”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其含义深远,富有哲理。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个故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因此,我设计了以“守株待兔”为主题的说课稿,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寓言故事,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文引入话题在这个部分,我会先简要介绍“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农夫为什么会一直捡到兔子?”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引出下面的内容。
解读故事寓意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寓意。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首先,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其次,机会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最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这些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
联系实际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将“守株待兔”的寓意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中,我们是否也曾经有过守株待兔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经因为懒惰而错失了机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拓展思考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守株待兔”的寓意。
我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避免守株待兔的心态?”“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个寓言故事的现代意义。
互动交流在这个部分,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我会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己对于“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
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归纳总结在这个部分,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归纳总结。
我会重申“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守株待兔、乐滋滋、 窜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 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五、说教法
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守株待兔
种田人(白捡) 不劳而获 一无所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鹿的语言的句子,再通过抓三个语 气词“咦、啊、唉”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品咂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出 味道,读出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渠道与文本进行 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把握故事的内涵,进而体 会寓意,也初步感受到寓言故事生动的语言对刻画形象、揭示寓意所起 到的作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守株待兔》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守株待兔》。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言文《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文言文是《守株待兔》。
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宋人耕者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靠偶然的机会,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
下面,我将从文本解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文本解析《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
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一个耕者,他在田地里耕作时,偶然发现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去。
耕者很高兴,认为这是天赐的好运,于是放弃了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而耕者的田地却荒芜了。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对比耕者最初的努力和后来的懒惰,揭示了依赖偶然机会的侥幸心理是危险的。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理解努力与侥幸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词句解释和文化内涵。
2.对比法:通过对比耕者最初的努力和后来的懒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3.分析:通过对比耕者最初的努力和后来的懒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总结故事寓意,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谢谢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对比法”。
对比法是本节课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寓意,从而更好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对比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守株待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
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却内涵深刻,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不再劳作,一心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最终田地荒芜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揭示了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故事性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听故事、读故事。
但他们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比较有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但在理解词句、感悟寓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寓言的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看,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②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①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株颈熟字加偏旁:“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耒+井=耕”“角+虫=触”“北+田+共=冀”②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③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④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⑤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⑥展示学生作品。
(三)初读课文,正确朗读1、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三步曲?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2、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守株待兔说课稿

守株待兔说课稿引言概述: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源自《列子·天瑞》,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农夫不劳而获,最终却一无所获。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被引申为不努力就想得到好结果的行为。
本文将从准确理解成语含义、分析成语来源、解释成语内涵、探讨成语教育意义和引申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准确理解成语含义:1.1 守株待兔的本意是指农夫不劳而获,希望得到兔子自己送上门。
1.2 成语的含义是指不努力却希望得到好结果,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1.3 守株待兔反映了人们对于成功的不切实际期待,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二、分析成语来源:2.1 守株待兔的故事源自《列子·天瑞》,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2.2 故事中的农夫不劳而获,只是坐在树下等待兔子送上门,最终得不到任何收获。
2.3 这个故事通过农夫守株待兔的行为,反映了不努力就想得到好结果的愚昧行为。
三、解释成语内涵:3.1 守株待兔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是对成功的不切实际期待。
3.2 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通过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3.3 守株待兔的内涵是警示人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
四、探讨成语教育意义:4.1 守株待兔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教育人们要珍惜劳动,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2 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4.3 守株待兔的教育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正的成功。
五、引申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5.1 在现代社会,守株待兔的行为依然存在,许多人希望得到好结果却不愿付出努力。
5.2 成语的教训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只有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5.3 引申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警示人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语: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通过努力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第二单元

《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即通过寓言讲述一个道理。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守在树桩旁边,期待着再捡到兔子,结果不但没捡到野兔,田里的庄稼也全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领会寓言传达的寓意。
3.背诵课文,能够熟练地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守株”的结果,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种田人认识错误”,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
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第【1】篇〗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
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
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
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
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
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
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
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找出相应的文言文。
文言文《守株待兔》说课稿

文言文《守株待兔》说课稿守株待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寓言故事是一种充满哲理的文学体裁,可以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本课程的主题是“寓言故事”,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
其中,本篇课文《守株待兔》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
它讲述了一个农夫因为侥幸心理而失去了收获,生动地揭示了“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研究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
这次编排的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方法,思维较为活跃,乐于研究,对问题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也较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结合插图理解寓言故事;2.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心存侥幸,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这个道理,并尝试运用。
注:删除了首段的重复内容,删除了最后一段的明显错误。
修改了部分语言表述。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多样的,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规律,我主要采用新授加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研究进程,采用“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运用”这一基本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为: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我采用间接导课的方法,即故事导课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初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3.细读梳理,品味感悟。
细读的目的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环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个阶段是教学的重点。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二、说目标:
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4个生字。
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这是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这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这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
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
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
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窜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明白发生这种情况的极偶然性。
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
●种田人的心情:乐联系文本,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
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种田人的行为:等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然后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它既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
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
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
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
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