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北体大变态心理学期末资料
1.变态心理学: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变态研究内容:①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表现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②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③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3.研究方法:实验法、单被试实验设计、流行病学方法、案例研究4.森田治疗原则: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顺应自然就是应该注意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转移的。
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5.认识领悟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是一种通过解释使病人得到领悟,从而使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的心理疗法。
过程及步骤:①采取治疗者和病人直接会面交谈的方式。
②初次见面时,让病人和家属报告症状、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
与此同时,进行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躯体检查,确定是否是认识领悟疗法的适应症。
③初次见面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直接告诉病人,其病态情绪和行为与幼年时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在以后的会见中,可以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忆起的有关经历,一般不要求勉强回忆“不记事年龄”时期的经历。
6.临床心理评估:1)观察法: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2)会谈法:①最初晤谈②收集个案情况的晤谈:症状、病史和相关因素,生理和健康神经系统状况,社会文化背景③诊断性会晤:非结构式会谈、结构式会谈、半结构式会谈3)心理测验法: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临床评定量表、神经心理测验7.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库 变态心理学
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因为在上述四个指标里,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应该综合使用。
3心理异常的轻重怎样辨别?反映机能、社会功能、自知力等等方面的区别。
4西方变心发展简史:①希波克拉底:早已把心理异常现象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
②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
③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
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1生物医学观点: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治疗,称为变心的生物医学观点。
该观点认为社会因素只有在具有敏感或衰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精神疾患,这里素质因素属生物学范畴,主要贡献:化学药物治疗2司培林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的主要内容:所谓右半球对心理机能不起主要作用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如形象的感知和记忆等均由右半球来完成,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所谓“优势”也只是相对的,只有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才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可靠保证。
3睡眠时相:是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状态或从睡眠到觉醒的一种过渡的机能状态。
包括: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和抑制相这些机能。
变态心理学复习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复习及答案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心理异常:人们在大脑生理生化的功能障碍或人(主体)与其客观现实关系失调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如果这种歪曲反映已导致人的行为絮乱,并破坏了人的社会生活适应以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又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方法加以矫正,这就是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了。
2、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标准?以经验为标准1、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2、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1、是否符合社会规范2、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1、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1、医学模式常用标准评价a)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b)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3、试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三大理论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其对心理异常的看法。
精神分析基本理论:认为人格由自我、本我、超我构成,人的意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看法:1、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2、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达到妥协的结果3、潜意识中的欲望以症状形式表现出来人本主义基本理论: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看法:个体具有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行为主义基本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看法: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学习、错误强化等习得的4、试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主要类型、精神分析学派对它的解释及有关的心理干预方法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1)妄想:关系(牵联观念).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妄想等2)联想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等3)逻辑障碍: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等2、感知觉障碍:1)幻听(肯定的、否定的、命令性的)2)幻视、幻嗅、幻触3、情感障碍:情感平淡、情感倒错、表情倒错4、紧张症:木僵、违拗症、刻板症5、自知力障碍主要类型:1、单纯型(病程不足1~6月)2、青春型(幻觉、妄想、作态、自知力障碍等)3、紧张型(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自知力障碍)4、偏执型(幻觉、妄想、联想、逻辑、自知力障碍)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精神分裂症是病人倒退至早期的(幼年的)自我状态。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三、心理健康七标准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三身心统一原则(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一生理方面的途径(二心理方面的途径(三社会方面的途径第二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①统计学角度②人类学角度③社会学角度④精神医学角度⑤认知心理学角度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①医学标准②统计学标准③内省经验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第三单元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四单元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
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心理学知识习题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答案:B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专业
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人们超出常态的思维、行为和感
知现象,提供有助于诊断精神疾病和预防精神危机发展的重要知识。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知识领域包含:易化症和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病因学、病
理学和流行病学。
这些病症的症状特征、定义、认知和行为症状,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都
要求有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3、变态心理学也涉及认知行为科学,包括认知改变与行为障碍,以及如何应用相关
理论和技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4、变态心理学研究同时涉及精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作用机制,精神病理,医患关系,精神病药物治疗风险,以及如何理解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都要求充
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诊断辨别能力。
5、变态心理学还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提供了有关神经心理障碍多学科、多技术诊断和
治疗方法,以及涉及不同群体支持和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临床和社会决策的研究和实施,以及预防精神危机和精神危机干预,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6、变态心理学研究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既要考虑技术性的诊断和治疗角度,也
要考虑社会系统运行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以及其他的社会学科和社会政策视角。
通过深入
学习变态心理学,可以加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预防精
神危机发展、认知病理和药物疗法的把握能力,为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精神异常、人格畸变和心理障碍的科学。
2.变态行为的特征:不正常、违背社会规范、病态。
二、变态心理学的类别1.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3.性别身份障碍:如性别认同障碍。
4.恋物癖和恋物狂:指向不寻常的物体或情境发展出迷恋、依赖或性快感。
5.性行为障碍:如性偏执、性虐待等。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行为来探究变态心理现象。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量和观察变态行为。
3.统计学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现象。
四、变态心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1.强迫症:表现为频繁的、不自主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和思维。
2.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过分担忧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
3.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的低落情绪,伴随着失去兴趣、自卑、睡眠障碍等症状。
4.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现实感受和幻觉的分裂,意识混乱、人格解体等。
5.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等。
6.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自我认同困扰、情绪不稳定等。
五、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于精神障碍,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分析等,通过改变病人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症状。
3.环境疗法: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应性训练和支持,促进康复。
4.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资源,帮助病人重建社交网络和自我认同。
六、变态心理学与社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维稳具有重要意义。
2.对变态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变态行为的警惕性。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高变态心理疾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要点,旨在帮助你回顾和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心理学知识习题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答案:B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概念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束都突然。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3、转换性障碍的特点:
拒绝作弊— 2 —诚信考试
变 态心理学
期 末复习重点
① 无生理或器质性改变。 ② 很多患者表现出对症状的漠不关心。 ③ 一般发生在大的应激事件之后,发作比较快,比较突然。 ④ 症状具有选择性,如“失明”的病人,但他们通常不会撞到其他人或物体。 ⑤ 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机能障碍能够消除、变化,在治疗师的暗示下也能再现。 ⑥ 转换障碍的病人是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的 ,但其自身意识不到,且并非有意装病。 4、神经性厌食症的分类及其特点 DSM-IV 根据使用的限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① 限制型,即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的方法,严格限制吃入事物的数量,并且 控制摄入的热量。 ② 暴食-泻出型,即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该类病人吃相对较少的东西就会 泻出,通常利用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且这种行为发生 得十分频繁。 5、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 ① 控制能力减弱 ② 实际饮用量比预想的更大或时间更长 ③ 生理抗药性 ④ 生理戒断性 ⑤ 对其他活动的忽视 ⑥ 长期以来有控制或戒除的欲望,或有失败经验 ⑦ 尽管知道对身心有伤害,但仍继续使用 6、A 型行为的特点及其易患疾病 行为特征: ① 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工作速度快;脾气急躁,缺乏耐心。 ② 争强好胜、脾气暴躁,常雄心勃勃,目标远大;有时甚至一意孤行,独断专横。 ③ 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
句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句子的简单堆积 ,甚至出现词语杂拌。(随境转移) 例:病人说“我在里头和稀泥,我认识你,你叫巴甫洛夫,加拿大人,白求恩叫你 老爷。哎,八里洼卖肥皂呗!织女星比太阳大 8 倍,所以出来。个星期,一星期等 于 8 天,你就是 1979 年,一言。为定。”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 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 例: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暖气片不放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 也不松手。医护人员询问其原因何在,患者说:“因为暖气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 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词语新作:是指病人将概念融台、浓缩或将无关概念加以拼凑,自创一些文字、词 语、概念、图形、符号或语言来代替一些特殊的概念。其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 而别人看来则荒诞离奇。 例:如将兰和男(兰男)写在一起表示气质高雅、心性淡然的美男子。 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 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患者自觉脑 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 抑郁症。 思维贫乏:指思维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贫乏,内容空洞,病人平时无主动言语, 对询问往往能答,大致切题,但内容单调空洞,呈病理性简述,仅回答:“没有什么,… “不知道”。病人的体验是“脑子空空的,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病人对此泰然处之。 诡辩性思维:它的特点是议论内容空洞,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依据,所议论的课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判别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正常,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拿他的心理活动与大多数人进行比较和对照。
看一看在某种情况下是否一致,再做统计学处理(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这一标准根据人的行为是否与该行为的社会常模相接近来判断。
(3)以个人经验韦指标:人们把自己对于正常心理的体验和经验座位出发点和参照点,来判别各种心理活动是属于正常还是异常,这都是以个人经验韦标准的方法。
(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包括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
3.法国医生比奈尔认为精神病也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主张给予精神病人以人的待遇,他亲自解开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给他们自由,阳光和新鲜空气,使精神病人收容所完全改观。
4.克雷丕林把变态心理学和现代医学及现代心理学联系了起来,而比奈尔仅仅是希波克利特的简单继承。
克雷丕林对变态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5.兴奋性递质是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
抑制性递质是多巴胺,5-羟色胺,r-氨基丁酸。
6.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是潜意识中压抑的矛盾冲突的表征。
(2)行为主义观点:变态心理学是对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适当行为是错误学习和不适当条件联系的结果(3)人本主义观点:认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的,人的自我实现的固有倾向是人的基本需要和行为动力,一旦自我实现的过程受阻,人就会发生心理障碍(4)认知心理学观点:人的心理障碍的产生是来源于个人的错误的认知7.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各有各的独特内容,同时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和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生物学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是整个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心理需二因素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的物质承受者。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1.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主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其中,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等都会对其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同时,犯罪心理学还包括犯罪心理评估、刑事司法心理学等内容。
2.性变态心理学性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变态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性变态行为包括性侵犯、恋童癖、虐待狂等,其发生一般与个体的性特征、性经历和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研究性变态心理学可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性变态行为。
3.精神病理学精神病理学研究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和疾病机制。
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其症状与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关。
精神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4.自残行为自残行为是指个体故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如切割、烧伤、撞击等。
自残行为一般与个体的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残可能是个体借此释放内心痛苦或试图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研究自残行为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
5.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障碍可以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两大类。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而心理障碍则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等。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6.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外界压力和威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应激反应可分为正常应激反应和病理应激反应两种。
正常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病理应激反应则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研究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
7.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个体对药物的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
药物滥用可能会导致成瘾和依赖,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
药物滥用的形式包括吸食毒品、滥用处方药等。
研究药物滥用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正常心理活动B. 异常心理活动C. 心理治疗方法D. 心理测量技术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幻觉B. 妄想C. 情绪低落D. 思维紊乱答案:C3. 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恐慌障碍B. 广泛性焦虑障碍C. 社交焦虑障碍D. 特定恐惧症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系统脱敏疗法答案:C5. 根据DSM-5,以下哪项不是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之一?A. 症状的持续时间B. 症状的严重程度C. 症状的频率D. 个人的文化背景答案:D二、填空题6. 变态心理学中的“变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异常心理活动7.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强迫思维;强迫行为8. 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发生在经历了________之后。
答案:创伤性事件10. 人格障碍是一种________的异常心理特征。
答案:持久性三、简答题11. 描述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案: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担忧和紧张,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度焦虑;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以及避免引起焦虑的情境。
12. 什么是心理创伤?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何关联?答案: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了极端压力性事件后,心理上受到的深刻影响。
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联在于,PTSD是一种可能在经历心理创伤后发展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持续的再体验创伤事件、避免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绪麻木以及增加的警觉性和反应性。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侧重于改变个体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1.单项选择题(15个×1分=15分)2.多项选择题(5个×2分=10分)3.名词解释(5个×3分=15分)4.简答题(4个×5分=20分)5.案例选择题(2个×10分=20分)6.案例分析题(1个×20分=20分)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预后: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
它既包括判断疾病的特定后果,如康复,某种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出现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结局的可能性。
3、转归: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转归。
发展的结局包括痊愈、死亡或后遗症等各种情况。
4、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语言杂乱。
5、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广义的概念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所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
6、心境障碍: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7、学习障碍(LD):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
8、内源性精神障碍:主要起源于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因素或体质因素的精神障碍。
/外源性精神障碍:主要由来源于外部而能对本体发生作用的因素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9、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或持久的应激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而导致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
/功能性精神障碍: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
(病因未明)/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内有明确的病理变化的一组精神障碍。
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
1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后而引起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变态心理学复习
变态心理学复习一、闭卷1.变态心理学: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射功能、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评判标准:(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2)现实适应不良——例如,深信别人没有的信仰,感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2.心理评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所做的都十分复杂。
所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观察人们所说所为,然后进行辨别,这个过程叫~。
即根据收集、组织和解释信息来鉴别行为,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和环境信息。
3.重度抑郁障碍:一个人经历了一个或多个重度抑郁发作期,而没有同时出现躁狂发作。
4.双相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5.躯体化障碍:从30岁开始不断出现各种生理疾病,这种疾病会持续好几年,患者寻求医学治疗,但都无法解释。
6.强迫症:就是一种想法或想象,它不断侵入一个人的意识。
这个人会发现这个想法令他痛苦,而且是不恰当的,努力压制,但总是不断再次出现。
强迫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被迫一次又一次的以固定的、刻板的方式重复一个动作,而他或她并不是有意识的想要这么做。
具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的人,就被认为患有强迫症(OCD)。
7.强迫症问题表现:行为、思维两个方面。
8.简称:强迫症(OC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国际疾病分类(ICD)9. 分离性障碍分为: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漫游症、分离性认同障碍、人格解体障碍10.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面谈法2)心理测验3)实验室测验4)自然环境观察法11. 恐惧症与正常人的区别:严重性、他们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生活,以躲避那些他们所害怕的东西。
(强烈的恐惧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12. 焦虑症包括: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13. 躯体形障碍包括:体象障碍、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疼痛性障碍、转换性障碍14. 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法)——假设变态行为源于潜意识心理冲突,此冲突产生于童年时期。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一、变态心理学:①定义: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科学。
②做什么:为临床实践服务。
不同于直接服务于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精神病学,主要向精神病学提供有关的理论、假说和研究资料;是许多带有临床应用性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孵化器”。
③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区别:精神障碍:属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用医学的治疗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属心理学范畴,变态心理学主要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用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行干预。
二、变态行为1、变态行为的划分标准: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综合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DSM: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2、变态行为的四种基本分类:对自己无益,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现实适应不良;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3、与群体相关的变态行为:A. 不同群体对具体病种的发病率不同;B. 不同群体因不同经历,对心理异常的表达不同;C. 不同群体因自己不同的规范,对同一行为有时会出现相反的认定;目前的群体研究关注:不同文化与种族之间的差异;性别的差异4、变态行为的解释:医学模式变态行为是一种生物原因,即由于身体上的功能损害而造成的;心理学行为归因于人5、变态行为的治疗:医学治疗、心理治疗、综合治疗6、变态行为的预防:一级预防预防疾病为主;二级预防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三、变态行为概念简史:(一)、超自然论:①魔鬼和巫术②星月运动③自然与超自然并存(14、15世)(二)、生物学论:异常行为:疾病或体内化学成分失衡;治疗: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的(1)希波克拉底和盖伦:①希:心里障碍由脑部疾病、头部创伤造成,并可能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②希盖:体液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障碍是体内化学物质失衡;治疗:休息、营养、锻炼、放血、引吐(2)19世纪:梅毒①疾病细菌说;19世纪,生物学论在西方蓬勃发展起来;美精神科医生格雷认为:精神病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治疗应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3)20世纪30年代:电休克及脑外科手术广泛使用:胰岛素休克疗法、电抽搐疗法(4)20世纪50年代,研制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安定类(三)心理学论—现变心基础:起因: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治疗通过心理疗法,从成因入手化解异常行为(1)生物起源理论:克雷培林(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心理疾病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根据病变区不同来分类,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一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出来。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Abnormal)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大纲内容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2 焦虑障碍2.1 恐怖症2.2 强迫症2.3 惊恐障碍2.4 广泛性焦虑障碍2.5 创伤后应激障碍3 心境障碍3.1 单相情感障碍3.2 双相情感障碍4 进食障碍5 人格障碍6 物质障碍7 儿童心理障碍7.1 孤独症7.2 多动症二、知识框架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1.1 变态的定义及含义给一个人是否有“心理变态”下一个精确的界定,至少需要他(她)有一个突出的成分只在变态的人里有,而在“正常的”人里是没有的。
有专家罗列出七个因素,来判别一种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必要条件。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变态。
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此行为是否变态的基本元素。
强烈干扰个人幸福感的行为是非适应性的。
不合理性,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行为,一种用于揭示变态的不合理因素就是思维紊乱。
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基础,想法明显是荒谬的。
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个体应该在不同时间里有一致性,可以从一个情境预测下一个情境,并且很好的控制自己。
但是如果失去这些就是不可预测和失控的。
少见的和非传统性,既少见又不受社会欢迎的行为。
观察者不适,依赖性过强、过分的讨好或者过分敌视的人都会使别人感到不舒服。
违背标准,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行动,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过分害羞或者过分前卫、过分好斗或者过分压抑)。
1.2 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文化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1.3 心理学区分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一、简答与简述1、变态心理学含义: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异常行为的特点、原因,并形成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p72、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4、妄想的分类: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1)按内容分类:①关系妄想:把现实中无关的事情认为俞他本人有关。
②被害妄想:坚信周围人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③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④物理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⑤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⑥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应受惩罚。
⑦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经过检查也不相信自己没有病。
⑧嫉妒妄想:坚信对象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跟踪配偶的日常活动。
⑨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坚信某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改变自己。
⑩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
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与家人的隐私,别人就知道了。
还有其他不常见的类型,比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2)按起病根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①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有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
②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5、心理评估者的基本素养:P72(1)足够的理论知识(2)一定的评估与诊断经验(3)熟悉测试技术(4)良好的观察能力(5)良好的沟通技能6、神经症的含义:P90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负性情绪持续时间长,强度过强,带来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官能失调。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7、神经症的主要特点:p92(1)强烈的心理冲突(应该控制—无法控制)(2)持久的心理冲突(病程迁延)(3)精神痛苦(“诉苦病”、主动求医)(4)心理冲突具有破坏性(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非器质性)※正常的心理冲突是建设性的(动力),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
8、特定恐怖症的类型:p107(1)动物恐怖症(猫、狗、鸟、老鼠、蛇、昆虫)(2)自然环境恐怖症(污物、高度、黑暗、风、水、风暴)(3)情境恐怖症(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具)(4)血、注射、伤口恐怖症(5)其他恐怖症,包括疾病和死亡9、分裂型人格的特征:显著特征(怪异)(1)装束怪(不合时节)(4)行为怪(刻板偏执)(2)言语怪(含糊隐喻)(5)体验怪(超现实性)(3)思维怪(苦思冥想)(6)人际怪(躲避生人)10、自闭症的症状:(1)社交障碍:注视少、多用手势交往;不能分享快乐;不寻求支持;伙伴少等。
(2)言语障碍:缺乏持续言语交流;重复生造词语;语速、音调、重音、节律异常。
(3)行为障碍:玩具偏离、活动古怪、动作仪式刻板、兴趣少、拒绝改变环境。
1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
12、网络成瘾的核心特征:(1)突显性:网络使用占用了用户的思维与行为活动中心;(2)情绪改变: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策略;(3)耐受性:逐渐增加上网时间投入才能满足;(4)戒断症状: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时产生不安烦躁和颤抖等生理反应;(5)冲突性:与周围环境、家人、朋友、学习工作、冲突;(6)复发性:经过控制后,会反复发作,欲望更强;(7)渴求性:渴望长时间在网上停留。
13、森田疗法的原理及原则:(1)原理:神经症之所以出现,疑病素质是先决条件,当诱发因素出现时,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就竭力回避诱因,使敏感性增强,焦虑增加,反复回避、反复增强,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发展为神经症患者。
(2)原则:顺应自然、放弃抵抗、为所当为14、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15、抑郁症的症状:(1)情绪症状:悲伤、自责、无趣、无乐、无力、无欲、无用、无力、麻木感、失败感、内疚感、绝望感;(2)认知症状: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言语动作减少、决断艰难、自罪自责等;(3)动机症状:兴趣减少、动力缺乏、生活被动、惧怕困难等;(4)躯体症状:食欲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睡眠失调、躯体不适等。
二、辨析1、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行为,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素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2、器质性障碍与功能性障碍的区别:(1)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指大脑或者躯体有病变,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之后或并发精神症状的,精神症状的发生、转归都与器质性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2)功能性精神障碍是指检测不出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功能性是目前的检查设备检查不出有明显病变,但不能说大脑是完全正常的。
3、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p71相同点不同点性质技术对象任务目的应用心理评估收集信息进行判断心理工具与方法正常的个体群体健康状态改善社会系统心理诊断异常的个体问题程度治疗医疗系统4、精神病性障碍与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别:p228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别现实经验能力自我及现实检验能力丧失,无法区分主观体验与客观现实自我及现实检验能力保持,能够区分主观体验与客观现实精神病性症状具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没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障碍自知力常否认有病,自知力缺如,不愿主动就医自知力常保持,能主动就医并希望得到帮助社会功能社会功能严重损伤社会功能虽然受损,但基本能保持人格结构常常受损或不完整完整预后较差,没有恰当的治疗可能衰退较好,但也有慢性的可能种类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神经病、偏执性神经病、短暂精神病性格障碍、分裂情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部分非精神病性障碍严重时的表现未达到精神病程度的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5、神经症与神经病、精神病:(1)神经症:也称为神经官能症。
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病——功能性,主要表现: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及疑病症状等。
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并有强烈的就医愿望,属于轻性的精神疾病。
(2)神经病: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
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失语、失明、抽搐等,有求治愿望,多在神经科给予相应的治疗。
(3)精神病: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
通常没有明显的发病诱因,被认为主要由生物因素所引起。
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
常见病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
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有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没有认识和判断力,被迫就医,属于重性的精神疾病。
6、惊恐障碍、恐惧症:(1)惊恐障碍指对恐惧发作时的症状的恐惧。
担心症状持续发作;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恐惧症是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反应,刺激出现就会反应。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同时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7、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1)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指无法通过自我意志控制的持续重复无意义的观念或行为。
本身虽然觉得没有意义,却无法克制,并造成社会功能的损害,所以极度痛苦;(2)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是指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墨守陈规、行事刻板、刻意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功能影响。
(3)强迫症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人格基础的,其中有一些便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个体。
但是,两者在症状上和病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并且强迫症可以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也相当不容易),而强迫性人格障碍则是几乎很难通过治疗的手段改变。
8、抑郁质与抑郁症(1)抑郁质是传统气质类型中的一种,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非常敏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等,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无需治疗。
(2)抑郁症是神经症中的一种,是一种疾病。
其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缓慢、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需引起重视,介入治疗。
三、心理诊断和治疗1、偏执型人格与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1)诊断其特点:显著特征(猜忌、偏执),挫折过敏、无由推断、充满敌意、执意报复、过分自负(2)治疗:认知疗法、交友训练、ABC情绪疗法、敌意纠正法强迫型人格:(“全”、“细”)(1)诊断其特点:(计划)唯美犹豫;(执行)细节、秩序、自控、谨慎;(评价)苛刻、自责;(2)治疗:认知疗法、改变评价环境、鼓励创新、合理宣泄、当头棒喝法2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P116(1)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外,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还符合下列一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内容的混合形式。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经有3个月,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3)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