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FAC)是一种无创精准检测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微量指标。
一、原理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主要依靠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利用抗体与特异抗原结合后发生的荧光变化,实现特异性检测。
其原理是,确定特定抗原的抗体因子在靶组分样中多少,由袱细胞吸收或荧光发射所得到的结果来实现检测。
二、技术优势
(1)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微痕量检测。
(2)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结果及时准确,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简便检测。
(3)应用范围宽泛,可用来检测大多数生物标记物,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
(4)试验过程中无污染物参与,操作过程灵敏精确,结果可靠。
三、应用
(1)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应用于分子间的复杂细胞中特异性的抗原检测,如病毒感染或癌症细胞的复合抗原检测;
(2)由于具有无污染、低成本、简单快速等特点,在生物、免疫学、
细胞等领域应用广泛。
四、注意事项
(1)对实验室温湿度、试剂储存有特定要求,使用前必须查验和检查
实验参数,以避免实验失败或出现错误。
(2)结果解释必须依照试剂说明书,不能过度解释结果,以保证结果
可靠性。
(3)虹膜试剂及其它仪器一定要按正确的使用说明书操作以保证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
(4)遵循实验卫生规范,以减少污染和提高工作效率。
免疫层析法步骤
免疫层析法步骤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以下是其基本步骤:
1. **样本准备**:收集并准备好待检测的样本。
2. **加样**:将样本加入到层析试纸的一端,让样本与试纸上的反应物质进行反应。
3. **反应**:让试纸上的反应物质与样本中的目标物质进行反应,形成复合物。
4. **洗涤**:用洗涤液将未结合的反应物质冲洗掉,只留下结合的目标物质。
5. **检测**:观察试纸上的反应结果,如果有目标物质存在,就会在试纸的一定位置显示出颜色或其它标记。
6. **结果解读**:对比试纸的颜色或标记与标准品,解读出样本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存在与否。
请注意,具体操作可能因检测目的、试剂、设备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进行实验时应按照具体指南进行操作。
同时,免疫层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灵敏度、特异性等问题,也需要在使用时进行评估。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性,在固体支撑上进行免疫层析反应,实现对分析物的检测。
本文将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探讨该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
该技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即在纳米尺度下具有高度可控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
由于胶体金颗粒的尺寸和形态可以通过调整合成条件进行控制,因此可以用于检测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分析物,包括蛋白质、DNA、细菌等。
其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方法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
在实际操作中,只需将样品滴加到含有胶体金颗粒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纸条上,然后等待几分钟即可观察到胶体金颗粒在纸条上的迁移情况。
通过观察纸条上的色带出现与否以及色带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分析物,并进行定量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基于酶标记技术的免疫层析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步酶标记过程,因此更加简便快速。
再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食品中的残留物检测,包括食品中的农药、重金属、毒素等。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能够检测到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酶毒素等,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食品中的过敏原等。
最后,尽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该技术在样品预处理、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此外,胶体金颗粒的稳定性和存储问题也需要解决,以确保该技术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长期稳定地实现。
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TRFIA)是一种非同位素免疫分析技术,利用
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
具体来说,当含有待测抗原(抗体)的样品滴在加样区时,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抗体)与结合垫中的荧光纳米微球标记的抗体(抗原)结合并通过毛细作用向前层析。
当达到检测区后,与检测线上固定的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微粒-抗体-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并被固定在检测线上,而多余的荧光微
球标记物继续向前层析,与固定在质控线上的二抗结合。
反应结束后,用紫外光源(340nm)对检测区扫描检测,检测线和质控线
上荧光纳米微球发出高强度的荧光(615nm),且衰变时间也较长。
通过
测量延缓时间,待样品基质中自然发生的短寿命荧光(1-10ns)全部衰变后,再测量稀土元素的特异性荧光,这样就可以排除非特异本底荧光的干扰。
通过检测线和质控线荧光强度的强弱及其比值,即可分析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分析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相关文献或咨询该领域专家。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进展课件
控制和监测,包括自动加样、自动洗涤、 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分
自动读数等环节。这不仅可以减少人为 析和解释。这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误差和操作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测的准 和可靠性,并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确性和可重复性。
方案的制定。
04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挑战 与前景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荧光标记物是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近年来,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荧光标记物,以提高检测性能。
新型荧光标记物包括量子点、上转换发光材料和多色荧光染料等。这些新型荧光标 记物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此外,新型荧光标记物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如长寿命、宽激发光谱和窄发射光 谱等,有助于实现多色标记和多重检测,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景
01
02
03
疾病诊断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 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药物研发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 药物筛选、药效评估和药 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加 速新药研发进程。
生物安全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 检测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 袭击物质,保障国家安全 和公共卫生安全。
实例二: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尿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利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实现 肿瘤的早期诊断。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提高肿瘤检出率,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 持。
分离机制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 测向流层析 • 垂直流层析(渗滤法)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侧向流层析
• 固定相: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纤维层析材料(NC膜) • 流动相:测试液 • 移动:毛细作用 • 结合:游离态待测物在固相捕获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图1 典型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构造(来源:Merck Estapo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主要内容
1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2
免工疫作问标题记机材解决料方介案绍
3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4
应用实例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 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
发展阶段:
• 初期:定性检测 • 新阶段:半定量、定量检测(信号放大、信号转换)
•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time):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 时间。
• 荧光猝灭(Fluorescence quenching):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如紫外线照射、高温、 某些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重金属、卤素阴离子等)的作用下,激发态分子的电子不能 回复到基态,所吸收的能量无法以荧光的形式发射,从而导致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的现象。引 起荧光猝灭的物质称为猝灭剂,常用于消除不需要的荧光。
表1 几种常见的荧光物质
荧光物质
最大吸收光谱
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490~495nm
四乙基罗丹明 (RB20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RITC) 藻红蛋白(PE) 7-氨基-4-甲基香豆素
570~575nm 550nm 490-560nm 354nm
Alexa Fluor、CF Dye等新一代荧光染料系列 多种区段供选
免疫层析和酶联免疫法的区别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免疫层析和酶联免疫法的区别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免疫层析和酶联免疫法的区别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免疫层析和酶联免疫法的区别(大纲)一、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二、免疫层析技术2.1基本原理2.2试剂与材料2.3操作步骤2.4优缺点分析三、酶联免疫法3.1基本原理3.2试剂与材料3.3操作步骤3.4优缺点分析四、免疫层析与酶联免疫法的区别4.1技术原理差异4.2检测速度与操作简便性4.3灵敏度与特异性4.4应用场景与领域五、免疫层析与酶联免疫法的应用实例5.1免疫层析法的应用5.1.1快速检测5.1.2野外诊断5.1.3疫情监控5.2酶联免疫法的应用5.2.1生物医药领域5.2.2疾病诊断与监测5.2.3食品安全检测六、发展趋势与展望6.1技术创新与改进6.2跨学科研究与应用6.3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七、总结7.1主要结论7.2研究局限7.3未来研究方向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准确、低成本的生物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健康监测以及生物安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生物检测技术中,免疫层析和酶联免疫法作为两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因此,深入研究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优化检测过程以及提升检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原理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半导体颗粒,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
当激发光照射到量子点上时,会激发量子点内部的电子跃迁,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会发生自发辐射,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这种荧光具有窄的发射谱带宽、高量子效率和长的荧光寿命,使得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和生物光学成像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1.选择合适的免疫反应: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可以应用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多种免疫反应。
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免疫试剂和条件。
2.准备量子点标记试剂:将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抗体或其他配体修饰在量子点表面,形成量子点标记试剂。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确保抗体或配体的稳定与活性,并保证其与量子点之间的牢固结合。
3.样品处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需要被处理以使其与量子点标记试剂之间发生特异性结合。
这可能需要特定的提取步骤,如盐析、蛋白质结合剂等进行分离和富集。
4.免疫层析:将试剂和样品混合,通过吸附、洗涤和检测等步骤实现目标分子的富集和检测。
其中,量子点标记试剂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使得目标分子能够通过层析介质的通道,而非特异性结合物则被阻止。
5.信号检测:通过荧光显微镜或其他荧光检测设备对层析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量子点固有的荧光特性使得可以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量子点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从而对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其灵敏度通常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测定高出数倍,可实现低浓度目标分子的检测。
其选择性通过特异性抗体和配体的使用得以保证。
同时,量子点引入了荧光信号的检测方式,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多重检测。
此外,量子点的高稳定性也保证了其在检测过程中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肿瘤标志物、病原体、药物残留等,具有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该技术基于免疫层析原理,结合了荧光
标记和时间分辨测量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微量生物分子的快速、准
确检测。
TRFIA技术的原理基于稀土金属离子的荧光特性。
在实验中,
检测物质(例如蛋白质、激素、抗体等)会与特定的荧光标记结合
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免疫层析柱进行分离。
随后,样品中未结合
的荧光标记物会被洗脱,而复合物则被保留在柱中。
接下来,通过
加入特定的激发光源激发样品,荧光标记物会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
与常规荧光免疫层析不同的是,TRFI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通过延迟时间来排除非特异性的背景信号,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特异
性和灵敏度。
TRFIA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时间分辨测量可以排除
大部分非特异性背景信号,因此TRFIA具有极高的特异性。
其次,
由于稀土金属荧光物质具有长寿命的特性,可以在激发光停止后仍
然发出荧光信号,因此TRFIA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此外,TRFIA还
可以同时进行多重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总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多重检测的优势,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技术,为生物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实验六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原理:利用胶体金 颗粒与抗体或抗原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 物通过层析技术进 行分离和检测。
胶体金颗粒具有高 灵敏度、高稳定性 和易于观察的特点 。
应用领域:广泛应 用于医学、生物技 术、食品检测等领 域。
历史和发展
1971年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首 次被提出
1980年代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
0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快速检测:用于 快速检测传染病、 肿瘤标志物等
定量检测:用于 定量检测激素、 药物浓度等
早期诊断:用于 早期诊断某些疾 病如阿尔茨海默 病等
疾病监测:用于 监测疾病进展和 治疗效果如糖尿 病等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准备实验材 料:胶体金 免疫层析试 纸条、样本、
缓冲液等
样本处理: 将样本进行 稀释、离心
等处理
加样:将样 本加入到试 纸条的加样
孔中
孵育:将试 纸条放入孵 育器中设定 合适的温度
和时间
观察结果: 在孵育结束 后观察试纸 条上的颜色 变化判断结
果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结 果进行数据 分析和报告
撰写
实验结果分析
稳定性好:胶体金颗粒不易氧化 稳定性好
技术局限性
灵敏度较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灵敏度较低难以检测到低浓度 的抗原或抗体。
检测时间较长:胶体金免疫层析 技术检测时间较长需要等待一定 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异性较差: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特异性较差容易发生交叉反应 导致假阳性结果。
1990年代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传染病、 肿瘤等疾病的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PPT课件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药物残留,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评估药物 治疗效果和预防药物滥用。
生物分子检测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原、抗体等,辅助诊断疾 病和研究生物过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小分子抗 原和抗体的检测,对于大分 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等的 检测效果不佳。
成本较高
虽然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试 剂成本相对较低,但仪器设 备和生产工艺的成本较高, 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对环境因素敏感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 结果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 温度、湿度等,需要在一定 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抗体或抗原的纯化
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抗体或 抗原。
抗体或抗原的标记
将抗体或抗原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抗体-胶体金或抗原-胶体金 复合物,以便后续检测时能够与目标物质发生反应。
制备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物
1 2
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
通过物理吸附、化学键合等方法将抗体或抗原固 定在胶体金颗粒表面,形成结合物。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概述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组成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制作过程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缺点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0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 胶体金标记和免疫层析原理的快 速检测技术。
结合物的纯化
通过离心、超滤等方法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或抗原, 获得纯度较高的结合物。
3
结合物的稳定性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加入稳定剂等手段,提 高结合物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 中性能稳定。
免疫 层析技术
Thank You
免疫学知识回顾
特异性反应:指免疫应
答过程中所产生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与相应抗质(抗原)特 异性结合所发生的一系列反 应。
免疫学知识回顾
IgD IgA
IgM
五种免疫球蛋白
IgE
IgG
免疫学知识回顾
IgA: 占血清Ig抗体含量约13%,参与黏膜免疫 IgD: 识别抗原 IgE: 可抗寄生虫,也可引发过敏反应
• 时间分辨与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层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荧光 法(TRFIA):是一类通过标记 镧系元素,也称稀土元素 (REE),使之与抗原/抗体螯 合并被激发出一定波长荧光, 同时对荧光波长和发光时间 两个参数进行检测的新型检 测技术。
• 时间分辨与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层析
由于标记物体积小、标记物 对被标记的大分子蛋白的空间结 构影响极低、信噪比高及波峰尖 锐等特点, 非特异荧光信号对结 果的干扰降低,TRFIA的灵敏度显 著提升。镧系荧光免疫方法 (LFICA)以TRFIA为基础,可以对超 微量的待测物进行快速检测,目前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如心血 管类疾病,肿瘤类疾病等。
• 量子点免疫层析
量子点(简称QDs,又 称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由 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 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 于激光玻尔半径,能够接 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一类 半导体纳米颗粒。
• 量子点免疫层析
不同粒径量子点的不同颜色
量子点是一类半导体材 料, 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优良。同时, 此类材料具有吸收 峰宽、激发光谱连续分布、荧光 强度高和斯托克斯位移大的特点, 因此可以实现同一束光激发下,不 同粒径量子点均可以得到激发,达 到同时多目标检测的效果。
荧光免疫层析
荧光免疫层析
1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利用标记的抗体和荧光探针技术进行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它是一种高灵敏度、特异性、重现性良好的生物分析技术。
2荧光免疫层析的原理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被检测的分子表面和活性端上,结合专有抗体或荧光探针分子,使其高度特异性地发出荧光信号,进而检测某一分子。
它是一种通过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定向性将抗原和抗体捕获,再与荧光探针结合,以荧光信号的形式给出结果的技术。
3荧光免疫层析的步骤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一般可以分为4个步骤:
1.将受体性或活性端位点定向修饰抗原;
2.使用特异性抗体或其衍生物修饰被检测抗原;
3.把无毒的荧光探针分子与抗原结合,获得荧光信号;
4.根据对比数据,确定抗原的分子量及其特性。
4荧光免疫层析的应用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普遍应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与鉴定、多重抗原检测、抗原的多方面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常用于生物分子的研究中,如DNA、RNA、细胞膜蛋白、外周血液样本中的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的检测、神经炎症的检测等,利用它也可以解析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比如蛋白质的血清学检测,研究多种协同效应等等。
总之,荧光免疫层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抗原,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免疫层析标记物及其标记技术
免疫磁珠
免疫层析标记技术
免疫层析标记技术
胶体金标记技术
蛋白质的预处理: • 蛋白质应先对低离子强度的水透析,去除盐类成份。盐类成份能影响胶体金
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胶体金聚沉; • 用微孔滤膜或超速离心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细小微粒。 蛋白与胶体金结合最佳pH确定 • 0.1mol/LK2CO3调pH,原则上可选择待标记蛋白质等电点,也可略偏碱。 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 确定所用蛋白比例(一般15~20ug/mL胶体金),加入BSA,PEG等稳定剂。 免疫胶体金的纯化 • 超速离心,复溶液保存。
上转磷光颗粒
天然生物材料不具备上转发光的特性,其发光信号不受检测环境的影 响,故样品本底低而灵敏度高,非常适合定量检测。
与易淬灭的荧光素标记物不同,UCP 不存在光学衰减且化学惰性强, 不受样品腐蚀或标记物自身衰变等影响,具有稳定的发光特性,可长 期存放和重复检测。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定量检测试剂并产业化。
时间分辨荧光纳米粒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用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根据镧系元 素铕(Eu3+)、铽(Te3+)及钐(Sm3+)、镝(De3+)等螯合物的发光特点,用时 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时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 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时间分辨荧光纳米粒子
荧光胶乳
荧光胶乳是指将荧光染料通过物理吸附法、自组装法、化学键合 法、共聚法、包埋法等方法吸附或包埋到粒子内而形成的直径在 纳米至微米级(0.01~10 μm)范围内,受激发光源激发能发出荧 光的固体微粒。
原胶乳
免疫胶乳
荧光胶乳
荧光胶乳颗粒粒度均一、单分散性好,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形成 微球后染料荧光猝灭大大减少,发射强而稳定。
免疫层析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ICA)是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它利用特定的抗体对目标物质进行检测。
它使用抗体—抗原反应来引发特定的生物反应,从而得到显著的检测结果。
此外,ICA也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物质,包括药物、抗体、细胞因子、细菌和病毒等。
ICA的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反应,将在吸附材料上形成一条条的“河”,这些抗体河与特定的抗原反应,将在试剂板上形成一条条的“河”。
在试剂板上,抗原结合抗体,形成一条条抗原反应河,抗体河会产生一种特定的颜色,当抗原反应河越长,反应河就越长,也就意味着抗体浓度越高,检测出的特定物质就越多。
通过这种方式,ICA 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目标物质的存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析法概念
层析法(chromatography)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而建立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层析系统是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Mobile Phase)相组成。
固定相是固体物质或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
流动相是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或各种溶剂。
层析过程:当待分离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的速度快;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强的组分向前移动的速度慢。
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免疫层析法概念
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是近几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以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使待测物在层析条上移动。
待测物在T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游离物在C线处发生免疫反应。
分类
检测方法标记物质
TRFIA技术镧系稀土元素螯合物
上转换发光技术上转磷光材料(UCP)
荧光乳胶层析技术荧光胶乳颗粒
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微球
荧光QDS层析技术量子点
IMB层析技术免疫磁珠
新型胶体金技术纳米磁性微粒、核酸适配体
竞争法待测物中的某种抗原与T(检测线)线处同种抗原竞争性地与标记抗体相结合的过程。
夹心法待测物中某种抗体(抗原)与T线处抗原A(抗原A)以及荧光标记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相结合的过程,在T线处形成抗体A+抗原+抗体B形式的夹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