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判断推理中 你要绕过的那些“坑”

合集下载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试题中资料分析题做题隐患-例题解析讲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试题中资料分析题做题隐患-例题解析讲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试题中资料分析题做题隐患-例题解析讲解国考和上考行测考试题中有哪些陷阱?下面上海华图就给大家介绍资料分析中常见的不可不知的陷阱-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资料分析题的做题隐患。

资料分析本身并没有很难,尤其是系统的学习过资料分析的,得到高分也不在少数。

资料分析题目一般不会太难,然而在实际做题过程中题目本身会设置一些小陷阱,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粗心或者是知识点掌握不牢等原因很容易失误掉落陷阱中,留下“会的却没有做对”的遗憾,所以为了避免类似遗憾的出现,我们对于资料分析中常见的一些陷阱做出归纳和分析,方便大家提前了解,以减少大家的失误。

1.时间陷阱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例题】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问题: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多少亿元?A.10299B.13312C.11843D.12159【陷阱解析】时间陷阱。

材料给出的是2014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2年的量,考查求隔年的量。

考生往往由于大意可能会计算2013年的量,从而误选成成C,正确答案为A。

解法:,选择最接近的A选项。

【解答】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对于题干中出现的多个时间或者有百分点的情况,一定弄清楚题目所求的时间,不可掉以轻心。

2.单位陷阱在资料分析题目中,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公顷与亩,万与亿,吨与千克,;材料中给出某个单位,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这即是单位陷阱。

【例题】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详情公布如下,虽然它出题的量不是很多,但是是大家头疼的部分,该如何解答呢?【例3】甲、乙两工厂接到一批成衣订单,如一起生产,需要20天时间完成任务,如乙工厂单独生产,需要50天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已知甲工厂比乙工厂每天多生产100件成衣,则订单总量是多少件成衣( )A.8000B.10000C.12000D.15000【解析】选B 。

乙效率=A,甲效率=A+100; 20(A+A+100)=50A A=200 总量=50×200=10000。

从前面几个例题可以发现虽然知道解题套路:给定时间型赋值工作总量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效率制约型直接对效率进行赋值。

但是在实际解题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坑。

最常见以下几类坑:1、求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如例一求8、10、15、6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就是2×5×3×4×1×1=120。

2、分清题型。

给定时间型与效率制约型不要傻傻分不清,给定时间型是只给工作时间这一个量,效率制约型是题目中提及效率间的关系。

例3的难点在于明确题型,甲工厂比乙工厂每天多生产100件成衣实际上是间接给了效率间的关系,因此是效率制约型,赋值效率就行。

3、审题要细心。

例1的难点在找甲的效率,而我们分别求出的是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丁的效率。

那把甲的效率提出来是不是多了乙丙丁,剪掉就行。

甲的效率=(15+12+8-20)/3=5。

例2的难点在把甲乙甲乙轮流一次看成一个整体,变成求周期。

大家在做工程问题的时候注意避开这些“坑”就能成“公”。

1/2。

学好2018年国考判断逻辑知识 就能快速解决类比问题

学好2018年国考判断逻辑知识 就能快速解决类比问题

学好2018年国考判断逻辑知识就能快速解决类比问题提到类比推理题,想必多年征战公考沙场的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近10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类比推理基本上保持着以10道题的题量与大家定时进行亲切会面。

由于类比推理题的题干较短,很多考生都是快速一扫而过,然后就给出答案,做题速度虽快,但正确率往往差强人意。

公务员考试大纲给类比推理题是这样下定义的: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由此可见,考生是否能快而准地找出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换言之,学好判断逻辑知识,对于解答类比推理题至关重要!要如何快速而准确的找出正确答案了?今天华图教育专家就为同学们一一揭晓!【例】(2016山东)天下雨:地上湿A. 满18岁:有选举权B. 开花:结果C. 地上不湿:天没下雨D. 摩擦:生热【答案】C【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天下雨”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二者属于充分条件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如果“满18岁”,也未必“有选举权”,二者不属于充分条件关系,排除;B项,如果“开花”,也未必会“结果”,二者不属于充分条件关系,排除;C项,如果“地上不湿”,那么“天没下雨”,“地上不湿”是“天没下雨”的充分条件,二者属于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如果“摩擦”,也未必能“生热”,二者不属于充分条件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选举权:在我国,凡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开花还要经过授粉才能结果,而且有的植物只结种子,不结果实,有的植物只开花,比如竹子。

动摩擦一定生热,但静摩擦一定不生热,比如传送带。

【考点分析】这道题实际上考查了逻辑判断当中的翻译推理知识,即充分条件关系命题及翻译推理规则。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逻辑填空注意这些陷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逻辑填空注意这些陷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逻辑填空注意这些陷阱逻辑填空在行测中占比15.4%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在每年的地市级考试中都会考查20题,其中60%以上的题目都是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决的,在我们平常做题的过程中,当看到题干中出现了解释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的标志时,通常可以直接通过这类关系来解决问题。

但是当这两类关系和联合关系混杂在一道设置了2-3个空的题目中时,很多同学就企图通过一个空或者一种关系来直接得出答案,导致最终选不出正确答案。

这种情况,其实是命题人在题干的关系和选项中给考生挖了陷阱,而你是否注意到了呢?一.联合关系和反对关系混合例1.大众是聪明而挑剔的,对那些 ______、故作高深的东西,那些______ 、不着边际的东西,往往会表示“不感冒”而转头走开,讲空话、大话、套话、老话、重复话、累赘话,只会让生动活泼的理论变得 ______,让富有内涵的理论显得胶柱鼓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弄虚作假好高骛远一潭死水B. 声张造势天马行空死气沉沉C. 故弄玄虚不切实际面目可憎D. 扭捏作态徒有虚名生吞活剥解析:分析题干发现,三个空和上下文之间都构成了表示并列的联合关系。

第一空需要跟“故作高深”构成并列关系,“故作高深”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D项不能与之构成并列关系,排除。

第二空需要和“不着边际”构成并列关系,排除掉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的“天马行空”。

第三空看似和后文构成的并列,但是在句中出现了表示反对关系的“变得”,也就是需要填跟“生动活泼”对立的词,观察后文的富有内涵和胶柱鼓瑟(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之间是背离关系,排除构成反义关系的A项。

故答案为C。

易错点分析:此题中很容易由第三空错在A、B项,所以当并列关系中混杂反对关系时,需要分析并列句中表示的反义还是背离信息,否则就容易掉进命题人的陷阱中。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论证题中的小陷阱(一)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论证题中的小陷阱(一)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论证题无论是题干还是选线部分的文字描述篇幅都相对较大,可以说是逻辑判断板块中的重难点。

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论证题中的小陷阱(一)详情公布如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论证题中的小陷阱(一)论证题,无论是题干还是选项部分的文字的描述篇幅都相对比较大,可以说是逻辑判断模块中的重难点。

在考试中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的选出正确答案,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简单辨析错误选项的小陷阱。

一.偷换概念。

判断推理中,尤其是在选项中,我们经常涉及偷换概念这一说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名词的直接偷换,或者是文段前后的两个词完全相同,但表述的意义完全不同。

不但是在论证中,在日常推理的归纳推理中,也是选项常犯的三大错误之一。

在言语理解中也经常有涉及。

与言语理解不同的是,大家在做言语理解题的过程中会重点关注词意,但在做判断推理的题目重点关注的是行文的前后逻辑。

因此,偷换概念这个小陷阱会常常把大家绕进去。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道例题具体感受这个小陷阱是如何呈现的。

例:4 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晴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 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B. 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C. 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D. 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首先,第一步是根据提问方式“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我们可以判断出,此题为论证题中的加强论证题。

然后我们来找一下这道题的论点,论点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之后的: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晴远离伤害。

接下来我们来找论据,论据为: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实用方法汇总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实用方法汇总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实用方法汇总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工作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在行测文科方向,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重要题型,其中逻辑判断又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类题目,逻辑思维能力有别于正常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所以学起来要困难一些,但逻辑判断型题目解题技巧性较强,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题目。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试卷中出现了一题五问的考查形式,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解题技巧来快速应对这类题型。

(一)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题干信息复杂繁琐、选项比较具体的题目;(二)假设法:当题干存在多种不确定情况,不能直接推理的题目。

【例题】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

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1.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A.王莉:管理、网络; 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B.王莉:教育、财务; 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C.王莉:网络; 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D.王莉:网络; 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2.如果李明只完成5项工作中的一项,那么包括该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项?A. 人事、财务B. 人事、管理、财务C. 人事、网络D. 财务3.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A. 教育、人事、财务B. 教育、人事、网络C. 教育、管理、财务D. 教育、管理、网络4.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丁勇完成?A. 财务、管理B. 网络、人事C. 管理、人事D. 教育、管理5.如果管理工作和网络工作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A. 教育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B. 财务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C. 管理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D. 人事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中公点评】翻译4个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王莉人事且 -王莉管理;③丁勇人事推出李明财务;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读懂这些才算备考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读懂这些才算备考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读懂这些才算备考了2018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读懂这些才算备考了,随着公考的题型越来越多样化,国考中近年来出现了众多的新题型。

由于新题型是许多考生从未见过的题目,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觉得无从下手。

甘肃华图教育整理了近几年公考中出现的新题型,总结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考生了解到未来考试的新趋势。

一、图形的技巧在文字类题目中表现出了文字量加大,语言晦涩难懂等特征,然而针对较为公平的图形推理题目来说,难度也有一定的增加,因为考点基本上包括数量类,即对点、线、角、面、素的考查;位置类,即对平移、旋转以及翻转的考查;样式类,即遍历、运算等;属性类,即对称性、曲直性以及封闭性等。

由于考点相对来说较为固定,但是每年题目层出不穷。

无奈之下,近几年来不断出现了不在这些体系之内的其他的新考点,例如功能信息、静态位置以及分组分类的新题型。

那么什么是静态位置?静态位置与之前讲的动态位置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先说静态位置的考查形式。

既然是静态位置的考查,也就是说图形本身是不动的,没有位置变化的,那么这个时候其实考查的就是图形与图形的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之处于说明样的位置。

其次,他与动态位置又有什么区别呢?之前我们说如果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考虑位置。

但是在静态位置中并不具有这种的特征保住我们判断题型,这也是图形推理中难度增加的表现。

其次,动态位置中是某一个图形的位置变化,但是在静态位置中有所不同,是不同图形的位置关系有所不同。

最后,两个图形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哪些关系又在我们静态位置的考查范围之内呢?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即两个图形之间属于相邻关系或者相隔关系;相切关系或相交关系;上下或左右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均是我们在静态位置中的考点。

例题1:【解析】首先是分组分类题型,题目中给出六组图形,要求我们将之分为两类。

观察每一个图形,我们发现每一组图形中都有两个相同的图形,即每一个图形中都有三种元素,但是每一组图形之中都是三种元素,因此考点应该不是元素的种类或者个数,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图①中两个相同图形并没有相邻,换句话来说,在位置上属于相隔,而图⑤、图⑥中两个相同图形也属于同一规律;而图②③④中两个相同图形均在相邻位置,因此就分出了两组。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4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4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4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解题原则|行测答题技巧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先问题,后题干做逻辑判断题时,应该先看问题,然后再读题干。

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不同的问法可以迅速判断出属于哪类,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因此,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题干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二、题干前提为主当试题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看起米都有道理,令应试者很难做答时,应试者应坚持“题干前提为主”的原则,选项看起来似乎很正确,但极有可能与题中的陈述无关或意思相反。

正确的选项应该从前提推出结论,当某个选项的论述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的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时,就应该排除这个选项。

三、善用技巧逻辑判段题秒杀方法就是根据题目的特点,允分利用解答技巧,比如常用排除法、代入法。

善用这些技巧,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须将推理进行到底就已经排除掉了几个项,这样就帮助考生在选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当逻辑判断涉及数学问题时,思路要拓宽,要敢于借助数学方法,比如计算法等来解题,不要认为逻辑判断题就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题。

四、紧扣题干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的答题原则,不要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进行推理,不能觉得给出的陈述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离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五、化繁为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耍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

【预测②】逻辑判断中的那19个坑

【预测②】逻辑判断中的那19个坑

【预测②】逻辑判断中的那19个坑预测1:真假推理01答案不止一个,但选项只有一个小张准备在下周去观看一场比赛,但他忘了具体是哪一天,便分别询问了甲、乙、丙、丁和戊,他们五人的回答如下:甲:肯定是在双休日。

乙:是周二、周四、周六的其中的一天。

丙:就是周一。

丁:绝对是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其中一天。

戊:肯定是周五。

甲、乙、丙、丁和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那么比赛时间是()A.周一B.周三C.周五D.周六B【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主要考查代入排除法。

选项带入之后只有B选项满足题干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蔡老师注:本题的答案是周二,周三或周四,但是答案中只有周三这个选项,也就是虽然答案不唯一,但是正确选项是唯一的,因此本题只能选择B。

在考试的时候,考生经常会掉进去的坑是发现得不出答案是很紧张,实际上就是没有唯一的答案,代入排除法就是这个坑的克星。

02多真多假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男子冰壶项目,甲队和乙队都进入了前八强,关于甲、乙两队是否最终能够夺得奖牌,有如下断言。

Ⅰ.甲、乙两队至少有一队能夺得奖牌。

Ⅱ.甲队不一定夺得奖牌。

Ⅲ.乙队夺得了奖牌。

Ⅳ.甲队不可能夺不到奖牌。

已知以上断言有两句为真,两句为假,由此可以推知:()A.甲队夺得了奖牌,乙队未夺得B.甲、乙两队都夺得了奖牌C.甲、乙两队都没夺得奖牌D.乙队夺得了奖牌,甲队未夺得A【解析】本题属于真假判断类,主要考察多真多假型,涉及到矛盾关系和包容关系。

根据题目已知:①甲或乙,②不必然甲,③乙,④甲。

寻找命题间的特殊关系,命题②和命题④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由于已知条件为两真两假,去掉这对矛盾关系,可以得到其余命题①和命题③也是一真一假。

命题①和命题③之间存在包容关系,即“③→①”。

根据规则“一真前假”,可以得到③为假,即“非乙”;根据规则“一假后真”,可以得到①为真,也就是“甲或乙”是对的,不是乙必然是甲。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注:本题使用代入排除也可以得到答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蒙题套路”一点也不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蒙题套路”一点也不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蒙题套路”一点也不深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数量关系常见的题型有: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数字推理等。

很多考生在做行测题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往往做到最后面就没时间做了,只能瞎蒙,而大多数考生都是把最不擅长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来蒙,那么怎么能蒙的更准呢,其实是有技巧的,接下来中公教育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蒙题的小技巧。

技巧一:题干见倍数,选项找倍数【例1】甲、乙两人买数量相同的萝卜,甲打算买1元2个,乙打算卖1元3个。

如果甲、乙两人一起按2元5个的价格卖掉全部的萝卜,总收入会比预想的少4元钱,问两人共有多少个萝卜?A.420B.120C.360D.240【中公解析】两人的萝卜数量相同,则两人共有的萝卜应该是单人的2倍,选项B、D 刚好是2倍的关系,所以直接选择D即可。

而B应该是一个人的萝卜数量。

技巧二:题干见和差,选项找和差【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个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梁教师当月一共举办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中公解析】两个教室当月总共举办培训27次,选项C和D加和正好是27,因此答案为其中一个,若答案为C,则甲教室总人次为偶数,乙教室总人次为奇数,加和为奇数,不符合题意,所以只能选D。

技巧三:巧用整除特性【例3】两个派出所某月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这个月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A.48B.60C.72D.96【中公解析】甲案件总数必须是100的倍数,所以只能是100,乙一共就是60起案件,80%就是48件,选A。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最多”“最少”需谨记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最多”“最少”需谨记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最多”“最少”需谨记判断推理中的分析推理无论在是公务员的国考、联考,还是省直事业单位、银行、国家电网、公安现役的考试中都是必出题型,考官对其的热衷度始终不减。

而它的出题形式也是灵活多变,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书本上或者培训班都介绍给大家,大家多多的练习,将其融化贯通,也都不在话下。

可是涉及到“最多”“最少”的这类题型是不是还是难倒大家了呢?记住四条基本原则,快速准确的做出此类题目吧,希望一下内容对正在备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你有所帮助。

(1)已知交叉的一定交叉。

如:题目中有四个北方人,两个是北京人,那么这两个北京人一定是北方人。

(2)已知不交叉的一定不交叉。

如:题目中说四人考上了大学,两人没有考上大学,这样考上大学的四人和没有考上大学的两人一定不交叉。

(3)“最少”的情况是能交叉的尽量交叉,其值为一定不交叉的数值之和。

如:题目中说学校有十名老师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两名老师是本科及以下学历,三名优秀教师,如果题目让求最少有几名老师,就可以把三名优秀教师包含到十名老师当中去,尽量交叉;“最少”的值为一定不交叉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十名老师、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两名老师之和,即十二名老师。

(4)“最多”的情况是能不交叉就不交叉,其值为尽量不交叉的数值之和。

如:题目中说学校有十名老师是湖北的,三名优秀教师,如果题目让求最多有几名老师,就可以不把三名优秀教师包含到十名湖北老师当中去,即十三名老师。

下面结合题目分析一下:【例1】某个会议的与会人员的情况如下:(1) 3人是由基层提升上来的;(2) 4人是北方人;(3) 2人是黑龙江人;(4) 5人具有博士学位;(5) 黑龙江人没有博士学位;(6) 上述情况包含了与会的所有人员。

那么,与会人员的人数是( )。

A. 最少5人,最多12人B. 最少7人,最多12人C. 最少5人,最多14人D. 最少7人,最多14人正确选项是B。

【解析】已知(3)和(4)一定不交叉,所以最少人数为2+5=7;黑龙江人一定是北方人,所以(2)(3)一定交叉,所以四项就变成了(1)(2)(4)这三项,所以求人数最多的情况,也就是(1)(2)(4)这三项都不交叉,即3+4+5=12。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日常、加强、削弱结论题目、解题思路及案例解析讲义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日常、加强、削弱结论题目、解题思路及案例解析讲义

日常结论题目特征题干:类言语、无逻辑关联词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解题思路1.不选(1)逻辑错误(2)无中生有(3)偷换概念2.慎选(1)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2)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3)程度:最/极大/很……(4)范围的扩大3.优选可能性的词汇:可能、有的、有些……警惕“四大坑王”:更!最!越!首!例 1(2017 山东)研究显示,黑、灰色汽车是盗贼的最爱,亮色汽车很少被问津,白色汽车失窃率最低。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偷车贼往往有“黑暗型人格”,选择和自己性格颜色相反的汽车倒卖,让他们感觉不踏实。

相比新款或豪车而言,盗车贼偏好有着三年车龄左右的大众车型,这种车保值且好转手。

根据上文,最有可能推出的是()。

A.三年车龄的红色大众车型最易被盗B.暗色系汽车在二手车市场最为畅销C.崭新的白色豪华汽车不容易被盗D.最畅销的车型也是最易被盗的车例 2(2018 陕西)在很多手机 APP 中,都存在过度采集信息的问题,并引起公众疑虑。

用户一旦授权 APP 采集这些信息,最担心的就是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

而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绝对的信息安全几乎不可能实现。

近来,美国的脸书泄露用户信息事件,以及国内最近的大数据“杀熟”,可谓殷鉴不远。

作为最基础的电信服务提供商,运营商拥有数以亿计用户的隐私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更是难以估测。

由此可以推出()。

A.必须规范手机 APP 和电信运营商对隐私信息的采集与使用B.个人必须注重信息安全,尽可能少使用手机 APPC.国内网络用户不要使用脸书,更不要注册D.国家和个人必须抵制大数据“杀熟”,规范对大数据的采集与使用例 3(2018 北京)据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因此北半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 2013 年已达到 400PPM这一标杆水平。

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但即便如此,2017 年 6 月南极洲的二氧化碳浓度也达到了 400PPM 这一标杆值。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考生不小心,就容易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在题干中巧妙地将某个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曲解,使得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发生偏差。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智能手机”,而选项中却变成了“手机”;或者题干说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选项却变成了“某种疾病的患病率”。

这种细微的概念变化,如果考生不仔细辨别,很容易就会选错。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中招的陷阱。

题干可能只是列举了部分情况或者个别的例子,而选项却据此得出了普遍的、绝对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在某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某种现象较为普遍,而选项却直接说整个城市都存在这种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三、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选项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理和猜测。

考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者思维惯性,而选择了这种过度推断的选项。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件事情有可能发生,选项却直接断言一定会发生;或者题干只是提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简单关联,选项却强行得出了复杂而深刻的因果关系。

四、自相矛盾有些判断推理题的选项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看其是否在逻辑上相互冲突。

比如,一个选项说某个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而另一个选项却说这个政策会使经济衰退,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五、混淆条件在一些逻辑推理题中,会存在混淆条件的陷阱。

例如,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或者将某个条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弄混。

这就会导致考生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选错答案。

六、强加因果强加因果是指题干中两个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选项却硬要将它们联系起来,说成是因果关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详情公布如下,虽然它出题的量不是很多,但是是大家头疼的部分,该如何解答呢?2018国考判行测备考之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

真假推理题是行政能力测试考试判断推理模块中的一种题型,虽然它出题的量不是很多,但是让一些同学很是头疼。

其题干中往往会有几个闲来无事的人聚在一起针对一件事情给出自己的猜测,然后旁边还会有一个评判的人会告诉大家有个人猜测正确或错误,但是就不告诉你谁猜的对,谁猜的错,让你自己去推理出正确答案。

如下例1。

【例1】小天鹅歌舞团有小演员45名。

关于这45名小演员,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甲说:“这些小演员中有些是北京人。

”乙说:“小演员中的李欣欣不是北京人。

”丙说:“这些小演员中有些不是北京人。

”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话只有一句为真。

请问,下面哪个选项为真?()A.45名小演员都不是北京人B.有些小演员不是北京人C.李欣欣不是北京人D.45名小演员都是北京人这时很多同学会觉得,这些人有病吧?!,闲的在这猜来猜去,我管谁是北京人,我还忙着呢!但是很不幸的告诉你,在公务员考试中,你可能就因为差1分进入面试,那这道题你做不做?必须做!但是很伤脑,不像言语题凭借多年的语文功底,根据语感快速选择一个答案,这是逻辑推理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规则推理出答案。

在解答真假推理题的常规思维/方法中,应该先判断哪两个猜测中存在矛盾/反对关系,再根据他们之间的真假特性来判断其余论断的真假,进而推理出答案。

例1中甲与丙存在反对关系(有的人是与有的人不是),真假特点为二者之间必有一真。

题干中明确给出提示只有一句真话,那么唯一的真话锁定在甲与丙中,其余论断乙说的就可以推测一定为假话,得到结论李欣欣是北京人。

但是这时选项中没有答案,再根据刚得到的结论李欣欣是北京人可以判断出甲(有些人是北京人)说的为真话,那么丙说的就为假话,进而可以得到所有人都是北京人的结论,再看选项。

2018国考这些行测的陷阱你掉过几个?三

2018国考这些行测的陷阱你掉过几个?三

2018国考这些行测的陷阱你掉过几个?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考生常常觉得自己明明做对了,但怎么就是错了呢?有很大一部分是掉进了你没发现的“陷阱”,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详细讲解:三、强加比较题干中没有说明一个条件比另一个条件作用更强,选项中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强,则为强加比较,考试常见的是这样的表述:“首要”、“主要”、“最”、“取代”、“关键”、“支柱”、“A比B强”,出现这样字眼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例如】前提:中医对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结论:中医比西医有更好的疗效。

这就是典型的强加比较。

“中医疗效好”不代表“中医比西医疗效更好”,前提中没有这层含义,这样的选项可直接排除。

四、以偏概全题干只说了“部分”,选项却上升到“整体”,过分提升理论高度,扣“空帽子”的选项一律错误。

【例如】前提:网络实名制可有效的减少网络犯罪。

结论:网络实名制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

由“减少网络犯罪”上升到“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类似这样的选项直接排除。

五、过分推论推理过程中,只能依题干进行推理,不能依生活常识去推理,不能添加人为假设。

【例如】前提:张三得肺癌了。

推出:张三一定经常吸烟。

这个推理过程中,人为的依据生活常识添加了一个假设:“吸烟导致肺癌”,而这个假设在前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结论是推不出的。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不一样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判断推理技巧

不一样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判断推理技巧

不一样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判断推理技巧事业单位考试不同于国考、联考、省考等大型考试,更多的时候考察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测,事业单位考试中的行测有两个特点,一是在题量的分配上,事业单位考试的题量较少,二是在题目难度的设置上,其难度往往较低,且经常参考各省市的往年大型考试题目,所以事业单位的行测难度不会太高。

基于以上对事业单位考试题目的大致了解,小图建议考生们在行测科目备考时,多做国考联考及各省市考试真题,按照备考国联考的难度去准备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一定绰绰有余,拿下笔试,不在话下。

往期小图介绍了很多行测备考的技巧,本期带你见识不一样的行测判断推理,其考察范围及形式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考生们也理应多多了解和积累。

【例1】某高中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理科班人数比文科班多。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断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A. 文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文科班的女生总人数B. 理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理科班的女生总人数C. 文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理科班的女生总人数D. 理科班的男生总人数多于文科班的女生总人数【答案】D【小图说】这是一道普通的逻辑判断题,但又不是一道普通的题目,因为它将数学知识融入了逻辑题中,利用了数学中不等式的运算问题。

题干中涉及了四类对象:文科女、文科男、理科女、理科男。

由“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可知:①文科男+理科男>文科女+理科女;由“理科班人数比文科班多”可知:②理科男+理科女>文科男+文科女。

根据两个较大的数相加之和大于两个较小的数相加之和,①+②可得:理科男>文科女。

【例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

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内部信息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包含时间知觉信息的是: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答案】A【小图说】这道定义判断题目的考察结合了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用到的诗词的知识。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目考场猜答案技巧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目考场猜答案技巧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目考场猜答案技巧众所周知,国考考试时间紧题量大,每道题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整个行测部分的分数。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些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例题】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中公解析】正常做法: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些是”和“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性质,第一句和第三句必然有一真,再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一真,因此“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为假话,可以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

根据“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因此第一句为真话,故第二句话为假,假话变成真话后可得到正确答案为“所有是”,即单位共有20人是本科学历,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观察后可知,实际操作起来既浪费时间,而且由于用到多对推出关系和反对关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题干较为复杂,考生在做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因此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①题干出现上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同;题干出现下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反;②正确选项如果有“所有”就选“所有”,最具代表性,没有“所有”选“有些”。

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用这个口诀来做题:解法二:通过观察题干“有些是”、“有些非”,断定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并且“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这句话应写作句式“某个非”,根据公式①,正确选项要与“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即“某个非”中“非”相反的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在A项和B项中间,根据公式②,则答案要选“所有是”,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解读(副省级)

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解读(副省级)

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解读(副省级)为您整理了《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解读(副省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这里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解读(副省级)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部分已经落下帷幕。

由于申论考试一般了分数差距没有行测大,所以,行测考试对考生的最终排名影响更为深远。

众所周知,行测考试由常识、言语、判断、资料分析、数学运算等五部分组成。

这五部分中,判断推理科目题量多,有40道。

做题难度大,逻辑很绕。

所以,该科目值得我们尤为重视。

这里,就和大家深度解读一下2018年国考副省级考试中判断部分的题目特点,以及给了我们那些启示。

一、能力考察全面2018年国考副省级试卷中,判断推理部门依然采取四道大题的形式,依次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类题型,题量为各10道。

这四类题型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综合考察考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跨度大。

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学习这一模块时要注重全面性,万不可有所偏废。

二、出题创新性大2018年国考副省级考试,更加注重考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如:图形推理依然出了剖面的题,但不再是单纯的考察剖面而是与对称综合起来进行考察;三视图的题目不再是传统的俯视,主视,侧视三个角度,而可能是六视图即包含仰视、后视等。

逻辑判断部分重点考察论证,这种题型对报考者的逻辑综合能力考察要求高。

三、题目难度形成级差,难易题目混排纵观整个判断推理部分,出题人有意地把题目难度设置成级差分布。

也就是说,在判断推理的四类题目中,每类题目都有一至两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同时也会有个别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难度较高的题目往往出现在每个题型前几道。

今年的判断题目整体难度有所提高,具体来讲难度提高在四大类题型都有所体现。

图形推理,前三题难度较大,后面的剖面、三视图题也有所创新,传统位置、样式、属性、数量考点的题目考的少。

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比较传统,定义前面5-6题题干很长,后面题干稍短一些,这些题干长的题目明显增加了阅读负担;类比推理没有常识类题目,但有两道成语类题目,所以整体难度不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国考判断推理中你要绕过的那些“坑”
国考的判断推理题目一共40道呢!这40道题目凝聚力多少出题人的智慧,既要让普通考生做个差不多,也要能区分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所以国考的题目就有的送分,有的是“坑”。

接下来谈谈国考的判断推理中图形推理部分,你要绕过的那些“坑”。

对于图形推理而言,不得不说大部分的题目考得还是挺正经的,但就有那么几道比较隔路的题让你硌得慌。

华图教育董老师总结图形推理常见的“坑”主要有:多考点、假似真、难猜透。

所谓的“多考点”就是一道图形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类题目做起来比较费劲,甚至有的考生还容易只找到一个知识点就直接选答案,从而掉进出题人设计的“坑”,但大部分考生是直接做不出来。

例如2017年国考(省部级)第78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很多考生能够看到图形是上曲下直和上直下曲交替出现的,“?”处应该是上曲下直的图形,但A和D都符合这个规律,然后就不知所措,随便选一个了。

在此需要注意,多考点的题也是常考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特点去挖掘其他隐藏的规律。

这道题每个图形都有3个封闭面,因此选择A,共考查了曲直性和面数两个考点。

第二个常见的“坑”就是“假似真”。

所谓的假似真就是看上去有点规律,而实际上并非正确的答案。

例如2017国考第76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很多考生会认为第一组图是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重合到一起或者认为第一组图是线连接、线连接、点连接,下一组也应该是这样,而只有D符合这样的规律,就选D,这就跳出题者的“坑”里了。

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而不符合两组式的图形规律的。

正确的解法应该是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方向以此顺时针旋转45°,应选择C。

图形推理最大的“坑”就是“难猜透”了,是图形中的难题,也就是看到图形感觉不出来要考什么或是可能考很多知识点,这样的题目就比较费劲了。

例如2017国考第80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很多考生考到题目完全无感,也有的考生会觉得可能考面数、笔画、曲直性等,但是具体一看,都没有规律。

而这种情况下往往时间早就过去一分钟了,题目变成难题。

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来说,他知道图形考点是个有限的范围,他相信“已经排除了这么多的可能,剩下的不管多么难信,那也一定是‘真相’”。

这一道题考查的是曲线数,每行曲线数都是1-2-3,因此选择B。

以上就是国考图形推理中常见的三个“坑”。

要想不被坑到,那就得靠意识、靠技能;要想有意识、有技能,那就得勤学苦练;要想勤学苦练,那就得看华图的书、访华图名师!默默行动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