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宝浅谈形意拳的养生作用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各大拳种皆有桩法练习,不同拳种的桩法外形虽相似,但心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尚派形意拳站功八法由陈子江老先生秘传,是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掌握开阖呼吸,调节内气升降运行,外静而内动的功法。
深厚的内功是靠桩功的修练而获得的,这也是区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标准。
然而站桩非一朝一夕之功。
桩法掌握正确与否对功力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八式站桩都是平步桩,即两足外侧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属于双重,每一势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站桩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持中正,另外一方面,如果失去中正,就会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斜,或前俯后仰,这样机体的受力状况就不一样,如向左偏,则左侧承力大,久练成习惯后易造成肢体的畸形。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述:“尾闾中正顶头悬”,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形成的人体中轴垂直于地面,且左右对称。
另外,还需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练功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平整的地面,如地面倾斜或不平,也难以保持练功时身体的中正及姿势正确。
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力避开人多喧哗的地方,练功时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空气也要清新,不可到污水河畔及空气污浊的地方去练习。
因为呼吸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吐故纳新的过程,要尽力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人们虽不可能远避尘嚣,隐于山林,但也应找一片净土,宜人的环境可使人内心清静自然,有利于内气的修炼。
站功八法也应归于气功一类,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了培补元气,冲关通络等内容,古人讲: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类所固有的三宝是与生俱来,由先天所获,人之初生,其元精、元气、元神秉受于父母,它们决定了人的生命。
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精神的刺激,过度的劳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元精、元气、元神便因此而日渐耗损,于是人便由此而病。
浅谈形意拳的养生功用
炮拳似炮 , 五行属火 , 其动作与心经相合 。 习练炮
形意拳 的根本是 “ 五行拳” , 被人们称之为“ 形意 拳 , 双 手一 伸一 握 , 前 脚 践步 , 后脚 蹬步 , 顶 头竖项 , 舌 母拳” 。 五行拳之精髓在于意 , 以意行气 , 以气运身 , 以 顶齿叩 , 其动作可使 内气 自双足上升 , 聚于丹田, 进步
崩拳似箭 , 五行属木 , 其动作与肝经相合 。 崩拳出
协调整齐 , 严密紧凑。外形三尖相照 , 三节相随 , 全身 拳要直 、 要快 、 要猛 , 进步出拳 , 前脚膛 , 后脚蹬 , 顶头 动无 有 不合 , 内在 以意行气 , 以气催 力 。 竖项 , 沉 肩 坠肘 顺 胯 , 左 右转 换 , 势如连珠 , 对 肝脏 能
一
Hale Waihona Puke 习练形意拳 ,外形和内在意识须高度严密配合 , 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 既可“ 筑其基 , 壮其体” , 浑身肌肉发达 , 通过各部肌肉 钻拳似 电, 五行属水 , 其动作与肾经相合 。头顶 、 的伸展与收缩 , 可增强各种劲力 ; 再通过十二形 的习 项竖 、 沉肩 、 两脚脚趾抓地 , 提肛缩 肾。出拳 自 前心钻 练, 更可以使肌肉和韧带得到进一步的全面锻炼。 出, 肘 向身体中线裹挤 , 束身而进。松肩 、 提肛 、 缩肾, 形意拳 的动作 中正不倚 , 练习时可刚可柔 , 势正 其气发于。 肾 脏, 在一伸一攒中竖项塌腰 , 对整个脊柱 , 体松 , 心静气顺 。 以意念引导动作 , 可以消除紊乱的中 尤其是腰椎能起到上下拔拉的作用 , 可增强腰肌的强 枢神经系统 , 改善内脏器官机能 , 对一些肢体不 经常 度 和 弹性 , 显收 壮腰 健 肾之功 用 。
浅谈形意拳的养生功用
1、绪论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称心意拳,简称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是中国武术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拳种类之一。
据初步考证它形成于明末清初,系姬际可所创,传至19世纪中期之后,易名派生为形意拳。
形意拳流传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也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时代,健身、娱乐成为体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对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的深人挖掘和研究,无疑非常有利于形意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形意拳养生的功用研究形意拳的养生功用一直都在被学者研究,很多实验也能证明形意拳确实具有养生功效。
2.1、形意拳的象形养生形意拳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
形拳指的是十二形拳,是仿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鲐、鹰、熊”之“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之意,运用于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其次,形意拳在练法上讲究“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即形意拳理论中讲的“四象”。
形意拳的步法多用“鸡腿步”,要求练习时立如金鸡独立,重心低稳;行步如鸡走路提低疾远,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出步摩胫,敏捷自如。
形意拳的身法以龙身之特点为要领,取其三屈之才、形松体灵的精义,以腰为主宰,吞身蓄气如龙体之蜇伏,起身进攻好似龙体之升腾,吞吐自如,变化莫测.形意拳的臂膀之力效仿熊膀之技,取其力猛形威、无与伦比的臂力,通过沉身、静力、丹田功的练习,达到松肩沉肘、节节贯通、气沉丹田、劲整力合的目的。
形意拳动作转换过程中“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取其目聚神光、身藏其劲和爪藏其锋,达到气盈、劲足、神威的目的。
早在形意拳面世之前,我国古代模仿熊、虎、猿、鹿、鸟等动物的动作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仿生功法就早已有之,就这一点来讲,五禽戏应该可称作形意拳的鼻祖了。
这种仿生功法历经千年实践检验,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
形意拳具有独特的防病、祛病、健身、益寿的功用,开创了世界体育医疗的先河。
形意拳三体式的练法与养生
形意拳三体式的练法与养生凡练形意,入门首须站桩,或为混元桩,或为三体式不拘。
三体式是基本之基本, 三体式练得好, 人就等同一座会走的山, 推之不动, 浑元一体, 身法灵动又是另一种功夫, 是练十二形及以猴形为主才能显现的灵活身法。
初习三体式亦以双重为宜,盖单重较为吃力,初学习之易憋气。
一憋气,则气血必有失松和。
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
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
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
练后散步拍打以消火气。
桩功站得好,不仅拳术基础扎实,而且一站气沛周身,掌指、劳宫穴的热流、气感,虽处于静态,却有抻筋拨骨、调整五内、惊起四梢之效。
站桩要松、静、自然,四肢百骸要放松,内心要安静,尽量去除杂念,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稍有感觉就觉得是否得气、得内劲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可能过两天,这些感觉就消失了。
养气、练功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成的,臻极境者,一由虚心,一由恒性。
要避免三害,即挺胸、努气、拙力。
内气不是有形有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初学者往往努气拙力,而自以为是,越是这样,反而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
所以要保持自然,以舒适为度。
开始会觉得很累,坚持就能体会到这就是气功,站桩就是养气。
桩功最根本的作用是强体增力。
站桩时,目光要远大,眼神放出去。
打拳时,目光盯着指尖或拳根,随着拳势而盼顾,但余光仍要照着远方,这都是将意发之于外的训练法。
形意拳练神不练力,有了神也就有了力。
三体式是最重要的技击桩,不要一开始就按八字诀、九歌以及脉络、气路等要求,样样都求,什么也求不了。
上肢关键在于拔背,裹、坠肘、伸、顶手;下肢及腰关键在于夹剪步和三七劲上;加上周身横竖,背顺劲拧成一体。
经过手抖、腿颤、气浮的肌肉酸痛关,就会进入心静、意气贯四梢的境界,再求外型、内意的规范。
随着桩功的深入,要在桩中找劲,追求形意的整体劲。
形意拳的内气养生
形意拳的内气养生形意拳属于内家拳,注重丹田内功之内劲、内气的修炼,拳经云:“久养丹田为根本,五形四梢气攻人”、“以下以下左右十四处左右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
形意拳与其他内家拳功法一样,是运用丹田内呼吸(也叫胎息)来养气、练气,不仅有助于技击发劲,更有助于养生保健。
下面,以我近40年习练形意拳的实践体悟,来阐述丹田内气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效能:一、形意拳的养气、练气,就是将天地之间的清气引进丹田,与体内的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在丹田里进行中和、混成为混元一气,这样既可固本培元,又能培养浩然正气,从而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增强生命活力。
因此长久习练形意拳可以延年益寿,在形意拳发祥地山西太谷,很多形意拳老拳师近百岁仍身体健壮、动作麻利、头脑清晰。
2009年2月10日央视CCTV1《夕阳红》栏目播放“百岁传奇”系列节目,首先播放的是时值103岁的山东省著名形意拳家李静轩先生(享年106岁)。
二、丹田内气鼓荡,丹田内呼吸(逆腹式呼吸)比平常的胸式呼吸,更能使五脏六腑得以运动、强壮,特别是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防治肠炎、便秘和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形意拳是炼阳刚之气,能提升阳气,可不再畏寒怕冷、手脚冰凉。
三、用内气“惊起四梢”来导引血液循环、肌肉伸缩、骨骼转动和筋腱张弛,一是可以让肌肉丰满、发达,即有弹性,又有力量。
对消除肌肉萎缩症状,有显著疗效。
二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增加血液含氧量、改善血液成分(降低胆固醇、血糖含量、血脂黏稠度)、增加血管弹性、增多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可有效防治“三高”、静脉曲张和心脑血管疾病。
三是可以使骨骼的密度增大和坚韧性、弹性增大,延缓骨质疏松的老化过程,同时也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无需再徒劳地去补钙。
四是可以让筋腱韧带变得有弹性和韧性,变厚变长——“筋长一寸多活十年”。
四、内呼吸是逆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含氧量,让不容易疲劳,能较长时间地进行工作而不累,即精满气盛,气盛神旺,做什么都能精神旺盛而不衰。
形意拳是如何易筋易骨洗髓的,附简体版《洗髓真经》全文
形意拳是如何易筋易骨洗髓的,附简体版《洗髓真经》全文中国武术种类繁多,不完全统计有完整训练体系的流派有两百多个。
传统武术里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门派像武当、少林寺等等。
在所有的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其中独树一帜的拳种,其劲法凌厉,打法硬朗,难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说,其体系完整,但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深得众人的喜爱。
形意门也是能人辈出,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誉的郭云深了。
但同样是崩拳,不是说学会了这个动作就能跟郭云深一样可以打遍天下了。
这简单的招式后面蕴藏的了很多看不见的幸苦和练法。
形意拳练的是劲,不是动作,动作知识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练法,在动作的背后,是功夫,是劲力。
筋是靠五脏所养,“易筋”功夫仅能换劲,也即练于四肢手口;内壮行功的洗髓之法方能练于五脏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肾生骨髓,髓生肝”。
筋靠肝血所养,而肝又靠髓生成,五脏六腑及气、血、精、津、液、髓均是互生转化的;所以,易筋与洗髓是相辅相存同时并进的,易筋为短期性显效,而洗髓是长期方能入境;通过洗髓后,自然能补充易筋之功效。
武林界通常称“易筋容易,洗髓难”,故世人多炼外壮之易筋,而少于练内壮之洗髓!其实,易筋可有时间界限,而洗髓是长期性、永久性的。
武林中的诸多拳种门派将此二者硬性地分作两事,确为舍本逐末矣。
易筋洗髓均为同时进行的,哪来的先后次第,只不过易筋见效快而易显,洗髓隐藏而已!又因历代的武学著述出于时代之局限,他们是很难将易筋洗髓功夫讲得太具体太细微的,留下的疑问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寻觅出正确的答案了。
前面已将易筋之内含基本讲明,下面我们不妨先认识一下髓的生理功能作用,继而便可知道为什么要“洗”,又需怎样去洗髓了,以及形意拳中是如何进行易筋与洗髓并行的。
髓,是骨腔中一种膏样物质。
髓因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又有名称之异,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
髓藏于一般骨者为骨髓。
形意拳五行拳的用途和作用
形意拳五行拳的用途和作用形意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创立于清朝末年。
它以五行理论为基础,强调动作的凝练、力量的集中、拳法的灵活多变。
形意拳的用途和作用多种多样,既可以作为自卫技巧,也可以作为健身锻炼和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
下面就形意拳的用途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形意拳作为一种武术拳法,可以用于自卫技巧。
拳术中的拳法动作具有凌厉高效的特点,通过刚柔相济、瞬息万变的动作,能够将自身的力量和技巧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打击对手或保护自身的目的。
形意拳的动作设计原始于五行理论,其用拳法展示出的灵活性、准确性和独特性使得形意拳成为在实战中有效的自卫技巧之一。
通过形意拳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反应能力、调节身体状态、培养身体灵活性等,增强自身的防护能力。
其次,形意拳也是一项优秀的健身锻炼活动,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素质。
形意拳强调动作的凝练和力量的集中,通过不断的训练,能够锻炼人的肌肉、筋骨、耐力和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形意拳的动作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审美,每个动作都要求修炼者的肢体要有一定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要求内外的和谐统一,这使得形意拳成为锻炼身心的一种极佳方式。
同时,形意拳的练习也可以提高气血运行,增加体能、增强耐力,使得修炼者的身体更加健壮、敏捷和灵活。
再次,形意拳对于修身养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形意拳虽然有着实用性的拳术技巧,但其根源却是中国古老的珍贵文化。
形意拳的动作和技法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五行理论的思想,通过修炼形意拳,可以让身心得到平衡和协调。
形意拳强调“以心行气,以气行动”,修炼者需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意念和意志力,使其心态平和、精神集中。
形意拳的练习过程需要不断的修身养性,强调正念、调理心境和领悟哲理。
通过修炼形意拳,人们可以远离繁忙的生活,静心修炼,达到身心放松、提升精神境界的效果。
最后,形意拳还有一定的比赛和表演价值。
形意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有实用性,也有观赏性。
形意拳的动作凝练而威猛、动静结合,展示出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
形意拳健身价值的初探
形意拳健身价值的初探作者:扈滨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向往显得尤为突出,健身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这其中,形意拳练习对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均有着良好促进效果,促进人的机体健康。
本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形意拳健身功能进行整理及研究,以期能使形意拳的健身价值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促进形意拳与健康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形意拳健身价值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健身特点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
练习形意拳首先要理解基础拳法和拳理,拳法包括:三体式、五行拳、十二形以及单练和对练套路等;拳理即为:形象取义、阴阳为母、内外三合等。
同时,形意拳对练习者身体机能有着良好的促进,对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具有良好作用。
一、形意拳对练习者生理系统功能的影响(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练习形意拳套路中要求做到意随形动、内外三合,这就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使身体运动系统做出敏捷的动作,达到意想的要求。
这样就使大脑皮层内的兴奋点集中于某些区域。
根据生理学中的负诱导现象,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兴奋的加强,势必使其它区域的兴奋减弱,起到抑制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经常从事形意拳的套路锻炼,可以抑制大脑皮层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对一些慢性疾病有康复和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敏性,对神经系统有积极的影响。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拳法的练习需要注意呼吸的调节,呼吸配合动作,才能做到协调一致。
呼吸系统对氧气的供给起到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形意拳的运动是以气带动身体的练习,要求练习者以腹式呼吸为主,如在形意拳套路练习中,把整个套路练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时间和动作演练的过程中,需要体力的供应,所以长期练习形意拳可以促进肺量活的提高,增加呼吸系统的强度,从而为维持身体内部机能的相互协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状态。
形意拳保健功法
形意拳保健功法一、健丹田:形意拳内外兼修,首要是养气、练气、运气。
于是就必先分健丹田。
1、以意领先,气沉丹田。
形意拳以心意为谋主,气意为元帅,力意为将士,就必须以意领先。
气沉丹田,是使气沉于脐下三指(宽一寸二分范围)的丹田穴。
而且三心要并,即把气从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的三心,要并收于丹田穴,而使气归一。
因此气沉丹田,又把三心三意并连归一,则丹田养气,才有基础。
2、以形练气,丹田气聚。
形意拳是通过外形动作的不断练习,促使丹田气聚而不散漫。
先要提肛收阴(会阴),即提气上聚于丹田。
即拳谱云:“紧撮谷道内中提”。
再三尖要对,即鼻尖、手尖、脚尖要上下相对。
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外三合。
才能形齐势正,完整如一,使气聚而不散。
又四梢要齐,即舌为肉梢,舌舐上颚齿根,则津液上注,气血流通。
齿为骨梢,口闭齿叩,则气贯于骨髓。
手指、脚趾为筋梢,手指要扣,脚趾扣地,则气注于筋。
毛发为血梢,发竖,毛孔紧,则周身之气聚而坚。
因此练拳必须提肛收阴,惊起四梢,上下相对而完整如一,则丹田气聚,才能巩固。
3、周身运气,丹田充盈。
形意拳以丹田所聚之气,由腰背脊椎往上,冲于脑顶。
冲破横膈膜,充于五脏。
打通十二经脉,力达四肢。
并连通任督二脉(任脉起于唇下陷处承浆穴,督脉起于臀尾长强穴),以通周天反复运行,循环无端,促使丹田更加充盈,劲力更强。
先要头顶项竖,拉开颈椎,使肾气上升,冲于脑顶,则中枢神经和脑功能得到调节,而精神焕发,头脑清晰。
再是五行要顺,通过外五行五拳的反复练习,做到势正气顺,内外相合,冲破横膈膜,促使气充内五行的五脏。
即拳谱云:“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是说非久练精进、打破遮拦,就不能周身运气、丹田充盈。
又要打通十二经脉,力达四肢。
周身运气,促使丹田更加充盈。
加强腹腔内脏器官的蠕动,帮助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体内的新陈代谢。
总之,欲保健康,精技艺,必先健丹田。
二、体自然:形意拳要求身体各部都要放松自然。
【终南形意】浅谈形意拳十二形的养生功效
【终南形意】浅谈形意拳十二形的养生功效01〖龙形〗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宁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02〖虎形〗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原,此脉一通,诸脉皆通;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久练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演练,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03〖蛇形〗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指交替挑拨、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拨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04〖马形〗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掌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05〖猴形〗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形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于启动;因此,久练此形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去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06〖鸡形〗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形意拳的养生之道
形意拳的养生之道
形意拳,作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对于养生具有非常独到的妙处。
基本内容包括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站桩的实质和我们打动态的拳的实质是一样的,它的目标都是抻筋拔骨,这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要通过这道关,你才可能将身体发生质的改变,身体的骨架能够撑拔、大筋能够崩弹,然后才有劲力。
形意五行拳又称形意母拳,外修劈、崩、钻、炮、横五拳,内应肺、肝、肾、心、脾五藏,内外兼修,虚实相因,式简意深,学易精难。
练五行拳时,应根据自身特点,适当有所侧重。
比如劈拳,“内应肺,外通鼻,在体为皮毛,守窍于膻中,气发于肺腑”。
因为劈拳属金,主秋令,在秋天适当增加劈拳的修练,对肺气舒畅,气血运行,大有补益;如果自身消化不良,不妨增加横拳的修练,因为“横拳内应脾,外通口,在体为肌肉,守窍中脘,气发脾脏”,“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之运化”,久练横拳,脾健胃和,精神振奋,四肢强健。
练五行拳,常常随时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内脏之小恙,往往自行化解。
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了,疾病自然可以及早拒之门外。
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
练习形意拳,会有一步步的变化,练习者可以切身体会到这些变化,并因此兴趣大增,可以持续刻苦练习。
外形的变化到筋骨的变化再到精神的变化,最终可以做到精全气全神全。
形意拳是一种长寿拳,只要善于学习,坚持始终,人人皆能健康长寿,其他许多老前辈的事迹也都足以证明。
形意拳最大的好处是练脑子,练灵劲,越练越觉得活得明白活得舒坦
形意拳最大的好处是练脑子,练灵劲,越练越觉得活得明白活得舒坦形意拳练之极易亦极难。
易者,是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
其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
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动作不散乱。
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
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
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
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
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难者,是练者厌其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拳术中和之道也。
形意拳虽为技击之具,但练习时不可有好勇斗狠之心,总以呼吸动作纯任自然,若太过执着,于已反而无益有损。
按九要之规矩,勤习渐悟,时日既久,功到自成。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心安,智能自然升起。
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
无论与人较勇可平时自己走架练拳,勿追求刚愎之气,总宜平心静气。
神要提起,但要内敛,气要充实而不外发。
呼吸、意念、手足要自然配合,意动,气起,手动,脚随,切不可乱。
只要腰以上放松,气向下沉,脚便自然有入地之感。
形意拳最大的好处是练脑子,练灵劲,越练越觉得活得明白,活得舒坦,活得有质量,身上的筋骨、脏器、神经都在起变化,反应、协调性不断的提高。
过去想不开的事情,现在可以一笑了之,过去怕不成的事情,现在敢于尝试,一天天往成功的路上走,往强者的路上走。
形意拳诚一也,直中,用法如扁钻强弩,为中直之道,形意劲长于截,截指的是击实不击虚,打坚不打瑕,用于彼劲将发未发之时。
奥密在桩法(三才式),形意中的劈、崩二式及虎形是全部劲法的关键技能,形意中全部掌法都可以从劈拳中演化出来,全部拳法都可以从崩拳中演化出来,强化练习此二式可一通百通。
中老年人练形意拳的好处
中老年人练形意拳的好处
中老年人练形意拳有延缓身体衰老的作用,经常练习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在练五行拳或站桩过程中,要求发动四梢之神的威力来,舌为四梢之一,“舌”顶上“鄂”唾液增多咽之,用意引入丹田,直下小腹,会觉腹腔松畅,气顺腹实,这样能治疗腹腔疾病。
如果老年人适当练习形意拳能使心情舒畅,乐观开朗,能消除不良情绪。
形意拳五行拳的练习其对心、肝、脾、肺、肾、胃、肠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经常练习形意拳能增强腹肌和盆腔肌的力量,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的增强,并能强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防止内脏下垂和便秘等疾病的发生,能增强骨骼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使骨密度增厚,坚韧性及弹性增大,延缓骨质疏松的老化过程。
同时也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能改善血液成分,使胆回醇含量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质增加,血管弹性增加,冠壮动脉血流量增多,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能调节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大脑反应敏捷、准确、身体不易疲劳,促进体内物质代谢,使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趋向平衡,并提高排除代谢废物的能力。
能延缓内分泌腺功能的减退,保持激素适量分泌,尤其是肾上腺和性腺功能。
常年练尚派形意拳械,还可以防止老年因大脑退化造成老年痴呆,通过肢体活动能刺激神经系统,可以防止老年脑细胞萎缩和老化。
左右脑细胞活动和最大因子就是“心情”,“心情”好坏对大脑非常重要。
为此老年人要“幽默”。
第一要饮食起居要规律,第二要心情好,第三要适当锻炼。
试论形意拳形神合一的养生功能
第30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 ol.30 Supplement 2007年11月Journal of Beijing S port University N ov.2007试论形意拳形神合一的养生功能杜福生(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 030012)1 形意拳法之源流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
形意拳的创立有三说;一曰“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闯”,三曰“心意拳为姬际可创始”。
民国以来,“姬际可创始”一说渐为形意界同仁认可。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永济人。
姬际可崇尚岳飞精神,少林寺学艺十载,于清朝立国之初创立心意拳。
心意拳经由戴龙邦“戴氏家拳”传至李飞羽,以“形”代“心”取名“形意拳”。
此后,形意拳闻名于世。
形意拳“以枪法为拳法”,精于技击。
民国七年(1918),形意奇杰韩慕侠在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形意拳名声大震。
然达摩所创一说则认为,“达摩所传者,意在摄生,而技击次之。
形意拳者,其名译自梵文,其旨在于养气,……”。
可见,形意拳技击超群,而养生更胜于技击。
2 形神合一之拳理2.1 基本拳法 形意拳法包括三体式桩功、形意弹腿、五行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十二形拳(龙形、虎形、猴形、马形、蛇形、鸡形、燕形、鹞形、鼍形、鲐形、鹰形、熊形)、以及形意单练套路(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五行炮、挨身炮、连环手、九套环、十二连捶、劈捶、十六把)。
2.2 基本拳理2.2.1 象形取意 形意拳以“人之初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为立法之本。
象其形,取其意,五行、十二形各取一手特技以为技击妙用,形式简单而意义深刻,动作不繁而功用无穷。
2.2.2 六合为法 由于形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故“六合”之法也是形意拳的基本法则。
所谓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俗称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俗称外三合。
心之发动曰意,心动而后有意。
气之发源于意,以以领气。
气走全身。
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的关联-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的关联-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前言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形意拳的特点是以形取义,其主要拳法是五行拳,取意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循环原理,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加以应用。
中医根据阴阳五行以治病,我们利用五行拳以去病。
五行拳形于外者为劈,崩,钻,炮,横五拳,应于内者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内外相合,心身俱健。
其动作简单,结构严谨,规矩严格,左右相同,养生和技击特点显着,是大众接易受和学习的拳法,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对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3 结果与分析3. 1 中医养生学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3. 1. 1 中医养生学在形意五行拳中的表现从五行拳的发源来讲,与人之五脏、五官相匹配,形成了形意五行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之理论。
在五行拳中是: 劈拳主练肺,崩拳主强肝,钻拳主逼肾,炮拳主壮心,横拳主健脾。
劈拳顺则肺气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横拳顺则脾气健。
在长期的练习形意基本拳法五行拳的锻炼中,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加强练习,可以使身体达到无意识的自动化状态。
这样的锻炼中可以使脏腑器官相应地出现兴奋,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得到加强,进而促进内五脏六腑和外五官的健壮。
五行,五行拳,五脏的相生关系: 金( 劈拳,肺) 生水( 钻拳,肾) ,水( 钻拳,肾) 生木( 崩拳,肝) ,木( 崩拳,肝) 生火( 炮拳,心) ,火( 炮拳,心) 生土( 横拳,脾) ,土( 横拳,脾) 生金( 劈拳,肺) 。
五行,五行拳,五脏的相克关系: 金( 劈拳,肺) 克木( 崩拳,肝) ,木( 崩拳,肝) 克土( 横拳,脾) ,土( 横拳,脾) 克水( 钻拳,肾) ,水( 钻拳,肾) 克火( 炮拳,心) ,火( 炮拳,心) 克金( 劈拳,肺) 。
浅谈形意拳功法、技击与气血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注意事项
天下功夫少林与太极2023年11月第11期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
它以内家拳理论为基础,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阴阳平衡等学说,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训练,以达到形神兼备,出奇制胜,内外相合,祛病强身的效果。
形意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相传,山西蒲州人姬际可以岳飞拳谱为理论,脱枪为拳,并融合心意把,创造了心意拳。
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将“心意”发展成“形意”。
形意拳在内为意,在外为形,以三体式为桩功,总合五纲十二目。
其中,五纲即五行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
十二目即十二形(龙形,虎形,猴形,马形,浅谈形意拳功法、技击与气血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注意事项◎魏振义杨京东73天下功夫太极2023年11月第11期鼍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骀形,鹰形,熊形),取十二种动物的特点融入功法与技击。
形意拳以五行拳为母,其中劈拳又被称为“五行拳之母”。
本文以劈拳为例,浅谈形意拳功法、技击与气血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注意事项。
劈拳是五行拳中的基础和重要拳法,动作如抡斧劈物,形象为斧,五行属金,在五脏中与肺相对应,肺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整体概念,指肺系统,主宰人体的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涉及到多个器官(包括肺脏、大肠、皮肤、毛发、鼻等),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和循环,是内家拳中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劈拳可以调节呼吸,有滋养肺脏的功效,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负责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即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促进血液流通和循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作者李仲轩提到“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
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劈拳的起落钻翻可以带动肋间肌和肋下肌的运动,使肋骨上提下拉,从而在呼吸过程中加大胸74天下功夫太极2023年11月第11期腔的扩张与收缩,进而提高肺活量,增强身体的供氧能力。
形意拳养生价值研究
形意拳养生价值研究孟庆宁【摘要】形意拳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形意拳不仅具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于改善人体素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的研究和发掘,无疑有利于形意拳这一古老东方运动术的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形意拳;养生;研究【作者】孟庆宁【作者单位】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称心意拳,简称意拳,据初步考证它形成于明末清初,系姬际可所创,传至19世纪中期之后,易名派生为形意拳.形意拳流传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也有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健身、娱乐成为体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对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无疑非常有利于形意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形意拳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形拳指的是十二形拳,是仿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鲐、鹰、熊”之“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之意,运用于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其次,形意拳在练法上讲究“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即形意拳理论中讲的“四象”.形意拳的步法多用“鸡腿步”,要求练习时立如金鸡独立,重心低稳;行步如鸡走路提低疾远,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出步摩胫,敏捷自如.形意拳的身法以龙身之特点为要领,取其三屈之才、形松体灵的精义,以腰为主宰,吞身蓄气如龙体之蜇伏,起身进攻好似龙体之升腾,吞吐自如,变化莫测.形意拳的臂膀之力效仿熊膀之技,取其力猛形威、无与伦比的臂力,通过沉身、静力、丹田功的练习,达到松肩沉肘、节节贯通、气沉丹田、劲整力合的目的.形意拳动作转换过程中“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取其目聚神光、身藏其劲和爪藏其锋,达到气盈、劲足、神威的目的.早在形意拳面世之前,我国古代模仿熊、虎、猿、鹿、鸟等动物的动作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仿生功法就早已有之,就这一点来讲,五禽戏应该可称作形意拳的鼻祖了.这种仿生功法历经千年实践检验,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形意拳具有独特的防病、祛病、健身、益寿的功用,开创了世界体育医疗的先河.在五行理论中,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种关系传统地称为“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意拳即指五行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哲学思辩的基础,它贯穿于中国传统医学、气功学、宗教学、人体科学、武术、文学等领域,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基础.诞生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意拳,其基本拳理拳法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五行学说成为形意拳重要的解释系统.康德强、毛明春从形意五行拳与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对形意拳的健身价值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释.[1]二人认为“五行拳”的设计正是源于五行生克理论.五行拳(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各拳式也是相生相克的.这种相生相克表现在健身方面就是在中医学中,对人体五官五脏及形体的分析对应关系.形意五行拳、人体五官、五脏及形体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对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把五行拳连起来作为整体来锻炼,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可加大肺活量,提高肺脏的供氧能力;可加强心肌的力量,增强心脏的泵血机能,促进血液和加速新陈代谢;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可提高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脾脏的运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效果.从现代运动医学的角度讲,可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增加骨密度,增大骨骼的抗弯、抗压和抗扭的能力;可伸长和坚韧筋腱,提高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可增强皮肤的排汗功能和防御风邪寒热的外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改变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效果.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诞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意拳当然也不例外.据《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两仪便是乾坤、阴阳.通俗地讲,所谓“阴阳”,即:代表着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如上下、左右、外内、动静、刚柔、实虚、进退等.李成银在论述中国传统思维对形意拳的影响时指出:“形意拳对人体的理解也是辩证的,它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与天相合,下部为阴,与地相合.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形为阳,神为阴,阳济阴,阴润阳.长期练习形意拳,使人体上下协调,内外结合,形神兼备,身体素质增强,心理素质也有所改变.”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若保持阴阳平衡,外邪不得侵入,百病则皆无;如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则外邪得以入侵,疾病便会缠身.而形意拳拳理则强调以“阴阳为母”,无论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在演练时都是要求左右势动作反复进行;在演练方面,要求动作开合相间、动静与呼吸相随.长期坚持锻炼,能使人的体内呼吸系统、左右关节及生理骨骼,都能得以均衡运动;既平衡了身体阴阳,又能使呼吸得以调养;而开为伸、合为缩,又加大了心脏供血流量,对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非常好的帮助;人体若能长期保持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身体则必然能健康;所以说形意拳拳理与五行、阴阳学说及中医理论在养生健体方面是相同的.形意拳虽然动作简单,但寓意深刻,例如练习时要求“顶上颚”“气沉丹田”,用丹田去呼吸,把心意集中于丹田,久做即生气、生血,气血满足则身体健康而百病皆除.形意拳的练习过程依序分为三步功夫,分别为:一、明劲易筋,炼精化气;二、暗劲易骨、炼气化神;三、化劲易髓、炼神还虚.形意拳三步功夫练功特点与道家养生所遵循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庆威、王文清等人认为,山西、河北、河南三大流派的形意拳练功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在基本的丹田功发、气劲学说方面无不渊源于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原理.[2]因此,形意拳也称为内家拳.古人为了延长人的寿命,研究了决定人的生死存亡的诸多因素,认为只要抓住精、气、神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使人的寿命增长,而且足能使身强体健.在道家的功法中,不但把精、气、神三者作为锻炼的主要对象,而且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摸索、研究、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完善的练功方法.而道家的一些功法,又被研究形意拳的老前辈吸取运用到了拳术之中,这就是今天形意拳中的内功.这就是为什么形意拳先师们常讲“精拳者必精于道”的缘由.由于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复杂性,人体实验研究历来是体育科学中难以操作的领域,传统武术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究竟如何,同样也是所有的武术工作者以及武术爱好者长期以来想要搞清楚的问题.在这方面,一些体育研究人员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在太极拳方面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受到更多的关注,针对形意拳健身养生方面的实验研究也开始出现,并有了可喜的成果.梁文魁、王文清等人采用国内外广泛运用的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科学方法,选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功和最大吸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在高校体育课中进行形意拳教学,对所学专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一年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形意拳是提高人体心肺功能的良好的运动项目,并提出在高校学生中广泛推广形意拳的建议.[3]刘玉增针对形意拳对人的智力、体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定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平均年龄18.5岁的50名学员为实验班,平均年龄18.9岁的45名学员为对照班.实验中给这些预备警官们讲解形意拳的简单知识以及练习形意拳的好处,激发他们练习形意拳的兴趣,并要求持之以恒,自觉按计划坚持锻炼,实验时间为136天(12天假期除外);该实验证明受试者习练形意拳后,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及呼吸机能都有明显提高.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形意拳练习对肺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4]影响人体机能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到锻炼强度、饮食起居、年龄、气候、体型和体重、健康情况等等方面,在实验中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成为衡量实验结果信度的重要指标.以上两个研究均选取了在校成年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时间、地点都是在在校上课期间,这就为较好地控制以上自变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此,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信度.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作用.【相关文献】[1]康德强,毛明春.形意拳的健身价值初探[J].武术科学,2004,(4):48-50.[2]孟庆威,王文清.形意功理功法与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梁文魁,王文清.形意拳提高大学生心肺指标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4):83-85.[4]刘玉增.形意拳对人智力、体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88-91.。
形意拳是治病防病的大处方
形意拳是治病防病的大处方三大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之一的形意拳,不仅可用于搏击实战和健身养生,更能治病防病——形意拳其实就是传统中医的吐纳导引术之一,形意拳更是治病防病的自主调理的“大处方”!一、形意拳桩功形意拳桩功是以养气、练气为主,包括吐故纳新桩、激气桩、三才桩、混元桩、炼丹桩、盘根桩和三体式等。
通过站桩的“调息、调形、调心”,可以扶正升阳、疏经通络、抻筋拔骨、聚精会神、和气静心……全面提升精、气、神,以达到内外兼顾、身心双修、祛病延年的养生效能。
二、形意拳拳法形意拳拳法内容主要是五行拳和十二形,在祛病防病方面上各有侧重。
1.五行拳形意拳的五行拳以“阴阳五行”之原理,配伍五行拳之动作,锻炼、强壮人体五脏(劈拳清肺、钻拳补肾、崩拳舒肝、炮拳养心、横拳健脾),在平衡脏腑阴阳、和谐气机升降沉浮的前提下,侧重于补阴即强壮内脏的阴精气血,有效地防治因阴虚和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
⑴劈拳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
劈拳的健身功效:清肺活气、滋润皮毛,有效地防治肺阴虚、肺阳虚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咳喘气短、气管炎、鼻炎、咽喉肿痛等)、皮肤粗糙和毛发脱落等病症。
⑵钻拳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
钻拳的健身功效:强肾固精,有效地防治因肾阴虚、肾阳虚引起的男科女科病和腰腿酸痛、骨质疏松、耳鸣、水肿等病症。
⑶崩拳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
崩拳的健身功效:疏肝明目、强筋壮体,有效地防治肝脏慢性疾病(肝炎、脂肪肝等)、眼疾和筋肌拘挛等病症。
⑷炮拳经云:“炮拳之形似炮属火”、“内通于心,外达于舌,在体为血脉”。
炮拳的健身功效:养心安神、补血益智,有效地防治各种心脏疾病、贫血和失眠、健忘等病症。
⑸横拳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
横拳的健身功效:健脾胃、壮体魄,有效地防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和肌肉萎缩等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根宝浅谈形意拳的养生作用陈根宝—浅谈形意拳的养生作用-(09年1月“中华武术”刊登)形意拳与太极、八卦并称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形意拳发展历史虽然悠久,并以“硬打硬进无蔗拦”、“进步好似卷地风”、“打人如拨草”、“打倒还嫌慢”的技击风格威震武林。
但由于其形成和发展在华北地区;又因为新闻传媒极力宣染太极、八卦,而忽视了宣传形意拳的养生与技击价值,影响了形意拳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对其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像我们南京地区,对其了解的人数仍然很少。
因此,我想就形意拳之五行拳和十二形拳的养生方面,简单谈谈。
形意拳的理论基础:是以中国古老的五行、六合、阴阳传统文化为拳理,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强调动静相随、内外相和、以意领气、以气催力。
要求意、气、力整体统一和谐,以培元人体后天之气息,增加腑脏活动的能力。
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人们把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并认为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是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称之为“五行”。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与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总称。
所谓“阴阳”,即:代表着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如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阴、右为阳;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实为阳、虚为阴;进为阳,退为阴…。
总之,即要阴阳互用、又要虚实结合。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刚中有柔、柔中有阳、刚柔相济;进中有退、退中有进、进退相随。
拳谱云:“天地阴阳相合能降雨、武艺阴阳能胜人”。
中医理论则认为,人体内若保持阴阳平衡,外邪不得侵入,百病则皆无;如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则外邪得以入侵,疾病便会缠身。
而形意拳拳理则强调以“阴阳为母”,无论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在演练时都是要求左右势动作反复进行;在演练方面,要求动作开合相间、动静与呼吸相随。
长期坚持锻炼,能使人的体内呼吸系统、左右关节及生理骨骼,都能得以均衡运动;既平衡了身体阴阳,又能使呼吸得以调养;而开为伸、合为缩,又加大了心脏供血流量,对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非常好的帮助;人体若能长期保持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身体则必然能健康;所以说形意拳拳理与中医理论,在养生健体方面,具有相同的理论依据。
一、形意五行拳的养生健体作用: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将人体内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
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而形意五行拳的劈、钻、崩、炮、横五种拳势,则分别归属于五行学说中的金、水、木、火、土;与中医理论中的肺经、肝经、肾经、心经、脾脏经等五条经络相对应,起到五行相生、互助、互补的作用;而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等五行相克又能起到互降、互消的平衡效果,最终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
(1)劈拳属金:气发于肺经,此拳势顺则可以理顺、增强肺气。
古拳谱有“劈拳内应肺,外通鼻,在体为皮毛,守窍于膻中,气发于肺脏”之说。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主气(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如果肺气不足,则呼吸无力,身倦无力,动则气喘,自汗等气虚不足症状相继出现。
习练劈拳,能增加呼吸时胸腔的扩张与收缩,促进肺活量的增加,因此有养肺的功效。
又因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而运行于周身,若肺气足,血便可随气运行于周身无阻,人身体则会健壮无病;人们常用气壮如牛,来形容人体健康强壮,用气若游丝,来形容人的生命垂危;所以,培元肺气最为重要。
(2)钻拳属水:气发于肾经,拳势顺则有强肾固精之功效。
古拳谱有“钻拳内应肾,外通耳,在体为肾,守窍以会阴,气发于肾脏”之说。
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主水(肾的气化作用)、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会阴。
总之,肾精为人的生命之根本。
而钻拳之气发于肾,气和则肾精足,清气便会得以上升增髓而补脑,浊气下降而体爽。
练习钻拳时,全身皆是以腰为主的运动,使脊柱能得以不停地蠕动;脊柱的伸缩与两肋的开合,可以改善脊柱和腰部诸器官的供血状况,能充分调养和增强肾脏的功能,使得肾气旺盛、精力充沛而听觉灵敏。
所以,久练钻拳可以壮腰肾,使精神健旺而耳聪,并且有防止腰脊柱诸病发生的作用。
(3)崩拳属木:气发于肝经,拳势顺则可舒肝明目。
古拳谱有“崩拳内应肝,外通目,在体为筋,守窍于夹脊,气发于肝脏”之说。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反映于目;而在习练崩拳时,因为是两臂肘贴肋而运行,能不断摩擦期门、章门二个穴位,此二穴又为肝经之主穴和募穴;因此,久练崩拳有舒肝明目的作用,并有治疗肝脏慢性病的功效,对眼病疗效尤为明显。
(4)炮拳属火:气发于心经,拳势顺则可起养心安神之效。
古拳谱有“炮拳内应心,外通舌,在体主血,守于祖窍,发于心脏”之说。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
脉为血之俯,心主血脉,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
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精神充沛;若心血不足,则可致失眠、健忘、神志不宁等心神的病变。
而在练习炮拳时,由于拳势动作的开合与呼吸相一致,而一呼(开)一吸(合),对心血管的扩张与收缩,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因此,久练此拳能使心气得以调节,心气和顺又能有养血的作用,而血液为生命之本。
所以,久练炮拳脉动和缓而有力,并能使心血回流量增加,心率减缓,对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在演练时,动作必须舒缓、和顺,两手握拳时要松力成虚拳或掌,才能使经络畅通,呼吸和缓,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5)横拳属土:气发于脾经,拳势顺则有健脾胃作用。
古拳谱有“横拳内应脾,外通口,在体为肌肉,守窍中脘,气发脾脏”之说。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脾属体内消化系统,有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养肌肉”,脾失健运,则会四肢倦怠无力。
久练横拳时,对脾胃有摩按、刺激作用,能提高其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故有增食欲、健脾胃、壮体魄的功效。
总之,肺气足,则呼吸和顺;肾精足,则动作敏捷;肝气足,则动作迅猛快速;心气足,则脑力强健,神经灵敏,思维活跃;脾脏健,则肌体丰盈健壮,力大无穷。
因此,形意五行拳历来为众家所推崇,称之为“五行培元功”。
二、十二形拳的内养功效也各具风采:(1)龙形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宁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2)虎形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原,此脉一通,诸脉皆通;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久练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演练,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3)蛇形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指交替挑拨、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拨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4)马形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掌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5)猴形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形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于启动;因此,久练此形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去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6)鸡形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故练此形拳,能使足跟之劲上升、头顶之气下降,能通督任二脉,使周天之气运畅无阻,而散真气于四肢,亦有调和五脏,养脾胃之功;所以,久练此形拳对头脑的锻炼尤为突出,对腿部的病痛亦有很好的医疗功效。
(7)鹞形古谱有“在腹内能收心芷气”之说。
久练此形拳,能收先天之气归于丹田,使周身气血得以通畅,能起到舒筋健肾、身体轻灵敏捷的作用。
(8)(鸟台)形:此形拳有“竖尾之能”,古谱有“强肾固本”之说,在腹内有辅佐肝肺之功,亦有舒肝固气之效。
练习此形拳时,因两拳上钻、往外开时,具有舒肝理肺的作用;而两臂内合时,又能使内气收归于丹田,两臂前送时用的是臀尾之力,具有通督脉、固肾精的功效。
肾水若足,则肝木得荣;因而练习此形拳有舒肝固气、虚心实腹的功效,亦能活腰胯、活肩、坚膝、活足;所以久练此形拳益处甚广。
(9)燕形燕者有跃身之能,取水之巧,古拳谱有“肾水上升,与心火相交”之说。
故练此形拳,能使腹内的肾水上升、心火下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亦能调和五脏、补养气血、健头脑、使身体轻灵敏捷,对增强腰、胯、腿、膝、肩、肘、腕等部位关节的灵活性有较好的作用。
(10)鮀形古拳谱有“在腹内为肾”之说。
练此形拳时,皆要拧腰、摇膀、活胯,两手连续轮番内旋外翻、阴阳转换、云化外开,周身以腰脊为轴,一动而无有不动。
因此,具有壮腰益肾、舒筋骨、理肝气、消散心火、化积聚、消饮食之功,亦可化去身体的拙气、拙力,使周身气血顺畅,身体轻灵活泼,能由弱渐转为强。
另外,对腰、脊、颈、椎诸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眼病的治疗效果也较显著。
(11)鹰熊形鹰者,“外阳内阴,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上升补脑”。
拳势顺则可使真精补还于脑而目光明亮,鹰之神在于目,鹰的目光锐利,能洞察微小的物体。
熊者“外阴而内阳,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还于丹田”,可疏通任脉,亦能复纯阴之气。
如将鹰熊二形合演,能使上升之气而为阳,下降之气而为阴;古拳谱有“阴阳相合”,“通督通任”之说,阴阳二气升降相接,能使气血通畅、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