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湖》《忆江南》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1. 《独坐敬亭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抑郁情感。

2. 《望洞庭》: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3.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词,诗人通过回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这三首古诗都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学生需要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3. 学习古诗的翻译和注释: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古老,学生需要学习古诗的翻译和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听讲:学生需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2. 积极发言:学生需要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做好笔记:学生需要做好笔记,记录老师的讲解和重点内容,
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

4. 练习背诵:学生需要练习背诵这三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3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3
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
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 逢。
2019/4/30
18
同:
作者同属唐朝、景物同属江南、诗词内容同属借 景抒情。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
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唐 刘禹锡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
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
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019/4/30
10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019/4/30
11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019/4/30
1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019/4/30
13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有各种 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城 子” 、 “菩萨蛮”“卜算子”“忆秦娥”“浪淘沙”等, 词牌与词的内容并无多大的关系。词按内容的长短可分为: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1字)、长调(91字以 上)。
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2019/4/30
19
1、古诗词三首

人教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人教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比喻句,想一想,
诗人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 么?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想一想,诗人描写的是什么特 定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洛阳(今河南洛 阳市)人。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 律、绝为工,格调高亢, 意向简括,气骨桀骜; 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 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 唱和,并称为“刘柳” 与“刘白”。白居易称 他为“诗豪”,清人王 夫之称他为“小诗之 圣”。

中国五大淡水湖即 鄱阳湖、洞庭 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之一。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 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 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 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 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 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 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 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 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 “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 “远浦归帆”、“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 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注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满足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 鸟儿向远处飞去,直 到看不见影子;一片 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 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 得山也在看着我,好 像在互相交流,彼此 总是看不够。此时此 刻,我的心里似乎只 有那座敬亭山了。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洞庭湖面像白色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2019/4/30
13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4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5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6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 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7
哪里好?
2019/4/30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2019/4/30
18
日出江花红胜火,
火?
2019/4/30
19
日出江花红胜火,
2019/4/30
20
春来江水绿如 蓝 。
2019/4/30
21
能不 忆 江南?
现在你“忆”江南的什么?
2019/4/30
22
忆江南
(唐)白居易
9
望 洞 庭
2019/4/3010白银盘 Nhomakorabea11
青螺
2019/4/3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你同诗人站在一起 望到了哪些景物?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翠, 白银盘 里一 青螺 。
12

2019/4/30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一面镜. 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 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 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 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四年级下短诗三首

四年级下短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古诗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3、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5、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积累MicrosoftWord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积累MicrosoftWord文档

四年级下册必默写内容一、古诗词六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刘禹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声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宋翁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鱼歌子》唐张志和二、日积月累(1)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②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③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2)关于诚信的名言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3)农业谚语1、农时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气象谚语: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③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④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1(4)关于战争的成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5)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悠闲的模样。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那个地点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那个地点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那个地点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那个地点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刻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乐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寂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事实上,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看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域:看起来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排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动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专门的清幽安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寂。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同时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玩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65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

65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

【 计 意 图 】 这 两 句诗 中 , 众 设 “
1查 阅 有 关 词 的 资 料 以 及 三 位 亭 山 ,在 现 在 的安 徽 宣 城 北 部 。 独 鸟 ” “ 云 ” 很 吸 引 学 生 眼 球 的 , . 和 孤 是
坐 : 独 地 坐 。 起 来 题 目 意 思 是 什 而 “ ” “ ” “闲 ” 容 易 被 忽 单 连 尽 与 去 、 却
孤 独 的味道 。
3学 习 通 过 看 注 解 、 找 资 料 、 流 、 发 , 后 在 班 上 集 体 交 流 。 . 查 启 然
边 读 边 想 象 画 面 等 方 法 ,感 知 诗 词
大 意 , 自 己 的 话 说 说 诗 句 的 意 思 。 读 古 诗 ,听 听 是 否 读 得 既 正 确 又 通 些 字 词 中看 出来 的 ? 引 导 学 生 品 味 用
感 的基 础上 , 重对 生命 的感 悟 , 注 展 审 美 韵 味 与 内涵 。在 积 累 语 言 与 情 应 该 表 扬 , 要 顺 势 揭 题 板 书 。 ) 且
( 生 可 能 会 背 要 学 习 的 这 首 , “ ”可 趁势 作如 下教 学 。 ) 学 去 ,
【 计 意 图 】 活 学 生 已有 的 知 鸟 ? 为 什 么 只 画 一 片 云 ? 帮 助 理 解 设 盘
7- - 。

2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诵 三 来 说 说 每 个 句 子 的 意 思 ; 4) 复 朗 去 了 , 现 在 只 剩 下 诗 人 李 白 一 个 人 . 背 ( 反
首 古 诗 词 , 写 《 坐 敬 亭 山 》 望 洞 读 ,体 会 诗 人 当 时 的 思 想 感 情 ; 5) 了 , 怪 题 目 里 是 — — “ ” 敬 亭 默 独 《 ( 难 独 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ppt课件【30页】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ppt课件【30页】

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忆江南》。 课外搜集阅读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词,深入了解课文中的诗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ān
熟悉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蓝草,叶可 提取青蓝色 染料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 的了解。春回大地的时 候,百花盛开,每当太 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 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 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 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 照,所以红花更红,像 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 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 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 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附近)。作品极 富浪漫色彩,感情强 烈,善用比兴、夸张 的表现手法,形成了 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李杜”。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 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 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 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 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 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 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 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 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 此山遂名于天下。
看到 湖面
君山
联想 镜未磨 银盘 青螺
比喻 湖面 湖面
比作 比作
铜镜 银盘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 (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 进士,元和三年(808)拜 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 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 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 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 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 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 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 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 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 后世影响甚大。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 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1、古诗一一《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狐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 :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利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一《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而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用螺。

3、词一一《忆江南》(唐白居易)一一一-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关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米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槛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古诗名句总汇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遛望洞庭山水枣,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山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小学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小学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四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____(省、市、区、县)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想象,浮画面;多诵读,悟诗情。

2、学习《独坐敬亭山》a、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b、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
的“汉寿城白春银望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 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有各种不 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 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卜 算子”“忆秦娥”“浪淘沙”等,词牌与 词的内容并无多大的关系。词按内容的长 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1字)、长调(91字以上)。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 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 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 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 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 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 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同:
作者同属唐朝、景物同属江南、诗词内容同属借 景抒情。
•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
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
员 称。 。唐 他代的中家湖晚庭光期是秋著 一名 个月诗 世两人 代相, 以和有 儒学“,相诗传豪的”书之

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古诗词

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古诗词

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古诗词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古诗名句总汇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磨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同: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可是学生在读的时候不是很到位,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才看到的情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当”两字中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通过这一首诗的教学我明白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才。

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

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 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 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 牌。《忆江南》就是词牌。 宋朝时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因而有“唐诗宋词”之说。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诗句释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 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诗意理解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
(李白很孤单、孤独)


诗意理解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
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
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
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
“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
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古诗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忆 江 南
望二 洞 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湖》《忆江南》【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背诵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

【教学时数】2个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精美的画卷,都凝结了诗人的真实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感受一下吧。

我们比较熟悉的诗人是李白,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很好,同学们都记得几首李白的古诗,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个课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三、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四、学习古诗1.齐读一遍,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2.学习生字:“亭”亭: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3.(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请同学翻译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

诗人和敬(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4.想一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家再读一遍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5.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2).看到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诗人可能会想: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我,离我远去,不肯停留。

)(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独)(4).诗句赏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5).“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诗人和敬亭山相互看,两个都是孤独寂寞的,在这里相互慰藉。

)(6).现出作者的情感?(“相”、“两”、“只有”)(7).诗句赏析: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6.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

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天上众鸟飞尽,白云飘走,唯有一座山与孤独寂寞的诗人相互凝视的情景,情景交融,油然而生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

)7.试背诵古诗。

五、学完《独坐敬亭山》,现在继续学习另一首古诗:《望洞庭》。

1.简介洞庭,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引入课题。

2.《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3.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六、初读古诗1.学生初读古诗,标出生字词。

2.指导学习生字词:“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3.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七、学习、赏析古诗1.请学生翻译古诗。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互读古诗,相互交流。

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3.(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不能,看是比较直观,直接看,望既有直(2).“和”是和谐的意思。

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两者色彩的融合。

)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4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湖中的君山,即在水倒映君山的情况下,湖水变成了绿色)(5).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请找出来。

镜未磨(把湖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镜子)白银盘(把湖比喻成白银盘)青螺(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4.注释(1).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5.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

6.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八、作业布置:回去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1.全班背诵。

2.举手背诵。

3.指名背诵。

4.默写两首古诗5.对背诵情况进行适当评议。

二、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三、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四、自读古词,初知大意1.céng,是“曾经”的意思。

谙:熟悉。

2.指导阅读:“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3.反复练读、试背古词,同桌互考。

4.说说词的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还很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五、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2).“红胜火”“绿如蓝”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3).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六、小练习1.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2.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3.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

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4.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试背)七、【板书设计】总结三首古诗的异同景物地点同。

(都属于江南。

)表现手法不同。

(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八、拓展欣赏另外两首《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九、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