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基本原理等2.教育学派主要的教育学派和代表人物,如巴贝尔、杜威、爱因斯坦等3.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等5.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主要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学习的过程和模式,如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二、中小学教育学科基础知识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大致框架和重大事件,如晚清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改革等2.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3.课程与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原则和方法;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宗旨4.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设计和实施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三、教育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1.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学科特点、学科目标、学科教材等;学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等2.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如教室管理、学生管理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智慧教室、教育大数据等4.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职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途径5.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学科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困难、课堂管理难题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个别辅导、课堂展示等四、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和评价1.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教师的职业素质,如教学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3.教育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实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途径;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能力1.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的困难和对策2.教师的学习能力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3.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和应用4.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应用;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以上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知识点梳理总结,每个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多做题多总结,希望每个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估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备考者来说,了解考试的知识点和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对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
3.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包括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等。
4.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二、教育学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基本特征等。
2.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理论等。
3.教学原理与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教育评价与考试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考试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等。
5.学生发展与学习困难包括学生认知发展、学生社会情感发展、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等。
三、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新课程的特点与要求等。
2.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原则、教学过程的安排与组织等。
3.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包括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教学环境的组织与管理等。
4.评价与测评包括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等。
5.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等。
四、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教育管理理论包括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等。
2.学校管理与教育领导包括学校管理的功能与任务、教育领导的基本要求与技能等。
3.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师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
4.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包括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与方法、教育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等。
教资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教育心理学:学生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的建构与迁移等。
2.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与方针、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等。
3. 教育法律法规:宪法与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4.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与责任等。
5.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等。
6. 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7.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品德教育等。
8.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以上是一些教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考试科目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根据自己所报考的教师资格证类别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多做真题、模拟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教资知识点。
教资综合知识点总结

教资综合知识点总结一、教学理论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计划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可测性、明确性、适当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来确定。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灵活运用,包括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包括教学用书、多媒体教学、实验器材、教学模型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材评价等。
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公正的、客观的,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二、教学管理1.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对学生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管理。
班级管理应该包括学生考勤、卫生、纪律和学习情况等。
教师需要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习惯培养等。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3. 教室管理教室管理是指对教学活动场所的管理,包括教室的布置、整洁、安全等。
教师需要注意教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4. 教学活动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是指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技能1. 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简练、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2.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风度。
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耐心、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许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如动物的本能活动、人类的无意识模仿等都不是教育。
2、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功能。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能够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如教育能够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等。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1、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的实施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三、教学1、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等。
教师资格证笔试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知识点整理1.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教育学派等内容。
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任务,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还需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3.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管理法律法规等。
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及教师和学校在法律框架下的权利和义务。
4.教育教学方法: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等。
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5.学科知识:根据所报考的学科,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涵盖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核心内容等。
6.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技巧和要求。
需要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7.教育和现代教育事务:包括教育的背景和目标,教育政策和制度,以及教育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等。
需要了解教育和现代教育事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8.教育评价和质量管理:包括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需要了解教育评价和质量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只是教师资格证笔试常见的知识点,根据具体的考试要求和报考学科的不同,知识点可能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结合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此外,还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2. 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习理论- 发展心理学- 学习动机与评估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 教师法- 义务教育法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活动的规划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技巧- 学生参与的方法- 教学资源的运用3.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 -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三、学科知识1. 语文- 汉语拼音- 汉字教学- 阅读与写作技巧2. 数学- 基本数学概念- 数学运算规则- 解决问题的策略3. 科学- 自然现象的基本原理- 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实验的设计四、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活动的组织- 班级氛围的营造2. 学生个体差异的应对-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发展3. 家校合作- 家长会的组织与沟通- 家庭教育的指导- 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五、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的社会责任-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2. 教师自我提升- 教育研究与创新- 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专业培训与学习3. 教育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基本框架,实际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育体系的要求有所变化。
此外,为了满足3000字的要求,每个部分都需要进一步扩展和详细化。
在准备实际的文档时,应确保所有信息都是最新和相关的,并且格式应符合专业文档的标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1)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1.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段性、历史性2.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观点: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3.教育家及教育著作(1)孔子教育作用:社会-庶富教;个人-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教育过程:学思习行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第一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朱熹)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学记》地位: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课内与课外: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寡,易,止)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西方苏格拉底——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年龄分期,遵循自然,促进和谐发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建立、理论基础-理论学和心理学;“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四阶段教学论口诀:一二三四特普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五步教学法口诀:一三五,既民主,又实用。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3.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过程。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设计。
4.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
6.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教育管理是指对学生、学校、教学等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
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
7.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师风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作风。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8.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信息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
以上是关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
以下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些重点笔记,仅供参考:
1. 教育观:指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
2. 教师观:指人们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职责、素质等方面的看法。
3. 学生观:指人们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权利、特点等方面的看法。
4. 课程观:指人们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理解。
5. 教学观:指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解。
6. 评价观:指人们对教育评价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7.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
8. 学科知识:指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9. 教育法律法规:指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重要依据。
10. 教育教学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以上只是简要列出了一些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可能涉及的重点内容,建议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1. 教育心理学
- 研究理论
- 思维发展与培养
- 研究动机与研究兴趣
- 研究困难与研究障碍
2. 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教育目标的分类及特点
- 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个性化
3. 小学语文教育学
- 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文学常识与文学作品欣赏
- 语文教材的选用与设计
- 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
4. 小学数学教育学
- 数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数学思维培养与形成
- 数学课程的构成与实施
-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利用
5. 小学英语教育学
- 英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 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英语词汇、语法的教学
- 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的培养
- 评价英语教育质量的标准
6. 小学音乐、美术、美育教育学- 音乐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 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美术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 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
以上为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准备考试。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国家教师资格证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证书之一,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认可。
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丰富,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专业基础知识:1.教育学概念:教育的定义、内容、对象、目的等。
2.课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以及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3.教学设计:教学的基本概念、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
4.学习理论:学习的定义、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5.评价与考试: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形式以及考试的基本概念。
6.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二、教育学原理:1.人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感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2.教育方法:包括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3.教育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讲课、讨论、实验、复习、反思等。
4.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评价等。
三、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
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计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效力等。
2.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生权益保障、学校管理规定等。
3.教育法律法规的应用:包括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育行政等。
五、教育伦理学:1.教育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伦理学的目的、基本原则等。
2.教育伦理学的内容:包括师德、教育公平、教育公正、教育责任等。
3.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行为规范、教育管理等。
综上所述,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学等。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汇总(简)尊重家长的意义: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有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的合力。
(简)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简)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联系性和一贯性;有利于能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热爱学生时其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时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热爱学生时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多、简)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简)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始终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
(多)严格要求学生的道德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单、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单、判)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单、判)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多、简)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明确教书的内容;把握育人的方向;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简)教书育人的途径: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要勤于学习,用于实践;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育之中。
(简)严谨治学的途径: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教师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简)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内容。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学说。
3.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4.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2. 教学模式与方法。
3. 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
4.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5. 教学与学习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要求。
2. 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3. 学生权益保护与法律责任。
四、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管理知识1. 教育统计与教育研究方法。
2. 教育管理与教育决策。
3. 学校管理与领导。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1. 学习理论与学习模式。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4. 个体差异与教育。
六、教育经济与规划知识1. 教育经济与教育财务。
2. 教育投资与教育负担。
3. 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
七、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知识1.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原则。
3. 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
八、初等教育学科知识1. 语文教育与阅读技巧。
2. 数学教育与计算思维。
3. 英语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
4. 科学教育与科学思维。
九、中等教育学科知识1. 高中语文教育与文学鉴赏。
2. 高中数学教育与数学建模。
3. 高中英语教育与交际能力。
4. 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教育。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考试时需要全面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考试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如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如心理发展、学习理论、心理健康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学校章程等,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四、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步骤,熟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五、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要点。
考生需要熟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掌握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六、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新兴科目,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操作要点,熟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七、教育管理知识教育管理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等内容。
教资知识点总结资料

教资知识点总结资料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资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教资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教育学发展历程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教育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相当熟悉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资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家及其主要著作、心理学发展历程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有所发挥。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资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教资考试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条文,才能在考试中成功。
四、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教资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课程教学知识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内容,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有所表现。
五、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教资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教育管理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基本原理、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教育管理者及其主要著作、教育管理发展历程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内容,了解相关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教资考试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考生需要系统学习,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教师资格认证。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资公共科目知识点总结

教资公共科目知识点总结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涉及思想品德、政治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教资考试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理解与掌握这些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法律基础法律基础包括宪法、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利义务。
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校的管理制度等内容。
考试中,考生需要重点了解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中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内容,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对教育实践中的规范作用。
二、教育学1.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概念、功能和任务、教育规律等内容。
考试中,考生需要熟悉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理论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家等内容。
了解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学家的学说,对于理解当前教育问题、把握教育发展趋势、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心理学1. 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主要流派等内容。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与管理。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原理与方法1. 教学原理教学原理包括教学基本原则、课堂管理原则等内容。
了解教学原理,有助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改进教学实践。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手法、教学过程等内容。
了解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学科教学训练1. 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包括学科教学特点、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笔试必考14个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必考14个知识点学习是一种习惯,更应成为一种积累。
提前备考,下半年教资笔试才能得高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资格证笔试知识点NO.1 教育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NO.2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NO.3 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NO.4 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得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得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得人就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她得思想体现在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与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就是教育学独立得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就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得基本组织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得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与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得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得建立就是心理学得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得知识与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得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得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得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得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得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就是否重视创新能力得培养2.掌握教育得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得教育:凡就是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影响人得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得活动就就是教育狭义得教育:学校得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得要求,在特定得教育场所,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以使她们得身心朝着社会期望得方向发展得过程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中得主导因素,受教育者就是学习得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与手段,教育内容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得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得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得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得关系就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得关系与矛盾了解教育得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得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得错误就就是把动物得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得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瞧成简单得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得目得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得指导下形成得,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得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教育得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与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得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得发展阶段特点有:(1)鲜明得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就是人文科学与统治阶级得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就是个别教学,就是一种灌输与被动接受得过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得主要就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现代教育得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得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1、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得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得相互关系;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得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得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得规模、速度与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得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得经济功能:(1)教育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2)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与经济结构得改变教育得政治功能:(1)传播一定得政治意识形态(2)选拔与培养专门得政治人才(3)形成舆论、思潮教育得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2、理解教育与人得发展得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得发展,教育与人得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得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得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得发展中得各自作用;教育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起主导作用(1)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得培养人得活动,规定了人得发展方向(2) 教育给人得影响比较全面、系统与深刻(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得教师遗传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1)遗传素质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就是人得发展在生理方面得可能性,它不决定人得发展(2)遗传素质得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得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得差异性对人得身心发展有一定得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社会环境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外部客观得条件,对人得发展起着一定得制约,人得社会实践就是对人得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用人得主观能动性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在同样得环境与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得特点与成就主要取决于她自身得态度,决定于她在学习、劳动与科研活动中所付出得精力简答:学校教育在人得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1)目得性明确(2) 计划性强(3) 专门得教师队伍(4) 过滤其她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了解青春期生理得变化,包括中学生得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得发育、性得发育与成熟。
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1)身体外形得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3.理解义务教育得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得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得沿革,熟悉我国当前得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得得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得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得教育方针、教育目得及实现教育目得得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得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得层次结构:国家得教育目得、学校得培养目标、教师得教学目标国家得教育目得:国家对培养什么样得人才得总要求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之间得关系:教育目得就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得,培养目标就是对特定得教育对象提出得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得要求或产生得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得、培养目标之间得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得、培养目标之间得关系就是具体与抽象得关系,目标就是可以测量得,目得就是不能测量我国教育目得得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得各个环节中1978年,“我国得教育方针就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得、有文化得劳动者”(两个必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者”(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得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得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课程得主要流派:(1) 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2)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就是以儿童得生活经验为基础(3)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就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得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2.掌握基本得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得分类:(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得缺点就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得兴趣与需要(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得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得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得各种本质观。
中学教学得意义:(1) 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2) 中学得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得、有计划得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得过程,它就是教育过程得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手段2.熟悉与运用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得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得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得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得主导作用与学生得主体作用相统一得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得规律(教学得教育性规律),分析与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得问题。
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叶圣陶:“教就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4) 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教学原则:(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得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得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得经验上升为理论(3)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得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辨析:教学过程越形象越好?不对,直观只就是手段不就是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防止直观带来得消极影响,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得目得就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4) 启发性原则:关键就是学生积极性与主动得调动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简答: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得分歧在哪里?学生得积极性就是否充分调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得灌输《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序有两次含义:知识得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基本要求:难点分散辨析:启发式就就是问答式?错误,启发得关键就是调动学生得积极性辨析:循序渐进就就是知识逻辑顺序?错误,还有学生得心理发展顺序(6) 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理解得基础上巩固,加工,不能死记硬背(7)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她称孔子就是因材施教得典范3.掌握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与运用中学常用得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得内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