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4分)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4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4分)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4.(4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4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4分)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4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4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如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B.C.D.11.(4分)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Ⅰ、Ⅱ(最新整理)

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 3--5 题
3. 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 2011 年 6 月 21 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6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 该批产品运往甲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 生产性绿水。 6. 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图 3 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 3,完成 8---9 题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 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
电站远景
反光板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 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 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 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 分) 42(10 分)旅游地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高考地理真题系列整理:李启军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地理【参考答案】1~11 ACDDB BADDA C36.(24分)(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分)(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分)(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分)(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或立式沙障)。
(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分)(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37.(22分)(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频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
(2分)(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2分)(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3分)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42.(10分)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较低,需要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低,需要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新课标(地理部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完整word版)2014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综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2014新课标地理高考卷(带解析)

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 ,则( )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黄土高原B.柴达木盆地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提升地表温度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夏至日P>0B.春、秋分日P=0C.全年日P<1D.冬至日P>12.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聚落B.河流C.地形D.耕地(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距城镇过远 B.线路过长 C.工程量过大 D.易受洪水威胁(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绿洲分布B.地形分布C.沙漠分布D.河流分布3.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总生物量 B.植株数量 C.地下生物量 D.地上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C.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D.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4. 如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1卷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1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0C.全年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1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1卷高清解析评析(-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加州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但据 英国《每日邮报》2月16日报道,由于国家能源局曝光了飞过发电厂上空的鸟类翅膀被烤 焦的照片后,有关该发电厂环境方面的争议在持续升温中。
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莫哈韦沙漠,占地5平方英里(12.95 平方千米)。该发电厂由3个发电机组构成,周围环绕30万个反射镜,最多能供14万户家 庭用电。
在对沙漠野生动物影响的监管争议持续几年之后,伊凡帕太阳能发电厂11号投入使用, 但却受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猛烈攻击,因为环保团体认为发电厂35万个巨大反射镜产生 的1000华氏度(约合538摄氏度)高温灼伤甚至杀死了很多鸟类,并质疑以此为代价产生 的清洁能源的价值。
根据去年开发商Bright Source Energy发布的数据,发电站施工现场发现许多受伤的鸟 类。相关监管机构目前正就此对伊凡帕太阳能发电厂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
今年早些时候,1号机组正在 进行蒸汽测试。用肉眼直视 太阳能塔是十分不可取的行 为。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发 电不同,Ivanpah项目采用 了热能发电技术。通过成千 上万个定日镜,将阳光反射 到三个太阳能塔上,阳光的 热量在那里汇集,并对水加 热产生水蒸气,从而推动涡 轮发电。
鸟瞰1号机组及其周围的反射镜。在莫哈韦沙漠,每年有330天都是阳光普照,这为太阳 能光热发电场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来源。这种技术与传统的燃煤和天然气发电厂相同,只是 变成了由太阳来提供热能。
Ivanpah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有多么华丽?当地官员甚至担心发电场亮起来的时候,会分散 附近I-15公路上司机的注意力。
从另一个角度鸟瞰Ivanpah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每一个太阳能塔周围都有成千上万个定日镜
图中这些定日镜每天都会随着太阳的轨迹改变方向,将阳光持续反射到太阳能塔上。
2014年全国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全国卷

2014·全国卷(文综地理)[2014·全国卷]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1.A[解析] 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具有薄、轻、短、小的特点,运输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运输,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2.B[解析] 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读材料可知,M公司的电子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故其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的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市场广阔。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美国经济发达,工人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价格比中国高。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3.C[解析] 扩大和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都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主要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两方面入手。
[2014·全国卷] 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4~6题。
图2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A[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图11。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
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
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答案】1、A 2、C 3、D【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 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答案】4。
D 5。
B 6。
B【解析】4.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
201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Ⅰ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解析】 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 资金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是重要的产油国,石油资源 丰富,故工业发展能源成本较低,石油大量出口而资金雄 厚。图中显示沙特阿拉伯三面环海,位于三大洲交界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接近海外市场。材料显示该 国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故原料丰富 ,开采方便。第(2)题,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 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多沙漠,昼夜温差大,自 然环境较差。图示信息显示,该工业中心位于沙漠地区, 人口与聚落稀少,表明劳动力少,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 较短。第(3)题,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先阐明观 点。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比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可 以从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污染对社会 经济产生的危害强度进行综合评价。
【2014· 新课标国Ⅰ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 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 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解析】 城市多趋向于沿交 通干线分布,但该区域铁路 建设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 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 候干旱,水资源是该区域聚 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城 镇多分布在水资源较充足的 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而不 是沿铁路线分布。选B。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 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
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参考答案: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 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 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 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 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2014年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分析

2014年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太阳能1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2,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材料地理语言解读:1.“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新能源(成本相对高);2.“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说明太阳能开发强度大、规模大、占地面积广;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答案分析解读:A: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内部,来自海洋的季风由于距离遥远且受地形阻挡,难以影响到这里,所以柴达木盆地全年多晴天,再加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故从资源条件的层面讲,柴达木盆地适宜建设太阳能光热电站,所以A选项正确;B: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地区,阴雨天相对较多,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如柴达木盆地,所以B选项错误;C:山东半岛位于湿润地区,阴雨天相对较多,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如柴达木盆地,所以C选项错误;D:东南丘陵虽然纬度位置最低,理论上全年获得太阳辐射值最多,但由于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气候湿润,全年多阴雨天,所以该区域全年实际获得的太阳辐射值并不算太高,低于纬度相对较高的柴达木盆地,故D选项错误;(提示:因为本小题把设问限定在“资源条件”上,故只需考虑太阳辐射的强弱差异即可,但是在实际的选址问题上,我们除了要考虑太阳辐射的强弱差异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大面积的空地、是否接近输电线、是否接近电力消费市场等诸多因素,在综合考量之后方可进行选址。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分析解读:A:太阳能反光板是建在地面之上的,从图中景象看出,当地的太阳能反光板面积很大,故其在光照下产生的阴影也很大。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

65..65区AC从所该图该.0以 西 的 据 地从..该域地河多图以地铁中冰北绿图势根地的形流年中最位路铁雪地洲可相本区城分分来线可 可 于路融区,知对上的镇布布,没以能西线水气而,较也城分兰有比是北相补候铁铁低是镇布新穿例距,对给干路路且受主受铁越尺离降平为旱距分平控要控路等估城水直主,城布坦于分于并高算镇少,的人市于,地布没线,远,无内口聚天起形在有,吐。所明流、落山伏,盆改地鲁以B显河聚较山小因地正变B势番洪的D,落远麓,此边.确该.起市水线沙流、。,利主绿缘;区伏鄯灾路漠向耕故与于导洲的域小善害过分与地排等铁因分绿城,县威长布铁主除高路素布洲镇故距胁问路要线的A是地的工、兰小题延分大建地区分程B新。,伸布致设形。、布量线A方于平,C影所C错,不错约向水行绿响,B以;是大;2不源,洲。选0因。k一沿的故B丰m为D致线分。选,富错该;布D。。
总
240百万
人
200百万
口
140百万
数
125百万 85百万
自然增长量=总增长量 –机械增长量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A 10.图4所示的①、 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2)①分沙析特在阿甲拉地伯附频近临建海设洋磷,酸产盐品工运业输城方需便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①)②高在磷温甲酸干地盐燥或矿乙品地位加高工,磷储酸量盐大矿,石易,开都采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
②③淡甲油水地气资加资源工源短磷丰缺酸富施盐,工矿能环石源境造成差成本的低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 ③④地过资处对金偏甲雄远、厚地乙区两,地人的口对稀比少分,析劳,动阐力述缺理乏由。(6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 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 阐述理由。(6分)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 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 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 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 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 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 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 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 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 技术较成熟。
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 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①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③错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D. 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并达到最低值时,说明该 国自然增长率上升达到最高值,且此时的移民数为10(百万)。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完成10~11题。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时,说明该国自然增长 率上升。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时,说明该国自 然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答案】1、A 2、C 3、D【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答案】4.D 5.B 6.B【解析】4.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
选D。
5.从图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为盆地内部,而兰新线位于盆地边缘,所以最可能是距离城镇远。
该地位于西北,降水少,所以洪水灾害威胁小。
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所以工程量不大。
B对6.该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所以选B。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答案】7.A 8.D 9.D【解析】7.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
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
8.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
9.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0-11题。
图3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④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 1970-1990年【答案】10.A 11.C【解析】10.由图可知移民人数/总人口=移民人口比例,可以推导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多少变化,但是整体来看总量是在增加,即可得①图符合,选A。
11.该国人口呈增加趋势,1950—1970迁移下降,所以增加最多,C对。
第Ⅱ卷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6(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何谈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炉的湖滩泥沙面价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同新、信号灯,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别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1)—(2)春季多风沙参考沙尘暴,即风源和沙源。
(3)从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风沙多,且风沙大,可能会掩埋铁路,影响铁路运行;另,该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可能会对铁路基础设施等造成危害。
(该题答案语言不太好组织,应该是失分较多的一题)(4)为了应对风沙危害,就需要提高植被覆盖率、修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最典型)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图7(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分)(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荒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解析】(1)工业区位优势考查。
(2)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建设工业城淡水缺乏、温度高、干旱;位于内陆,对外联系不便;以及该国人口少,劳动力短缺。
(3)开放性试题,挑一种观点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图8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带(瓶),抗缺氧药品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续备防寒衣物;此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寒帐篷灯等。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为青藏高原。
该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防晒),温度低且昼夜温差大(御寒),大风天气比较多(防风)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图9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44,(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破坏耕地,妨碍耕作。
(严重时课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措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该题具体参考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