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与适应性案例分析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1. 引言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但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适应问题,这不光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但在幼儿园入学后,他出现了适应问题。
每天早上送他去幼儿园时,他总是哭闹不肯进去,课堂上也无法专注听讲,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也很少。
这种情况让他的家长和老师们都很担心。
在和小明的家长沟通后,我们了解到,小明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对于新环境和陌生人感到不适应,这导致了他在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
3. 分析适应问题的原因(1)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都不相同,对新环境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2)缺乏充分准备: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导致孩子对新环境和规则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3)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有很大影响。
4. 解决适应问题的方案(1)温暖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孩子对幼儿园的期待和自信心。
(2)顺利过渡期: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阶段,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
(3)积极引导:老师和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集体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它既涉及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关。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配合,从多方面寻找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6. 总结回顾本文从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出发,深入分析了适应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并解决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情况。
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4岁,是某幼儿园小班的幼儿。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刚入园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常常表现出以下行为:1. 入园时,小明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不愿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2. 在园期间,小明经常哭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3. 睡觉时,小明总是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愿离开。
4. 小明在幼儿园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
此外,小明在家中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幼儿园环境:小明初次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3. 生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
三、教育措施1.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生活状况,引导家长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2)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关爱。
2. 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1)在教室布置温馨的装饰,营造家的氛围,让小明感到亲切。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逐渐融入幼儿园生活。
3.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克服焦虑情绪(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2)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针对小明的饮食、睡眠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小明身体健康。
4. 培养小明的独立生活能力(1)鼓励小明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提高自理能力。
(2)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如整理床铺、洗漱等,让小明学会独立生活。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小明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变化:1. 入园时,小明不再躲在妈妈身后,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5篇范文
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分离焦虑孩子即将入园开始集体生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转折。
孩子会出现依恋家人、哭闹等方式表现自己情绪的现象,孩子这种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称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是复合性负性的情绪,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
心理专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把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
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
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生病等问题。
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园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案例分析:分离焦虑可能出现的表现及给家长的建议:表现1、家有小尾巴——只要没看见妈妈(或主要照顾者)就开始大哭,大人走到哪儿孩子就跟到哪儿,有时会要求大人一直抱着,只要一放下来就大哭。
建议:经常带孩子出门,多接触外面的人群,减少怕生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一些事情。
在每次离开宝宝的时候明确告诉他,比如:“妈妈要去哪里,等钟表的长针走到这里,妈妈就会回来,你要耐心等一下。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导语: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令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兴奋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有些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背后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1. 案例描述:小明,三岁半,从未上过幼儿园,是家中的独生子。
他入学后面临着幼儿园环境的挑战,无法很好地适应。
每天上学前,小明都会哭闹不愿离开家,到了幼儿园后依然情绪低落,缺乏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他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与其他孩子交往较少,常常孤独地待在一旁。
2. 评估和分析:针对小明的适应问题,我们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从深度上看,我们需要了解小明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过去的集体活动经验等因素对其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从广度上看,我们需要探究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老师的教育方式、班级活动等方面对小明适应问题的可能影响。
2.1 深度评估:2.1.1 个性特点:小明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一直享有家人的关爱,他可能缺乏与同龄孩子相处的经验,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2.1.2 家庭背景:如果小明在家庭中得到过度保护,家人对其需求的过度满足,导致他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难以适应幼儿园要求和自主参与活动。
2.1.3 集体活动经验:小明是否曾经有过和其他幼儿一起参与的活动经验,例如亲友聚会、邻里小区集体活动等,这些经验对他适应幼儿园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广度评估:2.2.1 教学环境:幼儿园是否提供一个友好、温暖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并给予他适应的时间和空间。
2.2.2 教师教育方式:老师是否采用温和、耐心和关怀的教育方式,充分理解并支持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在适应阶段克服困难。
2.2.3 班级活动:幼儿园是否提供一些亲子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以促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入园不适案例分析报告
入园不适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幼儿入园不适是指孩子在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时,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
幼儿入园不适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入园不适案例,探讨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三岁半,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
在家期间,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是自从入园后,他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表现,如哭闹不安、不愿上学、畏难情绪等。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入园不适,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并与专业人士进行了沟通。
案例分析:一、成因分析1.分离焦虑:小明离开了家庭环境,与父母和亲人的分离让他感到恐惧和不安。
2.人际关系问题:小明与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建立起新的关系,需要时间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3.日常规律变化: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与家庭的生活规律不同,这种改变对小明的生活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解决方法1.家庭支持与陪伴:家长需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安全感。
可以与小明沟通入园的目的与好处,帮助他理解并接受新的环境。
2.幼儿园适应期预告:幼儿园可以提前向家长介绍适应期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小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共同解决。
3.适度的分离训练:可以先从较短时间的分离开始,让小明在家长的陪伴下逐渐适应离开,逐渐延长离开的时间,增加他的适应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用温暖亲切的态度与小明交流,减少他的紧张和恐惧。
通过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培养小明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5.规律的生活安排:在幼儿园中,给小明制定合理的生活安排,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有规律的活动,帮助他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结论:幼儿入园不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孩子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了解入园不适的成因,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孩子成功适应新的环境。
此外,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入园不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可以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In conclusion, the issue of discomfort whenchildren start attending kindergarten is a common problem that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daily lives. By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this discomfort,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can implement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help children successfully adapt to their new environment. The key to resolvingthis issue lies in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he kindergarten. Additionally, the kindergarten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through daily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guidance from professionals. By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such as family support and companionship, providing advance notice about the adaptation period, gradual separation training, fostering a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establishing a structured daily routine, children can develop a sense of security and adjust more easily to their new surroundings。
入园焦虑案例
入园焦虑案例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经常遇到孩子们入园焦虑的情况。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孩子们对于离开家庭环境感到不安,对于新环境和新人感到陌生和害怕,甚至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拒绝入园等现象。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入园焦虑案例,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
小明是一名三岁的男孩,他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每次提到要去幼儿园,他就会开始哭闹,甚至拒绝穿上幼儿园的校服。
在入园的第一天,他更是抱着妈妈不放,不肯离开。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接待小明,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明和他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一下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明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适合他的游戏和活动,让他能够尽快融入集体。
案例二,小红。
小红是一名四岁的女孩,她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她经常问妈妈,“你会不会不见我了?”每次提到要去幼儿园,她都会表现出不安和害怕的情绪。
解决方案:针对小红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小红,让她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红和她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她了解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红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她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她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
案例三,小李。
小李是一名五岁的男孩,他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他对于离开家庭环境感到不安,对于新环境和新人感到陌生和害怕,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拒绝入园的情况。
解决方案:针对小李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小李,让他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李和他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他了解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李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他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他能够尽快融入集体。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入园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
幼儿初入园焦虑案例分析富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维忠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快乐学习和情趣发展。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一:嘉嘉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入园第一天就哭闹不止,边哭边蹦,嘴里不时念叨: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不管老师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哭大闹,不一会儿喉咙就哑了。
我给他晾了一杯水,轻轻地的走过去,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嘉嘉你喝水吗?我把他抱了起来,他不愿让我抱,直蹦还不停地哭。
我说:你喉咙哑了,老师喂你水,一会找妈妈好吗?他没哭了,喝了几口水又接着哭,喊着要妈妈。
我猜想他可能要尿,就领着他去了卫生间。
他不会脱裤子,我给他脱和穿,然后跟他说:嘉嘉,以后要上厕所或哪儿不舒服,告诉老师好不好,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嘉嘉、帮嘉嘉,他点点头。
后来,我发现嘉嘉想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喝牛奶,都会哭喊着找妈妈。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提醒他上厕所,并帮助他,告诉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
就这样,在我和赵老师的悉心照顾下,通过及时引导,使他逐渐摆脱了心理依赖,能及时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学会了自理,不让大人帮忙,家长高兴地说:老师,谢谢你们,孩子的进步太大了。
二周后,嘉嘉爱上幼儿园,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
案例二: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哭声一片,豪豪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了。
这个孩子好像无视处处哭声的教室,径直走向玩具架,挑选喜欢的积木。
这时,xx小朋友也去拿积木,没料到豪豪拿起拼好的积木就往他身上打,我连忙制止,豪豪不打了,他自顾自玩起来,也不理睬其他小朋友。
xx小朋友拼了一辆小车,他说我要小汽车,xx不给,他便去抢。
我说收玩具了,豪豪看看小朋友都把玩具交了,他抱着玩具不肯放手,一脸的不高兴。
我知道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就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豪豪: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这样做,渐渐使豪豪明白了上幼儿园就要遵守一些规则。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第一篇: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对他们来说,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及长辈,来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都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的渡过初入园的焦虑期,愉快的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面临的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例描述妞妞,女,3岁半。
家长在报名时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孩子从小由爷爷带大,在家活泼开朗,但也很自由,想干啥就干啥,同时怕见陌生人,在外面非常胆怯。
也说了要求转园的原因,自从上幼儿园这两周,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白天在幼儿园哭,眼睛皮都揉破了,晚上回家也哭哭啼啼,非常缠人,可能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总是哭的缘故,老师说一整天上百遍地念叨着同一句话“我要找我爷爷”。
年轻老师缺乏了耐心,吓唬了孩子,可能还让孩子罚站了,所以现在孩子怎么也不愿意上幼儿园。
二、个案分析1、心理发展原因。
瑶瑶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指出: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这就是依恋。
心理学家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
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陌生的教师会有安全感。
因此来说,家长的陪同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可以消除孩子与教师之间的的陌生感。
2、环境及教养方式原因。
每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大部分被过分照顾与保护,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孩子就会感到孤独无助。
瑶瑶也不例外的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
爷爷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使孩子形成了过分的依恋关系,所以瑶瑶很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依恋家人(爷爷、妈妈)或依恋某样东西(她的小书包),不适应集体生活等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但有些孩子可能在适应幼儿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个三岁的男孩,他在上幼儿园的过程中出现了适应问题。
在家里,小明的父母经常陪伴着他玩耍,并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呵护。
但是一旦到了幼儿园,小明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不稳定,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甚至出现了哭闹和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
问题分析这一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
小明可能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感到害怕和不适应。
在家人的怀抱中长大的他,突然置身于陌生环境中,需要和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相处,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
可能是小明缺乏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经验,导致他在幼儿园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的过度呵护和关注也可能导致小明产生依赖性,难以独立面对新环境和挑战。
解决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为小明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帮助小明建立起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也需要教育家长,让他们适当减少对小明的过度关注和呵护,帮助他逐渐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的观点我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和努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也需要警惕过度呵护和关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中独立成长。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我们对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适应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健康成长。
在小明的适应问题上,家长和老师们采取了各种措施。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问题并及时与他的父母沟通,共同商讨对策。
他们决定采取一对一的照顾方式,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在幼儿园的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会专门分配一名老师去陪伴小明,逐渐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承载着孩子们的成长启蒙和社交能力培养的重任。
然而,对于一些新生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着入园适应的困难和障碍。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即将跨入幼儿园的新生,他过去一直在家中呵护下长大,对于幼儿园生活的突然改变感到焦虑和害怕。
他在入园后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症状,如哭闹、拒绝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不愿意参加园内活动等。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小明的个人成长和学习,也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困扰。
解决方案:1. 家园配合:幼儿园老师需要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以便更好地帮助他适应幼儿园生活。
家长需要在家中对小明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让他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无缝连接。
2. 个性化关怀:针对小明的个人情况,幼儿园老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适应计划,包括逐步增加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时间、参加小组活动、培养独立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小明在得到关爱的同时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3. 引导教育: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让小明逐渐尝试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4. 心理疏导:如果小明在适应期间出现了情绪问题,幼儿园老师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引导,让他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释放。
结语: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园配合、个性化关怀、引导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手段,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工作,才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迎接新的成长挑战。
以上是对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案例的分析与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案例一:小明的入园焦虑在幼儿园心理学中,焦虑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入园阶段,许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入园焦虑的情况。
我们将以小明的故事来进行具体分析。
1. 入园焦虑症状分析小明刚升入幼儿园时,他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
他在入园前数周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的症状。
每当提及去幼儿园,他就表现出焦虑和抗拒的情绪,甚至出现腹痛等身体不适。
在幼儿园中,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甚至呈现出对老师的回避和拒绝。
2. 应对入园焦虑的方法针对小明的入园焦虑症状,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他们采用了温暖、亲近的语言和态度,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
他们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小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规则,增强他的自信心。
另外,他们还与小明的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协助小明逐渐克服入园焦虑。
3.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入园焦虑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携手,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也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同时要注重对幼儿心理变化的观察和及时干预。
总结回顾:入园焦虑是幼儿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或者轻视。
针对入园焦虑症状,我们需要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干预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焦虑情绪。
案例一中的小明也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通过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克服了入园焦虑,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这个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应对入园焦虑,以及在幼儿园心理学中,家长和教师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你对幼儿园心理学中的焦虑症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和个人理解,也会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祝愿你在幼儿园心理学领域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孩子上幼儿园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应对
在孩子上幼儿园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应对一、介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是他们迈出人生第一步的重要阶段。
然而,很多孩子在刚开始上幼儿园时会遇到适应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影响都非常大。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孩子上幼儿园适应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方法,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帮助和启发。
二、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三岁半的男孩,非常活泼开朗。
但是,当他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妈妈发现他变得非常沉默,总是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甚至有时会躲在角落里哭泣。
案例分析:孩子变得不愿意交流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担心和其他孩子无法沟通。
这种表现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的情绪和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引导他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以及耐心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等方法来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案例二:小红小红是一个四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上了几天后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时会突然开始大哭,有时又会情绪低落。
案例分析:对于小红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她对离开家庭环境感到不适应,或者是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过大所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她更多的安全感和支持,同时也要关注她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适时地调整她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三、应对方法1. 沟通和陪伴对于孩子在上幼儿园适应不良的情况,沟通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适应问题。
家长也需要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2. 引导和鼓励在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孩子在幼儿园适应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家长和老师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压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适应。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分别焦炙和入园顺应问题案例剖析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他们来说,分开了旦夕相处的怙恃及长辈,来到幼儿园,生疏的情形.生疏的人都邑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的度过初入园的焦炙期,高兴的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面对的课题.本文试图经由过程案例剖析,对儿童分别焦炙和入园顺应的问题进行剖析.一.案例描写妞妞,女,3岁半.家长在报名时介绍了孩子的情形:孩子从小由爷爷带大,在家生动爽朗,但也很自由,想干啥就干啥,同时怕见生疏人,在外面异常胆怯.也说了请求转园的原因,自从上幼儿园这两周,孩子就像变了一小我,白日在幼儿园哭,眼睛皮都揉破了,晚上回家也哭哭啼啼,异常缠人,可能是孩子不顺应幼儿园生涯,老是哭的缘故,先生说一成天上百遍地念叨着统一句话“我要找我爷爷”.年青先生缺乏了耐烦,恫吓了孩子,可能还让孩子罚站了,所以如今孩子怎么也不肯意上幼儿园.二.个案剖析1.心理成长原因.瑶瑶对幼儿园的情形.先生.小同伙都有生疏感,是以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炙与不安之中.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指出: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远性的情感联络,这就是迷恋.心理学家对婴儿迷恋的研讨成果标明70%的婴幼儿对母亲的迷恋属于安然迷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生疏人一路玩.这解释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生疏的教师会有安然感.是以来说,家长的陪伴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来往中树立信赖关系,可以清除孩子与教师之间的的生疏感.2.情形及教化方法原因.每个孩子从小生涯在本身熟习的情形中,他们大部分被过火照料与呵护,生涯自理才能差,而对于新情形的顺应,孩子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瑶瑶也不破例的在如许的教化方法下成长.爷爷对孩子过火照料.呵护,倾泻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使孩子形成了过火的迷恋关系,所以瑶瑶很轻易表示出依附性强.缺乏自力性,迷恋家人(爷爷.妈妈)或迷恋某样器械(她的小书包),不顺应集体生涯等行动习惯和性情特点.三.指点计谋1.提前家访,清除教师与孩子间的生疏感家访是幼儿园教师做好工作不成缺乏的一部分,而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项工作又显得尤其主要.我们在瑶瑶入园进步行了家访,经由过程与家长的攀谈,懂得了瑶瑶的生涯习惯.兴致快活爱好以及家长教导孩子的方法办法,为了瑶瑶尽快能顺应幼儿园的生涯,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赐与了指点与帮忙,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建议瑶瑶的家长缩短孩子在园时光,和家长商定先由家长陪伴一路上幼儿园.家访的进程中,先生也和孩子树立了最初的情感,清除教师与孩子间的生疏感,这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基了优越的基本.2.孩子与家长合营体验幼儿园的运动基于幼儿心理的须要,我们对瑶瑶采纳以下入园顺应步调:第一步,家长陪伴瑶瑶一路介入教师组织的运动,合营体验幼儿园的一日运动,让幼儿园出色的运动吸引孩子,但是又不包办代替,勉励幼儿自动向先生表达本身的须要,比方喝水.大小便.第二步,在瑶瑶过份迷恋爷爷的情形下,我们让瑶瑶爷爷换成了妈妈,并对瑶瑶提出请求,让妈妈坐在后面,瑶瑶与小同伙在一路上课.游戏.第三步,在瑶瑶同意与小同伙坐在一路上课以及同意与教师来往的基本上,经由过程家长恰当或短时光退出孩子与先生之间的互动,让瑶瑶逐渐熟习并且爱好先生.第四步,家长慢慢退出.我们告知瑶瑶妈妈要去单位告假,分开一小段时光,但会按时回来,让她有所期望.同时用丰硕多样的游戏及运动转移她的留意力,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有小伙伴合营游戏的快活.第五步,在孩子根本顺应幼儿园生涯.能自力上幼儿园时,实时赐与勉励.赞成.如许做便于幼儿高兴地度过新入园的顺应期.3.创设宽松合适的情形,帮忙幼儿尽快爱好这个集体别致的事物可以或许引起幼儿的留意力,丰硕多彩的物资情形能为幼儿供给成长的空间,是以,运动室墙面的安插以及运动室各区域的设置,应为幼儿创设安然.丰硕.多彩.幼儿感兴致.宽松的精力情形对孩子来说更为主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感化.我们要以真挚的爱心和足够的耐烦看待孩子,而不克不及够因为孩子不断的哭闹而采纳威吓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等方法.要在和孩子的来往中,逐渐树立情感,让孩子对我们先生产生迷恋,如许才干帮忙幼儿尽快顺应集体生涯.4.记载孩子在园的几个“第一”我们先生还用相机记载下每个孩子的“第一”,第一次自力的入厕.第一次自力的喝水.第一次自力的吃饭.第一次自力的午睡.第一次自力上课用心的样子等等,经由过程收集,让家长看到本身的孩子及错误在幼儿园的表示,让家长由衷的宁神幼儿园.5.家长为孩子入园做好生涯自理才能的预备对于新情形的顺应,幼儿的自负念与自理才能越强,孤单无助的感到就会越少.分别焦炙的产生有时也与幼儿的生涯自理才能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有关.是以,我们在家访时对瑶瑶妈妈提出了一些合营幼儿园教导的请求,比方,请求孩子坐在桌子旁本身吃饭,不随便走动,不看电视造就孩子自力午睡的习惯,树立优越的作息轨制造就孩子自动表达大小便须要的习惯,并测验测验本身脱.穿裤子,便后洗手.如许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或许帮忙孩子尽快顺应幼儿园的生涯.四.案例启发1.教师支付真挚.亲热.天然的爱,真正做到“先生像妈妈”,让孩子对先生产生迷恋,多赐与孩子安慰.多亲近他们,用真情唤起幼儿的心声,让孩子生涯在暖和.平等.宽松的情形中顺应幼儿园集体生涯.2.争夺家长合营,树立家园共育的桥梁.家长与幼儿园两边需合营尽力,在沟通中减轻孩子的分别焦炙,才干包管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情形,才干为幼儿平生的成长奠基优越的信赖基本,清除孩子的不安定情感.五.停止语幼儿入园初期的分别焦炙和入园顺应是一线教师应尤其存眷的问题,也是幼儿健康协调成长的症结一步.本文拔取了入园初期显著消失分别焦炙和入园顺应问题的一个小女孩为案例.在个案研讨中,先生经由过程家庭拜访,制订了“家长陪伴上幼儿园,缩短孩子在园时光,相机记载在园情形,先生重点存眷”的根本计谋.经由过程一段时光家园的合营尽力,个案逐渐顺应了幼儿园生涯.该案例选题具有必定的实际意义,指点计谋及案例启发对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具有必定的指点性和推广性.。
幼儿园入园焦虑与适应性案例分析
每年秋季开学,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
然而,幼儿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
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他们的反应是哭闹,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不理不踩其他小朋友,也有的会拒绝进食。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
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
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
一定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由于孩子过分的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那么,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焦虑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对于入园焦虑的干预措施有很多,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
并且,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下面,笔者就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
案例一:选择性缄默QQ小朋友在刚进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几乎不说话,虽然她在家里话很多。
一整天,她只是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才说最简单的话,如:“我想尿尿。
”但她似乎非常注意观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她看人的眼神非常专注,几乎是紧盯着对方,尤其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行。
她会记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许多细节,回家后详细地复述给父母听。
她告诉妈妈她害怕幼儿园,不想上幼儿园,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话。
分析:个体原因 这是一个因为入园焦虑而产生“选择性缄默”的孩子。
她的语言发展很好,但是她担心交流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
幼儿园新生入园指导:适应性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幼儿园新生入园指导:适应性心理辅导案例共享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庭规模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幼儿步入幼儿园。
由于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成为了热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有幸参与了一些幼儿适应性心理辅导的案例,今天将结合这些案例,共享一些有关幼儿园新生入园指导的心理辅导经验。
二、案例共享1. 睡前故事的引导小明刚入园时,总是哭闹不愿离开父母。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后,我发现小明是因为对新环境感到害怕而表现出过度依恋。
于是,我建议家长在家中和小明一起进行睡前故事的共享,故事主人公正是一个与小明相似的幼儿,他在故事中经历了类似的情境,并最终勇敢面对。
这样的故事引导不仅让小明在睡前放松心情,还增强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2. 游戏化心理辅导小芳入园后总是显得孤僻,不爱和其他幼儿交往。
在和小芳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在家中是独生子女,没有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玩耍的经历。
于是,我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邀请其他孩子加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小芳学会与他人互动,逐渐融入园所生活中。
3. 家长引导与孩子亲子交流小华入园后总是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对此,我建议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
家长在家中时常和小华聊天,开导并引导他适应新环境。
平时,家长还可以带着小华参与一些公园游玩等活动,以确保他在家庭和园所中都能得到支持和关爱。
三、个人理解针对幼儿园新生入园指导的心理辅导,我认为首先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需要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家长在适应性心理辅导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需要与心理辅导人员共同配合进行工作。
适应性心理辅导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跟进和评估,以确保幼儿能够稳健、快乐地成长。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适应性心理辅导方式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幼儿园新生入园指导的心理辅导中,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幼儿园新生适应性案例分析
幼儿园新生适应性案例分析幼儿园新生适应性案例分析<(案例一)>张宇是一名6岁的男孩,家住城郊,随父母迁居至该幼儿园附近不久,现就读于该幼儿园大班。
在第一次入园时,他非常抗拒离开父母,一度拒绝进入幼儿园,甚至哭闹不已,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困扰。
幼儿园老师经过多次观察和与家长交流后,发现张宇存在着被孤立、自主性弱、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可能受到了过度保护式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为此,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他适应幼儿园生活。
首先,老师们采用逐步分离法,逐渐增加张宇的独立时间,让他感受到亲情和园方的支持。
其次,老师们加强沟通,让他了解班级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同时,老师们对张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张宇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他不再害怕与其他孩子交流,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同时,他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情绪稳定,获得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案例二)>王小雯是一名5岁的女孩,家住市中心,父母均忙于工作,小时候大部分时间在爷爷奶奶家度过,情感上比较依赖爷爷奶奶。
进入幼儿园后,她经常会因为忘带家长所赠玩具或因与小朋友发生磕碰而哭闹不止,加上父母忙碌无法陪伴她,使得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异常困难。
通过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了解到王小雯的个性偏内向,对新环境不太适应,同时又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们为她设计了一系列既有针对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她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们引导小雯在班级中认识小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将她融入小组活动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其次,教师们与她进行亲子互动,提高其安全感和依附感,通过情感认同的方式逐渐增强她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教师们还通过艺术、乐曲、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其情商和创造力,让她更加自主地前进。
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王小雯完成了从依赖性到自主性的转变。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心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
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幼儿园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选择的托管机构。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探讨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心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刚满3岁的男孩,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
小明刚开始上幼儿园时,有些害羞,总是抱着爸爸不放手,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
每当爸爸妈妈离开后,小明就会哭闹不止,老师只能用各种方法来安抚他。
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都为小明的适应问题感到担忧,希望能够找到适合他的解决方法。
三、问题分析1.家庭环境对幼儿园适应的影响小明放宠爱的环境中长大,对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感到陌生和害羞。
父母对他的宠爱导致他缺乏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小明在幼儿园中没有办法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2.分离焦虑的心理原因小明对父母的依恋过于强烈,一旦和父母分开就会感到恐慌和不安。
这种对父母的分离焦虑是幼儿园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但对于小明来说尤为严重。
四、解决方案1.家长引导家长需要逐渐减少对小明的宠爱,培养他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小明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逐渐适应和接纳集体生活。
2.与老师配合幼儿园老师应该对小明的情况提前了解,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在小明适应期间,老师可以多关心他,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被接纳和安全。
3.渐进式分离家长在小明适应期间,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分离。
先是短暂的分离,然后逐渐延长分离的时间,让小明慢慢适应离开父母的时间,培养他的独立性。
五、心理学理论解读1.陪伴理论小明的行为可以通过陪伴理论来解释,他在幼儿园中感到害羞和不安,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
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陪伴来渐进式地帮助小明克服适应问题。
2.分离焦虑小明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对于那些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来说,分离焦虑程度会更加严重。
小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托班接受教育。
然而,对于初次离开家庭,进入托班的孩子来说,入园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案例将围绕一名小托班入园焦虑的孩子展开,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顺利适应托班生活。
二、案例描述(一)幼儿基本情况小宇,男,4岁,活泼好动,善于表达。
在入园前,小宇一直由父母照顾,与家人感情深厚。
入园后,小宇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表现为:1. 入园时哭闹不止,不愿离开父母;2. 在托班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3. 与同伴交往困难,不愿参与集体活动;4. 饮食、睡眠质量下降。
(二)教育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首先与小宇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环境。
在初次入园时,教师主动与小宇打招呼,微笑面对,消除他的陌生感。
同时,教师关注小宇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
2. 营造温馨的托班环境教师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墙上贴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和图片,营造家的氛围。
在活动区域设置软垫、玩具等,让孩子在玩耍中放松心情。
此外,教师还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托班生活。
3.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小宇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绘画、音乐、游戏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小宇提高自信心。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从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入手,培养小宇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饮食方面,教师引导小宇自己吃饭,鼓励他尝试不同的食物;在睡眠方面,教师指导小宇按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在卫生方面,教师教会小宇如何正确洗手、整理个人物品。
5. 培养社交能力教师组织小宇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与同伴交流、合作。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小宇学会分享、关心他人,逐步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三、案例反思1. 教师应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与适应性教学案例案例背景:今年秋季开学,我们小一班的幼儿全是新生,小朋友由家庭来到幼儿园,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
然而,小朋友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
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
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小朋友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
这些现象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要让新生迅速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些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
我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设计一些活动.案例一:我班幼儿李彦熹是典型的爱哭闹“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妈妈不要我了”。
这是我班李彦熹小朋友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
刚来幼儿园李彦熹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
可李彦熹在早晨来园时不停地哭闹,她象膏药一样粘着妈妈,离开妈妈后就要阿姨抱,或者一直站在那里左右摇晃身体,时不时的前后摆动小手。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吵着要老师打电话。
“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老师,打电话”。
她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
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李彦熹又开始哭闹了,不肯吃饭, 到了午睡的时间,李彦熹不愿意入睡,说妈妈要来接我。
案例二:我班的舒博小朋友是典型的性格内向舒博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单。
第二天哭得没有那么厉害了,但是还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不去与别的小朋友玩。
第三天我发现有人在看他时,他就会移开目光或低下头,性格很内向。
案例一中:李彦熹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
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
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
李彦熹在家的时候,主要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秋季开学,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
然而,幼儿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
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他们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不理不踩其他小朋友,也有的会拒绝进食。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
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
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
一定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由于孩子过分的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那么,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焦虑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对于入园焦虑的干预措施有很多,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
并且,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下面,笔者就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
案例一:选择性缄默QQ小朋友在刚进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几乎不说话,虽然她在家里话很多。
一整天,她只是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才说最简单的话,如:“我想尿尿。
”但她似乎非常注意观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她看人的眼神非常专注,几乎是紧盯着对方,尤其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行。
她会记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许多细节,回家后详细地复述给父母听。
她告诉妈妈她害怕幼儿园,不想上幼儿园,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话。
分析:个体原因这是一个因为入园焦虑而产生“选择性缄默”的孩子。
她的语言发展很好,但是她担心交流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
她默默地观察周围,揣摩老师的要求,行动小心谨慎,循规蹈矩。
这种对新环境的不良适应如果没有得到矫正,将会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
孩子对新鲜刺激的反应速度与程度是不同的。
有一些孩子天生容易过度兴奋或者退缩,对新环境的刺激反应过分的敏感,这种稳定的特质是引发入园焦虑的危险因素。
QQ就是这样一个敏感的孩子。
她不习惯幼儿园里的集体活动规则,害怕因为做错事情而被老师批评,对集体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约束感到很不适应。
这可以从她回家对父母口述的幼儿园生活看出来——她把同班孩子受到批评的次数和原因一次不漏地记在心里。
由于害怕批评,她开始拒绝上幼儿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早上入园前都表现出痛苦的样子。
家庭影响通过观察老师发现,QQ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过分关注,行动上过度保护。
孩子对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家里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晚上要求与父母同睡,平时缺少独自面对外界环境的机会,缺乏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孩子在离开父母时非常痛苦。
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小心谨慎,沉默寡言,惟恐做错事情。
干预措施:(1)安全认知大力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
(2)行为强化为了强化孩子的正行为,老师经常找机会与孩子谈天交流。
当孩子说话时,老师就及时地告诉她“你的声音很好听”,鼓励孩子多发言,和孩子聊天。
0案例二:爱哭闹“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妈妈不要我了”。
这是AA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
刚来幼儿园AA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后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
可AA在早晨来园时不停地哭闹,他象膏药一样粘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离开妈妈后就要阿姨抱,或者一直站在那里左右摇晃身体,时不时的前后摆动小手。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吵着要老师打电话。
“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老师,打电话”。
他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
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AA又开始哭闹了,不肯吃饭,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地前后摆动着自己的小手,嘴里反反复复的说“我要妈妈,妈妈来接,妈妈不要宝宝了”。
到了午睡的时间,AA不愿意入睡,说妈妈要来接的,要在窗口看着,而且如果老师把午睡室的窗帘放下的话,他马上扑过来大叫:“不要关牢,拉起来”。
{因为AA很多次能看到妈妈在窗口看着他}。
我尝试着去抱抱他,和他说说话,玩一会玩具。
转移他离开妈妈的那种焦虑情绪,也试图和他讲道理的等方法,但是效果并不好。
分析:AA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
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
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
AA的爸爸在杭州工作,在家的时候,主要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也很少很别的伙伴在外面玩耍,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要妈妈抱着睡。
所以当他进了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后,并没有转移依恋的目标。
经过分析,我和配班老师认为:在AA的焦虑中,妈妈的态度是关键。
干预措施1、做妈妈的工作:请AA的妈妈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AA。
(1)AA的妈妈在送完孩子后因为舍不得AA哭,AA一哭,妈妈就妥协让步。
会使宝宝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有可能加重。
所以轻松孩子入园后马上我们老师要求AA妈妈离开,而且不要在窗户外面偷看。
(2)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
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
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告诉他(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
带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观,看看幼儿园里漂亮好玩的玩具,有空就来玩一会玩具。
多多熟悉环境和教师,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2、我们的工作:从每天抱在手里过渡到每天只在来园和离园时抱一抱,在一日活动中允许孩子牵着我的衣角,跟着我。
在游戏活动中,从我陪在他身边玩过渡到我在他视线范围之内,他能与同伴一起玩。
案列效果:从不愿意来园到现在能离开妈妈的怀抱,让妈妈早点来接。
从一整天跟着老师左右摆动身体要老师打电话到现在可以在老师的视线里活动,从不愿入睡到现在能自己去睡觉了,从不要吃饭到原因让老师喂饭,再到愿意自己动手吃饭。
在AA妈妈的配合下,我们看到了AA的进步。
反思:安全的依恋,和孩子在活动中有逐渐建立安全感,使他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智力发育。
在成人后对是否对人人信赖、是否自我信任,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决定在于老师和家长间的配合。
因为我们是孩子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港湾。
案例三:孤单FF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单。
第二天哭得没有那么利害了,但是还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不去与别的小朋友玩。
如果发现有人在看着她,她会移开目光,或低下头。
分析:FF是个较为内向的孩子,一时间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对陌生的环境,她感到害怕,不敢主动去接触周边环境。
干预措施:1、和蔼的态度,宽松的环境。
FF是个较为内向腼腆的幼儿,我们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她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每天来了都对她笑一笑,拉一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每天主动找她聊聊天,说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她感受到老师在关注她,老师喜欢她。
后来,FF看到我在关注她时,也能对着我露出腼腆的笑容,偶尔也能对我说上那么几句话了。
2、注重同伴的快乐感染力。
我特意在FF的座位旁安排几个小朋友如:小峰和芳芳,他们是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有时他们在开玩笑,FF在一旁也会看着他们玩游戏,静静地笑,后来有时也会插上简短的几句。
我觉得让别的小朋友去感染她,使她开心,让她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发现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
在操作活动时,我发现FF能用雪花片拼出好看的花朵,立刻在全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
在洗手过程中,我发现FF能自己把袖子推上去,而其他小朋友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我找到了她的闪光点,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情绪较为愉快,也不怕与别人的目光交流了,有时还对我微笑,有时还静静地依偎在我身边。
案例四: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到处都是哭声,VV在妈妈的陪同下也来了,他似乎充耳不闻其它幼儿的哭声,很快地把班上的玩具汽车都找了出来,不一会儿,二三十辆汽车整整齐齐地摆成了一条龙,这时,仕贤走过去拿了一辆汽车(显然,他也想玩汽车)没料到宜宾拿起另外一辆汽车就往他身上打。
老师加以制止,VV不再打了,但也不理睬其他人,继续玩他的汽车,子弦自己从玩具筐了拿了一辆汽车,没想到宜宾看到了,就跑过来要抢,嘴里还嘟囔着说:“汽车,我的。
”子弦不给,他就抢,两个人就在活动室里绕起圈来打起来。
吃饭前,大伙收玩具了,VV拿着玩具,不肯收,满脸的不高兴。
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VV喊着“110车,110车”跑过来,原来,RR正拿着一辆警车在玩,VV正准备抢,老师制止他,拿了另一辆车给他玩,他不要,推开了。
老师批评了他。
过了一会了,YY拿了一辆公共汽车,VV又要有所行动了,老师用眼睛盯着他,说不行,老师告诉他可以去跟她商量交换,可以去拿其他没人玩的玩具,不能抢小朋友的,宜宾扭过身子不理老师。
第三天,VV来园时哭了,不让妈妈走,说:幼儿园不好玩。
分析:经过与家长的了解,知道:宜宾的爸爸是个独子,四十多岁时才有了这个儿子,家里人都很宠爱,这孩子从小就爱玩汽车,家里每一次买玩具都是汽车,汽车就是他的宝贝,有时新的汽车晚上睡觉还要抱着。
家里就他一个小孩,在家都是他说了算。
平时就是和妈妈呆在一起,爸爸上班较忙,没空管他,妈妈有时做事,他就自己玩汽车,常是呆在自己家的套房里,较少与邻居孩子一起玩。
对儿童来说,幼儿在家犹如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生活得比较自由、随性,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子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
而在幼儿园孩子们要过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客观上要求大家要在各项活动具有一定规则意识,这对于他们又是一个挑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宜宾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霸占玩具的欲望较强,刚来幼儿园的好奇和新鲜感一过,他感到来幼儿园得受约束很难受,才在第三天说不喜欢上幼儿园。
干预措施:1、强调规则,小步递进。
我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VV什么能做,什么不行,使VV逐渐明白了上幼儿园得要遵守一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