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研究评述
关于礼貌原则研究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第9期关于礼貌原则研究。
汤蕊(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语言擘家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
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就突出了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从几个方面分析综述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a-用学;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028—02一、礼貌原则的理论来源以及后期发展行准则。
庞晓青老师在论文中提到,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语言集团内都普遍存在;而对礼貌的研究也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50年代,E.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他认为人际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这一方面表现在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也期待他人对自己的面子给予考虑。
在Goffman的研究基础之上,P.Brown和S.Levimon将礼貌行为分为两种:(1)积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正面要求(如表扬对方的地位、成就等);(2)消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如尽量不侵犯对方的人身、财产、自由等)。
Leech的“礼貌原则”的提出则进一步完善了BrownLevinson的理论,为礼貌行为在交际中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
除此之外,黄东花老师,李海老师,杨磊老师,陈静老师,齐荣军等等老师都在论文中阐述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紧密联系。
在第二点中我会着重选择对比,做进一步的综述。
关于礼貌原则在中国的研究成果,杨磊,黄东花等老师都在论文中谈及。
主要有两个学者的代表理论观点:(一)徐盛桓的新礼貌原则构想徐的新礼貌原则构想包含促进各方的关系和运用礼貌策略两个内容。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礼貌是各社会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普遍推崇的一种社会美德,它也是维系人类和谐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了解并研究中西礼貌原则差异对减少双方误解, 交际顺利进行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原则礼貌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 但关于礼貌语言问题,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
(一)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早在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 就从戏剧的观点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贾玉新,1997),建立了礼貌模式。
他认为, 人们的行为分为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二种。
“脸面” 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 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
很显然,“面子功夫”是作给其他人看的“前台”行为。
Goffman 同时指出,面子对于每个人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人们在交际中都很关注的重要因素。
面子的需求是相互的,一个人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办法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
20世纪60年代,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1975)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 该原则认为人们在所有会话中都应遵循质量, 方式和相关的四个准则。
合作原则提出后, 针对人们在会话中时常出现的故意违背某一准则的情况, Grice又增加了一条会话含义与之补充。
然而, Grice 的会话合原则与会话含义仍不能对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语言的言外之力做出充分的解释。
koff (1972,1973,1975,1977)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规则一:不要强加于人;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不均等的场合, 如学生和老师, 雇主和雇员之间;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力地位平等, 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 如商人与顾客;规则三:增进双方的友情;适用于好友, 恋人之间。
koff 的礼貌准则由于提出较早, 在范围上, 系统性上都较为笼统,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篇一: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伦理学呵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礼貌现象,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释语义和语力之间的关系,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
但是他无法解释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
对此Leech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因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 宽宏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礼貌原则无疑是对语用研究的一种贡献,但对于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考虑,其礼貌准则的“最大”“最小”“尽量”等提法显得比较极端。
于是有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theory)。
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1987:61)。
面子有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对自身公开形象得到赞许的需求。
他们又认为,人们言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受损。
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保全对方和自己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也认为“面子”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他又应该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
语用学礼貌原则研究
言语行为与交际目的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了交际过程中交际 目的的重要性。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 时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如请求、陈述 、建议等。这些目的决定了语言表达 的方式和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合作原则具有重要 的补充作用。合作原则强调了交际过 程中合作的重要性,而言语行为则更 深入地解释了如何在合作的基础上实 现有效的语言交际。
国内外的礼貌原则研究
国内的礼貌原则研究
国内的语用学研究者也在面子理论的基础 上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 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
外国的礼貌原则研究
外国的语用学研究者也对礼貌原则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许多与Leech不同的观点和 见解。
04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体现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
•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功能。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其次,它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因语言不当而引起误解或矛盾;最后,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和理解。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策略选择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的产生
会话含义是语言交际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当说话者使用含糊、隐晦或间接的语言表达时,听话者需要通过语境和背景知 识来推断其真正意图。
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是解释会话含义的基础。根据合作原则,交际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换。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关注语用学领域的礼貌原则,涉及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运用等问题。 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还将对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摘要:对于人们言语交流,“礼貌原则”一直都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礼貌原则”的提出,指导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礼貌原则”的违反现象也大量存在。
文章考察了近年来国内对礼貌和不礼貌言语的研究情况,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发现,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礼貌原则”不足的探讨和“礼貌原则”的违反、不礼貌产生的原因研究上。
文章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避免交际失误。
关键词:言语;礼貌;礼貌原则;不礼貌一、引言在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和“礼貌原则”提出后的许多年内,语言学家一直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等各个角度在讨论着“礼貌原则”。
而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研究补充的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礼貌原则”的违反的研究。
他们不仅发现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或者是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及准则、礼貌层级存在着让人质疑之处,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二、礼貌和“礼貌原则”礼貌针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则提出了面子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点是旨在对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做出解释。
在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面子定义为:“交际实践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与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
Levinson把礼貌又分成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交际者相互间关于关系的推测以及关于面子的协同的研究,就是面子的研究,也被称之为礼貌理论的研究。
“礼貌原则”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E.Goffman最早从社会学角度谈“面子行为理论”,提出了礼貌模式。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及其4准则,从而大大推动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向前发展。
可以说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能严格遵循这4条准则,他们便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交际。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
礼貌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尽量使自己的言语行为符合 社交期望,从而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起源的研究
学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礼貌原则的起源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礼貌原则的发展
早期研究
早期的礼貌原则研究主要集中 在西方文化中,但随着全球化 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关注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学、开展线上互动交流等。
03
拓展至其他领域
礼貌原则不仅适用于语言教育领域,还可以拓展至其他领域,如商务
谈判、外交交往等。未来,礼貌原则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注重与其他
领域的结合,以发挥其更大的实用价值。
06
结论
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 主要贡献 • 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礼貌现象的认识,为跨文化交际和社交场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礼貌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礼貌原则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社交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发展。 • 不足之处 • 当前礼貌原则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等方面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 部分研究过于关注特定文化或语境下的礼貌原则,缺乏普遍适用性和跨文化比较。 • 礼貌原则的界定和分类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统一。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拓展研究范围 • 进一步拓宽礼貌原则的研究领域,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 • 加强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异同及其原因。 • 改进研究方法 •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加强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 深化理论研究 • 进一步深化对礼貌原则的理论构建,探讨其本质、特征及功能。 • 加强对其与跨文化交际、社交语言学等领域相关性的研究,推动理论发展。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作者:晏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摘要:礼貌原则的研究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正在朝着动态、应用、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关键词:礼貌语言;礼貌原则;综述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90-03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1913—1988)在哈佛大学讲座上做了三次演讲,讲座的部分内容于1975年发表。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之所以不会说出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进行交际的双方有一个共同目的,即“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1]。
他认为交际双方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的便会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方共同目的的需要,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格赖斯把这些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统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基本解释是:“在交谈中交际者所说的话都符合该交谈的目的[2]。
”且“在〔交谈中〕用话语作出某一贡献的特定时刻,按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3]。
但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没有说明其本身为什么是必要的,为什么说话者会经常不遵守合作原则来进行交际以及听话者如何推导说话者话语的特殊含意等。
因此,合作原则需要补充。
在此基础上,如Lakoff、Leech、Brown和Levinson等众多学者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原则。
一、国外礼貌原则研究概况(一)国外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简述早期国外礼貌的研究学者主要以言语行为作为理论依据,在语用学范围内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礼貌原则。
1973年,早期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Rabin Lakoff在《The logic of politeness; 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一文中努力将礼貌与合作原则结合起来,提出了“语用能力规则”,即“要清楚”(Be clear,等同于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和“要礼貌”。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摘要: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
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原则的由来;(2)礼貌原则的解析;(3)礼貌策略;(4)礼貌原则的应用。
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教学应用一.礼貌原则的由来(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real-world goa1)。
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
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
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o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level phenomenon)。
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i—nominee)。
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
(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ev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ocational Implicat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礼貌原则综述
- 18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礼貌原则综述兰州交通大学/杨亚晴【摘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十分重视以礼待人,同样西方文化中也有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对话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是人类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
继布朗,列文森,利奇的礼貌原则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此话题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学者们关于礼貌原则在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以及性别不同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四大方面的研究,进而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礼貌原则 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英语课堂教学 性别第一章 引言1.礼貌的定义。
不同的语言学家和学者纷纷给礼貌下定义。
霍姆斯(1992)指出,“语言学层面上的礼貌是一种语言形式的选择,它用来恰当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个人的社会地位。
利奇(1983)定义礼貌是维持社会平衡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调节性因素。
布朗和列文森(1987)解释说,礼貌是各种理性的指导,以满足一个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面子。
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学者进行礼貌的研究。
何兆熊(1995)定义礼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用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手段,一种社会交际的标准,因此礼貌是非凡的,规范性。
礼貌本质上是一种现象、一种准则。
2.礼貌的重要性。
礼貌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我们如何构建和表达语言。
礼貌具有普遍性:1)语言礼貌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
2)对礼貌的关注可调节社交中每个说话人的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礼貌原则的研究。
3.国内外礼貌原则研究的的发展。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才开始在西方语言学领域展开。
首先,是莱考夫认为格莱斯的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简洁、清晰的原则。
随后他发现礼貌原则并不总是能够清晰的表达意思。
他提出自己的观点:“礼貌通常被认为:在谈话中避免言语冒犯比达到清晰更重要。
浅析“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
浅析“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得体原则;目标;手段【论文摘要】在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利奇提出了有影响力的“礼貌原则”,并把“得体”作为一个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
然而,我国的语用学者们却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策略——“得体原则”,并把“礼貌”作为一个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
究竟谁的覆盖面更广一些?作者的观点是:“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得体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适应性。
一、“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的提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着名的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及其四准则,从而大大推动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向前发展,也为语用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能严格遵循这四条准则,那么他们便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交际。
但事实上,人们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及其四准则、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这也就使以解释话语字面意思为主的“合作原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于1983年效法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
作为“合作原则”的一条补救策略,他认为“礼貌原则”可以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结合起来,从而解释人们的某些交际行为。
因为出于礼貌,说话人在很多时候并不明言,而是有话曲说,故意让听话人推导其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似乎可以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以援救“合作原则”。
另一方面,我国的语用学者钱冠连、索振羽等在承认利奇的“礼貌原则”的重要性的同时,又质疑了他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出了一个最高的语用策略——“得体原则”,并进一步解释到“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是分工合作的,相互补益的。
礼貌原则议论文
礼貌原则议论文礼貌原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人类交际的一个重要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礼貌原则议论文,供大家参考。
礼貌原则议论文范文一:浅论撰写商务信函的礼貌原则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国际商务信函中不可忽视的语用原则。
商务信函中的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生活质量,形成最佳职员道德,树立公司形象,而且对创造利润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当前国际贸易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懂得国际商务礼仪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达成商务合作的目的,需要遵循礼貌原则,使之语气委婉,措辞得当有助于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贸易关系。
然而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礼貌原则是商务信函中做好生意不可缺少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商务信函;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Abstract: Courtesy is the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this is pragmatic principle which has to be followed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rrespondence. Business etiquett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good manners are cost-effective because they not only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workplace, contribute to optimum employee moral, and embellish the company image, but they also play a major role in generating profit. An atmosphere in which people treat each other with consideration is obviously one in which a customer enjoys doing business. Also ,most importantly, a company with a well-mannered high-class reputation attracts—and keeps—good people. In order to be contribute to establish relations with two sid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It must follow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tone and phrase your comments tactfully. Yet ,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re indespensible for conducting successful in commercial correspondence.Key words:Business letter; politeness principle;culture difference一、引言21世纪是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国际贸易事业发展迅猛。
礼貌原则评述正文
浅析礼貌原则的主要贡献及缺陷内容摘要:礼貌原则是由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的提出在语用学的研究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人们更规范、礼貌的用语;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拯救了合作原则;第三,为其它会话原则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但是礼貌原则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充分考虑礼貌的得体性;第二,忽视了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第三,混淆了字面礼貌与实际礼貌的关系;第四;夸大了礼貌原则的作用。
关键词:语用、礼貌原则、贡献、缺陷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甚至语言粗鲁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是不少见的,相反由于恰当的运用语言而化敌为友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由此可见礼貌的重要作用。
而礼貌的这种重要作用也为利奇的礼貌原则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礼貌原则的提出也是为了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
合作原则最早由格莱斯提出,它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
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话:Parent:Someone ha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Chile:It was not ME.这是典型的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对话,家长对于谁吃了蛋糕上的糖粉应该说是心中有数的,但它并没有直接责备孩子,而是用了一个不定代词someone,仅仅说是“有人”吃了糖粉,从而违反了数量原则。
但是这位家长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责备呢?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伤害听话人,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以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原因,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利奇的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礼貌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人们必须要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
礼貌原则不仅是日常交往中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商务、政治等各个领域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定义、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礼貌原则的研究进行全面的了解。
定义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因尊重他人的尊严、爱护他人感情、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而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在言语、举止等方面显示出对他人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核心理论礼貌理论礼貌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夫瑞尔(Erving Goffman)提出,后来由美国社交心理学家布朗(Penelope Brown)和莱文森(Stephen C. Levinson)进一步发展。
其核心内容为“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与策略”。
礼貌理论提出,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偏离常规的事实和谈话,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礼貌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礼貌理论中,礼貌原则主要分为正面的礼貌和负面的礼貌。
正面的礼貌是指通过正面行为来表示尊重和友好,如问候、赞美等,负面的礼貌则是通过否定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尊严,如否定求助、拒绝邀请等。
失礼分析理论失礼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弗格森(Goffman)提出的,他认为,失礼是一种违背了社交规范的行为,可以对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失礼分析理论主要从行为的分类和评判两个方面对失礼进行研究,通过对失礼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规范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研究方法礼貌原则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和实验等。
其中实地观察是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可以观察到真实的交往情境,以及人们在真实情境下如何运用礼貌原则。
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大规模地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研究则可以在控制因素的同时,从多个角度探究礼貌原则的作用,是一种较为严谨的研究方法。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礼貌原则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照顾他人感受的一种行为准则。
礼貌原则的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都有涉及,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礼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对于个人而言,懂得礼貌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自己更受他人欢迎,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组织而言,礼貌的交往方式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合作,提高整体绩效。
其次,礼貌原则的研究能够揭示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对交际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会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通过研究礼貌原则,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文化和语言下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
这对于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有助于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此外,礼貌原则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
礼貌作为一种道德行为,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产物。
通过研究礼貌原则,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社会进化的规律。
这种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礼貌原则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礼貌原则的定义和具体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不同的学者和文化对于礼貌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难以达成一致的标准。
其次,礼貌行为的表达受到情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难以建立一套普适的理论模型。
再者,礼貌行为的研究往往依赖于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礼貌原则的研究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揭示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影响,研究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
然而,礼貌原则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礼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建立更为科学和准确的研究模型,以推动礼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礼貌原则——精选推荐
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论⽂摘要:礼貌原则是⼈们在社会⾔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然⽽中西⽅⽂化价值、⾃我观以及语⾔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影响了跨⽂化交际的顺利进⾏。
语⾔与⽂化密切相关,语⾔是⽂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们在社会⾔语交际中,必须遵守⼀条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际和谐的⼯具和⼿段,是实现⼈与⼈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不同语⾔和⽂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渊源,有利于跨⽂化交际双⽅增进⽂化交流,提⾼跨⽂化交际能⼒,保证跨⽂化交际的顺利进⾏。
⼀、中西⽅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学家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语交际中的会话合作原则(c00pemtivenciple)。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交际中,说话⼈与听话⼈都有⼀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标和⽅向。
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式准则。
英国语⾔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另⼀条语⽤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1.actMa)【im)、慷慨准则(GeneIosh蜘m)、赞扬准则(AppmhtionMa)【im)、谦虚准则(哆Ma】【ill1)、⼀致准则(A脒IntMa】【irI1)和同情准则(lhyMaD【ilTI)。
尽管IJ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适⽤于各种⽂化,但是不同社会间的⽂化取向、价值观、思维⽅式不同,所以不同⽂化对各个准则的选取侧重会有所不同。
顾⽇国先⽣根据汉语⾔⽂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于l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贬⼰尊⼈准则、称呼准则、⽂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准则。
微型课题《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研究报告
微型课题《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口语交际。
在交流过程中,礼貌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以提供有效的交流策略和提高人际关系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了关于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问题,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进行回答。
研究结果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是口语交际中最基本的礼貌原则。
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在交流中应该尊重他人,不打断对方发言,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注意措辞。
2.表达感谢和赞赏是有效的礼貌策略。
许多参与者认为在口语交际中表达感谢和赞赏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
3.注意非语言交流也是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之一。
大多数参与者认为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非语言因素对交流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避免使用冒犯性语言是重要的礼貌准则。
参与者普遍认为在口语交际中应避免使用冒犯性词语和侮辱性言论,以维护和谐的交流环境。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在口语交际中,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倾听他人的发言并避免打断,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5.表达感谢和赞赏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人表达感谢和赞赏,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
6.注意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他人的非语言信号,以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对方。
7.避免使用冒犯性语言是维护良好交流环境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使用冒犯性词语和侮辱性言论。
通过遵循这些礼貌原则,我们可以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加强人际关系,并创造更加和谐的交流环境。
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礼貌原则
• 5) Agreement Maxim a. Minimiz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b. Maximize 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Eg: A: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articles i've ever read. B1: Yes, It's brilliant, isn't it ? B2: I don't think so. 6) Sympathy Maxim a. Min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b. Maximize sym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Eg: A: My cat died last night. B1: I'm sorry to hear that. B2: Glad to hear that. It's been such a nuisance.
2.2 Pragmatic Scal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PP)
1) The cost-benefit scale The more benefit the hearer gets or the more harm the speaker suffers, the sentence is regarded as more polite, so is its politeness degree. Eg: Clean up the kitchen floor. Peel these potatoes. Pass the salt. Take look at this. Have some more cake. 2) The optionality sca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enefiting the hearer, the more choices of the hearer, the less polite it will be. Conversely, the more direct of the speaker, the more polite it will 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貌原则研究评述摘要:在本文中作者论述了两个问题。
其一,语用学领域里礼貌原则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讨论礼貌原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
Leech认为人们在会话中常常在违反合作原则的同时遵守礼貌原则。
本文作者通过自身收集的生活实例 ,证明人们违反合作原则并非都是出于礼貌的心理。
关键词:礼貌原则面子普遍适用性早期礼貌的研究学者如Lakoff, Brown & Levinson和Leech主要在语用学范围内研究礼貌现象,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礼貌原则。
他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注重说话人的意图,从普通说话人归纳出具有理性和面子的“典型人”。
他们认为不同文化至少在本质上都是统一的,都对什么是礼貌有着共同的理解。
因此这些学者尝试从接触到的语料中归纳礼貌原则。
后人针对早期的礼貌原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文化制约性﹑静态化﹑理想化等问题做了诸多实验性研究,以图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架,寻求更具活力﹑更有普遍性适用性的礼貌原则。
一、早期的礼貌原则研究评述(一)早期的礼貌原则研究概述礼貌的概念源于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 关于“面子”的著作《礼仪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行为论集》。
Goffman 在书中说到面子是一个人在交往中按照能被其他人接受的方式有效地为自己确立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并通过自身社会属性的认可实现自我形象。
它是人类行为和自我体现的指导,是一种在社会中自我保护的内在的情感支持。
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有面子会去做“面子工作”。
“面子工作” 是相互的,即一个人要想保全自己的面子首先必须努力保全他人的面子。
Goffman认为,这解释了人们在交际中为何礼貌行事。
Goffman对面子的研究激起了礼貌原则的研究浪潮。
1973年,早期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Robin Lakoff提出了三个关于礼貌的基本条件:1.不要强加于人。
2.给他人与选择。
3.与对方友善,使对方感觉良好。
后人对这三个条件不断地进行质疑﹑验证和修改。
其中颇有影响力的是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包含六大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Fraser 认为这些准则注重使交际对象感觉良好,可被视为是Lakoff 三个礼貌条件的延展。
Brown&Levinson认为,为了建立某种社会关系,人们必须认可并留意交际对象的面子,即他们的公众自我形象﹑自我感觉。
他们认为交际双方必须尊重彼此对自我形象的期待,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威胁面子的行为”。
当威胁面子的行为无可避免时,说话者可以通过消极礼貌来减轻自身行为给对方造成的威胁。
而所谓的消极礼貌并非不礼貌,而是要尊重听者的独立需求,行为自由,不受他人强迫的消极面子。
说话者也可以通过积极礼貌来减轻威胁程度。
所谓积极礼貌是指照顾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即被他人接受和喜欢,被视为自己人的需求,并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他人认可。
(二)早期礼貌原则的质疑早期的礼貌原则研究大多将交际者设定为具有理性和面子的“典型人”,主要从说话人角度探讨如何礼貌地进行言语交际,对后人的礼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些礼貌原则俨然成了礼貌研究中不能不提到的经典。
然而,这些理论成果虽然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仍遭遇了如下几方面的质疑。
首先,这些原则是能否冲破文化的限制,真正具有普遍性?其次,有些原则间是否有交叉?其三,这些原则大部分基于句子层面的归纳,而忽略了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语篇﹑文化﹑社会背景等,是否过于理想化,能否解释复杂的交际?其四,这些理论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静态的﹑笼统的,而非动态的﹑实用的”。
其五,这些理论主要从人际角度研究礼貌,而忽视了一些经验性/文本性的因素,如交际目的、内容、渠道等。
二、近期礼貌原则研究评述(一)近期的礼貌原则研究概述鉴于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的不足,近期礼貌原则的研究学者试图从更多的视角,如文化﹑语言形式﹑具体言语行为﹑语境﹑权势等探索更具有实用性,普遍性的礼貌原则。
1992年,徐盛恒提出了新的礼貌原则,即关注自我﹑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
1993年,束定芳和王虹提出了赞扬或贬低理论。
他们认为是否赞扬或贬低对方/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情境。
他们还研究了赞扬/贬低技巧与措词﹑语义﹑语气语调之间的关系。
1994 年,Ron Scollon 和Suzanne W.Scollon 在Brown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礼貌理论。
该理论确立了三种礼貌体系,即尊重性礼貌体系,平等性礼貌体系以及层级性礼貌体系,以指导不同场合需求的礼貌。
上述学者结合更多的视角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拓展。
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对早期礼貌原则的修补。
同早期的学者一样,他们认为礼貌是以意图/规则为基础的,可被预先规定的。
而Bruce Fraser却不赞同这种观点。
他认为礼貌只是一种被期待的言语表达效果,其自身无法被传达。
他提出了“被期待的礼貌”观点:“礼貌无法被传达,它并非是会话含义,礼貌传达的缺失并不能被视为礼貌态度的缺失……在正常的会话中,礼貌是由与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准则传递的。
交际者注意到的不是对方言行礼貌的时候,而是当对方违背了相关的社会文化准则的时候。
因此说,礼貌本身无法被传达,而是一种言语表达效果。
”许多学者认同Fraser 的观点,如Escandell-Vidal和Jary。
王建华对早期的礼貌理论,主要是Leech 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也有不同看法。
他提出了“语用距离原则”,认为话语是否礼貌取决于交际双方所知觉与推定的彼此之间的语用亲密度。
王建华认为该原则可以有效地解释几乎所有的日常二元沟通中的礼貌问题。
此外,王建华提出了“距离原则决定论”并区分了“语言礼貌”和“话语礼貌”,认为前者是绝对,抽象,无需语境的;而后者是相对﹑实在﹑依赖语境的。
侯国金认为王建华对“语言礼貌”和“话语礼貌”的区分并不清楚,并提出了“动态恰当性交际”的观点。
他认为礼貌并非恰当性,而是说话人给予与听话人接受的愉悦,有赖于语言或/和语用方式以求取某种交际目的。
(二)近期的礼貌原则研究质疑近期的礼貌原则研究学者从更多的角度探索礼貌原则,渴望突破前人的理论研究模式和局限,寻求更具普遍性的礼貌原则。
近期研究学者的尝试使礼貌原则的研究有了更为动态和实用的走向。
但是这些新的原则仍然遭遇了如下几方面的质疑:首先,如早期礼貌原则的研究学者一样,近期的学者在进行礼貌原则的预设时忽略了交际者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体,而理想化地预设交际者是理性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理性的。
这种理想化的预设影响到之后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自然也摆脱不了“理想化”的质疑声。
其次,许多礼貌研究学者在验证礼貌预设时使用的语料是非真实的,人为控制的痕迹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其三,许多研究者是在自身所处的或者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下预设礼貌原则,并搜集语料。
地域文化的限制无法使他们提出的礼貌原则真正冲破文化的界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四,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礼貌研究似乎都过于理想化,许多研究者为了满足自己论证观点的需要,在研究步骤、方法、内容等方面均实施了布控,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复杂情况却很少给予考虑。
其五,假如众多学者提出的礼貌原则都无法冲破文化的界限,那么礼貌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或者文化无障碍性?或者,正如有些学者如Fraser所言,礼貌本身无法传达,而只是一种言语表达效果。
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话,是否表明礼貌被无法预先规定?礼貌原则的研究是否还应当继续?三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Grice 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 ,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
合作原则又包含四个准则: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参见 2 ,1975) 。
Grice 也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 ,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 ,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意。
(1) a :你看我的裙子怎么样 ?b :很漂亮。
(2) a :你看我的裙子怎么样 ?b :这颜色不错。
在例 (1) 里b遵守了合作原则;而在例 (2) 里b违反了量的原则 ,实际上b的意思是说“颜色不错 ,但式样不好” 。
Grice 认为正是会话者不遵守合作原则才产生了会话隐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把真实意义隐含在表面意义之下 ,可谓话中有话。
那么 ,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而非要拐弯抹角地表达真实意图呢 ?虽然 Grice 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 ,但他并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Brown ,Levinson 和Leech 等在后来的研究中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 ,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原因。
为了便于对照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Leech 的礼貌原则(3 ,1983)重温一遍:1)圆通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a)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b)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大方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a)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b)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许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a) 尽量少贬别人; b) 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a) 尽量少赞誉自己; b) 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a)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b)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a)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b)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看下面的例子:(3) A :这孩子真气人 ! 把我的景泰蓝花瓶都打碎了 ! 你说我该不该揍他 ?B :小孩哪有不淘气的。
(4) A :你孙子四岁长得真高 ! B :傻大个儿。
例 (3) b放弃了合作原则中“质” 的准则 ,遵守的是礼貌原则中“同情准则”,例(4) b 违反了“质” 的准则 ,遵守的是“谦逊准则” 。
可以说只要我们细心体会一下自己日常交往活动的话语 ,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有多少话语出于礼貌的缘故而“言不由衷” 。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无论在哪一个语言集团都存在的 ,这是一种普通现象”。
但是在日常交流中 ,人们既不遵守合作原则 ,也不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的话语也是很常见的。
下面的例子取自生活实例:(背景:A 寄宿在B 家 ,B 七十岁)(5) A :去早市啦?B :嗯 ,6 点多就去了。
(实际上是差十几分七点去的。
)(6) A :买菜去了?B :啊 ,了(liao , “花” 的意思)了我 60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