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也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学习汉语汉字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敲门砖。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汉字是其精髓。从宏观上看汉字汉语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特别是看其与西方文化不同的特质,从而知己知彼,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一个更好的立足点。
关键词:汉语汉字形象思维整体思维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一个老课题。强调语言对思维影响的观点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三起两落”的过程。19世纪前半期的德国哲学语言学家洪堡特()最早提出了“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命题,认为语言是各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20世纪上半期沃尔夫提出了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沃尔夫假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语言的产生、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从汉语的特点出发,再一次提出了这个命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沃尔夫假说的某种认可和肯定。潘文国更在总结中外200年来68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人类认知与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这一关于语言的新定义。
(一)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
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从汉语的角度看,表意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性。与之相对,表音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性。人们常说,汉族人先天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汉语只是文学的语言而不是科学的语言,等等。切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但至少是看出了不同的语言文字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表意文字的“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性意义,不管其形体如何变化,象征性意义却牢牢存留在使用者的心里。因而方的太阳、四条腿的鱼不影响其为太阳、为鱼,“扌、忄氵亻”不影响其为“手、心、水、人”之意,没有一个中国人看到“扌”旁会不想到这个字与手的动作有关。至于某个字的意思在历史过程中起了变化(如“枪”现在一般都不再用木头制造),或者失落(如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自称“朕”字与“舟有关)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影响汉字整体的表意性。
“六书”之外,汉字由于形体众多,有时其整体字形也会给人以某种信息。例如“高”字给人的形象就很高大,“哭、笑、胖、瘦”字等都是意如其形。因而长期以来中国人喜欢忘形生义,已成了一种民族心理。说话、写文章都喜欢以形象、事例来说明。我们如果把先秦诸子的哲学著作与古希腊哲人的哲学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哲人特别喜欢形象的比喻,庄子、韩非子更是其中的翘楚。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就更多抽象的说理。发展到后来,《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论衡》等更是变本加厉,贾谊在《过秦论》的开头,为了说明秦国的野心,更是一口气用了四个形象的说法:“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而欧洲后代的哲学家,从笛卡尔到休谟,到康德,到黑格尔,一个比一个抽象,一个比一个难懂。这不能不说是不同语言造成的不同论说心理。
汉字的造字心里影响了造词。汉语的词语也特别富于形象。例如把头叫做“脑袋”,好像是装脑子的口袋,实在妙不可言。又如一个团体的最高负责人,英语叫leader,“带领的人”,
意思比较抽象,汉语叫“领袖”,就寄托了很多含义。有人说“领、袖”是一件衣服(特别是古人的长袍)最关键之处,长袍不易穿着,也不易折叠,但只要一抓住“领袖”,就一切妥帖了。还有人说“领,袖”是一件衣服最容易磨损玷污之处,谕指领袖人物更需要洁身自好,等等。又如表示尺度的词,英语爱用length、width、height等抽象词,汉语常用一对具体概念来表示,如“大小、长短、多少、高低、宽窄”等等。其他如“开关、收发、裁员、矛盾、红绿灯”等无不体现了这种智慧。即使在理论论述如文学评论、文章组织中,中国人也不爱用抽象的名词概念,而爱用一些形象的词语和说法,诸如“文如看山不喜平”、“神龙见首不见尾”等,以及“开门见山、针线缜密、画龙点睛、虎头蛇尾、狗尾续貂”之类。直至今天,中国人写文章,还是喜欢形象性强的作品,一篇论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例子,是会让人昏昏欲睡的。
(二)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整体思维
许多人以为系统论思想是20世纪才产生,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Bbertalanffy于1968年提出来的。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也为此作出过贡献。其实最早提出系统理论思想的是中国人,五行学说就是最早的系统理论,在“相生、相克”的理论最好不过的说明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于网络之中,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中医学说就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上的,同样,汉语汉字也为中国人的系统论思想提供了佐证。
整体论系统论的思想最典型的体现在汉语的造字构词上。汉字有非常强烈的整体性、系统性。汉字分两个层次,所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独体”的文既独立成文,又是构成合体的基础;另一方面,所有合体的“字”都能拆解为“文”,依“文”在“字”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系统。例如:“木”是一个“文”,本身单独存在表示“树”的意思。进入合体的“字”以后,它可以做会意字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做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分别构成不同的系列。
进入会意系列的有:林、森、休、果、東、束、末、本、困……
进入形声形旁的有:松、梅、树、枯、桥、材
进入形声声旁的有:沐、炑、狇、
“木”字做声旁的不多,其中“狇”只组成“狇狫”,是古代对少数民族“仫佬”族的贱称,现已不用。“炑”字也比较生僻。但有的字作声旁的很多,如:
令:领、零、岭、玲、伶、龄、铃
这就使全体汉字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现在尽管有的形声字表形、表声都不那么严密了,但不能就因此以偏概全,以为形声字都没有用了,这是对古人留下的财富的不尊重。事实上,有些混乱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汉语整体性在造词上的表现主要是双字词(多字词可以在双字词基础上类推)的构造上。在双字词中,每个字的作用相当于合体字中的“文”以之为出发点,可以分别形成以前字为核心的字族和以后字为核心的字族。例如“学生”是个双字词,从“学”字出发,可以形成在前和在后的两个词族:
学问、学者、学院、学界、学术、学期、学派、学会、学校……
美学、文学、数学、教学、汉学、大学、哲学、医学、国学……
同样,从“生”字出发,也可以形成在前在后两个词族:
永生、民生、新生、先生、寄生、人生、长生、更生、书生……
生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殖、生涯、生成、生气……
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点,以“学”为横轴,“生”为纵轴,就可以画成一个十字形。
西方语言如英语就没有这种便利,如上述第一行“学X”英语要分别说成:Learning,scholar,college,circle,academical,semester,school,society…
学生或外族人在学习时必须一个一个死记。因此相对于汉语的系统论,英语这样的语言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