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5081d9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e.png)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导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d3a60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记录着中华文化,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习俗,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含蓄委婉的民族性格。
材料二:汉字构成的汉语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有很强的组词能力,因而汉字具有极高的使用效率,二千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就可以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因此,汉字比字母文字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
材料三: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书法这种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透过汉字的发展,我们可以欣赏甲骨文的野性,篆书的方圆,草书的潇洒,行书的流畅,楷书的端庄,这些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1)作文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详细论述,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论述,也可以在三则材料之外,提出自己全新的认识。
材料一偏重于汉字对文化传承和民族性格的影响,这两点影响都体现了汉字的工具性,文化传承是文字作为文化记录工具的体现,当先民发明文字后,我们先祖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从此摆脱了口耳相传局限,可以通过文献资料,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
另外,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物种越是先进,那么语言就越是富。
中文作为一种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一种,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方式进而决定了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材料二偏重于比较汉字和西方字母文字的区别,揭示了汉字相较于字母文字的优势。
那就是相比于每一种事物都要创造一个对应单词的英语,我们的汉字仅仅靠两千左右的常用汉字自由组合,就可以囊括万事万物,因此更具有简洁性,灵活性,高效性。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心得体会》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6b3d8f5a5e9856a5712605b.png)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心得体会》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点汉字的字源字理,顿时觉得汉字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唯一象形文字,有着难以言喻的人生哲理,《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以下简称《汉字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阅读的。
天域苍穹。
//xiexiebang/read_1730/《汉字树》是由台湾古文研究专家廖文豪教授,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中国文字进行整理与归纳,同时借鉴权威的许慎版《说文解字》内容,在《说文解字》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重新分类,总结出以人为基本的汉字,并且用了树形图表去表达这些字形的衍生关系(因此书名叫《汉字树》),再加上解释说明,编撰成《汉字树》一书。
《汉字树》共收集了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经过汇编整理,巧妙地将汉字的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之一进行梳理整合,将其浓缩在“汉字树状图”中。
此外,《汉字树》在详细介绍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收集了这些与“人”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每一个与“人”有关的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故事。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原因就是他了解汉字的字源字理。
《汉字树》一书从与人相关的字源入手,对其衍生出的汉字进行字理分析。
它即不像《说文解字》艰涩难懂,也不像《画说汉字》独立成文,而是从一源引入,展开分析,一源多字,将不同的形、音、义汉字串联在一起,使每个人都能读懂,对学生的识字学习也很有帮助。
据统计,目前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
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
《汉字树》选取了28个与人有关的字源,衍生出500多个常用汉字的注释。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胎儿期、孩童期、长成期、衰老期几个阶段;第二部分人的姿态变化,包括双脚站立的人、跪坐的人、躺卧的人、互动的人、张口喘气的人、离不开土地的人、邻国人民几种;第三部分成人,包括顶天立地的人、倒挂的人、奔跑的人、首领等;第四部分女人,包括母亲、婚姻、生活境况等。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https://img.taocdn.com/s3/m/a61ffac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5.png)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摘要: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中脱胎出来的。
跟图画比起来,除某些金文族名字外,它的线条是简单的,有时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随体诘诎”,意思很单纯,很容易分析。
我们说,象形就是像物之形。
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的组成部分很多都是象形字。
象形字不是甲骨文的专利,在现代汉字中也可以看到象形字的影子,诸如:山、伞、月、日等字,在现代汉字中,单纯的象形字数量不多,但象形字却在现代汉字中担任了主要角色,因为它们是构成现代汉字的主要部件。
有人说,汉字见形则见意,即一个汉字,可以通过它的字形分析它的字意,这是汉字的一个闪光点,因为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正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关键词:象形字图文合体字基本一象形字的产生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们就像千万颗灿烂的星斗,在悠悠历史岁月中闪烁着奇妙的光芒。
悠悠五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史,它们书写着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历史和文明。
那么,这千千万万个奇妙无比的汉字,究竟是用什么方法造出来的呢?汉字最早就象古埃及的文字一样,是一幅幅的图画。
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
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虽然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处,但又有本质区别。
象形字是一种形象符号,它表示语言中的词,从而获得词的读音。
而图画则不然,它不表示语言,所以人们在以图记事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符号,因为这种符号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所以叫它象形字。
例如此表是展示了一些原始的象形文字,从文字上方的图画我们不用看汉字就能很直观地认出所画的是什么内容。
就其象形的产生,是用线条来描画实物的造字法。
人类早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一些事情只能口耳相传。
这样必然不能传之久远。
后来,人们开始用图画来记事,这便形成了象形文字,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象形文字数量不多,但它是表意字的基础,是汉字的字根,如“日”一“⊙”,“月”一“ ”等。
汉语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一)
![汉语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一)](https://img.taocdn.com/s3/m/f126ef0fcf84b9d528ea7a87.png)
汉语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一)(2008-07-04 15:57:40)转载▼标签:汉语汉字中国为什么落后原始思维社会进化杂谈中国人向西方主动、自觉的学习已经100多年了,至今得到的仍然基本上是糟粕,而且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也被我们自己破坏得差不多了,所以国家仍然落后。
看到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英语,但是绝大部分学了10多年,最后仍然还是哑巴,所以很让人担忧。
然而,我们却沾沾自喜地认为,汉字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语言,而且很难被外人学到;殊不知,汉字汉语就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中国文明之所以苟延残喘至今,在文化基因上来说完全得“益”于汉字汉语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了,我们的文化密码就是汉字。
可以举例加以实证的例子比比皆是,甲骨文、金文将我们的文化起源写得明明白白。
这些文字体现了在世界文明共同发生之后,中国就进入了相对封闭的状态,并因此,我们的文明继承了文明发生之初的原始状态。
大约1万年前,“冰川时代”结束,世界各地几乎同时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
再过了3、4千年,文字开始在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中出现。
由于人类的同源性已经基本上得到世界学术界公认,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文字的起源也应该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我的估计是,汉字的发源很可能与上面两种文明有亲戚关系。
现在的“知识考古”发现,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古老文字都有一些相通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西方人最初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就曾经借助过汉字。
由于汉字的出现比更古老的象形文字晚,所以汉字变得非常优美而成熟。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甚至可能更早,由于强大的帝国模式的国家开始形成,所以在欧亚大陆上,文明开始出现分岔,加上自然地理阻隔的因素,因此,在这些文明中,中国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
而在其他区域,由于商业和战争的原因,文明交融的现象呈现出一种常态。
于是,决定西方文明及其思维方式的表音文字开始出现,它的基础就是拉丁字母,而拉丁字母的基础是东方古老的象形文字。
从汉语汉字看汉民族的贵和心理
![从汉语汉字看汉民族的贵和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07f35d3c1ec5da50e2701c.png)
[ 关键 词] 汉语 ; 和谐 ; 均衡 ; 文化 [ 中图分类号】 O O H —5 [ 文献标 识码] A
中华 民族 自古 以来 就是一个 爱好 和平 的民 族 , 和 为贵 、 追求 和谐 是汉 民族传 统的 思维 心 理 。这种 文化 心理 不 自觉地渗 透进 以往 他们 的 各种 创造 中 。如 在 建筑 上 , 国 的建筑 往 往具 中 有一 种 均 衡对 称的 美 , 京 的故 宫就 是一 个很 北 好的例 子 。在 家 庭 组织 形 式 上 , 中国人 传 统上 喜欢 几代 同堂 。在对 待 国 与国 、 团 与集 团 的 集 纷争上 , 中国人 主 张 以和谈的方 式解 决纷 争 : 在 宗教 信仰上 , 国人 往往 多神崇 拜 , 于 锦州笔 中 位 架 山的 三 清 阁就 是 一 座 儒 释 道三 教合 一 的寺 庙 。 中国人 的贵 和理念 也 自然地 会反 映 到他们 创造 并 使 用 的 文字 上 , 因而通 过 分析 汉 字 均衡 匀称 的和谐 的 特点 , 可 透视 到 汉 民族 的追求 便 和谐、 以和为贵 的深层 文 化心理 。
大欲 , 可得 闻 与 ?王 笑 而 不 言 。 日 : 为 肥甘 不 ‘
足于 口与?轻 暖不 足 于体与 ?抑 为 采色 不足视
( 自《 选 中国诗 歌 集》 丁祖 馨译 , 宁 大学 , 辽
出版 社 出版 )
于 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 ”又如《 战国策》 : “ 齐有处士钟离子 , 无恙 耶?是其为人也 , 有粮 者亦食 , 无粮者亦食 ; 有衣者亦衣 , 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 民也 , 以至今不业也? 在先秦散 何 ”
上 “ ”“ ”“ ”“ ” ” 鸠 、洲 、逑 、流 、求 都押 幽 部 韵 。“ 关” 叠音词 ,参 差 ”“ 关 是 “ 、窈窕 ” 分别 是双 声 连绵 和叠韵 连 绵 词 。这 种 语 言 的运 用 , 诗 使 歌 韵律 和谐 , 琅琅上 口。《 楚辞 》 是押韵 的 , 也 且 多用 结 构 相 同 的旬 式 , 成 对 称 和 谐 的 效 果 。 造 又 用语气 词 “ ” 兮 字放 在 诗句 中的不 同位 置来 调 节 节奏 和帮助 表情达 意 。也多 用双声 叠韵 字 等 连 绵 词 增 加 诗 句 音 节 的和 谐 美 。 如《 辞 - 楚 涉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07d7631b765ce05081475.png)
19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公认的西方文化的源头。
正确答案: √
20“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式,是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
正确答案: ×
21中国的民主代表是党派首脑。
正确答案: ×
22中国语言的语义特点造成的文化效应具有哲理美和清晰美。
11“门虽设而常关”反应的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屏障的看法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 ×
12先秦以来的两千多年的社会制度,中国没有真正的奴隶制度,但是有奴隶现象。
正确答案: √
13西方的民主代表是知识分子精英集团。
正确答案: ×
14中国哲学中唯物论占上风,西方哲学唯心论占上风。
正确答案: ×
15西方社会1300年来,是知识分子精英官僚社会。
正确答案: ×
16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道德文化太先进,武化太落后。
正确答案: √
17《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百科性质的分类词典。
正确答案: ×
18文化的产生、发展、顶盛、衰落,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A、
一韵到底
B、
从不押韵
C、
频频换韵
D、
押两到三个韵
正确答案: C
34“我思故我在”不能说成“在我故思我”是因为汉语重:
A、
重音
B、
语序
C、
语义
D、
语法
正确答案: B
35哲学中提到的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A、
食
49在语言文字最关键的四个方面中,最最关键的是:
A、
语音
B、
汉语汉字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特点和文化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c84df31a8114431b90dd8b1.png)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提要: 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珠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 汉字形体结构文化功能传统思维一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的独特功能。
因此,古人常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世说新语·捷悟》中记载了曹操与杨修(杨德祖>的三则故事:1.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建造相国府的大门,刚架好门椽,曹操亲自出来观看,叫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
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毁。
拆完以后,说道:“‘门’中加了一个‘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有人馈送曹操一杯酪,曹操稍稍吃了一点,就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拿给众人看,众人不解其意。
依次轮到杨修,杨修拿过来便吃,说道:“曹公教每人吃一口,还犹豫什么?”3.魏武帝曹操曾经从孝女曹娥碑旁路过,杨修跟随在他旁边。
看见碑的背面写道:“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对杨修说道:“理解吗?”杨修回答说:“理解。
”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道,“我已经想出来了。
”叫杨修把自己理解的另外写出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色之丝,在字当中,是个‘绝’字。
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个‘妙’字。
关于浅论汉语言的民族性
![关于浅论汉语言的民族性](https://img.taocdn.com/s3/m/eb14b5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1.png)
关于浅论汉语言的民族性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是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汉语言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汉语言的民族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我来从词汇、语音、语法和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浅论。
一、词汇汉语言的词汇丰富多彩,涵盖面广泛,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
汉语言的词汇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汉字、音译和意译。
其中,汉字是汉语言最独特的组成部分,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信息。
例如,“天”字代表着宇宙、自然、道德等含义,而“人”字则代表着人类、社会、文化等含义。
此外,汉语言还有大量的形象类比词汇,如“柳暗花明”、“如雷贯耳”、“人山人海”等,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语音汉语言的语音也是其独特的民族性表现之一。
汉语言的发音非常复杂,有四个声调,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音节的音素可能会有多种发音方式。
例如,“shi”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读作“sh í”、“shì”、“shǐ”、“shī”四种发音。
这种独特的语音结构不仅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更激发了中华民族细腻、缜密的思维特点。
三、语法汉语言的语法也是其民族性的重要表现。
汉语言的语法是一种主谓宾的结构,而且不像其他语言那样有像素级的语法规则。
汉语言的语法主要依靠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和表达含义。
例如,“我喜欢唱歌”和“唱歌我喜欢”虽然语法上不同,但是含义是一样的。
这种表达方式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在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例如,传统的“成语”和“谚语”中,往往利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
四、文化最后,汉语言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汉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例如,汉语中的“伦理道德”、“礼仪义节”等词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理词汇则体现了中华大地的壮美与灿烂。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巜汉字研究报告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巜汉字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f2824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8.png)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巜汉字研究报告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巜汉字研究报告篇1教学目标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一、理清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习作要求2、明确本次习作内容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
3、明确习作要求(1)选择一种物品介绍可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
(2)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地多了解这种物品。
(3)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的方法。
(4)写完后念给同学们听,看看介绍可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三、讨论内容,交流总结。
1、这么多的习作要求中,你认为哪些最重要?(学生交流,达成共识。
)这次习作就是紧紧抓住这些重点来写作文。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
(1)、根据介绍的种类把学生分为蔬菜组、水果组、文具组、玩具组和电器组,蔬菜组、水果组完成表一,文具组、玩具组和电器组完成表二内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去观察,也可以吃吃水果,感受味道。
表一水果、蔬菜形状颜色味道种类营养价值表二玩具、文具、电器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使用过程注意的问题3、学生充分交流,在自己原先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补充内容。
(增添)4、在思维导图上,用笔选出描写的内容。
(3-4处)5、用笔在选出的内容上标出描写的顺序。
四、感悟理解,写法指导。
汉字限制了中国人的科学抽象能力
![汉字限制了中国人的科学抽象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ba1af5190c69ec3d5bb7575.png)
汉字限制了中国人的科学抽象能力作者:石毓智来源:《读天下》2014年第09期前两天写了一篇博文,尝试回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我从七个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其中第七条为“汉字制约了中国人的科学抽象能力,致使中国人几次与科学大发现擦肩而过”。
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一条,下面提出更详细的论证,希望有助于大众的理解。
汉语采用的是汉字这种书写符号系统,它制约着汉民族的科学抽象,致使思维一直停留在直观的层次上,难以把发现上升为科学理论。
人们在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时离不开书写符号。
与罗马字母相比,汉字有一个不便之处,只能做“第一级符号替代”,而不利于“第二级符号替代”。
什么叫“第一级符号替代”?就是用一个词汇来概括现实世界的一类事物现象,比如“狗”可以替代各种品种的同类动物,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语言词汇。
相应地,“第二级替代”则是从语言表达到科学概括,比如可以用一个字母“a”代表一个变量,指示各种各样可用自然数称数的对象,比如狗、人、车、文章等。
第二级替代对科学公式的建立至关重要,这是推演和证明的关键,也是科学系统赖以建立的工具。
世界的科学技术史表明,没有这些字母符号,任何科学系统都难以建立起来。
除了少数的连绵词,如“蝴蝶”“仿佛”等,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拿任何一个汉字来表达,都摆脱不了它原来意义的干扰和制约。
这对科学抽象思维十分不利,即使有些天才发现了抽象的科学公式,用汉字表达起来也显得十分笨拙,既不容易做进一步的推演,也难以让别人清楚明白其科学普遍性。
勾股定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要简单对比下面的罗马字母公式表达和汉语古文表述,就会明白符号表达的重要性。
a2 + b2 = c2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严格地说,上述商高的这个“勾三股四弦五”的发现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定律,因为他还拘泥于“三”“四”“五”这几个具体的数字,尚缺乏数学概括性。
没办法呀,也许商高心里清楚,可是汉字书写系统没有给他提供便利的表达工具,因此不能把科学发现说清楚啊!就一个平方符号“x2”,就用了三个不同的汉字“广”“修”和“偶”来表达,学生能不迷糊吗?后人知道他在说什么吗?结果,中国人虽然有天才的发现,却没有发展出任何系统的数学。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86794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3.png)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1. 引言1.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体系。
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象征。
汉字的形体、音韵、意义均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汉字不仅在书法、诗词、文学等方面展现着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汉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传承。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只有深入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汉字,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认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字表达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态度等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场所,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语文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2a97cf5765ce0508773213ca.png)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观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至宝,与中国的文化紧密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熟悉中国的源远文化。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活着的时期,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汉语是世界上的语言中孤立语的一个代表,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利用的人口多,范围广,历史悠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而汉语是汉民族长期利用的语言,是咱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利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1 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长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硕、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利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利用汉语。
在全世界上,据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利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利用语言五分之一)、利用普遍度居世界第二(英语普遍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语音特点汉语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每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组的,如“农(nong)业(ye)技(ji)术(shu)推(tui)广(guang)”这几个字中n、y、j、sh、t、g是声母,ong、e、i、u、ui、uang是韵母,再添上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后成为单音节。
声调,就是声音高低起落的各类形状,汉语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除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
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虫子”、“蒜头”。
因此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鸡”与“饥”同音又同声,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再比如孟姜女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虽然字数不多,但上联里第1.4.6“朝”读chao是潮水的意思,第朝”读zhao,是早晨的意思;下联里第“长”读zhang,是涨潮的意思,而第长”读chang,是常常的意思,所以汉语是集视觉、听觉、思维为一体的学科。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https://img.taocdn.com/s3/m/6913f6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蕴含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研究汉字,旨在解密中国文化密码,传承文化基因。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字,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汉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汉字文化密码文化基因文化传承一、汉字的研究背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殷墟博物馆,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当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明确把“加强汉字阐释,揭示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列为“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语言工作者“科学解读汉字文化,解释汉字发展规律,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古籍保护传承夯实文化根基”。
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汉语汉字,揭示汉语字词演变规律,探密古人的思维方式,发掘中国汉字密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这是我们这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语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了解汉语字词的来龙去脉,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进文化自信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极为重要。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记录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集语音、形音、义音、形义、义形于一体,是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系统,用于刻在龟骨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
古人缺乏认识自然界的科学知识,以为宇宙间存在一个主宰万物的天神,若要避祸得福,就必须求得天神的保佑,所以占卜,被看做是沟通人神关系最灵验的方法。
在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卜骨,其刻辞内容大多是记录占卜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信息,是研究夏商周文明的重要材料。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代历史是信史。
中西语言与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
![中西语言与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9aa7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5.png)
中西语言与文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矿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我们的文化是()参考答案:与生俱来的2.文化的特征是()参考答案:constant3.文化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参考答案:社会层级;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4.文化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靠感受的。
参考答案:错5.文化和语言可以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西方社会从()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参考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2.中国人的世界观中更倾向于()参考答案:整体观3.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不同的原因有()参考答案:中西方神学文化取向不同;中西方传统文化取向不同4.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参考答案:错5.最初西方哲学在分析问题时强调两分法的概念。
参考答案:对6.下面哪些选项体现了中国的整体论思想参考答案:中医;风水;天人合一7.西方价值观中强调()参考答案:自由;平等;竞争8.语言可以塑造我们的思想。
参考答案:对9.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
参考答案:错10.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参考答案:其余选项都对11.人们会根据油漆的名称选择自己需要的油漆颜色反映了()参考答案:语言折射思维12.Sapir-Whorf假设可以追溯到哪些哲学家的观点?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不可能共享一种语言的”;柏拉图主张“语言与文字是相似的”;Wilhelm von Humboldt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基础结构。
;LevVygotsky认为“没有思想的文字犹如死物,没有文字的思想好比虚影。
”13.Sapir-Whorf假设分为语言决定论的语言相对论。
参考答案:对14.我们看到彩虹的颜色种类有我们掌握的语言中的颜色种类所决定。
参考答案:对15.代表英国贵族的颜色是()参考答案:蓝色16.Green hand的意思是()参考答案:新手17.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具有以下哪层含义?参考答案:power and authority;harmlessness and kindness;luck and fortune18.从语言学角度看,如果世界上只有三种基本色,这三种颜色会是黑、白、红。
《了解汉字,感悟中华文化》
![《了解汉字,感悟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c1a3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4.png)
《了解汉字,感悟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不管你出生在哪里,学习认识汉字都是必不可少的。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通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学习汉字,不仅是了解汉字笔画和音节,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包括汉字与中华文化,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人文情感。
一、汉字与中华文化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汉字的形神合一,字形与内涵难以割裂。
其匠心独具的结构和构造,蕴含着丰富、深刻、细腻的思想与感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从“太极图”到“龙凤图”,从“八卦图”到“四大名著”,汉字无处不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深远。
学习汉字,可以使人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魅力和价值,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汉字的使用范围广泛,不仅表现在文字书写,还包括文化交流、传统医学、书画艺术等多个领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够和汉字一样,既能够表达意义,又可以作为艺术素材。
古人曾说:“墨汁入水不显色,汉字入人不反钝。
” 这句话表明了汉字在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学习汉字,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不仅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汉字的凝练与简洁,既要求用最少的笔画代表最多的意义,又要求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这是汉字的思维方式所在。
从“人”字的画法到象征着“爱”的“心”字,从“天”字表达天空、自然的广阔无边,到“月”字寄托深厚的人文情怀,汉字的精妙之处在于突破了平凡的笔画,借助象形、指事等手法,将本来无形的思想和形象化的符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汉字,不仅是对思维方式的锻炼,更是对语言的思考与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汉字研究报告作文(精选10篇)
![汉字研究报告作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d09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4.png)
汉字研究报告作文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形态多样,每个字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因此,研究汉字,探究其发展、演变、特点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一种基于象形和意符的字体系统。
它既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展示了上下五千年我国文字的历史变迁。
实际上,我国的汉字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汉字、简化汉字和繁体汉字。
古代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最高水平之一,是中国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重要载体。
简化字是20世纪初为了加速文字的普及而设计的一种字体。
繁体字则指在传统书写中所用的字体,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
繁体字虽然在现代书写中出现了大量的简化,却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古代汉字、繁体字和简化字,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文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汉字的特点多种多样,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风”字既有天气的意思,也有道德和风俗方面的意义;“心”字则是人情感文化的代表,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这些汉字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也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当代汉字研究的主流方向是关注汉字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汉字是不可避免的部分,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汉字的科学规律,探究其发展趋势和使用特点,对于推进汉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极致,而且是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大瑰宝。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汉字的宝贵价值,注重保护和推广汉字文化,并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发现和发扬汉字文化的内涵,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汉字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深入的课题。
它关系到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思想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极为重要。
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e07d94a58da0116d17491b.png)
试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也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
学习汉语汉字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敲门砖。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汉字是其精髓。
从宏观上看汉字汉语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特别是看其与西方文化不同的特质,从而知己知彼,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一个更好的立足点。
关键词:汉语汉字形象思维整体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一个老课题。
强调语言对思维影响的观点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三起两落”的过程。
19世纪前半期的德国哲学语言学家洪堡特()最早提出了“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命题,认为语言是各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
20世纪上半期沃尔夫提出了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沃尔夫假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语言的产生、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从汉语的特点出发,再一次提出了这个命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沃尔夫假说的某种认可和肯定。
潘文国更在总结中外200年来68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人类认知与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这一关于语言的新定义。
(一)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
从汉语的角度看,表意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性。
与之相对,表音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性。
人们常说,汉族人先天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汉语只是文学的语言而不是科学的语言,等等。
切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但至少是看出了不同的语言文字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表意文字的“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性意义,不管其形体如何变化,象征性意义却牢牢存留在使用者的心里。
因而方的太阳、四条腿的鱼不影响其为太阳、为鱼,“扌、忄氵亻”不影响其为“手、心、水、人”之意,没有一个中国人看到“扌”旁会不想到这个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中国汉字的重要意义
![中国汉字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840cc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3.png)
中国汉字的重要意义
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汉
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能够用简单的笔画表达复杂的意义,因此被广泛
应用于文字、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首先,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自古以来,汉字已成为
中国人传承文化、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文章、诗词、道德经、孙子
兵法等书籍不可或缺的都是汉字。
古代各类文化遗产,如书法、绘画、铭刻、碑林、篆刻等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次,汉字对于中国人的语言与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汉
字是以象形为基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拆分
成许多部分,表达了非常多元的含义。
这也使得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
为人类智慧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思维。
此外,汉字也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
中国文
化自古就与世界文化交流紧密相关,而汉字则成为了汉语进行跨文化
交流的最基本元素。
在现今的国际关系中,许多人都非常重视汉字的
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汉字,深入探寻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汉字是中国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的重要象征,也是
中华民族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都扮演
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当珍惜并继承汉字文化,传承其思想与精神。
《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答案
![《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9b4a4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1.png)
《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答案《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答案「篇一」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知己”“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么?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2.汉字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做题(任选其中的六个填空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也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
学习汉语汉字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敲门砖。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汉字是其精髓。
从宏观上看汉字汉语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特别是看其与西方文化不同的特质,从而知己知彼,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一个更好的立足点。
关键词:汉语汉字形象思维整体思维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一个老课题。
强调语言对思维影响的观点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三起两落”的过程。
19世纪前半期的德国哲学语言学家洪堡特()最早提出了“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命题,认为语言是各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
20世纪上半期沃尔夫提出了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沃尔夫假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语言的产生、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从汉语的特点出发,再一次提出了这个命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沃尔夫假说的某种认可和肯定。
潘文国更在总结中外200年来68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人类认知与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这一关于语言的新定义。
(一)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
汉字是迄今为止人类还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的代表。
从汉语的角度看,表意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性。
与之相对,表音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性。
人们常说,汉族人先天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汉语只是文学的语言而不是科学的语言,等等。
切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但至少是看出了不同的语言文字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表意文字的“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性意义,不管其形体如何变化,象征性意义却牢牢存留在使用者的心里。
因而方的太阳、四条腿的鱼不影响其为太阳、为鱼,“扌、忄氵亻”不影响其为“手、心、水、人”之意,没有一个中国人看到“扌”旁会不想到这个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至于某个字的意思在历史过程中起了变化(如“枪”现在一般都不再用木头制造),或者失落(如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自称“朕”字与“舟有关)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影响汉字整体的表意性。
“六书”之外,汉字由于形体众多,有时其整体字形也会给人以某种信息。
例如“高”字给人的形象就很高大,“哭、笑、胖、瘦”字等都是意如其形。
因而长期以来中国人喜欢忘形生义,已成了一种民族心理。
说话、写文章都喜欢以形象、事例来说明。
我们如果把先秦诸子的哲学著作与古希腊哲人的哲学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哲人特别喜欢形象的比喻,庄子、韩非子更是其中的翘楚。
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就更多抽象的说理。
发展到后来,《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论衡》等更是变本加厉,贾谊在《过秦论》的开头,为了说明秦国的野心,更是一口气用了四个形象的说法:“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而欧洲后代的哲学家,从笛卡尔到休谟,到康德,到黑格尔,一个比一个抽象,一个比一个难懂。
这不能不说是不同语言造成的不同论说心理。
汉字的造字心里影响了造词。
汉语的词语也特别富于形象。
例如把头叫做“脑袋”,好像是装脑子的口袋,实在妙不可言。
又如一个团体的最高负责人,英语叫leader,“带领的人”,
意思比较抽象,汉语叫“领袖”,就寄托了很多含义。
有人说“领、袖”是一件衣服(特别是古人的长袍)最关键之处,长袍不易穿着,也不易折叠,但只要一抓住“领袖”,就一切妥帖了。
还有人说“领,袖”是一件衣服最容易磨损玷污之处,谕指领袖人物更需要洁身自好,等等。
又如表示尺度的词,英语爱用length、width、height等抽象词,汉语常用一对具体概念来表示,如“大小、长短、多少、高低、宽窄”等等。
其他如“开关、收发、裁员、矛盾、红绿灯”等无不体现了这种智慧。
即使在理论论述如文学评论、文章组织中,中国人也不爱用抽象的名词概念,而爱用一些形象的词语和说法,诸如“文如看山不喜平”、“神龙见首不见尾”等,以及“开门见山、针线缜密、画龙点睛、虎头蛇尾、狗尾续貂”之类。
直至今天,中国人写文章,还是喜欢形象性强的作品,一篇论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例子,是会让人昏昏欲睡的。
(二)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整体思维
许多人以为系统论思想是20世纪才产生,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Bbertalanffy于1968年提出来的。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也为此作出过贡献。
其实最早提出系统理论思想的是中国人,五行学说就是最早的系统理论,在“相生、相克”的理论最好不过的说明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于网络之中,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和制约。
中医学说就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上的,同样,汉语汉字也为中国人的系统论思想提供了佐证。
整体论系统论的思想最典型的体现在汉语的造字构词上。
汉字有非常强烈的整体性、系统性。
汉字分两个层次,所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独体”的文既独立成文,又是构成合体的基础;另一方面,所有合体的“字”都能拆解为“文”,依“文”在“字”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系统。
例如:“木”是一个“文”,本身单独存在表示“树”的意思。
进入合体的“字”以后,它可以做会意字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做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分别构成不同的系列。
进入会意系列的有:林、森、休、果、東、束、末、本、困……
进入形声形旁的有:松、梅、树、枯、桥、材
进入形声声旁的有:沐、炑、狇、
“木”字做声旁的不多,其中“狇”只组成“狇狫”,是古代对少数民族“仫佬”族的贱称,现已不用。
“炑”字也比较生僻。
但有的字作声旁的很多,如:
令:领、零、岭、玲、伶、龄、铃
这就使全体汉字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
现在尽管有的形声字表形、表声都不那么严密了,但不能就因此以偏概全,以为形声字都没有用了,这是对古人留下的财富的不尊重。
事实上,有些混乱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汉语整体性在造词上的表现主要是双字词(多字词可以在双字词基础上类推)的构造上。
在双字词中,每个字的作用相当于合体字中的“文”以之为出发点,可以分别形成以前字为核心的字族和以后字为核心的字族。
例如“学生”是个双字词,从“学”字出发,可以形成在前和在后的两个词族:
学问、学者、学院、学界、学术、学期、学派、学会、学校……
美学、文学、数学、教学、汉学、大学、哲学、医学、国学……
同样,从“生”字出发,也可以形成在前在后两个词族:
永生、民生、新生、先生、寄生、人生、长生、更生、书生……
生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殖、生涯、生成、生气……
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点,以“学”为横轴,“生”为纵轴,就可以画成一个十字形。
西方语言如英语就没有这种便利,如上述第一行“学X”英语要分别说成:Learning,scholar,college,circle,academical,semester,school,society…
学生或外族人在学习时必须一个一个死记。
因此相对于汉语的系统论,英语这样的语言可说
是原子论的。
如果说形象思维使中国人偏爱于具体的形象的表达,则系统思维使中国人在思考中鼓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也养成了中国人喜欢在系统中思考问题的思路,碰到问题爱考虑“左邻右舍”的感受,而不大会任由个人的性子胡来。
例如中外都强调“以人为本”,但西方说“以人为本”的时候,“人”是相对于“物”甚至他人在内的个体,“以人为本”常常以个人甚至以“我”为本。
而中国古人谈到“以人为本”时毋宁说是以“人伦”为本,即更多地要考虑人际关系和人群的和谐。
中国的“以人为本”可能最反对的恰恰就是“以个人为本”。
小结:
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学习。
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汉语汉字就是中国的典型代表。
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关系密切,通过汉语汉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学习西方国家发达社会的位置,现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
最后,作为翻译人员,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光荣使命,我们只有自己真正了解了本国的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
参考文献:
《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
《中文读写教程》潘文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