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

合集下载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它已经在疾病早期的诊断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分子影像学技术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它主要用于研究生物分子在体内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它通过将放射性标记的分子送入人体内,然后利用相应的设备扫描人体,获得相关信息,从而精准地诊断疾病。

二、2.1 肿瘤诊断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在传统的肿瘤诊断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取样,然后进行组织学检查获得相关信息。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且精度不高。

而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通过扫描人体中的代谢物和生物分子来精准地诊断肿瘤。

最近研究表明,通过代谢物成像,可以更好地评估肿瘤的缺氧状态,这一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策略。

2.2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一直面临很大的挑战。

受限于传统的检查方法,医生无法精确的了解神经元的构造和连接方式。

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神经元和突触的建立和连接过程,从而使得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为准确。

2.3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它的早期诊断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人体中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信息,从而提前发现心脏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此外,分子影像学技术还可以对心脏病发生的机制和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三、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局限性分子影像学技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它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昂贵的设备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它的成本。

其次,它还存在某些安全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此外,它的中文名称不够通俗,可能会影响大众的接受程度。

四、结论当今社会,各种疾病的高发率给医学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好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分子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领域,它迅速发展并在诊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标记技术,观察和测量生物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转化情况,从而获得生物过程的全面信息。

本文将探讨分子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1. 分子影像学的原理与技术分子影像学使用核素、放射性荧光剂、磁性共振等标记分子技术,基于分子水平的信息,通过探测分子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对分子水平的全面描述。

核素成像是分子影像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核素成像使用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将分子注射到人体内,观察它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转化过程。

同时,核素成像不依赖于特殊的生物学过程,可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精确定位和描述。

2. 分子影像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相对正常细胞要高,因此,使用标注的葡萄糖分子可用于生物体内的肿瘤诊断。

在治疗方面,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了解肿瘤的生理变化,这对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法和观察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分子影像学还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预测治疗的最终效果等。

3. 分子影像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通过标签将荧光分子标记到神经元中,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活动,从而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神经递质的转移过程等等。

此外,分子影像学还可以用于了解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和定位等,这对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疾病机理也非常重要。

4. 分子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也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普遍的疾病,但是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

分子影像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使用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心肌缺血、缺氧和梗塞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确定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区域是否存在炎症或其他异常变化。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能够观察人体和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发生的机制。

在药物研究中,分子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几种应用1.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是一种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减,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当放射性同位素被注射到体内时,它们会放射出正电子。

当正电子碰到体内的负电荷分子时,会释放出两个伽马光子,并且这两个光子是互相背向的。

接下来,这两个光子就可以被检测器探测到了,从而通过计算机还原出体内分子的分布情况。

在药物研究中,PET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

2.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是一种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减,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与PET不同的是,SPECT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性核素。

这种放射性核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够诱发射出一束伽马光子,从而检测区域内的放射元素。

在药物研究中,SPECT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

3.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外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影响磁场的能力的一种技术。

在MRI中,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分子会受到磁场的作用,从而发出无线电波信号。

这些信号被接收并处理后,就可以生成一张视觉化诊断图片。

在药物研究中,MRI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计算机断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在CT中,人体或动物会被置于一台旋转的X射线机内,从而生成多个二维图片。

这些图片可以由计算机进行重建,从而生成一张三维视觉化诊断图片。

介入放射学 专业 执业范围

介入放射学 专业 执业范围

介入放射学专业执业范围
放射学是一门医学专业,主要涉及使用X射线、CT扫描、核磁
共振和其他影像学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放射学专业的执业范围
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放射学,放射科医生利用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成像
技术,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以帮助其他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2. 放射肿瘤学,放射肿瘤学专家利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设
计和实施放疗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3. 核医学,核医学专业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或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

4. 放射介入治疗,放射介入医生利用X射线等影像引导下的微
创手术技术,治疗各种疾病,如血管疾病、肿瘤、疼痛等。

5. 放射保护,放射学专业人员还需要关注和实施放射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受放射诊疗时的安全。

总的来说,放射学专业的执业范围涉及到医学影像学的诊断和
治疗应用,以及相关的放射防护工作。

放射学专业人员需要具备扎
实的医学和影像学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和临床应用,同时要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发展前景一、前言:分子影像学,源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技术学的结合,所涉及的领域大大超越传统临床知识结构下的影像学,而它除了被应用在癌症临床诊断和分期治疗中,更将对上游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产生革命性改变。

二、概述分子影像学的定义:分子影像学(molecularimaging)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

因此,分子影像学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经典的影像诊断(CT、MRI等)主要显示的是一些分子改变的终效应,具有解剖学改变的疾病;而分子影像学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在尚无解剖改变的疾病前检出异常,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为分子水平疾病的治疗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分子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分子影像学通过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探针与现代仪器结合(PET、PET/CT),运用分子探针技术对活体生物和人体内的分子和细胞事件进行实时和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

即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注入人体内,使它在体内正常运转和吸收参与体内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

运用外置影像设备检测分子探针的活动情况,并将其检测到的信号放大成影像图,是能在体外观察到人体内的细胞、分子的活动情况,了解其发生病变的早期迹象。

其解决了晚发现难治疗的问题。

三、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一)分子影像学的3个主要的阵营:(1)经典医学影像学:以X线、CT、MRI、超声成像等为主,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以介入放射学为主体的治疗学阵营(3)分子影像学:以MRI、PET、光学成像及小动物成像设备等为主,可用于分子水平成像"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相互印证,相互协作"以介入放射学为依托,使目的基因能更准确到达靶位,通过分子成像设备又可直接显示治疗效果和基因表达(二)分子影像学的应用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主要应用在基础研究领域,受到科学本身发展水平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临床前实验很少开展。

影像科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影像科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可用于分子水平成像。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成像、功
能成像和分子影像。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用影像技术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 生物过程的描述和测量。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 放射医学、核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学科。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最早提出分子影(成)像 学(molecular imaging MI)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 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 定量研究。
病变密度高于周围组织而厚度小于层面厚 度,则所测病变CT值低于其本身。 病变密度 低于周围组织而厚度小于层面厚度,则所测病 变CT值要高于其本身。
CT图像的特点
A
层厚=物体,所测CT值准确
直径10mm物体全部在扫描层中,
B
中心CT值基本准确,周边不准确
物体部分位于扫描层面内,不
C
能准确测得真实CT值
CT图像的特点
由于CT图像是数字化成像,因此不但能以不同的 灰度来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密度高低,而且还可 应用X线吸收系数表明密度的高低程度,具有量化概 念,这是普通X线检查所无法达到的。在实际工作 中,CT密度的量化标准不用X线吸收系数,而是用CT 值,单位为HU(Hunsfield Unit)。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于人体 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 频脉冲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 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 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的成像技术
1973年Lauterbur发表的新技术
MRI图像的特点
如同CT图像一样,MRI图像也是数字化图像, 是重建的灰阶图像,因此亦具有窗技术显示和能 够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的特点

放射科新技术

放射科新技术

放射科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放射科也迎来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诊断手段,为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放射科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

一、数字化放射技术数字化放射技术是近年来放射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传统的放射技术主要依赖于胶片来记录影像,而数字化放射技术则将胶片转化为数字影像,使医生能够更方便地查看、处理和存储患者的影像资料。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分辨率,还能够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放射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通过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模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例如,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标注影像中的异常结构,提供病变的定位和测量数据,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照射,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三维影像重建和模拟,精确计算照射剂量和方向,将放射源直接照射到病变区域,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具有疗效高、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肿瘤和疾病的治疗。

四、分子影像技术分子影像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结合影像设备,观察和评估生物分子的活动和变化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影像设备和导向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通过导管、支架、微导管等装置,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进行病变的诊断、治疗和介入操作。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六、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优化,生成放射治疗计划的方法。

申宝忠:中国分子影像学领域的开拓者

申宝忠:中国分子影像学领域的开拓者

文/吴树成 李 洪 韩玉珍——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教授子影像学是被美国医学会评为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个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医学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是传统医学影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而诞生的新兴学科。

传统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细胞病变的解剖变化,而分子影像学则着眼于生物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

对于中国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而言,申宝忠教授是一位重要的历史见证人与参与者,他曾完成或参与了中国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的诸多重要的研究,经历了很多重要的时刻,这使得他本人的经历与治学丰富而多彩。

见到申教授之前,早已耳闻他的声誉,他是是中国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

他不仅在临床、科研、教学和学术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还曾在国内国际多个医学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担任重要职位。

他担任放射科主任期间推行的“综合影像”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影像界普遍采纳的模式。

他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了硕士20人、博士6人,其中多人现已成为上海、海南等省市的介入领域的骨干。

. All Rights Reserved.结缘影像医学勤耕不辍申教授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后,并没有选择大家都羡慕的内科、外科,而是选择了当时很少有人问津的辅助科室——影像专业,也并没有选择大家都向往的黑龙江省省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两所医院,而是留在当时条件最差的哈医大三院,从此,他成为一名影像科的医生,一干就是27年。

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专业水平,申教授每天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与文献,常常读书到深夜,二十几年如一日,风雨不改。

1989年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学专业第三梯队培养人,申宝忠被送往上海进修,在那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位老师——全国著名的影像学专家周康荣教授和林贵教授。

四川大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四川大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contrast medium;对比剂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为造影检查.引入的这种物质叫对比剂。

在某些组织之间,由于缺乏天然对比,组织间显示不清,在血管里引入某种物质,增强该组织与病变或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密度差,从而使其显影。

这种物质叫做对比剂。

partial volume effect;部分容积效应CT扫描层面具有一定厚度,而图像是将三维转换成二维,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实际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作为每一像素,只能显示体素内均值,这种现象叫部分容积效应。

CT扫描层面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图像是把三维转换成二维的。

在同一扫描层面上,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的组织重叠时,其CT值不能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而是该体素的平均值,这种现象叫部分容积效应.CT value;CT值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即该体素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单位为亨氏单位(HU)。

人体组织被分成了2000个密度等分,水的CT值为0,空气为-1000HU,骨皮质为+1000HU。

artifact;伪影伪影是指在扫描或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响。

它降低了图像质量,易造成误诊。

可以分为病人因素和CT设备因素造成的两大类伪影.molecular imaging;分子影像是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影像学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探查疾病过程中机体细胞分子异常。

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贮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找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响资料可共享等特点。

RIS放射信息系统Chiari malformation;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先天性后脑畸形,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疝入椎管内,脑桥与延髓扭曲延长,部分延髓下移.hydrocephalus;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系统的过量积聚,引起脑室系统部分或全部扩大,导致颅内压升高,并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西医放射科术语英文翻译

西医放射科术语英文翻译

西医放射科术语英文翻译以下是50个常见的西医放射科术语英文翻译:1. 放射学:Radiology2. 放射诊断:Radiologic Diagnosis3.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4. 影像学:Imaging5. X射线:X-ray6.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7.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8. 超声检查:Ultrasound Imaging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10.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1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12. 荧光透视:Fluoroscopy13. X射线造影剂:X-ray Contrast Media14.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15.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16. 功能影像学:Functional Imaging17. 骨密度测量:Bone Density Measurement18. 乳腺摄影:Mammography19.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 放射性核素成像:Radioisotope Imaging2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22.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23. 放射剂量:Radiation Dose24. 辐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25. 放射性衰变:Radioactive Decay26. 辐射单位:Radiation Units27. 图像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28. CT值:CT Density Values29. MRI信号强度:MRI Signal Intensity30. X射线滤过器:X-ray Filters31. 影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s32. 闪烁器:Scintillators33. 高压发生器:High-Voltage Generators34. 血管造影导管:Angiographic Catheters35. 放射性示踪剂:Radioactive Tracers36. 正电子药物:Positron-Emitting Radiopharmaceuticals37. 单光子药物:Single Photon-Emitting Radiopharmaceuticals38. SPECT显像剂:SPECT Imaging Agents39. CT灌注成像剂:CT Perfusion Imaging Agents40. MRI对比剂:MRI Contrast Agents41. 介入治疗设备:Interventional Therapy Equipment42. 数字乳腺X光机:Digital Mammography Machines43. X射线透视系统:X-ray Fluoroscopy Systems44.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Systems45. 放射治疗设备: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46. 质子治疗系统:Proton Therapy Systems47. 重离子治疗系统:Heavy Ion Therapy Systems48. 光子治疗系统:Photon Therapy Systems49. 三维打印在放射科的应用:3D Printing in Radiology Applications。

医学影像进动的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进动的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进动的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影像不仅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病情。

本文将深入解释医学影像领域中一些常见的术语和技术。

1. 放射学放射学是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利用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MRI)等技术,对人体进行可视化诊断。

放射学主要包括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

放射诊断学通过对放射线在人体内传播的特性进行研究,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

介入放射学则是在治疗和诊断过程中使用放射线技术进行介入操作。

2. CT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通过将X射线的旋转成像和计算重建技术,获得人体断层图像的方法。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肺部感染、脑卒中和骨折等。

与传统X射线相比,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3.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得图像的技术。

在MRI扫描中,通过将患者放置在强磁场中,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与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扫描对于柔软组织的成像效果非常突出,尤其适用于检测脑部和骨骼肌肉等组织。

4.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利用声波在人体内部传播的特性,通过探测回波信号生成图像的技术。

超声波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无辐射,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如妇科、消化道等。

它在产科领域尤为重要,可以用于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和妊娠并发症的诊断。

5. PET-CT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疾病的代谢信息和图像解剖信息的重叠。

PET-CT主要用于检测肿瘤、心脏病和脑部疾病等。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疾病的发病机理、疾病早期的生物学特征,为疾病发生的早期检测、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它的研究成果将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64-02近年来,分子影像学的出现与迅速进展,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1-3].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分子影像学在生物体完好无损的环境下,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可视化、定性、定量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与常规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数据比较,更加接近机体的真实情况[2]。

对病理过程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有望在早期疾病诊断和发现,从分子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影像学能够帮助我们在分子水平真正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而不是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之后。

传统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细胞病变的解剖变化,而分子影像学则着眼于生物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

1 分子影像学成像原理及核心分子影像学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学、数据处理、纳米技术、图像处理等技术,因其具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图像的高分辨率,因此今后能够真正为临床诊断提供定性定位、定量的资料。

由此可见,分子影像学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变革,而是各种技术的一次整合。

分子影像技术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高特异性分子探针,第二是合适的信号放大技术,第三是能灵敏地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探测系统。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度越来越高,医学诊断技术也不断地更新换代。

其中,分子影像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诊断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本文将会介绍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正电子发射层析术、计算机断层摄影(CT)等方法来研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体内分布、代谢等方面的技术。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癌症的辅助诊断、肺部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二、癌症的辅助诊断由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改变和分子代谢异常有关,因此,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癌症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例如,利用正电子发射层析术探测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的变化,可以实现早期癌症的检测。

此外,结合核医学技术,可以实现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方面的精确定位,有助于开展治疗计划。

三、肺部疾病的诊断肺部疾病包括肺癌、肺炎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应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肺部肿瘤进行非创伤性诊断。

例如,正电子发射层析术可对疑似肺癌病变灶进行精确定位。

在实践中,借助核素显像,可以高精度地诊断肺气肿等肺部疾病。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的诊断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慢性癫痫患者通常需要开展脑功能影像学检查。

结合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对癫痫发作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心血管疾病是严重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

目前,分子影像学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用于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狭窄、损伤程度以及心肌梗死的范围等。

六、结论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精确的诊断。

在医学诊断中,分子影像学技术能够发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技术

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技术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
非血管性介入手术
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经皮 肿瘤消融术、经皮椎间盘 切除术等。
其他介入手术
如经皮胃造瘘术、经皮肾 造瘘术、输卵管再通术等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术后 观察和护理等。
结合光学原理与医学影像技术,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组织结 构和功能成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视角。
超声新技术
包括三维超声成像、弹性成像、造影剂等,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拓展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介入手术器械创新改进方向
1 2 3
微创பைடு நூலகம்入器械
研发更精细、更灵活的微创介入器械,减少手术 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如肝癌、肝硬化、胰腺炎等。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 出等。
影像学诊断报告解读
报告内容
一般包括患者信息、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诊断意见等 部分。
解读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影像学表现 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诊断意见。
注意事项
在解读报告时,需要注意影像学表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避免误诊和漏诊。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
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
集成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技术, 实现手术路径规划和实时导航,提高手术精准度 和安全性。
多功能复合型介入器械
研发具有多种治疗功能的复合型介入器械,满足 临床复杂病例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在影像学和介入领域应用
医学影像智能诊断

影像专业-《介入放射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介入放射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介入放射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第二章经皮穿刺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介入放射学英文名称: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学时讲课学时: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选修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科程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其目的是建立通道,通过介绍血管与非血管性腔道的经皮穿刺技术与实质性脏器的经皮穿刺术及其活检与相关治疗,让学生明确经皮穿刺所用的器材与药物、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及临床应用,学会合理选用器材,规范操作,通过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治疗,对临床许多疾病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以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保障,为今后学习介入放射学的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经皮穿刺术的概念、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注意事项、肿瘤消融方法、经皮穿刺活检术、经皮穿刺治疗(肝癌消融术)-细讲通过多媒体课件、线条图、实际操作的图片展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方法要领、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后,结合实际病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二章经皮穿刺术第一节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2、活检针3、治疗针4、药物第二节操作方法1、血管穿刺法2、活检术3、肿瘤消融方法第三节应用范围1、建立血管通道2、进入非血管管腔3、穿刺实体器官第四节临床应用1、建立管腔通道2、经皮穿刺活检3、经皮穿刺治疗4、经皮穿刺引流(见下章)教学重点、难点:概念、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肺癌活检术、肝癌消融术。

课程的考核要求:1、了解经皮穿刺术2、熟悉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名称,血管穿刺法的注意事项,活检术的导向手段,应用范围:建立血管通道、进入非血管管腔穿刺、实体器官。

3、掌握概念、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肺癌活检术、肝癌消融术。

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向人体注入或口服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衰变特性,结合成像设备对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和代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达到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目的。

根据注射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和观察的内容,可以将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分子影像学。

血管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将导管插入人体血管系统,将放射性物质直接送达病灶部位,以观察和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一种介入性放射学技术。

这种技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肝癌、脑血管疾病等,通过在血管内置入支架、栓塞血管或给予肿瘤放射治疗等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

血管介入放射学可以明确诊断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疾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创伤小、恢复快、创伤性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利用探测器在患者身上接收放射性信号,进而形成图像。

SPECT和PET则是利用计算机对放射性同位素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获得更精确的图像信息。

核医学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肺部疾病、肾脏病、骨科疾病等领域,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分布和代谢情况来诊断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分子影像学常用的方法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PET和SPECT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再通过探测器接收放射性信号,形成图像。

MRS是通过利用磁共振技术来观察和分析患者体内特定的分子代谢物。

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估疾病的进展,常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脏病学等领域。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向人体注射或口服放射性物质,结合成像设备观察和分析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新的放射科技术不断涌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放射科的新技术以及其在医学应用中的前景展望。

一、放射科新技术的发展1.1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对于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RI 在分辨率、图像质量以及成像速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MRI技术将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是一种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放射学的图像引导,医生可以在体内进行精准的操作,如介入血管造影、射频消融等。

这种技术可以进行微创治疗,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技术将在肿瘤治疗、血管疾病治疗等方面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1.3 核医学技术核医学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

通过核医学的图像学、生物学和医学三位一体的功能,可以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肿瘤标记和分子影像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放射科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2.1 提高诊断准确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准确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MRI 技术在肿瘤检测和评估中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识别肿瘤,提高了癌症的早期检测准确性。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在治疗方面更加精准,减少了手术风险。

2.2 促进治疗效果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放射科在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核医学技术的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不仅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样,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应用也让治疗更加精准化,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2.3 实现个体化医疗放射科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诊疗趋向于个体化。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手术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手术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放射医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介入放射学手术方面。

介入放射学手术是一种以X射线、超声波或者其他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手术,包括其应用领域、技术原理、手术流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手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心血管、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在心血管疾病中,介入放射学手术可以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实现血管成形、血栓清除等治疗效果。

在消化道疾病中,介入放射学手术可以通过放置支架、止血等方式缓解患者症状。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介入放射学手术可以通过尿路支架植入等方式解决患者排尿问题。

二、技术原理介入放射学手术的技术原理主要是依靠影像学技术实现对患者体内器官结构的准确定位,并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实现对病变部位的治疗。

放射医学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透视、CT、MRI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导管等工具将治疗器械送达病变部位,实现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三、手术流程介入放射学手术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术前准备,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其次是术中导管插入,医生通过影像学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到病变部位。

然后是手术操作,医生通过导管进行各种治疗手术。

最后是术后处理,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手术效果。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放射学手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

通过结合基因检测、分子影像学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介入放射学手术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综上所述,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手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先进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放射学手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放射科临床能力和特色技术描述

放射科临床能力和特色技术描述

放射科临床能力和特色技术描述放射科临床能力指的是放射科医师或技师在临床放射学领域所具备的技术和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像学知识:放射科医师或技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对不同疾病有准确的诊断判断。

2. 检查技术:放射科医师或技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放射学检查的技术操作,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超声检查、核医学等。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3. 影像学评估:放射科医师或技师需要准确解读和评估影像学结果,包括病变的定性与定量、病变的范围与病程等。

他们需要熟悉常见的疾病表现以及不同疾病的特点,能够辨别正常结构与异常改变。

4. 放射治疗:放射科医师通常也参与一些放射治疗的工作,如肿瘤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等。

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能力。

特色技术是指一些放射科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特殊优势或特殊应用的技术,常见的包括:1. 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是通过血管或腔道途径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

放射科医师通过导管等器械将药物或介入器材送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血管造影、栓塞治疗等。

2. 分子影像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能够观察和定量分析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常用的分子影像技术包括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3. 三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连续的二维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立体、全方位的三维影像。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显示,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和手术计划。

4. 软件辅助诊断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软件辅助诊断技术在放射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辅助医师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放射科临床能力和特色技术都是为了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1999年,第一届分子影像学专题会议在 美国召开。2002年8月,在Boston会议上成立 了分子影像学学会(Society of Molecular Imaging, SMI),并举行了第一次年会。同年 初,SMI的学会期刊《Molecular Imaging》在美
国创刊。 国内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也十分重视。 2002年10月在杭州,国家科技部在第194次例 会上召开了以“分子影像学”为题的香山会 议,这是国家探讨前沿科学的高峰会议。
概 念
概念
概 念
一、何谓分子影像学 二、分子影像学有几个特点 三、分子影像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概念
一、何谓分子影像学
Weissleder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 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和分 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 性和定量研究。它具有无创、实时、 活体、特异、精细显像(分子水平) 的特点。
概念
右侧合谷穴针刺后引起的平均信号升高区的fMRI
针刺镇痛的fMRI
概念
右侧合谷穴针刺后引起的平均信号降低区的fMRI
人脑对针刺与对指反映的实时fMRI
概念
1、右手对指运动 2、3、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
4、5、6、同一例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
视觉和听觉的记忆的fMRI
视觉记忆
概念
听觉记忆
概念
超急性脑梗死
概念
发病4h
图1、T2WI、 图2、FLAIR皆未见异常
图3、DWI左基底节稍高信号
图4、DWI信号明显增高 图5、ADC病灶呈低信号
图6、MRA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
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活体分子成像
概念
图1、 Lewis肺癌细胞显示黄绿色荧光,表示基因有表达。 图2、48h后荧光细胞减少,亮度减弱 图3、14天后,光学活体成像见小鼠双侧腹股沟,见绿色荧光团块。 图4、21天后,绿色荧光团块更明显 图5、28天后,活体成像
图6、组织片中仍可见微弱荧光
内皮抑瘤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抑瘤作 用的分子成像
概念
图1、肿瘤成像 图2、静脉注射肿瘤成像 图3、局部注射肿瘤成像
图4、药物注射部位出现肿瘤萎缩液化坏死
分子水平放射学的介入研究
由于介入放射学已深入到分子生 物学的层面,而介入放射学仍为医学 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分子 影像学也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 学研究。
基因治疗
5、慢病毒载体系统(lentiviral vector, LV) 没有复制能力的缺陷型HIV能转染分 裂期和静止期细胞,转染率高,可携带至 少9kb的基因片段,没有免疫反应。
基因治疗
(四)介入基因治疗的应用
1、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2、肿瘤的抑癌基因治疗 3、肿瘤的反义基因治疗 4、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因子激活基因治疗 5、肿瘤的自杀基因治疗 6、目的基因局部治疗
基因治疗
(四)介入基因治疗的应用 1、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相关的目的基因,增强免 疫细胞的免疫活性,或肿瘤细胞的免疫 原性,或增强细胞因子的表达强度,达 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基因治疗
2、肿瘤的抑癌基因治疗 将抑癌基因(如RB基因、P53基因、 MTS基因、nm23基因等)导入肿瘤细胞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存在抑癌基因转染效率低的问题,体 内研究不如体外研究。
基因治疗
3、肿瘤的反义基因治疗 利用反义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阻 断异常基因的表达,使肿瘤细胞进入正 常分化轨道或进入细胞凋亡程序。
基因治疗
4、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因子激活基因治疗 多种肿瘤缺乏B7分子,使T淋巴细胞 激活的协同刺激通路阻断,T淋巴细胞的免 疫监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肿瘤细胞呈现 免疫逃逸的特点。通过基因治疗将B7分子 导入肿瘤细胞,制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现象。
分子水平的介入治疗研究
一、基因治疗
二、细胞移植 三、介入活检与分子探针特点
一、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 (二)基因治疗分类 (三)治疗基因转染方式
基因治疗
(四)介入基因治疗的应用
(五)基因治疗尚待解决的问题
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 是指向靶细胞引入外源基因,以纠 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 目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与宿主内 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 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疾病起 到治疗作用。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内, 代替缺陷基因而发挥功能,并不除去病 变器官。
①基因载体引入靶器官的方式 如经颈动脉注入,每克脑组织内蓄积的病毒载体 量仅占注射量的(0.1±0.07)%,而非靶器官含量却 甚高,如肝为(27±2.9)%、肺脏为(2.1±0.7)%; 而将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脑内时,24小时后,脑内病 毒载体仍有71%,只有部分病毒载体分布到其他部位, 并且靶区域的浓度高于邻近区域,而邻近区域高于 非靶部位。 ②基因载体的选择 对非分裂期细胞最好使用AAV载体,对神经组织 可使用HSV载体。
基因治疗
③ 对外来侵入病原基因组进行治疗, 主要指传染病病原体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
(三)治疗基因转染方式 要想使治疗基因整合到靶细胞的 基因组实现基因治疗的目的,首先要 使基因载体能够成功转染靶细胞。转 染是指靶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 源性DNA片段而获得新表型的过程。
基因治疗
在体细胞基因治疗中,治疗 基因转染方式主要有三种 1、非病毒载体法(物理化学法) 2、病毒载体法 3、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治疗
介入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 2、腺病毒载体
3、腺相关病毒载体 4、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5、慢病毒载体系统
基因治疗
介入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retroviral vector, RV)转染率高,基因表达时间较长。但是, RV的治疗基因是随机导入,而非定位导入, 所以有可能引起原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灭活, 导致引发肿瘤。RV只能感染分裂期细胞。 2、腺病毒载体(adenoviral vector, AV) 转染率高,但是其高水平基因表达持续时 间相对较短,有野生型病毒生成及引起靶细胞 免疫反应的不足。
概念
分子影像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发展和快速筛选有生物协同作用 的高亲和力配体; (2)改进对分子靶的传输并克服传输 障碍; (3)设计新的信号放大方式; (4)开发新成像和检测设备。
概念
分子影像学常用的技术方法 有成像技术和分子显像探针技术, 常用的成像技术有核医学、MRI 和光学成像技术。
PET/CT
分子影像学
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展望
夏宝枢 李文华 张

青岛市海慈医学影像中心 潍坊市人民医院
前言 概念 分子影像学与介入治疗 展望
前 言
前言
医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和医学影 像设备探测能力的提高,影像学突破了原 来的框架,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等 基础学科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边缘学科—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传统的影像 诊断显示的是一些分子改变的终效应,而 分子影像学则可探查某些疾病分子异常演 变过程。
体细胞基因治疗根据目的基因在靶 细胞中整合的方式又分为两种:其一是 定位导入,将目的基因定位导入靶细胞 的基因缺陷部位;其二是随机导入,将 正常基因和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以替代 功能缺陷的异常基因,导入基因在靶细 胞的染色体基因组上随机整合。
基因治疗
②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 针对发生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基因 组进行改造。此技术已用于兔、羊、猪 等动物品种的改良。但是,目前治疗基 因的导入只能随机组合,不能避免引起 插入突变引起新的基因缺陷。此技术尚 不能作为载体,先构建携 带治疗基因的重组病毒,再去转染细 胞。本法转染率和整合率高,宿主细 胞广泛,是目前基因治疗中主要的基 因转染方法。
基因治疗
3、 基因打靶技术 先设计与疾病基因有同源序列的打 靶载体,利用同源序列重组原理,把治 疗基因定点整合到突变位置上。此法优 点在于能原位修复,而且其基因表达受 到正常调控,缺点是整合效率低。
概念
PET/CT
概念
PET/CT
概念
超急性脑梗死
概念
1~5超急性脑梗死发病后3h 图1、为PDWI为阴性、 图2、T2 WI阴性, 图3、为DWI病灶显示多信号, 图4、ADC病灶显示低信号,
图5、三天后CT显示脑梗死,
超急性脑梗死
概念
发病5小时后
图6、T2WI右额顶轻微高信号
图7、DWI右额顶大片高信号 图8、ADC右额顶大片低信号
基因治疗
3、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AAV) 能够定位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的某些位点上,避 免在基因治疗中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抑癌基因,对靶 细胞没有免疫反应和致瘤作用。AAV能够感染分裂期 及静止细胞,转染范围广,转染率高。 4、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HSV) 可感染分裂期和静止期的细胞,特别易感染神经 系统细胞,而且载体容量大,可携带大约30kb的治疗 基因。但其治疗基因不能整合到靶细胞的基因组中, 影响治疗基因的稳定表达,同时HSV能引起一定的宿 主细胞毒性反应及有野生型HSV生成的危险。
前言
分子影像学涉及到一些致病分 子的成像,涉及到疾病病理生理过 程分子的成像,涉及到细胞与系统 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影像不仅可以 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 的是有望在分子水平发现疾病的内 因,真正地达到早期诊断和解决根 本致病因素。
前言
分子影像学的巨大潜力和不断 发展将对现代和未来医学模式产生 革命性的影响,影像医学的发展将 从解剖学或病理学的影像时代,逐 步走向分子影像时期。Weisseleder 预期分子影像学将在5~15年间进入 大发展时期。
二、分子影像学有几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