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统编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童谣和儿歌,梳理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
2.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推荐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童谣和儿歌,梳理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小老鼠》视频。
2、询问学生喜欢这只小老鼠吗?为什么喜欢?从而引出童谣和儿歌〃趣〃这一特点,并板书“趣〃o二、"趣"读儿歌《小刺猬理发》1、播放《小刺猬理发》情景朗读,提问学生是否在平时见到过这首儿歌。
2、学生回答语文书上见过时,相机出示《读读童谣和儿歌》这套书,告知这套书是语文书上快乐读书吧里推荐的书。
3、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儿歌里的轻声词和押韵现象,适当讲解轻声词的〃前一个字读重读长,后一个字读轻读短〃和把押韵读起来就会有韵味,朗朗上口的效果,告知学生读书就要〃有长有短,有轻有重〃的朗读方法。
4、组织学生自由读儿歌《小刺猬理发》,熟悉儿歌内容。
5、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干巴巴地读,还可以拍手读、合作读、做动作读等四种有趣读法后,全班自己练习朗读。
6、总结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有读、演、唱,引出整本书《读读童谣和儿歌》,并介绍它的大概内容和主编。
三、小组合作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第一本1、组织学生分小组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要求:①四人一组;②可以读,可以演,可以唱;③时间3分钟。
2、学生分小组开始自己选择喜欢的篇目合作读,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3、邀请两组学生上舞台展示,适时表扬激励。
四、制定计划,阅读延伸1、出示两首不完整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作者可能是怎么写的,引发阅读期待。
总结最后一种读童谣的方法是猜一猜。
2、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做阅读计划表或者购买一本《阅读银行》鼓励继续读完这套书,并对最先读完的前五名同学进行嘉奖。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

(3)童谣和儿歌的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童谣和儿歌,进行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例如,《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和表演。
(3)创作思维的激发:学生在创作童谣和儿歌时,可能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和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4)合作学习中的沟通与协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教师需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达到教学目标。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章节一:《春天在哪里》
-学习儿歌《春天在哪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儿歌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童谣和儿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的审美情趣。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或者唱过童谣和儿歌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精品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第四章内容,详细涵盖《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等经典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童谣,让孩子们感受语言韵律美,同时培养他们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
2. 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感知能力,激发他们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韵律感知。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童谣和儿歌,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童谣卡片。
学具: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兔子、老虎等卡通形象,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童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兔子乖乖》为例,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童谣中生字词。
让学生感受童谣韵律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
4. 童谣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童谣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上童谣。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竞赛(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童谣朗读竞赛。
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
六、板书设计1. 章节《读读童谣和儿歌》2. 童谣名称: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3. 生字词:乖乖、老虎、捉迷藏4. 重点句型: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节课所学童谣,并家长签名确认。
2. 答案: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捉迷藏,捉迷藏,我们都是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童谣朗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新人教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教学难点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过程一、多种方式读,感受趣味1.趣读童谣《摇摇船》。
(1)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
(课件出示: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同学们,儿歌《十二生肖》很有趣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儿歌和童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和儿歌的世界,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乐趣。
(2)谈话导入童谣《摇摇船》。
同学们,请想一想你到外婆家时,外婆是怎样热情地招待你的呢?(学生交流)有一首童谣把小朋友到外婆家做客的情景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你会读吗?请借助拼音将童谣《摇摇船》读准确。
(4)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5)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范读《摇摇船》。
(6)指名学生模仿读,读出童谣的情趣。
(7)下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童谣。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②同桌击掌读。
如:读“摇摇摇”时,读一个“摇”字,同桌相互击掌一下。
③带上动作读童谣,使童谣“立体”起来。
④师生对读童谣。
(8)跟唱《摇摇船》。
师:童谣不仅能读,还能唱。
下面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唱一唱。
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9)初识童谣文体。
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2.趣读儿歌《小刺猬理发》。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小刺猬理发》。
(2)同桌合作练读儿歌。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如果对方读得流利,请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儿歌《小刺猬理发》。
(4)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和大家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5)全班表演读,读出儿歌的趣味。
(6)鼓励学生试着背诵。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着屏幕能将童谣和儿歌补充完整吗?指名尝试背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教材分析】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难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制“如何阅读一本书---儿歌篇”微课。
3.制作好书推荐卡。
4.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教学过程】1、聊聊读书,童谣游戏揭题1.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看书么?看什么书?2.你们看,这是小书虫,它呀也很爱读书,它的名字叫谣谣,来打个招呼吧,(贴板书:卡通谣谣)今天呀谣谣想和大家做游戏呢,一起来吧!3.有趣么?谁晓得我们读的是?4.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童谣和儿歌”,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研究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介绍小书虫“谣谣”这个卡通研究伙伴,与学生互动玩童谣游戏,拉近与文本距离,初步感受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读童谣儿歌,激发阅读兴趣一)读《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趣味。
1.听故事感知儿歌1)谣谣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大家看!原来是小刺猬。
2)今天他要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想听么?3)多有趣的小故事啊,它啊其实是一首小儿歌呢(“小刺猬剃头”贴板书)一起读读题目吧。
2、读正确、流利。
1)自由读。
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16页。
请同学们听好自读提醒: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儿歌,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朋友们读得那么当真,谁乐意读给大家听?3.读出儿歌节拍哎呦瞧瞧她会停顿,读得特别有节奏感!咱们像她那样试一试,可以拍手打节奏。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教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宝”这句,感到很温暖。
预设:我喜欢《小刺猬理发》,真是有趣,真想看看小刺猬理过发之后的样子。
真是太好玩了!小结:童谣和儿歌是专门给孩子编的,内容有趣,节奏轻快,有的可以边玩游戏边读。
童谣还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读着这些童谣长大的。
三、推荐交流童谣书(一)教师推荐(1)(课件出示3)推荐书籍,和孩子一起读目录。
(2)读了目录后,请学生说说,对哪首童谣或儿歌产生了兴趣?(二)学生交流1.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书籍,读读里面的儿歌或童谣。
2.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四人小组里的同学听。
会背的小朋友可以背一背。
3.全班交流展示。
(三)分享图书1.(课件出示4)出示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对话。
小结:同学之间不仅可以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分享自己的书籍。
2.同桌交换图书阅读。
3.交流:你从同学的图书中读到什么有趣的童谣儿歌?挑选其中一首儿歌或童谣读一读。
的情境中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学会分享图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语言运用:通过阅读童谣认识更多生字。
思维能力: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审美创造: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课前解析】关注内容: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关注自主阅读:结合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适当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自主阅读。
有些学生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因此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读读童谣和儿歌》中的篇目,并在课堂上通过快乐分享、好书推荐两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趁势引导,推荐优秀的儿歌和童谣类书籍,使学生对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阅读期待,从而爱上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春天在哪里”,详细内容为童谣《春天在哪里》和儿歌《小燕子》;第二章“快乐的童年”,详细内容为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童谣和儿歌的欲望。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童谣《春天在哪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理解童谣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3. 学习儿歌《小燕子》:学生自主朗读,讨论儿歌中描述的小燕子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例题讲解:针对童谣和儿歌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7. 学习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两首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春天在哪里: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小燕子》快乐的童年:童谣《捉迷藏》、儿歌《丢手绢》3. 朗读技巧:语气、节奏、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童谣和儿歌,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或儿歌。
2. 答案示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
绿草如茵,花开满地。
小燕子飞来飞去,忙着捉虫子。
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春天就在我们心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优质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第四单元“春天来”。
具体内容包括:童谣《小燕子》、《春天到》、《跳绳歌》和儿歌《捉迷藏》、《春天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趣味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美好,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和演唱。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春天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迷藏》歌词理解,童谣《跳绳歌》节奏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演唱所学童谣和儿歌,感受春天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音乐CD、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与春天有关童谣和儿歌。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学习童谣《小燕子》a. 朗读童谣,感受小燕子形象。
b. 讲解生词,如:剪刀、尾巴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学习童谣《春天到》a. 朗读童谣,感受春天美好。
b. 讲解生词,如:桃花、柳树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以儿歌《捉迷藏》为例,讲解歌词意思,让学生理解儿歌寓意。
(2)教唱《捉迷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节奏。
(3)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歌词理解和歌曲演唱。
4. 知识巩固(10分钟)(1)学习童谣《跳绳歌》a. 朗读童谣,感受跳绳乐趣。
b. 讲解生词,如:绳子、脚步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学习儿歌《春天里》a. 朗读儿歌,感受春天气息。
b. 讲解生词,如:草地、蝴蝶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春天感受。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向家长展示所学童谣和儿歌。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春天来》2. 内容:童谣:《小燕子》、《春天到》、《跳绳歌》儿歌:《捉迷藏》、《春天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家长签名确认。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能够欣赏和朗读相关作品。
2.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童谣和儿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学生通过朗读、演示等形式感悟作品内涵。
难点1.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童谣和儿歌的相关资料和音频。
3.幻灯片或其他视听教学辅助工具。
4.朗读比赛或小表演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播放一段童谣或儿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学习童谣:选择一首简短的童谣,带领学生朗读,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3.学唱儿歌:选择一首儿歌,带领学生学唱,并进行口语操练。
4.欣赏与评析:让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童谣或儿歌,互相欣赏并评价。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朗读童谣和唱儿歌的成果。
2.表演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学会的童谣或儿歌。
3.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总结与延伸: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开展相关阅读延伸活动。
五、教学反思与评估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和儿歌。
2.创作一首简单的自编童谣或儿歌。
3.欣赏家中的儿歌唱片或电子音乐,在家中进行表演。
本节课以《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主要内容,通过朗读、唱歌、表演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希望通过这个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能够为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启发和帮助。
统编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交流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交流课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用不同的形式读童谣,敢于自信地展示自己。
2.体会童谣中蕴含的乐趣,感受童谣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更加喜爱阅读,激发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形式读童谣,敢于自信地展示自己。
教学难点:体会童谣中蕴含的乐趣,感受童谣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更加喜爱阅读,激发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回顾方法1.点名说,自己最喜欢和谁一起读童谣儿歌,喜欢怎样读。
2. 播放视频,回顾在学校、在家的阅读场景。
3.创设情境师:不知不觉,我们都已经读了五百多首童谣儿歌了。
今天,就让我们就再一次登上童谣专列,踏上我们的快乐阅读之旅吧。
今天全程陪伴我们的是列车长谣谣。
(二)补充童谣,获取火车票1.出示五首童谣内容或学生配画,猜儿歌名字。
(1)根据配画猜童谣名称。
童谣一《拔苗助长》,选自《成语儿歌100首》童谣二《迷人的星星》,选自《读读童谣和儿歌(一)》童谣三《过山车》,选自《三字童谣》(2)补充童谣内容童谣四《半半歌》,选自《读读童谣和儿歌(一)》童谣五《蚱蜢》,选自《读读童谣和儿歌(一)》(三)踏上阅读之旅,品童谣之趣1.参观小火车——开火车读《猪八戒嘴巴长》2.出示童谣阅读之旅的站点第一站——童谣剧场《羊,羊》《红蜻蜓》(1)表演读《羊,羊》同学们台下自由读、练习。
请4人展示,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
(2)演唱《红蜻蜓》全班齐读,齐唱并请一名学生领唱。
介绍创作背景:作者思念故乡、怀念童年的伙伴。
第二站——成语古镇,《横行霸道》1.出示成语儿歌《横行霸道》,有节奏地拍手读,男女生轮着读,一次一句。
2.现场点2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成语。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语言文字的瑰宝,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运用自如了,真是未来可期啊!第三站——开心游乐园,《城门城门几丈高》1.现场选择2个小组的同学参与游戏。
2.古人为什么要把城门建得那么高?3.这首童谣源自六朝古都——南京。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举例解释:
-对于创作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捉迷藏》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地方,如“小猫咪藏起来,变成了小花狗”,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句子。
-在朗读和表演方面,教师可先示范正确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读、模仿,逐步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概念。童谣是流传于民间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短小诗歌,而儿歌则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们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源,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展示了押韵和节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针对创作难点,教师可提供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童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突破创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妈妈唱儿歌哄你们睡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通过分析儿歌《小兔子乖乖》和《捉迷藏》的韵律结构,让学生掌握押韵、节奏等基本元素,以便在朗读和创作中运用。
-体会童谣和儿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作者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儿童情感的关注。
-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并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5首以上的经典童谣和儿歌。
2.能通过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能理解童谣和儿歌中所蕴含的简单道德理念。
4.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
•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中的简单道德理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童谣和儿歌培养语感。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引入1.师生共同欣赏一首经典童谣,如《画蛇添足》。
2.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读读童谣和儿歌,让我们一起感受语言的美丽!”3.提出问题:你喜欢听儿歌和童谣吗?为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童谣和儿歌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学习。
2.学生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学习过的童谣和儿歌。
第三课时:理解和感悟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童谣或儿歌中表达的道德理念。
2.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展示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
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课程通过童谣和儿歌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和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组织小型朗诵比赛、创编自己的童谣等,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希望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时刻。
以上就是本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含反思)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预设一: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②学生尝试解答。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
本单元共安排了6篇课文,分别是《小池》、《春晓》、《悯农》、《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画》。
这些课文都是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儿歌和童谣,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儿歌中描绘的景色,如《小池》中的荷花、《春晓》中的风雨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课文学习(10分钟)3. 精讲细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重点句子和生字词。
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正确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课文学习、精讲细练、课堂练习等环节,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
但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还需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儿歌和童谣,下节课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共安排了6篇课文,分别是《小池》、《春晓》、《悯农》、《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画》。
这些课文都是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儿歌和童谣。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读读xx和儿歌》教案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欢乐。
2.创设深刻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欢乐,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优良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盛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xx,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喜悦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喜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喜悦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美满和喜悦!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欢乐,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xx--《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美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xx。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5.学生按要求自学xx。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统统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预设一:外婆为什么叫“我“好xx?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②学生尝试解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本单元共安排了《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一园青菜成了精》三首儿歌。
本节课将学习本单元的第一首儿歌《小兔子乖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并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儿歌中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儿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儿歌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儿歌(10分钟)(1)学生自读儿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探究,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朗读儿歌,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表演儿歌,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5. 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儿歌的内容。
(2)学生抄写儿歌中的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兔子乖乖妈妈爸爸左右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7页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认读练习。
3.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生字词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练习,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部编版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地诵读《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两首童谣儿歌,激发诵读和背诵童谣儿歌的兴趣;2.在课外开展读童谣等阅读活动,愿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3、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地诵读《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两首童谣儿歌;2、激发诵读和背诵童谣儿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课外开展读童谣等阅读活动,愿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激趣引入新课1、出上学期插图: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和大人一起读”里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又读了哪些书呢?预设1:我读了童话故事,里面的植物、动物都会说话,我感到很神奇。
预设2:我读的是寓言故事,知道了许多道理。
预设3:我还读了绘本《我爸爸》,我自己的爸爸好像也是这样的。
……2、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快乐读书吧”,这回来《读读童谣和儿歌》。
二、朗读背诵童谣和儿歌1.朗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1)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2)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插图:《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同学们,借助拼音的帮助,快来读一读吧。
(3)多种形式朗读。
《摇摇船》: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通顺。
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要读出语气。
《小刺猬理发》: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跟着伙伴一起拍手,有节奏地读。
2.再读童谣、儿歌,想一想你喜欢吗?为什么?3.同桌每人读一首,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
(1)指名读童谣《摇摇船》,说喜欢的理由。
预设1:我喜欢这首童谣,因为外婆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给宝宝。
预设2:我也喜欢,因为比较容易读明白。
预设3:因为它读起来比较顺口,所以我喜欢。
……小结:像这样,适合小朋友读的,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歌谣就是童谣。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和《小白船》四首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童谣和儿歌,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了解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封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小兔子乖乖》(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讨论:这首儿歌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分组表演儿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两只老虎》(1)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讨论:这首童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童谣。
4. 学习《捉迷藏》和《小白船》(1)学生自读,体会韵律美。
(2)讨论:这两首童谣和儿歌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实践:学生合作,将四首童谣和儿歌串联起来表演。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以及学习心得。
(3)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2. 板书内容:《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小白船》童谣和儿歌特点:韵律美、生动形象、富有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朗读并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签字确认。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二章节。
详细内容为:童谣《小兔子乖乖》,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
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燕子等动物的动作,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特点。
(2)例题讲解:以童谣《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韵律感和角色扮演。
2. 新课学习(15分钟)(1)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
(2)学习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兔子乖乖》2. 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3. 韵律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童谣和儿歌。
2. 答案:(1)课后自行练习,家长监督。
(2)下节课进行课堂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
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
)
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
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