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第一节食源性疾病-1

合集下载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36
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结构复杂 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被膜(K)抗原 K抗原又分为A、B.L三类 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有O157:H7、 O111:B4、O55:B5和O26:B6等
大肠埃希菌O157:H7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主要内容
• (一)食源性疾病
₪ 概念 ₪ 分类 ₪ 现状与管理
• (二)食物中毒
₪ 定义、特征和分类 ₪ 常见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2
一、食源性疾病 (food borne disease)
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 从而 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细菌污染食物并在食物上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 产物(外毒素), 达中毒量的外毒素随食物进入 机体, 经肠道吸收而发病, 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7
常见的致病菌 •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葡萄球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8
1.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食物中毒
的卫生意识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1
二、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定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 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凡是食用有毒食物引起的, 以急性过程为主的 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2
大量沙门菌侵入人体后 → 在肠道大量繁殖(潜伏期) ↓
经淋巴系统 → 血液(出现一过性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PPT课件
处理措施
学校立即停止食堂供餐,启动 应急预案,对中毒学生进行救 治,并对食堂进行全面整改。
案例二:某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01
02
03
04
事件概述
某家庭聚餐后,多名家庭成员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发
现是食物保存不当所致。
症状分析
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 痛等,部分家庭成员出现发热
、乏力等现象。
原因调查
食品检验与监管
定期检查食品供应商的许可证和卫生 状况:确保从可靠的供应商购买食品。
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生产和 销售符合相关法规,并接受相关部门 的监管。
检查食品标签:确保食品的成分、生 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清晰可见。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提供食品安全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预防 措施。
详细描述
化学性食物中毒通常由农药、重金属 、霉菌毒素等有毒化学物质引起。这 些物质污染食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 人体,导致中毒症状。
真菌性食物中毒
总结词
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详细描述
真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由黄曲霉素、展青霉素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引起。这 些物质在适宜条件下污染食物,导致中毒症状。
分类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 性两大类,常见的包括细菌性食 源性疾病、病毒性和毒素性食物 中毒等。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地域性、季节性、人群分布和流
行趋势等。
传播途径
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 物链、水源污染和接触传播等。
预防和控制
针对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 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如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高 食品安全意识等。

第1章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1章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一章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一节概述一、食源性疾病WHO指出:凡是通过摄入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二、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2)发病与食物有关。

(3)中毒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动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4)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大麻油等)。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

(5)化学性中毒食品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2008年,卫生部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5.8%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和食物: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梭菌(发酵制品、肉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水产品、乳制品、冷藏食品)、大肠杆菌O157:H7(肉制品)等。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1)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

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

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

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

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物中毒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物中毒
07
二、葡萄球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自然界广泛存在
主要来源于动物及人的鼻腔、咽喉、皮肤、头发、化脓性病灶 健康人带菌率 20~30% 患乳腺炎的牛产的乳 致病性菌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带菌者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与食品接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食品中葡萄球菌的来源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化脓性炎症的病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诊断依据
2
镜检 G(+)、杆状、芽胞
3
动力 -
1
确证实验:
6
卵磷脂分解 +
5
牛奶发酵 +
4
硝酸盐还原 +
01
有诊断意义的指标
添加标题
02
污染程度 数量(10个/g)
添加标题
03
患者粪便中检出肠毒素
添加标题
04
从可疑食品及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同一型别的菌株
添加标题
最低生长AW0.86
添加标题
在干燥的痰、脓汁、血液中可存
添加标题
活数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新霉素、多黏菌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亚碲酸盐、黄胺类药物…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抗生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对化学物质有抗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 盐 20%NaCl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低温 6.7 ℃
第 九 章
202X
食 物 传 染 的 疾 病
第一节 概述
01.
1997年 WHO指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食源性疾病发生率 5~10%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死亡300万人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资料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资料
仁 • B.白果 • C.柿子 • 5.其他
一、河豚鱼中毒 河豚,或称鲢鲍鱼,我国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均有出产,属无鳞鱼的
一种,在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 物质的鱼类。江浙一带民间流传一句俗语“拼死吃河豚”,可见该鱼 味美诱人,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
(一)有毒成分 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 巢毒素及河豚肝脏毒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根据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是指由摄食进人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 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播疾病的媒介 一食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一食物中的病原体; 临床特征一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中毒机制 (四)临床表现
由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一 般有两种类型:侵袭型和腹泻型。
(五)诊断与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 2.特有的中毒表现 3.细菌学检验 (六)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埃希菌属(Escherichia)俗称大肠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3.肠致病性大肠 埃希菌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季节 2.引起中毒的食品 3.食品中大肠 埃希菌的来源
六、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空肠弯曲菌属螺旋菌科,为革兰氏阴
性,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着生有单极鞭毛。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 2.食品的种类 3.食品被污染和中毒发生的
原因 (三)中毒机制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的发生,部分是由大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ppt课件

05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案例分析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细菌,通过食物传播,导致食物中毒。典型症状包 括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志贺氏菌感染
志贺氏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概述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病因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 痛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多汗等,严重时可引起抽搐、昏迷和死亡。
06
总结与展望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挑战与机遇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 播,导致甲型肝炎。主要症状包括乏 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时可引起黄疸和肝功能衰竭。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也是一种通过食物传播 的病毒,主要症状与甲型肝炎相似, 但一般较轻。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亚硝酸盐中毒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疾病 。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肠道正常菌群,多不致病。少数菌株能直接引 起肠道感染,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 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 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二) 流 行 病 学 特 点
1. 发病季节 多发生在夏秋季; 2. 引起中毒的食品 与沙门菌食物中毒相同; 3.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来源 大肠埃希菌随粪
(一) 病 原 体 和 中 毒 机 制
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 甘蔗节菱孢霉,其产生的毒素为3-硝基丙 酸( 3-NPA ),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 害中枢神经系统。
(二) 中 毒 表 现
霉变甘蔗中毒潜伏期短,最短者仅10 分钟,也有长达几小时者,一般潜伏期愈 短其症状愈严重。发病初期为一时性消化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临床 表现、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鉴定, 可对中毒作出诊断。治疗以对症处理为 主。
(六) 预 防 措 施
1. 防止沙门菌污染肉类食品
2. 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
3. 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 中毒
(一) 病 原 学 特 点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可 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抵抗力较弱,对热、 酸、消毒剂敏感;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 性弧菌90%神奈川试验阳性。
(六) 预 防 措 施
金黄色葡萄球肠毒素食物中毒的预 防包括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和防止
其肠毒素形成两方面。
七、肉毒中毒
(一) 病 原 学 特 点
肉毒梭菌是带芽孢的厌氧菌,对热 抵抗力很强。食物中毒系由其产生的肉 毒毒素引起,该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 毒素,肉毒毒素不耐热。
(二) 流 行 病 学 特 点
液或浓血便。
(五) 诊 断 和 治 疗
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细 菌学检验可确定诊断,治疗以对症治疗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具有共 同的特点: 1、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 关。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3、症状相似。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 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 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4、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这是食物 中毒与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区别。
• 1.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 (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 源性疾病。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 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及真 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 (2)食传性疾病 因摄入了被各种致病 菌和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引起的细 菌性及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 菌性痢疾、伤寒、甲肝等)、由食物传 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如 旋毛虫病、猪绦虫病、溶组织阿米巴 等)。
• (3)其他 包括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 等。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新的食 源性疾病病原体的发现,还会有新的食 源性疾病发生;而且,随着人们对疾病 认识的加深,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某些营 养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 病、肿瘤等)和少量但多次摄入某些污 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也可能会被列入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源性疾病与 食物中毒
• WHO于1984年统一了食源性疾病的定 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 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 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主要有病 毒、细菌、寄生虫、毒素、重金属以及 有毒化学物质。其症状也各有不同,从轻 微胃肠炎到致命的神经毒作用,以及肝肾 综合征等等。食源性疾病具有三个基本 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 子、临床症状为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 1999年12月18日美国宣布,对输入美国的 水产品及企业强制要求建立HACCP体系,否 则其产品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近年来,中国、 欧盟各国、日本、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家相继学习,推广了HACCP安全 控制系统。迄今为止,HACCP已被许多国际 组织如FAO/WHO、CAC等认可,为世界范 围内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准则。我国对推行 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已提出了实施要求, 将在食品企业率先运行,这将为提高企业的知 名度与信誉度,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提供重要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致病因子风险监测以及食物中毒第一节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一.食源性疾病一〕概念:通过摄食进入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三个根本要素:1〕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3〕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食物中毒及预防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一〕生物性危害1.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1〕沙门氏菌 2〕空肠、结肠弯曲杆菌 3〕耶尔森氏 4〕志贺氏菌5〕大肠杆菌 6〕弧菌 7〕蜡样芽孢杆菌 8〕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9〕肉毒梭菌 10〕金黄色葡萄球菌 11〕产气夹膜梭菌12〕流产布氏杆菌2. 食源性病毒1〕甲型肝炎病毒 2〕诺沃克病毒 3〕疯牛病 4〕口蹄疫病毒3.食源性寄生虫旋毛虫、绦虫、孢子虫等隐孢子虫污染生水、未消毒的牛奶、生菜、凉菜圆孢子虫污染生水、水果这些虫卵、幼虫不能被一般的肥皂、洗涤剂和消毒剂所杀灭。

3.真菌毒素我国已开展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烟曲霉震颤素等的研究,国际上受关注的真菌毒素是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镰刀菌素、展青霉素等,由于具有慢性毒性,并与人类,特别是癌症有密切关系而受到重视。

4.天然毒素类海洋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毒蘑菇:有毒物质引起人类神经、血液、消化道、肝脏等多系统的中毒性疾病苦杏仁及木薯:含氰甙类粗制棉籽油:含棉酚其他:菜豆中毒、鲜黄花菜中毒5.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鱼体不新鲜时组胺增加;马铃薯发芽所产生的龙葵素;蔬菜不新鲜时亚硝酸盐增加。

〔二〕化学性危害1. 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镉、汞、砷、氟、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工厂化学药品〔润滑剂、清洁洗消剂、油漆〕、兽药残留2.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助剂〔三〕放射性危害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1.食物中毒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3.食源性寄生虫病4.其他:食源性变态反响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四〕食源性疾病的预防1.收集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检测和食品污染检测资料,分析食品中各种病原物污染、增殖或残存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对易发疾病的主要食物生产、加工、制作、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作HACCP 控制,进行卫生监督;3.制定食品管理人员和加工人员培训方案,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防疾病传播;4.进行广泛的食品卫生宣教,提高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ppt课件
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主要内容
食物中毒概述 食物中毒性病原微生物 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食品病原微生物
ppt课件 2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1、食源性疾病
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 类疾病。
致病因子: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重 金属以及有毒化学物质p。pt课件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症状
急性胃肠炎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12h,长者可达24h, 大多集中在48h内。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发 烧。 -病程通常3~7天,一般愈后良好。 -病死率低于1%
ppt课件
21
3. 引起中毒的食品及污染途径
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其次为鱼类、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 -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 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
ppt课件
19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机理
感染型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 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使胃 肠粘膜发炎、水肿)。 细菌可在肠系膜、淋巴结 和网状内皮系统中被破坏而放出内毒素。 沙门氏 菌亦可产生外毒素,称沙门菌肠毒素。内、外毒 素使消化道蠕动增强,呕吐、腹泻。
ppt课件
20
根据O抗原分不同的血清群,再根据K、H抗原 分血清型和亚型。
ppt课件
27
致病因素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粘附和破坏肠粘膜;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肠道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毒素enter otoxin:不耐热肠毒素-60 ℃,30min被破坏; 耐热肠毒素-100 ℃,30min才被破坏
ppt课件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食物过敏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 疾病等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 卫生问题。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三、食物过敏
(一)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 至少有3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食 物过敏事件,食物过敏患病率在成人中约为1 %~3%,在儿童中为4%~6%。 1.婴幼儿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 2.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比如患儿随着 年龄的增长对牛奶不再过敏;但对花生、坚果、 鱼虾则多数为终身过敏。 3.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
(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1. 生物性因素 (1)细菌及其毒素 ①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② 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2)寄生虫和原虫 (3)病毒和立克次氏体 (4)有毒动物及其毒素 (5)有毒植物及其毒素 (6)真菌毒素 2. 化学性因素 3. 物理性因素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anthropzoonoses)是指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6.疯牛病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的俗称。 其病理改变是脑海绵状变性,并伴有严重的神 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包括人类的克-雅病、羊瘙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属于“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s)”中的一种,病死率100%。
三、食物过敏
(二)常见的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及食物过敏的症状 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约有160多种,但常见的致敏食品 主要有8类: ①牛乳及乳制品(干酪、酪蛋白、乳糖等); ②蛋及蛋制品; ③花生及其制品; ④大豆和其他豆类以及各种豆制品; ⑤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及其制品; ⑥鱼类及其制品; ⑦甲壳类及其制品; ⑧坚果类(核桃、芝麻等)及其制品。
2001英国口蹄疫
•宰杀44万头牲畜 •直接损失1.5亿英镑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3.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特点: 由一条单链正链RNA和包裹于周围的蛋白质组 成,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 口蹄疫病毒没有囊膜,对脂溶剂不敏感。对酸、 碱较敏感。 耐热性差,60℃经15只要加热 超过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3.口蹄疫 口蹄疫 (aphtae epizooticae) :猪、牛、 羊等偶蹄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也是接触性人 畜共患传染病。病畜体温升高,口腔黏膜、 牙龈、舌、鼻出现水疱或形成烂斑,口角线 状流涎,蹄发生水疱。 口蹄疫是传播速度最快、发病率最高、 流行最猛烈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6.疯牛病



朊病毒的特点: 疯牛病是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 (prion)引起的。 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能够抵抗 蛋白酶的作用,表现为对现有杀灭一般病毒的 物理化学方法均有抵抗力。 耐高温(134-138℃,30min不能完全灭活), 耐酸碱性强(pH2.7-10.5)
“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

该类疾病的病原体既可存在于动物体内,也可
存在于人体内,既可由动物感染给人,也可由
人传染给动物,大多数人畜共患疾病通常由动
物传染给人,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比较少见。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1.炭疽 烈性传染病,通常本病主要发生在畜间,以牛、羊、马等
草食动物最为多见。 2.鼻疽 由鼻疽假单孢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自然感染主要通过与 病畜接触,经消化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传染。 3.口蹄疫 猪、牛、羊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也是接触性人畜共患 传染病。 4. 结核病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牛、羊、猪和家禽均可 感染。牛型和禽型结核可传染给人。 5. 布鲁司杆菌病 是由布鲁司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 山羊、牛及猪易感。 6.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 7.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建立了食源 性疾病年度报告制度,且漏报率相当高。 我国于2001年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开始进 行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2010年,《食品 安全法》实施以后,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覆盖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三、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也称为食物的超敏 反应,是指所摄入体内的食物中的某组成成分, 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过敏原(food allergen)是指存在于食品 中可以引发人体食品过敏的成分。由食物成分 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E介 导的速发过敏反应。已知结构的过敏原都是蛋 白质或糖蛋白。 食物不耐受是不涉及免疫系统对食物的不良反 应,如摄食某食物后出现胀气、打嗝、腹泻或 不愉快的反应等。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容易 混淆,诊断时应注意区分。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口蹄疫 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损 伤的或完整的皮肤、黏膜。 潜伏期 2 ~ 18 日,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 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 出现水疱(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 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在数天后痊愈, 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 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 畜,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第九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 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即指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和途径致使 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 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①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②食物中的致病因子-导致人体患病; ③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