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着力点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着力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33a73176a20029bc642d90.png)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着力点作者:暂无来源:《党政论坛》 2018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对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特征和当前经济工作重点的重大判断。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表述,从宏观上看,要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
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1. 新发展理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享发展解决发展的目的,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与反思,更是进入新时代后引领我国经济由大到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
2. 质量和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变革不仅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经济生活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4523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0.png)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作者:黄娟来源:《湖湘论坛》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
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0)04-0005-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1]本文着重分析探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主要依据与重大意义。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人的思想认识不可能一成不变,新观念的提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一个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必然经历新观念与旧观念并存、新观念最终战胜旧观念的过程。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最权威最专业的解读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最权威最专业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27f47473b3567ec102d8a54.png)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五、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 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 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 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17 17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6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 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 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 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 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4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三个阶段性目标的理解
重要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乡村文明 、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成效初步显现; 。
决定性进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乡要素流动障 碍全面消除;
全面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都相当完善,城乡之 间实现良性互动并相互促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21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9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4、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靠质量 兴农。
乡村自然景观就是乡村最大的资产,要推动形成乡村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改变过去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 牧、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种植等粗放发展方式,以绿 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修 复越来越薄的东北黑土地、重金属污染土地和华北地下漏斗 区问题。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彻底解决农村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 田残膜资源化利用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 革命”。
发展绿色金融 促进低碳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 促进低碳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d915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f.png)
H 期M U 绿色金融低破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发展□本刊编辑部李凌石禹在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因此,“十四五” 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 攻坚期。
做好低碳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财税、交易 等手段,引导低碳生产生活行为。
企业作为 市场主体,应该率先探索节能、降耗的低碳 发展模式,通过上下联动,充分发展绿色金 融,即:利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 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充分挖掘各种政策倾斜,来降低绿色企业及 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实现碳达峰和碳屮和 的“30-60目标”。
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 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这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 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潮流。
虽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比较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如 “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 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 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9)》显示,过去 一年中,在央行等部委以及各级政府的推动 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 10.22万亿元;国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 2577亿美元(约1.8万亿元人民币),较去 年同期增长51.06%。
我国发行了 313亿美 元符合C B I 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位列全 球绿债发行规模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019年,全国各绿色金融试验区也系统性推进了绿色金融发展。
其中,江西已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ae702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9.png)
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关注,以及环境保护对于中国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成就和问题,以期为未来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和建议。
研究方法
收集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数据、访谈相关专家,系统地阐述中国环境保护的 发展历程。
主要内容和结构
主要内容
绿色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环境法治建设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 违法行为。
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通过提高环境监测覆盖面和精细化水平,实现对环境质量、污染 物排放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确 保环境安全。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美丽中国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环保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环境问题。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
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绿色低碳 发展的经济带、生态带和文化带 ,实现互利共赢。
提升全球环保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和国际交流,提高 全球环保意识,树立中国环保良 好形象。
THANKS
06
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1
通过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绿色低碳产业。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02
加大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开发利用,逐步降低化石能源
比例,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创新科技与体制机制
03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绿色技术应用,完善
绿色发展理念支撑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绿色发展理念支撑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8e95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6.png)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 天津 300387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4*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科技指标对比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ZLZKZF0013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徐天傲,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 :156****************;岑咏华,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
摘要:[目的/意义]绿色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突破发展掣肘的必经之路。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以“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为框架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指标排名和提升程度排名形成综合排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重点区域作为实证对象加以应用研究。
[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在使用客观赋权时避免因各最高级指标层下属指标数量不同而对评价结果平衡性、准确性造成影响,较好地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反映绿色发展理念支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分类号:X826 F124.5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4.061 前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国外分阶段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体现,使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1]。
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双向治理模式[2],在经济发展时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限性,选择走低碳排放、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3]。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4333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2.png)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No.5,2021Total No.537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贾斯淇,姜春吉(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虽然经济在近几年面临着一定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排头兵,要不断的开展开发绿色金融产晶,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经营绩效的提高和声誉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从理论层面探讨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要加快开发绿色信贷产晶、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惩谓和激励机制、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经营绩效[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172-02—、弓I 言绿色信贷一词起源于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则属于绿色文明的一部分,绿色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相生的文明。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正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危害,使得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例如: 资源枯竭、生态污染等。
绿色信贷被称为可持续金融或环境金融,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活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的一种信贷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促 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经济杠杆达到事前治理的目的,与以往的事后治理不同,还有利于摆脱银行业长期存在的“呆账”、“坏账”的现象。
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绿色信贷处在萌芽阶段,为促进银行业发展,2012年2月24日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从指引发布以来我国绿色信贷迅速 发展,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对2018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 总结,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 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 13万亿元,在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贷款增长中,比例为14. 2%, 各家商业银行也紧跟国家经济政策改革,通过对绿色信贷的支持,调整信贷结构,减少不良贷款率。
新时代“ 万里长江图”
![新时代“ 万里长江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cf54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e.png)
策划/《中国报道》编辑部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新时代 “万里长江图”封 面 故 事┣ ┫封 面 故 事┣ ┫20奔流过11个省市、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保护母亲河,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4亿多人民的民生、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福祉。
面对川流不息的江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满怀深情地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三天两省四地,不顾舟车劳顿,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村落,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于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
早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时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都心系长担任福要注意将正在建设的海峡西岸繁荣带既与海峡东岸相对应长江三角站在全局角度谋划一省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实现上中下的宏阔格局。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长江沿线的并登上正在施工的习近平多次论述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两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既要绿绿水青山可带来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又可辩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贯态度也体现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理念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听取上海浙江、安徽贵州、云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6eb9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6.png)
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制的构建,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碳排放统计和计量体系,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以此来促进中国整体的经济、社会向绿色的方向转变,这是中央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决策,也是一种坚定的方向。
在这两次大会上,“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理念被同时提到。
但在新时期、新发展理念下,仅仅强调“绿色发展”,极易造成对“循环型”“低碳型”等概念的忽视。
为解决此问题,各省市县区要实施“做大做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工程,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资源配置、环境可持续度,科学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次序,并着眼于产业布局的优化,重视招商引资,从“点、线、块、区”四个层面,全面、多层次地推进资源节约与再循环,以企业为单元,以“点”为“小循环”,以企业为纽带,以园区为平台,以“线上”“区块”为中循环,以全社会为中心构建一个循环产业经济链。
基于此,本文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出发,详细论述了构建循环产业经济链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升级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经济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引言只有把产业链接通起来、延伸出去才能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一定的工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把产业链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分离出来。
扩展产业链是指尽量扩展已有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延伸一般是向基础工业和技术研发方向发展,而下游延伸是向市场营销方向发展。
在循环经济中,产业链的扩展与扩展,一方面能够将支离破碎与孤立的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机制与方法,使产业链中的各企业能够共享以往没有的利益与风险,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85425d08aaea998fcc220ecd.png)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作者:来源:《奋斗》2018年第0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次把“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又对开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作出全面部署,为加快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让老林区不断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指引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的理论明灯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报告,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第一大政党、13亿多人口的大国,向国际社会昭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坚强决心;展现了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于浙江安吉,根植于中华大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着现实的考量、高远的格局、实践的价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原创性贡献。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考察,要求我们要深度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牢记嘱托,在“矛盾”中找到了“统一”之法,在“对立”中找到了“转化”之机,在“两难”困境中找到了“双赢”之路。
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转型发展之路,推动绿水青山“变现”。
国有重点林区虽然停伐了,但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得到开发了,对伊春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作用,在伊春发展建设史上具有现实而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https://img.taocdn.com/s3/m/62617a3701f69e31433294a8.png)
面积(万亩)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产量(万吨)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全国总面积
全国总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kg/亩)
图1 1982—2016年我国稻田养鱼面积和水产品产量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时间
记载。然而,直至解放前,我国稻田 养鱼基本上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民 国时期,有关单位开始进行稻田养鱼 试验,并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但由 于多年战乱,稻田养鱼的规模发展受 到了制约。
(一)恢复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 视下,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迅速得到 恢复和发展。1953年第三届全国水产 会议号召试行稻田兼作鱼;1954年第 四届全国水产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 中央农村部部长邓子恢指出:“稻田 养鱼有利,要发展稻田养鱼”,正式 提出了“鼓励渔农发展和提高稻田养 鱼”的号召,全国各地稻田养鱼有了 迅猛发展,195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 突破1000万亩;此后20年,由于政治 原因及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未推广,鱼 苗供应受限,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 使稻渔共生发生了矛盾,导致一度兴 旺的稻田养鱼急骤中落。70年代末, 政府逐步重视发展水产事业,以及联
2.生态效益:根据示范点测产验 收结果,19个测产点中,最少的点减 少化肥用量21.0%,最高的减少用量 80.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0%,最 高减少50.7%。根据上海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等技术依托单位研究结果, 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可减少50.0%以上 的化肥使用量,减少50.0%以上的农 药使用量。研究表明稻田中鱼、虾等 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 等,可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 大传染病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 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可有 效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的使用。同 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其 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甲烷排放 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 5.9%~12.5%。
试卷名称:2018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仅适用于2018年度) 64分
![试卷名称:2018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仅适用于2018年度) 64分](https://img.taocdn.com/s3/m/1f5eaf69b307e87101f696ae.png)
试卷名称:2018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仅适用于2018年度)一、单选题1.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的部分,大体上延续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这体现了党的战略方针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3分]A.生态文明B.绿色发展C.生态环境2.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目的是().。
[3分]A.增强国家经济B.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C.改变生活方式3.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3分]A.发展B.绿色C.文明4.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 .。
[3分]A.绿色家庭B.绿色出行C.绿色低碳5.生态环境问题中只有()才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治理环境污染的着力点.。
[3分]A.人为的原因B.自然原因C.发展阶段的问题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诉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3分]A.经济B.生活质量C.健康7.我们在()如果实行领跑战略,我们的综合国力、战略空间就会被压缩.。
[3分]A.新能源领域B.气候变化领域C.生态环境监管领域8.中国的()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
[3分]A.经济体制改革B.生态环境保护C.空气环境质量9.()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同时也是我们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总抓手.。
[3分]A.生态环境保护B.绿色发展C.经济发展10.绿色发展和( )建设是关乎人民对高品质生态环境新需求的满足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
[3分]A.经济建设B.生态文明C.全面小康11.()作为十九大专门章节加以部署.。
[3分]A.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美丽12.“煤改气”体现在().。
[3分]A.改变资源、能源的消耗结构B.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方式和技术减排C.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减排13.()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3分]A.美丽B.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4.污染治理主要是我们国内的问题,气候变化更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问题,()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稳中求进基调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中求进基调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f2850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8.png)
此次会议提出,促进形成金融 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 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事实上,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多个迹象表明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在降温,或 许就是在寻求控制债务水平并将注 意力集中到增长质量而非数量上。 这也释放出中央对 2018 年经济增速 小幅放缓会有更高容忍度的信号。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保 持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 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 擎。2017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 达到 80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 第二位。近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 年 均 增 长 达 到 7.1%, 远 超 同 期 世 界经济的年均增速。2016 年,中国 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是世界经济当之无愧的“稳 定之锚”。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后的经济 发展是转换了理念、转变了模式的 新发展,即与“五个发展理念”相 一致的经济发展,尤其将突出“高 质 量 发 展 ”。 正 如《 人 民 日 报 》 评 论所言,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 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 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 为 内 生 特 点、 绿 色 成 为 普 遍 形 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 目的的发展。
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货币 政策则要保持稳健中性。这与“打
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 体要求相符。可以预计,未来强监 管、去杠杆还将持续,但为了应对 当 今 世 界 经 济 的 结 构 性 问 题, 宏 观经济政策可能会保持结构上的 灵活性。
碳中和背景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四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碳中和背景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四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a3e2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d.png)
碳中和背景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四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已成为中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搭建起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国纷纷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重要课题。
一、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多方面积极进展全球环境容量趋紧,气候变化影响明显,不再只是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各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的重大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类更加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国家已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正大大加速。
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含和实践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初心和愿望,也是各方的共同需求和目标。
中国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有关国家交流互鉴、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城积极开展多层次合作,“绿色效应”持续显现。
(一)发布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框架包含“绿色”内容。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设施联通”要“强化基础没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针对绿色“一带一路”专门发布政策文件。
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推动对外投资绿色化。
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等,强调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健全绿色合规体系、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遴循绿色国际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3c7b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9.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0.21•【分类】工作报告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请审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理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等相关领域案件,涵盖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这是对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深切勉励。
一、2018年以来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
中国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与障碍因子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与障碍因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bfeb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中国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与障碍因子分析作者:阎友兵胡欢欢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5期摘要:在構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东部地区 11个省市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了不同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障碍因子及其障碍度。
结果发现:1.从综合水平来看,2013—2018年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综合水平的提升幅度差异较大,水平演变轨迹表现为多种类型,各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所选时期内存在不同的发展状态,“核心一外围”区域差异明显。
2.从标准层来看,截至2018年,七大标准层贡献度大小依次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有效发展和产业发展活力;各标准层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同等级省市在7个标准层上的评价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各省市优劣势有所差异。
3.从障碍因子分析来看,景区业比较生产率、城(乡)居民旅游收入弹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制约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主要的障碍因子。
关键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障碍因子;东部地区作者简介:阎友兵,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经济与旅游企业管理(E—mail:*************;湖南湘潭411105)。
胡欢欢,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2)05—0054—16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现阶段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政策解读等阐释性研究为主。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共37张)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共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0be564a70c22590103029d4f.png)
亿欧()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效、
Part 2.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2.3 新常态下寻求经济增长新引擎
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折点,这一新常态的显著特征体 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变: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强调高效、创新,以新技术和新模 式 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创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 •引导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生活方式
7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Part2.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8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页)
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压力增大,资源对外依赖度高,绿色经济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Part 2.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2.2 人口和城镇化压力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长期增长,我国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国内资源供不应求,导致以原油为代 表的能源进口量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5%,能源问题是促使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开始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7%,总人口数量接近14亿, 根 据行业测算,我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3.5倍,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拉动相当于8000万吨标准煤的 能源消 费量,高速的城镇化趋势和人口增长将会加重资源的消耗和对外依存度。因此,我国必须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城镇化道 路,注重资 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安全无害化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绿色信贷、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fe38b61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a.png)
ACADEMIC FORUM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中国坚定不移要走的道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新的经济形势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一种有导向作用的制度方式来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早应用,自2007年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后,一系列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绿色信贷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绿色信贷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作用。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业部门间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产业结构比例和优势的发展,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传统产业的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有效工具,绿色信贷以银行的贷款为起点,是一种可以间接调控的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整个社会、自然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就是科技创新,依靠体力劳动和自然资源驱动模式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其中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一种,把保护环境作为目标,有助于改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粗糙而忽略的环境问题,为产业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引领,让传统产业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拥有强大的技术动力,从质量和速度上得到全面提升。
在当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好绿色信贷这一具有金融杠杆作用的工具,如何利用好创新这一关键动力,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值得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
基于此,文章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梳理,对现有绿色信贷、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本文假设。
其次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6c5b7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5.png)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当前,低碳绿色已逐渐成为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和典型的高碳排放行业,约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8%和全球CO2 排放总量的7%,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约占世界钢铁行业总排放量60% 和我国总排放量的16%. 未来要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将是重要发展主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世界钢铁工业中心转移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到减量、创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典型钢铁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实践及规划,探讨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践案例.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概况1.1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中国时代现代钢铁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技术变革发展,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钢铁发展中心也随着主导技术革新的中心国(地区)而变化.第一次技术革新产生于19 世纪50~80 年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自英国的贝赛麦工艺使钢铁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人类进入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新纪元,促进钢铁材料的迅速普及,开启了现代钢铁文明时代. 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统计,在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发明之后的大约20 年间,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曾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第二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后转炉炼钢法被引进美国,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到20 世纪中叶,炼钢技术不断发展,碱性氧气炼钢法和电炉炼钢法成为主要生产工艺,美国大力推进电气化在钢铁制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炉炼钢的产业化应用;自1890 年至1970 年间,美国占据了长达81 年的“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主导地位”,累计生产了41.95 亿吨钢,占同期世界总产量的35%。
第三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初期,前苏联和日本推动以装备大型化和连铸连轧为代表的系列技术变革,带动钢铁制造效率的全面提升;前苏联自1971 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在1988 年产量达到峰值,为1.63 亿吨,占当年全球粗钢产量的20.9%. 直到1992 年苏联解体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日本在1973 年和2007 年有两个产量峰值(1.19 亿吨和1.20 亿吨),分别占当期世界总产量的17.3% 和8.9%。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225bdf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6.png)
㊃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18.04.001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李世书(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的革命性转变,既是新时代发展的方法论,又是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观㊂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在于:基于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新的社会革命,深入推进人的意识㊁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生态化变革㊂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意识是先导,生态技术是支撑,生态制度是保障㊂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意识;生态技术;生态制度中图分类号:D 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8)04-0001-06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创新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回应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问题和解决当代社会发展生态难题提出的新思路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指导国家 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 五大发展理念 之一㊂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并就建设绿色㊁和谐的美丽中国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具体规划㊂这标志着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观和发展观㊂一㊁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形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㊂从黑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理念演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㊂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同时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思维方式,科学地研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形势,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之路㊂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在全球的深入发展,其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巨大破坏性后果逐渐显现出来,整个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严重的环境危机时代㊂当前,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基本无解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㊂面对资源约束日益趋紧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㊁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严峻现实,我们党和政府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为依据,提出了统领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㊂马克思指出:作为 社会化的人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1]928-929,进而实现 感性世界的一切部分的和谐,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2]528㊂马克思的绿色发展理论实质上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理论㊂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又是我们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㊂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符合人类自身生态需要的方式改造外部自然界㊂ 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而非本质规定[3]㊂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为破解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困境而提出实施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变革的思想观念,这种变革实质上就是一场具有和历史上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同样意义的可持续发展革命和生态革命㊂绿色发展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收稿日期:2018-03-18;收修日期:2018-05-1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 K S 052)作者简介:李世书(1966 ),男,河南息县人,博士,教授,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㊂㊃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38卷 第4期 2018年7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38N o .4J u l .2018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道路上升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的绿色发展理念,要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23㊂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建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清洁低碳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倡导简约适度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的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建设 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 [5]㊂十九大报告把绿色发展作为解决新时代所面临的新矛盾的新方法和新道路提出来,并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论断,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㊂这一系列事关未来发展目标㊁发展道路㊁发展方式和发展策略的理论表述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内涵的具体阐释㊂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地阐明了当代发展观变革的着力点和需要着重处理好的重要问题㊂首先,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更要生产出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㊂而达成这些生态目标,需要加快建立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与法律制度激励机制,引导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㊂其次,绿色发展是 创新驱动的发展 高层次的发展 可持续性的发展 普惠民生的发展 和 和谐向上的发展 [6]㊂总之,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的协同提升 [7]㊂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重要战略引领㊂切实发挥绿色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过程的战略引领作用,前提是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当前的经济㊁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实践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价值㊂依照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理论逻辑,生态文明建设应从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㊁培养公众生态自觉意识出发,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建立绿色㊁低碳㊁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健全能够正确发挥激励与引导作用的生态制度,通过政府㊁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㊁理性合作实现绿色发展㊂(一)树立生态意识㊁增强生态自觉性当前,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在我国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共识㊂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绿色发展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仍没有普遍成为政府㊁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认知水平总体不高,对自身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得也不明确㊂意识是行为的先导㊂实现绿色发展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思想意识,增强实现绿色发展的自觉性㊂生态意识有着多重内涵,从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性角度来看,重点需要树立以下3个方面的自觉意识㊂1.确立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的核心就是要破除传统的发展观念,走一条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㊂树立生态经济意识就是要坚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绿色㊁减量㊁循环与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型,推动环境保护由被动走向主动㊂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就要推动经济的 绿色化 发展㊂ 绿色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要有 绿水青山 ,这要求加强对自然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㊂二是要有 绿色经济 ,这要求我们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㊁循环发展㊁低碳发展㊂三是要有绿色生活方式,这要求我们在衣㊁食㊁住㊁行等方面坚持适度简约,崇尚绿色低碳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㊂从以上 绿色化 的几个层面的内涵来看,生态经济意识是传统的绿色经济概念的升级版,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㊂树立生态经济意识,就是培育和引领政府㊁企业和公众共同形成坚持绿色经济发展的自觉意识㊂2.树立社会主义的绿色执政和绿色行政观绿色发展要成为指引国计民生㊁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则必须将其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执政党的政治理念㊁政治路线㊁政治方针以及在此指导下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之中㊂ 绿色发展理念实质上是一种绿色执政和绿色行政观 [8]㊂绿色执政和绿色行政就是要将科学执政和行政㊁民主执政和行政㊁依法执政和行政置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考量,切实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㊂环境问题并不仅是环境本身的问题,从深层次看,它与执政和行政的宗旨㊁方针政策㊁制度安排㊁价值导向等密切相关㊂目前,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政绩观影响,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的绿色政治自觉意识不强㊁绿色政治行㊃2㊃第38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动不足㊂总起来看, 中国的绿色政治行动,一是缺少具体的绿色政治纲领或意识形态;二是缺少绿色政治运动的领导力量 [9]㊂当前树立社会主义的绿色执政观和绿色行政观,就必须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各级政府的决策者们增强生态智慧,提高生态自觉,将经济发展㊁人民的环境权益保障和民生幸福㊁生态环境优化㊁社会和谐作为执政和行政的重大价值追求及促进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㊂3.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树立生态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生态自始至终渗透㊁贯穿并深刻影响着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㊂在全社会弘扬生态发展理念,让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㊂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能够帮助广大公众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态世界观㊁价值观,形成生态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做到 用之有节,取之有度 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就是要把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作为我们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价值尺度和价值目标㊂在生产与生活中,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并能够自觉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进化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㊁普及生态知识㊁培育生态道德㊂生态价值观一旦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公众的生态意识得到全面的提升,绿色发展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社会行动㊂生态意识的形成需要教育和引导㊂ 考虑到生态问题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它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 [10]24㊂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政府㊁企业㊁公众,都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认同绿色发展,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绿色发展,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引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㊂(二)进一步引领㊁推动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施技术创新㊁发展生态技术,建设以低碳经济㊁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体系㊂1.生态技术的内涵及意义生态技术是 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能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㊁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有效用的手段与方法 [12]16㊂而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节约资源㊁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都称为生态技术㊂一般而言,生态技术主要包括替代技术㊁减量技术㊁再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等㊂替代技术就是开发新资源㊁新材料㊁新工艺㊁新产品,替代原来所使用的资源㊁材料㊁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㊂再利用技术就是进一步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地使用某一资源或产品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㊂减量技术是指旨在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㊂资源化技术指旨在将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成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㊂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㊂当今时代,经济学家们大多都承认, 技术手段能够让我们远离环境灾害 ㊂ 创新对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整个经济的非物质化强烈要求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和社会创新㊂只有在创新和灵活的经济下,我们才能让生态健康地发展 [11]76㊂事实上,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绿色发展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目标都将不可能实现㊂因而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需要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㊂2.规范与引导生态技术的发展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组织开发和示范有着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绿色再制造等生态技术㊂资本的生存法则就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只注重追逐资本的经济效益,而罔顾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㊂为了有效节制企业唯利是图而忽视生态效益的冲动,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引领,积极引导企业自觉㊁主动地进行技术的生态化转向,实现既能获取利润又不破坏环境的双赢局面㊂ 政府必须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生态技术的经济政策㊁法律法规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技术 [12]92㊂政府既要制定和实施发展生态技术的相关科技政策㊁技术标准,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政府与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采购导向作用㊂在政府对绿色产品设定的严格标准下,经济利益的驱使与环保节能的压力会使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为生产出质量更高的绿色产品投入更多资金㊂3.推动企业全面实施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污染自然生态环境,不会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㊂随着全社会日渐提升的生态意识㊁环保意识,企业要想在未来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㊂目前要向企业大力普及绿色生产知识,加强企业绿色生产意识的教育与引导㊂只有当企业具㊃3㊃李世书: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备了绿色生产意识,才会将绿色生产理念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并积极主动地推广应用生态技术进行绿色生产㊂同时,引导企业积极担负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把先进的生态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之中,采用先进的生态工艺技术㊁一流的设施装备来提升改造传统行业,把传统技术改造成生态技术,降低因自身的生产所造成的生态压力㊂当然,现阶段有许多企业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风险,因而实施绿色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实施有效的绿色财税㊁金融等相关政策给予协助与引导㊂4.鼓励全社会进行绿色创新绿色创新是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目标的创新活动,是应对发展与环境双重要求的唯一正确出路㊂过去,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活动主要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导向,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需要把他们的创新活动引导到 生态技术创新 [13]上来㊂一是增强全社会绿色创新的责任感㊂重视精神力量对全社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大力宣扬企业家和知识界对绿色创新的责任感和荣誉感㊂把绿色创新纳入 创新发展 的范畴之中,向全社会传播把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融合起来的理念㊂发起绿色创新 社会运动 ,鼓励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和发明各种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手段与方法㊂在教育教学系统中增加绿色发展和绿色创新的内容,培育青少年对绿色发展的信念和兴趣㊂二是增强全社会对绿色创新的知识重组能力,推进科学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㊂实施绿色发展,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㊂ 在工业化进程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还是20世纪中期以来蓬勃兴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都是科学技术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结果 [14]243㊂世界上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极大地引发了新的工业化发展浪潮㊂政府应该做好制度的激励㊁引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科技创新的培育制度与机制,为绿色技术发明与创造提供有力的支持㊂(三)建立健全生态制度保障体系效率来自于激励,而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社会的现有激励机制,使得现有的资源能够产生出更高的效率,因而实现绿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健全社会主义生态制度,实现社会生产关系的新变革㊂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关系新变革,主要是指变革传统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形成的种种 非生态 生产关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创建能够保障绿色发展有效进行的生产关系和生态政策制度体系㊂通过确立具有激励与惩罚作用的生态制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行为进行规范㊂生态制度的建立:一要靠改革,把不合理的非生态的政策制度废除掉;二要靠法治,让合理的㊁有利于生态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制度建立起来㊂要尽快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并构建统一高效的绿色发展监管体系,通过刚性约束,柔性引导,使国民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㊂1.制定促进绿色发展的激励制度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政府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制度激励机制,鼓励㊁引导社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投资,发展低碳㊁高效㊁循环和可持续的绿色经济㊂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要有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而且要有对企业㊁环保N G O和公众的各类激励制度㊂国家应该继续制定并完善更多促进循环经济㊁绿色产业㊁清洁生产㊁综合利用㊁环保产业等方面的鼓励性制度,进一步调动各种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绿色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㊂(1)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环境资源 三权 (所有权㊁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归属与分配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产权交易制度㊂通过立法建立环境资产的产权法律制度,制定环境标准和划出生态红线,确定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规模及终极产权归属㊂同时,建立环境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经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㊂美国学者泰坦伯格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市场力量是十分强大的㊂他指出: 忽略市场的力量解决环境问题的做法,是冒很大的风险的㊂控制市场的力量并引导它向着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既是可行的,又是十分理想的㊂ [15]11(2)通过制定引导性的财政和价格政策,创设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㊂建立支持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制度和税制体系,支持清洁能源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包括建立清洁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基金㊁风险投资基金㊁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平台等㊂出台绿色信贷㊁污染责任保险㊁绿色投资等环境经济政策,把产品消费后的处置责任前移到生产者,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环境友好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优化生产过程㊂(3)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为目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问责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㊂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对于促进广大领导干部㊃4㊃第38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 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在全社会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㊂今后还需要研究和细化实施这一规定的细则和机制,让其在实现绿色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㊂同时,为了遏制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不断发生的腐败问题,还需要在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时,考虑对 相匹配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做出要求 ,保证环保投入不会流失㊂2.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管制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要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的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㊁信息强制性披露㊁严查重罚制度 [5]㊂政府通过健全和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管制,能够对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㊂(1)对经济发展给予强力的环保限制是当前世界在促进环境保护与实现绿色发展上的普遍做法㊂美国学者迈克尔㊃波特提出的 波特假说 认为,从紧从严的 环境规制 并不一定会降低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反而合理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能够反向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㊁降低成本㊁提高产品的价值,以便抵消环境投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㊂研究表明,环境管制成本在增加到1%的时候,企业的相关研发投入强度㊁专利授权数量与新产品销售收入就会分别增加0.12%㊁0.30%㊁0.22%,这表明适当的 环境规制 对企业的盈利在总体上是有好处的[17]㊂运用一定的强制性力量和手段,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给予约束和制衡,则必定会使经济发展更 绿化 ㊂(2)强化地方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担当㊂受 以G D 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为核心 的政绩考核机制与 届别机会主义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常常把经济的发展放在优先于环境保护的地位,尤其是 当地方政府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相冲突的时候,在多任务委托合同中的地方官员会选择淡化甚至牺牲政府环境责任以保障和落实经济目标实现 [18]㊂如果污染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治理质量比较低,对辖区内企业排污的 机会主义 行为的约束就会少㊂由此, 地方政府担当着执行国家环境管制政策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19]㊂实际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方面 执行不到位 的情况比较常见㊂目前,一些县市和乡镇创办的特色产业或者支柱性产业既是纳税大户往往大多也是排污大户,环保意识十分薄弱㊂因此,在国家制定的环境政策与管理体制中,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执行环境管制制度的积极性,强化地方政府治理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担当㊂(3)制定并执行好环境管制制度是一项综合工程㊂从严从紧的环境管制,可以 通过产业政策㊁环境管理㊁司法管制㊁政治约束等方式 [13]来实现㊂一是从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㊂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㊁经济政策㊁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对资源和环境消耗设定刚性红线㊂二是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㊂把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把环境保护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标准和重要手段㊂三是对绿色发展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对于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都应该予以明确规定,进而使我国在环境评估相关立法与执法工作的规范体系方面更加完善㊂要完善生态文明保护的法律体系,对现有法律制度进行 升级改版 ,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考虑不周的法律进行 绿色化升级改造 ㊂要制定新的 绿色 法律法规㊂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未来需要研究制定专门的绿色生产和消费促进法,解决绿色生产与消费的问题㊂加强环境政策执行的监督㊂这一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㊂主要是对已经制定的环境政策及环境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那些违规的行为采取强制行动㊂与此同时,也要平衡好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相对优势与劣势,选择一个现实有效的监督策略[21]32㊂三、结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㊁观点和方法,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为解决新的时代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20]㊂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论㊂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国际社会新发展观的借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㊂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环境保护已变成一种努力,以防止生物世界内发生的种种变化与我们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不断发生的变化不相一致 [21]498,这既是人类的一种观念模式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模式的确立㊂基于这一背景,绿色发展理念是世界可持续发㊃5㊃李世书: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
4 月26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通过计算省级尺度和城市尺度的绿色发展指数,对全国31 个省区、100 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行了评价。
在省区尺度上,浙江、广东、江苏名列前三甲,在城市尺度上,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名列前五名。
中国经济绿色短板制约明显
在国家统计局于2017 年底发布的2016 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
公报中,京闽浙三省市位列前三名;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中,前三名省份为浙粤苏,浙江是唯一在两份排名中都稳居前三的省份。
与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不同,浙江的经济发展对可持续性未造成冲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高。
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表示,浙江的各项指标相对平衡,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能力都没有短板制约。
与国家统计局的绿色发展指数相比,石敏俊团队在报告中突出了绿色与经济的协调平衡。
据石敏俊介绍,国家统计局的绿色发展指数偏重绿色,大部分指标是生态环境方面;该报告的绿色发展评价则强调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绿色发展能力三个维度的协调平衡,突出了短板因素的制约作用,避免了某个单项指标过于突出而带来的一俊遮百丑的弊端。
在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
无论是省区尺度,还是城市尺度,绿色发展的短板制约较为突出。
从省区尺度的一级指标看,10 个省份存在经济发展的短板制约,11 个省份存在可持续性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