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下)答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下)答案(完整版)

第七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 根据:Q = nzF =It()22015Cu 9.32610mol 296500It n zF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p ⨯⨯===⨯()() 7.2 用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 1.66×10-2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Pb 2+)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Pb 2+)n 电解(12Pb 2+)= n 电解(Ag ) =()()3Ag 0.16581.53710mol Ag 107.9m M -==⨯2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2331.22n -+--⨯⨯==⨯⨯解前()电2311.151(Pb ) 6.95010mol 12331.22n +-==⨯⨯解后电n 迁移(12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Pb )2n t n +-+-+⨯==⨯移解()=迁电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全部)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全部)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以氨的分解反应2NH3==== N2+3H2为例,导出反应进度的增加速率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何者用于反应速率时与选择哪种物质为准无关。

解:∴,,2.甲醇的合成反应如下:CO+2H2 ===== CH3OH已知,求,各为多少?(答案:2.44,4.88mol·dm-3·h-1)解:,3.理想气体反应2N2O5→ 4NO2+O2,在298.15 K的速率常数k是1.73×10-5s-1,速率方程为 。

(1)计算在298.15K、、12.0 dm3的容器中,此反应的和即各为多少? (2)计算在(1)的反应条件下,1s内被分解的N2O5分子数目。

(答案:(1)7.1×10-8,-1.14×10-7md·dm-3·s-1 (2)1.01×1018)解:(1)mol·dm-3mol·dm-3·s-1∴mol·dm-3·s-1(2)1.4³10-7³12.0³6.022³1023=1.01³1018个分子4.已知每克陨石中含238U 6.3×10-8g,He为20.77×10st1:chmetcnv UnitName="cm" Source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True" NumberType="1"TCSC="0">-6cm3(标准状态下),238U的衰变为一级反应: 238U → 206Pb+84He 由实验测得238U的半衰期为=4.51×109 y,试求该陨石的年龄。

(答案:2.36×109年)解:每克陨石中含He:mol最开始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现在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mol衰变速率常数:∴5.303.01 K时甲酸甲酯在85%的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其速率常数为4.53mol-1·L·s-1。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1. 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ºC时。

问在320 º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的分解分数为11.2%2. 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

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

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º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0 30 60 90 130 1800 0.1001 0.1946 0.2770 0.3726 0.4676 解:数据标为0 30 60 90 130 1801.0023 0.9022 0.8077 0.7253 0.6297 0.53470 -0.1052 -0.2159 -0.3235 -0.4648 -0.6283拟合公式蔗糖转化95%需时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为一级反应。

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

KI只与A反应。

数据如下:0 1 2 3 4 6 849.3 35.6 25.75 18.5 14.0 7.3 4.6解:反应方程如下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0 1 2 3 4 6 84.930 3.560 2.575 1.850 1.400 0.730 0.4600 -0.3256 -0.6495 -0.9802 -1.2589 -1.9100 -2.3719。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

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对于二级反应,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11.1 反应SO2Cl2(g)→SO2Cl(g)+ Cl2(g)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时k=2.2×10-5s-1。

问在320℃加热90 min SO2Cl2(g)的分解分数为若干?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即有:x = 11.20%11.2某一级反应A→B的半衰期为10 min。

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根据一级反应的特点又因为:即有:1-x = 1.56%11.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

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当t=10min时:当x=50%时:11.4 25℃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1)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2)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解:(1)将上述表格数据转化如下:对作图如下则:k = 3.58×10-3min-1(2)11.5 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

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解:对于一级反应而言有:即有:对于二级反应而言有:即有:11.6偶氮甲烷分解反应CH3NNCH3(g)→ C2H6(g)+ N2(g)为一级反应。

在287 ℃时,一密闭容器中CH3NNCH3(g)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k及t1/2。

解:设在t时刻CH3NNCH3(g)的分压为p,即有:1000 s后2p0-p=22.732,即p = 19.932kPa。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的组成可用分压表示:11.7 基乙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分解反应(NO2)CH2COOH→CH3 NO2(g)+ CO2(g)为一级反应。

25℃,101.3 kPa下,于不同时间测定放出的CO2(g)的体积如下:t/min 2.28 3.92 5.92 8.42 11.92 17.47 ∞V/cm3 4.09 8.05 12.02 16.01 20.02 24.02 28.94反应不是从t=0开始的。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解答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解答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解答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解答第六章相平衡6-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 ,相数P 及自由度数F : (1)I 2(s )与其蒸气成平衡;(2)CaCO 3(s )与其分解产物CaO (s )和CO 2(g )成平衡;(3)NH 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 3(g)和H 2S(g)成平衡;(4)取任意量的NH 3(g)和H 2S(g)与NH 4HS(s)成平衡;(5) I 2作为溶质在两不相互溶液体H 2O 和CCl 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解:(1)S-R-R '=1-0-0=1;P=2;F=C-P+2=1 (2)S-R-R '=3-1-0=2;P=3;F=C-P+2=1 (3)S-R-R '=3-1-1=1;P=2;F=C-P+2=1 (4)S-R-R '=3-1-0=2;P=2;F=C-P+2=2 (5) S-R-R '=3-0-0=3;P=2;F=C-P+1=2 6-2 常见的)(32s CO Na 水合物有)(10)(7),(232232232s O H CO Na s O H CO Na s O H CO Na 和(1)101.325kPa 下,与32CO Na 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有几种?(2)20℃时,与水蒸气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可能有几种?解系统的物种数S=5,即H 2O 、)(32s CO Na 、)(10)(7),(232232232s O H CO Na s O H CO Na s O H CO Na 和。

独立的化学反应式有三个:)()()(232232s O H CO Na l O H s CO Na ?=+)(7)(6)(2322232s O H CO Na l O H s O H CO Na ?=+? )(10)(3)(72322232s O H CO Na l O H s O H CO Na ?=+?则R=3没有浓度限制条件 0'=R所以,组分数 C=S-R-'R =5-3-0=2在指定的温度或压力的条件下,其自由度数F=C-P+1=3-P 平衡条件下F=0时相数最多,因此上述系统最多只能有3相共存。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

天津⼤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第七章电化学7.1 ⽤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则:z= 2 根据:Q = nzF =It()22015Cu 9.32610mol 296500It n zF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 p ??===?()() 7.2 ⽤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1g ⽔中含有PbNO 3 1.66×10-2g 。

通电⼀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Pb 2+)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Pb 2+)n 电解(12Pb 2+)= n 电解(Ag ) =()()3Ag 0.16581.53710mol Ag 107.9m M -==?2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2331.22n -+--??==??解前()电2311.151(Pb ) 6.95010mol 12331.22n +-==??解后电n 迁移(12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 ()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Pb )2n t n +-+-+?==?移解()=迁电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1. 根据题目所给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在封闭系统中,系统对外做功和吸收热量对系统内能的影响。

答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代数和。

若系统对外做功,则内能减少;若系统吸收热量,则内能增加。

2. 描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摩尔数,R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该方程表明,在一定温度和摩尔数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3. 简述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答案: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在自发的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而在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保持不变。

4. 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具有方向性,即能量总是从高品位向低品位转化。

例如,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5. 阐述相变过程中潜热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

答案:潜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不改变其温度。

计算公式为\[ Q = mL \],其中Q表示潜热,m表示物质的质量,L表示物质的相变潜热。

6. 描述热力学第三定律,并解释其对绝对零度的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完美晶体的熵趋近于零。

这意味着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在达到绝对零度的过程中,系统的熵必须减少,而根据熵增原理,熵不能为负。

7. 简述热力学循环的概念,并列举常见的热力学循环类型。

答案:热力学循环是指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最终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和朗肯循环等。

8. 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1摩尔理想气体从273K加热到373K时吸收的热量。

答案:根据理想气体的热容公式\[ C_p = \frac{5}{2}R \],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可得\[ Q = nC_p\Delta T = 1 \times \frac{5}{2} \times 8.314 \times (373 - 273) = 5 \times 8.314 \times 100 = 4157 \text{ J} \]。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答案【篇一:物理化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t>姓名:刘绍成学号:120103208026 金材10-1-16-34p82(1-1) 10 mol理想气体由25℃,1.00mpa。

设过程为:(i)向真空膨胀;(ii)对抗恒外压0.100mpa膨胀。

分别计算以上各过程的(i) (ii)外(ii)p1v11=24.777m3;624.777?1?10p1因为是恒温过程,故 v2=p2v1=0.1?106=247.77m3w=-?vpdv=-p(v2-v1)=-22.2995j1v2小结:此题考查真空膨胀的特点及恒外压做功的求法,所用公式有:pv=nrt;pvt=常数;w=-?vpdv等公式。

1v2p1v1=nrt1n=p1v1=p2v2 ?p2=v2p1=t2=p1p2v1p1v1rt1=0.2?106?1?10?38.3145?473mol=0.0509mol,3t1=61(i) 恒温膨胀△ui=0,△hi=0. wi=-?vv2v2pdv=-nrtlnv1?qi=-w=219.92j.72(iii) 等压过程wiii=-p△v=-p(v1-v△t=0.05092.58.3145(473-1419)=-1000.89j q=△u-w=-1000.89-400=-1400.89j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变所以△u=0, △h=0; q=-w=-180.08j.小结:此题考查了恒温过程、等体过程以及等压过程的公式应用,内能和焓只是过于温度的函数。

所用公式有:cp,m-cv,m=r;△u=ncv,m△t; △h=ncp,m△t; w=-p△v3vp1v1=nrt1 t1=p2p1p1v1=23.77kt2=v2t2=23.77k;wiii=-?vpdv=-p2(t2-t1)1v2qi=△ui=ncv,m△t= ncv,m(t2-t1△u2= ncv,m(t3-t2)小结:此题考查u=f(t);h=f(t);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u=w+q. 105nrtp2-1) )=22.3j-106q=△u-w=22.3j(iii)因是等温过程,所以△h=0,△u=0; wv=-?v1v2pdv=-nrtlnv1q=-wv=57.05kj小结:此题考查u=f(t);h=f(t); wv=-?vpdv等公式1v2cp,mcv,m=7/5(i)由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得:t1v= t2v2r-1r-1v1t2=(v2v1p1v1=常数2=(2(iii) 有题知 q=0,pvrt3.04?105?1.43?10?3=8.3145?298.15=0.175mol小结:此题考查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方程应用,有t1vr-1=t2v2r-1; p1v1=常数;△h=△u+△pv=△u+nr△t【篇二:人卫版物理化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t>物理化学教研组解2009,7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解:?u?q?w?02. 试证明1mol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1. 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oC时。

问在320 o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的分解分数为%2. 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

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答:还剩余A %。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

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反应掉50%需时min。

4.25 o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0306090130180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解:数据标为0306090130180利用Powell-plot method判断该反应为一级反应,拟合公式蔗糖转化95%需时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为一级反应。

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

KI只与A反应。

数据如下:0123468计算速率常数,以表示之。

解:反应方程如下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0123468作图。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

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对于二级反应,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kPa,1000 s后总压为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8.硝基乙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25 oC,kPa下,于不同时间测定放出的CO2(g)的体积如下反应不是从开始的。

求速率常数。

解:设放出的CO2(g)可看作理想气体,硝基乙酸的初始量由时放出的CO2(g)算出:在时刻t, 硝基乙酸的量为,列表1作图,由于反应不是从开始,用公式拟合得到。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含第六章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含第六章

第七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根据:Q = nzF =It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p ⨯⨯===⨯()() 7.2 用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1.66×10-2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Pb 2+) 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Pb 2+)n 电解(12Pb 2+)= n 电解(Ag) = ()()3Ag 0.1658 1.53710mol Ag 107.9m M -==⨯ n 迁移(12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 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下册答案化工专用

物理化学下册答案化工专用

7.9已知25 ℃时水的离子积K w =1.008×10-14,NaOH 、HCl 和NaCl 的m Λ∞分别等于0.024811 S·m 2·mol -1,0.042616 S·m 2·mol -1和0.0212545 S·m 2·mol -1。

(1)求25℃时纯水的电导率;(2)利用该纯水配制AgBr 饱和水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 1.664×10-5 S·m -1,求AgBr (s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Λm∞(Ag +)= 61.9×10-4S·m 2·mol -1,Λm∞(Br -)=78.1×10-4S·m 2·mol -1。

解:(1)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m 2m m m 21H O OH -=0.042616+0.024811-0.012645=0.HCl Na NaCl 054777S m mol ΛΛΛΛ∞∞∞∞-⋅⋅=+纯水的电导率2ww (OH )(H )c c ca K ca K cc c c -+⎛⎫=⋅== ⎪⎝⎭,即:()()()()m 2m m 222H O H O H O =H O =c a ΛΛΛκ∞,即有:()()2m 23-61H O H O 1100.054777 5.50010S m κΛ∞-==⨯⨯⨯⋅=(2)κ(溶液)=κ(AgBr )+κ(H 2O )即:κ(AgBr )=κ(溶液)-κ(H 2O )=1.664×10-5 – 5.500×10-6 = 1.114×10-5 S·m -1()()()()m m m m -4-4-221+-=61.910+78.110=1.4010S m mo AgBr AgBr Ag Br l ΛΛΛΛ∞∞∞-≈⋅⋅=+⨯⨯⨯()()()()5432m m 1.11AgBr AgBr AgBr AgBr 410=7.95710mol m1.4010c cκΛκΛ----⨯=⋅=⨯⨯, 即=7.11 现有25℃时,0.01mol·kg -1BaCl 2溶液。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下册(傅献彩_第五版)[整理]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下册(傅献彩_第五版)[整理]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下册(傅献彩_第五版)[整理]第一章熵与平衡1.1 熵变的计算方法根据熵的定义,熵变的计算方法如下:$$\\Delta S = S_{\\text{最终状态}} - S_{\\text{初始状态}}$$其中,$S_{\\text{最终状态}}$表示系统处于最终平衡态时的熵,$S_{\\text{初始状态}}$表示系统处于初始平衡态时的熵。

1.2 熵的性质熵具有以下性质:•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过程的具体路径无关。

•如果系统从初始状态发生微小的变化,熵的变化可以表示为:$$dS = \\frac{\\delta q_{\\text{可逆}}}{T}$$其中,$\\delta q_{\\text{可逆}}$表示系统与外界进行可逆过程时吸收或放出的微热量,T表示系统的温度。

•熵是一个单调增加的函数,即如果系统经历可逆过程从一个初始状态变化到一个最终状态,那么最终状态的熵一定大于或等于初始状态的熵。

1.3 熵的应用在物理化学中,熵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总熵变永远大于零。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熵的计算方法来判断一个过程是否为自发过程。

•熵变与平衡条件:当一个系统达到平衡时,其熵变为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变来确定平衡条件。

•反应熵与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熵的变化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反应熵的增大可以促进反应进行,而反应熵的减小则会减缓反应速率。

第二章化学平衡2.1 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条件如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稳定不变。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度相等。

化学平衡的条件还可以通过热力学定量描述,即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势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

2.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量,通常用T表示。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aA + bB \\rightleftharpoons cC + dD$$其平衡常数定义为:$$K = \\frac{[C]^c[D]^d}{[A]^a[B]^b}$$其中,[T]、[T]、[T]、[T]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电化学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 ØC,100 kPa下的?解:电极反应为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因此:7.2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

当电路中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Ø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

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对银电量计对氢电量计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

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7.4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

电解前每溶液中含。

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为总反应为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

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

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

电解前每溶液中含。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

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同7.4。

电解前后量的改变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因此,7.6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的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

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

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

计算在实验温度25 ØC下,溶液中的和。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7.7已知25 Ø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ØC时测得其电阻为。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

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7.8已知25 Ø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ØC时测得其电阻为。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浓度分别为,,和的溶液,测出其电阻分别为,,和。

试用外推法求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

解:的摩尔电导率为造表如下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根据Kohlrausch方程拟和得到7.9已知25 ØC时,。

试计算及。

解:离子的无限稀释电导率和电迁移数有以下关系7.10已知25 Ø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计算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

所需离子摩尔电导率的数据见表7.3.2。

解:的解离反应为查表知因此,7.1125 ØC时将电导率为的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的溶液,测得电阻为。

利用表7.3.2中的数据计算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

解:查表知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因此,7.12已知25 ØC时水的离子积,、和的分别等于,和。

求25 ØC时纯水的电导率。

解: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纯水的电导率7.13已知25 ØC时的溶度积。

利用表7.3.2中的数据计算25 ØC时用绝对纯的水配制的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计算时要考虑水的电导率(参见题7.12)。

解:查表知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饱和水溶液中的浓度为因此,7.14已知25 ØC时某碳酸水溶液的电导率为,配制此溶液的水的电导率为。

假定只考虑的一级电离,且已知其解离常数,又25 ØC无限稀释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

试计算此碳酸溶液的浓度。

解:由于只考虑一级电离,此处碳酸可看作一元酸,因此,7.15试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离子强度:(1);(2);(3)。

解:根据离子强度的定义7.16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25 ØC时溶液中、和。

解:离子强度7.17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25 ØC时下列各溶液中的:(1);(2)。

解:根据Debye-Hückel极限公式,25 ØC水溶液中7.1825 ØC时碘酸钡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

假定可以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试计算该盐在中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先利用25 ØC时碘酸钡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其溶度积。

由于是稀溶液可近似看作,因此,离子强度为设在中溶液中的溶解度为,则整理得到采用迭代法求解该方程得所以在中溶液中的溶解度为7.19电池在25 ØC时电动势为,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

(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25 ØC时该反应的,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

解:电池反应为该反应的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7.20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25 ØC时该反应的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

解:(1)电池反应为(2)25 ØC时因此,7.21电池的电池反应为已知25 ØC时,此电池反应的,各物质的规定熵分别为:;;;。

试计算25 ØC时电池的电动势及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解:该电池反应的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因此,7.22在电池中,进行如下两个电池反应: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两个电池反应的。

解: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计量式无关,因此7.23氨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分别为试利用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计算该电池在25 ØC时的标准电动势。

解:查表知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为7.24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并写出以活度表示的电动势公式。

解:(1)(2)7.25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25 ØC时各电池的电动势及各电池反应的摩尔Gibbs函数变,并指明各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1),反应可自发进行。

(2),反应可自发进行。

7.26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

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25 ØC时各电池的电动势、各电池反应的摩尔Gibbs函数变及标准平衡常数,并指明的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1)电池反应根据Nernst方程(2)电池反应(3)电池反应7.27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动势的计算式。

解:该电池为浓差电池,其电池反应为因此,7.28写出下列电池的电池反应。

计算25 ºC 时的电动势,并指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X表示卤素)。

解:该电池为浓差电池(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为根据Nernst方程,由于,该电池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7.29应用表7.4.1的数据计算下列电池在25 ØC时的电动势。

解:该电池为浓差电池,电池反应为查表知,7.30电池在25 ØC 时电动势为,试计算HCl溶液中HCl 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解:该电池的电池反应为根据Nernst方程7.31浓差电池,其中,已知在两液体接界处Cd2+离子的迁移数的平均值为。

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25 ºC 时液体接界电势E(液界)及电池电动势E。

解:电池反应由7.7.6式电池电动势7.32为了确定亚汞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Hg+还是以形式存在,涉及了如下电池测得在18 ºC 时的E = 29 mV,求亚汞离子的形式。

解:设硝酸亚汞的存在形式为,则电池反应为电池电动势为作为估算,可以取,。

所以硝酸亚汞的存在形式为。

7.33与生成配离子,其通式可表示为,其中为正整数。

为了研究在约的硫代硫酸盐溶液中配离子的形式,在16 ØC 时对如下两电池测得求配离子的形式,设溶液中主要形成一种配离子。

解:(略)7.34电池在25 ØC时测得电池电动势,试计算待测溶液的pH。

解:电极及电池反应为查表知(表7.8.1),在所给条件下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为,则:7.35电池在25 ºC,当某溶液为pH = 3.98的缓冲溶液时,测得电池的电动势;当某溶液换成待测pH 的溶液时,测得电池的电动势。

试计算待测溶液的pH。

解:电池反应根据Nernst方程,电池电动势为设在两种情况下H2O的活度相同,则7.36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25 ºC时电池反应的解:(1)(2)(3)7.37(1)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反应在25 ºC时的平衡常数。

(2)将适量的银粉加入到浓度为的溶液中,计算平衡时Ag+的浓度(假设各离子的活度因子均等于1)。

解:(1)设计电池(2)设平衡时Fe2+的浓度为x,则因此,,解此二次方程得到。

7.38(1)试利用水的摩尔生成Gibbs函数计算在25 ºC于氢-氧燃料电池中进行下列反应时电池的电动势。

(2)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上述电池的电动势。

(3)已知,计算25 ºC时上述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解:(1)查表知,因此,(2)设计电池(3)7.39已知25 ºC时,。

试计算应25 ºC时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上述各电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显然,,因此,7.40已知25 ºC时AgBr的溶度积,,。

试计算25 ºC时(1)银-溴化银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2)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解:(1)设计电池,电池反应为根据Nernst方程沉淀反应平衡时,所以(2)设计电池,电池反应为该反应为的生成反应,7.4125 ºC时用铂电极电解的。

(1)计算理论分解电压; (2)若两电极面积均为,电解液电阻为,和的超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分别为问当通过的电流为1 mA 时,外加电压为若干。

解:(1)电解溶液将形成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1.229 V 即为的理论分解电压。

(2)计算得到和的超电势分别为电解质溶液电压降:10-3 x 100 = 0.1 V 因此外加电压为:第十章 界面现象10.3 解:求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乙醚与Hg 这两互不相溶的液体界面上滴入一滴水,达到平衡后,润湿角的位置。

根据O 点的力平衡,可得:ο05.683738.00107.0375.0379.0cos cos OH OH Hg Hg O H O H Hg Hg 2222=θ=-=γγ-γ=θθ⋅γ+γ=γ------乙醚乙醚乙醚乙醚10.4解:KPa865.6103.99815.298314.801802.01075.722exp 337.2r RT M 2exp P P r RT M2P P ln93r r =⎪⎪⎭⎫⎝⎛⨯⨯⨯⨯⨯⨯⨯=⎪⎪⎭⎫ ⎝⎛ργ⋅=⇒ργ=--由开尔文公式10.6 解:根据拉普拉斯方程r 2P γ=∆,微小气泡所受的附加压力 (CH 3CH 2O)2Hg乙醚-H 2OσσH 2OHg -乙醚Hg-H 2OK Pa10177.11011085.582r 2P 373⨯=⨯⨯⨯=γ=∆--,指向气体微小液滴的附加压力K Pa10177.11011085.582r 2P 373⨯=⨯⨯⨯=γ=∆--,指向液体10.9 解:此液体能很好润湿玻璃,即cosθ=1 ,根据公式gr cos 2h ρθγ=1292m N 1033.2128.979010235.01056.2cos 2grh ----⋅⨯=⨯⨯⨯⨯⨯⨯=θρ=γ10.10 解:1)水在汞面上的铺展系数能够铺展气气,0m N 0352.010)8.72375483(S 13O H O H Hg Hg Hg O H 222>⋅=⨯--=γ-γ-γ=-----1)汞在水面上的铺展系数不能够铺展--气气,0m N 7852.010)3754838.72(S 13Hg O H Hg O H Hg O H 222<⋅=⨯-=γ-γ-γ=-----10.13解:1)bP 1bP V V ama +=,代入数据可得1KPa 5459.0b -= 2)当P=6.6672KPa时13am a kg dm 58.736672.65459.016672.65459.08.93bP 1bP V V -⋅=⨯+⨯⨯=+=10.19解:本题涉及溶液的表面吸附,故利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dcd RT c γ⋅-=Γ但不是计算表面过剩吸附量Г,而是求某一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