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课件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3eaacb84254b35eefd344e.png)
探究一: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1、防范自卫的产物 2、自然经济是根源——根本原因
3、妄自尊大的心理反映
探究二:“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 怎样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 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 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导致 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过程
1、明朝
海禁 松弛 海禁 开禁
洪武时:严禁 与外洋番人 贸易
嘉靖时:厉行海禁 为防倭寇之患
洪武后:渐松弛 郑和下西洋为 高潮
万历时:始开海禁 允许海外贸易
2、清朝
海禁 设关 闭关
清朝初期: 隔离抗清武装 内迁沿海居民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乾隆中期: 实行闭关 仅留广州通商
阅读思考:清朝由盛而衰的
原因?
乾隆 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 官吏: 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 刮民膏脂 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巩固练习:
倭寇之患而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实行海禁 1、明嘉靖时因为_______ . 广州 2、1757年,清廷开放________ 为全国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乾隆 4、清朝由盛而衰时的皇帝是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闭关锁国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闭关锁国学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c8637f84868762cbaed5ac.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闭关锁国学案华东师大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
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概况。
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二、知识概览图 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防范自卫的产物 自然经济为根源 自大心理的反映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三、新课导引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双方互赠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思考讨论〕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你知道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
(2)明成祖统治时期是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廷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厉行“海禁”。
(4)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海外贸易。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2)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3)1757年,乾隆下令封闭沿海通商口岸,只许欧洲船只在广州一处通商,并且只许和朝廷特许的“行商”做买卖,实行闭关政策。
乾隆后期还拒绝同英通商,嘉庆时继续拒绝通商。
说明 “闭关”原来是关闭城门的意思,闭关政策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闭关政策并非完全闭关,而是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第4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第4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5f55fef524ccbff121849a.png)
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2.“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学情分析1.本课开始之前,教师可提问: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给出答案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用生动的史实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学习。
2.“明清经济的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四方面内容,教师可以分列四个细目分别讲授。
应讲出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的突出进步,以体现“发展”的含义。
资本主义萌芽部分也应区别出明清两朝的差异和变化,使知识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3.关于农作物引入和推广的知识,首先,应清楚交待引入和推广的过程。
例如,原产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
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4.关于手工业,教材选取了棉纺织业、丝织业和制瓷业以反映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最突出的进步是从南方推向了北方。
学习这一知识,教师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提供相关史料,由学生研究史料,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化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是明清社会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c8128952b84ae45c3b358c47.png)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第1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42年,中英开战已两年,(清)道光帝竟然问道:“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说明( )A、道光皇帝积极备战B、道光皇帝喜欢世界地理C、清朝缺乏对外交往的条件D、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闭关锁国D、工商皆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 )A、扶持政策B、提倡政策C、限制政策D、中立政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漫画也是历史信息的反映,清朝的皇帝把自己和一位大臣关在一个鸟笼子里,这位大臣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请为下边漫画选择的最佳主题是( )A、大清盛世B、自给自足C、和谐社会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玉米、甘薯B、花生、马铃薯C、葡萄、花生D、向日葵、玉米【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b56d5cc175527072208d1.png)
《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清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理解清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析其影响,培养一分为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就上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自主学习】1.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____________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__”政策,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_____一地通商。
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
2.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日趋腐朽的统治的背景、表现?探究点二: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探究点三:“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探究点四:探究:“闭关锁国”政策利弊谈【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清朝中期出现“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耕者不过二顷”。
该材料反映了清中期哪一社会矛盾()A.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B.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纷纷破产逃亡C.政治腐败D.武备废弛2.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ac790dff19e8b8f67d1cb911.png)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在乾隆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你认为这样的“危机”是什么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侈费无数。乾隆朝的官吏则贪得无厌,贿赂 公行。盛世之下,君臣安享太平,刮民膏脂,于是清朝渐渐由盛 转衰。 2.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联系当今现实,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从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坚定不移地走改 革开放之路,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 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探寻“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明清) 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
3、“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4、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由哪些?
一、限制通商 1、明朝
洪武时:严 禁与外洋藩 人贸易 洪武后:渐 松弛郑和下 西洋为高潮 嘉靖时:厉行 海禁为防倭寇 之患
万历时: 始开海禁 允许海外贸易
为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 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 在世界上落伍了
闭 关 锁 国
清 朝
通过比较汉唐时的对外开 放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不 同影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 识到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的迅速发 展,从而更加坚定改革开放 的信念和信心。
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对日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 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 外 开 放
唐 朝
宋 朝
明 朝
指南针传入欧 洲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80f83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16课“闭关锁国〞【内容HY】简述“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一、学习目标1. 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根本概况。
2. 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3. 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学习要点1.重点:“闭关锁国〞。
2.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三、导学过程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笔记:闭关锁国限制通商明朝:年间实行“〞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清朝:清初实施。
统一后,设四个通商贸易。
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原因:清统治者对外界懵然无知。
对西方殖民者深怀和。
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导致中国,2.问题探究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怎样?3.感悟历史比照郑和下西洋与闭关的不同后果。
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开展自己;3今天的HY开放是我国HY 事业开展的有力保障〕四、本课小结:清朝“闭关锁国〞的却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致使中国近代与世隔绝、迅速落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五、闯关比赛一、选择题1.“海禁〞开始于〔〕A.洪武年间B.嘉靖年间C. 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2.清前期,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A. B. C. D.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4.一次枪答比赛中有一道题难到了很多同学,请帮助他们:符合以下一组的关键词是〔〕①禁海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是A. B. C. D.二、材料说明题5.阅读以下材料: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OK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OK](https://img.taocdn.com/s3/m/43972c270c22590103029d79.png)
1971年10月25日,中国走进了联合国
18
谢谢
•
19
11
对外商来华贸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把货物卖给官方指令的行商(世称 “广东十三行”),外商所需购买中国货物,
也由行商代购。 外国妇女不准前来广州 平时不准随便出入十三夷馆,只有每月18、28 两日可以游花地海幢寺,每次限10人。 中国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
12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影响影响当时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获叏我国的原料大量价廉物美的洋商品进入我仧的市场使我仧的原料流入西方也使我仧的土产品难以不洋商品竞争使我仧的很多小手工生产者失去生存的依靠我仧的传统民族经济会叐到沉重的打击
原因 1
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1、闭关锁国形成的过程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闭关锁国使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造船业和航 海业丧失再发展的条件,由先进走向衰落,又使 中国丧失了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限制了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的主动 权。
9
闭关锁国不利于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闭关锁国不利于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其它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阻碍了我国科技 文化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科技 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闭关锁国将我们与外部世界相隔绝,造成我们闭目 塞听,坐井观天,不知因时而变,随世界潮流而进, 导致中国更快走向落后,被动挨打。
10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辩论程序: 1、双方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双方总结性陈词 要求:先个人寻找论据,再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由小组主持人作好 记录。每小组派一人作辩手,各辩手集中 商探如何分工辩论。(选出陈述观点和总 结陈词的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27813e3169a4517723a38b.png)
课题:闭关锁国
主备人
沈绍琰
审核
班级
姓名
1、学习目标
1、知道明清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
2、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3、加深对“闭关衰国,开放兴国”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92—9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用颜色笔做好记号,不能仅仅画直线,要标出问题,需要分点的问题用①②③等符号标画出来。
四、当堂小结练习·达标测试
1、见PPT练习题
2、作业:完成《绩优学案》第5题阅读材料。
五、我的收获:
我存在的疑惑:
导学提示
教师复备
学生笔记
1、小组尝试探讨法:明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后期,时值西方资本主义兴起,面对西风东来,明、清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在预习中我们可以采取比较法进行学习。
1、通过明清海禁的比较,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的后来居上,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开始衰落。
2、通过课本小字部分,比较乾隆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奢侈豪华刮民膏脂,导致内乱。
3、通过马戛尔尼见乾
(1)、明朝:
海禁松驰严禁
开禁
2、清朝:
海禁设关闭关
2、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从统治者、官吏方面分析)
三、合作探究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由汉、唐的对外开放,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de4514b90d6c85ec3ac6f1.png)
【16闭关锁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学习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学法指导:读图感知、勾画重点内容、列表比较、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自汉至明初,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
但到了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
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认真看课本(阅读第92页至第 96页课本)2、自主完成:一、限制通商1、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海禁:明朝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松弛:洪武以后,海禁逐渐松弛,时达到高潮。
再次海禁: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下令封锁沿海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历行海禁。
开禁:倭患平息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海禁:清初实施严厉的,以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设关:台湾统一后,始设通商贸易。
闭关: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二、自大与封闭1、实行封闭的原因:的反应:。
的产物:。
是根源。
2、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三、危机来临1、原因: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
清帝国日益衰落: 好大喜功,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
时,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影响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的考验。
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说课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说课课件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a5fcaa2e3f5727a4e9627f.png)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 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 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 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 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 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 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 出于自卫的需要 • 自然经济为根源 • 自大心理的反映
三.“闭关锁国”的影响
•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入侵 •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闭关锁国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材料二 1793年乾隆 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 中说了一段话大意如下: 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 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 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 恩惠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16课 闭关锁国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1.明朝
海禁
松弛
海禁 开禁
洪武时
洪武后:
嘉靖时:
松弛,郑和下 为防倭患, 西洋为高潮 厉行海禁
万历时: 开放海禁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2.清朝
海禁
设关
闭关
清初:
隔离抗清武 装,内迁沿 海居民
统一台湾后: 乾隆后期:
设四海关通商 仅留广州通
贸易
商
二﹒闭关锁国的原因探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887706f01dc281e53af0ac.png)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分析:本课介绍了我国明清时期,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出此下策的施实了闭关锁国政策。
此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离,致使近代中国落后和挨打。
本内容为学生学习八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做了铺垫,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1.理清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2.了解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导致的危机来临。
3.认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三张图片共同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的对外关系在汉、唐和明初时非常活跃,使中国名扬海外。
可谁曾想到就在明中叶后,中国逐步的闭关锁国,到清朝国门完全关闭。
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1.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具体说就是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大致了解这一课的内容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内容,对本课进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五、师生交流、归纳整理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2.“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归纳如下:(1)原因①自大心理的反映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
而当时的中国君臣们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对外界懵然无知,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6dca02647d27284a735116.png)
闭关锁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最后一课,重点是讲清末的社会危机。
标题为闭关锁国,教材从闭关的产生过程、清政府的自大与封闭心理和闭关锁国产生的重重危机三方面来讲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闭关锁国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把闭关锁国的影响当作重点来讲述。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已有认知水平对清政府的贪污腐败、愚昧无知应该有所了解,那么也不难理解清中期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乃至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从感情上讲学生是爱国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永远强大,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却落后挨打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
了解明清“海禁”的过程。
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外交历程,近代中国却将大门紧闭,明清政府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闭关锁国是中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能力培养:正确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梳理出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分析清王朝统治者的自大封闭心理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大封闭下形成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落后的政策。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繁荣昌盛。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是本课重点。
因为古代的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国家。
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学生应该了解的。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及其影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探究法列表法,探究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列表法比较直观清晰。
教学手段:课件设计思路:由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产生过程——产生原因——影响逐步深入。
导入新课:从唐代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航海规模、航海技术、造船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为什么后来被西方超越?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又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问题。
一、什么叫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人民对外贸易,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3ff4fa300a6c30c229fda.png)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短课讲学稿〔7历史学科〕执笔刘湘辉审核教研组长授课周次第十四周班级姓名课题(教学内容):3.5清朝的闭关锁国一、精心选择,慧眼识真〔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我国历史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2、符合以下一组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 A 、扬州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3、右图是一位学生画的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副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A.君主集权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闭关锁国之策D.重本抑末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B.宁波C.广州D.云台山5、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到〔〕A.统一台湾后B.康乾盛世后C.马嘎尔尼来华后D.鸦片战争前夕 6、准确表述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特点的是〔〕A 、闭关锁国B.繁荣与开放C 、重商与开放D 、兼容并蓄 7、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A.一概排斥西方事物B.断绝对外贸易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8、以下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793年英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
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10、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商也发达B、天朝物产丰盈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重要地位11、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封闭管口,固守疆域C、严格中国对外贸易D、不许外国人来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https://img.taocdn.com/s3/m/4c4262b0a5e9856a57126011.png)
【答案】:
【解析】: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苏州人口众多
B、苏州商业繁荣
C、苏州地价上涨
D、苏州农业发达
【答案】:
【解析】: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ຫໍສະໝຸດ 【解析】:——《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推行这一事件目的?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七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是( )
A、北魏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解析】:
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横看世界历史,清朝前期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
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概况。
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二、知识概览图 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防范自卫的产物 自然经济为根源 自大心理的反映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三、新课导引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双方互赠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思考讨论〕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你知道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
(2)明成祖统治时期是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廷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厉行“海禁”。
(4)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海外贸易。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2)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3)1757年,乾隆下令封闭沿海通商口岸,只许欧洲船只在广州一处通商,并且只许和朝廷特许的“行商”做买卖,实行闭关政策。
乾隆后期还拒绝同英通商,嘉庆时继续拒绝通商。
说明 “闭关”原来是关闭城门的意思,闭关政策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闭关政策并非完全闭关,而是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知识点2 自大与封闭——“闭关锁国”的原因防范自卫的产物(1)防范自卫既有防范海疆不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又有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居民往来会“滋扰生事”的含义。
闭关锁国 限制通商 “闭关锁国”的原因“闭关锁国”的影响(2)在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
(3)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清朝统治者,梦想紧锁国门,永保王朝统治。
自然经济为根源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
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既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自大心理的反映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
而当时的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一直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落后的“蛮夷”之邦。
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就是这种自大心理的典型反映。
知识点3 危机来临——“闭关锁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但同时也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最终无法防御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1)导致海关制度混乱,贪污勒索的现象很普遍,增加商品成本,影响商品质量。
(2)导致盛世之下,君臣安享太平,奢侈无度。
(3)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中断了正常的外贸和外交活动,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从此被抛在世界进程的后面,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说明关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邓小平总结到: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
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 200年。
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汉、唐的辉煌,也有明、清的血泪。
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打开对外交流的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时,中国自豪地向世界敞开国门,带来的是唐朝的空前繁荣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时,国门开始合拢,唯郑和的下西洋,使中国一度扬威海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这并未给中国带来安宁和稳定,却将鸦片战争给了苦难的中国,中国历史就这样步入了近代社会。
五、课堂检测例1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材料可知,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说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故答案为B。
例2 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闭关锁国政策以种种手段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非严格禁止对外贸易,故①项的表述是错误的;②③④三项都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正确认识。
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l万至1.2万人。
……(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
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
”马戛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
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戛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注意运用教材中的基础识分析此题。
【答案】 (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中国的航海技术停滞不前。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
六、学后反思我小结:七、体验中考1.(2015·福建厦门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2.(2015·广东省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C.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2015·广西柳州3)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4.(2015·江苏南京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2015·辽宁营口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 君主专制B. 闭关锁国C. 重农抑商D. 对外贸易6.(2015·山东济南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与学习卡片内A.闭关锁国 B.社会风貌 C.民族关系 D.君权强化7.(2015·山东潍坊7)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8.(2015·山东省烟台市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对外自由开放9.(2015·四川内江3)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10.(2015·山东日照6)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
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
富不如中国。
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它小国。
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A.愚昧无知 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 D.顽固不化参考答案:1—5:CDADB;6—10:AC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