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指导书
地震模拟实验指导
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指导书编写人:易远元审核人:桂志先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2000年6月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一、地震勘探超声模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地震超声波模拟实验的仪器(SYL-2型岩石参数测定仪和探头)。
2.测量介质的速度。
3.辨认波形。
二、实验原理地震勘探超声波模拟实验是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用探头模拟震源和检波器,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做各种地质模型在室内进行波传播理论和勘探问题的研究,让野外问题在室内再现。
控制部分发信号给发射机,令其向换能器F发射电压,并同时给计数器开门指令,开始计时。
由标准信号控制部分(当波到达接收换能器S时)给计数器发出关门信号,此时计数器显示的数字就是波的旅行时间t(微秒)。
与此同时,S换能器记录的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示波器,荧光屏上便显示出相应的波形。
探头又称换能器,用压电陶瓷做成,它是电声转换装置,可将电压转换成声能向介质发射,介质产生的机械震动(声波是一种机械震动),又可由探头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由接收机接收放大、显示。
图1.实验原理示意图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发射机2.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接收机3.有机玻璃板(介质)、凡士林、刻度尺四、实验内容1.了解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的面板上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学会操作和使用仪器。
2.认识各种换能器“探头”,比较它们的延续度,了解分辨率与延续度的关系。
探头上应用凡士林耦合以减小实验误差。
3.在有机玻璃板上观察纵波、横波(距离大一些有利于观察横波),读出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它们的传播速度(V P/V S=1.732)。
图2.观测示意图4.所测介质速度是用透射法测得的。
五、实验步骤1.开机前:面板上各开关,旋钮所在准备位置以及各连接线的连接。
①电源开关向下拨至关闭位置; ②电压电流种类开关放在电源电压位置; ③输出调节电位器反时针旋至最小; ④输出开关拨至输出位置(250V -1000V )。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如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波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技术。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物理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
三、实验内容1. 重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重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重力仪测量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重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重力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重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重力值。
③ 将记录的重力值绘制成曲线,分析重力异常分布。
2. 磁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磁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磁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磁力仪测量地面磁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磁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磁场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磁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磁场值。
③ 将记录的磁场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磁场异常分布。
3. 电法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法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电法勘探仪器测量地下电性差异,从而推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
(3)实验步骤:① 将电法勘探仪器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电流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电法勘探仪器,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电流值。
③ 将记录的电流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电流异常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重力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重力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层的密度变化有关。
2. 磁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磁场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磁场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有关。
3. 电法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电流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电流低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有关。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报告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培养面向国家急需的矿产勘查、工程勘探和解决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专业性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此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全过程,增强了系统观念,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深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介绍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拉科斯特(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对称四极剖面电法勘探实验等常见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试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些试验,试验参数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努力培养自己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
目录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 (4)实验2 重力仪的认识与资料处理 (6)实验3 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 (10)实验4 对称四极剖面电法勘探实验 (14)实验成绩评定 (17)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规则岩石试件的块体密度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量积法三、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试件加工形状:圆柱体、立方体或方柱体,并满足下列要求:(1)试件尺寸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的10倍;(2)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03cm;(3)试件两端面不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05cm;(4)试件两端面应垂直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5)立方体或方柱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环境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指导书-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地球物理探测实验指导书中国海洋大学2006实验1重磁实验及重磁方法应用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常用重力、磁力仪的类型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重磁仪器;2、掌握重磁数据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最终结果形式3、了解重磁方法在工程和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实验方式:多媒体讲解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内容:1、重磁仪器的认识1)常用的重力仪贝尔雷斯重力仪(Burris Gravity MeterTM)简介1991年由Lacoste博士发起创办了——零长度金属弹簧重力仪(ZLS)公司。
ZLS公司花费了6年以上的时间开发了这种新的金属零长度弹簧重力仪—贝尔雷斯(Burris)重力仪。
贝尔雷斯(Burris)重力仪不是在过去Lacoste重力仪产品技术的重新包装,而是采用了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使得仪器具有最先进数字性能且易于使用,是目前市场上最准确、精确、耐用和快速读数的重力仪。
通过UltraGravTMControl电子装置自动操控贝尔雷斯(Burris)重力仪可以达到微伽级精度,作为Lacoste型号的升级换代产品,几年来该产品销售遍及世界各国,获得了世界各国重力使用者的好评。
产品优点:•最好品质和最精确的测量•最轻便和最耐用•实时固体潮监测•1微伽分辨率•初学者和熟练专家都可方便使用•自动读数•全天候工作应用贝尔雷斯重力仪可以根据你的预算和需要进行多种配置。
UltraGravTM操作系统允许操作者为每次使用选择所需的不同水平的精度。
较低精度可以更快读数,可以在一天内记录多个站点数据。
贝尔雷斯重力仪采用高精度可以用于要求最严格的微伽级测量。
•石油勘探•矿产勘探•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地图绘制•地质和考古勘察•地下水和环境研究•构造研究•火山学研究•地热研究功能详述1、操作方便的UltraGravTM控制系统软件贝尔雷斯重力仪是通过安装在掌上电脑的(UltraGravTM)控制系统软件进行操作的,该系统能够让初学者很快的使用贝尔雷斯重力仪,并且其操作也非常简单。
地球物理勘查作业指导书
地球物理勘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和工程物探工作。
3 职责3.1物探项目组负责地球物理勘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3.2 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地球物理勘查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工作流程分为作业准备和野外作业两个阶段。
4.1 作业准备4.1.1 资源配备4.1.1.1 人员配备:项目设计批准后,根据任务书和设计的工作量,进行项目组织和人员配备,并明确项目组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
4.1.1.2 物资配备: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配备和采购有关物资。
采购物资按《实物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4.1.2 技术准备4.1.2.1 学习培训:野外作业前项目组应组织项目组人员熟悉和掌握任务书、设计书和有关的规范、规定。
4.1.2.2 统一要求:项目组负责人组织项目组人员制定工作细则和有关技术规定,统一技术要求,包括技术交底。
4.1.2.3 仪器常数测定:物探技术人员按设计工作方法要求做好仪器常数测定。
4.2 野外作业4.2.1 施工作业4.2.1.1 方法协调: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协调好综合方法的应用和相互之间过程中密切配合。
4.2.1.2 测网布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按《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布设物探测网。
4.2.1.3 测点观测:物探技术人员按布设的测网进行测点数据采集。
4.2.1.4 物性测定:物探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于测区内采集物性标本并进行物性测定。
4.2.1.5 工作日记:物探技术人员应对每天工作点线号等情况进行记录。
4.2.2 野外资料整理野外内业人员对观测(采集)到的数据及时进行计算和物性标本测定。
及时绘制物探各参量草图,做好阶段性资料、野外验收前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研究、编制文字小结。
5 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5.1 地球物理勘查操作细则5.1.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见表1)5.1.2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见表2)5.1.3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见表3)表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表续表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表表2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表续表2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表表3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表续表3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表表4 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操作细则表5.1.4 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操作细则(见表4)5.1.5 重力仪操作步骤5.1.5.1 仪器调试1.将底盘放置平稳,利用底盘中心圆水准器将底盘大致放平,并用手把底盘放稳。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讲义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讲义实验一高精度质子磁力仪的认识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质子磁力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G—856的基本结构。
3.掌握G—856的操作方法。
4.了解数据输出的方法。
二、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水、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的氢原子核中的质子因自旋而具有一个磁场,如果外加一个强大的人工磁场,那末所有质子的自旋磁矩就会顺着该人工场方向排列,当人工场突然消失时,质子将在惯性力和地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各自以相同的相位绕地磁场方向旋进,这种运动与自旋陀螺绕着重力场方向旋进十分相象。
质子旋进时会在容器内的线圈中产生一弱小的感应电信号,理论与实践证明,该信号的频率严格正比于所处位置的磁场总强度。
=2w=ypTf其中,f为旋进频率,T为磁场总强度,W为角速度,y为质子磁旋比,p为一常数。
显然,测量出感应信号的频率就可知道所测磁场的总强度。
三、质子磁力仪的基本结构及特征一般的质子磁力仪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探头和仪器主体,探头是一圆柱形密封容器,内装满蒸馏水或航空煤油,并且有一个沿圆柱轴向绕制的线圈,它担负产生人工激化场和产生旋进感应信号的双重作用。
仪器主体主要由信号放大、分频、计频、显示、控制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电源部分。
G—856是高精度仪器,其灵敏度0.1nT。
它是目前国内较新式的微机智能型磁力仪之一。
其特点是:1.内有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控制,因此智能化程度高,能自动诊断错误,显示直观。
能自动存贮和数据输出,也能自行进行观测工作,操作方便,性能稳定。
2.采用高集成化电路加之软件功能使结构紧凑可靠。
质子磁力仪的测量不受温度影响,也没有零点漂移现象,这就大大简化测量过程并提高了精度。
它的局限性主要是:①在磁场梯度大的条件下不能正常工作。
②在磁场总强度小于2万nT的地方不能工作;③不能直接测量磁场分量。
四、G—856型仪器的认识1.仪器主体面板介绍(1)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分上下两排,上排可显示磁场值(五位整数和一位小数)。
勘察地球物理实验
勘察地球物理实验报告专业:核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法勘探的仪器的使用及原理并学会运用。
实验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门口的草坪上。
实验仪器: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回顾并掌握中间梯度法的原理。
2:将核勘查地球物理方法中的电法勘探方法--中间梯度法运用于实践。
3.记录并分析数据,绘制电测深曲线,与理论曲线趋势作比较,分析。
二.实验仪器1.微机电测仪 1台2.电源箱 1台3.电极4根4.导线若干长5.皮尺1个三.实验地点:成都理工大学砚湖南路旁边的草坪。
四.实验方法:通过在草坪上每隔2米安置一条测线,每个寝室测量一条测线,通过测量供电电极a,b间1/2到1/3的地区的电阻率,最终完成草坪的电阻率剖面图。
五.实验原理:1.装置形式及ρs公式A 、B 、M 、N 四个电极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于MN 的中点O 对称分布,AO=BO,NO=MO,AMNB 又称为“对称四极剖面法”还可以对称与“O ”再增加两个供电电极A’和B ’,且AB>A’B’该装置称为“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
利用该装置可以了解同一剖面上两种深度范围内导电性有差异的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分析对称剖面法的ρs 曲线,首先将对称四极剖面法与中间梯度法和联合剖面法作一比较。
从“场的特点”看:对称剖面法与中间梯度法都属于两个异性点电源的场,测量电极都位于剖面的中部,属均匀场,ρs 异常曲线的特点与中间梯度法类似。
但ρs 曲线比中间梯度的曲线复杂、生产效率低些。
根据场的叠加原理,一张名对称剖面法的ρSAB 为联合剖面发两个视电阻率(ρS A 和ρS B )的值的平均值,即:六.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设备,连接电极(正确连接A ,B ,M ,N 四个电极在仪器上)。
2.调解仪器的参数。
IU kMNs ∆=ρMNAN AM k ∙=π)(21B s As AB sρρρ+=3.按点距逐步测量实验数据。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指导书(总学时6周,6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专业教学实习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重、磁、电(磁)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实习。
本课程为必修专业实习课,适用于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实习任务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地球物理学中的(重力)磁法和电法及地震勘探这几种方法的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流程、各勘探方法基本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熟悉这三种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了解重磁电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过程2.了解重磁电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流程和正反演处理软件或系统等三、课程安排和教学基本内容(一)、实习时间、地点与实习方式1.实习时间、地点:野外——上海市崇明教学实习基地,实习时间为2周天左右(2009.7.6-2009.7.19)室内——校内资料整理和处理解释、编写报告和答辩,时间3-4周(2009.7.21-2008.8)2.实习方式: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 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 教学实习感性过程与理论认知过程相结合。
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导与实践
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导与实践一、引言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来了解地下的构造、岩石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在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就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导与实践进行探讨。
二、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主要有重力测量、磁力测量、地电测量和地震测量等几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非常重要。
1. 重力测量重力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重力加速度来了解地下不同区域密度的差异。
其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重力仪器对目标区域进行测量,并注意排除测量误差,保证数据准确性。
此外,还需注意地表地质及地下介质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间距和测量平台,以保证勘探效果。
2. 磁力测量磁力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地磁强度来了解地下岩石磁性特征的方法。
在实践中,需要使用磁力仪器对目标区域进行测量,并注意排除外界磁干扰。
此外,由于地球磁场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量时还需根据地磁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正,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 地电测量地电测量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和极化效应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和分布的方法。
在实践中,需要使用地电仪器对目标区域进行测量,并注意排除测量误差。
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电极间距、测向和测次等参数,以优化测量效果。
4. 地震测量地震测量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观测其传播和反射情况来了解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构造的方法。
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地震波的激发、传播路径的设计和地震波接收等工作。
此外,还需合理选择地震仪器和记录参数,以获取可靠的地震资料。
三、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导在地球物理勘探测绘技术的操作中,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
1. 前期准备在进行地球物理勘探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对目标区域的地质调查、场地选取和设备准备等。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昆明理工大学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姓名何云龙学号201110101125班级资勘111院系国资院地科系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指导教师李海侠、龚玉蓉提交日期2013.11.20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实验一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实验地点:昆工莲华校区足球场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习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磁法勘探的原理磁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本实验在室外使用高精度磁力仪做剖面观测,学习磁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G856质子磁力仪,探头及相关的仪器配件。
(三)实验的主要步骤(1)布置测线、测点。
(2)将磁力仪与探头连接。
(3)测线测量时通常2-3 人一组,由一人拿探头,一人兼做记录,或单独由一人记录。
(4)打开仪器,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线号、设置点号和调谐场等参数。
(5)逐个测点进行磁场观测,并记录观测值,完成剖面上所有测点的观测。
(6)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磁场变化的剖面图,分析剖面上的磁场变化特征。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一)实验数据17 47186 34 47215 (二)图表分析磁场强度的变化图1从南到北图2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3实验结果(三)结果分析磁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由三号测线磁异常等值线图可知,实习区从北到南磁异常值递减。
由实习区磁异常等值线图可知,从西南到东北磁异常有递减趋势,部分地区磁异常值较高。
磁异常的反演可以有多种答案。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实验地点:昆明理工大学大学莲华校区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山东桃村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指导书 5-电法勘探
第五章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成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电法勘探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可供使用的方法已有二十多种。
这首先是因为岩、矿石的电学性质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在电法勘探中通常利用的有岩、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及导磁性等。
其次,是因为电法勘探不仅可以利用地下天然存在的电场或电磁场,还能通过人工方法以多种形式在地下建立电场或电磁场。
若就场本身的性质而言,可将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即传导类电法勘探和感应类电法勘探。
传导类电法勘探研究的是稳定或似稳定电流场,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和自然电场法等。
其中自然电场法是一种天然场方法。
感应类电法勘探研究的是交变电磁场,可以统称为电磁法,包括低频电磁法、频率测深法、甚低频法、电磁波法、大地电磁法等。
其中大地电磁法是天然场法。
各种电法勘探方法是适应不同地质任务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它们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地质工作中,不仅可以寻找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还可以进行地质填图,查明地下地质构造。
此外,电法勘探还用于地壳及上地幔的研究之中。
第一节测量仪器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
该仪器是参照国外先进电法仪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制的新一代直流电法仪器,集多功能、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及良好的功能可扩展性于一身,堪称电法仪器中的精品。
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物探、铁道桥梁勘探等方面,亦用于寻找地下水、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水文、工程地质勘探中,还能用于地热勘探。
(一) 仪器主要特点及功能1、集发射、接收于一体,轻便灵活。
2、全部采用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配以独特的待机工作方式,整机体积小、耗电低、功能多。
3、若操作员在10分钟内无任何操作则仪器自动关闭电源。
4、真正一机多能:既能做常规电法又能配本所生产的WDJD-1多路电极转器做高密度电法且两种模式自由切换,两种模式下的数据互不影响。
山东桃村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指导书 7-综合解释
第七章综合解释以桃村实习区域已有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及成果为基础,进行综合勘探剖面的磁法和电法资料处理与解释,与地震资料分析结果相结合,进行地震约束下的剖面综合解释,从而详细研究综合剖面的地质结构,为桃村实习区域地质剖面解释提供依据。
磁法、电法和地震资料剖面综合解释思路,解释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构造发展演化规律,从理论上指导剖面的解释。
二、剖面解释要与已有物性资料相吻合。
三、剖面内的断裂解释、地层推断,同时依据电、磁资料的解释成果和地震资料的推断解释结果。
主要综合解释流程:在剖面的解释过程中,以地震解释结果约束电、磁剖面解释,参考地质资料进行解释,其解释流程如下:一、依据电法资料,独立进行电法剖面的解释,提出电法初步解释变化模型;二、依据磁力资料,独立进行磁力剖面的解释,提出磁力初步解释磁性变化模型;三、将地震资料的解释推断结果,作为约束条件,进行电法剖面、磁力剖面的再次解释,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绘制综合地质解释剖面图(包括推断的地层分界线、火成岩体等),从而确定剖面内的地质构造等分布。
第一节磁法资料解释磁测取得的数据必须加以整理,以求得测点相对于基点的磁场差值.在强磁区这个差值可以当作磁异常值看待,但在弱磁区或精密磁测中还需要对这些差值作必要的改正,如日变改正,纬度改正等,在海洋磁测中还要进行方位校正,以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对磁测成果的影响,得到仅与探测对象有关的异常值。
最基本的磁异常图件有: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磁异常剖面平面图和磁异常剖面图。
为了正确地对磁异常作出推断解释,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弄清磁异常与磁体的对应关系。
自然界中的磁体的形状是复杂的,磁性也不均匀,并且进行磁测的地形往往起伏不平,难于用数学方法计算磁体的磁场分布。
为此,需要对条件作如下简化:(1)地面水平,(2)磁体孤立存在,且形状规则,(3)磁体被均匀磁化,(4)剩磁与感磁方向一致,(5)不考虑消磁作用,(6)围岩无磁性。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
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
实验目的,通过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
构造,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
1. 利用地震波传播原理,测定地下岩石的密度和速度;
2. 通过地震反射和折射现象,推断地下岩石的界面和构造;
3. 使用地磁仪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分析地球磁场的特点。
实验步骤:
1. 设置地震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不同深度的地震波传播时间;
2. 分析地震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计算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声波速度;
3. 进行地震反射和折射实验,观察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使用地磁仪在不同位置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1. 地下岩石的密度和速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推测存在不同的岩石层;
2. 地震波在某些深度出现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推断地下存在构造复杂的地质界面;
3.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符合地球磁场的一般特点。
实验结论:
通过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地球物理理论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改进: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增加地震波的频率和能量变化,以提高地下岩石的分辨率;同时,可以在不同地质构造的地区开展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实验报告编写人,张三。
日期,2022年10月20日。
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指导书
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指导书编写人:李瑞刘爱疆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二0一六年九月实验一测井曲线的认识及数据回放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井数据处理软件EZLOG。
2、掌握测井数据加载方法和数据回放显示。
二、实验要求1、熟练掌握EZLOG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加载测井数据的方法。
3、绘制原始测井数据曲线,并认识每条测井曲线的特征。
三、实验场地、用具与设备计算机,测井数据处理软件(EZLOG)。
四、实验内容:1、测井数据加载使用EZLOG测井数据处理软件加载原始测井曲线。
2、测井曲线回放显示使用EZLOG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绘制原始测井曲线。
3、测井曲线图的认识;回放图中共有5道数据: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深感应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RILD、记录单位Ωm;中感应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RILM、记录单位Ωm;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RFOC、记录单位Ωm;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NPHI,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无铀伽玛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TH,记录单位API。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1. 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2. 利用电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3. 使用重力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4. 采用地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磁性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地震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断层和褶皱构造,推测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电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通过重力勘探方法,推断了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确认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地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矿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论: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我们成功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为未来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地质工作者和资源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年(改)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实验指导书编写人:编写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00八年一月目录第一次实验:实验一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曲线量…………………………………………….. 实验二普通电阻率测井中屏蔽影响的定……………………………………….. 第二次实验:实验三自然电位测井中扩散吸附电动势的模拟测量第三次实验:实验四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 第四次实验:实验五滑行波观察及声波时差测量……………………………………………. …第五次实验:实验六自然伽马能谱的测量……………………………………………. ………实验七放射性涨落误差测量……………………………………………. ………实验一 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曲线测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室内模型井的实验测量,学习、了解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测井方法。
通过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测量,定性了解不同电极系数测量普通电阻率曲线的差异,加深对电法课程的学习、理解。
二、实验原理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把电极系数入井内,测量井下一定范围内地层的电阻率,用自动记录测井仪连续记录地层电阻率随井深的变化,所记录的测井曲线称为电阻率线,用以研究钻井所钻过的地层剖面和划分油、气、水层。
其测量原理是:将电级系放入模型中井,由A 、B 电极供电M 、N 电极测量(可采用双供电电极系式或单供电电极系,详见图1-1,测定岩层电阻率的原理线路)。
在供电电流恒定的情况下,普通电阻率Ra 与M 、N 之间的电位差成正比,即:I V K R MN a ∆=式中: K=A /L ——电极常数测量时可用以下单位表示:ΔV ——毫伏(mv),I ——毫安(mA),A ——平方米(m2),L ——米(m),则岩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一米(Ω-M),K 的单位是米(m) 实验证明,用同一个电极系,采用双电极供电或单电极供电,其测量结果完全一样,称为互换电极系。
因此在测井过程中,采用任何一种电极系排列都可以。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某某地区。
实验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探测,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装备,地震勘探仪、地磁勘探仪、电阻率仪等地球物理勘
探设备。
实验过程:
1.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地震波
的传播时间和速度,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2. 地磁勘探,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分析地下岩
石的磁性特征,推断地下构造。
3. 电阻率勘探,利用地下不同岩层的电阻率差异,推断地下地
质结构。
实验结果:
1. 地震勘探显示,在深度约200米处存在一层岩石较为坚硬的地层,可能是岩石层或者煤层。
2. 地磁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磁性异常区域,可能是矿石或者矿床。
3. 电阻率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电阻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含水层或者含盐岩层。
结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初步推断该地区存在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地下水位变化导致数据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
改进方案,可以结合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控制。
总结,地球物理勘查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的探测,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但在实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指导书
工程物探实习指导书适用课程: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编写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球物理系编写人: 朱鲁翟培合2014年9月一、目的要求1、实习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在学习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后进行的一项教学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各种方法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有进一步了解,并对地球物理勘探使用的各种仪器有所了解。
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和物探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要求:(1)基本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步骤。
(2)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3)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
(4)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资料基本解释方法。
二、实习时间安排1、第1天进行实习动员,提出具体要求和安排,并进行分组。
然后了解熟悉实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2、第2-6天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野外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第7、8天进行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
4、第9、10天在资料解释基础上,整理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仪器1、电法勘探实习仪器电测深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电剖面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DWZJ—1型多功能电极转换器,电源,WOJO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30个电极,带有至少能接30个电极的电缆两根。
2、地震勘探实习仪器反射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瑞雷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 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 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四、实习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实习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实习两部分内容。
1、电法勘探实习电法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三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07年10 月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培养面向国家急需的矿产勘查、工程勘探和解决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专业性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此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全过程,增强了系统观念,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深了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介绍了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拉科斯特 (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和高密度电法仪仪器认识实验等4种常见的试验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试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些试验,试验参数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努力培养自己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
目录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 (4)实验2 拉科斯特 (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 (6)实验3 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 (9)实验4 高密度电法仪仪器认识实验 (10)实验1: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规则岩石试件的块体密度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量积法三、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试件加工形状:圆柱体、立方体或方柱体,并满足下列要求:(1)试件尺寸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的10倍,(2)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03cm;(3)试件两端面不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05cm;(4)试件两端面应垂直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5)立方体或方柱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每组试件制备不少于3块,不允许缺棱掉角。
2、试件描述(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3)试件的形态。
3、量测试件尺寸(1)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按平均值计算截面积。
(2)量测端面周边对称四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高度平均值。
尺寸量测应精确至0.001cm,尺寸量完后,按相应公式计算试件的体积(V)。
4、烘干试件、称试件质量将试件置于烘箱内,在105~110℃恒温下烘24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试件质量,精确至0.01g。
5、按下式计算岩石的块体密度式中:ρ――岩石的块体密度(g/cm3);ms――岩石试件的干质量(g);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计算精确至0.01g/cm3。
6、本试验每组平行测定3块试件,取其平均值作为岩石的块体密度。
实验2:拉科斯特(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实验学时:1实验类型:认识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认识LCR 重力仪的主要结构,并了解该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描述LCR 重力仪是美国(LaCoste &. Romberg Gravity Meters Inc) 生产的一种金属弹簧重力仪。
其外形呈方柱形,见图2-1 ,尺寸为20cm×18 cm×25 cm 。
仪器净重 3.2kg 。
仪器配有蓄电池、电池充电器、底盘和手提金属箱。
重力仪、蓄电池和手提箱总重量约9kg 。
该仪器有G(Geodetic) 型和D(Microgal) 型二种:前者测程大,适用于全球测量而勿需调节测程;后者精度高,但直接测量范围较小。
图2-1 LCR 重力仪外貌(1) 金属箱) (2) 重力仪(3) 三角架底盘仪器结构为外壳和内盒两大部分:外壳部分包括仪器面板、绝热填料、电子部分、恒温装置、水平调节螺旋及温度计;内盒包括磁屏、弹性系统、光学系统和测微系统。
仪器面板上有纵、横水准器窗、读数旋钮、计数器、夹固螺旋、水准器调节孔、测程调节孔、检流计、检流计的灵敏度及零位调节孔等。
图2-2 LCR 重力仪面板1,4 -水平调节螺旋( 横向) ;2 -纵向水准器;3 -读数钮鼓及计数器;5 -外壳;6 -检流计;7 -目镜筒;8 -水平调节螺旋( 纵向) ;9 -横向水准器;10 -夹固螺旋;11 -温度计窗三、重力仪的操作使用在正式使用重力仪前,需提前把它加热到恒温温度,并使其稳定4h 以上。
一般操作步骤如下:1. 将底盘平稳地放在观测点上,并小心地将仪器从箱内取出,轻缓平衡地放在底盘上。
调平仪器。
2. 逆时针旋转锁摆旋钮,松开摆杆,转动读数旋钮使指示丝位于读数线附近( 也可观测检流计指针是否在中央位置或数字电压表显示是否接近零) 。
如有粘摆现象可先使纵气泡向目镜筒方向偏移一、二分划,然后用指尖轻击仪器面板,当摆自由晃动后再精密调平仪器。
3. 松摆后最好等(3—5)min 后再观测。
打开照明灯,转动测微轮,使亮线精确对准读数线。
待摆杆静止30s 后再读数,按同样方法读够规定的次数( 一般 2 、 3 次) ,同时记录读数时间( 精确到分) 。
注意每次读数时,都应使亮线由左向右,从一个方向精确对准读数线,以便消除齿轮的间隙误差。
各次读数间的差值超限时( 一般规定为 5 μGal ,相当于G 型仪器0.5 格,D 型仪器5 格) 应补测,直到取得一组合格数据为止。
读数时先读计数窗内的数,例如4268.2 ,最后一位 2 是近似数,精确值要从测微轮读取,若为240 ,那么最终读数应为4268.240 ,此值的最后一位相当测微轮上的1/10 小格,它是估读出来的。
观测时,随时要检查气泡是否有变化,如果水准器泡偏离0.2 格以上,则重新精密置平仪器,补测一组数。
4. 读数完毕,顺时针旋转夹固旋钮锁摆( 此项操作容不得一次疏忽,否则会损坏仪器) 。
5. 提起仪器平稳地放入装箱内,并上好箱扣。
操作应注意的问题:1.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时,尽可能利用罗盘,使仪器与正北方向平行,即每次使有两个调平螺旋的一端方向朝北,以削弱地磁场对仪器的影响。
2. 在晴天或雨天观测时要打伞。
避免阳光直射引起仪器面板或局部受热和避免雨水淋湿仪器。
四、实验报告编写内容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1) 绘出弹性系统结构示意图,并阐明其测量重力变化的原理。
(2) 绘出测量杠杆系统示意图,并说明当重力增大时,测微轮旋转的方向及视野中亮线移动的规律。
(3) 绘出仪器面板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 问题讨论LCR 重力仪的操作要点。
夹固制动装置的作用。
实验3: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认识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认识ENVI 质子磁力仪的基本组成,并了解该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磁力仪认识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
由于质子磁力仪具有精度高、便携等众多的优点,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勘察各领域。
1. 该系统中总场测量仪器的各部分基本配置如图3-1 所示。
图3-1 质子磁力仪的基本组成图其中包括仪器主机、探头、探杆、充电器、测量电缆、RS-232 电缆和背架。
2. 键盘本键盘共有19 个键,为了易于操作,其中两个最常用的键分别安置在仪器面板的右侧和左侧,即开始/ 停止“START/STOP ”键和记录键“RECORD ”。
有些键还具有三重功能,各种功能体现在不同工作进程之中。
实验4:高密度电法仪仪器认识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的原理、面板结构,并学会仪器的操作方法。
2. 学会测定电场,加深正常场的概念。
3. 学会用四极法测定水电阻率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仪器布置高密度电法工作布置同普通电法,根据研究的目标体和任务不同,而布设测线。
GMD-2 仪器布置非常简单,只有一根电缆,沿测线将电极按极距要求( 根据探测目标体深度不同而确定极距,与普通直流电法相同) :仪器面板接线如下图:图4-1 新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工作示意图2. 数据采集软件操作3. 数据采集,参数设置(1) 执行数据采集软件2E.exe, 出现参数设置页面如下图:图4-2 高密度电法仪参数设置界面(2) 根据具体情况输入总电极数,电极极距,最小极距系数,最大极距系数和电极编号。
每一项都是按“ENTER ”后出现小的对话框,内有数字,这时按“←、→”键减少或增加数字,一般按一次增减量为“ 1 ”,按“Ctrl + ←、Ctrl + →”,增减量为“10 ”( 电极极距分别是“0.1 ”和“ 1 ”) ;按“↑、↓”箭头上下移动菜单。
输入完后按ENTER 键确认,或按“↑、↓”箭头输入其它项参数。
①总电极数:根据使用的电极数来决定;②电极极距:根据电极排列情况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大小等因素。
该项增减量为“0.1 ”或“ 1 ”,单位:米;③最小极距系数:该系数可从1 开始,取决于研究目标最小深度;④最大极距系数:该系数也可从1 开始,最大为20 ,取决于研究目标最大深度;⑤输入电极编号:步骤非常重要!要根据实际电极排列中每个电极连接盒子的号码输入( 要有野外记录本) ,同样,按“←、→”和“Ctrl + ←、Ctrl + →”增加或减少数字;按“↑、↓”箭头上下移动菜单;按“Tab ”键,列与列之间移动。
按“ESC ”退回主菜单。
如果输入电极总数少于四个,程序会自动警告。
修改电极距:在(2) 中可同时修改整个剖面的电极之间的距离,而本项可修改每一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操作同(5) ,移动“←”、“→”箭头的移动单位是:0.1 米,“Ctrl+←、→”为: 1 米。
3. 选择排列方式,程序有四种排列可供选择:α(Wenner 温纳装置) 、β(Dipole-dipole 偶极—偶极装置) 、施伦贝谢尔( Schlumberger) 和单极—偶极(Pole- dipole 或Dipole-pole) 装置。
在某一个横条上按“Enter ”键时,会有一声响铃提示,同时出现“ A 、B 、M 、N ”的排列示意图。
下图为温纳装置的示意图。
如果在数据采集前没有输入排列方式,则程序会提示要求输入电极排列方式。
其中,在做单极—偶极排列时,要求布置一个无穷远极—C 极,这与普通电阻率法的联剖法和三极法一样要求, C 极接于仪器后面板的 B 接柱。
4. 自检程序图4-3 高密度电法仪自检程序自检程序有3 项:接地电阻检查、电极盒检查和自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