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五步曲”
教案二:利用教学地图构建有效的教学步骤。
教案二:利用教学地图构建有效的教学步骤。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教学地图构建有效的教学步骤,已经成为一个被重视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地图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它可以协助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管理学生,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地图教学地图是一种教育教学工具,它能够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学生学习。
教学地图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主题或要点:教学地图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它标明了当前的教学内容,如主题、要点、目标等。
2.教学步骤:教学地图的教学步骤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的一系列任务。
3.学习目标:教学地图中的学习目标是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目标。
4.学生任务:教学地图中的学生任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如阅读、写作、讨论等。
二、教学地图的作用1.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
教学地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将学生的时间和资源聚焦在学习上,避免浪费时间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地图能够更好地组织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地图的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生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3.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学地图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管理课堂,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如何组织课堂,而可以在教学地图上进行规划。
三、教学地图的构建步骤教学地图的构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主题和目标: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明确教学大纲和学习资源等。
2.确定教学步骤:教师需要依据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学习资源来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步骤。
3.编制教学地图:根据教学步骤、学习目标和学生任务来编制教学地图。
教学地图包括教学步骤、学习目标和学生任务等。
4.反思和修正:教学地图需要进行反思和修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实际情况等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正。
高中地理“五步教学”课堂的探索
高中地理“五步教学”课堂的探索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育也在不断探索适用于教学的新方法。
其中,高中地理“五步教学”课堂的探索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五步教学”课堂进行探索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高中地理“五步教学”概述高中地理“五步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五个步骤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巩固与拓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导入环节导入是高中地理“五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展示、小故事等形式。
通过简单而具体的引入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和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探究环节自主探究是高中地理“五步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获取和整理相关的知识。
可以采用课件、图书、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鼓励他们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环节在自主探究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的合作能力,可以引入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来进行。
合作探究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以得到他人的反馈和启发,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展示环节展示环节是高中地理“五步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呈现出来。
展示可以采用口头报告、PPT制作、海报展示等方式进行。
通过展示环节,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五步四环节地理教学法
五步四环节地理教学法内容摘要:近几年我构建了“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
“五步”是指:自主学习——填图巩固,探究交流——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点播精讲,深化拓展——达标测验,及时反馈。
“四环节”是贯穿在上述五步地图教学中,即:绘图——填图——赏图——思图。
它使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了活力。
近几年我构建了“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
“五步”是指:自主学习——填图巩固,探究交流——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点播精讲,深化拓展——达标测验,及时反馈。
“四环节”是贯穿在上述五步地图教学中,即:绘图——填图——赏图——思图。
它使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了活力。
读图填图;探究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反馈地理学科,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头疼的学科。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成历史。
近几年的课改教学,我构建了“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
“五步”是指:自主学习——填图巩固,探究交流——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点播精讲,深化拓展——达标测验,及时反馈。
“四环节”是贯穿在上述五步地图教学中,即:绘图——填图——赏图——思图。
1.自主学习——填图巩固自读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一步。
自读教材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
而地图可以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存储在大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的时候,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图上落实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山脉、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旅游胜地等地理事物。
而对于那些不能在图上标注的疑难问题,应要求学生在所画轮廓图的右侧空白处列出。
地图能力培养三步曲
地图能力培养三步曲——读图、画图、用图贵州省锦屏民族中学吴琳兰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地理对象的形态特征主要靠图象显示。
就科学信息的表现手法而言,地理科学是最强调和讲究运用以地图为主的多元化图象方式负载和传输地理信息的一门科学。
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而且有效的学科工具。
图象和文字是地理教材既密不可分又不能互相替代的两种表述形式。
地图及各种地理图象以符号和图形传输巨量的地理信息,大大减少了冗长的文字描述,形象生动且比较准确地传达信息。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
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图能力。
现行地理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凡是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尽量诱导启发学生以通过读图、读表获得,要让学生经常读图、用图,积极从图中查找教材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并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件的位置、分布、特点、规律等内容,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地图中变文字内容为地图语言,丰富地图的内涵,增加学生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形成学生学文看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良好习惯。
地图能力的培养,单靠读图是不够的,读图只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在熟读区域地图的基础上,应该逐步过渡到画图、用图等能力层次。
一、读图读图能力即从地理图象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通过读图,学生不只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读图和析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加深对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例如,在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中。
通过读“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河流的基本特点:1、高源山地为主的地形。
地图教学法的流程
地图教学法的流程
第一步一圈图
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
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
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第二步一说图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本步要求学生将地图上圈注的地理名称有机地串联起来,说明某地区或某国家的地理状况。
这一过程通过学生间的“说”,加强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合作共进。
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旨在让学生揭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存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地图为载体,以“理”贯穿教材,实现抽象向直观的转换。
本过程需要学生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师得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三步一忆图
忆图就是让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展现各地理事物。
此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依次在空白板图中说出或在头脑中展现出各地理事物。
再进一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此幅地图,回忆各地理事物,以便加深对地图的空间认识及其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空间概念,实现直观向抽急的转换,完成对地理
知识的习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过程,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和引导。
初中地理课堂'五步读图法'进行读图能力有效训练的实践研究
读
要求。另一方面,从教材编写内 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减
图
少了对知识要点的文字叙述,代 之以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
117000
法
种图表,地图的教学和运用是地 理教学的灵魂。因此,对学生读
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新课程
辽 改革的理念。
进
宁 省
从现代国际教育理论来看:
本 空间能力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智力
理
“名、例、圈、画、析”五步读 图法,提高了地理课堂读图能力
课
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读图能力;有效
堂
训练;五步读图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
体, 是 获 取 地 理 信 息 的 主 要 来
五
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 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掌
步
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 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
“画”—第四步:描绘轮廓、线条或画简图。
一描画轮廓、线条形状,并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 形状的特征。如在讲授河流时,描绘长江和黄河 干流并画简图,观察黄河的干流形状像汉字“几” 字。二画辅助线,助力观察比较分析;三画简图, 记分布。如;在学习《新疆》 的“三山夹两盆” 简图。
“析”—第五步:析规律,探原因,明特点。 综合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 “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有
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大
效
量调查和深入研究与实践,我摸 索出““名、例、圈、画、析”
训
五步读图法,提高了地理课堂读 图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练
一、““名、例、圈、画、 析”五步读图法的内容
的
“名”—第一步:读图名。 通过读地图名称,明确地图主题,
地理地图四环节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我校教科研中心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地理教学中我构建了“地图四环节教学法”。
“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读图﹔探究交流——赏图﹔点播精讲——填图﹔拓展提高——用图。
一、自主学习——读图地理学科,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尤其是七年级世界地理,学生颇感头疼。
而开启这把困难大门的最好的钥匙就是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辅助部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
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一定要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
养成使学读图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对于世界或某一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侧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理念。
二、探究交流——赏图探究交流有利于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地、愉快地环境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使以学生学会怎样取长补短,学会人际交往等,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探究交流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地图,更会欣赏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以通过读图训练、填图练习、拼图比赛等逐步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三、点播精讲——懂图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在点播精讲上。
比如在学生颇感头疼的七年级地理东西半球的划分上,可以通过模型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自己在教学中经常琢磨一些难点,用一些学生易理解的方法,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掌握地图了,学习地理就轻松自如了。
四、达标检测——用图在地图达标检测中,可以先易后难,先简单后综合,使学生经常练习读图——绘图——用图,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使用地图对学习地理的帮助,对于日常生活的帮助,从而可以更好地使用地图。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鱼”者,知识也;“渔”者,技能与思维也。
也就是说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教学虽然与知识密切相关,教学虽然负载了传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但教学的根本目的,却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问题解决。
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即每堂课的教学分为五个步骤:自学探疑――启迪释疑――问题探究――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一、自学探疑――思维的基础每学习一节内容,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列出自学提纲,交代本节学习的重点,提出本节学习的难点,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使学生通过自读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与结构,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课文章节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以便在“启迪释疑”环节中对学生作具体的引导与启示,又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正误并及时加以调整。
“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启迪释疑”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同时,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召唤学生自我感觉受、自己加工信息、主动创造的能力。
二、启迪释疑――思维的启发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必须检查,及时反馈。
否则,学生无法判断正误,不仅知识难以准确化,而且也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抓好地图教学“四环节”,搞好地理教学
抓好地图教学“四环节”,搞好地理教学“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
”地图在地理和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
因此,地理教师在广泛、熟练地运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探求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方法。
地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填绘地图。
一、认识地图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
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
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但不同种类的地图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差别较大。
如全年降水柱状图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扇形图),两图同为统计图,但全年降水柱状图是在坐标轴上绘制,横轴有12个月份,纵轴为降水量标尺(毫米);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则是把一个圆分成五个扇形,不同的地形所占百分比不同。
再如日照图,图上有经纬线、晨昏线、太阳光线或有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等。
由此可见,学生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确地图的名称外,更要知道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切不可张冠李戴、含糊不清。
二、熟悉地图熟悉地图,既包括单纯意义上的记忆,又要求学生据图直观获取地理要素的特征。
记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名称,如地名、气候、植被、自然带、洋流等等,要读得准、写得对、记得住、找得到,做到空间位置正确、地理意义明确,达到不翻开地图也能很快地浮现出要查找的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和位置所在。
即使需要翻开地图,也能很快地找到所要查找的内容。
三、阅读地图阅读地图就是学生能独立地对地图上所表示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水文等)进行积极的思维,分析它们的特征以及各种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影响;能对照几种不同内容的地图综合说明各种地理事物间(包括各自然要素之间、各经济部门之间、自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归纳出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
地图的五步读图法
地图的五步读图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圈定思考范围。
首先读图名,弄清所看地图反映什么内容。
大部分图名是紧跟图表的,放在图表的上方、下方或一侧,在读图题中则往往放在或隐藏在题干中。
知道图表属于哪一类型,可准确选择判读思路和方法。
中学地理常见的地图的种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全面获取信息。
其次读图例及注释。
弄明白图上每种地理符号的含义。
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会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要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图中没有使用特殊的图例,可以不论,但对于常用图例,还是熟记为好。
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符号,但在特定题目中则可能表示其它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
因此养成及时阅读图例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步:连题目,抓关键,锁定考察目标。
图上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可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与题干、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舍弃其他无关信息,缩小读图的范围,有针对性的作答。
一般如特殊的经纬线、方向、重要事物等都是关键信息。
如果是区域图,就要从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确定区域位置。
最有效的方法是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地理意义的地理事物,然后再沿某一方向去判读。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对接教材内容。
读图类问题的解决,一般不会仅仅靠图,除了图中信息外,我们还要应用题干信息和教材原理,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解题任务。
尤其要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科学严谨作答。
答案表述要全面简洁,呈现层次化,语言规范明确,突出术语化,科学严密,具有逻辑性。
中学地理地图教学三步曲
地图教学三步曲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各种地图(表)贯穿始终,地图教学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地图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点。
对教师而言,怎样把图中所蕴含的种种地理信息传达清楚,怎样帮助学生读图、析图,而不是简单地指图、说图;对学生而言,怎样对图上有用信息过滤,怎样从地图中找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记忆图上信息,举一反三,最终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
一、读图
拿到一张地图(表),首先要读“图名”,也就是这幅地图的名称,对图有个整体印象,从图名中找到关键词,这一步骤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读“图名”,再读“图例”及图上的各种说明,要求详细,注意发掘图中隐含的信息,以免造成信息的遗漏。
第三,要看清主图与副图、各种图表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很重要。
在读图时,尽可能找出规律,按一定顺序读图,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以沿线读图,这里的线可以是铁路线、公路线、河流,也可以是经线、纬线等,如长江的主要支流及分布。
还可以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读图。
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动态图与静态图的区别,对于动态图可以按时间顺序或空间运动来读图。
二、析图和判图
对地图的分析过程是综合归纳读出的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
三、图表再现
图表再现可以是简单的回忆过程,如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更高一层的应使学生能掌握通过已知的文字、数据信息分析比较后,绘制图表,把抽象概念具体化。
通信地址: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邮码:211600
电子信箱:jsjhhhz@。
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的使用方法总结
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的使用方法总结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的使用方法1、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县等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逐渐地在头脑中形成国家或地区的政区图。
这样只要一出现某个国家的图形时,头脑中存储的有关国家的地图就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运用地形图,记忆地形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3、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为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
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就能在一张十分简单的示意图中,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应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地理知识点联系方法一、纵向联系法:从知识的纵向联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联系。
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
如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按时间发展演化有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有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
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
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由近及远、由始至终的纵向联系,如学习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思维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加强了记忆。
地理地图使用方法
地理地图使用方法地理地图使用方法1.善用地图,事半功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善于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形成空间观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文结合,高效学习: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3.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学会读图,注意顺序:(1)读图的主题,即图名;(2)看清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和方向;(3)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内容、范围;(4)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5)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
5.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县等的空间分布及相对位置。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逐渐地在头脑中形成国家或地区的政区图。
6.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学好地理这门课。
在复习中要记忆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为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
若能借助示意图,寓文于图就能在一张十分简单的示意图中,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
学好高一地理的技巧和方法:1.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2.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社会课中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
地理五步法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五步法恩施市教研室王庭权为了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现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五步法”推介如下: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五步法的基本步骤和要求: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五步法的操作要点说明:1、展示目标(1)、抓重点内容、紧扣课标要求拟定学习目标,要具体、清楚、明白、简捷。
(2)、在小黑板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板书,或由教师上课时作简捷板书(限于中心词)。
2、自学课本(1)、自学前教师必须提供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重在导,要具体、简捷、明了、可操作,适宜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
(2)、学生自学课本须独立。
左图右书,学生读、思、写、画任其自由,教师巡回关注中差生。
(3)、小组长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自学,直接向组员提问了解情况。
(4)、此环节重要,力争70%的学生掌握70%以上的内容。
3、问题探讨(1)、课前拟定出探讨问题。
问题内容一般是自学导学提纲的内容、教材“活动”板块的内容、教师给出的新内容等重点内容。
问题不宜多也不宜少,视其难度而定,一般2~3个为宜。
(2)、教师将讨论的问题分解到各组,各组进行问题探讨,得以重点突破。
(3)、要求各小组长积极组织、各个组员大胆发言,相互质疑解惑,组员边听边记,最后统一本组意见,推举本组展示员,展示员要有序更替。
(4)、养成发言有序、人人发言、认真倾听、敢于质疑、乐帮他人的好习惯。
4、交流展示(1)、站在人前说话,要面对听众,做到仪态大方,声音宏亮。
(2)、说明本组展示的问题。
(3)、展示员要与全体同学互动,引导大家看何图何文,本组是如何分析的,归纳本组统一观点。
在重点、难点、考点处提醒大家注意,强调大家识记,并推介好的识记方法,其他同学边听边记。
(4)、展示员发言后应提出还有何异议,异议提出先由学生解答,若无异议要由展示员作过渡,引出下一问题。
(5)、教师在适时适处进行点拨、强调、拓展、延伸。
5、当堂训练(1)、抓住重点、难点内容选择、编拟训练题,题型多为选择题、综合题、地理实践题。
地理制作五步曲-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课件制作五步曲
余民强
第一步,精心备课。
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梳理知识体系,确定重难点以及过程和方法,联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确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契合点来编写教案。
第二步,搜集资料。
从网络上、图书室或者其它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或者重大新闻热点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电视短片。
第三步,筛选资料。
把搜集起来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电视短片等资料,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筛选,选取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电视短片要新颖、真实,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第四步,加工制作。
本着制作的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便于操作的原则。
基于交互式白板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易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
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
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
课件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一定的审美性。
第五步,评价审定。
课件制作完成后,自己根据教案试讲并演示课件,同时邀请同专业的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观看,根据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修改,直至大家都满意为止。
地理五步教法
思考性 梯度行 有趣性
学生阅读
(1)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独立思考,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 (3)重点解决老师所列问题 (4)提出标划课文重点内容
小组讨论的作用
小组讨论
学生间点拨释疑、相互启发; 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小组讨论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在语言 交锋中产生有价值的认识; 2、教师要注意收集信息,抓住 学生争论的关键点; 3、注意讨论的时间、纪律调控。
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需要 培养学生新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 需要 个人提高上课艺术水平的需要
二、五步教学法模式简介
1问题展示 2学生阅读 3小组讨论 4归纳总结 5检测反馈
设计问题的基础
问题展示
教师研究课标; 熟悉教材;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 设计问题应具备的特点
三、实施“五步教学法”终极目 标
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完整有序的地理教学模式,培养学 生地理学习的习惯; 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水平; 扩大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归纳总结的内容
课本知识的归纳总结; 学生课堂表现的归纳总结。
(1)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理解误区及其原因; (3)归纳总结并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形式
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清楚地理事物间 的关系。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题目的特点
结合课时要点、难点出示典型题目; 练习量不易太多; 课堂及时反馈更具针对性。
地理课堂“目标定位、靶向突破”五步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目标定位、靶向突破”五步教学模式一、明确学习任务在预设地理相关情景导课之后,出示包含具体学习内容定位的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课学习应该达到的课标要求。
“包含具体学习内容定位的学习目标”,指的是教师在备课时依据课标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每一个具体的层面上,通过对应于课本的具体条目和页码、对应于课本图表的具体编号,明确定位本节课具体学习的点与面,让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更具有引导性和辅导性。
二、逐个突破要点依据上述目标中的靶向内容和图表,结合课本条目的具体内容,分段展示学习线路的“据点”,引导学生使用相关内容的课本文本、重难点突出的图表、有关联的课外扩展材料等学习工具突破“据点”,完成地理信息的识记、提取以及归纳分析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所得的学习成果。
三、构建知识脉络将学习过的“据点”,及时用板书的形式构建成能够反映出各地理要素间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具有地理关联性的知识脉络。
四、演练巩固提升精心挑选简洁、针对性强的练习,根据学习的进程靶向分段投放给学生,根据反馈的学情,及时、有针对性的再次引导学习并巩固,同时完成本节学习的查遗补漏任务。
五、回扣学习目标依据构建的知识脉络,“回头看”本节的学习目标,用恰当的措施逐条检验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在板书中用红色笔将本节知识反映出来的各要素之间的地理关系提取圈画出来,明确表达出本节课蕴含的地理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培育人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键点:抓住生生互动——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校正注意事项:一少(老师少讲重引导),一多(学生多感官齐参与)一段一总结(红色笔突出关联),一段一巩固(练习注重全面)节终大总结(目标回头看),节终总提升(凸显各地理要素间关系总结提升)。
2024地理新课标实践与探索:地图学习的五种策略
2024地理新课标实践与探索:地图学习的五种策略引言随着2024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地理教育正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地图研究作为地理研究的核心部分,需要我们探索更加高效、实用的研究策略。
本文将介绍五种地图研究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一、地图识读策略地图识读是地图研究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地图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标题、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基本要素,并教授他们如何通过这些要素获取地理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地图识读的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图识读能力。
二、地图绘制策略地图绘制是学生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图形表达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绘图工具,如尺子、圆规、画图软件等,绘制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的表达和传递。
三、地图分析策略地图分析是指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深入研究,揭示地理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关联信息,如地理位置、范围、分布等,并运用地理分析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等,揭示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地图分析,学生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地图应用策略地图应用是将地图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地理实践任务,如地图制作、地理调查、空间规划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地图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导航、旅游规划等,提高学生地图知识的实用价值。
五、地图评价策略地图评价是学生对地图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反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地图评价题目,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研究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地图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地图教学的效果。
结语地图研究是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和实践五种地图研究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在2024地理新课标的指导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地理研究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教学“五步曲”
发表时间:2012-09-12T10:16:01.90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汝花
[导读]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王汝花(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山东滨州251900)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的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会读图、识图、用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和将来参加社会实践,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目前考察地理知识时,读图思考题一般占总分的60%以上。
要掌握好这一学习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实际,笔者尝试了地图教学的如下教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即“读图———析图———绘图———填图———用图”,这五个层次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识转化成为能力的过程。
一、读图
这是学生学习地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学好地图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读出一幅地图所表达的不同的地理事物。
在这一环节中,要重点训练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熟记图例、注记。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血肉”。
对于常用图例,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其形状,反复记忆,达到熟练认识的程度。
如城市用“○”表示、公路用“=”表示。
做题时,指导学生善于用图例,尤其是作为隐藏条件。
如图中仅有一条等高线和一穿过等高线的河流,如何判断河流流向,很明显要看这条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即流向与凸向相反。
(二)识别地图方向。
方向的指示是地图的要素之一,地图的方向有多种表达方式。
1.常规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一般地图表达方向的方式,较容易记忆。
2.带有指向标的地图。
有些地理事物的方向不规则,所以用指向标来指示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指示的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辨认地图的方向,以便准确地认识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等。
(三)明确地图比例。
比例尺的大小,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决定着描述范围的大小和描述程度的详略。
教学这一问题,重点利用数学公式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描述范围越大,描述内容越简略。
反之,比例尺越大,描述范围越小,描述内容越详细。
学生弄清了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公式,学会了应用方法,就会为读懂地图打下基础。
总之,通过上述训练,学生能较熟练读懂一幅地图,并能迅速地指出图中任意地理事物的方向和位置等。
二、析图
析图是根据教学目标在能熟练读图的基础上,感知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图进行综合分析说明,以弄清图中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技能。
析图在开始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看图找规律。
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图,进一步引导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绘图
绘图是在读图、析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记住图中各地理事物的位置、方向、界线、形状等而动手操作记忆的过程,是地图教学的关键环节。
训练时,根据图的不同情况,可分类进行。
(一)临摹。
对于较简单的图,通过读图、析图后,可直接照原样绘出。
例如,《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学生在绘图的同时达到了记忆的目的。
(二)复印。
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地图,地理事物多,靠观察分析后照原样绘出,难度较大,这时可叫学生采取直接用复写纸复印出图的大致轮廓,再参照原图注明图例和注记,达到记忆地图的目的。
(三)绘图。
根据已有的材料和数据,通过绘图制作画出图示,达到直观记忆的目的。
它可分为绘画和制作两类。
绘图是根据已有的数据或材料绘制成图。
例如,提供了某地一月中气温的日平均数据,就可绘画出该地一月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制作多运用于带有运动过程的地图。
例如,锋面的形成过程,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示制作活动挂图,变抽象记忆为直观记忆。
总之,绘图是学生学习地理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长期地不间断地强化训练,才能掌握绘图技巧,熟练准确地绘图。
四、填图
所谓填图,即根据已有的地图轮廓,把该区的地理事物用图例或注记准确地填入图中相应位置,它是把知识转化成技能的一种体现,也是地图教学的目的之一。
这一环节运用于初中地理部分复习。
五、用图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经常以地图为切入点,再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包括区域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天气形势图、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类型柱状图、生态农业模式图、森林火灾统计表等。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
首先是审题,看清图的标题(或名称),确定知识范围;其次看图例和注记,发现并提取图中的图像信息,寻找标志性数据或知识点;最后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组织有效答案。
通过以上五个层次的训练,学生能较好地学会读图知识,掌握读图技能,使学生对地图产生兴趣,由原来的“冷接受”转变为现在的“热心学”,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填图、用图等训练,做到“心中有图”,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