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pdf
“十二五”期间长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投 资是 实现 产业结 构优化升 级 的重 要动力 之一 。 副省 级城市 中居 于靠后 的位置 , 农业 比较 劳动生产 率 由于 资金 投向的不同和数量的增减会对产业结构体 系 远低于工业 比较劳动 生产 率。这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长春市委党校
J RN L O HEP T S t OL OU A FT AR Y ct O OFC CCH GC N MU 1 lALC MM r E P AN HU N CP O n'E
“ 二 期 间 十 五"
长春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 究 研
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
[ 摘 要]十一五” ‘ ‘ 时期长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良好 , 也存在一些问题 。十二五” 间, 但 “ 期 预计长春市第一产业比 重将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 。要抓好着力点, 利用好友展环境 , 克服制
辆、 千万吨 玉米生化 等体 现长 春市支柱和 优势产 业 的 基地 建设 的带动 , 长春市 的产 业优势 与规模效 益结 使
其他行业 的发展。 5 资拉动的效应增强 . 投
3城 乡二元结构制约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 .
长春市城 乡二 元发展结 构仍然 存在 , 且在一 定 并
合 起来 , 力地带动 了围绕着 这些支柱 和优势 产业 的 有 程度 上 出现 了不断强化 的趋势 , 乡二元结构 的存在 城 严重制约着长春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的步伐 。长春市
长春市 规模 以上工业企 业不 断增加 , 在企业规 模 师人数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 另一 方面 , 虽然长春市科研
不断扩大 的同时 , 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放 大 , 规模 效益 凸 人 员的总量较多 , 但是理 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 , 与企业 现。通过汽车产业 园区、 畜产 品深加工、 百亿元轨道车 基础创新联 系并的转换 效率等 方面 。产业结 升 , 对 但第二产业 比重一直在国 民经济发展 中居于首位 , 构高度化与合理化 是相辅相成 的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梳理和归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路径选择和效果评价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为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和指导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这一理论为后续产业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等概念,他认为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进而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这一理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经济学派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其中,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认为,经济的成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是指研究各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产业结构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产业结构理论和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产业结构理论1.经典产业结构理论经典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认为,不同国家基于资源禀赋差异,应该专业化生产具备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益最大化。
马歇尔则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要素差异导致了各国产业的相对优势,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
2.新古典产业结构理论新古典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梅罗-苏沃洛模型和拉曼齐-斯威定理。
它们认为,市场竞争引导资源自由配置,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3.创新与技术驱动的产业结构理论创新和技术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提出了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观点。
二、产业结构分析方法1.产业结构比较分析法产业结构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探索其差异化现象,从而找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分析不同产业门类的比重、发展趋势等。
2.产业结构动态分析法产业结构动态分析法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识别其内在规律。
主要包括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周期分析等,可以确定产业结构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
3.产业链分析法产业链分析法主要通过分析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关联与协同关系,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供应链分析、需求链分析等。
4.产业结构弹性分析法产业结构弹性分析法主要通过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弹性系数,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可以辨别出具有较高增长速度和潜力的产业领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建议。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是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工具。
基于演化理论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 、 产业创新转 和施蒂格勒等芝加哥学派推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型期 、 战略提升期 、 矛盾凸显期 。 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 C r op rJh l c e、 ai G let d和 Seh n hi C o e、onFe h rD vd i r n s t b a t e p 我 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 使我 国由旅游资源大 国建 Wa Ⅱ (9 3 ,aii .和 H ys 19 )Dmii j 1 19 )Lpc eJ t ae (94 , i t r 设为旅游产业强 国,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加快旅游 L an e 和 K i .ebg(98 等 人 on i s d eb D bae19 ) 从旅游部门结 tG 产业转型 , 推进旅游产业创新 、 结构升级与优化 , 促进 构 、旅游产品结构分析提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对策。 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因此 , 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国内研究有 : 魏翔(0 5从旅游企业战略转型、 20 ) 产业深 与升级优化 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目前 的研究多 度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 ; (06研究创新与转型时 但 吴南 20 ) 杨振之(0 2、 20 ) 赵煌庚(03 、 2o )张立 用静态均衡的思想 , 缺少对结构调整 动态性 、 非均衡 期旅游发展的关系 ; 20 ) 林峰(0 6 等分别从旅游行业层次结构、 20 ) 产 的过程研究 。 演化经济学以动态演化的视角理解社会 生(05 、 业结构与整合 、 部门结构演进规律及模式 、 系统升级角 经济变迁 的过程 , 是描述与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 陈玉英(00 研究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20 ) 方法 , 其基本概念已被引入产业经济学 , 用来解 释企 度进行 了研究 ; 刘文波 (o 0研究 网络化与旅游 2o) 业、 企业网络的演化 , 尤其是产业与技术 的协同演化 。 的多层面支撑体系 ; 产业结构升级 的关系; 赵书虹(06 运用技术变迁理 20 ) 本文吸收了演化经济学的思想 内核 , 构建了一个企业 演化与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演化模型, 为探索旅游产 论研究民族地 区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技术创新途径 ; 陈仙波(o i、 2o )庄小丽 (0 6等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 20 ) 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分析法研究旅游产业优化的对策 。 以上的研究 , 存在着明显 的缺陷和不足 :1从研 ()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的研 究 的视角看 , 多从产业 的中观层面到 中观层 面, 或从 究进展 产业或整个区域层面研究 产业 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 化, 未从微观层面 一中观( 宏观 ) 层面 的视角研究产业 在 国外 , 大 利亚 经济 学 家费 歇尔 (95 首 先 提 结构调整 ,即从旅游企业与区域旅游系统的互动 , 澳 13 ) 通 出三次产业结构理论 , 经济学家霍夫曼 (9 1 、 13 )克拉 过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克(9 0 、 14 )库兹涅茨(9 1 、 昂惕夫(9 3 、 14 )列 15 )刘易斯 优化 ;2从学科的运用来看 , () 以往的研究多使用主流 (95 、 15 )罗斯托(9 0 等先后对产业结构演进和调整 经济学的理论体 系 , 16 ) 用均衡 的、 静态 的观念 去研究结 理论作了深刻 的论述。 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第一次把 构调整与升级优化 , 英 未使用演化经济学 的动态、 非均 产业 内部的结构定义产业组织 , 后来贝恩等哈佛学派 衡思想对其进行研究 ;3从系统学的观点来看 , () 旅游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作为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四川省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背景及四川省承接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正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
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研究
能 齐 全 、 础 设 施 完 善 , 区 域 有 着 很 强 的 聚 集 基 对 力 、 射 力 和 综 合 服 务 能 力 。凭 借 着 良好 的 市 场 辐 基 础 和通 达 的 经 济 网 络 , 撑 、 范 、 动 着 区 域 支 示 带
经 济 的发 展 , 以极 强 的技 术 扩 散 能 力 、 识 传 播 并 知
化 中心 城 市 , 业 生 产 性 职 能 向 区域 扩 散 与转 移 。 工
可 以说 , 心 城 市 的 进 化 与 发 展 具 有 明 显 的 阶 段 性 中
不 同时点不 同 国家 的 产业 结 构 , 优 化 与 升级 其
的过 程和结 果也 会 不 同 。但 一般 来 说 , 业 结构 的 产 升级 通常 表现 为 由第 一 产 业 为 主导 向 以第二 、 三产
还受 着 资源 、 能源 分 配 的方 式 及 其形 成 的产 业 结构 的影 响 。在 现代社 会 , 一个 经 济 体 内部 得 益 于 专业
政府 作 为 “ 得见 的手 ” 过 制 定 和 实 施 产 业 看 通 结构 政 策 , 过财 政 税 收 、 贴 贴 息 、 律 规 章 、 通 补 法 制 度设 计 等 手 段 影 响 经 济 体 内 资 源 、 源 及 其 最 终 能
逐 渐 成 为地 区和 国 家经 济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时 , 业 结构 的 优 化 与 升 级 应 以 区 域 分 工 为 基 础 , 时 间上 注 重 主 导 产 业 的 更 迭 , 产 在 在 空 间上 强调 产 业 的对 接 , 原 有 经 济发 展 状 态及 潜 力 则是 中心 城 市产 业 结 构 优 化 与 升 级过 程 中 不 可 忽视 的 因素 。 而
辽 宁 大 连 ,10 5 16 2 )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理分析
等要素 的同时转移 ,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 通
了我 们 自身 产业 的优 化 升 级 。 同 时 , 自改 业 产 品 生 产 为主 , 在 引 进外 来 新 技术 和 资 过产业转移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在实 使 现规模经济 的同时强化专 业分工效应, 革 开 放 以来 , 由于“ 先 富带 后 富 ” 的 政 策 促 金 后 , 可 以 大力 发展 个 体 农 业 加 工 业 , 提 当地 的农 产 品 升产业竞争力 , 进 了东部地区优先发展 , 使得近年来东部 得 农 产 品在 当地 得 到 增 值 , 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理, 希望对安徽积极有 效承接 产业转移提 供相应理论 参考 。
关键 词: 承接产业转移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级 ; 机 理
二、 促 进 产 业 结构 优 化 升级 的作 用机 散 、 产 业 集 中度 不 高 的 问题 。 同时, 吸 收 先 理 分 析
( 一)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是 产业 内部组成结构,提高其运作效率, 进
促 进 安 微产 业 结构 转 型 升 级 的研 究 ; 项目 编号: X S K Y 1 3 2 0 Z D 中图 分 类 号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个 国家 ( 或地区) 的各类 型产品在 国民 体经济效益 ; 同时, 产业 的转移也 必然伴
经济 中的构成情况 ; 在微 观层面 , 指一个 随着 国家相关 政策 的调 整和 国家 经济发 企业 生产 的产 品中各类 产 品的相互 比例 展 方 式 的转 变 , 通 过政策 引导 、 宏 观 调 控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理分析
口文 /王 虹 陆冰 蕊 张 华凯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的理论框架
( 安工程科技学 院 经济管理 系, 西 西安 704 ) 西 陕 级 应 遵 循什 么规 律 , 何 评 价 结构 优 化 的程 度 , 何 实 现 升 级 等 , 如 如 一 直是 理论 界 研 究的课 题 . 过 系统 分析 , 出 了一个 纺 织 产业 结构 升 级 的理 论 框 架 , 通 提 以使 相
Mas a1 的理 论 贡 献 之一 是 把 “ 织 ” 为 生 产 的 第 四要 素. rh l) 组 列 他认 为 , 模 经济 并 非 来 自生 产 规模 的 规 简 单 扩大 , 依赖 于 “ 织 的改进 ” 理 清产 业 内部 企业 间 的关 系和 相 关 产 业 间关 系 的是 梅 森 ( s n 而 组 . Mao )
维普资讯
西 安 工 程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U n v riy o g n e ig S in ea d Te h oo y o r a fXia ie st fEn ie rn ce c n c n l g
第 1 卷 第 2期 ( 6 6 总 2期 )
20 0 2年 6月
Vo. 6 No 2 S m . 2 11 , . ( u No 6 )
文章 编号 : 0 1 7 0 ( 0 2 0 — 1 20 1 0—3 52 0 )206—4
纺 织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升 级 研 究 的 理 论 框 架
产 业 组织 理论 中分 析市 场结 构 的 内容 主要 有 市场集 中度 、 品差 异 、 入与 退 出 壁垒 及供 给 者纵 产 进 向 一体 化 ( 规模 经 济 ) 厂商 的市 场 行 为有 价 格 行 为 、 究与 开 发 ( & D) 销售 活 动 及 组 织 调 整行 为 . 研 R 、 ( 并 、 并 、 合 ) 经 济 绩 效 一 般考 察 资源 配 置 效 率 、 术 进 步 程 度 、 业 组 织 的 技 术 效 率 等. C 合 兼 联 . 技 产 SP 范 式基 本 的逻 辑结 论 是 市场 结构 决 定 企 业在 市 场 中 的行为 , 而企 业 行 为 又决 定市 场 在 各 方 面 的经 济 绩 效 . ~
江苏省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江苏省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刘晏僮,孙思琪,高淼(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绿色金融的发展为新能源公司、环境保护事业等活动的融资提供了便利,也限制了高污染重工业企业的发展,帮助产业整体进行转型优化升级。
因此本文以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江苏省绿色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运用绿色金融来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于建议,从而帮助江苏省经济结构升级,更加健康、绿色且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信贷;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F832+F2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9-0070-03Research on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and upgrading in Jiangsu prov inceLiu Yantong,Sun Siqi,Gao Miao(Suqian University,Suqian,Jiangsu,223800)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has facilitated the financing of activities such as new energy compan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also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olluting heavy industrial enterprises,helping the entire industry to transform,optimize and upgrade.Therefore,this article takes green finan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Jiangsu province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and proposes targeted measures on how to use green finance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ggestions to help Jiangsu province to upgrade it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achieve healthier,green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green finance;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green credit;economic transformation一、江苏省产业结构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该指标以地区各个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对于GDP的贡献比例作为参考的基础上,添加了产业结构中生态友好型产业所占比例等参考因素,该指标的大小反映了该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越大表明该地域产业结构越发达,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
(1)经济全球化把各国产业纳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球范围 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特点对我国经济产生压力和机遇。特点:一 是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化为重点,发展网络经 济,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造新模式;二是在新科技创新推 动下,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掘起,成为新的增长点 和动力;三是对传统产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转移和淘汰。美 国在这一轮经济持续增长已连续10年,得益于以信息化为重点的 结构调整。以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为目标,推进信息产业大发展, 形成美国“新经济”,并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浪潮(第四次, 蒸汽、电力、电子、信息),美信息产业产值已占GDP增长部分 的1/3以上。各国的调整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全球的,世界性的制 造业、能源业、运输、现代服务出现跨国重组趋势,使经济全球 化深化。
高度化的内容:从结构比看,一是三次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二是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三是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的产业重点依次转移。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1)产业高附 加值化,具有较高的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2)产业高技术 化;(3)产业高集约化;(4)产业高加工度化;(5)产业开 放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外资内资相结合的全方 向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到国外,全球化不要过多强调独立的 工业体系和国产化率;(6)结构竞争高级化。市场成熟,集中 度提高,协调为主要,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内部化,博弈更多采用 合作式,避免两败俱伤。
(2)促进高度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出现经济服务化;产品 从单一转向多样,从低档转向高档;技术结构从资源技术转向 再生产技术,再转向信息技术,或从硬技术转向软技术;消耗 结构从耗能、耗材、耗资高转向节能、节材、节资;布局结构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高度综合的复合布局;投入要素从 劳→资→知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转内函。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成熟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1957年,克拉克在第三版《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明确地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部门。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等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矿业
服务性产业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三)中外三大产业划分的异同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产出结构 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常见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 劳动力结构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 需求结构
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初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1941年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财产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
*
*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
产业空间结构理论
案例二:发达国家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产业空间结构的显著调整 ,从最初的分散布局到工业化中期的集聚,再到后工业化 的分散布局。
在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采取了分散布局的方式,将产业 分布在不同地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逐渐向城市和 地区中心集聚,形成了如伦敦、纽约等大都市区。在后工 业化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产业 空间结构又呈现出分散布局的趋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 活调整其地理位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政策与制度因素是影响产业空间结构的外部 条件之一,它们通过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来 影响产业空间结构。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等来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合理 的政策与制度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 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市 场占有率。而不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则可能导
案例四: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的协同发展
总结词
城市群作为产业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需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
详细描述
城市群是产业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不同城市之间需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关系。为了实现城 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这需要加强 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点轴开发理论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主张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选 择一些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进行重点开发,同 时沿着交通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轴”,通过 “点”与“轴”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艾伯特提出的,他认为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选择一些具有优势的 地区作为“点”,进行重点开发,同时沿着交通线将这 些“点”连接起来形成“轴”,通过“点”与“轴”的 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点轴开发理论的核心是强调 区域内的点轴系统建设,通过重点地区和交通轴线的开 发,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区域 的综合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级 理论 的再深 入研 超 战 略 梦 想 , 济 学 家 筱 经
原 三代平 在产业 结构 方 面进 行 了 大量 的研 究 , 撰 了《 业 编 产 结 构论 》 一书 , 次对 产业结 构如何 优化 升级 进行 了研 究 , 首 明 确提 出 了二 个基 准条 件 , 收 入 弹性 基 准” 生 产 率上 升 率 “ 和“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研 究 理 论 综 述
杨 国庚 杨 奇 (. 江广播 电视 大学 长兴 学院 , 1浙 浙江 长 兴 3 3 0 ;2 浙江 工业 大学之 江学 院, 江 杭 州 3 0 2 ) 110 . 浙 1 0 4 摘要 : 产业 结构优化 升级 是 实现 资 源有效 配置 的有效途 径 , 是促进 地 方经济发展 的关键 , 是加 快 工业化 进程 的 战略 举 措 。产 业结构优 化升 级理论 始 于 日本 经济 学家筱原 三代 平的研 究 , 目前 , 在世 界金 融危机 蔓延 之 时 , 业 结构优 化 升 产 级研 究缺 乏动 态性研 究 、 化升 级基 准与指 标体 系不相 匹配等 问题 凸显 出来, 行 基 础理 论 再研 究、 优 进 开展优 化 升 级 , 进行 资 源配置 效率评 价和培 育 支持 体 系研 究 , 将是 产业 结构优 化升级 理论研 究的方 向和重 点 。
佳产 业 , 而带 动其 他产业 发展 的积极 、 动 、 从 主 有效 的 战略 行
为 。 中国已进入工 业化加 速发 展时期 , 地 区在 “ 各 十一 五 ” 规 划 中 , 纷纷提 出要 加大 产业 结 构 调 整力 度 , 都 发展 各 自的龙 头产业 。尤其 在 当今 世界 金融危 机之 时 , 产业结 构 优化 升级 再度 成为人们 关注 的焦点 与重 点研究课 题 , 很有 必要 对 产业 结构 优化升级 研究 的 回顾 , 找 出 存在 的问题 , 过 系 统分 查 通 析, 从而促 进对 产业结 构优化 升级作 进一 步研究 。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引言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理论和实践,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为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2.1 产业升级理论产业升级是指原有的产业基础不断发展升级,由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升级理论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析和创新链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是产业升级理论的重要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创新链理论则是通过对产业链进行分析,找出产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环节,以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2 转型升级理论转型升级是指企业或产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转变为新的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和提升。
转型升级理论主要包括企业转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转型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文化和领导力等方面的变革。
转型升级还涉及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即产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找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合适时机和方向。
第三章: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实践3.1 国内实践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
例如,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变为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的制造。
另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也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不仅成为国际一流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国际实践国际经验也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例如,德国的制造业在冷战结束后面临转型的压力,但他们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成功实现了制造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另外,新加坡的政府通过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兴产业,将制造业从低端逐步向中高端产业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孝感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孝感市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孝感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孝感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据了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孝感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有必要深入研究孝感市的产业结构,寻找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措施。
通过对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可以为孝感市的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对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对于促进孝感市经济发展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当前孝感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探讨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方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孝感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孝感市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孝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研究借鉴和启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提供参考和基础。
1.3 研究意义孝感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孝感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孝感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平稳增长,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孝感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使城市更具发展潜力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
中国军转民106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 叶成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繁荣发展,中国产业结构有着其自身发展特有的特性与难点。
维持国家市场经济高效有序的进行下去,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写到了重要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收入差距,并且解决一些资源不合理分配的问题。
在以供求关系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做好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使中国产业结构在面临这一难题时以崭新的面貌去对待,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并将无限的活力带入到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中来,是不断引领相关产业开启新的征程。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欠缺创新意识和精神中国产业结构在全球当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产业结构将为人民服务为其自身的宗旨和目标。
青年职工的加入使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加入鲜活力量,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青年员工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总以一种随意敷衍的态度去面对,不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责任意识。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中,创新精神的建立更是难上加难。
这便会使中国产业结构引导的工作中所呈现出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产业必须要以自身正确的思想领导行动,将其原有的错误思想教育认知及时转变过来,进而逐步建立起单位的工作业务与思想教育之间的连接桥梁。
使二者能够步调一致、协同发展,坚决避免将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分裂开来。
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要通力合作,进而营造出良好地思想氛围。
(二)缺乏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比较性认知和理解只有将自身的努力精神充分发挥到中国产业结构工作开展过程中,才能不断促进青年职工的成长。
在面对新生事物时,时刻秉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去面对生活。
在思想方面,积极开展思考,敏锐察觉,对自身的人生追求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化基础素养和相关生活常识,便可以使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年职工。
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及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其作为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传统的金融服务往往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金融服务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
这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还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这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这将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金融服务差距,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健康发展。
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何让 他们 有尊严地在 城市 中生根 。需 探索建立 以户 籍制度 为
核心 , 包括土地处 置 、 老保 险等 多方面 的改革措 施。将 进城 养 农 民工纳入 城镇社 会保 障体系 , 享受 和城 市居 民同等 的就业 、 社保 、 教育 、 医疗等 服务 , 真正实 现“ 有所 教、 学 劳有所得 、 有 病 所医、 老有所养 ” 解 除其 后 顾之 忧。二 是将 转户农 民工这 些 ,
48
第2 5卷第 1期
21 0 2年 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n lo B IC r so d n eUnvri o r a f HU E or p n e c iest e y
V0. 5 N 1 12 . 0.
Jn 2 1 a.02
增加值 占 G P的 比重 并 没有 随着人 均 G P的成倍 增 长 而提 D D 高。大多数 发达 国家第三 产业 占 G P的 比重 都在 7 % 以上 , D 0 而我 国第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 比其他 同等发展水 平 国家还 要 D 低数个百分点 。我 国三次产业发 展不平衡的状况 , 也与我 国的
G P已从 20 D 0 2年 的 10 0 0美 元上 升至 30 6 0美元 , 第三 产业 但
促进经济发展。反之 , 则会 阻碍 经济发 展 , 甚至成 为制 约经济
基金项 目: 安徽 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 目( 目编号 : 106 ) 项 2 0 19 。 0 作者简介 :葛丽丽(9 9一) 女 , 18 , 安徽合肥人 , 研究方 向: 农业经济学。
倾 斜 , 加对农 民和优势农产 品生 产的直接 补贴 , 高农 产品 增 提
竞争力 ; 已有的基础上 , 大投 资力度 , 在 加 加强农 村基 础设 施建 设, 着力加大农 田、 公路 、 电网 、 信息化 及人居环境的建设力 度 。 改善农村 生产生 活条 件; 大对 农村 社会 保 障制 度建设 的投 加 入, 建立农 村社会保 障制度。按照 统筹城 乡发展 的要求 , 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曾经“唯GDP增长”的年代,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是各级政府长期追求的目标。
但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只追求经济增长率显然不应是政府追求的唯一目标。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具体到产业发展方向上,即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是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后,许多城市进入瓶颈期,开始思考产业配置和升级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来展开探讨。
一、咸宁市基本概况
素有“湖北南大门”、“武汉后花园”之称的咸宁,位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大改革试验区的中轴线上,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核心城市。
近几年来,咸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已成为全省发展较快、变化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前,咸宁市政府已经摆脱了重视经济数据的提升而忽视环境建设的阶段,转而将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优化产业结构方面。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经济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是许多二、三线城市在进行转型的时期所必须把握住的重点。
二、咸宁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产业结构的研究都集中于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以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中的比重来衡量结构调整的成果。
显然,这种探讨和比较显得过于简单和直接。
三大产业之间讲求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第一产业是基础,是发展根本和原料保证;第二产业是支撑,是产能体现和物质保障;第三产业是发展,是城市发展和未来活力。
三者之间缺一不可,也不能侧重于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忽视其他产业,应该强调三方协调,共同优化发展。
咸宁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逐步合理和完善的趋势。
第一产业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26.4%下降到2013年的18.7%,但整体规模仍在扩大,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4.8%,增长的部分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咸宁市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在湖北省排名前列,但利用森林资源创造效益的能力有待加强。
畜牧业近几年来受到政府的重视,产值不断提高,呈现出第一产业多方面发展的态势。
咸宁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实力,曾经的弱势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在工业领域,咸宁市的支柱行业主要是纺织服装类和食品饮料类,政府的招商引资的大手笔项目也集中在这两个领域。
但这两大行业的产品属于快消类产品,市场竞争大,产量接近饱和,利润率不高。
所以这几年来,咸宁市一直在注重第二产业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取得了成效。
在以前并不具备优势的矿产冶金以及高新技术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201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
423.09亿元,同比增长13.6%。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整合方面,咸宁市政府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和发展理念,所以重工业基本在咸宁市一直没有形成,轻工业在第二产业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不仅如此,咸宁市政府更是根据湖北省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于2014年将湖北咸宁恒宇工业有限公司、咸宁市天宏化工有限公司和赤壁中南水泥有限公司的设备拆除报废,淘汰落后产生共计30余万吨。
咸宁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跟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业相比,尚有明显的差距。
因为咸宁市的山水资源丰富,所以旅游业一直是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
而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并不仅指旅游本身,而是集餐饮、住宿、购物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即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该行业的发展还可带动房地产行业等的进步。
但咸宁市的第三产业还停留在传统批零行业的发展中,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意义不够强烈,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加快咸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1.凸显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目前各县特色还未完全形成,主推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广,包装特色不够明确的问题普遍存在。
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力度,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观光休闲的体验式服务。
针对咸宁市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加速转型:①加大投资、拓宽渠道,实现产量增长。
咸宁由于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优势,完全可以依托武汉市场,招商引资,为农业发展注入资金。
武汉市人口众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且具有当地湖北特色,是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无法替代的。
②突显特色、加大宣传,提升产品竞争力。
咸宁市有许多优质农业资源,相对于传统农业,投资周期较短,回报丰厚。
嘉鱼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蔬菜产业基地一直是武汉各大超市的优质供应商;通城油茶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在人们关注健康饮食的今天,市场前景良好;崇阳的楠竹产业一直稳中有升,而与武汉精武集团合作的鸭业产业基地也已经初具规模;通山的山区资源丰富,现代牧业发展前景广阔,生态养殖是未来养殖业的主导方向,牧场示范基地的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③发展集群、健全市场,促进高效流通。
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是产业集群型的农业发展,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增加产业链效应。
大型农业园区应该着重发展观光旅游和采摘行业,并在服务过程中宣导生态农业和品牌的意识,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选准主导工业,进行支柱产业升级。
在前期的建设铺垫中,工业园的规划和发展一直是咸宁市的发展重点,但也存在重复建设,没有合理规划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咸宁市工业的发展应该以节能减排和精细化发展作为方向,城区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和森工等轻型工业为主,并加强信息科技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和运用。
在打造“咸宁制造”的同时,还要打造“咸宁名片”,让客户对咸宁生产的工业品有认同感和品牌认知度。
3.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竞争力。
咸宁的山水资源在湖北小有名气,作为“灵秀湖北”的主推方向,观景式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配套服务和后续服务现在成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点。
要追求更高增值性和附加值的
旅游,网络便利的预定平台、高效运转的集散中心以及方便的吃住玩一条龙等都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运作。
4.依托高校平台,进行技术创新。
这几年,咸宁市在承接武汉教育资源向二级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武汉市的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若咸宁能利用好这一优势,顺利承接资源的转向和转移,必将获益良多。
湖北商贸学院从今年启动搬迁计划,并将于三年之内整体搬迁至咸宁。
而且,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咸宁校区、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咸宁校区以及武汉工业学院咸宁校区等都将在咸宁落户发展,这将为咸宁带来丰富的人才输送和消费能力。
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能实现人才的考察和锻炼,并最终留住优质人才,这些都是可以积极依托高校资源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潘婷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