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三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三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2. 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3. 在经历猜测、观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教学难点】: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神奇的小珠子(一)谈话引入新课师:看老师和你们手里都有一些小珠子和数位表,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两样东西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神奇的小珠子【设计意图】简明揭示本节课所用学具,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快速进入本节课教学。

(二)活动探究1.在操作中感受位置思想(1)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1个小珠子在数位表中表示一个数吗?表示的是几?你怎么知道的?还能表示另外一个数吗?师:为什么同一个珠子表示出来不一样的数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在黑板上摆一摆,表示数。

【设计意图】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在学生摆和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值的重要性,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位值思想。

(2)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师:老师摆了一个数,你们知道老师摆的是几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大的数吗,这个数是几?师:刚才是11,怎么一挪就得到比11打的数了?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小的数吗?师:这个数是几?这回怎么一挪就比11小了呢?【学生活动】黑板演示,跟随老师问题,不断思考。

师:看来这个珠子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小珠子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了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出示ppt) 【设计意图】学生在1个小珠子表示数时,对位值有了初步的感受,在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位值思想的重要性,在一挪,一摆,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得到的数就不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有限,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像。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使用图片、模型等展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难以将观察到的位置关系进行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体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关系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我发现学生们对上下、前后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物体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它是我们理解世界、描述环境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摆放,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物体位置的上下、前后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体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教案:《摆一摆,想一想》我是一名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摆一摆,想一想》这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第二节《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物体和几何图形模型;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生活用品,如积木、小球、瓶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摆一摆,看看能摆出哪些物体和几何图形。

2. 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具,讲解并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自己手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手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尝试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语言描述家中的一种物体或几何图形,并画出来。

答案:例如,“我家有一个圆形的桌子,它有四条腿,上面可以放东西。

”2. 作业题目:请试着用语言描述学校的一种物体或几何图形,并告诉同学。

答案:例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它有两层,里面有很多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以及是否能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将是评价本节课效果的重要标准。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用语言描述家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的基本概念。

2.能够描述简单的方位关系。

3.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左右的概念理解。

2.方位关系的描述。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摆一摆,想一想》教材内容解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左右的概念及简单的方位关系描述,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实际场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左右辨认让学生自觉坐到教室正中央,教师指定左手和右手,学生做出相应动作。

•活动二:环形游戏在教室内设置环形的活动场地,引导学生分清方位关系,依次走到下一个指定位置。

•活动三:指导学生画线以教室的门和窗为参照物,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左边或右边的窗和门。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2.实践操作法3.讨论交流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做几个左右的动作,热身教学气氛。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场景,引入左右的概念。

3. 游戏互动让学生参与各种左右方位相关的游戏,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左右方位关系,加强对概念的牢固掌握。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左右的概念及方位关系,梳理教学内容。

六、课堂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七、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游戏等方式,巩固左右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以上为《摆一摆,想一想》教案部分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1“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

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

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

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

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

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

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

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2《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 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摆放物体,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摆放和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量关系、大小、多少等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学习。

但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物体、计数器等。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的说出数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数量的小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摆放和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名称。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活动1.活动一: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2.活动二: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长方形。

3.活动三:观察圆形和其他图形(1)老师出示圆形和其他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圆形和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圆形可以和其他图形组合成各种图案。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图案,让学生说出图案中包含哪些图形。

2.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组合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2.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组合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图形关系。

3.学生自由发挥,用平面图形创作有趣的图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主要涵盖第103页至第104页的“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物体的名称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特征,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让学生说出苹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边长、角数和曲线等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同形状的物体。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三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找出三个正方形。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相同形状的物体,并圈出来。

5.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小组,用学具中的卡片摆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互相交流分享。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一条曲线,没有角,中心点到边缘的距离都相等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写一写该图形的特征。

答案:略2.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第104页的“做一做”题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摆一摆想一想(1)》。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排列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排列顺序。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物体排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排列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小玩具,按照指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排列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体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排列规律1. 观察物体排列2. 操作实践3. 找出排列规律4. 表达排列规律七、作业设计1. 找出家里的物体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例如,家里的书籍按照大小排列,衣服按照颜色分类排列等。

2. 设计一个物体排列的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并找出排列的规律。

答案:例如,设计一个卡片排序游戏,按照数字或颜色进行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物体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分析人教新
课标版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法和学法分析: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圆片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摆一摆想一想》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每人一盒小棒(红色、蓝色、绿色)、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试着用小棒摆出这些形状。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用小棒摆图形的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观察、思考、创新。

4. 成果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组摆出的图形,并讲解摆图形的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填写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摆一摆想一想1. 观察物品,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

2. 用小棒摆出这些形状。

3. 观察、思考、创新,摆出不同的图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填写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新,发现了图形的特征,提高了数学素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试着用小棒摆出更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总结: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分类与比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同时,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分类时,对物体的特征区分不清晰,难以准确地进行分类。此外,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类与比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类与比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类与比较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类与比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分类与比较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图片,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被分类的。
简短介绍分类与比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分类与比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数字与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习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例如,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数字“3”表示三个苹果,用“+”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相加。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分类的方式,找出丢失的物体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学生需要能够在小组中协作,共同完成分类任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我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会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整语速、音量和语调,使讲解更具吸引力。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课堂提问:我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我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4. 情景导入:我运用实物小棒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练习题,但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环节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

我需要通过这个教案,帮助他们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四章“认识数字4、5、6”。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5、6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5、6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

一下数学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一下数学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摆和想的过程中探究规律,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摆一摆,想一想》是建立在学生动手摆这一首要条件上的,但如何利用简单的圆片、数位表这些看似平常的学具,设计有效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每次在动手摆一摆中,都有提升、思维有层次性,同时积累活动经验,教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猜想—操作—验证—总结。

要摒弃单纯的摆,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层层递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脉络。

2、以探究发展推理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达到什么层次?我们教师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跳得更高”“看得更远”呢?教学不能止于教材,而应该尽可能地“跳出教材”,尽可能地利用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他们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

教材中,没有让学生掌握10个圆片摆数的要求,但是由于用10个圆片摆数所出现的情况与前面所得到的规律不同,是否需要给学生讲授此内容?斟酌后,我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十进制,培养数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同时向学生展示百数表与圆片所摆出数之间的奇妙关系,也值得让学生去体味。

纵观整节课,摆是它的外在形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想则是在摆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数学本质的再思考,是学生获得数学思维提升的内在形式。

本节课力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想数学的课程理念,真正实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课尽其用”。

小学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1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新课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教师提问:.(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70+9○79 63-3○70 1+80○8165○65+5 37○37-1 100○90+9四、课外实践作业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件)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我们发现: 运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 3=0+3 3=1+2 3=2+1 3=3+0 所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有
3、12、21、30
我们发现:用 摆出的数 的个数总比圆片的个数多1。
(1)(7、16、25、34、43、52、 □ 、70 )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9个圆片摆成的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 小精灵的家吗?
0123 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现在我
表示几?
1
现在我 表示几?
十位
1
个位
0
1个 可以摆成:
十 位 个 位 摆出的数
1
1个
可以摆成:
十位 个 位
摆出的数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摆一摆 想一想》(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摆一摆 想一想》(教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1页《摆一摆想一想》【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是一节把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甚广泛,包括“10以内数的分合”、“位值制的认识”及“条形统计图的雏形认识”。

因此本课是一节体现数学知识互相融合,交错链接的综合性课程。

【学情分析】在这之前,学生刚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位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能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代表的数不一样”。

且在本册教材的第3单元,学生学习了“整理与分类”,里面很形象地呈现了“条形统计图”的雏形。

有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作为铺垫,有了“条形统计图”的雏形作为形象的提升,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更直观地演绎小圆片的个数与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理念】“数形结合”、“有序思维”贯穿课的始终。

使“条形统计图”在师生一步步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慢慢成型,并利用“条形统计图”整齐、有规律的特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的排列情况,挖掘出“图”中许多美丽而有趣的数学现象。

学生的协助交流造就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产生,在方案逐见成熟的过程中感悟脱离实物的束缚渐进数学推理的成功感。

【教学目标】1.经历小圆片的摆放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有序思想的魅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小圆片的数量与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再运用规律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3.借助大家的智慧,在自创的“图画”上挖掘“图画”的数学本质。

通过规律的挖掘,找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规律与现象。

4.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方法的优化。

在不断改进方法的过程中学会同伴之间的协力合作。

【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运用规律挖掘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现象。

【教学难点】形成一幅美丽的“图”,并在“图”中寻找数学的规律,加以运用。

【教学用具】小磁铁、PPT软件、学习单(每小组三张)、圆形小贴纸【教学过程】一、1个小圆片1.寄意于情(1)数列上的小圆片师:老师手上拿着一个小圆片,小圆片飞到这里表示什么?(见下图)(2)排列中的小圆片师:小圆片又飞到了这里,表示什么?(见下图)(3)算式中的小圆片师:小圆片飞到了这个算式上,又表示什么?(见下图)(4)数位表上的小圆片师:小圆片飞到了数位表上,各表示什么?(见下图)2.寓理于情师小结:小圆片可以藏在一列数当中、可以藏在数位表中、藏在图形的排列中、甚至可藏在算式中,不管小圆片到了哪里,它总能显示出它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五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五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复习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感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重要性。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3. 加深学生对数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演示铺垫1. 今天咱们要学习一个新内容,你们每组面前都有一些学具,先看一看,玩一玩。

2. 师:你们手里的这两个学具叫什么?生:数位表、珠子。

师:“数位表”很正确,这个珠子叫磁珠。

(随手拿一颗粘到黑板上)活动2【活动】活动引入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4.师:神奇吗?(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动动小手“摆一摆,动动大脑,想一想”一起来探寻数中的小秘密吧。

我们先来看看用2个●可以在个位和十位上摆出什么数?谁来试着摆一摆?(出示两颗小珠子,请3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5.数学语言的表达
-题目:请用数学语言描述以下过程:小明从盒子里拿出3个红色小球,然后放回2个红色小球,最后盒子里有5个红色小球。
-答案:小明从盒子里拿出3个红色小球,然后放回2个红色小球,最后盒子里有5个红色小球。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过程。
板书设计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小物品,想一想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节课还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发现并总结物品摆放的规律。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品的空间位置和排列方式。此外,学生还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这一章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能够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字。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已有的数数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学生将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的实践活动课。

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用棋子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顺序;要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可以分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或两个数字)之和。

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得到美的感受。

这节课就
是使抽象枯燥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

【教学建议】
教科书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安排进行活动。

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

)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景,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例如,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个位数是0,这个数是20;………,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注意引导学生有
顺序的摆,这样就能不遗漏不重复摆出、说出所有答案!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

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哪些数。

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际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补充完整。

最后,教材让学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能表示哪些数。

这就要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教具学具的准备】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分散难点,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剪好大小相同的圆片10个,画好数位顺序表(表格式),教师最好准备摆圆片过程的演示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