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doc 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有了人类那个时候,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管理思想和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其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1.3.1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动用人力几十万,历时100年。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止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跨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和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长达6700公里。这样浩大的工程靠严密的组织,完善的管理才得以完成。万里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中国人民最好的管理实践。
中国古代的许多著作都有管理思想的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共13篇,许多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在管理上也都有重要意义。今天日本的许多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经理的必读书籍。
在我国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威王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各人从自己的上马(上等马),中马(中等马),下马(下等马)中各选一匹参加比赛,并约定不论谁每输一次就必须付出千金,每胜一次就获得千金。当时同等级的马,齐威王要比田忌的强得多,如果以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只有屡战屡输。军事家孙膑向田忌建议说,这样硬拼不成,要改变战术。第一次,你以下马对齐王的上马,先输上一局,然后再以上马对他的中马,以中马对他的下马,这样就保证你以二胜一负而最终取胜。田忌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赢得了千金。
这一生动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500年前的古代中国,但你可知道,这正是在运用现代“对策论”中“零和对策”(即敌对双方胜败之和等于零)的道理。“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又名“博弈论”,主要研究竞赛时斗争双方对阵中胜负的问题。运筹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种定量方法。
2. 国外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据考察,建造大金字塔共耗用万斤重的大石块230多万块,动用10万人干了20年,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答案是管理。不管当时人们怎么称呼管理,得有人计划要做什么,得有人组织人们和材料去做这件事,得有人指挥人们去做,以及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来保证每件事情按计划进行。
在西方文明史上最成功最有效的正式管理组织应该算是罗马天主教会了。远在今天的工业大生产之前,罗马天主教会就出色的解决了人类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天主教会是按地理区域划分其基层部门的,但是又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高效率的职能分工,以便能够更好的处理问题。罗马天主教会在各组织中都配备了辅助人员,使专业人员和下级既参与制定决策但又不破坏其指挥的统一性。它所发展的组织上的一套做法,使它能够全面地控制在世界各个角落里、5亿以上的教徒的宗教生活。所以,罗马天主教会的历史,它的组织生命能够如此悠久,不仅是由于其带有神秘的、宗教的色彩,而且还应该说是由于它的组织工作很严密,管理工作的效率非常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雷明登·兰德公司的两名经理人员研究了该组织的历史后得出如下结论:“一般地说,罗马天主教会作为一个高效率的部门化和行动协调的典范,也许在整个组织的领域内是无与伦比的。”
除了上述有代表性的人类管理活动的实践外,在西方古代的各种著作中可以见到许多有关管理思想的论述。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瑟诺芬以做鞋为例,一个人缝鞋底,一个人进行裁剪,另一个人制作鞋帮,再由一个人把鞋的各部分组装起来,指出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
定能工作得最好。
到了15世纪,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其许多著作中阐述了许多管理思想,具有比较大影响的是他提出了管理四原则。
(1)群众认可。所有的政府能否持续存在要依赖于群众的支持。
(2)内聚力。要使国家能持续存在,必须有内聚力。
(3)领导方法。君主要通过努力刻苦的学习来掌握领导方法。
(4)生存意志。要有强烈的生存意志,在困难的时候能坚忍不拔,为国家的生存进行奋斗。
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原则是用于君主领导和管理一个国家,同样适用于管理一个组织,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3.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近代管理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不仅继承了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而且意味着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而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的高效率的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设备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但是,在这种工厂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向每个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为产品寻找市场,等等。于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18世纪中叶,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开始代替工场手工业。产业革命后,工厂成为西方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使生产组织日趋复杂。工厂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的迫切性引起了资本家的注意。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了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经济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所创造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越低。斯密还指出,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私利,而这种私利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人们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以此调节工资、利润和劳动分配关系。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斯密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他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能力,是劳动分工的基本依据。
斯密的分析和理论,不仅符合当时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而且成为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2)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而且在他管理的工厂中进行了实践。他经过一系列试验,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也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3)查尔斯·巴贝奇利润分配管理思想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是英国的著名数学家,也是人类管理思想形成和演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巴贝奇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利润的科学分配来调节。他竭力主张建立“利润分配”制度工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工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巴贝奇也很重视对生产的研究和改进,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他认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