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巨额“双顺差”及解决路径

作者简介: 韩
骏 (97 ) 18- ,男,江苏连云港人,东华大学硕士研究 生。
表 1 1 9 - 0 0 中国进 出口情况 942 1 年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1 9 9 4 1 9 95 1 9 96 1 9 9 7 1 9 9 8 1 9 99 2 0 00 2 0 0 1 2 0 02 2 0 0 3
适 应形 势 发 展 的需 要 ,亟 需 作 出 调 整 和 转 变 。 对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不 平 衡 问 题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探 讨 扭 转 这 种 被
动 局 面 的 办 法 ,尽 快 实 现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无 疑 事
关 中 国 大 局 、事 关 中 国未 来 ,意 义 十 分 重 大 。
国际收 支不平衡 问题 已成为 当务之 急。本文 分析 了近年来 中 国国际收支 不平衡 的主要 成 因和不 良影 响 ,提 出解 决 这一 问题 应采取 以下科学 、合 理 的路 径 ,即 改变 “ 口导 向” 战略 ,实 施 “ 出平 衡 ” 的外 贸政 策 ;取 消 出 进
“ 1 ”引进 外资政 策 ,遏 制 “ 钱” 的流人;积极推进 汇率改革 ,多策并举 化解储备 风险; 敞5 I 热 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
一
已高 达 1 7 93 5 7 .0亿 美 元 ,是 1 9 9 4年 的 1 3倍 。但 与 此 同 时 ,中 国 进 口 的增 长 速 度 却 没 有 跟 上 出 口的增 长 速
度 , 结 果 导 致 进 出 口大 量 顺 差 。 据 统 计 , 1 9 - 0 0 9 4 2 1
、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不 平 衡 、 巨额 “ 顺 差 ” 的主 双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国际金融论文课程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
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
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
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
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
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
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国际原因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最新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精品资料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具有鲜明特色。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近十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调整方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外汇储备对外直接投资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本国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一种统计表。
它是一国对内、对外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易得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可归纳为1、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总体规模扩大,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顺差2、经常账户总体规模扩大,其大量顺差成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主要因素3、贸易账户下货物顺差成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4、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资本与金融账户巨额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5、外国在华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调6、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额,77.7%形成外汇储备资产的增量,成为相对低收益的外国政府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7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二、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原因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有人均储蓄率太低,消费动力不足。
中国虽然储蓄总额很高,但是人均储蓄很低,不到1万元,实际上是一个储蓄小国,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实际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国民不敢消费,国内需求不足消费跟不上,造成的结构性失衡;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性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的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出口创汇,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尤其是长期实行的对外资优惠的政策,极大吸引了外资投资于出口的制造业。
出口的不断扩大和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使得两个账户顺差不断增加;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结果。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作者:孙熠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9期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所有经济活动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则主要体现为货物、资本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包括: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项目及误差和遗漏项目四个部分。
本文通过对1997—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观察比较,对我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变化趋势(一)经常项目仍然保持较大顺差经常项目的变动主要受货物贸易规模的影响。
近年来,货物进出口贸易规模保持增长,但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使得贸易顺差略有缩小。
以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为例。
这一年贸易出口20569亿美元,同比增长8%;进口17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从而2012全年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2%,贸易顺差继续改善,这是由于出口有较大的增长。
其他年份也是类似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较快,但仍呈逆差局面。
97年服务贸易逆差33.985亿美元,2000年达到56.001亿美元,到2012年这一逆差继续扩大至897亿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而造成的。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为主,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则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要素价格不断抬升,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使得出口增长相对迟缓。
收益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有所收窄。
自93年开始,收益项目开始呈现逆差,且逆差额不断扩大,到2001年,逆差额达到历史最高值192亿美元。
此后,逆差逐渐缩小。
2005年,收益项目转为顺差,达到106亿美元,此后顺差不断加大。
2011年,收益项目由2010年顺差304亿美元转为逆差119亿美元,到2012年,收益项目逆差4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0%。
其中,投资收益逆差5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职工报酬顺差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美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及应对措施
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内投资过度:日本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了国内投资过度的问题,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等领域,导致资产价格暴涨。产业升级缓慢:日本产业结构长期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政策失误: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存在失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升值和出口竞争力下降。应对措施压缩国内投资: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压缩国内投资,如提高利率、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等。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和股市等领域的监管,控制资产价格暴涨。促进产业升级:日本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调整政策:日本政府调整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度放宽了货币政策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此外还加强了对对外资的管理,规范了外资进入条件。
xx年xx月xx日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CATALOGUE
目录
国际收支失衡概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国际收支失衡概述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与其本国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对比。
货币战争
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导致货币战争,破坏全球经济秩序。
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04
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18101207 庄洁 18100533 高颖近几年,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不断升温。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虽然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抵御, 但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平衡地理环境广袤、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这些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也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进出口商品和地区结构,这些都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国制造闻名世界,这就意味着中国出口的东西多半是一些技术含量少的衣服玩具日用品等轻工业产品.中国是轻工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是各国开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打击对象,我国企业将面临高关税、反倾销、技术壁垒、各类安全标准等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行为。
据海关统计,2012年上半年,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3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出口额2561.4亿美元,增长17.7%;进口额657.4亿美元,下降2.4%.由此可见,改变结构性不平衡需要改善生产经济结构,并对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否则难以克服这种不平衡现象,而生产的重新组合阻力较大,进展缓慢,因此结构性不平衡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结构性不平衡在中国尤其普遍,也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低,只赚了人力和加工的钱,而产品进口科技含量高,我们得出高价买他们自主创新的钱;其二,产品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产品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是进口价格上涨快于出口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二 .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但是通货膨胀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以房地产行业天价房为标志的通货膨胀现象,在国内盛行。
了解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了解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为什么我过会出现所谓的“双顺差”格局。
1.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日益增强。
此外,由于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我国在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一直以来拥有比较优势,并且这种比较优势有不断扩大的倾向。
另外,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上也逐渐具备有比较优势。
正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导致了经常帐户的顺差。
2.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大量出口出口退税其宗旨是奖出限入,目的还是鼓励出口。
我国从1985 年就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在近二十年来,出口退税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自1998年以后,由于内需不足,更强调通过扩大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输出资本,帮助美国等出口目的地国家进口更多的商品,维持现行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格局,这一政策促使了中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顺差的形成。
3、经济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出口设备及其它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发达国家限制某些高新、高端技术产品向我国的出口,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价格上不去,导致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持续恶化。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主要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美国等出口目的地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出口品价格增长较慢,贸易条件仍呈恶化趋势。
4.内需不足是扩大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没真正的建立起来,所以即使实际存款储蓄利率为负,居民也不愿意把储蓄拿出来消费。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010000-***6X9800Y0204Z060810上图是1985年至2011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余额、贸易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的走势图,其中X是经常账户余额、Y是贸易账户余额、Z是资本账户余额。
由上图及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知道:1985年以来,共有五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其中四年都集中在80年代,其中1985年是逆差的最大值,绝对值达到114.17亿美元。
可以看出,90年代我国经常项目状况明显好于80年代,除1993年外,始终表现为顺差。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1985--198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逆差交替出现,同时我国贸易项目逆差年份也同经常项目逆差年份保持一致除1987年外。
1990—1992年间,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贸易顺差、非贸易往来顺差和无偿转让各项的顺差共同构成。
1993年非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均为逆差,只有无偿转让存有少量顺差。
1994—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1996 年、1997 年、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7.61%、22.81%、45.62%、81.8%。
我国国际收支双差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及影响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概况)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
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
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
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
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_特征_原因及其治理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原因及其治理王 伟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这种格局是国内体制扭曲,尤其是金融抑制的产物。
双顺差的“一体论”强调加工贸易主导型FDI的大量导入是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同时出现双顺差的直接原因。
双顺差的“分体论”指出了中长期内影响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余额的经济因素可能是不同的,国内金融抑制的消除,民营企业出口动力的增强将改变贸易顺差的构成。
资本帐户的余额变动则越来越受到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最后,我们提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治理脉络。
关键词:双顺差 “一体论” “分体论”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特征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如表1)。
进一步观察,1994-1997年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2000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表1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4-2005,单位:亿美元)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经常账户76.616.272.4297.2293.2156.7205.2174.1354.2458.8686.61608.2资本与326.4386.8399.7299.6-63.276.419.2347.8322.9527.31106.6629.6金融账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再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状态(如表2)。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摘要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本文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解,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双顺差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一)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制定和实行了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分工。
外资企业最初进入我国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于是在我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进行外向型生产,进一步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
(二)投融资渠道不畅通与储蓄高于投资。
当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还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投融资渠道,保障投融资渠道的通畅。
如果企业需要投资,由企业自主决策;需要银行贷款,由银行独立审贷;中国政府将主要着眼于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消费率在gdp中的比率是下降的,而储蓄是在上升的。
这意味着这部分高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
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积极影响。
1、双顺差结构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金娟认为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已摆脱外汇缺口,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殷琳指出,双顺差表示了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内外经济交往过程中持有国外资产的增加,是国际收支处于有利地位的综合表现。
2、双顺差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持续扩大,特别是外资的净流人,对于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收支失衡原因及调节方法

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我国的国际收支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顺差的额度一直处在不断上升过程中。
造成我国国际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一)内部原因1、出口型导向型的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面貌,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以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制订和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发展战略。
那一时期,我国的比较优势仅在于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样,劳动成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就通过外包等形式转入我国。
外资企业最初进入中国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于是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进行外向型生产,进一步导致经常账户顺差的扩大.2、金融体制相对落后,经济调节的政策和目标往往不协调。
我国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当市场波动过大时,央行仍会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以避免投机行为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弱了汇率机制调节外部均衡的作用。
要通过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
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并存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就会左右为难。
因为一旦我国为了实现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紧缩政策,那么之后面临的将是内需进一步减少,更多的产品在目前的开放经济中到境外找寻出路,自然就会造成经常账户顺差进一步拉高,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
而如果继续实行扩张型政策,加大目前的国内消费和投资,则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危险。
3、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较差。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住房、医疗及教育成本的现状一直没有大的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到近几年,这种失衡现象益发严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双顺差”,并且这种“双顺差”急剧增加,目前累计已达3万多亿美元,结果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长,其总规模亦达3万多亿美元。
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很大。
同时,仍在不断增长的“双顺差”也表明,中国长期施行的旨在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作出调整和转变,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尽早尽快地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
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
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
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3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
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 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日本国际收支失衡案例分析
总结词:日本长期存 在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量贸 易顺差和资本流入。
详细描述
贸易顺差:日本长期 存在贸易顺差,主要 是由于出口导向型政 策和高质量产品优势 ,导致出口大于进口 。
资本流入:日本吸引 大量外资流入,主要 是由于国内市场潜力 巨大和投资环境相对 稳定。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汇率和国际收支。提高利率可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从而降 低进口需求;反之,降低利率则可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降低本币汇率,从而增加出口需求。此外,调整货币 供应量也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
微观经济政策调整
要点一
价格政策
通过调整国内物价水平,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提 高国内物价水平可以增加出口供给,降低进口需求;反 之,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则可以减少出口供给,增加进口 需求。此外,通过价格政策的引导,还可以促进企业提 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出口 供给。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
常用的衡量国际收支失衡的指 标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
备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了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地区的 货物、服务、收入及资本往来
的详细情况。
外汇储备则反映了一国持有的 可兑换货币的总量。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可能会对一国的 经济、政治和安全产生重大影 响。
要点二
贸易政策
通过调整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影响进口需求和出 口供给。提高关税可以增加进口成本,降低进口需求; 反之,降低关税则可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需求。 此外,非关税壁垒也可能影响进出口贸易,如配额限制 、进口许可证等。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还可以促进贸 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贸易效率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 境,我国积极调整涉外经济政策
(1)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保护我国对外贸易。 (2)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出口贸易用人民 币结算的企业,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3)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4)完善外资管理政策。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相关政策, 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给予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 节增值税、消费税等支持措施。 (5)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 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 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现状分析
• 纵观这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我国经 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一是 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 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 二是 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 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 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 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 • 三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 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 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 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 值的情况,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公布的2008和 2009年以及2010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债基本情况 表明,中国对外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外汇供求关系逐 渐趋于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
• (一)制度和技术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制度和技术对中日两国的贸易顺差形成都非常重要。 然 而,技术因素是日本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制度 因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对日本来说,“贸易 立国”时期的出口促进政策不仅起到了扩大出口规模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也提升了生产 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进口品在国内的生产加工环节增 多,产业联系效应增强,产品增值率高,导致了长时期的 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使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再加上“出口创汇”的隐性的或显 性的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水平、出口退税、差别 性的信贷政策等,自然会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也使得地方 政府积极推动出口
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2000~2009年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0 2001 2 2009
直接投资差额
374.83 373.56 467.90 494.45 601.45 903.75 1001.50 1390.95 1147.92 871.67
展望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同时也为我国 外汇市场的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保持汇率均衡水平的稳定 基础上,我国需要尽快理顺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 创新,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扩大结售汇周转头寸的浮动区间, 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增强境内机构支配外汇资源的自 主性。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逐步推行外汇做市商制度,增加交易品 种和交易主体。进一步健全汇率调控的参照指标体系,增加中央银行 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和对冲工具,提高中央银行的汇率调控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我国对外部门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国内的经济结构 和产业变迁。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外经济 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我国相关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 果
•
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72009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 顺差,且顺差总额维持在4400多亿左右。 日本2007年为顺差,差额为3万亿;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逆差,差额 为2万亿;2009年为顺差,差额为1万亿。
• 3、内在需求不足 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加之经过几千年积淀的节俭文 化,使得居民的消费意识低下,一方面招商引资,在国内建厂生产;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观念不强,收入较低,外资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 在本国销售,而是出口到国际市场,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的顺差。内在 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 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导致顺 差的增加。 • 4、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太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太多,还有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太少。中国的内需不足,同时国民收入低是造 成进口少的原因,但是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应该是主要原 因,美国的许多高科技产品,武器都对中国禁运。而中国现在主要是 对海外某些材料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比较大,发达国家的限 制使中国非自愿的增大了贸易顺差,而且这种管制的情况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势头的不多走强而更加严重。
直接投资差额整体概况 2000-2009 单位:亿美元
货物差额
344.74 340.17 441.67 443.68 589.82 1341.89 2177.46 3159.46 3606.46 2495.11
对国际收支平衡 表进行动态的分析, 可以了解一国的经 济发展健康状况, 揭示各个项目在国 际收支中的地位与 作用,从结构分析 中发现问题,并为 知道对外经济活动 提供依据。在我国 对外经济往来中, 对外直接投资和货 物与服务是重要的 经济形式。
(二)非政策方面
• 1、国内的高储蓄率 中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消费不足带来 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 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 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 2、金融市场不够发达 银行虽然累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但国内的中小企业却因为信用 等级不高等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融资。中国的资本市场本身欠发达,银 行积累的储蓄不能通过其他的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目前国内的企业 融资主要是依赖银行存款,只有极少部分信誉较高的企业,通过发行 债券取得资金,也只有大型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取得营运资金,中小企 业不能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融到资金来帮助企业的运营。外 资通过购买企业的股权增加中小企业投资,同时给中国造成了资本账 户的顺差。另外,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居民的多余的货币主要投资 到银行的存款里,只有少部分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这样中 小企业即使发行债券,发行难度比较高,不利于企业的融资。
我国的国情
从1997年开始采用第五版的原理和格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 表。根据国际收支账户框架及差额构成的特点,国际收支 结构可分为以下模式: (1)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2)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3)两大账户均平衡的模式; (4)双顺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5)双逆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逆差)。
• (二)国际和国内条件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日本贸易顺差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与中国根本不同,既不存在严格 的技术管制,只赚取工缴费的加工贸易也比较少。经过贸易摩擦和日 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外贸仍旧逆势而上,保持长期顺 差。所以,相对而言,国内条件是日本外贸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中 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如果没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严 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如果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 很难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不会存在,更不要谈长期持续的问题了。 与经济崛起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还很有限。 中国出现顺差的大多数年份中,顺差额并不高。英国、美国、德国在 经济崛起阶段都出现过持续很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的德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贸 易顺差持续的年份并不算多。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远未 完成,进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 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 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 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 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 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数据来源:国际收支平衡表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分析表
单位:亿美元
:直接投资差额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
相关系数计算 货物差额 1 0.914356081 直接投资差额 1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 回归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货物差额与对外 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91,相关性 较大,说明货物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比较 密切,且呈正相关; 从回归分析上来看,货物差额每增加1个单位, 对外投资差额平均增加0.46,说明二者之间 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即这些年的对外投资 差额的增长有一部分依赖于货物差额的增加; 对回归之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 现原序列并不是单整的,即二者之间不存在 长期的协整关系,在未来可能由于其他经济 和科技的因素,使得货物与直接投资差额之 间的关系得到改变。
•
• • •
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
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题和挑战。 1.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2.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 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 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 3.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国际收支 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 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 出矛盾。 4.贸易顺差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以 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特别表现在2009年的众多贸易保护 案例以及09至今人民币升值较往年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