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4-《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叶连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在一、二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又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现在识字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教师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普遍低下,学生学起来很苦、很吃力,效果很不尽人意。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地识字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课题的界定

袁晓园先生指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而“字理识字”则是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一种识字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时间研究,正是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及人的认知心理,突出汉字的表意性,以

汉字的构形理据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意义识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语文。

3、学生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1

4、遗忘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识字教学的巩固还要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在新认识的生字尚未遗忘时就开始巩固练习,使新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神经联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字理识字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丰富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尽早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

2011—2012学年度一年级小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了《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申报课题方案,获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个人课题立项。

(3)、系统学习了黄亢美老师编著的《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一书,对文字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汉字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过程做到了基本掌握,收获很大,并于2011年7月17日上传了一篇读书笔记。

2、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4月)

(1)、系统学习了贾国均老师编写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字理识字研究与实践》两本书,掌握了字理识字的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了解了字理识字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2)、借助工具书,借鉴了网络上的资源,参考了广西柳州市的王秀雅老师的一些图片,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苏教版第一册的生字,依据“六书”全部进行了分类汇总。每个字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或演示字的演变过程,或揭示字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2012年1月14日相关材料已经上传。

(3)、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的字理识字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图示法。这种方法一般适合教学象形字。图示的作用重在解决对汉字的溯源问题。在古文字阶段,象形字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

2

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示,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汉字与形象的图画之间建立联系,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提高识字的效率。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骨金文演变为小篆,隶书代替了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所以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变化较大的字,还应该展示它的演变过程,直至现代

楷书的写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图示法适用于对大多数象形字的教学,但少数极容易的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则不必用图示。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如“掰”,两手掌相对合拢,然后向两边分开,做一个掰的动作。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让火熄灭。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做动作进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描述法。这种方法多适宜于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教学。描述法是在图示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字部件本义的解释,领会汉字组构的意图。如教学“牧”字,只要解析左边是“牛”的变形,右边的“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与“牛”合起来指手拿鞭子放牛,就是“牧”的本义。不用图标,只要这样点拨讲述,学生也就理解和掌握了。联想法。联想法是在析解字理时引导学生合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形、义、音的理解。如教“沙”字,可引导学生从河水少想到沙子出现,这就是沙字的由来。与此同时,为便于记忆,还可引导学生奇特联想,创造出独特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教学“愁”字后让学生自创记忆方法去记住它,学生的脑筋开动起来,一位学生把“愁”字想象析解为:过去穷人无衣无食,秋天一到,天气渐凉,心里就犯愁。这样的联想析解老师给予了热情的表扬,大大调动了全班学生创造记忆方法的积极性。故事法。故事法是指教师运用故事阐明字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方法。如教学“家”字,就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以及养豕定居为家的情况。这样,就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还了解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另外,对于部分暂不析解字理的汉字,教学时也可以运用一些相关的拆字等方面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教学“阔”字时可给学习者简略讲述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花园门上题写“活”字的故事。故事法要求讲述的故事简短、有趣,不能过于冗长,从而喧宾夺主,把识字课上成了故事课。在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汉字,尤其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