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
在很多人的眼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就是中医、西医都只学得个半桶水,而且那半桶水还不都是中、西医的精华。于是,这种认知早就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个人认为,不患无位,患无以立。只要自己足够女里,争取把学到的只是融会贯通,再额外地去拓展自己的只是层面,那么,中西医结合,便不再是鸡肋,而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毕竟,只学中医的人难免会困于中医思路中,不愿意接受西医的观点,认为西医没有个性化,只治病不分人。而单纯接触西医的人,常常会瞧不起中医,认为中医不严谨,没有丝毫的科学可言。而中西医结合的学生,这门专业已经让他们必须将中西医平等对待,不会有低眼看哪个的可能,因此,我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学生能很理智地选择对病人最好的治疗,无论该治疗用的是中医方药还是西医成药。而整个医学行业中,明确规定能同时开中药和西药处方的,只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有自信,不要被别人口中的中西医结合吓倒。
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孙光荣教授指出:西医传入中国虽只有短短的一百余年,但由于有理论体系标准化优、用药方式依从性强、科技成果转化迅速等优点,又顺应了“西
学东渐”的特殊时代背景及“科学主义思潮”,给中国传统
医药很大的冲击,并逐步占据了主导医学地位。但是,中医药有个性化的辨证论治等永远不可磨灭的特色与优势。因此,他建议,我国的医药卫生工作的方针应当是“三并重、三优先”:“预防治疗并重,预防优先;农村城市并重,农村优先;中医西医并重,中医优先。”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洪虎认为:应当从中西医并存、并用、并兴、并立的角度来认识和讨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是源,中西医结合是流,不能用中西医结合代替中西医并重。他认为,中医是“中国的经典医学”,中
西医结合的现实是中西医的配合,表现为中医和西医各自发挥特色和优势,根据治疗的需要相互配合;如果把中西医结合理解为一种完全创新的独立医疗体系,至少在近些年中不具有现实意义。他认为,当前对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而言,最关键的首先是弄清楚“中医是什么”。
但是,也有代表认为,在一百多年特殊历史背景和时代任务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碰撞、不断相互影响,通过汲取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和医疗形式,它与中医药、西医药一起作为“三驾马车”,共同承担着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任务。
我想,以上三种观点大体能体现出现当代人们眼里的中
西医结合的局势和趋势。然而,我学了4年的中西医,却也只是懂得个九牛一毛。才疏学浅,所以我不能领悟到“结合”二字。“配合”倒是觉得是极好的,我认为。在班上做过调查,80%的人不相信中西医能结合,至少,在我们这一代,无法实现的。但是,正如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四次中医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开幕词
中提到: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的设立,就是探讨如何用中医的理念去影响世界,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无论中西医并重或中西医结合,都必须首先依托于中医的复兴。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张南秘书长等专
家学者强调:中西医结合或配合必须以中医药为原点,以中医的全面复兴为基础,才能拓宽结合或配合的领域,加深结合或配合的程度,使由中国兴起的中西医结合或配合,有可能发展为世界医学实践的新形式、新格局,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医现代化,才能让中医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姚乃礼教授也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实现要以中医药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为前提,才能保持中医的主体地位、保证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中提出过一个现象:“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就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的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三日内不退烧,
就一定要上西药。中医院会做出这样的规定,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中医院不规定,用西药退烧,如果三日退不下,就必须上中药呢?”我想,这或许就是国人对中医药的不信任,认为它只能治点慢性病、养养生。我以前也是那么认为的,但在亲眼看到一名年仅九个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被西医院要求住院,其家人不同意,千里迢迢跑到省中医附院,结果吃了七剂药就好得差不多了,又亲眼看到一名新生儿黄疸一个月未退,西医已经没有办法,而中医药使之恢复了健康,于是我很惭愧,为自己身处一个中医的环境,学习着中医的内容,却小瞧了中医而感到惭愧。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姜元安教授介绍了香港的中医、西医发展情况:在香港的中医和西医是清清楚楚的“井水不犯河水”,法律规定中医只能做中医,西医只能做西医,并不意味着中医不需要或不可以学西医。社会现实是,病人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医生完全不了解、不知道西医也不行。最关键的在于作为一名中医医生,如何用中医药理念去治疗病人。如果中医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同时有良好的中医和西医并存这样一个基础,西医做好西医的,中医做好中医的,病人需要的时候用最好的中医、最好的西医给病人治疗,一定能使病人得到最大的受益。
因此,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中医西医两门医学学为所用。如果实在是有心无力,那么
可以选择一门自己最感兴趣的,将其学精通,然后再拓展另一个医学的知识。而中医的特色专业,例如针灸,一定要将其拿下,至少要会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针刺方法。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我始终坚信,是金子,到哪儿也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