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表现方式主要为学生语言感知的能力的不断增强,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感知能力,应该督促学生延长语文阅读时间,加强写作方面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之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感知能力;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同时这一能力也是综合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能力,因此,其培养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带动其他各科目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感知能力的含义语言感知能力不仅是一种综合能力还是一种素养,具备这种能力和素养能够使人类的语言习惯得到规范,提高人们进行语言领会和感悟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无法用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和感受,这种现象和感受一旦通过语言来描述便会失去它本身所具备的独特效果和魅力,这时候便需要人们对此进行感受和领悟,人具备的语言感知能力越强,便越能够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把握。
语言感知能力主要包括人们对语言、语意的感受以及语言色彩的感受,而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也可以称为语感。
在进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人们要遵循一定的语言法则和语言组织方法并不断进行推敲琢磨从而获取相应的语言感受。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使语言经验和体会不断获得深化和丰富。
二、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原则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态度和情绪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活跃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地指挥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读、说能力的培养
浅 谈 语 文 教 学 中 读 \ 能 力 的 培 养 说
忽视 了读 与说 , 结果是 学生读 其 篇文 章断句 不准 , 不出情感 读 和意境 。如果让学生回答 问题或 发表意 见往往 是词 不达意 , 嘴 笨 拙舌多 , 而善于 表达 者少 。随 着 时代 的发展 , 、 读 说在工作生活 中 起着越来 越重要 的作 用 , 会交 社 往的频繁 , 生活节奏 的加快 , 高效 率 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 , 、 报纸 传 真、 网络 、 手机信息等传播工具 的 应用和发展 , 明我们 已经 进入 说 全新的信 息时 代, 这样一 个时 在 代, 一个人如果不能迅速 、 准确地 把手中 的材 料 阅读完毕 , 后用 然 清晰 、 简洁 、 准确的语 言来概括材
在 设 问 阅 读 中要 注 意 以下 两 个 方 面 的 问题 :
是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 。学生能力有高低之 分, 根据 因材施教的原则 , 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设计 出 些简单问题 和有难度 的问题 , 以便 调动各层 次学 生的积极性 。让不 同层 次学生 回答不 同问题 , 使学 生在阅读中都有所得 。 二是要鼓励学生 回答 问题 时要有 多样性 , 创造 性。学生在 阅读过程 中对 所读 课文有不 同的见 解 , 所以回答 问题时答案 也会多种 多样 , 我们遇到 这种 情况时不能轻易地否 定学生 的答案 , 只要有一 方面 是可取 的就 因该加 以肯定 , 因为我们要 提高 的是学 生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而不是要 找到一个 所谓 的标准 答案 。 我 认 为 只 要 学 生 在 自觉 状 态 下 主 动 训 练 思 维、 锻炼能力 、 发展个性 , 达到 了我 们 的 目的。同 就 时对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 多方 向, 多角度 , 多途径 来拓宽思路 , 阐发 新 观 点 。
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和提高
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和提高摘要:语文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大多只注意知识的积累与分析,而很少注意学生“悟性”的培养。
本文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做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悟能力;培养;提高作者简介:方乔,任教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新大纲指出:“要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里说的感悟,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个思维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悟”的解释是“有所感触而领悟”。
《辞海》的解释是“受到感动而醒悟”。
它的同义词应该有领悟、领会、感触、顿悟等。
感悟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感悟虽然是一种直觉,但它以知识、经验积累及深入思考为前提。
在中国古代美学家来看,不学不思则不能达到艺术上的悟。
感悟是与思与学辩证统一的。
其次,感悟作为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参与,同时它还是一种认识。
语文教学重视直觉思维,所以感悟要有灵感的闪现。
因为它有即时性,即受此时此事此地此景及当时心态的影响,如果改变了其中一个因素,感悟也就不同了。
语文之所以被看作是各科的基础,在于其思维活动的特点。
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培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即是培养、开发、提高学生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如何培养语文感悟能力,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一、从生活阅历中培养感悟能力1.悟从生活中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在当今的世界。
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
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却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繁琐,为数很多,但不引人注目,我们更要关心,因为可以以小见大,小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一般的真善美。
笔者时常在语文德育教育和作文教学中,提倡从生活琐事中,从鸡毛蒜皮中领悟它的真、它的实、它的美。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积累,储备感悟的底蕴1.丰富积累读者的知识经验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知识经验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2.熟读成诵诵读是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体味,才能把握文本的内涵,体会的感情。
如《五彩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我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课始,我就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并质疑。
然后在学完五彩池的奇异景色后,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学生这样连续多次朗读,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二、挖掘内涵,品味感悟的真谛1.激活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化枯燥乏味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教学时,教师可紧紧抓住“绿”字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接着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并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然后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述想象到的情景;最后向学生介绍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过” “入”“满”等字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联想其他字,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吟诵、比较,从而体会“绿”字的妙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那么,什么是感悟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悟”的解释是“有所感触而领悟”。
《辞海》的解释是“受到感动而醒悟”。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应是语文信息理解上的一种心智活动,是那种“自然灵气,不思而至”“须其自来,不需力构”的思维睿智。
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更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白居易曾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
课文,都是文质皆美的文章,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总是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达的都是作者的自我感悟。
作家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借助所刻画的人物,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景物,所抒发的情感等艺术地表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悟。
而我们的阅读,就是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
作者的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观察。
所以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既要“身人”事物,又要“心入”事物,也就是“融汇其中”亲身加以体验、感受。
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就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
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积累参与文章的解读,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
如,《荷花淀》这篇课文中几个青年妇女商量去马庄探夫的对话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不同的个性。
水生等几个人参军去了,他们的妻子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
她们在一起商议,准备去马庄探望丈夫,可是她们都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而各自找出一些天真的借口来掩饰内心对丈夫的思念,如,“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吕慧明 ( 滨海 县 蔡桥镇 三 层小 学 , 江苏
感 悟能 力 的培 养 是 语 文 能 力 的核 心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 训 练 感 悟 的能力 . 培养感悟的方法 .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重 要 的 目的 之 一 。 只 有 掌 握 了感 悟 能 力 . 学生才能借助课文 这个载体 . 与作 者 进 行 精 神交流。《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中也 指 出 : “ 语 文 教 学 要 注 重语 言 积 累、 感 悟 和运 用 。 ” “ 阅读 教 学 应 让 学 生 在 主 动 积 极 的 思 维 和 情 感 活动 中 . 加 深 理解 和体 验 . 不 断感 悟 和思 考 。 ” 因此 . 理想 的阅
与 方法 学 生 的 理 解 要 通 过读 书来 体 现 。有 的 教 师认 为 中年 级 课 文简单 。 学生读一两遍就明白了 , 所 以让 学 生读 一读 课 文 。 就 认 为学 生有 所 感 悟 . 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 、 谈谈、 演 演 其实 . 这 是 一 种 超 越 学 生认 知 的 表现 。 所以, 初 读课 文 时 一
、
阅读 本 身就 是 一 个 读 者 和 文 本 对 话 和交 流 、 相 互 作 用 的动 态过程 , 这 种 关 系 是 双 向的 、 互 动的 , 从 而 保 证 了 阅读 的 自主 性
和 独 立 性 我们 在课 堂上 注重 学 生 和学 生 的 对 话 、 学 生 和教 师 的对话 的同时 . 千 万 别 忽 视 了学 生 和 文 本 的 独 立 对 话 . 让 学 生 真 正 独 立 地 阅 读 文 本
四、 在 激 发 想 象 中感 悟 。 获 得 有 效 的 思 想 启 迪
文字 深 入 到 作 者 的 内心 . 能 深 刻 体会 到 作 者 写 这 篇 文 章 时 的所 思所 想 . 能与作者进行精 神对话 . 同 时 学 生 也 产 生 了深 刻 地 情 感体验 . 并 能 将 自己 的感 受 朗读 出来 , 读 出意 蕴 与感 情 : 语 文 课 堂应该把 引导学生主体参 与、 自主 的探 究 作 为 主 旋 律 , 激 发 学 生 的 参 与 意识 . 从而使 学生的整个身心 、 全 部 情 感 都 投 入 到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自主感悟能力
中主
由文 到 意 的切 入 口 , 运 用 精 心 设 计 的 问 题 激 活 学 生 的思 维 , 拨 动 学生 的情 感 之 弦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感 悟 能 力 。 例 如 在 教 学 《 最后一课 》 时, 笔者提 问 : “ 韩 麦 尔 先 生 为 什 么要 使 出全 身 的 力量写 出‘ 法兰西万岁 ’ 这 几 个 大 字 ?小 说 为 什 么 以韩 麦 尔 先 生 的一 个 手 势 结 尾 ? ” 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 让 学 生 明 白韩 麦 尔 先 生 讲 完 最 后 一 课 给 学 生 们 的 临别 赠 言体 现 他 炽 热 的 爱 国热 情 怀 , 这是 法 国 人 民 的 心 声 。 他 悲 壮 的 行 为 , 体 现 了坚 定 而 崇 高 的 信 念 。 小 说 以韩 麦 尔 先 生 一 个 痛 苦 的表 情 和手势结尾 , 让 人 回 昧无 穷 。 实 践证 明 , 有 效 的提 问能 够 点 燃 学生思维的火花 , 促使学 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 。 实 现 与作 者 在情感上的共鸣 , 培 养 学 生 自主 感 悟 能 力 。 2 . 通 过 朗 读 和诵 读 , 培 养 学 生 的 感悟 能 力 。 “ 阅读 教 学 应 引 导 学 生 钻 研 文 本 。 在 主 动 积 极 的思 维 和 情 感活动 中. 加深理解 和体验 . 有所感 悟和思考 ……” 这 是 课 程 标 准 对 阅读 教学 提 出 的建 议 。 为 了促 进 学 生 的 感 悟 与 思 考 , 朗 读 和诵 读 是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有 助 于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以朗 读 为 基 础 进行 的体 验 与 积 累 活 动 . 激发 、 提升 、 丰 富 学 生 的语 感 , 使 之 实 现质 的 飞跃 。 如教学《 最后一次演讲》 一文时 , 笔 者 要 求 学 生 通 过 反 复诵 读 , 培 养语感 , 积累语 言 , 借 此 加 深 学 生 理 解 和 感悟 能力 的发 展 。倘 若 老 师 一 味 地 分 析 课 文 的 思 想 感 情 和 语 言特 点 , 则 对 于 培 养学 生 的感 悟 能 力 是 毫 无 用 处 的 。 只 有 朗 读 和诵读才能让 学生体会 出闻一多先生那 爱憎分 明的思想 、 那 悲 愤 的情 感 和 那 铿 锵 的气 势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可 以促 使 学 生 对 语 言 获 得 直 观 的感 受 .有 助 于 学 生加 深 学 生 对 整 篇 课 文 的 理 解 。所 以 , 要培养学生的感悟感力 。 教 师必 须 发 挥 朗 读 与 诵 读 的作 用 . 并精 心设 计 相 关 教 学 环 节 . 激 发学 生 朗 读 与 诵 读 的 热情 , 给予 充 足 的 时 间 , 让学生 进行朗读与诵 读实践 , 切 实 增 强 阅读 教 学 效 果 。 3 . 抓 住 重 点语 句 , 引导 学生 欣 赏 品味 . 培 养 学生 感 悟 能 力 。 “ 品读” 的过程重点 在于“ 品” . 要 抓 住 富 有 表 现 力 的语 言 文字 进行欣 赏 、 揣摩 、 咀嚼 、 玩味 , 理 解 和 感 受 其 中 的 深 层 含 义。 如《 背影》 一 文 连 写 了“ 我” 四次 流 泪 , 第一次是“ 我” 在徐 州 见到父亲 , 看 见 凄 惨 的家 境 、 满院的狼藉 。 加上祖母去世 、 父 亲 失业 。 于是一股 凄凉感涌上心头 。 难 过得流下 眼泪 ; 第 二 次 是 “ 我” 望父买桔时流泪 . 这 是 感 情 发 展 的 高潮 ; 第 三 次 是 车 站 别 离, 父 亲 的 背 影 消失 了 , “ 我” 忧 伤 的情 怀 顿 时 喷 发 , 禁 不 住 流 下 辛 酸 的 泪水 : 第 四次 是 “ 我” 收 到 父 亲 的来 信 , 想 到 颓 唐 的父 亲、 惨淡的家境 、 凄 凉 的 晚景 。 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 , 于 是 流 下 了 愧 疚 的 泪水 。 作者对四次“ 流泪” 的描 写 , 语 言 文 字 并 不 重 复 雷同 , 抒 发 的感 情 并 不 完 全一 致 。 教 学 此 文要 紧 紧抓 住 这 四次 流 泪 的描 写 . 引 导 学 生 体 会 泪 水 中蕴 含 的情 感 , 体 会 作 者 语 言 功底 的深 厚 。感 受 作 品 意蕴 的 丰 富 .进 而 培 养 学 生 的 感 悟 能 力、 想 象 能 力 和 审美 能力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是语言文字激发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内容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为根。
”感悟是学习的升华,感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的感悟能力,让学习者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真正做到领悟、提升、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感悟能力培养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为了应试,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讲了又讲,唯恐备课不详尽,唯恐分析不周到,但是,语文学科的分数,总是提高缓慢,在阅读和作文中,一碰到实际问题,学生就束手无策。
如何把语文教学升华为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摆脱死板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运用感悟学习法,才能真正让学习者变“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
“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
”是教学的本质要求;“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
”是学习的根本要求。
“感悟学习”理念以“感”为前提,以“悟”为根本,以“感”与“悟”的有机结合作为支点,力求使学习理念成为一种反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要求和学习过程内在规律性的新的学习观念。
二、关于“感悟”“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笔者认为,感悟是对人间百事的豁然开朗,是对人生况味的瞬间明晰与了悟。
“感悟”的实质是意会,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心理过程。
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烦琐的讲解和“疱丁解牛”式的分析能达到的。
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悟”。
三、感悟的重用性“感悟学习”的理念,强调遵循学习的规律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才有成功的可能,反之,将一事无成。
学习也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读书学习,抑或是做工学艺乃至修炼做人,都各有“门道”亦即规律性。
所以,“感悟学习”理念的至大心得,就是学习必须善于寻找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
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语 文 教 学 中 语 感 能 力 培 养 的 策 略
李 蟠 ( 河 北 省安 国 市教 育 局 教研 室 河 北 安国 0 7 1 2 0 0)
中图分类 号: G4
策略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f 2 0 1 3 ) 0 2 — 0 1 6 7 — 0 1
看法 。
一
从 以下几 方 面人 手 :
优 化语 言 环境
、
1 . 朗读 : 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 内容和方法 , 而朗读则是提高我
要建立好的语言环境 , 为接触高层次的语言知识创造条件 。 这 们语言感悟能力 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 语 里所说的“ 语言环境 ” 不仅 仅 只是 语 言 学 习 材 料 , 也 不 仅 仅 只是 学 言的 多种 意 味包 含 在 语音 的高 低 快 慢 强弱 之 中。如 果 朗 读 时仅 是
识和有意识 的模仿会更多一些 ,一个有强烈 的创建语 言环境意识 后再尝试回忆 , 循环往复 , 直到把材料 回忆起来为止 。 的语文老师, 必定会努力提高修养 , 在知识 、 思想 、 情感方面达到较 3 . 美读 : 重在 以情感人 , 读 出情趣 。 叶老认为“ 美读得其法 , 不但 高水平。 并且 自身就应该具有强烈敏锐的语感 , 不仅要积极展示 自 了解作者说些什 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 身潜力中的学识修养和语言才华 ,而且 还要用 自己的精神气质和 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他又特别指 出, 在美读的时候 , 要“ 激 昂 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 中去影响学生。 处还他个激 昂, 委 婉 处 还 他个 委婉 ” , “ 把 文 章 中 的 神 情 理趣 , 在 声
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浅谈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摘要:朗读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感悟是在朗读基础上的发展和升华,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盲生虽然有视力缺陷,但内心情感细腻。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挖掘盲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提高口语表达及对文本的欣赏、理解和感悟力。
主要谈在盲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关键词:盲校;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感悟;能力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撑起这个“地球”。
可见,培养盲生的感悟力有利于促进盲生的学习和交往,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朗读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感悟是在朗读基础上的发展和升华,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盲生虽然有视力缺陷,但内心情感细腻。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挖掘盲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提高其口语表达及对文本的欣赏、理解和感悟力。
本文主要谈在盲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盲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清新、流利、饱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让盲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详细指出读书要求。
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等。
当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开始进行表达性朗读,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对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给出及时的评价反馈。
其次,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如:《盲童文学》等。
浅析个体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 . 。 。 。 。。
科 教 论 坛
浅析个体感悟能 力在语 文教学 中的培养
张 琼
( 阳市信息 网络 工程学校 湖南衡 阳 4 0 2 衡 2 0 ) 1
摘 要: 毒悟 虽然有妙 手锅得 的特 点 ,但 并非天 外来客 ,作 为重要 的 学习能 力是 完全可 以培养 的 。那 么,在语 文教 学中如何培 养并 提 高学 生的个体 毒悟 能 力呢?这 就要 求我 们抛 开急 功近 利的教 学思 想 ,重视 学生 的个体 意悟 。本文 分别从 两个方 面进行 阐述 。 关键词 : 语文 阅读 个体 感悟 中图分类号 : 1 G 0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9 0 () o 9 - l l — 7 5 2 0 ) 8 b 一 o 6 o 7 阅读本应是 人生最 乐意为之 的事情 。 因为 借 助 阅读 ,我 们 可 以突 破 个 人 的 封 闭 与 狭 隘 ,接 触 到 更 广 阔 的世 界 ,达 成 对 事 物 的 默 契 和 认 同 ,融 通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感 情 ,获 得 最单 纯 最 深 沉 的精 神 愉 悦 ,难 怪 高 尔 基 形 容 自己对 书 本 的喜 爱 “ 像 饥 饿 就 的人 扑 在 面 包 上 一 样 ” 。 喜 爱 阅读 是 人 类 普 遍 的 行 为 。 “ 才 秀 不 出门 而 知 天 下事 ” 讲 的是 阅读 具 有 广 闻 博 见 的 意 义 。 更 多的 之 所 以喜 爱 阅读 ,是 因为 书 本 可 以 通过 文 字 和 图 画再 现 种 种 生 活 画面 和 传 递 种种 感情 而 获 得 “ 身无 彩 凤 双 飞 翼 ,心 有 灵 犀一 点 通 ” 的享 受 。人 不 能超 越 自 己 ,也难 超 越 现 实 ,但 阅读 给 人 同的 感 受 。所 以每 一 次 阅 读 对 阅 读 者 而 言 都 不 一 样 ,每 一 次 阅读 都 有 新 的 意 义 ,因 为 每 一 次 阅读 目的 不 同 ,重 点 不 同 ,阅 读 的 方 式 不 同 ,个人 的 情 绪 不 同 ,对 材 料 的 解 读 必然 不 同 。 就 阅 读 材 料 而 言 , 因为 写 作 者 个 人 的 倾 向 ,对 生 活 ,对 社 会 ,对 事 物 的 解 读 自 然充满 了个人色彩。 阅 读 主 体 与 阅 读 材 料 的默 契 是 建 立 在 个性 与 个 性 的 碰撞 中的 。只 有 个 性 丰 盈 的 读 者 才 能 知 阅 读 三 味 ,也 只 有 个 性 丰 盈 的 作 品才 具 有 品 味 和 鉴赏 的价 值 。语 文 教 学 要 挑 选 个 性 鲜 明 的 作 品 来 培 养 学 生 的 个 性 ,提 高 学 生 的 品 位 ,并 努 力促 成 阅 读 主 体和 阅读 材 料 达 到 默 契 。 阅读 是 开启 性 情 的 钥匙 。慷 慨 者 高 歌 ,悲悯 者 浅 唱 , 自得 者欢 声 ,忧 郁 者 低 语 。 我们 要让 学生 在 吟 诵 他 人 的话 语 中体 会 自 己的 心 声 ,在 与作 品 的 交 语 中体 会 与 他 人 的 “ 阔谈 宴 ” 契 。 如 读 《背影 ,父 亲 近 乎 婆 妈 的 体 贴 , 作 为 儿 子 初时 竞 不 理 解 ,一 直 等 到 儿 子 见 到 父 亲 近 乎 作践 自己的 可 怜 的 背 影 时 方 顿 时 醒 悟 过 来 。 作为 学 生 一 般 都 已 习惯 了父 母 对 自 己的 疼 爱 ,生 活 中如 “ 影 ” 一 类 背 的亲 情 细 节 是 不缺 乏的 , 因为 他 们 所 处 的 是 一 个 有 太 多 亲情 关 爱 的社 会 。 父亲 关 爱 孩子 固然 感 人 ,更 重要 的是 为 人子 者 该 如 何理 解 父亲 。《 背影 》 中正 是 有 了这样 的理 解 ,才 对 父 亲 的 背 影和 晚景 的颓 唐 份 外 伤 感 。这 些 都 要 让 它 们 默 默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 ,才能 真 正 影 响 学 生 的情 感 ,才能 激 发 他 们 对 可 怜 的 “ 影 ” 的真 正 共 鸣 。 背 教 师 对 个性 阅 读 的 提 倡 还 在 要 时 时 让 学 生 能惊 奇地 发 现 自己的 才 华 ,从 而达 到 促 进 学 生 主 动学 习的 作 用 。 我 们 主张 整 体 感 悟 基 础 上 的 个性 阅读 ,强 调 在 整 体把 握 的 基 础 上 发挥 、培 养 、激 发 学 生 的 个性 感 悟 。 这 种 个 性 自 由 的 整 体 感 悟 阅 读 教 学 以 学 生 的 先 天 素 质 和 基 础 为 底 子 ,一 方 面 尊 重 富 于 创 见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带 动 了 和 活 跃 了 整 体 教 学 ,从 而 实 现 既 面 向 全 体 又 因材 施 教 凸现 培 养 发 展 创 新 精 神 的 素 质 教 育 目标 。 这 种 个 性 阅 读 整 体 感悟 教 学法 ,我 们 设计 了一 个 基 本 的 课堂 操作 程 序 ,即 “ 通 览全文 一初步感知 一疑 点归总 一互 动切磋 一 独抒 性 灵 一点 拨 提 升 ” 。 我 们 要 求 : 先 通 览 全 文 ,初 步 感 知 : 首 以学 生 的 习惯 、情 趣 和 对课 文的 熟 悉 程 度 选择 朗读 、默读 、全文 阅读 或 是 重点 阅读 , 边 读 边想 边 记 ,获 取 初 步 印 象 ,对 课 文 的 题 材 、 内容 、思 想 情 感 、艺 术手 法 等 有 一 初 步 的 整 体 的 印象 。 然 后 是 疑 点 归 总 和 互 动 切 磋 : 生 个 学 体 阅 读 所 遇 到 的 困 惑 或 疑 问 提 出 来 ,交 课 堂 师 生 解 答 。 因为 生 生 、师 生 之 间相 互 补 充 ,相 互提 高 ,是 形 成 对 文 章 内容 、结 构 等 的 比 较 全 面 澡 亥 认 识 的 基 础 , 学 生 4 个体 可以 通 过 这 个 环 节 了 解 别 人 的 看法 , 同 时 验 证 自己 见 解 的 正 误 ,亦 可 完 善 自 己 的 认 识 , 为 下 一 步 提 出 更 新 更 深 的 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方法 , 只会逐 字逐 句的念 , 甚至常出现添字或漏字的现象 , 这些
问题归跟到底还是 由于缺少语 感所 造成 的。 怎样帮助学生感 悟 课文 呢?笔者认为对课 文的感悟要扣着 读书进行 , 即“ 扣读 导
词 表现 了总理工作 非常认真 。在 找重 点词句进行 朗读和过程
中, 学生体会到了周 总理不辞 劳苦 的工作精神 和简朴 的生活作 风 。这样 , 学生对课 文的感悟 能力就随之增强了。 当然 , 小 学生活泼好动 , 自制力差 , 注 意力 容易分散 , 所 以 教 师要 采用不 同形式 的读 , 如: 激 疑促 读 , 个 别检查读 , 教师范
悟, 读 中求悟 ” 。 应让学生触摸语言 , 感 受其 中蕴含 的思想感情 ,
借语境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 的心理过程 , 是人们接触外部
事物后有所发现 、 有所感想 而领悟一些道 理或思想感情 。新课
因。“ 极其” “ 如此而已” “ 还有” 这几个数量词 , 说明周总理的办 公 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了。而周恩来身为堂堂的 国家主席 , 他 的办公 室却 如此 简单 , 可见周 总理 的生 活是 多么的简朴 。再 如
很头疼 的作文 , 此时却变得那 么轻松 。对一些本身基础较差 的
学生, 这种 有感而发 的课 堂小练笔 , 对提高他们 的写 作兴趣是
很有帮助 的。
过程 中, 说说 为什 么要这么读 , 为什 么这 些词语要强调等等 , 这
样学生先是对课 文有了理解 , 他们能将 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入 朗 读 中去 , 教师指导起来就更有效果 了。
2 . 指 导 朗读 , 生成 语 感
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一个重点,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引下,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发挥和展示。
感悟能力包括很多,下面笔者想重点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下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
一、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阅读分析的重点是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
阅读是感悟的基础。
阅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课堂上多读少讲,把讲析的时间省出来供学生读课文,使其在多读中悟情,在多读中明理,从而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上课伊始,总是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从不向学生提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
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怡红院端阳嬉闹》一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而且人物情节受原著前后文的限制,学生理解起文章来有些困难,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研读、揣摸,从而解决了本文的一个重点问题:宝玉怂恿晴雯撕扇的原因。
如果没有前面所作的整体阅读铺垫,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得到解决。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而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思路由课文的内容浓缩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文章的思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提炼文章的主线,确实犹如抓住了全文布局谋篇的战略框架,此处感悟,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领会文章的主要信息,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在学习《谈骨气》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骨气→富贵不淫(文天祥)→贫贱不移(穷者)→威武不屈(闻一多)→社会主义骨气,进一步的分析课文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语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
“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处被提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
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③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绪要 凄婉 ,于字里行 间去体 味那种 “ 悲怆 美” 。而读 “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时 , 则应强调高 昂激越 , 声音铿锵有力 , 表现 出 “ 雄浑豪爽” 之美。 这样的表情 朗读 ,
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 ,是语文教 学 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 。 朱作人说得好 :“ 讲解是死的 ,如 同进 行解剖 ,朗读是活 的, 如 同给作品以生命 ” 。
教 师在教 学中应解 放思想 ,减少 繁琐 的讲
解 ,删除一些 繁重 的练习 ,淡化一些知识 的 传授 ,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吟咏 , 积 累语感 。
二 、 品味 揣摩 ,内化语 感
语感 是 由语 言文 字引起 的心理 活动 和 认识过程 , 语感的获得不能停 留在单纯的言 语直觉 、经验的低层次上 , 还必须鼓励考究
一
、
的诵读方法 。 般来说 ,文学作 品中,作者 的情感是 借助 语义 的形象化 和语 音 的语 气化来 传递 的。因此,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 的语 调和语气 ,“ 激昂处还他个激 昂,委婉处还 他个委婉 ” ,让 学生 真切地感 受作者 的情愫 和作品的意境 。如读 《 扬州慢 》中的 “ 自 胡 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 ”“ 二十 四桥仍在 ,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 念桥边 红药 , 年年 知为谁生 ! ”不但语调要低沉 ,而且情
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 中的 “ 微言大 义” , 仔 细琢磨精彩句子 、段落的妙处及 其 蕴含 的艺术魅力 , 从而使语法规则以 “ 格” 的形式在 学生 的头脑 中固定 下来 ,内化 语 感。 1 . 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 语句 。如 《 孔乙已》中孔 乙己 “ 排 出九文大 钱 ”中 “ 排”字 的使用 , 通过认真揣摩之后 才 能提 出他寒酸而又不 屑的神气 ;又如 “ 春 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 绿”字 ,在揣摩之后 才 能 明白它是 既写 出了春 天景象 的变化 又 写 出了作者对春的喜爱 。 2 . 让学生依据语境 ,揣摩语言材料 ,深 入地理解语言 的含义。《 阿 Q正传》中,写 举 人老爷在革命党进城前 ,送衣箱到未庄 , 有 这样 一句话 :“ 这船从黑魃魃 中荡来 ,乡 下 人睡得熟 ,都没有知道 。 ”其 中对 “ 乡下 人 睡得熟 ”的理解就有必要联系小说中对未 庄及其人员 的描写 , 联系小说对辛亥革命 的 反映来充分体察语境 ,仔细揣摩。 3 . 具体 品 味语言 还要 注意调 动生活 经 验 ,体会 意蕴 。叶老认 为 “ 单靠翻查字典 , 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惟有从 生活方面 去体验 , 把生活所 得的一点点积 累起来 。积 ( 下转第 1 5 6页 ) 美是 隐蔽 的美 ,深邃的美 ,美在思想 内容。 要 领悟数学美 ,必须通过 “ 抽象枯燥”的符 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 , 任何智 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 , 数学美是 对数学对象融人情感的产物 。 数学美育对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有效掌握数学 内容 , 培 养 数学 创造 能力及体会 数学的价值等 方面 都有积极 的意义 。 从 学 生学 习中的反 映 ,诸如 “ 数 学好 玩” 、“ 能使人 动脑子 ” 、“ 数学有无穷 的奥 秘 ”等来分析 ,他们已初 步感受到数学美。 但 一般说来, 这些都是无意识 的。因此, 需要 教师利 用教材 的数学美 去激发学生 的学 习 动机与学 习兴趣, 让 他们 积极地去感受数学 美, 去追求数学美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教师 应 揭示 问题 的新颖或形态 的优美 , 以引起学 生学习的好奇心 ; 在分析问题时, 应使学生感 受 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 、 新奇, 促使他们 自觉地 去掌握 ; 在小结时, 应让学生体验到数 学和谐 、统一 、 简洁的美。这样, 不仅可以减 轻 学生 的负担, 而且可 以使他们 感受数学知 识 结构 的美妙 。“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在数 学中逐渐进行 “ 数学美 ”的渗透, 不仅能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而且还 可以启迪他们的思 维, 开阔他们 的视野 。 总之 ,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 观, 只要 能用深刻的道理、 广博的知识 、 精湛 的解释、 严谨的推理、 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 ,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
略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 的语言材料 , 通过听 、 读、 、 、 抄 背 讲和写 , 对学生 的感 官反 复进行言语刺激 , 使学生 大 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 。这种联系 系统 的 熟练化 、 能化 、 技 自动化 , 就形成 了敏锐 、 准确 、 丰富的语言感受 能力。 它是获得 良好语 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培养语感能力 。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 语感能力是在 ”
长期体验、 训练 、 实践过程 中形成的对语 言文字 的领会 和感悟能
力, 是一种较高级的语 文综合能力 。 语感 的强弱在相当程 度上体
现 出一个人语文素养 的高低 。 可见 , 语感能力 的培养在整个语 文 教育 中的地位 。所 以, 为了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 师必 须重 视 教
20 0 8年 1 月 2
( 总第 9 期 ) 6
论 磁 ; { i 耄 . 坛
SU Z F I J A O U L I I Y
( u uai t O. ) C m lt ey 9 v N 6
N . 。o8 01 20 2
略谈语 文教学 中学 生语 感能 力的培 养
张
《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 明确要求 :……指 导学 生 “
此, 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 习。 叶圣 陶先生 曾说 :文字语 言的 “
训练 , 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 我 吕叔湘先生也指 出 :语 文 “
有 在实践 中方能练就。”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 , 只有强化 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 , 持之 以恒 , 养成 良好 习惯才能 形成对文章 的感受 能力 , 以必须 以学生为训练 主体 , 所 着力 “ 口 语交际”尤其要 突出的是“ , 读写 ” 。因为只有 “ 博览” 才能给大脑 皮层形成 多侧面语言刺激 , 逐渐形成语感。 当然为 了提高阅读 的 效率 , 老师有必要在读物 的选择 、 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 。 “ ” 写 ,是调 动头脑 中的语言信 息来激发 大脑 皮层 细胞之 间的信 息、 回忆 、 流、 交 筛选 , 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 言的 目的 , 因此 , 教师 应 经常督促学生写 日记 、 周记 、 书心 得 , 读 还应 当重视语 文 的综 合 性学习 , 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 言 中, 进一步实践与积 累, 逐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
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
“面对社会的发展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悟”字当头,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智商和知识层次及至外界启发都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人的感悟能力并非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包括感悟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时期。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可以在三个方面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语感训练,处理好“米”与“饭”的关系语感具有直觉性,其主要操作方式是直觉思维。
它是一种非算法的智力操作,凭借言语活动经验进行感受和加工。
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领悟。
这好比语感能力是“米”,文章的整体感悟是“饭”。
如果没有语感,文章的整体感悟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语感训练的方式主要有:1.直觉感受。
言语感受的产生是依靠经验获得的。
而这种言语经验必须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言语信息储量愈大,语言感受能力愈强。
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大量读书,阅读文辞优美、说理透辟的文章,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见闻感受。
2.直觉预测。
直觉思维常以预感、猜测、假设的形式出现。
在课文教学中可让学生从直觉中进行猜读预测人物的性格发展及其命运,猜想和推测作品的后续情节和言外之意等从而指导学生整体感悟。
具体方式:(1)根据课题推测内容。
教学《斑羚飞渡》,我请学生推测这篇文章可能写的内容,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想领域,而且也让学生对文章的总体内容有了认识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作法也可以推广到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去。
(2)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推测其命运。
《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的皇帝是昏庸、贪婪、多疑、自私的人,在对他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后,我让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提出:“游行大典完毕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事洞明皆学问,感悟生情即文章摘要:“感悟”一词顾名思义,即有所感触而领悟。
所谓“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是一个经过严密思考,精心体会,科学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获得真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蓄养丰富的情感,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视角,厚实的思想和文化积淀,使文章具有启迪人生,塑造心灵的厚重感。
我们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承传、弘扬、发展祖国文化、民族精神的任务,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从阅读、生活实践、写作实践和综合活动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师该做的且是必做的事。
关键词:张扬思想培养悟性品味心灵实践能力作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
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一个“大写的人”。
——题记在教师中,特别是语文教师的口中,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肺腑之言:“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为什么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呢?其实这句话是说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感悟能力比较强,课堂上,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们马上就能领会感悟到,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一般又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学起语文来就显得相对轻松,不用老师费力而语文成绩都相当稳定。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感悟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培养悟性,这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
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语文不应该再以理性工具为基础,应该由以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转变而为重视对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揭示;由只注重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与发展;由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改造,转变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真正实现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具有人情味,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有悟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能力,丰富的想像力以及文化底蕴,是我们语文教师最现实的追求。
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智商与知识层次及至外界启发都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人的感悟能力并非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那么,语文老师应从哪些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有位专家曾说过:“语文教育在于培养人,而不是人力;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地活着。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力工具就是思维,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作文教学如何定位。
过去应试教育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行文,我们的学生虽然也能写出规范文,但最终却使学生作文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
语文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扭转这一不良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升文化厚重感,写出大气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想象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就结合学生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其在天天不断的积累训练中,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必然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否则,你就达不到,也体会不到语文的最高境界“悟”。
一、生活的积淀,是感悟的基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的生存世界给人们提供了填补认知空白的无限空间。
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积淀和提炼。
生活融注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奠定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感知部分,人们从生活中懂得了世情、人情;人文、地理;懂得了真、善、美,假、恶、丑,可以说,生活是个熔炼炉,能融万事万物、万情万理于其中。
生活又是个百宝箱,能从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亦能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生活就如雨后那道绚丽的彩虹,既有鲜活的橙,亦有厚重的蓝;有流淌着生命的绿,亦蕴藏凝重的紫。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只要用心去感知,晴朗阴霾,同样是一种风景。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
关注生活、关注现实,把心胸系于国仄民生,世界风云、改革巨变等这些生活的实践和知识的积累是感悟的基础。
虽不能说是文思如泉涌,却也不至于写作与阅读时抓耳搔首,手不能动,口不能言,脑不能思。
要想自己不处于尴尬的写作盲态和阅读的仓白境地,就要投身于生活的滚滚洪流中。
二、“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是有感的,那么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只要把这种情感恰当的翻译,何尝对所接触的事物,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好恶的评价?自己的态度、观点?就会跃于纸上。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对生活报以微笑,对事物寄托情感,我们才可以撷取到蕴含其中的深遂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
这种情感的酝酿、膨胀、传出,会大大缩短所捕捉意象的时间,加快了对事物主旨的理解。
以自己的生活积累、切身感情体验、情感取舍,去表述一个观点,写一篇文章,立意之深刻,下笔之顺畅,这与苦思冥想、捉襟见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对事物寓情感并非一件难事,可也不是件易事,需要你放飞自己的心灵,寄情于物,大到茫茫宇宙、沧海巨变、浩瀚史籍,小到鸟兽虫鱼、小草吐绿、秋叶坠地,无不采撷于怀,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来阐发蕴含其中的哲理。
当然,即使是面对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事物是非,每个人感慨都不会相同。
人们就是要把这种自己特有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酝酿表达出来。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能好能恶、能喜能伤、能哀能乐、能关爱人而又自爱的人,他何尝不是一个能抒能感、能彻能悟的人?那么你还怀疑一个人的情感不会与人的“感悟”能力有关?是啊,正如有人所说:“景再美,没有人情的色彩想寄,便会失去光华;物再华,没有人情的渲染,便会失去灵性。
”一句话,回到我们的命题上,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剂”。
三、揣摩语言是“感悟”的思维推求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词语语义”和文章行文构思的“脉络语义”意味。
理解了语义的内涵,就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一把金钥匙。
(一)阅读中的“语义”理解。
中国的语言,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而又神奇变化,要想在这一神圣殿堂,取得真经,获得奇珍异宝,并非易事,不下一番功夫,你可能体会不到中国语言的魅力和精彩所在。
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对于词语的含义,特别是词语的深层含义尤其要花大力气去考察一番,比如:1.积累词义的转义和它的引申方式能帮助你理解语义。
汉语的词义从含义的多少分单义和多义两种。
例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名话是“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这句话中的“微”课下注释是“拄着”。
何以是这个意思呢?在授课中通过对该词的多义项挖掘和讲解得出:(1)策的本义是竹制的马鞭子。
《说文》:策,马鞭策也,古时的马鞭子,下马步行时又可以兼做拐杖,所以“策”也可以当“拐杖”讲,那么这里的意思就是由“拐杖”引申出来,活化为动词“拄着”。
(2)由名词“马鞭子”又引申“用鞭子打”又是引申为“驱赶”“驾驭”。
(3)能“册”(古代用竹片或本片记事著书,单独一札的叫“筒”;连编的“筒”叫“策”)。
有时也作动词。
这里的“策”的引申方式有幅射引申,连琐引申。
通过这样的幅射讲解,目的就是积累实词,更有效地阅读,特别是阅读课外的文章,实词的积累显得更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积累实词的时代,积累它的最初的造字法和它的本义能帮助我们增加字的画面视图形象感的记忆和对词语的引申方式逻辑推理。
关于后一点,上面“策”的论述推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体味揣摩词语含义的内在意蕴。
如:这里摘选叶清波对《荷塘月色》中的“一个不起眼的‘惦’字的分析揣摩:文章倒数第二句话是:“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句话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前面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那句话,“到底”和“且”字遥相呼应,表面作者的心情又回到了“颇不宁静”之中。
由此看来,惦着江南,是造成“颇不宁静”的第二个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
作者说的是“惦”着江南,不是回忆起江南,也不是“思念”起江南,这个“惦”字很不起眼却极有分量。
惦者、挂牵,不放心也,既然江南比这里好,为什么还要不放心呢?所以,不应当把这句话简单地解释为江南好,所以思念江南;而应当理解为江南本是好的,但现在却发生了令人不放心的情况。
联系到朱自清当时说过“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来考虑,作者“惦”的是什么,就不说自明了。
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心里颇不宁静”的注脚,这是不错的。
自然恐怖笼罩着全国,而以南方为甚,共产党和革命者惨遭屠杀,作者的许多友人也命运未卜,作者失去了自由,人们也失去了自由,作者为此而心里不宁静。
为了排遗这个不宁静,深夜独步荷塘,得到了暂时的自由,暂时宁静下来,但一想起江南,心里又不宁静了。
这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思路。
可见,这里面对“惦”字的分析,作者联系到了具体的语境和与上文的照应、关键词语“惦”的含义、作者朱自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他有关文章中的语言的佐证,进而分析得出:由此看来,惦着江南,是造成“颇不宁静”的第二个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
这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思路。
这样作者就对文章的主题的挖掘达到了一种很高的理解,从而真正感悟到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写作中“语义脉络”的揣摩理解。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对词、句、段的语义分析到了位,下一步就是理解整个文章的语义脉络,也就是找到作者在文章中要想表达的中心及这个中心是如何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写作思路、途径来表现的。
这一点和我们高一新教材第二单元的教学要点理清思路是一致的。
找到了和理清了别人的写作思路,那么自己在平时的写作中,对自己文章的思路也就不难把握和理清了。
关于思路的揣摩,我们的教材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这里只提供几个要注意的事项:A 句与句的语义衔接;B 段与段的自然过渡;C 在的伏笔、照应;D 文章的线索体现; E 思路的表现方式(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 F 思路的记叙类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当然,究竟安排一个什么样的思路,还需要具体的文章内容来定。
通过对标题和所给材料的语义揣摩,通过对命题的有关阅读信息的有效取舍,通过生活中对此命题的态度、情感倾向等等,都可能影响你对语义脉络的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