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试述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ec42e41767f5acfa1c7cde4.png)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利: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弊: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一、长江三峡工程利处: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有效的措施。
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4、其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弊处:1. 文物: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移民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移民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 环境: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完成,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cb1d2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5.png)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正文:一、引言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工程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1、工程概述:三峡水利工程是位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工程,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电站等设施。
2、建设背景: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电需求和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利益分析1、经济利益a:水电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b:交通运输:建设三峡船闸后,长江航道条件改善,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2、社会利益a:水资源利用:工程有效调节了长江水位,提供了灌溉和供水的功能,改善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条件。
b:旅游业发展:三峡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弊端分析1、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生态系统改变:大坝建设改变了长江的水流和洪水冲击,对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
3、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建设中,一些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和地震也需要得到重点考虑。
五、对策建议1、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灾害防范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工作,降低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六、结论综合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可以看出该工程在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措施。
附件:1、工程建设规划图2、工程建设进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为调节、控制、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2、清洁能源: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的能源,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污染物。
3、环境保护: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和措施。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294f222be2bd960590c677ac.png)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但是长江三峡工程也有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防洪方面:我国曾经遭遇了有史以来以来长江流域最大的洪水,每天以4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向下游倾泻,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形成的巨大水库可容221.5亿立方米,提高了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
发电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三峡水电站有着强大的发电量,
电容量2240万千瓦,每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 可缓解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力的紧张状况。
三峡工程有效的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减少了污染。
航运方面:长江三峡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的发展需要。
长江三峡工程虽然有这么多利益,但是它不可能十全十美,三峡工程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自然生态方面:长江三峡库区高水位落差较大,会带来一些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有大量的陆生植物被淹没。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 库水淹没,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左右。
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总而言之,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的,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1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1](https://img.taocdn.com/s3/m/ff1da13b79563c1ec5da71d2.png)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益处
第一,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第二,三峡工程可以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给长江上游的航运带来了便利。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峡大坝号称“世界第一坝”,它的建成预示着我国水利建设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弊端
由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会加剧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二,三峡大坝的修建会破坏一大批破坏文物古迹。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移民安置问题。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改变了三峡库区的气候。
第五,三峡大坝的修建还影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第六,三峡大坝的修建还会造成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加剧。
第七,三峡大坝将使下游农业减产三峡大坝如果成功地拦截了泥沙,中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将不再像过去一样肥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将因此而减产。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04321da76e58fafab003fa.png)
三峡工程利与弊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历经18年,到2009年工程基本完工。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坝高185米,蓄水高度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水位达到185.40米时形成的人工水库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总长度600多公里,均宽1100米。
三峡的作用第一.防洪长江流域整体处于秦岭淮河以南,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其夏季的降水很集中并且降水量大。
建国以后,在1954年由于气候反常,长江中下游发生近100年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2000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更是高达上亿人。
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
工程完工后,三峡防洪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
据说长江三峡工程可以将长江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第二.调水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
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
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第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其总发电量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
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因此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
第四.其他作用三峡工程出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348d6ec1aa00b52acfc7ca4c.png)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主要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为其功能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以及近期部分地区发生剧烈的旱涝急转等极端气候事件,再度引发了对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
利1:首先,利处是一定有的。
根据资料显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就仅仅一个工程在去年汛期,防洪经济效益就已经达到266亿元。
这为我们国家省下了多少钱财,省了多少的人力。
利2: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
这不仅仅是为国省钱,还为世界的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减少了大气污染。
利3:工程建设完成后,改善了长江的航道条件,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促进了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
利4: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成为了长江三峡的景点。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长江三峡将吸引世界各国游客,引来大量人口观光,促进当地经济的提升。
利5: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的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
弊1:引起周围居民的搬迁,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环境。
如果政府承接好搬迁之后的一切,确定每位搬迁家庭已经找到地方并且居住下来了,要花上上百亿去整顿,而且,搬迁并不重在居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搬迁人民的精神问题弊2:经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区遭受8.1级地震侵害,是因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三峡的利与弊
![三峡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afd3144f69eae009581beced.png)
关于三峡的利与弊利处有三1.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2. 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3.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弊端有三:1、宏伟的三峡工程上马,百万移民大军湖北只占极少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移民是四川人,在三十年前三门峡移民的后遗症依然无法解决的今天(三门峡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为职业上访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又增加一个三峡百万移民的浪潮,我们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2、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时,由三峡大坝至重庆以至成都一线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滥时将严重威胁重庆以及成都一线安全,今天的两湖灾难就是明天的成渝写照!2.严重扰乱三峡以至川东的生态平衡: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短期内很可能使库区昆虫种群爆炸式增加,这种巨变式的生态更替能使人生活舒畅吗?另外,高高的水坝将拦截鱼类的洄游,而最终使长江、黄鱼类产量降低。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46b5e111866fb84ae45c8dc3.png)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与弊,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1、防洪效益大。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水电站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弊1.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哋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从至今还保存的叙利亚境内的最古老水库坝算起,人类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筑坝历史,但建造坝高超过一百米、二百米甚至三百米的高坝,还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对于三峡建成后蓄水的初期的地质灾害的大幅度增加,一定要让大家认识到,不是三峡制造了地质灾害,而是三峡的水位变化让原来高海拔处的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地形,得到了提前的释放。
这些潜在的地质滑坡体经过蓄水初期几年的考验,最终一定会减少未来的地质灾害。
除此之外,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河水的能量不断切割河谷导致的地质变形造成的。
因此,把河流中的水能利用发电之后,一定会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成因。
所以,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同时凡是水能资源被完全开发若干年之后,地质灾害就会变得很少发生。
例如,国内的丰满、新安江,欧洲的法国所有水电开发充分的地方,我们很少听说哪里出现了地质灾害。
即便就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非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邪乎。
例如,官方比较公认的说法之一,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渔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fd23f69ddccda38376bafff.png)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1.三峡大坝的利——(1).防洪蓄水: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地控制洪水。
中国式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2).抗旱调水:5月26日,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52米附近。
按国家防总调度,自5月20日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以来,水库水位6天内从154米连续下降了2米。
三峡水库在此区间原有存水约12亿立方米,现已全部释放大坝下游,用于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紧张和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压力。
按此计算,目前三峡抗旱补水力度约为每天2亿立方米。
5月初旱情初现时,记者在宜昌市沿江大道看到,长江部分航段露出了滩涂,与远处岸边高水位留下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
而这几天宜昌水位明显上涨。
一些在江边钓鱼的市民说,水位上涨后,来往的船只也多了一些。
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连日来,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宜昌、湖北沙市、湖南城陵矶、江西九江、江西湖口等观测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4b4201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近年来,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备受争议。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也有人担心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以全面了解这个备受关注的工程项目。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其利多于弊。
首先,它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绿色能源。
三峡水利工程的发电能力达到了22500MW,成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源之一。
该项目的发电量占据了全国总发电量的10%,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有助于改善航运条件。
工程建设后,三峡大坝水位上升,水位深度相应增加。
这对于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非常重要。
河道变得更深更宽,为大型船只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运输通道。
这不仅促进了地区内外贸易的发展,还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以其对洪水的防控和灾害减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江流域遭受了多次严重洪涝灾害,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
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释放,三峡工程实现了对长江水流的有效控制,降低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它不仅提高了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保护了土地资源和农田的安全。
然而,三峡水利工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工程目前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坝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淹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的大面积退化和珍稀物种的减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由于长期水库蓄水,三峡地区也面临着滑坡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管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古迹的保护产生了影响。
三峡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聚集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由于水位上升,一些重要的古迹和文物被迫进行了迁移和保护。
尽管努力保护,但一些古迹的原始风貌可能已经无法完整地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和弊端。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8beb8cc25fbfc77da269b10e.png)
6.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
7.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利大于弊,因为弊只要环境专家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尽力的去解决,那么三峡大坝必将造福人类。
论长江三峡水利枢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利:
1.使重庆的夏天气温下降1.2摄氏度,冬天上升1摄氏度
2.防洪能力强,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3.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能提供大量的电。
4.能防洪、灌溉、养殖等
5.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弊: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有的影响范围。
3.对植物、动物有一定的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fd0257222af90242a895e519.png)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但是,自从它建成以来,就不断有赞扬和质疑之声。
我认为长江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建设,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作用;可以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航运有促进作用,三峡水库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对长江航道的限制。
它具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
特别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力需求猛增的情况下,三峡工程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力地解决中国南方的资源危机,稳定电价。
他还有利于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他也有一定的弊端: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数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还会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考验。
它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初期没有很好的评估,如消落带问题等,这也是每一个大坝无法避免的。
但现在还来得及,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人民负责,解决对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我认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只要环境专家及时对它的弊端进行研究,那么三峡工程必将造福人类。
贪官都是怎么被识别出来的】1.贪官不是群众选举
出来的,是上级领导选拔出来的;2.贪官不是反贪局捉出来的,是内部互掐抖出来的;3.贪
官不是人民监督出来的,是小偷不慎偷出来的;4.贪官不是纪检审查出来的,是二奶小三争
风吃醋闹出来的;5.贪官不是百姓举报出来的,是情妇阴毛日记保管不慎被老婆爆出◇×。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9b9822373968011ca30091ab.png)
三峡工程的利弊
利: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
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电力方面: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它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
航运方面:可以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弊:1>三峡大坝虽号称大量发电,然而长江的一个支流上修的一个水电站的发电量就达到了三峡的1/4。
耗费巨资修建的三峡电站,其发电量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大。
2>大坝的建立,影响了当地的地质基础的稳定。
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边岸。
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
不只有滑坡危害,地震发生的频率也比以前增大了。
3>在生态方面,三峡工程的兴建,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三峡
![三峡](https://img.taocdn.com/s3/m/a1f9617f168884868762d6e2.png)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争论最多的工程之一了。
自开工起,争论一直不断。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首先,既然修建了三峡工程,就必然有利。
其一、三峡工程发电量大。
每年的发电量达846.8(1000)亿度,相当于400万吨煤完全燃烧的发电量,可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这又从另一方面保护了环境。
其二、三峡工程具有强大的分洪功能。
其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可有效防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像1954年那样的洪水,三峡工程能使下游地区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
其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有利就有弊,三峡工程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其一、三峡工程对库区文物的影响较大。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
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其二、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虽然三峡工程有利也有弊。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汗水的结晶。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a25637f0f61fb7360b4c6593.png)
三峡工程利弊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三峡工程的弊端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三峡项目的启用正逢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此类耗资巨大的项目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
大坝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调整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严重损害了庙河村等地区的地质结构。
三峡水库两岸的环境污染长江沿岸垃圾之多,触目惊心。
两岸到处都是垃圾堆放场,有的已有20多年历史。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堆积如山,多数已被植物覆盖。
这种覆盖,又为以后清理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
据估计,生活垃圾有300多万吨,工业垃圾1500多万吨,被埋起来找不到的还不算在内。
虽然蓄水前已经对库区进行了垃圾清理,但是还有很多难清理的、隐埋的垃圾及废料,一旦库区开始蓄水,这个垃圾和废料将进入水中。
另外库区还有1500多个屠宰场,900多所医院卫生院,4万多座坟墓,30万平米的厕所都要进行防疫处理,清理难度之大,历史少见。
废弃的化工原料,工业排放的有毒物和重金属,其危害远远大于生活垃圾,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一旦库区内开始蓄水,这些垃圾、废料就会进入水中,严重污染库区内的水质和影响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大型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大型水利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5efbeb1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1.png)
三峡⼤坝的利与弊(⼤型⽔利⼯程的利与弊)⼀、三峡⽔利⼯程产⽣的巨⼤效益1、防洪效益三峡⼤坝为混凝⼟重⼒坝,坝顶总长3035⽶,坝顶⾼程185⽶,正常蓄⽔位175⽶,总库容393亿⽴⽅⽶,其中防洪库容量221.5亿⽴⽅⽶,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能够抵御百年⼀遇的特⼤洪⽔。
2、发电效益三峡⼤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
据初步估计,三峡⼯程全部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约占中国⽔电总装机容量的1/6,多年平均发电量约占中国⽔电发电总量的1/4。
随着三峡输电线路的投运,初步形成了以三峡为中⼼、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联⽹格局,可以实现⽔⽕互补、跨区域电⼒交换,提⾼了电⽹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航运效益三峡⽔库蓄⽔⾄175m以后,⽔库回⽔可以到达重庆,使⼤坝上游600km以上河段的通航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使运输效率提⾼,运输成本下降,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与此同时三峡⼯程也产⽣了⼀些不利影响1、移民问题三峡⼯程全部竣⼯后,库⽔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
如此⼤规模的⽔利⼯程移民,在世界上尚属罕见。
三峡⼯程建成后,移民的安置问题、⽣活、教育、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将是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2、⽣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建成后,库区的⽔⽂情势将发⽣明显的改变。
库区⽔位上升,⽔流流速减缓,⽔体交换速度减慢。
这些都会导致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库区⽔质下降,进⽽对下游的⽣产⽣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3、地质灾害问题三峡⽔库作为⼤型⽔库,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
根据相关计算,发震概率⼤于⼗分之⼀。
地震的频发⽆疑会对库区周边县城⼈们的⽣产⽣活带来不利影响。
4、对风景名胜和⽂物古迹的影响三峡库区蓄⽔达175⽶后,⼤量的⽂物古迹都将将被淹没到⽔下。
虽然国家进⾏了三峡⼯程库区⽂物抢救性保护和发掘⼯作,⼀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部分⽂物⾄此没⼊了淹没线以下,⽽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a743c85fbfc77da269b15c.png)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
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
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ce09117502768e9951e7380f.png)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曲折东流,注入浩瀚东海,如同天上仙女遗落在人间的丝带,令多少英雄墨客为之感慨,题下千古佳句;长江,滋润了广博大地,养育了辛勤的炎黄子孙,与黄河共享有“母亲河”的美誉。
而在这滔滔江水上的一项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长江三峡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让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洪水不会危及到无辜的百姓。
二是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主要的供应在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使电力不足的地方也能万家灯火辉煌。
三是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占绝对优势,充分地改善了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并且满足了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的发展需求。
四是抗旱:长江下游大旱,三峡可以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干旱局面得以缓解,发挥重要的抗旱需求。
俗话说:凡事都有两面性。
是的,科学进步的脚步逐渐加快,对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许多问题也一一被人们提出。
受害最大的,莫过于是生态环境。
三峡建库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了淹没耕地、改变自然景观和人们大量的移民外,稀有生态物种、当地天气气候、洪涝灾害、山顶滑坡、地震、陆生动物、植物等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其次,是大量的移民: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到湖北和重庆的近二十个县,使这里的居民不得不进行搬迁,由于需要搬迁的居民众多,政府甚至开展了四次搬迁工程,临近库区一代的居民通过搬迁离开了家乡,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比例与生态影响。
除此之外,三峡工程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地质灾害问题也成为了令人头疼的话题。
三峡工程,有利也有弊。
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帮助,更要改善三峡工程的弊处,通过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兴建水库、通贯沟渠等方法,弥补工程中的漏洞,使之更加完善。
相信有一天,三峡工程会造福于人们,带给我们的,会是源源之利。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791f7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a.png)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利:1. 消灭了长江上游洪涝灾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游地区山脉多、降雨多,洪灾频繁,长江流域的洪灾一直是一大灾害。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洪峰能被有效控制,减少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这对于减少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发挥了水能资源: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拥有巨大的发电能力,发挥了水能资源的巨大潜力,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 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缓解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紧张:三峡工程拦截了长江河道上游的洪水,使得下游水域有更多的水能够供应,减少了流域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为流域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弊: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的蓄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系统、鱼类繁衍和鸟类迁徙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一些鱼类的数量锐减,湿地的面积也缩小了,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地质灾害的风险:三峡地区地貌多为峡谷,地质条件复杂,蓄水后地壳应力加剧,地震活动频繁,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河床下降引发的问题: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下游河床的淤积问题十分突出,河床下降,导致了下游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洪水风险加大,同时也造成了航运困难。
4. 农田、文物的淹没和移民问题:三峡工程开展后,移民问题成为了长期困扰该项目的问题,同时移民后未能得到很好的安置,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总体来看,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工程的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措施,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三峡工程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70527a3c647d27284b7351e8.png)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答: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
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
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通航能力可以从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除此以外还有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率。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
其中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的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
其中著名的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点唯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石题刻,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镇,唐代开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等。
将要淹没的地面文物,例如云阳县张飞庙、奉节县的永安宫、巫山县大昌镇的温家大院、秭归县的江渎庙、新滩民居,忠县丁房阙——无名阙,古代桥梁等都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进行复建(多选址在临近、淹没区以外)。
国内外闻名的白鹤梁石刻采取的原址保护方法,即在四十米的水下建设一座博物馆,建成后游人将可到水下参观石刻,摩崖石刻则采用整体切割移至他处。
同时在重庆市中心也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用来安放在抢救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大量文物。
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⑴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气候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
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
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围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因地形而异;仍需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
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
陆生植物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
因此,不至于造成物种的灭绝但其中三种珍惜植物必须妥为保护。
1荷叶铁线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库区特产,断续分布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千米长,想向两岸纵深3~5千米的狭长地带。
在亚洲大陆仅存与此。
保护措施为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平方千米的物种保护点进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三峡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分类及地理分布有科学研究价值。
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入药。
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
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一集中树木产地。
3川明参中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为名贵药材。
野生原产地是夷陵区莲沱。
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华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
该地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他设施时又可能遭受毁灭,所以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
水生生物白鱀豚白鱀(ji 四声)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单目录,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由于历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加或不当,使白鱀豚以外死亡增加(包括渔具致死、江中爆破作业致死、轮船螺旋桨击毙、误进水闸等)。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加大,对白鱀豚越冬极为有利。
搁浅死亡可望避免,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鱀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
为此长江新螺江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将会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场135千米,该区域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是目前白鱀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
中华鲟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
幼鱼待性腺发育到三期恋爱后,会进入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下游交尾繁殖。
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
为此国家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定期将幼鲟放流如长江中。
至1984年至2001年底共放流入长江达400万尾。
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又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移民问题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其中重庆16个区市县受淹,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左右。
按照“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移民搬迁原则,国家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要求各个区市县按照规划分四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
这四个时期即:1993年到1997年为第一期,1998年到2003年为第二期;2004年到2006年为第三期;2007年到2009年为第四期。
三峡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国家二期移民工程终验表明,库区已经搬迁移民70多万人,占规划总人口的62%,其中外迁移民14.2万人。
三峡工程二期水位即135米水位线下的38.25万移民,已经全部按时搬迁。
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近8万人。
地质灾害问题从1990年至2005年,地矿部、水利部、三建委、国土资源部等,拨出专项资金对三峡地质灾害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先后进行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等数十项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
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并对其中26个重大崩滑体进行了详细勘查,对库区查获的崩滑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预测分析,划分了不稳定库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共查获175米以下崩滑体1302处(含原地矿部“七五”查获的崩滑体),总体积33.34亿立方米,对规划为工程防治的有30个崩滑体;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三峡库区的2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查出了库区20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5384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3891处,崩塌(含危岩)617处,不稳定斜坡668处,泥石流沟85处,地面塌陷88处,地裂缝33条;完成了库区19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建立19个县级监测站,初步建成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完成了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三峡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
尽管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解决库区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交通安全起到了不容质疑的积极作用,但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国防安全问题三峡大坝系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体宽1 2 0 多米,有较强的抗御常规武器的能力,大坝遭常规武器袭击时只能造成坝体局部受损,无碍大局。
溃坝模型试验表明:万一遭到核袭击,大坝彻底被破坏,只要采取适当的水库调度措施,也可将溃坝洪水的淹没危害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战争是有预兆的。
临战前,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水库水位下降到1 4 5 米至1 3 5 米的低水位。
此时水库库容约为1 7 0 亿立方米,即使大坝瞬时被毁,也只是从坝址至枝城1 0 0 公里河谷灾情较重,枝城以下大部分水体将沿主河槽下泄,少量水体进入分蓄洪区内。
溃坝洪水灾害可限制在沙市以上局部地区,对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和武汉地区无大影响,不会酿成全流域性灾难,如将库水位进一步降低到1 3 0 米,此时库容约1 0 3 亿立方米,溃坝洪水灾情将更加轻微。
据介绍,三峡水库溃坝洪水所造成的灾害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这是因为: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长约6 0 0 公里,平均宽1 1 0 米,其下游段为三峡河谷,全长2 0 0 公里。
三峡与宽谷相间,且千回百转,即使溃坝,库水下泄无疑会受到河谷的控制。
专家指出,特别是紧靠坝址下游莲沱至南津关一段2 0 公里峡谷,江面宽仅2 0 0 -3 0 0 米,能对溃坝洪水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