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191b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c.png)
一、教案概述《正确使用虚词》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和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2.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2. 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用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用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虚词的运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1 什么是虚词?1.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2. 虚词的基本用法2.1 介词的用法: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2.2 连词的用法:连接词、短语和句子;2.3 助词的用法:表示语气、时态、句式等;2.4 叹词的用法:表达情感;2.5 语气词的用法:表示说话人的态度、语气等;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1 虚词的作用:连接、修饰、补充、强调等;3.2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关注虚词,提问:“这个句子中的虚词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虚词的定义和分类;3. 讲解虚词的基本用法:举例说明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4.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加强虚词的运用能力;3. 选取几个句子,分析其中的虚词用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虚词定义和分类的理解;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基本用法的掌握程度;3. 句子分析:评估学生对虚词在句子中作用的理解;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运用。
江苏省杭州市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江苏省杭州市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e2cc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43.png)
“正确使用虚词”专题复习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虚词;2、正确判断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选用虚词及判断虚词使用的正误。
三、教学设想1、从高考试题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2、要求学生掌握虚词的分析方法,并运用于解题实践;3、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4、本专题共安排2课时,讲授1课时,练习及讲评及自学共1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高考试题分析(可让学生自学,教师只作小结)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词语意义的把握,而对虚词的考查则主要是对表达作用及语法意义的把握。
虚词考查的题型无外乎三种:选词填空、判断正误、修改。
分析复习资料上的高考试题二、使用关联词、介词、副词、助词错误举例(一)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常见的搭配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滥用关联词语。
例(1):有一些电视剧我们不能看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适合我们,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ebeb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a.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教案:正确使用虚词教学内容:正确使用虚词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虚词以及其常见的种类;2.学会正确使用常见的虚词。
教学重点:1.虚词的基本概念;2.常见虚词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资料介绍虚词的概念;2.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虚词的概念,例如:“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具体词义,但能够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或修饰其他词语的词类。
虚词在英语中非常常见,正确使用虚词对语法和意思的表达都非常重要。
”Step 2:讲解虚词的种类(10分钟)教师介绍常见的虚词种类,如介词、连词、助词、情态动词等,并给出一些例子说明其用法。
Step 3: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句中虚词的用法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Step 4:操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比如填空、改错等,检验学生对虚词的正确使用能力。
Step 5: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交际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虚词进行表达。
Step 6:总结及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虚词的用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7: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虚词的正确使用。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文本来进一步巩固虚词的用法;2.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提高对虚词的熟练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准备介绍虚词概念的资料;2.虚词使用练习题。
评价方式:1.学生在课堂上对虚词使用的准确程度;2.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的正确率。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a94ac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9.png)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的分类和特点2. 虚词的分类和用法3. 诗词和虚词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常见题型4. 典型例题解析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1. 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虚词的用法和运用。
2. 高考语文试题中诗词和虚词题型的应对策略。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诗词的分类和特点1. 古典诗词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2. 现代诗词的分类:新诗、散文诗等。
3. 诗词的特点:抒情性、含蓄性、音乐性等。
二、虚词的分类和用法1. 副词:如乎、盖、尝、曾等。
2. 介词:如于、乎、自、从等。
3. 连词:如然、遂、盖、故等。
4. 助词:如之、乎、者、也等。
5. 叹词:如噫、呜、乎、嗨等。
三、诗词和虚词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常见题型1. 选择题:判断诗词的分类、虚词的用法等。
2. 填空题:填充诗词中的虚词或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3. 阅读理解题:分析诗词中的虚词作用和意义。
4. 作文题: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四、典型例题解析1. 选择题:判断下列诗词属于哪种分类?例:1. 《登鹳雀楼》——近体诗2. 《再别康桥》——新诗3.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2. 填空题:填充下列诗词中的虚词。
例:1. 使之__,则可以过去了。
2. 吾尝__矣,而卒无成功。
五、练习题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诗词属于哪种分类?2. 填充题:填充下列诗词中的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a9ab5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9.png)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2. 掌握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能够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
3. 提高学生对诗词和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3. 虚词的分类、用法和意义4.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影响5. 诗词和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介绍诗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通过举例讲解诗词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并通过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虚词的分类、用法和意义:介绍虚词的分类,如副词、介词、连词等,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4.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修饰、连接、引导等,并探讨虚词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5. 诗词和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讲解诗词和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如文学作品、日常交流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虚词的分类和用法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词和虚词。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诗词和虚词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批改,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诗词和虚词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诗词例句库:收集各种风格的诗词作品,用于教学示例和练习。
2. 虚词用法手册:提供虚词的用法和例句,方便学生查阅和参考。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401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a.png)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和虚词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诗词和虚词的正确运用方法。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3. 诗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诗词和虚词的正确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诗词和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讲解诗词的定义和分类,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3. 讲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4. 讲解诗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5. 教授诗词和虚词的正确运用技巧,通过例子进行指导。
6. 进行练习题的布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采用举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诗词和虚词的运用。
3. 采用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进步情况。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作文等方式,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诗词和虚词的参考资料,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2. 练习题和答案,可以是纸质或电子形式的。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音频等。
七、教学步骤1. 诗词和虚词的概念讲解:先讲解诗词的定义和分类,再讲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诗词和虚词的作用说明:通过例子说明诗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诗词和虚词的正确运用:教授诗词和虚词的正确运用技巧,并通过例子进行指导。
4. 练习题布置与解答: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解答和讲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来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b95c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2.png)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提高正确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文中虚词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词和虚词,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部分:a. 复习常见的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b. 分析经典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c. 进行诗词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有情感、有韵味的诗句。
2. 虚词部分:a. 复习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如“之”、“乎”、“者”、“也”等。
b.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语气词、代词、助词等。
c. 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经典诗词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虚词的用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诗词结构和韵律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提高情况。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复习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分析经典诗词,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2. 第3-4周:复习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第5-6周:进行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4. 第7-8周:进行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1. 诗词创作工作坊: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创作出有情感、有韵味的诗句。
让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和学习,提高创作能力。
2. 古文阅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一篇含有较多虚词的古文,讨论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作用。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121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1.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正确使用虚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虚词的正确使用场合。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练习题和答案。
3. 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虚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结合示例进行分析。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的正确使用场合,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虚词的正确使用。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虚词的正确使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虚词,并解释其作用。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编写对话,要求正确使用虚词。
3. 虚词接龙: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虚词,下一个学生需要用这个虚词造句,下一个学生再以此为基础继续造句。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虚词的用法和作用: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2. 虚词的辨别: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正确使用虚词。
八、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虚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拓展1. 虚词的其他分类:介绍虚词的其他分类,如副词、介词等,并简要说明其用法。
高考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435f6d37cc175527072208d7.png)
各类虚词误用例析湖南省新化县四中学刘琦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运用的常见病因2辨析虚词的一般方法3掌握各类虚词使用4对易混虚词进行辨析教学重点:1掌握虚词运用的常见病因2掌握各类虚词使用中的常见病型教学难点:对易混虚词进行辨析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虚词运用中的常见病因不同的虚词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使用上也有特定的限制,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语病。
虚词误用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一)该用不用该用虚词的地方而不用,会破坏整个句子的结构,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例如:(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海、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2)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了面。
(3)尽管还有些头晕目眩,心里在讲:“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在征服它,看吧!”她充满了信心。
例(1)“电火行空、上天入海、宇宙航行、登临月球”都是“憧憬”的对象,不宜直接修饰“憧憬”,前面应加上一个表示对待关系的介词“对”或“对于”。
例(2)“和”的后面应加“跟”,使之构成介宾短语“跟自己”,作“出国”的状语。
例(3)“心里在讲”的内容表现出“充满了信心”,同前一句的意思显然构成转折,偏句已用“尽管”,正句不能不用“但是”、“却”之类的转折词,宜在“:心里”之后加“却”字。
(二)滥用多余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有时不需要需要虚词如果硬加上一个,就造成虚词赘余,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关系。
1介词“在”“当”“对”“经”“由于”经常被滥用。
例如:(4)都我看了电影《烈火中永生》,深深感到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的。
(5)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6)自从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后,感到自己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例(4)“当”使整个句子的谓语失去了应有的陈述对象,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当”。
例(5)、例(6)介词“经过”“自从”多余,应删去。
2、连词的赘余常见的是“但是”“然而”一类的转折词:连词“而”可连接词或短语,也可连接分句,表示承接关系或转折关系,也常被滥用。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269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d.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虚词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解释虚词的概念,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列举常见虚词,如“的”、“地”、“得”、“了”、“吗”、“呢”等,讲解其用法和区别。
4. 虚词辨析练习: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辨别其中的虚词是否使用正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词知识和用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正确使用虚词,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虚词的定义、作用和常见用法,帮助学生掌握了虚词的基本知识。
通过虚词辨析练习,提高了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教学拓展1. 引入虚词的分类:语气词、助词、连词等,让学生了解虚词的更多分类。
2. 讲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介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虚词的用法,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解决问题。
八、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经典的虚词用法案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虚词的用法。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九、教学巩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虚词的填空、改错等练习。
2. 组织一个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虚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虚词的定义、作用和常见用法。
2. 强调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cd85f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c.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虚词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纠正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虚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纠正错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虚词学习的热忱。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虚词使用的正确性。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虚词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展示虚词的分类、用法和典型例句。
2. 练习题库:提供多种练习题型,帮助学生巩固虚词知识。
3. 参考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在线资源,以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3. 第5-6课时:课堂练习,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 第7-8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虚词及其用法。
2. 找出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所学虚词造句。
3. 阅读推荐资料,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寻找改进方法。
3.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如何设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提高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案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40d7f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d.png)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教案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考点说明】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考点阐释】一、实词:从试题范围来看,“正确使用词语”中的实词使用重点考查的是同义词、近义词和同音词的辨析。
实词的运用重在辨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辨析色彩词语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只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与语境所暗示出来的色彩协调一致,该词语的使用才有可能正确。
如:①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
②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许多报纸都跟着效尤起来。
③他对别人都很好,惟独对他爸爸格外不尊敬。
(二)辨析对象每一个词语都有其不同的适用对象,只有词语的适用对象与语境的陈述对象协调一致,该词语的使用才有可能正确。
如:①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启用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②就此事件,我新华社授权发表严正声明。
③寺庙里有一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看上去它们的年纪足有上千岁。
(三)辨析词性词语的词性只有与该词语在句子语境中所充当的成分协调一致,词语的使用才有可能正确。
如:①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反映却很冷淡。
②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化工业所必须的重要燃料。
③《提要》曾不止一次进行过审改,为此不知烦恼过出版社多少次。
(四)辨析搭配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使用形式,违背了这一固定的说法,词语的使用便可能不正确。
如:①书籍是启迪人们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②端午节,人们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疾病。
(五)辨析程度有些词语在内涵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分,但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等方面却有细微的分别,对此要加以仔细辨析。
如:①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较深。
②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有我们加以监督和管理,以待全国解放后再去解决。
(六)辨析语素将两个词语中相同的语素排除,认真比较和思考剩下的不同语素,明确两个词语的不同点和侧重点。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575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正确使用虚词与关联词语”教案分清用法㈠成套使用与单独使用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⒈“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①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而且”应改为“反而”)⒉请看下面三个例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规律。
①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②到了冬天,尽管天气多么冷,他还是坚持每天去夜校学习。
③只要刻苦钻研,狠下功夫,才能掌握好这种复杂的技术。
分析:例①中前后句之间是一种让步关系,所以应该用“尽管”。
全句应改为“尽管……(都)……可是……”的形式。
“尽管”义近“虽然”,表示让步转折关系,如后面有两项或多项,则这几项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尽管……(又、和)……(都)……却……”。
例②“他还是坚持每天去夜校学习”是无条件的,所以应该用“不管”这个表无条件的关联词。
“不管”义近“无论”,如后面有两项或多项,则这几项之间是选择关系,如“不管……(多么、还是、或者)……都……”。
以歌曲记忆:“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例③或者用“只有……才”,或者用“只要……就”。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330e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4.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和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虚词的定义、分类、基本用法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虚词的定义、分类、用法和作用等内容。
2. 准备一些含有虚词的例句,用于讲解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虚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利用PPT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基本用法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举例:教师给出一些含有虚词的例句,解释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虚词。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虚词的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虚词的用法。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虚词的正确使用。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题评价: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虚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推荐一些关于虚词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虚词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难度和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正确使用虚词((优秀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27345a8956bec0975e316.png)
正确使用虚词一、考点透视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
重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
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虚词的运用。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灵活使用”,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误用、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几类词,其中考查最多的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词的运用。
二、虚词有关知识1 虚词的定义:◆虚词就是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也不能单独成句,它的主要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2 虚词的种类:◆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一)、副词概念: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自相矛盾例: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以上。
解析:“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与语境矛盾,应删去“以上”。
2、词性不明例: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②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③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解析】:“偶然”是adj,不能作“写”的状语,而“偶尔”是adv,不能作谓语。
①句中应用“偶尔”,②句中应用“偶然”。
③句中的“刚才”是n,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换用时间副词“刚刚”。
3、重复赘余①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②他说得很对,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是很轻飘飘的。
③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解析:“轻飘飘、雪亮、分明”本身就含有程度深的意思,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很、最”的修饰。
④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2d84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5.png)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虚词的用法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4. 正确使用虚词的技巧5. 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虚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用法。
2. 教学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虚词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虚词的正确用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虚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用法。
3.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4. 讲解正确使用虚词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虚词。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虚词的使用。
六、教学练习1. 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改错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虚词的知识。
2. 安排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练习题。
3.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七、案例分析1. 选取一些典型的句子,分析其中虚词的使用情况。
2.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和运用虚词。
八、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虚词进行讨论。
2. 讨论虚词的用法、作用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九、课堂小结2. 强调虚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正确使用虚词。
十、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运用虚词进行写作练习。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注意观察和分析文章中虚词的使用情况。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51a7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9.png)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虚词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对虚词的复习,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例句法,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高考常见的虚词用法和意义。
3. 分析: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讲解的虚词用法和意义。
2. 分析课后练习中的虚词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常见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虚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推荐一些关于虚词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虚词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
2. 课后作业及答案。
3. 虚词运用实例及分析。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以及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升,应具备可观察和可评估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补充说明:教学内容应涵盖高考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并对每种虚词的用法进行详细讲解和示例。
三、教学方法补充说明:讲解法应结合例句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练习法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教师正确使用虚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3a2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1.png)
教师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虚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演示:用PPT展示常见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虚词,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虚词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虚词的问题,检验学生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注意虚词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资源1. PPT:制作关于虚词的PPT,包含例句和练习题。
2.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方便教师授课。
3. 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虚词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虚词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让学生感受虚词的魅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分享使用心得。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模拟使用虚词,增强语感。
4. 竞赛游戏:举办虚词用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虚词。
2. 任务驱动:布置一些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运用虚词。
3. 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句式中虚词的用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虚词的作用。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虚词。
八、教学拓展1. 虚词与其他语言成分的搭配关系。
2. 虚词在不同语体中的用法。
3. 虚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4. 虚词的语用功能。
九、教学难点1. 虚词的用法较为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正确使用虚词教师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f9eb465ce0508763213ec.png)
《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教案【教学目的】1、逐步积累、理解虚词的语气、近义词的区别与联系。
2、在此基础上,能够判别虚词使用的正误,能够根据需要选填近义词。
3、了解解决高考虚词使用和近义词辨析方法:【重点难点】正确分辨虚词使用情况的能力。
【教学思路】学习、讨论、辨析、归纳、实践、总结。
【教学方法】学、议、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高考情况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8年的高考试卷卷基本上都有涉及!虚词考察方式有单独设题,或是选择题,内容上有考虚词用法正误的,有考关联词语的;另外,语病辨析题中也有一部分虚词的考查,一般多采用实虚词和在一起考,以选择题出现,但多考关联词语及复句之间的关系。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三、高考试题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__ 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征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项式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 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 D.虽然也许然而解析:根据语境,整个句子是一个假设关系,排除ABD。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2)、“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3)、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虚词”专题复习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虚词;2、正确判断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选用虚词及判断虚词使用的正误。
三、教学设想1、从高考试题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2、要求学生掌握虚词的分析方法,并运用于解题实践;3、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4、本专题共安排2课时,讲授1课时,练习及讲评及自学共1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高考试题分析(可让学生自学,教师只作小结)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词语意义的把握,而对虚词的考查则主要是对表达作用及语法意义的把握。
虚词考查的题型无外乎三种:选词填空、判断正误、修改。
分析复习资料上的高考试题二、使用关联词、介词、副词、助词错误举例(一)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常见的搭配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滥用关联词语。
例(1):有一些电视剧我们不能看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适合我们,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2、错用关联词语。
例(2):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斗鸡,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例(3):尽管学习怎样紧张,他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4):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5):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例(6):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
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关联词语的几个难点①转折关联词。
注意“轻转”与“弱转”所用关联词的不同。
重转:成套的转折关联词,如“虽然……但是”轻转:单用,如“但、但是、可、可是、却、然而)”弱转:“只是、不过、倒”②递进关联词一般递进:成套时,递进意味更强单用的递进关联词有:而且、并且、从而、甚至、何况、况且、更、还等衬托递进:尚且……何况(况且、还、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就是(连)③选择关联词疑问选择式:一般用是……还是……陈述选择式:一般用或者……或者……非彼即此式: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先舍后取式:与其……不如(宁)先取后舍式:宁可……也(不),如“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二)介词误用1、不可滥用介词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
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7)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在”是多余的,应删去)(8)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10)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11)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8)中的“从”、(9)中的“在”、(10)中的“当”、(11)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 2.不可漏用介词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
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2)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13)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14)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句首加上“从”)(15)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
(“就是”之后加上“关于”)3、不可误用介词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16)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对”应改为“给”)(17)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从”应改为“在”)(18)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对于”应改为“关于”)(19)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把”应改为“用”)B.介词宾语不完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20)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21)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22)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20)(21)(22)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
C.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2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
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24)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25)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26)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三)、副词1.不明词义,改用甲副词而用了乙副词,例如:(27)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两个经理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应改为“很”。
(28)刚刚厂里开会,你参加了吗?(混用了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应改为“刚才”)2.错把副词当形容词用,例如:(29)行军途中,碰到了一件很猛然的事情,首长及时调整了作战方略。
(“猛然”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突然”)。
(30)元朝政府曾一度把一些秘密结社改变为公然的组织,使他们的活动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公然”改为“公开”)3.多重否定运用错误。
运用多重否定时,如果不小心,就会把话说反。
例如:(31)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就是“大家都承认”,应去掉后一个“不”)(32)难道能否认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过时了吗?(三重否定:“否认”是一次否定,“过时”也是一次否定,反问语气又是一次否定,想强调“雷锋精神在现代不过时”,但说反了,应在“过时”前加一个“不”,或把“否认”改为“承认”。
4.注意时态,正确选用表示已然、未然的副词。
(3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再”改为“又”,“了”表示已然语气。
)(四)、正确使用助词1.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所”“似的”,注意其固定结构和习惯位置。
如:这次我是受人所迫害,的的确确是冤枉的。
(应改“这次我是被人所害”)2.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如:你有没有过这种当飞行员的想法呢?(改:“这种当飞行员的想法,你有过没有?”)3.正确使用语气助词,恰当地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如:这儿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清洁嘛!(改“嘛”为“啊”)第2课时三、虚词运用的常见错误归纳及防范方法1、错位所谓错位,是指句子中需要某一个虚词,只是这个虚词的位置不当,而应当放在另一个位置上错误。
例如:(34)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做最后决定。
(35)校运动会上我受了伤,同学们不但关心我,连班主任也给我包扎伤口。
(36)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天空。
(37)第二天,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个主意:把他们科学试验的意义和已经取得的进展情况,向上海市委领导写一封信。
以上三例中“至于”、“不但”、“不管”“的”都是句子所需要的,只是它们的位置都不恰当,“至于”应在“哪所”之前,因为它是表示“他转”的连词,而句子到第二句才有“他转”的意思,所以应在第二句句首。
“不但”应在“同学们”之前,因为递进关系的复句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在主语之前;而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在主语之后。
(35)句前一分句主语是“同学们”,后一分句主语是“班主任”,陈述对象不同,所以“不但”应在“同学们”之前。
(36)句中“不管”应在句首,因为整个复句陈述的对象是“鸟”而不是“鸟的翅膀”,所以“不管”应在句首才能正确地表意。
因而这三例都犯了“错位”的毛病。
(37)句的“的”位置不当,应将其移至“进展”后。
因此,我们要明辨虚词的位置。
任何虚词在句中都有其“专座”,如副词一般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犯“错位”的毛病,从而影响文意的表达。
2、多余或残缺多余是指文句中根本不需要某一虚词时却用了某一虚词的错误。
例如:(38)如果延误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在新能源一旦成熟之后,埋在我国西部国土下的这笔巨资,又会再值多少钱呢?(39)麦吉尔大学有象牙塔之称,在全国大学评比中曾连续名列第一,吸引了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40)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一种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
(41)桂林山水不仅以它的秀丽多姿吸引了无数游客,以它的奇特风貌把人们带入梦幻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