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第三章_地球上的大气网络构建核心点拨结合单元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一个关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源源泉,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两个核心:天气和气候。
三个表现: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不同尺度表现。
一个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的能力1.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典例展示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下图1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2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D (2)B方法总结地理命题主要是通过具体区域或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之后,迅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所学知识与所解答问题间的知识迁移至关重要。
2.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版典例展示(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方法总结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答题准确性的需要。
具体可通过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区域建模: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般都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为此我们可将该区域内相关地理考点知识聚合到一起,以区域为单元去理解、分析、探讨这些知识。
二是思路建模:即按照学科主干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的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思路,称之为答题“模板”,建立起这些模板,便于随时调用,也有利于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区域地图、气候分布图、区域气温或降水分布图和某区域气候图表资料为情境材料分析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或描述气候特征,或判断盛行风风向;影响区域气温或降水的主要因素等。
以图文材料为试题情境,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或应对措施。
1.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1________,其表现为全球□2 ________带和□3________带,以及季风环流。
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为□4________,南北纬30°附近为□5________,南北纬60°附近为□6________,两极为极地高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呈高低相间、南北对称分布。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7 ________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8 ________原因形成的。
气压带之间分布着风带,分别是信风带、□9 ________和极地东风带。
3.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是由□10________、□11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构成;中纬环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12________和□13________组成;高纬环流是由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组成。
(如下图所示)4.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由于□14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从而导致气压带、风带发生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冬季□15________移,夏季□16________移。
(如下图所示)命题角度一气压带、风带的判读[经典例题](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回答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案 -高三全册地理教学案
★第8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三种成分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2.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微点2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水汽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高低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微点3 根据热量来源推理各层大气的特点微点4 对流层高度的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其高度受地面温度的影响。
地面温度高,对流作用强,对流层高度大;反之,地面温度低,对流作用弱,对流层高度小。
因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一般来说,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同一地区,尤其是中纬度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度大,冬季对流层高度小。
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2019年3月31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的“天链二号01星”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B 2.D 3.C大气的垂直分层空边界”,最终达到82.7 km的高度。
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1~4题。
1.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降低→升高→降低B.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D.降低→升高→降低→升高2.飞船探测到的水汽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3.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气和氖气C.水汽和固体杂质D.氮气和氧气4.下列对图中①②两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①②两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解析:第1题,该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 km的高度,随后下降。
2021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人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含解析
2021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人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含解析第8讲气候的分布与判断[思维导图] [课程内容]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考点一气候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图中体现出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因素和洋流。
(2)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极地气候。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4)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
(5)由图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缘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大陆东岸高,主要是因为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气候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差异,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热量带。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3章第4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第4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条件。
2.综合思维:依据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因素,综合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原因以及移动的原因。
3.地理实践力:结合材料分析回答气压带和风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活动。
[基础梳理]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三圈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A 赤道低气压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E 副极地低气压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B 东北信风带、D 西风带、F 极地东风带。
【特别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示】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 的位置。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 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 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定是干燥的吗?提示:不一定。
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不易成云致雨,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是干燥的。
但当信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海洋时,降水较多,气候就是湿润的。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根本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人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必修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含解析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忆以下知识。
(1)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 赤道低气压带,B 东北信风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盛行西风带,E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写出下列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
位置如图所示:综合思维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信风带干季高温少雨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考向一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图表专项突破等温线图的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等温线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示意图
原因
太阳辐射因纬度不 同而不同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 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 海陆影响程度不
递变
同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 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 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纬度, B地夏温高于A、C 海陆分布(海陆热 两地,冬温低于A、力性质差异) C两地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为黄河,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下游地 区地势较上游地区低,气温较上游地区高,所以该地区年均温等值线总体上呈现 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升高的特点,所以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 势因素,该段是黄河由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第(2)题,水电站布局在 河段落差大的地方,图中能体现落差大小的只有年均温等值线,等值线越密集, 河段落差越大。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答案:(1)C (2)B
4.下图是世界某区域某月7 ℃等温线近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研究表明,影响全球近百年7 ℃等温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成分
(2)图中海域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A.沿岸有寒流经过
B.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
地形闭塞,四周 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 夏季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高 度每升高100米,气 温降低约0.6 ℃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流层大气垂直分布的一般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 温降低约0.6℃。 (2)图a~e中,具有明显逆温表现的是b、c、d。 (3)一天中逆温现象具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如果将上面五图,按照无逆温 到逆温生成、发展直至消失进行排列,那么正确的顺序是a—b—c—d—e。 (4)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和e。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考点二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地图形突破之二 等压线图 课时作业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 程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氮 氧 二氧 化碳
命题探究
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 气热力原理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
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
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
日变化的曲线是
增多
作用增强
(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 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3)深秋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 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拓展 延伸
用大气受热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 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因,能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1..大气的受热过程(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6-1),完成下列问题。
图6-1①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a ,b ,c ,d 。
②根据图示,完善大气受热过程图6-2③图中显示的大气的作用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此外还有。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d 。
(2)读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图6-3),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云层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的;夜间,云层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
②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而且白天比夜间。
图6-32..热力环流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图6-4),回忆下列知识。
图6-4(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气温。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凸;气压低,等压面向凸。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该图显示。
(白天、黑夜)或(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其中表示城区的是地。
(7)结合以上分析知,热力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读图6-5,回答下列问题。
图6-5(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是。
影响: 。
B是。
影响:风向和风速。
C是。
影响: 。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判断理由是。
(3)图示地区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图中的风是(高空、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则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图表专项突破等压线图的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应用体验] 1.(2019·高考江苏卷)如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2)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澳大利亚北侧(④地)和西北侧(③地)存在两个热带 气旋,结合我国夏秋季节多台风(热带气旋),可以判断此时为澳大利亚地区的夏 秋季,3月为澳大利亚地区的秋季,可能出现此天气现象;6月、8月为澳大利亚 地区的冬季,10月为澳大利亚地区的春季,均不可能出现热带气旋。A对,B、C、 D错。第(2)题,①处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A对。②处等压线稀疏,风力较 小。B错。③地大致位于气旋南侧,盛行偏东风。C错。④地受低压影响,以阴雨 天气为主,不会酷热。D错。 答案:(1)A (2)A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图形解读]
提示: 冷锋 冷锋 冷锋 [尝试解题] (1)A (2)C
高压
晴朗
东南
1.判读气压形式
[判读方法]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 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压中心的范围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讲天气系统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暴雨洪涝
锋面、气旋系统造成短时 间的集中降水过程ꎬ造成 地表水泛滥
夏季ꎬ除西部沙漠地区外 均有暴雨ꎬ东部地区有大 暴雨和特大暴雨
干旱 寒潮
长时 期 无 降 水 或 降 水 异 常偏少ꎬ 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春夏季节分布普遍ꎬ主要 分布在西北、华北及东北 地区
强冷 空 气 迅 速 入 侵 造 成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58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ꎬ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ꎬ如图
中的 M、N 线ꎮ 2.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ꎬ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ꎬ如图中①
处为偏北风ꎬ②处为偏南风ꎬ③处为偏南风ꎮ 偏北风一般形成冷 气团ꎬ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ꎮ
气团一侧移动ꎬ故会形成暖锋ꎻ①处位于低压中心附近ꎬ气流
上升ꎬ 多阴雨天气ꎻ ③ 处位于锋后ꎬ 受暖气团控 制而 为晴 朗
天气ꎮ
2.(2017 甘肃河西模拟ꎬ23) 若图中实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高
压脊线ꎬ①处气压低于②处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B.②处可能为晴朗天气
C.③处可能形成西北风
水平气流 与风向
北半球
风 向
南半球
逆时针辐合: 东部:偏南风ꎻ西部:偏 北风
顺时针辐合: 东部:偏北风ꎻ西部:偏 南风
顺时针辐散: 东 部: 偏 北 风ꎻ 西 部:偏南风
逆时针辐散: 东 部: 偏 南 风ꎻ 西 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 与天气
气流运动 天气状况
实例
上升 多阴雨天气
台风
下沉 晴朗干燥天气
伏旱
3.我国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考点三 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图表专项突破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 降水多于夏季。第(2)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图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 多,说明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 西风带影响而温和多雨。图示同一海拔上降水量1~5月逐渐减少,结合地中海气 候成因,可判断是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逐渐增强所致。 答案:(1)A (2)D
[图形解读] 提示: 迎风坡 较少 大 递减
[尝试解题]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 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 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位于背风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判读方法]
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2中R地)、最小值(如图1中丁地),并且能计算出 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图2中由南向北 递增)。 2.描述延伸方向 (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应用体验] 1.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A.冬季多于夏季 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夏季多于冬季 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2)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1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
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标内容要求]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结合图表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特点、分析热量在太阳、地面与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
地理实践力:学会解释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运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知识体系导图]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❶(2)主要成分及其作用①氮:地球上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氧: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④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❷⑤尘埃: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但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
❶地球大气中氮、氧约占空气体积的99%,故又称为“氮氧大气”。
❷降水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2)有凝结核。
(3)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以凝结核为中心凝结成小水滴。
(4)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大气圈的分层❸(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①A对流层: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B平流层: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❹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平流层能见度高,气流稳定,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③C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活动强烈或出现雷电现象时,会扰动电离层结构,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❸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差异的不同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秘鲁是世界有名的“无雨之城”,却又多雾潮湿。
首都利马纬度低,却又“四季如春”。
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图”和“利马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秘鲁首都利马气候具有少雨、多雾特征,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少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多雾:临近海洋,水气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该地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气候少雨。
多雾天气,要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包括水汽、降温、逆温等因素。
该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
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所以形成多雾天气。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秘鲁降水少,多雾;秘鲁主要位于6°S~18°S之间的大陆西岸;利马位于大陆西海岸;利马气温介于15℃与20℃之间,降水较少,7、8月略多。
典例2(2019·广东湛江模拟)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
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答案 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入春时间越迟,因此影响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为纬度位置。
B正确。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入春时间等值线类似于等温线,若折算为同一日期,越往北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即温度越低;设问地点仅限于我国东部地区。
典例3(2019·安徽合肥模拟)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1)~(2)题。
(1)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1)C (2)C解析(1)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错误。
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C正确,A错误。
(2)根据图示信息,14时宿州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合肥低,A错误;冷锋降水在锋后,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多,B错误;20时合肥是雨后,空气质量好转,C正确;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误。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选项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两个时间的锋面位置和等压线数值及疏密程度不同;锋面位置决定各地的天气;等压线的数值关系和疏密程度决定风向和风力,锋面两侧的地点受不同的气团控制,温度不同。
典例4(2019·湖北稳派教育模拟)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
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答案 A解析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
A正确。
思考:你从上题的材料、设问和选项中获取和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洞外温度昼夜变化,洞内恒温,四幅示意图主要涉及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的差异;洞穴呼吸原理。
典例5(2018·福建宁德模拟)“落黄沙”是由于远处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飘浮在空中的沙尘等细粒逐渐飘落而形成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2017年4月7日某时东亚局部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该日M地出现“落黄沙”天气,沙尘来自远处的地表扬沙,通过高层气流输送到M地上空飘落而形成。
读图,回答(1)~(2)题。
(1)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形成M地“落黄沙”天气的原因是( )A.上升气流将M地的沙尘扬起B.M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近地面大风将沙尘吹向M地D.沙尘来源与暖锋活动有关答案(1)B (2)B解析(1)图中乙地等压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表示低压槽,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乙地,B正确。
(2)图中字母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低压中心,M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形成“落黄沙”天气。
B正确。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落黄沙”处盛行下沉气流;扬沙与落沙发生在不同的区域,通过高层气流输沙,可推知扬沙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分布及落沙发生地,可推知M处盛行下沉气流,L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走向及数值关系可知风向,即输沙方向。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6图1为“2017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A.①较弱B.②较强C.③较强D.④较强答案 C解析甲地等压线向低处凹,受低压控制,故为多云、阴雨天气。
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甲地为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强,C正确。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哪些知识?想到哪些技巧?答案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温、气压特征;常见气压系统的天气;大气受热过程和原理。
画水平线,比较同高度的甲地与周围的温压差异。
典例7(2019·湖北黄冈月考)读“某时刻75°E~110°E经向环流图”,下图中箭头表示该区域大气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2)形成该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是( )A.图中高原地区该季节形成热源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向北移动C.低纬度海区海洋气温下降,气流下沉D.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中经纬度可知该图所示区域为从南亚印度半岛到中南半岛,从印度洋到青藏高原;图示南亚地区25°N以南吹偏南风,应是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是北半球的夏季7月。
(2)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图中高原是青藏高原,夏季太阳高度大,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快,形成空气热源,上升的气流增强了南亚高空气压,推动了大气运动。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知识?答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常见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及分布规律;季风环流及其形成原理。
典例8(2019·安徽合肥模拟)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
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
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
据此回答下题。
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答案 D解析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原因是其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A有关联;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多对流雨,B有关联;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抬升作用强,C有关联;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对大陆西部沿海气温、降水无影响,D没有关联。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运用了哪些知识?答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降水的影响因素;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典例9(2019·辽宁本溪高中月考)“雷打雪”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或者在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
2016年1月22日,美国东部和南部迎来罕见寒潮,并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等恶劣天气。
据此回答(1)~(2)题。
(1)“雷打雪”天气现象非常罕见,却相当正常。
此次“雷打雪”的成因是( )A.暖湿气流迅速北上,冷暖空气激烈交汇B.冷暖空气激烈交汇,暖湿气流快速抬升形成垂直对流C.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冷气团快速下沉D.飓风北上,产生强对流天气(2)此次“雷打雪”天气发生期间,美国( )A.白昼变长B.气温升高C.空气质量下降D.气压下降答案(1)B (2)A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知识?答案造成寒潮的天气系统;冷锋的气流状况和降水原理;冷锋的天气特征。
典例10(2018·广东五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布提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西部、西南及南部与埃塞俄比亚毗连,东北濒临亚丁湾。
4~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最高气温达45℃以上,首都吉布提市更是被称为“世界上最热的首都”。
2016年10月5日,中国企业组织施工的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亚吉铁路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M),东抵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N),设计时速为120km,是一条以货运为主的客货共线铁路。
建成后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运输时间将从公路运输的7天降至10个小时。
下图示意亚吉铁路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从大气环流及地形角度,分析吉布提热季高温酷热的形成原因。
答案该季节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或“受干热的离岸风影响”)吉布提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焚风效应)。
解析据材料可知,4~10月为热季,热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据图上纬度可知,该季节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而吉布提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阻挡,位于西南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因此高温酷热。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答案气温的影响因素;风带(季风);风向及来源地的海陆状况;迎风坡或背风坡。
典例11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
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和“北美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
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狭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
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