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探索:在一条轨道上比快慢
要点:
①将小组成员分为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终点并及时发令停止计时。 ③发令员尽量使用一个字的口令,如“跑”“停”。 ④计时员操作秒表要与发令员的指令同步。 ⑤操作员放开小球也要和指令同步,并且不能给小球施加助力。 ⑥记录员除了记录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小球是否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提醒 小组成员重新开始。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一
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 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 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探索二
在这些并交流。
拨动尺子,圆点上下振动
拨动指尖陀螺边缘,圆点转动
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 和之前一样吗?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 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如:前进、后退、转弯、旋 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画出人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探索一
做一个较低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木块在斜面的运动
探索三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蚕的一生的相关认识。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制定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蚕的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
第三部分——研讨,“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科学词汇“卵”“孵化”“观察计划”,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化,并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
第四部分——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部分,需要课后完成,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测验法:通过测验 来评估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作品评价法:通过 评价学生的作品来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 果
口头反馈法:通过 口头反馈来了解学 生对教学的意见和 建议
评价目标明确:确保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价内容全面: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
知识点1:水的循环过程
知识点2:植物的生长过程
知识点3:地球的构造和地 貌
知识点4:动物的行为和习 性
重点:掌握本 节课的基础知 识和关键概念
难点:理解本 节课的难点和 疑点,掌握实 际应用的方法
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 示范法、实验法、 讨论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 不同类型的知识和 技能
选择依据:根据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 和学生特点进行选 择
注意事项:注重教 学方法的多样性和 有效性,避免单一 枯燥的教学方法
实验器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烧杯等。
模型教具: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模型教具,如细胞模型、地球模型等。
图片和图表: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如动植物图片、地理图表等。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评价标准清晰: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易于理解,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操作。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方法:观察、测试、作品评定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 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第1页共79页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能源与环境保护课时一:自然界的能源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界的能源种类及其特点- 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界的能源,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能源的特点。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呈现:展示人类如何利用能源,介绍不同的能源开发方式和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课时二:节约能源,从我做起教学目标:- 了解节约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好惯- 引导学生提出节约能源的措施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实物:能源的使用场景道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浪费现象并讨论原因。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节约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3. 探究:用实物道具展示不同的能源使用场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节约能源,提出自己的节约能源措施和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能源做贡献。
课时三: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图片:环保行动的图片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环保行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环保意义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环保行动和方法。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环保行动并反思其中的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立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教师出示课件,展现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精品文档(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绘。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物体是举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举动的图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教案(共8册)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教案(共8册)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共8册,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各种科学实验、观察活动、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科学基础知识薄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认知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科学素养较高,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但需要老师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内容: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课堂评价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观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引入:出示一张小女孩池塘喂鱼照片,提问: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揭示课题【板书:运动和位置】二、探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探索活动一:1(提示:引导学生说出判断时,需要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
教师可以用“和....相比”的句式,代替“参考物”概念的表述)(1)出示图片(在运动会上),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2)出示图片(在公交汽车站),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3)出示图片(在大草原上),先出示第一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说说你的判断证据。
学生交流讨论再出示第二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再说说判断的证据。
各小组交流反馈汇报小结: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板书: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不改变——静止】三、探索——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材料准备:方向盘、软尺若干个]1.探究活动二:当两人都静止不动时,学生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信息后确定自己的位置(提示: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教室的8个具体方位有认识基础)(1)教师介绍方向盘、软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活动的要求。
(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探究活动三:站中心同学静止不动时,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3.探究活动四方案一:[材料准备:校园平面图、可移动的透明方向盘、测量尺](提示:此活动对学生认识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如果学生有困难,选择方案二)2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方案二:[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多次更改“参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板书:描述位置:方向、距离】四、研讨(提示: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问题1与探究活动1融合,问题2与探究活动2-4融合。
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五、拓展(提示: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设计】1.运动和位置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不改变——静止描述位置:方向、距离【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安排本课内容,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记录表。
3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预设5分钟)1.视频导入(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1.探索1——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5分钟)4[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
(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
)(3)小结并揭题。
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
(板书课题)2.探索2——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1)指导记录。
(出示单摆)这个叫摆。
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2)提出记录任务。
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4)分类。
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
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PPT]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生活动手册]5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2.各种各样的运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6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预设: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
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
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红色球、桶、学生活动手册](一)探索17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
预设: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二)探索21.击球。
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
2.讨论:说说击不中的原因。
预设: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
3.在轨道上击球。
要求: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
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4.小结: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三)探索3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直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
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
3.展示想法。
4.讲解实验规则:(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
(每次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
(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
学生实验。
画路线图。
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8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
三、研讨(预设2分钟)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四、拓展(预设5分钟)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合作能力。
2.在记录运动路线时用线加箭头的方式9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1.出示图片滑滑梯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的?(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2.引出课题10过渡: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