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课件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的性能 1.四气五味(2)五味: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证。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山茱萸涩精止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胃止呕作用。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减轻或消除。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副作用,称之为半夏畏生姜;再如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毒,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相畏、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药物的副作用受到抑制或被消除,是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间使用药物必须十分注意,凡是能损害胎元以致引起坠胎的药物,均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斑蝥、水蛭、虻虫、莪术、三棱、麝香、雄黄、牵牛、蟾酥、马钱子、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等;慎用药则主要是祛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导积、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枳实、大黄、附子、肉桂等。凡禁用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病情慎重选择,掌握剂量与疗效及炮制与配伍,尽量避免药物对胎儿及孕妇造成伤害。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 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红花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 痹心痛等症。
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湿,止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头痛鼻塞等症。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肢体 麻木、筋脉拘挛等症。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宣 传中药用药知识和注意 事项,指导患者合理使 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 的发生。
02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技术
灌肠技术
01
02
03
04
灌肠技术的定义
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通过直 肠注入结肠或小肠,以达到治
疗和护理的目的。
灌肠的适应症
灌肠适用于便秘、肠道感染、 肠道手术前的准备等。
灌肠的禁忌症
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麻木 拘挛、骨蒸潮热等症。
补益药
人参
01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症。
当归
02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熟地黄
03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
THANKS。
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 供科学依据。
完善中药护理规范
制定中药用药护理规范,明确药物使用原则 、给药方法、护理操作流程等。
发展中药新剂型
积极研发中药新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减少副作用。
加强中药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中药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 员的专业素质。
方剂学 补益剂肾气丸护理课件
肾气丸在西医临床的应用
总结词
辅助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详细描述
在西医临床中,肾气丸常被用作辅助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如糖尿病、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男性
肾气丸适用于男性肾阳不 足引起的性功能减退、阳 痿早泄等症状。
女性
肾气丸也可用于女性肾阳 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更年 期症状等。
肾气丸的使用方法
口服
肾气丸为口服药,一般每 日2次,每次8粒。
疗程
通常建议服用1-3个月为一 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 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服用期间应避免生冷食物 ,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 免过度劳累。
该方剂由张仲景所创 ,用于治疗肾虚引起 的各种病症。
肾气丸的组成
肾气丸主要由熟地黄、山药、 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桂枝和附子等八味药组成。
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和桂枝 是主要药物,起到补肾壮阳、 温通血脉的作用。
其他药物则起到辅助作用,共 同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肾气丸的功效
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 各种病症,如腰膝酸软、头晕耳
药效学研究
研究表明,肾气丸对肾阳虚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具有显著的 治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肾气丸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已通过药物 代谢动力学研究得到阐明,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肾气丸的制剂研究
传统制剂
肾气丸的传统制剂包括水丸、蜜丸、 水蜜丸等,这些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 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用药护理(护士科室业务学习)
外用中药的使用
• 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 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 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 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 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 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谢谢!Biblioteka • 服药时间 •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 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 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 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 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 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
内服汤剂
• 服药时间 • 补益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驱虫 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或睡前服用为妥,忌油 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中药注射剂
•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 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 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 药。 •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 发物。
内服汤剂
• 服药温度 •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 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内服汤剂
• 服药剂量 •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 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 医嘱服用。
内服中成药
•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 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 医生关注。 •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 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协助处理。 • 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 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 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烊 化 (Yang)
• 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 胶、鹿角胶、饴糖等)
•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 药效
• 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 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Shi)之溶解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机器 煎药 (Qi)
•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Shu)布料制成的煎药袋 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 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
(八)糖(Tang)浆剂
•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 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 特点:有甜(Tian)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九(Jiu))针剂
• 又名注(Zhu)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温服。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
• 注意!!
1、汤剂放冷后,要温服时,应再加热 至沸,放温后服用。 2、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Er)只服清液。
第四十四页,Leabharlann 九十一页。(二(Er))热服
•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中成 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 寒证宜热药热服。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Xue)化瘀药、透
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 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第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5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 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 也不宜应用汗法。
12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 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 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 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 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 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 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 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 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 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18
吐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汇报人:2023-12-1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目录•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0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运用中药材、中成药或中药配方,结合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护理。
定义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的用药实践。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中药用药护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已经在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挑战然而,中药用药护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中药用药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02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不同药性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
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升降沉浮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特点,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特点,沉降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特点。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护理原则辨症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即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用药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程序煎煮后,制成汤剂或药剂进行使用。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六、清法与护理
1、定义:
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 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可
适用。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
教学目标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食
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 不得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 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补法的内容很多,既有补阴、补阳、补血、 补气、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之 分,又有峻补、平补之异,更有兼补、双 补、补母生子之法。
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 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 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 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 兼施
4.防复感。 5.采用措施透邪发汗;防止“闭门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 20~30分钟
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为主 60分钟 的方剂
煎药火候
文火
火候
武火
原则: 先武后文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
煎药时间
药物种类
一般药物
一煎
20~30分钟
二煎
10~20分钟
说明
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
解表、芳香、清热 类药物
应注意避风保暖, 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 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禁忌人群
吐法及护理
和法及护理
定义 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 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 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 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 矣。”
和法及护理
病情观察 因病证不同,则观察的重点内容 亦不相同 饮食护理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 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用药护理 以柴胡为主的方药,服药时忌食 萝卜和人参
温法及护理
温法,亦称温阳法、祛寒法。温法是通过 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的作用,使寒 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 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 种
温法及护理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寒热喜恶 、肢体温凉、口渴与否等 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宜朝阳,室温应适度偏 高 饮食护理 宜温性、热性食物 用药护理 温阳补气之药,要文火煎煮。
吸入法、中药口腔护理法及中药擦浴降温法的适用范围及
注意事项;中药中毒的预防、解救及护理 3.了解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毒药的概念;中草药 中毒的途径、原因及临床表现
4
第一节 中药剂型
1
概述 常用剂型
2
5
中药剂型——概述
中药剂型的概念:指方药经过加工配制成 的制剂形式。
传统剂型
剂型的种类
现代剂型
中药剂型——常用剂型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胶囊剂 片剂 中药配方颗粒 口服液 糖浆剂 中药注射剂 滴丸剂 茶剂 冲剂 气雾剂 膜剂 锭剂 酒剂 线条剂
第二节 中药煎煮法
1
概述
2
中药煎煮的方法
8
中药煎煮法——概述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怎样服药 呕吐时处理 呕吐后的观察 吐而不止的对症处理 用药注意事项
下法及护理
下法 亦称泻下法。是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 ,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 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 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证
下法及护理
中病即止 饮食护理 药后观察重点
煎药用具 煎药用水 煎前泡药 煎药火候 煎药时间 特殊煎药法 机器煎药法
煎药用具
适宜器具
砂 锅 瓦 罐 陶瓷罐
禁忌器具
铝 锅
铁 锅
铜 锅
煎药用水
原则 水质洁净、矿物质少
选材 井水、自来水、蒸馏水、纯净水 温度 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煎前泡药
药物种类
复方汤剂
浸泡时间
加水搅拌后应浸泡 30~60分钟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
教学内容
1
2 3 4 5 6 7 8
中药剂型 中药煎煮法
中药口服法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中药灌肠法
中药外用法 中药其他用药途径护理特点
3
教学目标
1.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法;中药口服法;中医用药“八法”
的基本概念;中药灌肠法、中药外敷法、中药湿敷法、中 药换药法、熏洗法、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概念、目 的、禁忌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2.熟悉“八法”的护理方法;中药静脉用药法、中药雾化
15~20分钟
10~15分钟
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 发,甚至改变药性
滋补类药物
40~50分钟
30~40分钟
使药效尽量煎出,充分 发挥药力
有毒性的药物
需久煎,约60~90分钟,可降低毒性
特殊煎药法
1.先煎
2.后下 3.包煎 4.另炖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汗法
吐法 下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和法
补法
汗法及护理
定义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 ,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 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 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1
概述
2
方法
17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温服
热服 凉(冷)服
中药口服法——方法
目的 服药前准备 服药步骤 服药期间的观察护理 中药口服法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清法及护理
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 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种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治热以寒” 适用于由于温、热、火邪所致的里热证
清法及护理
病情观察 注, 环境安静。 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 或半流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清凉饮料 用药护理 汤剂宜凉服或微温服、药后观察
消法及护理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 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 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 法 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 、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
消法及护理
饮食护理 煎药方法 服药方法 药后观察 用药注意
补法及护理
补法,亦称补益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 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弱的一种治 疗方法
补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①病室环境②起居有常 用药护理:①煎药方法②服药方法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