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杏林小学2014年7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科学教学中,探究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探究的效率如何,决定着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的前期工作1、课题背景认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2002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因此,对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2、确定课题研究思路(1)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什么。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二、课题研究实践阶段(一)实施策略1、优化科学探究材料的实施策略(1)把握探究材料的选择方向———生活入手探究材料的生活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材料的选择脱离学生的生活,一会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二会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三会加大教师、学生准备探究材料的工作量。
2024小学科学教研小结
____小学科学教研小结一、引言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科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小学教育的关键。
本文旨在总结____年小学科学教研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供对今后科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启示。
二、教学组织推进1. 教学内容更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小学科学教材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在内容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科学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提供丰富的科学教具和实验设备,以加强实践性教学。
3. 评价方式改革我们也对科学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传输和记忆,而是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对学生的实验报告、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成果的评价,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改革效果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增加了对科学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科学教学中。
他们喜欢动手实验和观察,享受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科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学生成绩的提高改革后,学生的科学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
他们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3.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科学教学的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他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也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小学科学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1. 引言科学课题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科学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科学课题的结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法和实验结果等。
2. 研究背景科学课题的研究背景是对相关领域现有情况和研究进展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了解研究背景,能够在科学课题研究中确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研究的背景如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是通过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研究目的科学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能够指导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实施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开展实践性科学实验,提高小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4. 研究内容科学课题的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包括具体实施的实验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明确研究内容,能够对研究的重点和步骤进行合理规划。
本研究的内容如下: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通过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风力发电机。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了解风能转变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学生根据教师指导,了解风能转变为电能的基本原理;2.学生学习风力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步骤制作风力发电机;4.学生运行风力发电机,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5.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理解风能转变为电能的原理,并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的实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5. 实施方法科学课题的实施方法包括实施过程的详细步骤、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准备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
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
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
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
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活动简介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讨和实践,旨
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教研活动分为理论研讨、教学设计、实验实践和课堂观摩等环节,涵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深入研究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探讨了学
生学习科学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课堂模式。
三、活动反思
1.教研活动的持续性:活动应该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而不是一阵风。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实践。
2.注重实践与反思:活动中的实践和反思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将理论
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团队合作: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加强团队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
效途径。
通过持续性的活动、实践与反思,将会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2024年12月小学科学教研总结
2024年12月小学科学教研总结一、引言科学教研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
在2024年12月的科学教研中,我们着重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对此次科学教研进行总结,内容共计约____字。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在本次科学教研中,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设计创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科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一年级,我们以观察和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和现象的观察能力。
在二年级,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有系统的实验和调研。
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我们提供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在一年级,我们主要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二年级,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组织了一些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实验,互相交流和学习。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有系统的实验和调研。
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我们提供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组织了一些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改进措施在本次科学教研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包括日常观察、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价等。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怎么写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让教师不断学习和
探究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这次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是针对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教学展开的,旨在通过教师合作研讨、共同备课和观摩课等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技巧。
二、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中,我们围绕三年级自然科学“植物”这一主题展开研究。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就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梳理,然后展开讨论和分享教学经验,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最后进行课堂观摩和反思。
三、总结
通过这次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我们意识到了合作研讨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我们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促使自己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新的收获。
通过共同备课,我们能够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同时,在课堂观摩环节,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他同事的优秀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有些同事在备课时可能过于匆忙,
导致教学内容的准备不充分;有些同事在课堂教学中可能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引导,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共同进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
好的教育。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对于科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共同进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问题1、课题研究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科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经验 、心 理结 构 和信 念 为基 础来 构 建知 识 。
三、 小学科学 “ 合作探究 ” 课堂教学模式的
构建
通过 实 践 ,我 们提 出了 以 “ 合作 探 究” 为核心 的 “ 三 环八 步 ” 教学 模式 ( 下 图所 示 ) 依 据萨 奇 曼的 探 究教 学 所 。 理论 ,对小 学科 学课 堂 教学 作如 下 建构 。
通过 大 胆想 象 ,实验观 察 ,以小组 合作 讨论 的形 式 , 问 对
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从 而学会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
尝试 合作探 究 的 力量 。 () 设 。 设是 解 决 问题 的侦 察兵 , 个 体 在 已有的 1 假 假 是
知识 经验基础 上所提 出的关 于 问题 的可能性 解释 。 它是 合作
>应 用与创新
t t t t t t t t
教 师 :创 设情 境 I◆ 整理 ◆ 提 供材 料 - 参 与_ 组 织 -_◆ 倾 听 —l- 旨 导
“三 环 八 步 ” 学 模 式 教
2 0 . 0 64
7 7
维普资讯
念 对 于小 学 生的科 学 学 习将 会有 决 定性 的影 响 。
师传授 给 儿童 ,而是 出 自儿 童本 身 , 让 儿童 自发地 , 要 主
动 地学 习。
(二 )西 方探 究教 育理 论
杜 威提 出 了 “ 维五 步法 ” 即 从情 境 中 发现 疑 难;从 思 ,
( )当前 小学 科学 课 堂 教学 存在 的主 要 弊端 二
时 成 为 发现者 。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X综合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而这些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另外,课堂提问还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改进教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
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合理地提问方式,充分把握有效的黄金时间,有价值的引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让每一个角落的学生进行课堂表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我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随意性大,提问缺乏互动性,提问重统一性,轻针对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把“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 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改变我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随意性大,缺乏互动性,重统一性,轻针对性等问题。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随着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特别是随着“做中学”研究活动的铺开,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在调查中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
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人员:金灵芝发布部门: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2008-10-20 7:33:41浏览次数:159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江山市虎山彭里小学缪丽平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科学教学中,探究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探究的效率如何,决定着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策略进行着手:1、优化科学探究材料的实施策略。
(1)把握探究材料的选择方向———生活入手。
(2)拓宽探究材料获得的途径———学生参与。
(3)优化探究活动中探究材料的组合方式———自助餐式。
2、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2)科学指导合作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3、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实施策略。
(1)钻研教材,因地制宜、有所创新。
(2)把握教材难易的“度”,适当调整。
(2)精简探究活动的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
一、课题的前期工作(一)课题背景认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2002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因此,对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2、确定课题研究思路(1)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什么。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趣味教学策略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小学科学趣味教学策略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如今随着学习者中心地位的落实,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越发受到重视。
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趣味教學策略,从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展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组织实践活动,引入生活化素材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信息技术;游戏活动;实践活动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还是互动课堂的构建,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都异常重要。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成为了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科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在如今以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科学学习的过程越发受到重视。
而其展现的生活中的各种神奇现象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激趣素材。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充分结合科学的教学内容,开展合适的活动成为了趣味教学的关键。
一、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当今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课前的情境创设成为了相当重要的师生互动环节,如果能在这一环节就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会事半功倍。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就冲击力而言,视频无疑是相当突出的一种,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教师提供了相当丰富且优质的视频素材,这对于提高小学科学导入情境的趣味性,从而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
故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将信息技术与课前导入环节结合起来,以在课前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为趣味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太阳和月亮”这一章的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的素材。
这一纪录片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展示和探究了宇宙中的各个层级的天体和天体系统。
其中,很多片段都展现了瑰丽的宇宙图景。
在本章的导入中,教师则可以截取与太阳与月亮相关的片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包括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手段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较为抽象,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教学评价的不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元化评价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柳花泊小学一、简介部分:(一)标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二)序言:科学课较之自然常识课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学目标变革,引起学习内容、活动组织、课堂形态、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革新,最终落实到课堂上,表现为教学的主体性和开放性。
这给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自主和选择的空间,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开放和创新的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积累科学事实与现象,丰富探究经历。
因此科学课的开放性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科学课堂的组织和调控上。
在基础教育阶段 ,课堂教学实行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支柱,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氛围。
但现实中教师要实现课堂真正的民主开放,做到“乱而不散”,却并不容易。
新《课标》指出 , 小学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这也就决定了科学课活动多,材料多,实验多。
而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总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他们喜欢各种操作活动,却缺乏自制力,该制定实验方案他们却盲目地急于操作,往往教师良苦用心准备的材料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为他们随意玩乐创造了条件,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能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整合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当然也就更加直接地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取得。
小学生在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是有一定区别的,如何成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亲历科学、感悟科学、体验科学”,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策略对课堂进行合理调控,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各种有效资源,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二、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用。
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生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技巧。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与调控意识,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的新的有效的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教师角色转换、课堂信息重组、课堂评价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地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研究意义: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
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研究假设: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
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核心概念:⑴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探究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就语义而言,“探究”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课题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而不是指科学家的探究。
发现型的探究是探究中的一种类型,但是它没有变量。
发现型探究分为纯粹的发现和指导下的发现。
如玩磁铁,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的发现,不但发现磁铁可以吸铁,还发现现可以隔着书吸,如果把两个条形磁铁调一个头,它们不仅不吸了,而且还相斥,所以孩子们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纯粹的发现。
如果当孩子们不知道磁铁具备这种同极相斥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那样去做从而得到发现,那就是指导下的探究。
实验型的探究,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探究。
狭义的实验有假设、数据搜集、数据分析、解释结论等,实验型实际上就是叙述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并找到一种方法来检验你正确的叙述,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
长周期的探究,科学教材里有一些课用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有时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植物的一生》、《养蚕》等。
长周期的探究既有在课堂上探究交流的地方,更多的是在课后自己的探究。
网络科学课,整个探究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并不是用到课件的课都是网络课件课。
网络科学课的特点就是需要的信息量大,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前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收集交流的状态,属于一种广义的探究。
⑵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方式。
探究性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指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师生为完成共同制定的任务而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途径。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化的,能够满足老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
教学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教学模式是指为了老师教学,学习学习提供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可操作的程序及样式。
这种样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学生探究层次的升级而改变。
心理学表明,人的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遵循着模仿——再造——创造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摸索科学探究方法及其模式的过程,同时,方法与模式又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两者是共同发展的一个辩证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也是不胜枚举。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务必理清研究的思路,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又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
综观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的各种论述,我们把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
“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
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
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
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
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三,针对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理论基础:(1)符合《科学( 3— 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科学( 3— 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并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理念,逐步构建起儿童的外部世界知识,从而使得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3)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理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在探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学生主体的这种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探究活动还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进行。
而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放任自流。
教师的“导”正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探究的主体。
2.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时,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将近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一些成绩:(1)提出了一些课的模式:课题组的成员对一些科学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称之为风格。
(2)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性的资料在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中,一些经典的案例,一些好的课被保存了下来,课题组从开题到现在共形成了五本资料集:开题资料集,中期评估资料集,资料集,结题材料论文汇编,结题材料案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