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10f22280d4d8d15abe234ef4.png)
二、社会阶层与健康
• 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差别 • 不同社会阶层的肿瘤死亡率与患病情况表现 不同 • 不同社会阶层的自杀率不同
三、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思想意识、文学艺 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教育、 法律、道德规范等
(一)思想意识对健康的影响
• 核心是世界观 • 是人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 病态的观念病态的行为 个体乃至人群的健康损害
• 共同特点:病原体很脆弱,对外界湿度与温度 变化的适应力很低 • 主要传播方式:人类性行为 • 主要侵害部位: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
3. 不洁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⑴ 不洁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 社会制度 • 文化背景 • 道德观念 • 经济与教育
⑵ 不洁性行为的控制: • 社会措施 • 道德教育 • 健康教育 • 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宣传
(二)社区与健康
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是在抽象的环境 中,而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中实现的, 这个环境就是社区。
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① 一定素质、数量和密度的人口——主体 ② 适宜的生态体系 ③ 满足社区生活需要的社区设施 社区的分类: • 城市社区 • 农村社区
社区的功能:
人们在生活的社区中成长、学习知识、 了解彼此、互相帮助、满足各种需要。
(四)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 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为 某一地区或民族人群遵循的行为规范 • 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精华与糟粕交互 存在,对身心健康有利的应该发扬,对身 心健康不利的应改变或摒弃
四、家庭、社区与健康
(一)家庭与健康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 会生活的群体方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吴小南 孙鲜策)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医学课件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68f4a5fd0a79563c1e72cc.png)
• 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l)家庭环境(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
7
家庭环境
家庭的自然结构 家庭的人际关系 家庭的教育抚养方式 家庭的文化经济背景 这类社会心理刺激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环境及 与建立家庭有关,包括恋爱受挫、失恋、家庭人际关 系不良、生活困难、家庭生活不完美、家庭成员的伤 亡等。这类社会心理因素是最常见、对人影响较大的 一类因素,其中尤以亲人伤亡、丧偶影响最大。
19
• 时间感特别强,一贯准时,不差分秒 • 爱与别人比高低,嘴上不说,心里“有 数” • 从不关心周围环境,对一切美好的事物 都不感兴趣 • 好打断别人,抢着说话 • 说话坦率,言不择词,往往出口无心, 得罪别人 • 习惯指手划脚,甚至挥拳、晃头、拍桌 子等来加强语气 20
• 除非万不得已,从不排队 • 经常大步快走,喜抄近路,如被迫跟着 别人后面走,会急得叫骂 • 习惯于用手敲东西,抖腿脚或无意识晃 身躯 • 争强好胜,喜占上风,连哄孩子下棋也 要每次必赢,不肯输一次 • 爱眨眼睛,有时不自觉的竖眉立目
• 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 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 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5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遗传(2)发育(3)疾病
• 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4
• 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
(一)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质和量 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所遇到的各 种社会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但并不是任何社会生活事件所引起的 心理紧张都会导致疾病,而必须是这些社会心 理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反应累积到一定程 度,超过个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才会导致疾病。 量表:霍尔姆斯(Holmes)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 定表。 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常模结果表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https://img.taocdn.com/s3/m/beb412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3.png)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 2
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如情绪状态、压力反应、抑郁等。
身体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 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3
影响免疫系统
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来影响身 体健康,如压力可以导致免疫力下降。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THANK YOU.
02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社会经济因素的定义
社会经济因素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社会和政治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收入、生活水平、 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社会参与等方面。
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
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些影 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发挥作用。
研究方向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关系的 主要方向包括社会流行病学、心 理神经免疫学、行为医学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响因素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关系的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社 会经济地位、生活事件等。
干预措施
针对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关系的 研究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如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 法、压力管理等。
2023
概述
目录
• 社会心理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 健康社会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01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的定义
社会心理因素
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认知、情感、意志 及行为等多种心理活动,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意识等。
《社会因素与健康》课件
![《社会因素与健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3bcb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结论
社会因素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个体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受生物因素所决定,社会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全社会有关各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健康水平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应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 文献一 • 文献二 • 文献三
2 心理健康
社会因素对于个体心理健 康的形成、维持及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社会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个体身 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和 保护作用。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调节
1
政策调节
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改善社会环境、提高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2
社区干预
通过社区组织、社会工作等形式,为个体提供支持、资源和指导。
《社会因素与健康》PPT 课件
# 社会因素与健康:探索身心健康的联结与影响
什么是社会因素?
定义
社会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对个体 生活、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分类
社会因素可分为文化环境、社会支持、经济状 况、教育程度等多个方面。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 健康不平等
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个体在健康机会和资 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
3
个体自我调节
个体应该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社交网络、生活方式等,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与现代医学
医学模式转变
现代医学逐渐注意到社会因素对 于健康的重要性,从疾病治疗转 向健康维护与促进。
医学人文关怀
注重医患沟通、尊重患者意愿, 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患者参与决策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决策,更 好地满足其健康需求和个体差异。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47f6a20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一、挫折引起的不良后果我在做班主任的这几年中,学生遇到挫折后自己无法解决的都会找我帮忙,如果遇到挫折后不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那后果是可怕的。
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而出走,甚至轻生;有的学生由于谈恋爱、打架、偷盗、考试作弊而被学校开除学籍,得不偿失;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后将矛头指向身边的人或物而攻击他们,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遇到挫折后不能正确处理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产生挫折的原因甚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三、中学生遭遇挫折的基本类型挫折的基本类型较多,但从中学生遭遇挫折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1、学习性挫折——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而引起的挫折。
2、交往性挫折——由于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或与学校及其他群体人员交往时遇到的障碍而引起的挫折。
3、志趣性挫折——由于个体在兴趣;志向和愿望等方面所遇到的障碍而引起的挫折。
4、自尊性挫折——由于个体在自我尊重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相应满足而引起的种种挫折。
四、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
”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
关键在于遭遇挫折时,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否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振作精神,重整旗鼓。
巴尔扎克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困难往往无法避免,但对待困难的心态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我们应该选择的是积极的态度。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
一天晚上,爱迪生多年来研究和改进有声电影的许多宝贵资料都被一场大火烧光了。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a1a7b34afe4733687e21aab8.png)
心身疾病的治疗
努力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例如移除应激源或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 努力矫正由应激源引起的生理反应,以 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 设计适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身体器官对 心理生理反应的脆弱程度。
• 客观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人所造成的困难和限制,使人的动机 不能实现。 • 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体条件的限制,动 机的冲突则是产生挫折的主要因素。
影响挫折的因素
• 抱负水平: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 而规定的标准。一般说来,规定的标准越 高,抱负水平就高; • 个人容忍力:人遭遇挫折时适应能力的差 别。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而不灰心丧 气,有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
对心理应激的认识特点
• 应激无好坏之分; •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有生物性的,也有心理社 会性的; • 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物性反应,也可以是心理行为的 反应; • 从一些临床调查表明,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基本上 是社会适应不良和情绪障碍; • 非健康行为与心理社会压力有关; • 应激过程与个体的认知评价有密切关系。
挫折反应——应对 应对 挫折反应
盘算问题解决 寻求支持与疏泄 焦虑 攻击 冷漠 病态固执 妥协 退化
防御反应
防御反应,又称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 理论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 压力或挫折,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 略。这种心理上的策略,大多是在不知 不觉中被运用的。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身疾病的预防
从个人来看,根本上应着重培养健全的人格, 锻炼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储备 社会支持力量,这就需要从小注重心理卫生; 从社会角度来看,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心理 卫生工作,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 响。
心身疾病的诊断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https://img.taocdn.com/s3/m/7ba6e4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c.png)
贫困与健康
经济压力
贫困家庭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可能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药 品费用等,导致健康问题得不
到及时解决。
健康服务
贫困地区可能缺乏足够的医疗资 源和服务,导致居民的健康状况 受到影响。
社会歧视
贫困群体可能受到社会歧视,导致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社会福利与健康
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医疗保险可 以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提高
研究背景与意义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逐 渐受到关注,如压力、抑郁、 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的身体不
适、疾病和健康状况恶化。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机 制复杂,涉及个体心理、生理 、行为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效 应和作用机制,有助于预防和 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提高生
命质量。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社会发展提 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干预研究
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 响只是第一步,未来需要加强 干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改变 这些因素来改善健康状况。
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及价值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可塑的,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可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坚持,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减少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 式
鼓励人们减少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健 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 行为模式。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a7af003467ec102de2bd89f1.png)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或者愿望目的不能实现,时常感到威胁挑战或者压力,被迫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上述种种困扰和影响会影响机体的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当日常生活方面发生变化或者遇见一些小烦恼时,工作压力大或者不切实际的想法没有实现时,对机体的刺激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不同的人对应激事件的反应也会不同,当然心理应激对人体有有力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多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借用赛里的概念,这类应激形容为“良性应激”。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丰富个体应对资源,提高在后来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刺激物和治病因素的影响。
小时候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往往会发生适应问题,甚至因长期而剧烈的心理应激而中断学业或者患病。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离不开刺激,适当的刺激和心理应激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缺乏适当的刺激会影响人的身心功能,心理应激可以消除厌烦情绪,激励人们投入行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同样,过度的精神刺激引起的急性心理应激常有较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引起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和过度换气综合症,产生类似甲亢,冠心病,低血糖和肾上腺髓质瘤等的症状和体征。
长期处于慢性心理应激下的人常常感到疲劳,头痛,失眠,消瘦,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
心理应激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特别是较强烈的消极反应,可加重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
身心疾病就是在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人类疾病死亡谱上,居前列的已经不是生物感染性疾病,应激,生活方式等因素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逐渐上升。
但是心理应激同疾病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有许多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应激原的性质与特点,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宗教信仰等,还有应急持续时间,强度,个体的经验,生理特点等。
第一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课件
![第一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d34cd0242a8956bece450.png)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应激源与应 激反应之间的联系环节,包括心理中介及生理中介。 心理中介是指对应激源的“察觉”或“认知评价” 的过程,认知评价又分为原发性评价及继发性评价 两种。认知评价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性倾向 性、个性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及自我调节机制,另 外,还有个体在面临应激源时所处的心身状态。生 理中介是指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大脑皮质在对其进 行认知评价后,将这种“观念性”的心理社会因素 (信息)转换成为机体的行为及生理反应。目前在这 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脑皮层对内脏(行为)影响 及应激系统发挥了作用。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8
10.心身疾病诊断: (1)确定躯体症状。这种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 理过程或器质性病变基础。 (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 联系。可能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症状发作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密切联系。 (3)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心身疾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往往与心理社会刺激因 素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类似性。 (4)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8.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有密切的关系。在心身医学中。“心理因素”一般 用来指心理刺激物、个人的心理特征及人在心理刺 激物作用下产生的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心理因素 是由心理刺激物通过心理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实现 对心身疾病的影响的。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 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密切相关。心身疾病的发 病机制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心理社会因素这三条中介途径引起生理反应并调节 这种应激反应,由此诱发身体器官的病理变化而导 致心身疾病。在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四个关键 环节:①心理因素②生理反应③脆弱器官④心身疾 病。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21c63d526fff705cc170a47.png)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健康,一个令所有人都关心的词汇,当今,随着工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所以,人们对健康更为关注。
健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在健康的范畴里,心理健康是一种。
心理健康是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还重要,因为心灵是躯体的方向盘,就好比汽车,如果方向错了,将会引起不小的错误。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因素。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人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同时,心理健康的人还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表现为性格开朗、为人处世灵活而稳定;思考问题的方式合理而适中;情绪反应稳定而适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若一个人心理行为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我们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的人生阶段,因而应表现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如表现过于老于世故,则有悖于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人的心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然而,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93b2d65d69dc5022abea0030.png)
有文化中年
平均预期寿命(岁)
人比例(%)
男
女
7
36.5
39.6
10
43.7
45.9
26
51.2
54.3
55
52.5
55.7
64
58.5
64.6
82
63.5
69.7
90
67.0
73.2
99
70.6
76.2
99
72.1
77.0
资料来源:刘筱娴主编.社会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5
风俗习惯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主要内容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2021/7/25
2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 列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2021/7/25
3
社
经济状况
会
社会保障
生
产
力
660 290 100 600 490
10
7
13
12
15
9
15
7
27
5
25
8
30
8
29
9
45
15
21
6
18
6
摘自:美国人口咨询局编印《1995 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4.3 4.8 8.0 6.1 34 58 62 74 92 19.4 44
平均期望寿命 (岁) 79 78 76 78 72 66 64 60 49 73 69
27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结构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e820493567ec102de2bd8979.png)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 Factors): ):社会各 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社会各 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政治、 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等等。 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等等。
B型特征
1、悠闲自得,安于现状,不求名利,不在乎取得成就。 、悠闲自得,安于现状,不求名利,不在乎取得成就。 2、无时间紧迫感,无时间观念,待人随和,不愿与人 、无时间紧迫感,无时间观念,待人随和, 竞争。 竞争。 3、工作生活从容不迫,对事业,婚姻比较满意。 、工作生活从容不迫,对事业,婚姻比较满意。 4、说话不像“A型性格”那样快、高深。 型性格” 、说话不像“ 型性格 那样快、高深。 5、喜欢娱乐,无好胜心,无敌意,不具攻击性。 、喜欢娱乐,无好胜心,无敌意,不具攻击性。
有明确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 有明确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 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病情变化常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病情变化常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疾病的发生与病人的性格和易感素质有某 些关系。 些关系。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促进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包括: 促进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包括:
保证健康所必须的合理营养、睡眠 保证健康所必须的合理营养、 休息、体育锻炼等基本健康行为; 休息、体育锻炼等基本健康行为; 戒除不良嗜好避免危害健康、调整 戒除不良嗜好避免危害健康、 心理积极响应对刺激的行为; 心理积极响应对刺激的行为; 合理、正确的应用医疗保健的行为。 合理、正确的应用医疗保健的行为。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社会经济与健](https://img.taocdn.com/s3/m/0107ebc6a8956bec0875e386.png)
主要内容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社会阶层与健康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家庭、社区与健康 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2020/4/5
SUDA-MYN
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应掌握的重点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 社会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文化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机制 常见的不良行为
c
a3
d
2020/4/5
SUDA-MYN
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济
健康
营养
生育
教育
图2 社 会 因 素 交 互 作 用 示 意 图
2020/4/5
SUDA-MYN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就有“经国济 民”之意。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形 式,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基本 条件。社会经济并非经济水平的代名词, 它还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及社会、医 疗保障等诸方面。人群健康与经济发展是 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
1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人类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对经济发展与健康关系的 认识,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认识健康投资的重 要性。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具有一定 体力、智力和劳动技能的人。人的健康与智慧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群健康 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 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78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088c3a8dfd0a79563c1e7283.png)
适应
适应 不良
输入 中介
应激 应对 结果
图 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应激的过程
一、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
我国常见的社会因素: 家庭问题 工作学习问题 社交与其他问题
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 正性事件 获得人际关系和心理支持
鼓励与成功 经济或身体变好 其他 负性事件 人际矛盾和心理支持丧失 惩罚与失败 经济或身体变坏 其他
原来张女士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她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没完没了的计划编制执行情况的汇总经常的紧急会议一个由一个的新任务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深知工作的不易和竞争的残酷她没有时间谈婚论嫁没有地方向人倾诉自己的苦衷与人的关系就是工作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暗藏玄机每天都这样筋疲力尽天长日久终于失眠了不得不靠安眠药度日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常常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经常丢三落四
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第三节 心理应对机制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掌握积极的心理应对 二、掌握消极的心理应对 均为重点 三、掌握妥协的心理应对
一、积极的心理应对 升华、补偿、幽默、再试
二、消极的心理应对 攻击、固着、倒退、逆反、厌世
三、妥协的心理应对 文饰、自我整饬、投射
第四节 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意义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了解心理应激与健康 二、了解心身疾病的范围 三、了解神经症
一、心理应激与健康
积极影响: 提高个体在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 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消极影响: 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症状和体征
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
导致新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发病特点: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者 人格特征常构成发病的基础,没有 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被运用的。它能使人心安理得,可以减轻
人们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弓I起的紧张不安、
焦虑和痛苦。
7.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 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致病 因素的躯体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美国 《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认为符合 下述三条标准即可判定为心身疾病: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应激源与应激反
应之间的联系环节,包括心理中介及生理中介。心
理中介是指对应激源的“察觉”或“认知评价”的
过程,认知评价又分为原发性评价及继发性评价两
种。认知评价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及自我调节机制,另外,
还有个体在面临应激源时所处的心身状态。生理中
2.应激源(stressor)是指那些能够引起
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引起应激的原因很多,
习惯上将应激源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
性和文化性四类。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指
生活中遭遇的重大事故,它可以扰乱人们的
心理和生理稳态。许多研究资料证明生活事
件可以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并可以诱发许
多疾病。
心理应激的特点归纳如下:应激无好坏之 分;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有生物性的,也 有心理社会性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物性反应, 也可以是心理行为的反应;临床调查表明:许 多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基本上是社会适应不良 和情绪障碍;非健康行为,例如抽烟及酗酒、 药瘾常与心理社会压力有关;应激过程与个体 的认知评价有密切关系。
3.影响心理挫折的因素包括:一类是客观因素, 另一类是主观因素
4.塞里把应激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阻抗期、 衰竭期
5.在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①心理因素②生理反应③脆弱器官④心身疾病。
6.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 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和溃疡性结肠炎 和癌症等。
12、心身疾病是( )
A.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功能紊乱 B.神经官能症 C.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器官器质性变化 D.心理因素引起 持久性的躯体功能障碍
13、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
A.随遇而安 B.A型行为类型 C.慢性应激状态 D.紧张的工作压力
14、容易使个体产生挫折体验的因素( )
A.抱负水平高 B.个人容忍力强 C.心理调节能力 强 D.有良好的认知水平
15、“酸葡萄心理”是属于哪一种心理自卫机制( )
A.升华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幽默作用 D.反向作用
16、检测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强度的指标最好用 ()
A.心理紧张度 B.生活变化单位的累计 C.转换为生 理反应的指标 D.心身疾病发生率
22、以下哪几项为A型行为( ) A.竞争意识淡漠 B.易急躁 C.有明显的 时间紧迫感 D.缺乏自信 E.充满敌意
23、以下属于神经症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
A.合理化B.升华C.反向作用 D.否认 E.转移
(二)填空题
1.应激源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和文化性四类。
2. 所谓“A型性格”是指不可抑制的野心,争 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 张迫感(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2) 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 动,有敌意情绪倾向的一组行为特征。
第一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 . 教学大纲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应激源、挫折、应对、 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A型行为的概 念;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 作用;心身疾病的判的判定标准和发病机 制。
2 .熟悉最新的心理应激理论摸式,心理 挫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常见的心理防御 机制,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8.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生物因素、心理
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
切的关系。在心身医学中。“心理因素”一般用来
指心理刺激物、个人的心理特征及人在心理刺激物
作用下产生的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心理因素是由
心理刺激物通过心理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实现对心
身疾病的影响的。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物因
要的心理刺激;对于那些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
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至于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传
倾向如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象
(如血压偏高)等情况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
工作。
10.心身疾病诊断:
(1)确定躯体症状。这种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理 过程或器质性病变基础。
(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 系。可能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 展和症状发作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密切联系。
(3)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心 身疾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往往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类似性。
(4)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11.心身疾病治疗:
1)心、身同治原则。急性发病伴躯体症状严重 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 疗。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 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 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 疗。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 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 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疗法、 暗示或催眠疗法以及家庭疗法等均可选择使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 2.应激源 3.应激反应 4.认 知评价 5.应对 6.心理防御机制
7。心身疾病 8。A型性格 9.挫折
(四)简答题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心身相互作用。 2.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3.试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人会有不一
介是指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大脑皮质在对其进行认
知评价后,将这种“观念性”的心理社会因素(信息)
转换成为机体的行为及生理反应。目前在这方面的
研究成果显示:大脑皮层对内脏(行为)影响及应激
系统发挥了作用。
4.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
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
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定
(3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较长期的松弛训练或生物 反馈疗法。
三、复习题
(一)选择题(1-16是单选题,17—23为多选题)
1、下列有关应激的观点中,较为正确的是( )
A.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B.应激是一种反应
的指标。一般性应激反应可分为躯体性、心
理性及行为性反应三个方面,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激反应一般都是综合反应。
5.心理学上将挫折定义为:个体从事
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产
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个体应该辨证看
待挫折的后果。产生挫折的原因很多,总的
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因素,另
一类是主观因素。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对
二、教学内容精要
1.目前,应激(stress)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大
类:
(1)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刺激;
(2)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塞里认为一般 适应综合征(GAS)包括①警戒阶段②阻抗阶段③衰竭 阶段;
(3)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最新 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及生活适应过 程中觉察的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时所表 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 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密切相关。心身疾病的发病机
制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心理
社会因素这三条中介途径引起生理反应并调节这种
应激反应,由此诱发身体器官的病理变化而导致心
身疾病。在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①心理因素②生理反应③脆弱器官④心身疾病。
9.心身疾病的预防:应兼顾心理、社会和生
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 B.冠心病 C.焦虑症 D.胃溃疡
5、下述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 A.高温 B 风俗习惯差异 C 人际关系的冲突 D.噪 声 7、以现代医学模式观,冠心病是属于哪一类疾病( ) A.单纯躯体性疾病 B.神经症 C人格障碍 D 心身 疾病 8、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属于心理性应激源( ) A.吸烟 B.提升过快 C .工作负担过重 D。工作职责 不清 9、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最直接因素是( ) A.生理刺激 B.心理刺激 C.社会文化刺激 D.个体对各种刺激的认知 10、心身疾病的患病人群的差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 B.城市人群高于农村 人群 C.青少年高于中老年 D.男性高于女性 11、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 A。心身同治 B.药物治疗 C.心理治疗 D.手术 治疗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应激源
三、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四、应激反应
第二节挫折与防御反应
一、挫折 二、防御反应 第三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概述 二、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三、社会文化因素与心身疾病 四、生物学因素与心身疾病 五、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六、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 第四节心理社会因素对常见疾病过程的影响 一、疼痛 二、睡眠障碍 三、饮食障碍
17、下列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高血压 B.冠心病 C.失眠 D.消化性溃疡 E.肥胖症 18、下列属于成熟型心理防卫机制有( ) A.升华 B.幽默 C.压抑 D.否认 E.转移 19、引起心身疾病的心理因素包括( ) A.情绪 B.应激源 C.行为习惯 D.人格 E.气候 20、导致心身疾病的社会因素包括( ) A.饮食习惯 B.噪音 C.人际冲突 D.竞争 E.工作紧张 21、下列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强迫症 B.癌症 C.流行性感冒 D.甲亢 E.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