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合集下载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量 对收 入 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十七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发表以前的宏观经济理论。

强调经济的自动
调整机制,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经济。

2,萨伊定律:
(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每个生产者的产出都创造了对其它商品的需求,
(2)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发行量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
(3)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价格都是具有伸缩性的,即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供需均衡,因此不存在经济危
机,即大量失业与商品大量过剩的情况,
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总供给价格(AS):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所能够弥补全部成本与经济利润的最低市场价值
总需求价格(AD):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生产的产出所能得到的预期价值,
总供给函数:AS=F(N)
总需求函数:AD=f(N)
总供给说明厂商提供产品要求的最低价值
总需求说明厂商提供产品的预期收入,
凯恩斯引入了预期的概念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大于收益,厂商减产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小于收益,厂商增产,则有:实际产出(Y)=总供给(AS)=总需求(AD)
图像表示
2,假设两部门经济,
Y=AD=C+I
G:政府购买
三部门:Y=AD=C+I+G。

宏观经济学-3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3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3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背景知识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200多年后,这部作品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能取保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他们承认时不时的会有非正常事件发生,使经济偏离充分就业状态。

但当这些异常情况确实发生时,市场中的价格、工资、利率会自动调整,很快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其原理是,产出与就业的衰退会使价格、工资和利率降低,而较低的利率水平反过来会刺激投资支出,使任何物质和劳动力的过剩很快得以消除。

古典经济学家否认存在长期支出不足的可能性,亦即不存在支出水平不足以购买充分就业下的全部产出的可能性。

这一否定结论部分建立在萨伊定理的基础上。

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抨击凯恩斯指出在某些时期,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会用于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当大范围消费不足发生时,卖不出去的产品将堆积在生产者的仓库里,针对存货的增加,生产者将减少其产出,削减就业人数,经济衰退或萧条将接踵而至。

经济波动不仅仅与诸如战争、旱灾等非正常情况的外部力量有关。

相反,引起失业和通胀的原因是某些根本性经济决策的不同步,尤其是储蓄和投资决策。

另外,产品价格与工资的下降空间不大,只有在成本昂贵的衰退或萧条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大幅下降。

内部因素加上外部因素(战争与天灾),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3.<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3.<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3.<2.<2 总需求与总支出3.<2.3 均衡产出“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

《宏观经济学》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P Y (1 )Y1 YP为永久收入,为权数,Y和Y-1为
当前收入和过去的收入。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 假定C=cYp =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0.9·0.6=0.54 ,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权 数为0.6)短期MPC低于长期MPC,因为:收入 上升时,不会确信收入增加是否会继续下去,就 不会马上调整消费。收入下降,也不能断定是否 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消费不能马上下降,短期 MPC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永久,才会在较低或 较高的永久收入上调整消费。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
么会这样
3.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原理
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
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
不变 2、价格刚性: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储蓄函数:
1、定义: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表示为:S=f(Y) 由于Y=C+S,所以,S=Y-C 在线性条件下,
S=Y-(a+bY)=-a+(1-b)Y
2、储蓄函数曲线:
S
S S=-a+(1-b)Y
O
O
Y
非线性曲线
Y 线性储蓄函数
3、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人均消费 城镇 农村 1211 535 4186 1617 7182 2185 7943 2555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Y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f(N,K0)
WN
• 劳动的边际 产品等于实 际工资。
Y0
利润
0
N
教材P585图17-4
劳动需求曲线:
W P
W P0 W P1 Nd 0 N0 N1 N
教材P585图17-5
劳动供给曲线:
W P Ns
• 劳动的供给 • ——表示劳 动的供给量 与实际工资 率之间的关 系。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及其特征
•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 国外需求构成。 • AD=C+I+G+(X-M) •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 ——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 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Y=f(N,K0)
Y0

0
N0
N
教材P583图17-3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 实际工资率[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 之间的关系。 货币工资率 实际工资率= 100 物价指数 8.4元 例:实际工资率= 112 100=7.5元
r LM r1 r0 E1 E0

IS1
• 教材P582图17-2
0 P Y0 Y1
IS0
Y
P0
E0

E1

AD0 0 Y0 Y1
AD1 Y
货币供给量变动 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r LM0 r0 r1 E0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 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这也就是所谓的 凯恩斯定律。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四部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四部门)
争论
关于政府的经济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西方经济 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处在自由竞争阶段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 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 政府的三点作用: 国防; 制定并实施法律制 度; 保证“自然垄断”。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 济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针对“市场 失灵”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非常重视政府对 经济活动的干预(如凯恩斯)。
C=a+bYd (Yd 表示可支配收入)
Yd=Y-TX+TR
假定: TX=0
TR=0
I=I0
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 =(a+I +G )/1-b 202E0/9/12
0
0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G=G0
10
例题:
设:C=100+0.75Y ,I=50, G=20 解:建立模型:
Y=C+I+G C= 100+0.75Y I=50 G=20 求解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 YE =(a+I0+G0)/ 1-b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14
2、税收乘数
(1)定义: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 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收与收入无关的情形, 即定量税对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与收入有关 的情形,即税率变动(比例税)对收入的影响。我 们只研究前一种情形。
2020/9/12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15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或“游戏规则”。 2、制定和实施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 3、影响资源配置以便提高经济效率、社会福利。 例如,汽车市场的“两费两税”:油费(攀升难落), 停车费(最高每小时50元),燃油税(30%、50%、 100%),消费税(最高27%),使车市处于利空状 态,但对实现“绿色交通”大有裨益。 4、制定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解决收入分配中“效率” 与“公平”问题。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材料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材料

某家庭收入函数
收 消 MPC APC 入费
1 900 911
1.0
00
1
2 100 100 0.8 1.0 00 00 9 0
3 110 108 0.8 0.9
00 50 5 9
4 120 116 0.7 0.9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单位:美元
• 图示MPC和APC C
45度线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本章重点: • 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假设。 •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二者的关系。 •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乘数原理。
注意:本章先将利率作为一个常量 (重点研究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及决定)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假设条件: • 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 • 投资与利率和国民收入无关(I是外生变量); • 需求不足,价格不变;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DPI。
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 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两个指标。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M P c ,或 C c .当 y 0 时 ,M l P i m c C dc
2、均衡产出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公式:
(1)支出法:y=c+i
(2)收入法:y=c+s。且总产出E=c+i,故i=s
• 在均衡产出上,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 于零。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时,大量贸易顺差伴随着外资流入,导致货币供应 量增大,使经济发生过热。具体而言: 第一,消费低是因为收入低。 首先,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慢。中国的消费历来稳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来没有发生像韩国那样的信用卡泡沫导致的高增长,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即消费品增加的部 分),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是,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较低的人, 储蓄倾向较低。中国多数的收入增长都集中到了只 占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向很难提高。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中国投资太多导致经济过热,全世界都会过热,不 是好事。但是在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投资和资本 积累仍是我们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也是中国实 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三章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三章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旳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厂商
消费支出


金融市场


家庭
收入
(图-6)
代表货币流向
(二)两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
AD =AS
C+I=C+S
I=S,注入=漏出,均衡
I<S,注入<漏出,收缩
I>S,注入>漏出,扩张
金额。
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
入中旳比率。 APC=C/y
当消费和收入呈线性关系时, C=a+b·y
式中a为自发消费,是个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旳
消费,它在这里是一种常数,不随收入旳变化
而变化。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b·y表
示由收入引致旳消费。
(二) (家庭)储蓄函数
2,一次性临时性收入变化引起旳消费出 变动很小,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甚至接近 于零,但来自持久性收入变动旳其边际消费 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 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旳,则消费并不会 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持久性税收变动,政策 才会有明显旳效果。
第二节 投资函数 (教材P95)
消费支出
厂商


资 金融市场 蓄
收入
政府
家庭
(图-12)
国外部门
代表货币流向
(二)四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G'+X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T+M AD =AS C'+I'+G'+X =C'+S+T+M I'+G'+X=S+T+M,注入=漏出,均衡 I'+G'+X<S+T+M,注入<漏出,收缩 I'+G'+X>S+T+M,注入>漏出,扩张 ( C'=对本国产出旳消费需求,I'=对本国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思维导图分享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思维导图分享

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IS曲线投资的决定投资函数I=e-dr资本边际效率MEC(投资回报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边际效率MEI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产品成本投资税抵免投资风险IS曲线IS曲线的数学推导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的模型推导IS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每一个点表示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均衡产出之间的关系在曲线左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在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小于储蓄IS 曲线的斜率小于0IS 曲线的移动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货币市场和 LM 曲线利率决定理论极端情况货币的需求理论含义:货币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曲线货币需求函数L=ky-hr货币需求曲线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量狭义的货币供给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更广义的货币供给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货币供求均衡利率的调整关注LPRLM曲线含义:LM 曲线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LM 曲线的推导公式推导图形推导LM 曲线的斜率k/h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LM 曲线分类中间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LM 曲线的移动LM 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IS-LM 分析及应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图形分析IS-LM 模型中的市场失衡IS-LM 模型的用处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用IS-LM 模型解释波动财政政策使IS 曲线移动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移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y’-y=1000-750=250)
2020/2/29
Macroeconomics
20
•(三)节约悖论
❖节约是指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
▪节约悖论:节约对个人来 S,i
说是件好事,对整个社会来
说却是件坏事。引起个人收
入增加的节约却导致了国民 i1
收入的减少。
i0 E1
❖节约悖论是短期内储蓄无
Macroeconomics
7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二)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如可支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 偏好、、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部门经济:y=c+i 三部门经济:y=c+i+g 四部门经济:y=c+i+g+(x-m) 或者:i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0
❖c、i、g、x、m指事前意愿(计划)的量。
2020/2/29
Macroeconomics
5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β-常数,斜率,边际消 费倾向
βy-诱致性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 影响的部acroeconomics
c=α+βy
y
10
•(三)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1、平均消费倾向(APC )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按能量的传递方式, 还可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 型传感器两大类。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的输出能量由外部供给, 但受被测输入量的控制, 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等。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的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如压电式传感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y 的输入量增量△ x 的比值, 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对于线性传感器, 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 即S 为常数; 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用S = dy/dx 表示。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2.1 -3 所示。
3)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 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 行程和反向(输入量减小) 行程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1 收入-支出模型 9.2 IS-LM模型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小结
9.1 收入-支出模型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此 看出,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的。凯恩斯认 为,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从 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国民收入变动,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假 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 输出量对输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答:(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表示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也可以表示为:I= S(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第5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5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二)总需求曲线的 r 推导
r1
r2
从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同
时均衡(IS-
0
LM模型)中导
P
出总需求曲线
P1
P2
0
E1
E2
Y1
Y2
LM1(P1) LM2(P2) IS
Y
D1
D2
Y1
Y2
AD Y
例: (教材P584)
s=-1000+0.5y i=2500-240r M/p=1000/p L= 0.5y -260r
假定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 y = f ( N , K0 ),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
Y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 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
的作用,随着总就
Y0
业量的增加,总产
出按递减的比率增
加。
0
N0
Y=f(N,K0)
N
(一)宏观生产函数
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y﹡= F ( N﹡, K﹡) y﹡ —长期总产出,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N﹡—各个短期的充分就业量; K﹡—各期的社会资本存量。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价格水平变化产生的效用——总需求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利率效应——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 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P 名义M r I Y AD
实际余额效应——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货币 余额真实价值的变动,对总需求带来的影响,又 称实际资产效应。 P 货币的实际余额 以货币替代实物 C AD ;
(w/p)u
(三)三种总供给曲线 (w/p)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概观
• 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与凯恩斯主义的确立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 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总结
一、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与凯恩斯主义的确立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 济学家R·费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 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 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 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 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①强调了市场的 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 地运行的;②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
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通论》在以下方面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①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
2、凯恩斯论价格-工资自由变动性
• 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
3、批判了“二分法”,把货币理论与经 济理论相结合。
用总量分析方法把货币与生产联系起来。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以我 们称作凯恩斯革命。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 论
• 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 便使之更加
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
源的闲置; (2)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 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 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萨伊法则; 利率灵活变动性 ;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 性
• 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一)古典经济理论
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1)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 中心展开。
萨伊法则 (Say, law)
• 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供求不会脱节。 • 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需求必然等于供给。整个经济都
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 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也是 成立的,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可灵活变 动的利率,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 。
利率的灵活变动性
• (interest rate 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 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 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如果在某一 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 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 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 m 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 。
工资-价格灵活变动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需求小于供给,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 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将上升。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 清。
• 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
美国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 销毁“过剩”牛奶
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②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 ③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④建立以总需求为分析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⑤对实物经济与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⑥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二)第二阶段: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
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为完成客观经济学体系作出了不懈 努力。他们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归纳为以下几 个方面:
(2)把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分割开了,即“二分法”(Dichotomy)。 (3)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
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 的美国饥民
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我认为,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 于单个行为与企业的报酬以及既定资源 量分配的理论;另一部分是关于整个经济 产出与就业的理论.
---凯恩斯
(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1、凯恩斯否定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 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 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 率这一唯一因素。储蓄不会自动等于投资。
①IS-LM模型;②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③投资函数 理论的发展;④货币理论的发展;⑤总供给理论的 出现;⑥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⑦通货膨胀理论的 发展;⑧开放经济理论的发展;⑨宏观经济计量模 型的建立;⑩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70年代初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 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 学纷纷出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