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20页PPT

合集下载

太原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PPT课件

太原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PPT课件

-
7
研究方法:
1、采用问题导向法,“专题研究,重点突破, 结合实际,有的放矢”;
2、在“目标规划”的 基础上 ,强调“行动 规划”
-
8
规划成果:
1、 读太原 2、 评太原 3、 定太原 4、 构太原 5、 谋太原
专题研究
-
9
● 专题研究
1、太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史与发展研究 2、太原城市竞争力研究 3、太原产业发展研究 4、太原旅游业发展研究 5、太原城市特色研究 6、太原城中村改造与更新研究 7、城市经营与管制研究 8、太原自然生态资源和城市空间整合规划研究 9、太榆都市区合作研究
-
19
产业布局规划
--两大拓展轴 --三大物流中心 --五大产业区
-
20
总体景观规划
--建立“两纵、四横、多 点”的三维立体景观体系;
-
21
“刚性”和“柔性” 结构
●“刚性结构”——指规划 布局中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 ●“柔性结构”——指可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的弹性 结构。
-
2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 谋太原
1、太原发展的多动力组合机制
动力一──新型工业化 动力二──城市化 动力三──区域化 动力四──产权多元化 动力五──信息化 动力六──城市精神
-
25
2、产业发展战略
-- -- 产业选择 -- 产业组织改进策略 -- 旅游业发展策略
-
26
3、区域合作
-- 太原与晋中榆次 -- 太原与省内其他城市 -- 太原与环渤海经济区和西部地区
概括为“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清洁能源基 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山西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域规划》课件

《区域规划》课件
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规划 。
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01 策略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03 1.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规划的实施。
02 2. 资金保障
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的
投入。
04 3. 技术支撑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规划技
术和管理经验。
区域规划的监测与评估
02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总结词
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区域整体性、动态性 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区域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区域发展理论 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共生。
03
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国外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英国区域规划
英国在区域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划体系以地 方分权和规划法为基础,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 来引导和调控区域发展。英国的区域规划注重平衡区域 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区域规划
法国的区域规划以国土整治为目标,注重国家层面的战 略规划,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法国的区域规划 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规划方案,对国土进行整治和开发 ,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01 监测内容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 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
02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由岩石、土壤、水 、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eco-environment)
➢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
➢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发展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
➢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 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 1. 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的自然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资源和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研 究和评价。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课件

山西省课件
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强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山西省旅游资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著名景点介绍与特色分析
晋祠
平遥古城
位于太原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 园林之一,以山环水、水映山、山水 交融的独特风格而著称,同时还有丰 富的文物珍藏。
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 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以古城墙、古街 道、古民居、古商铺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而著称。
传统文化特色
山西的传统文化特色鲜明 ,如晋剧、山西梆子、皮 影戏等,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和文化价值。
价值挖掘
通过对山西传统文化的挖 掘,可以深入了解其历史 渊源和文化内涵,为现代 社会提供精神滋养。
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产业现状
山西省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涉及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
发行、文化旅游等。
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山西省作为能源重镇,将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降 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制造业升级
加强制造业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方向升级。
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
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改革方向
未来,山西省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公平性和 普及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05

临汾城市规划战略ppt课件

临汾城市规划战略ppt课件

市区“东改、西扩、北引、南优”的全面扩张战略, 西扩扩大了城市的范围,东改提升了城市的居住品质
尧都区政府迁移:
现阶段,党政机关的东迁,已经实现
了行政中心的转移。行政中心的转移必将
带来商业贸易、文化娱乐中心的转移。
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的东城区将是一个功能齐全、设
施完善、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全新城市,

是尧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小于4%
4-5%
5-8%
萎缩
停滞
.
稳定发展
大于8% 高速发展
1
城西板块 新城炒作, 环境较佳
御景水 城
教授花 苑
临汾板块形式图
华远铭

阳光尚
左岸空 家 天 都
间 金 海 下
湾城市花 园
博 源

铜锣
府 西 家湾

鸿

城内板块 配套成熟, 寸土寸金
城东板块
区域放量逐 步走高,认 同度需进一
步提高
中雅

1.大区位:为陇海——兰新地带成员城市,处于太原、西安、郑州等特大城市的多重辐射影响
范围内;
2.中区位:地处山西省南部,为晋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晋南地区的首位城市,是山
西与西北、西南、中原联系的重要“节点”;
3.小区位:位于汾河下游、临汾盆地中部,是晋南北部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临汾市域的经济核
.
6、产业布局统筹
. 重化工业引导区
7.沿汾河城镇密集带空间管制
禁止建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
然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 需要,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
限制建设区: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
目;确有进行建设必要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 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 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祁县西北片区控规 PPT课件

祁县西北片区控规 PPT课件
8
教育科研用地占地面积 为3.97公顷,主要包括祁 县县委党校、祁县职业高 级中学以及北谷丰学校。
医疗卫生用地占地面积 为0.74公顷,主要包括祁 县昭馀镇卫生院、尚巾眼 科医院、晋中监狱医院。
9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主要商业有沿街商业、客 都购物广场、西北综合市场、 昭馀大酒店、中国农业银行祁 县分行、中国银行祁县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祁县支行、中国 电信以及汽修配件厂等。
10
(四)工业用地
现状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为 19.16公顷,占总规划用地 5.6%,主要包括祁县日新 电器有限公司、山西建材机 械厂、祁县水暖器厂、祁县 黎明机械厂、祁县百固机械 厂、祁县玻璃厂以及大型汽 修厂。
11
(五)公用设施用地
主要包括祁县供电支公司 35KV变电站、祁县邮政局 、祁县自来水公司。
14
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
• 片区发展首位度不高
从以往来看,西北片区没有处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 向(东进西收、北控南融),城市发展规模较小。另 外,片区内分布有晋监监狱等影响城市建设的相关因 素,片区发展总体处于弱势区位。片区快速发展近几 年正处于起步阶段。
• 城市用地分布不合理
片区内现状用地还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布局形态,大 量的城中村、停产闲置的工业用地,以及晋中监狱等, 都对片区用地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造成了较大的 影响。另外,片区用地分布比较零散,土地利用率较 低。
(二)交通区位条件 规划地块西北侧紧邻城市主干
道—108国道城区段。 地块南侧与东侧分别为友谊西
街和新建北路,均为城市生活 型干道。
4
现状建设概况——用地现状图
该地块规划范围总面积为 340.6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 地为174.41公顷,占规划总用 地51.2%,主要包括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 地、物流仓储用地、公共设施 用地、绿化广场用地。

华北地区地方导基山西省课件

华北地区地方导基山西省课件
空气污染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 化石燃料的使用,山西省的空气污 染问题突出,包括颗粒物、二氧化 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成效
生态修复工程
山西省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森林植被恢复、水土 保持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 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数据中心
山西省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数据 中心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山西省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 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山西省的产业发展
0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煤炭产业转型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 煤炭产业的转型。通过发展清洁煤炭技术、煤炭深加工等途径,推动煤炭产业 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转变。
污染治理
加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 质量。
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展望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自 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排放。
增强生态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 公众生态意识,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良好氛围。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研 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 设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山西省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如太原、大同、平遥等。为保护 这些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山西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工作,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 相融合。
教育事业发展
1 2 3
基础教育普及
山西省致力于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加大投入 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巩 固率。

太原星河湾规划ppt课件

太原星河湾规划ppt课件
太原星河湾项目规划
太原星河湾,是星河湾在
一期工程
全国第4个城市打造的第6
个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
91.3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
积约170万平方米,其中,
高尔夫公园占地400亩。是
目前为止,星河湾开发规
模最大,规划最宏伟的项 会所
目。
体育馆 酒店
住宅
景观
商业街(含售楼 处)
1
1
太原星河湾项目一期
太原星河湾一期规 划
13

太原星河湾市政配套——实验中学
现代化的、时尚的“实中”校园
8月21日,山西实验中学迎来第一批新生,高 一、高二师生入住新校区,经过三年的施工建 设,“实中”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实中”南校区的建设使用,将会带动周边 房屋租赁市场及商品房买卖的一股热潮。也 将成为太原星河湾项目的“高端”配套之14一 。
拍摄点 会所 体育馆
酒店
住宅
2
景观
商业街(含售楼处)
太原星河湾项目规划
建筑与园林,环境与人居,观赏与实用相融合的太原 星河湾
太 原 星 河 湾 项 目 鸟 瞰
3
太原星河湾功能分区规划
太原星河湾延续了星 河湾一贯的“休闲、 浪漫风格“,旨在创 建一个生态、绿色、 自然、宜居的生活领 地”。社区共分“一 环、一心、六组团、
9
太原星河湾白金五星级标准酒 店
太原星河湾,秉承星河湾酒店一贯作风,继续为业主 打造“私家会客厅”,使每一位“晋英”有更体面的 社交场所。
10
太原星河湾市政配套——山大医院
山西大医院地处榆太公路近滨河路 ,与星河湾项目距离车程约3分钟; 总投资10元,净用地355亩,设计 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预计2010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1 年国庆投入使用。 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最 大的医疗卫生项目,已于6月底举行 了奠基仪式。

忻州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共35页PPT资料

忻州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共35页PPT资料

第十一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加强忻州市与相邻的太榆、大同、朔州、阳泉、离柳中等经济区及 神府能源基地的分工协作,统筹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区 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协调好忻州市与省会太原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省会特大城市的 “辐射”与“滴漏”效应,加强城市在功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联合, 积极发展旅游度假服务、蔬菜副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产业。
第八条 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期末,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市国内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市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幅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利用 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生态、社会)
向和总体布局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七章 工业用地规划 第八章 仓储用地规划 第九章 旧城更新规划 第十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十一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内部道路交通
规划 第十四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六章 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八章 城市远景规划意向 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二十章 附 则
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忻州是旅 游热区,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 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 "、“中国杂粮之都”、 “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 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 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城市名片。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 城市性质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科技资源分析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四)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障碍 技术的引进或转移过程中, 转出方和引入方都有可能存
在阻碍或制约技术转移的因素。
引进方 障碍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直接从事R&D活动以及为R&D活动提供管理和直接服
务的人员。
科技活部动分的国家核从心事R, &科D活技动人的人力员资及研源究中人员最(为201重1年要)的指标。
R&D人员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
(千人/年) R&D人员(人年/万人)
员(人年/万人)
中国
2882.9
38
美国
加拿大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技术选择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 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间技术转让的行动守则》规定:
“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 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 赁”。
按R&D活动单位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 制造业、科学研究业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按各单位R&D活动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

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


山西省(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山西矿产资源: • 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 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 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 的1/3。 •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 量优。全省含煤面积6628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煤炭 预测储量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2608亿吨,其中炼焦煤1506亿吨, 占57.7%;无烟煤507亿吨,占19.4%;动力煤549亿吨,占21%。 • 全省各类煤矿总计64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87个县区,总 生产能力达到3.3亿吨。
山西省区域分析与规划

分析篇
一:区域概况分析
• 地理位置: •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 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 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 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 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 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 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 市,23个市辖区。山西省地处 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 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 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 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3 .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形成 山西省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指的是: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 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 [4]。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80年,中部地带 人均GDP分别是东、西部的1.30和2.50倍,2000年分别为1.12和2.50 倍。从三大地带GDP总量来看,中部地带一直占65.0%以上,东部约 占30.0%,西部约为5.0%。综上可知,山西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在 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
的1/3。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
量优。全省含煤面积6628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煤炭
预测储量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2608亿吨,其中炼焦煤1506亿吨,
占57.7%;无烟煤507亿吨,占19.4%;动力煤549亿吨,占21%。
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
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
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 气候特征: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
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
次是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6%;再次是林地,占总面积的23.3%;
位居第四的是牧草地,占总面积的5.4%;位居第五位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占总面积的4.2%;位居第六位的是水域用地,占总面积的2.4%;位居第七
位的是园地,占总面积的1.0%;位居第八拉的是交通用地,占总面积的
0.9%.由此可见,山西省土地主要由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组成,这三大地
3 .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形成
山西省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指的是: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 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 [4]。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80年,中部地带 人均GDP分别是东、西部的1.30和2.50倍,2000年分别为1.12和2.50 倍。从三大地带GDP总量来看,中部地带一直占65.0%以上,东部约 占30.0%,西部约为5.0%。综上可知,山西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在 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 “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 市区为核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 区为主体,包括太原、晋中、吕梁 、阳泉、忻州五市。该区域是省域 经济与社会事业最为发达的核心区 域和最为重要的城镇密集地区。“三 群”即以大同盆地为主体,以大同、 朔州为核心,包括大同市、朔州市 的1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 运城盆地为主体,以临汾、运城为 核心,包括运城市、临汾市的晋南 中部城镇群,以长治盆地和晋城中 部地区为主体,以长治、晋城为核 心,包括长治市、晋城市的的晋东 南中部城镇群。3个城镇群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省域经济持 续增长的重要区域。
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二: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 山西土地资源:

山西省土地总面积156806.05平方公里,计2352072.2亩,土地总面积约
占全国总面积的1.634%,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列第19位.

山西省八大地类中,未利用面积最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1%,其
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
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
气候温和。
• 水文状况:

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
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

全省各类煤矿总计64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87个县区,总
生产能力达到3.3亿吨。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图
三:区域经济状况分析:
1. “点-轴”布局框架的区域开发模式
随着全省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一个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运输网已经形成 ,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以同蒲线为主轴,石太、太焦、侯西-侯月为副轴的点轴布局框架 。这里的“点”指各级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线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2]。从宏观上 看,以太原为核心,以大同、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地级市为中心,辐射 城乡的区域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 2 各区域整体水平低,缺乏发展潜力
山西省2019年第一季度GDP
山西省三大产业比例

规划篇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 城市发展规划: 构建“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 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一核”即由太原市区、
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
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
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
型发展的增长极核。
1 城市发展规划: 构建“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 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类面积之和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0%,其余五大地类总面积仅占到全省
土地面积的14.0%.

由于各地(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地
域差异,就各地(市)地类而言;吕梁地区和阳泉市未利用土地在其八大类
中所占比重最大,林地次之,耕地居第三;晋城市林地比重大,未利用土地
次之,耕地居第三;运城地区和朔州市耕地比重大,未利用土地次之,林地
居第三;临汾地区耕地面积最大,林地面积次之,未利用土地居第三.其余地
市的地类构成状况,具有与全省相似的比例关系.
山西省(2019-2019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山西矿产资源:

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
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
2000年来,山西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区域仍以第二 产业为主,工业行业结构趋同,并呈现出浓厚的能源原材料工业色彩。近年来,除太 原市产业结构大有改变,第三产业增长势头较快外,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市仍属 于资源主导型区域,呈现出资源禀赋拉动经济的低增长模式。长治、临汾、晋中、运 城市则是各产业齐头并进,但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差,经济增 长缺乏潜力。忻州、吕梁市则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环境脆弱,致使区内集聚了山西近 半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该区域是山西经济发展中反贫困的重中之重 [3]。
山西省区域分析与规划
一 分析篇
一:区域概况分析
• 地理位置: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
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
方公里,2019年总人口3410万
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
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
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
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
市,23个市辖区。山西省地处
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