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者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能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因此,只有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让他们掌握方法,主动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
一、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什么学法的指导,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可经常渗透些自学成才的名人事例,如李存葆仅初中毕业,但通过自己的刻苦自学,写出了催人泪下的《高山下的花环》等一部部佳作;也可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多让学生带着题目进行野外“采风”、现场“素描”,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确实把学生带入情境,体察情境,使其有所感,动其情,写作兴趣不断增强。这样学语文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起来。
二、阅读思路指导
阅读思路的指导,就是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教学中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避免变分析课文为“分解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如《岳阳楼记》一文,即可分阶段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第一阶段,可启发学生扣紧文中第一个“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来阅读思考,领会作者“记楼”只是一个引子,而以“异”字便转入了抒情的主体。待学生体会到作者“借题发挥”以后,教师在第二个阶段就应诱导学生联系第二个“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字进行比较思考;两个“异”字前后一线,前者引出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后者突出了作者心中的“忧”、“乐”之情;“悲”“喜”之情只是“迁客骚人”因际遇不同而情随景迁的嗟叹,“忧”“乐”之情则是作者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两者有着质的差别。对前者的刻意铺陈,为的正是衬托突出后者。这是以铺陈蓄势使抒情一泻而下的写作思路。之后,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便奔腾而来,直至把感情抒发推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潮。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两个“异”字,他们就基本能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此后再行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思路指导,就坚持“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然后让他们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三、知识迁移指导
知识迁移指导是指这样一种指导方法:教材中有的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写法或结构是很相似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给学生讲深讲透,形成一个解读的范例;然后引导学生参照范例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去阅读、理解课文中相应的其它部分。
知识迁移指导还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即把读文与练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读能导写,写能促读,两者自成体系,又互为因果。作文中可指导学生仿文句、仿文笔、仿章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消除作文中的畏难情绪,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如学习《核舟记》后,让学生仿这课,以空间为序,介绍一件工艺品,这是仿章法。学习《死海不死》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说明文《天空不空》、《月亮不亮》,这便是仿文笔。学习《白杨礼赞》后,指导学生模仿用类比和联想来立意的写法,写《××赞》;学习《背影》后,让学生模仿这课“平凡中见真情”的立意方法,写《××的背影(手、白发)》等,这就是仿立意。这种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不善于从生动的素材中去提炼有意义的主题的毛病。教学中多注意进行这样的知识迁移指导,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背景分析指导
语文课中的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实质是一种因果关系分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会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故乡》、《孔乙已》一类的名篇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背景介绍这样一个教学步骤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正确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2心理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研究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却忽视了研究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而没有情感基础的学习,是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也不可能把知识内化为智能。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以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使学生知道那个活动的目的和根据,从而激活了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成功的动机,并让他们在初步的学习成功中体验凭能力实现自我的成功感,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更高期望。这样,学生的“情”和“知”就会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起来,形成刻苦认真,不畏困难,探求真知的良好的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