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学导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全课概述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1[设计理念]1、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及感悟的过程,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初步地、宏观地认识以及理解和运用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常识”。
2、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意结合和联系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行教学设计及完成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分析3、教学方法:设计任务型教学过程。
将本课的逻辑明确为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两条线,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即问题),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教室”。
4、基于信息技术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将学习资源的获取、选择、整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材分析]本课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1.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引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配置资源的两种可行的基本方式——引出市场经济的含义——从价格、供求和竞争方面介绍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出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了全面地认识市场机制,引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指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框下设三目,分别讲述“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一目“市场调节”讲了三层意思:其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其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其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这一目的知识,呼应了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
第二目“市场秩序”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其二,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其三,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其一,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其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课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背景(1)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艰难探索(1)历程:①阶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形式: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2)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过程1.开端:五四运动(1)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2.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4. 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5.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争和解放战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是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6.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7.体现特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材分析】本课以价格为核心考点,既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所在。
本课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其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难点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价格等计算、不同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曲线的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回顾——重难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理念,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诱思探究的学习方法,每一考点设置五个环节,其中通过典型真题例析、考点演练、分层作业,做到“精致导练”、“精练精析”,让学生加深对重难考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价格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考向定位:(1)归纳影响价格的因素,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出现价格变动的理论依据;(2)弄清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和关系,学会做商品价值量、价格等相关计算题;(3)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曲线图。
【教学重难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准确分析材料)2、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价值规律的理解;(各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各种坐标曲线图的理解与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流程】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环节:自主复习——知识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________,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________,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课 学案2多变的价格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 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 量的影响比较大。蛋米油盐糖是生活必需品,总得买。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 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
本 学 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 案 栏 目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 开 关 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牛肉与猪肉互为替代
如今在降价促销。特别是大屏等离子彩电一降一两千块,人们 排队抢购,场面相当火爆。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问题探究】 结合刘星母子的对话,你能综合分析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 影响吗?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答案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 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 购买。
想一想:什么是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提示: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 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结合在一 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诱思·自主学习区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学案2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 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 上涨 ,生产者获利增 本 学 加,这时生产者会 扩大 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案 栏 目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开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 降低 生产成本, 关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生产者就会 增加 这种要素的使用 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 减少 这种要素的 使用量。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 体现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2:10.2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材分析本节共分两目。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为主线,从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新发展理念的内容,理解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初步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树立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
法治意识:通过本框的学习,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遵纪守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以及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学难点: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以及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前准备课件、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数据、图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新发展理念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1.新理念的内容和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2017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000多户增加到1.6万多户。
材料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只能绿色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只会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健康技术、现代服务技术和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时是接着上一框内容进行的,它主要围绕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中心,分成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密。
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归纳出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是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必须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依据】因为这些知识和题目呼应,是本课时的主要因素,所以确定为重点。
2、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依据】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以及其他理论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学会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因为本课时涉及许多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这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课件
替代品
火车和飞机;牛肉和羊肉; 面包和蛋糕;咖啡和茶……
火车票
机票
P(a)
价格P
上升
需求Q
下降
上升
替代品:a商品的价格与 O
Q(b)
b商品的价格正向变化
互补品
牙膏与牙刷;汽车与汽油; 镜框和镜片;相机和胶片……
价格P 需求Q
羽毛球
羽毛球拍
P(a)
上升
下降
下降
互补品:a商品的价格与 O
Q(b)
b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化 “替同补反”
4、目前我国某些商品的价格中含一
定的消费税.为促进环境治理和节能减
排,国家适时提高某些资源商品的消费
税.这些商品的需求曲线(D1是变动前,
D2 是变动后)和供给曲线(S1变动前,S2
①
②
是变动后)一般会因此发生变化,在不
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图示能够
正确反映这种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④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我国一 些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相关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在政府强有力 的调控下,价格很快稳定下来。
市场上同一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在有的地方
高,在有的地方低。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
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 补商品。互补品:a商品的价格与b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化。 5、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获利 减少,生产缩小,供给减少。(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供正需反”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6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优秀6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本框题是本课乃至于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是为了使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消费观指导自己的消费,所以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确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认知图式。
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1、知识分析从地位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三课的第2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而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其正确消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主要从学生个人认知的角度,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因此,它在整课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部分。
从具体内容看: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合理的消费者。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1)关于消费心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但是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
认识源于实际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指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各种消费心理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一旦形成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选择。
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或提供典型案例,去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呈现不良消费心理导致的不良后果,让学生体会、感悟、认同正确消费心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纸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2、能力目标: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货币以及认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本质和优点三、教学过程探究点一、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
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备课札记备课札记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备课札记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考①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②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复习课件
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40年~社会主义
堂
建设时期)
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 立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轻路 松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旧
学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实
第二目: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践
全
证
维
(194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高 质
变革
量
7.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主义社会
8.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高
全 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度
【解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
高 质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故选B。
量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练习一(民主革命时期)
高
效
课 堂
2.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D
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轻
用的结果。
3.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提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 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高中政治:1.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全章概述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某某选举、某某决策、某某管理、某某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章可分为4个框题一、某某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二、某某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三、某某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四、某某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新课程学习2.1 某某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某某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某某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一、某某选举面面观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某某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范文6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范文6篇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范文6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推荐对自己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知识归纳
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 革
在艰辛探索 中前进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
1.新的历史课题 2.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 4.历史意义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
专家点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 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与分享: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 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 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器、新式机床、 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 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 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 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 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 年底
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 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要任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共127张PPT)
参赛选手:****
序 号
知识目标
课标 学法建议 要求 识 记、 归纳 理解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 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 1 自读文本 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形式 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 查找资料 2 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 小组合作 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交流 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 查找资 3 找并解释生活中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料、深度 的商品、服务 探讨交流
。在 。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⑦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⑧ 决定的,二者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⑨ 成反比。
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 品交换以⑩ 为基础实行 ,是价值规律 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 的影响,围绕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近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品种的商品 已经退出了市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①市场竞争激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②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 需要,让利给消费者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商品的价 值量降低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缩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 供求关系 价值 价格 — 纸币发行量 — 其他因素 二、如何把握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 同时间内生产生产单位产品单位商品 商品的 生产率 的产品数量 耗费的时间 的价值量价值总量 提高 增多 减少 降低 不变 社会 降低 减少 增多 提高 不变 提高 增多 减少 不变 增多 个别 降低 减少 增多 不变 减少
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教学设计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 1 -2.2单一制和复合制................................................................................................ - 5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体现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3.中央与地方的政权划分关键能力:1.能够结合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2.能够认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原则,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的意义,坚定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贡献自己力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国家主权是至高无上、排他性的政治权力(2)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家法的基石(3)主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教学难点:(1)国家主权原则(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划分【教学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有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2)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 作者:
———————————————————————————————— 日期:
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1)引入Leabharlann 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