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1.1总体应计利润法1.1.1healy模型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琼斯模型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琼斯模型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关于盈余管理研究,从实证研究角度来讲,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程度。
国外有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侧重点集中于管理者当局更倾向于运用的可操纵性应计项目。
所谓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人或流出,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或费用(或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部分),比如折旧费用、摊销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等等。
研究者发现应计项目可以分为两部分:可操纵性应计项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通过对前者的操纵进行,而后者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信用政策无重大变化时,在消除了公司增长的影响的前提条件下,应保持稳定。
一、应计利润分离法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即用回归模型将利润分离为非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并用操纵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
此类研究通常包括两个期间:估计期间和研究期间。
研究的中心是根据估计期间(假定不存在盈余管理)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不可操纵性应计项目,从而计算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的值,通过统计分析,作为判断盈余管理是否存在的依据。
二、琼斯模型——结合案例分析分离应计利润的计量模型非常多,琼斯模型是通过回归方法将应计利润分离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复杂模型。
琼斯(Jones,1991)对处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产业损害调查中的公司调低报告净收益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针对ITC提出的进口救济调查中,被调查行业公司负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他提出假设如下:相较于非调查年份,美国有可能获取进口救济的公司在进口救济调查的过程中,会通过调低盈余水平的盈余管理来增加获取进口救济的可能性或数量。
琼斯从1980年到1985年ITC的6次进口救济调查中的5种行业里,选出23家公司做为样本。
他的研究设计一共分四个层次:1、用DeAngelo模型检验非正常应计利润的平均值在事件期间是否显著为负这是一个将总应计利润作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的简单模型,主要验证所选样本的大体变化趋势与假设是否相符。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内容提要: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 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的问题。
本文对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及实证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模型一、概述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 ,199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操控非正常应计项目,管理层还可以操控经营、筹资和(或)融资等实际交易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
学界把这种通过操控真实的交易活动,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并使其相信企业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称为真实盈余管理。
比较而言,应计盈余管理受企业会计弹性和外部监管的约束较大,其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应计项目的反转以及盈余在不同期间的平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对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本文对近年来盈余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二、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实证研究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是盈余管理)。
而应计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主要有:随机游走模型、Jones 模型以及修正的Jones 模型。
(一)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和考虑成长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1.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公司上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为未经管理的应计利润额,本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与上年度的差额部分,为被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部分。
换句话说,该模型假设公司历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遵循随机游走,其表达式为: t t t TA TA ξ+=-1或t t t t TA TA TA DA ∆=-=-1其中,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总额;t DA =第t 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变动额。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doc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别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根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提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对于这个议题,目前的众多研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一、引言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
因此,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盈余管理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将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国外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测度综述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式、和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形提出建议和改良方式。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
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概念为:“有目的地干与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概念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应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计划交易和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一样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量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
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概念盈余管理的,从这些概念能够看出他们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为企业或自己取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
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应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式实证会计以为,企业盈利(Earnings)分为两个部份:一部份是已经实现现金流人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另一部份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份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人,故称之为整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操纵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非是全数的整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整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依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置的结果(如固定资产折旧额),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如人为地提前确认收人和递延费用)。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 依其得出的 最多。 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 用于研究某些或某个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 简单,
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 出来 。 其所用 为。 因此能够做到在 目标盈余数字狭小 的范 围 研 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的原 理是将非 操纵 的应 计利润 看成 总应计 利 内强有力地 描述可操 纵性应 计盈余 和非 可操 这 一方法 最大 的缺 陷是 : 第一 , 现 有 的模 润模型的数 学期 望。另外, 将总应计利润 与非 纵性应计盈余 的行为特征 。 具体分布模型是集 型计量 结果存 在误差 , 导致 了研 究人 员对 这种 操纵性应计利润两 者相减, 得到 的差作 为操纵 中研究特定产业环境下应计利润的总体特征, 方法 极大 的质 疑与不 信任并且 从检测 盈余 管 性应计利润 。在这 个理论基础上 , 研究人 员提 研 究前提是研 究人 员事先 能够知道 盈余 管理 理 的能力上来 看, 现有的各种应计利润模 型都
模 型, 他们 分别是应 计利润 分离模 型 、 盈 余频 为阈值 处盈余分布 函数 的光滑 与否 。 盈余管理 有 关盈余管理 的实证文献进 行了调查, 发现有
率分布模型 、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 收入模型 。
的动机 不同, 阈值点 的确 定也不同。常用两种 2 5 篇使用总体应计利润法,有 1 0 篇使用具体
盈余 管理 计 量方 法评 述
口文 /李 晓龙
( 新疆财经 大学会计 学院 新疆 ・ 乌鲁木齐)
o n e s 认 为应该将 非 计的, 因此 区分可操纵性 利润部分与非可操控 [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盈余管理 来衡量盈余管理 的程 度 。J
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 目前主流的 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 性部分所依据 的假设 , 与包含 不 同行业和不 同 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 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 他将非操纵性 应计项 目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所依据的假设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_一个综述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3吴联生 王亚平 内容提要: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要研究在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其前提是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
本文对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方法及其相应的经验证据进行评述,文献评述结果表明,非预期应计利润模型能够估计出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无法估计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程度;盈余分布法是目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核心方法,它能够估计出整体上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假设真实盈余分布是光滑的。
盈余管理程度估计的未来研究,需要剔除盈余指标选择以及标准化方法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在同时存在多个阈值情况下不同阈值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问题,并放宽模型的假设或者给假设提供直接的证据。
关键词:盈余管理 非预期应计利润 盈余分布 投资者保护 会计准则3 吴联生、王亚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电子信箱:wuls @ ,邮政编码:10087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5B J Y 016)的研究成果。
感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伍利娜教授、岳衡教授、罗炜教授和张然教授的宝贵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
一、概述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 ,1999),它是一个既与投资者保护紧密相关,又直接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问题。
Shleifer and Vishny (1997)以及LaP orta ,Lopez 2de 2Silanes ,Shleifer and Vishny (2000)证明了投资者保护是一个影响公司政策选择的关键性制度因素,而Leuz ,Nanda and Wys ocki (2003)则发现投资者保护是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公司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程度越低,控制权收益越大,那么,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创立及演变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创立及演变综述作者:谢云轩刘晓蓉刘艳萍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34期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为衡量盈余管理水平的最经典的模型——琼斯模型在不断演化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琼斯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综述,梳理琼斯模型从建立到逐渐完善的国内外研究理论,分析了各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以推动盈余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研究综述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盈余管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会计制度的完整性等方面,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渐完善会计制度,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提高会计报表的准确度。
琼斯模型作为衡量盈余管理水平的重要模型,其发展与盈余管理的演化息息相关。
一、琼斯模型的前期研究在Jones提出琼斯模型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学者尝试将应计盈余进行模型化处理。
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Healy(1985)、Ronen和Sadan(1987)、DeAngelo(1986)、Dechow和Sloan(1991)。
其中,Healy模型是盈余管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开端。
Healy(1985)[1]提出的模型非常简单,他没有对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区分,将这两者用一个公式统一概括,用平均的总应计利润代表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其模型为:其中NDA表示非操纵性应计,TA表示总应计利润,Ai-1表示滞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Healy模型认为企业在一段经营期内,必定会同时存在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并假定二者的总和为0,也就是认为企业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
之后DeAngelo(1986)[2]对Healy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修正,DeAngelo假设当前期的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上一期的不可操纵性应计有关系,本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以上一年度的总应计利润为测量指标,并且分别用本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上一年度的总应计除以公司总资产,来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模型如下:从公式(2)中可以发现,DeAngelo实质上是用上一年度的总应计利润水平来代替本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而本年度增加的总体应计利润,就是DeAngelo认为的可操纵的应计,也就是说本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本年度增加的所有应计利润都是可操控的。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事实上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根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p.m.healy与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同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有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懂得。
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事实上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者会计选择的过程。
刘峰与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要紧是对盈余进行操纵。
张祥建与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同意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要紧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促使下,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同意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与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要紧是为了自身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
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要紧是为了下列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要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作者:黄志鹤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1.1总体应计利润法1.1.1healy模型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
137《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上旬刊)总第499期一、引言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便自然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不但如此,盈余管理也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度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回顾中外文献对盈余管理的度量主要集中在两类方法上,其一是用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区间的不连续分布来度量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被称为管理后盈余分布法(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after Management);其二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存在程度来度量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应计利润总额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和具体应计项目法。
1.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主要通过检验报告盈余在临界点(如,零点;上年盈余;本期分析师预测的盈余)附近的不连续分布来检验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该方法是由Burgstahler和Dichev(1997)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研究假设管理当局存在为避免盈余减少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如果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那么公司的盈余应大致呈正态分布,如果为避免亏损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管理后的盈余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即在样本盈余分布统计图上,紧靠零点左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少,紧靠零点右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多,他们的经验证据证实了这一推测,该方法主要采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两种手段。
2.应计利润总额法该方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只有经营现金流量未被管理,而所有的应计项目都是管理过的,因此,应计利润总额即为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模 型 为N D A t = ∑
其中 , N D A 表 示 t年 的 不 可 操 纵 应 计 利 润 , l表 示 估 计 的 年 份 f
R o y c h o w d h u r y ( 2 0 0 6 ) 认 为 可 以通 过 分 离 异 常 的 经 营 个数 , t表 示 估 计 年 份 , T A 表示估 计期 的总应计 利润 总额 , A 卜 , 则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 活动现金流、 异常 的生产成本 以及异常的期间费用来 检测 真实盈余 表示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
种方法仅仅认 为企业非操纵性应计利 润与收入 、 固定 资产 、 应收账 款有关, 而 忽 视 了其他 相 关 因 素 也就 使 得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估 计 的企 业 盈 余 管 理程 度 不 够 准 确 。
【 关键词 】 真 实盈余 管理, 应计盈余 管理, 计 量方法
经 过 多年 的发 展 , 现有 的盈 余 管 理 的计 量 方 法 并不 单 一 。传 统
盈 余管理 计量 方法综述
陆露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 摘要 】 盈余管理是 2 0 世纪 8 0 年代 中后期 兴起的 实证会 计研 究的 产 , a 1 , a 2 , a 3 是公司特征参数 。可 以应用估 计期各项值进行 回
一
个 重要 领 域 , 源 于 美 国 实证会 计研 究 的报 酬 计 划假 设 。近 年 来 有
计利润总额与后一期资不能直接得 出盈余管理操纵 的手 段及幅度大小等 , 只 能适 应于 特 定 盈 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 。
( 四) 真 实 盈 余 管 理计 量 法 近 年 来 企 业 管 理层 减 少 了对 应 计 项 目的 操 纵 , 转 向 更 为 隐 蔽 的
盈余管理模型
Modified Jones Model (Dechow et al. ,1995)
• Dechow et al.认为赊销部分是比较容易被操纵的,属于裁决性变量, 所以在Jones模型中的基础上从销货收入中减除赊销
• 总应计利润
TAit/ Ait -1 =αi[1/ Ait -1] + β1i[ΔRE Vit/ Ait -1-ΔRECit/ Ait -1]
+β2i[PPEit/ Ait -1]+ξit
(1)
• TA=ΔCurrent assets - ΔCash -ΔCurrent liabilities -Δ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xpense
TAit:第t 期的总应计盈余, At -1:t -1期的总资产 ΔREVt :t期主营业务收入 变动额, ΔRECit: t期应收账款变动额 ,PPEt :第t 期的固定资产原值
• 估计式的残差,即人为操控部分
真实盈余管理模型
• 真实盈余管理主要是企业管理层操控正常经营活动和交易的行为, 目的是去误导利益相关者相信某种财务报告目标已经在正常经营活 动中实现。
Roychowdhury 模型(2006)
AMET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操控) AMET 异常产品成本(生产操控) AMET 异常裁决性支出(裁决性支出操控)
—异常裁决性支出 (AB_DIS) = 实际的裁决性支出-裁决性支出估计值
扩展的Roychowdhury模型(李增福,2011)
• 真实盈余管理总体计量指标 EM_Proxyt =EM_PRODt -EM_CFOt -EM_DISEXPt
—EM_PRODt:异常产品成本,系数为正 —EM_CFOt :异常现金净流量,系数为负 —EM_DISEXPt :异常裁决性支出,系数为负 • EM_Proxyt >0,公司通过操控现金流、产品成本、裁决性指出三部分做大利润 • EM_Proxyt <0, 公司通过操控现金流、产品成本、裁决性指出三部分做小利润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内容提要: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 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的问题。
本文对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及实证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模型一、概述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 ,199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操控非正常应计项目,管理层还可以操控经营、筹资和(或)融资等实际交易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
学界把这种通过操控真实的交易活动,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并使其相信企业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称为真实盈余管理。
比较而言,应计盈余管理受企业会计弹性和外部监管的约束较大,其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应计项目的反转以及盈余在不同期间的平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对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本文对近年来盈余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二、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实证研究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是盈余管理)。
而应计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主要有:随机游走模型、Jones 模型以及修正的Jones 模型。
(一)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和考虑成长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1.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公司上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为未经管理的应计利润额,本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与上年度的差额部分,为被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部分。
换句话说,该模型假设公司历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遵循随机游走,其表达式为: t t t TA TA ξ+=-1或t t t t TA TA TA DA ∆=-=-1其中,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总额;t DA =第t 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变动额。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探讨江苏大学严丽赵叶灵寇小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术界围绕如何计量盈余管理做了大量研究。
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和盈余管理、债务契约和盈余管理、政治成本和盈余管理、股票发行和盈余管理、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以及盈盈余管理的市场反应等。
国内对盈余管理的研余管理和资源配置、究比较少,进行的实证研究大多借用国外模型。
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和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从而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一、盈余管理概述流量的差额,再把应计利润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并通过各种回归模型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估计。
西方学者认为管理者主要是利用操纵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
常用的对非操纵DeAngelo模型、性应计利润进行估计的回归模型有:Healy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
表1就归纳了这四种常用计量模型的主要原理,并对依次进行了优缺点简评。
通过对比表1中的评价,可以看出这些模型在计量方面存在着片面性。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使用的盈余管理应计利润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在计量可控性应计利润方面具有最佳效果,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基于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的。
然而,这两个模型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且业绩稳定的企业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计量优势,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也还未能进入平稳期,因此,在我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运用此模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如果简单套用Jones模型或者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我国企业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及盈余管理情况,难免会影响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完善思路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事先对盈余做出预测后,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做出合法、合理的决策安排以使其盈余达到预期水平,从而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作者:陆露来源:《商情》2014年第2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源于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报酬计划假设。
近年来有关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而是拓展到了真实盈余管理领域,同时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扩展多种视角。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
传统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以及盈余分布检测法。
随着经济交易的复杂化新的计量方法越来越多的被提出来,如真实盈余管理法、非线性应计利润法等。
一、计量方法(一)应计利润分离法该方法认为企业报告收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
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能够直接在当期形成现金流,但是按照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
该项目一般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比较容易实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总的应计利润又可进一步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如何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则是应计利润分离法要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分离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Healy 模型(1985)Healy在1985年提出了第一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该模型认为不可操纵应计利润应该和总资产有关。
模型是以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与后一期资产总额比值的平均值来计量的。
模型为NDAt=■■■其中,NDAt表示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的年份个数,t表示估计年份,TAt表示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At-1,则表示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2.Jones模型(1991)。
Jones(1991)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应该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也会带来营运资本的变动进而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综述分析报告
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 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是够进行盈余管理 的相关检验表明,很少有公司会因为临近执行股 利契约而进行盈余管理。 但是为了减少未来违约的可能性而进行会计变更 是确实可能的。
契约动机
管理报酬契约 长期:研究报告的证据与管理当局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
基于盈余的奖金报酬的结论相一致。 手法:递延收益(已经达到奖金上限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Friday, July 23, 2021
•
9、
21.7.23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7/23/2021 10:47:24 AM10:47:242021/7/23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7/23/2021 10:47 AM7/23/2021 10:47
界定概念---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 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 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 公司的经济也极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 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 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界定概念---讨论的问题
●盈余管理的动机? ●哪些应计项目更有可能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哪些应计项目未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程度和频率如何?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是怎样的? ●如何防范盈余管理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的研究报告未提供盈余管理的广度和范围 的证据 没有从不同的领域的研究来推测现实经济中盈 余管理的总体频率 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是彼此 矛盾的,需要进一步的经验和理论研究
四、我们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 证明管理具体应计项目的范围和程度,制 作函数和模型 确定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 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盈余管理的可 能性,分析其进行管理的具体的项目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 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基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盈余 管理 计 量模 型 综述
盈余管理 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 、 实务界和监 管部 门关注的热点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国外学 者开始关 注盈余管理的研究 ,o 9 年代则得 到了较 为全面的发展 , 其中 , 盈余 管理的计量是众多文献研究 的核心 , 迄今 为止 , 结合研究角度 的不 同 , 国外文献 已经形成 了 众多的盈余管理计 量模型 。 本文试 图回顾 国外早期 、 中期及最新 的盈余 管理计 量模 型 , 以期对其发展历程 提供一个较 为完整 的思路。 在 此基础上 , 本文对这 些计 量模 型进行 了简单评论 , 为我国学者进行盈余 管理研究 提供有益 的参考 。
适用 于国家间研究的宏观模 型。应计 法中的总应计项 目( o lA cul T 为公司报告 的净 收益 ( e Icm , I 与经营活动净现 T t cra, A) a N tno e N ) 金流 ( ahFo p rt n C O) C s rm O ea o , F 的差额 , T = IC O i 即 A N - F 。应 计项 目在会计上定义 为那些不 直接 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 出, 按照权 但
( D N A一) N A- D 。其模型如下 :A = I c AT T t A一 : D ,D ) N A- D ) k T N E; A:( A— )பைடு நூலகம்( A- A~ 一( D ,N A k - T k k
其中 , D N A 是公 司经过第 t 1 一 年期 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 t 的非操控性 应计利润 ; A 是 经过 t1 期 D - 期期末 总资产调整后 的第 t 期 的操控性应计数 ;I 1 A是公司第 t 的总体应计利润 ; 是公司第 t 期 眦 期净收益 ; 公司第 t c 期经营现金流 ; 表示总体应计利润的变化。 AT Hel at h模型和 D A g 模型的贡献在于提出 了对总应 计利 润的分离 , e nl o 为后期出现的各种应 计利润分离法奠定 了理论基础 。 但两个
一
、
应 计 利润 分 离 法 概 述
国外学者从契约 、 政治成本 , 红利计划等方 面对盈余 管理 动机进行研究 时, 因研 究的侧重点和环境不 同, 对盈 余管 理的计量存在差 异。目 前这些计量方法大体上 分为三类 , 分别是总应计 项 目分离 法 、 具体项 目法和分布检测法 ,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和侧重点。 现在最 为常用 的是应计利润分离法 , 而且也适合于 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介 绍应计利润分离法 的盈余计量模型 , 然后介绍一个
模型均存在缺陷 : 一是均假定 N A 在 事件 的前后期 内连续不会发生改变 ; D 二是对 N A 和 D D A 的确认是模糊和不确定 的。 ( )oe 模型 ( 9 1 Jns 19 ) 三 Jns 19 ) oe ( 9 1 放松 了非操控应计 利润是常数的假设 , 并且控制 了经 济环境变化对非操控性 应计利润 的 影响 ,oe 模型假定非操控应计利润和其它解释变量是一种稳定的线性关 系 , Jns 其计量模型为 :
目。因此 , e t模 型假定 , H ah l 非操控应计利润是不会 发生改变的 , 在整个事件的前后期 内企业各年 可操 控应 计利润代数和的均值为 0 。
基于此 , 其计量模型为 : D A N A / 产ZT d T A t A ( x )
其中 , D N A 是公 司经过第 t1 - 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 的第 t 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 是公司是第 t1 A 一 期期末 总资产 ; 是公司 T
模型计算 出 N A, 而间接求 出 D D 从 A的大小 , D = A N A。 即 AT—D 二、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 ) ah 一 He t 模型 ( 9 5 He t( 9 5) l 18 ) l ah 18 因无法取得公 司的会计记 录和账 薄 , 也无 法确定公 司管理人员可 以操纵 的具体应计项
维普资讯
财会- 通 ・学术2 0 年第 1 08 期
盈余管理计 量模 型综 述
汤 小琴
( 重庆三峡学 院 重庆 440 0 0 0)
摘 要: 盈余 管理一直是 国 内外学术界研 究的热点 。本文 回顾 了以应 计利润分 离法为主 的微观 盈余 管理计 量模型 , 以及从宏观 角度研 究不 同国家间的盈余操 纵计量模型 , 并对这 些模 型进行 了评 述 , 以期 为研 究 中国股
责发生制和配 比原则应计入 当期 损益 的收入或费用( 或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部分 ) 如折旧费用 、 , 摊销 费用 、 收账 款增 加额 等。所谓 应 总应计项 目分离法 , 是将总应计项 目分离 为操控性应 计项 目 ( i rt nr A cul, A) Ds e oay cras D 和非操控性应计项 目 ( o— i rt nr A — c i N n ds e oay c c i e asN A) u rl , D 两部分 , T = A N A 即 A D + D 。操控性应 计项 目( A) D 代表 了公司盈余操 控的程度 , 由于 D A具有不可观测性 , 因此 , 只能通过
第 t 的总体应计利润 。 期
( ) e nl 模型 ( 96) D A go 18 ) tk期的总应计利 润作为正常 的总应计利润 , 二 D A go 18 e nl( 9 6 将 - 非正 常应 计利润 △T 是 当期 总应 计利润减去 tk - 期总应计利润 , l  ̄AT T r ) 因此 , A 分离成可操控 的应 计利润和非操控的应计利润 。D A go A:( A一 A一 , AT e nl 模型基于 这样的假 定即非操控的应计利润平均变化 ( D N &~) 0 这样总应计利润 的变化 ( A- A~ 即反 映出操 控性应计利 润的变化 N A- D 为 , T ,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