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冬眠疗法
NICU-冬眠疗法ppt
冬眠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 泛认可
冬眠疗法还可以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冬眠疗法可以降低患儿的代谢率和体温 ,减少器官损伤
冬眠疗法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02
冬眠疗法的作用机制
冬眠疗法的生理作用
降低代谢率
冬眠疗法通过降低机体的代谢 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有效 缓解器官和组织的缺血、缺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探索标准化方案
寻找更安全的药物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冬眠疗法的标准化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镇静剂和肌松剂是冬眠 疗法研究的重要方向,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加强普及和培训
研究冬眠疗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药 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治疗结束后恢复
当冬眠疗法结束后,患者可能会出 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应注意适当 休息和恢复。
04
冬眠疗法的临床效果
冬眠疗法对患者的生存率的影响
冬眠疗法对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负面影响,反而可能有助 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表明,冬眠疗法对某些特定疾病的患者生存率有积极 的影响,如严重创伤、烧伤、脓毒症等。
冬眠状态解除
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使用 药物解除患者冬眠状态,恢复意识 。
冬眠疗法的用药方案
镇静剂
肌肉松弛剂
使用药物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剂可 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等症状。
使用药物如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使患者 肌肉松弛,降低代谢和氧耗。
血管活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使用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维 持患者血压和心输出量。
冬眠疗法的发展历程
浅谈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浅谈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采用6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后立即给予冬眠低温疗法,建立静脉通路,持续静脉点滴冬眠药物,冰毯、冰帽物理降温。
维持腋温在31~33 ℃,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这样持续治疗2~7 d。
结果:治愈48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7例,治愈率77.4%,病死率11.2%。
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冬眠低温疗法能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征。
标签:冬眠低温疗法;颅脑损伤;护理体会近年来,颅脑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其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一直是临床医师需要克服的难题。
冬眠低温疗法又称亚低温治疗,是目前治疗颅脑损伤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它是应用冬眠药物以及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使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水肿的目的。
但是这种外界的干预,会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操作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冬眠低温疗法的作用效果,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精心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62例,为2010年2月-2012年8月入住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患者。
男4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脑挫裂伤23例,脑干损伤17例,颅内血肿11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1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生理盐水500 ml+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哌替啶100 mg静脉点滴,开始调节滴速为10~20 d/min(患者的体重、年龄不等),期间根据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的高低以及药物使用后的疗效适当调整滴速[1-2],待患者进入昏睡状态后,采用可调节温度的冰帽,冰毯对患者的头部,身体分别降温,同时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主动脉表浅处放置冰袋降温。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 ℃为宜,腋温降至31~33 ℃较为理想。
冬眠疗法
、人工冬眠疗法我们知道:在严重的外伤、感染、中毒或精神创伤等恶劣环境下,均可引起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使糖原大量分解、能量大量消耗和代谢明显增加,以及小动脉强烈收缩,致使循环缺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造成组织水肿、细胞缺氧,进而产生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DIC)。
其实,在某些环境下,过度的的应激不但无利,反而(如休克)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以至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导致机体衰竭、死亡。
人工冬眠疗法,就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在于减轻机体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如类似过冬的青蛙等动物冬眠),以降低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微循环、免于细胞遭受严重损害,让机体避开危险、度过难关,为其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前提。
这是人类医学及仿生物学共同研究的结果,故而称谓人工冬眠疗法。
2、人工冬眠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2、人工冬眠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①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如中毒性痢疾、脑炎、破伤风等。
②中枢性高热、中暑等。
③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的烧伤。
④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
⑤甲状腺危象。
⑥子痫及其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
⑦顽固性疼痛,如急性心肌梗塞、幻肢痛、肿瘤引起的剧痛,一般措施不能止痛者。
⑧高度精神紧张。
(2)禁忌症:(1)血容量显著减少,而未纠正之前。
(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3)严重的贫血。
返回3、常用的冬眠药物>3、常用的冬眠药物(1)氯丙嗪:为强效安定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
对皮下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尤其体温调节中枢,因而能降体温,减低新陈代谢,减低耗氧量,降低机体对剧烈病理刺激的反应,进入深睡,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
故用于治疗高热及惊厥、剧痛及高度精神兴奋状态。
氯丙嗪有强大的外周抗肾上腺素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故可用于治疗休克,每次用量为25mg。
(2)乙酰丙嗪:催眠作用较氯丙嗪强,降温作用相同,每次用量为20mg。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pptx
•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病人翻身叩背,定时雾化吸入,防止肺部 感染;
• 防止冻伤及压疮:冰袋应加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观察该处皮肤肢 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辅以局部皮肤按摩,以免冻伤;保持床面干 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准备期护理
• 将病人安置于单人病房,光线略暗,室温18-20℃;备好氧气、吸引器、急 救物品及有关物品(冬眠药物、冰袋、冰帽、冰毯、温度计等);
• 准确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变化; • 遵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调节滴速来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进入冬
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 • 在30min内不宜翻身及搬动病人,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同时遵医嘱使用
• 遵医嘱冬眠低温疗法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概述
•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 。
• 目的: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 力,减轻脑水肿。
• 适用:各种原因引起严重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病人; • 但儿童和老年人慎用,休克、全身衰竭或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此法。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情景
• 王某,男性,43岁,因骑摩托车与机动车相撞致头部外伤后3h急诊 入院。入院时诉头痛、频繁呕吐。BP150/98mmHg,GCS评分11分;双 瞳孔2㎜、等大等圆、光反应好,无眼球震颤,耳鼻无活动性出血 ,颈软,腹软,左侧季肋部有压痛,四肢活动可,上下肢肌力5级 ,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初步诊断:右额颞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与物理降温降低病人体温的方法。
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间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主要适应症:(1)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2)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3)中枢性高热;(4)颅内压增高,伴有躁动和抽搐;(5)xx脑挫裂伤、脑水肿;(6)神经外科手术。
主要禁忌症:(1)诊断不明的疾病;(2)脑血栓形成;(3)房室传导阻滞;(4)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失水、失血;(5)年老及幼儿。
我们结合实践体会,将当代冬眠低温疗法具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冬眠低温方法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杜冷丁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或者微量泵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3~35℃,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过高,高于35℃则治疗效果不佳。
亚低温维持时间最短24h,最长5~7d,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如有自然复温困难者可以使用控温毯调节至36~37℃帮助复温。
2护理要点2.1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2~24℃之间,室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相对湿度50%~60%,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
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给予床边24h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同时记录患者神志、瞳孔、颅内压,严格交接班。
2.2.1体温的监测24h持续监测肛温并认真记录。
使温度控制在33~35℃,观察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和复温过程中是否发生寒战,若病患发生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复温过程控制温度以0.1℃/h速度提高。
NICU-冬眠疗法
要点二
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冬眠疗法可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氧代谢率,有利于减轻脑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
安全性评估
长期使用冬眠疗法可能增加感染、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与监测。
要点三
NICU-冬眠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表现
06
治疗效果
03
患者在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平稳,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疗程结束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突发心肌梗塞导致心脏停跳。
治疗过程
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接受NICU-冬眠疗法,通过使用冬眠药物和亚低温治疗,将体温降低到32-34℃,并维持3-5天。同时进行心电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等监测。
NICU-冬眠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NICU-冬眠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低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低温可以减少脑组织的代谢率和耗氧量,从而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镇静剂和肌松剂对早产儿的神经保护作用: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可以使早产儿处于冬眠状态,减少脑损伤的程度和促进脑损伤的恢复。
改善脑部血流灌注:NICU-冬眠疗法可以改善脑部血流灌注,从而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xx年xx月xx日
NICU-冬眠疗法
CATALOGUE
目录
NICU-冬眠疗法简介NICU-冬眠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NICU-冬眠疗法的主要成分及作用NICU-冬眠疗法的优势与不足NICU-冬眠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NICU-冬眠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表现NICU-冬眠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NICU-冬眠疗法简介
减轻炎症反应:NICU-冬眠疗法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NICU-冬眠疗法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冬眠疗法 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时间、治疗 深度、治疗期间的药物使用等。
准备设备和药品
准备好治疗所需的设备和药品,如 呼吸机、监测仪、镇静剂、肌松剂 等。
告知患者和家属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冬眠疗法的目的 、风险和注意事项,以获得他们的 知情同意。
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冬眠疗法实施期间,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道分泌物 堵塞而导致的窒息。
维持体温稳定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防止因体温波 动而影响治疗效果。
采取措施预防冬眠疗法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感染、压疮等。
实施后的恢复和评估
冬眠疗法的科研方向和趋势
深入研究冬眠疗法的机制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估冬眠疗法在 NICU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冬眠疗法的科研 进展。
冬眠疗法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01
冬眠疗法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02
冬眠疗法的发展将为医疗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加
NICU的设备和人员配置
设备配置
NICU配备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 ,以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人员配置
NICU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护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 等,以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02
冬眠疗法的原理和应用
冬眠疗法的定义和原理
冬眠疗法的定义
逐渐唤醒患者
在冬眠疗法结束时,逐渐唤醒患者 ,使其恢复意识。
冬眠疗法
谢谢观看
适应症
适应症
破伤风、癫癎持续状态、高热惊厥、子痫、甲状腺危象、顽固性疼痛、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炎、 小儿重症肺炎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干伤、严重创伤性休克、烧伤等。
禁忌症
禁忌症
诊断不明的疾病、脑血栓形成、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失水、失血、体温过低。
人工冬眠药物配方
常用者有3种
药物选择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诊断明确,无循环衰竭、呼吸道通畅者,方可施行人工冬眠。必须正确了解冬眠下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所 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对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
2、用药前应行各种临床护理,如翻身、口腔清洁等。冬眠过程中患者须取平卧,避免体位剧烈变动及头高 足低位,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用药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尽量避免一次大量注射,以免发生血压下降及对呼吸、循环的不良影响。 4、冬眠开始后须有专人守护,每隔30-6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1次,记出入量,严密观察意识 变化。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体温上升、肌肉紧张、仍然持续高热或加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均提示冬 眠药物剂量不足,应酌情增加药量。 6、对呼吸道分泌物且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应先行器官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 7、应每日检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清电解质、血生化。每周检查肝功能1次。 8、治疗前如有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尤应注意低血钾情况,因冬眠药物可进一步降低血钾。
实施方法
轻症可每6-8h肌内注射1个剂量。病情较重者每一个剂量可加在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对高热 惊厥者滴注速度宜快,第一个剂量可在30min左右滴完;血压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注速度宜慢,20-40滴/min, 一般每6-8h给1个或半个剂量。用药开始30min后可酌情予以体表降温,使体温逐渐下降,2h后可降至35-36℃, 呼吸及脉率可平行下降。病情特重者可降温至34℃左右。此后,每8-12h酌情予以半个剂量,以维持疗效。
神经外科病人在NICU期间的护理
神经外科病人在NICU期间的护理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2.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15目的:神经外科病人的病情多较重,复杂且变化快,需及时发现、处理,尽量争取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所以,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必须严密监护,以便及时而准确的掌握病情,给予正确的处理。
方法:对笔者工作医院2011年7月-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手术病人在N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观察治疗总结。
结果:本组80例病人,病情稳定76例,死亡4病例。
结论:NICU收治的病人以昏迷者多见,病人病情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实施有效的全方位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标签:危重症;NICU;护理本文对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手术病人在NICU 进行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0例手术病人均来自我院神经外科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l5~84岁,平均年龄52岁,80例病人中,其中:41例脑出血;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24例。
气管插管37例;气管切开14例;上呼吸机15例。
死亡4病例。
方法通过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尽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护理2.1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生命体征可直接反映病人全身状况,而生命体征的变化受中枢神经的管理,颅脑损伤、脑出血、急性颅内压增高等疾病均可引起生命特征的改变,常常是诊断颅内急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NICU的病人,必需24h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血压保持在140/60mmHg(18~7/8kPa)左右,脉搏为70~80次/min,呼吸为1O~20次/min,体温在38℃以下,如果进行人工冬眠及低温疗法,要求体温下降到31℃~32℃。
如果术后病人出现脉搏缓慢而洪大,60次/min以下,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常提示有颅内血肿的可能,此时病人需做CT检查,确诊后及时清除颅内血肿。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筛选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39例,伤后2h内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脑氧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而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可减少脑氧耗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冬眠疗法;脑氧耗量;脑氧代谢【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37-02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神经外科高危病症,其病死率高、风险大;近年来,虽然临床医学理念、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但在对该病症治疗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7.6~41.1%[1]。
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仍是神经外科治疗难点。
本研究,对我院39例患者实施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低于8分,随机将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5±6.2)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0±6.5)岁。
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入ICU病房,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纠正酸碱平衡、辅助通气、抗感染、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激素、脱水治疗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亚低温冬眠治疗,方法: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输液泵泵入200~400mg阿曲库铵+冬眠合计(100mg异丙嗪+100mg氯丙嗪+500ml生理盐水混合),维持24h。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病⼈的护理包括以下内容:
1.作好房间和物品准备,测量和记录⽣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和神经系统体征。
2.遵医嘱给予冬眠药物,待病⼈熟睡后施⾏物理降温,如头部戴冰帽、体表⼤⾎管⾛⾏处置冰袋,有条件时安置病⼈卧冰毯。
降温速度以每⼩时1℃为宜,维持肛温在34-33℃,腋温33-31℃。
⼀般持续3-5⽇。
3.低温冬眠期间,应观察:
(1)观察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压,当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3.3 kPa\呼吸低于10次/分或不规则时,应报告医⽣。
(2)观察受冷处⽪肤和肢体末端⾎液循环情况,考试⼤站收集定时按摩,防⽌冻伤。
(3)调整和控制冬眠药物的静滴速度,防⽌体温过⼤波动。
(4)定期翻⾝、拍背,防⽌肺部并发症,并注意动作要轻、缓、稳,以防体位性低⾎压。
(5)适⽤⿐饲者,⾷物温度应当与当时体温⼀致。
(6)观察冬眠法的并发症,如胃潴留、腹胀、便秘、胃出⾎、肺炎、褥疮等。
4.停⽌冬眠疗法时,先分批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并加盖⽑痰,待体温⾃然回升。
NICU-冬眠疗法
之
冬眠疗法
定义
又称人工冬眠疗法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阻滞 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 物理降温使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处于保 护性抑制状态,这与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之冬眠 状态相似,故称为冬眠疗法 如不辅以降温措施,则称为亚冬眠
应用范围
持续时间
冬眠持续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应使患者 的病情稳定,血压恢复并稳定正常,呼吸平 稳,并发症得到控制,尿量增加,渡过了危 险阶段后方可终止冬眠 一般原则是尽量缩短冬眠时间,一般情况下, 可维持2~5d,必要时可延长至7~10d,也 有主张2周
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一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 血氧饱和度 2.呼吸监测:呼吸的快慢与深浅度、规律性与动度 循环系统监测 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 出入量 营养的维持 防治并发症 体位 其他
促进能量的产生,提高能量供应,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同时 减少酸性物质产生#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改善微循环:冬眠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
和抗过敏反应的作用,可解除或缓解外周微血管的痉挛性收缩, 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血压的回升和休克的纠正
6.稳定内环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自由基产生,促进自
治疗准备
1.病人应安置在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内,室温保持在 20~25℃ 2.室内空气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空气对流和日光直接照射 3.室内应备有吸痰器、导尿包、氧气筒、各种注射和静脉 滴注用具、消毒盘、开口器、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 各种急救药品 4.在冬眠实施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注意了解病因 和诊断,以及发病经过,观察发热、嗜睡、惊厥或昏迷情 况;了解用过哪些药物,对病情要有全面的掌握和正确的 估计;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皮肤颜 色;检测血清钾、钠、钙、氯、糖、动脉血气分析等
NICU冬眠疗法
制定方案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冬眠疗法方案。
01
监测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 和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和重要实 验室检查结果,评估疗效。
05
03
实施治疗
通过口服、直肠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 予镇静剂和肌松剂,同时监测患儿的 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
04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儿的代谢状态、血流动力学情 况和器官功能表现,适时调整药物剂 量。
在NICU中应用冬眠疗法,可以提高 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的 预后。
03
冬眠疗法的安全性及副作 用
冬眠疗法的安全性
适应症与禁忌症
冬眠疗法适用于高热、烦躁不 安、惊厥、癫痫等症状的婴幼 儿,但需排除禁忌症,如颅内 出血、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等。
操作规范
冬眠疗法的实施需在专业医生指 导下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
早产儿和患病新生儿
冬眠疗法可用于治疗早产儿和患病新生儿,如颅内出血、败血症、呼吸窘迫 综合征等。
严重创伤和手术
对于需要接受严重创伤和手术的新生儿,冬眠疗法可以降低代谢速率,维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器官损伤。
冬眠疗法的实施步骤
评估病情
对需要接受冬眠疗法的患儿进行全面 评估,确定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准确记录患儿的液体输入和排出量,包括 尿量、大便量和呕吐物量等,以便评估患 儿的液体平衡和肾功能。
冬眠疗法的安全管理措施
用药安全
冬眠药物具有抑制作用,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注意控制 用药速度和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 不良反应。
防止意外伤害
由于患儿处于浅昏迷状态,应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坠 床、摩擦伤等。
冬眠疗法的护理
冬眠疗法的护理
邹玉红
【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16)004
【摘要】冬眠疗法,它是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物,使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以达到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本文就冬眠疗法的观察、护理作一简单总结。
现汇报如下:
【总页数】1页(P56)
【作者】邹玉红
【作者单位】150066,哈尔滨242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冬眠疗法对中枢性高热治疗的护理体会 [J], 韩素华
2.新人工冬眠疗法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中的观察与护理 [J], 吴秀英;赵正据
3.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J], 王李桃;史俊
4.人工冬眠疗法在躁动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J], 徐宏;张占伟;刘秋燕;宾翌良
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冬眠疗法的护理体会 [J], 伍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改善微循环:冬眠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
和抗过敏反应的作用,可解除或缓解外周微血管的痉挛性收缩, 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血压的回升和休克的纠正
? 6.稳定内环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自由基产生,促进自
? 6.对冬眠疗法之机制、适应证、禁忌证与实施方法尚
未充分掌握时
精品PPT
治疗准备
? 1.病人应安置在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内,室温保持在 20~25℃
? 2.室内空气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空气对流和日光直接照射 ? 3.室内应备有吸痰器、导尿包、氧气筒、各种注射和静脉
滴注用具、消毒盘、开口器、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 各种急救药品 ? 4.在冬眠实施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注意了解病因 和诊断,以及发病经过,观察发热、嗜睡、惊厥或昏迷情 况;了解用过哪些药物,对病情要有全面的掌握和正确的 估计;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皮肤颜 色;检测血清钾、钠、钙、氯、糖、动脉血气分析等
精品PPT
治疗—冬眠合剂用法和用量
? 1.冬眠合剂Ⅰ号:氯丙嗪 50mg,哌替啶 100mg,异丙嗪 50mg,
此为作用最强的冬眠合剂,以上混合液总量称为一个全量,适 用于伴有高热、烦躁的病人, 呼吸衰竭者慎用或忌用
? 2.冬眠合剂Ⅱ号:哌替啶 100mg ,异丙嗪 50mg,氢化麦角碱
0.6-0.9mg 。此合剂的作用较冬眠合剂Ⅰ号为弱,但对减慢心率 及维持血压较前者为佳。多用于心功能不全、心脏外科、甲亢 危象与甲状腺手术,以及伴有心动过速的其他情况
? 3.改善心肺功能:由于代谢降低,耗氧减少,减轻了心脏和
肺脏的负担,可使心跳和呼吸减慢,从而改善心脏和呼吸功能, 提高心脏和肺脏的血液供应,解除毛细支气管的痉挛性收缩,有 利于通气和气体交换,提高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
精品PPT
作用机制(续)
? 4.促进代谢:由于提高血氧含量,可恢复和促进有氧代谢过程,
奋性,配合物理降温,可使体温下降,新陈代谢率降低,氧的消 耗减少,缓解缺氧状态;还能降低中枢神经对缺氧的敏感性,提 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能提高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颅内压, 增加脑灌注压,从而减低大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对脑细胞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降低体温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稳定和保护患者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疗法者
精品PPT
治疗—冬眠合剂用法和用量
重要说明:? 1.冬眠药物为性物质,刺激性较大,一般用于静脉滴注及肌 内注射,不宜作皮下注射
? 2.不能长期应用异丙嗪,以免发生组胺血症 ? 3.哌替啶对呼吸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冬眠药物一般都
选择不含哌替啶的冬眠合剂 ? 4.用量:第 1次给药剂量为 0.2-0.5mg/kg (以氯丙嗪计算,异丙
?2.严重的痉挛性疾病 :如破伤风、癫痫持续状
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热惊厥 ?3.早期感染性休克: 特别是伴有微循环障碍早
期表现者,如中毒性痢疾微血管痉挛期
精品PPT
适应证(续)
? 4.各种严重传染病或其他严重感染并发中毒性 脑病、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或因严重中毒 并发呼吸障碍,引起严重缺氧而并发的脑病
? 2.有明显的脱水,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 血钾在纠正之前
? 3.心脏病或脉管病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因为冬眠药
物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血栓脱落,可造成 栓塞,引起严重后果
? 4.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因冬眠药物具有奎尼丁样作用, 尤其在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加剧心律紊乱
? 5.年龄过小,尤其在1岁以下婴儿应避免应用,以免发 生意外
神经系统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之
冬眠疗法
精品PPT
定义
? 又称人工冬眠疗法 ?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阻滞
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并配合 物理降温 使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处于保 护性抑制状态,这与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之冬眠 状态相似,故称为冬眠疗法 ?如不辅以降温措施,则称为 亚冬眠
由基的清除,抑制具有细胞毒作用的一氧化氮、白三烯的生成和 释放等阻断了恶性病理过程,保护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使机 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使病情得到缓解。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也 能使抗菌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能够发挥治疗作用
精品PPT
适应证
冬眠疗法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1.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 :如持续高热或超高 热、兴奋、烦躁、呼吸急促、脉速
? 5.机体代谢亢进,消耗过量并有严重的神经内 分泌功能紊乱: 如甲亢危象、颅脑损伤、烧伤、 创伤性休克等
?6.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 如颅脑、胸腔及腹部 大手术,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时
?7.中枢性高热: 中暑与日射病
精品PPT
禁忌证
有以下情况时,应禁止或慎重施行冬眠疗法
? 1.有明显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者
精品PPT
应用范围
?危重传染病与儿科疾病 ?外科低温麻醉 ?严重感染 ?严重烧伤或烧伤后休克以及内科感染性
休克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
精品PPT
作用机制
? 1.镇静催眠作用:可使患者进入明显的安静睡眠状态,减少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新陈代谢率,保存高能磷酸化合 物,抑制乳酸蓄积
? 2.降温作用:由于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可调整体温中枢的兴
? 3.冬眠合剂Ⅲ号:金雀花碱 0.2-0.3g ,普鲁卡因 3-5g,硫酸
镁5-6g,5%或10%葡萄糖液 1500ml 。用于心脏外科及心脏应激 性增高时
? 4.冬眠合剂Ⅳ号:哌替啶 100mg ,异丙嗪 50mg,乙酰丙嗪 20mg。
作用同冬眠合剂Ⅰ号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
? 5.常用的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各 50mg,适用于一般需要冬眠
嗪剂量相同),危重型患者剂量可增加至 0.5-0.75mg/kg ,由莫 非管内滴入(至少 5min以上) ,如病情不甚危急,可采用肌内 注射给药,剂量可加大至 0.75-1.0mg/kg ? 5.起效时间:滴注后约 20-30min 、肌内注射后 30-60min
? 6.冬眠状态的标志: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 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呼吸深慢,但规律平稳,深 反射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