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统计案例1.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其中,1221ni i i ni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ni ni i ini i iy y x xy y x xr 11221)()())((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2011·山东)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 与销售额y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y =b x +a 中的b 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A .63.6万元B .65.5万元C .67.7万元D .72.0万元 解析 ∵x -=4+2+3+54=72,y -=49+26+39+544=42,又y ^=b ^x +a ^必过(x -,y -),∴42=72×9.4+a ^,∴a ^=9.1.∴线性回归方程为y ^=9.4x +9.1.∴当x =6时,y ^=9.4×6+9.1=65.5(万元). 答案 B2.(2011·江西)为了解儿子身高与其父亲身高的关系,随机抽取5对父子的身高数据如下:则A.y ^=x -1 B.y ^=x +1 C.y ^=88+12x D.y ^=176解析 因为x -=174+176+176+176+1785=176,y -=175+175+176+177+1775=176,又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表示的直线恒过点(x -,y -), 所以将(176,176)代入A 、B 、C 、D 中检验知选C. 答案 C3.(2011·陕西)设(x1,y 1),(x 2,y 2),…,(x n ,y n )是变量x 和y 的n 个样本点,直线l 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x 和y 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 的斜率 B .x 和y 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C .当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D .直线l 过点(x -,y -)解析 因为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一个值,它的 绝对值越接近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所以A 、B 错误.C 中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可以不相同,所以C 错误.根据回 归直线方程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可知D 正确,所以选D. 答案 D4.(2011·广东)为了解篮球爱好者小李的投篮命中率与打篮球时间之间的关系,下表记录了小李某月1号到5号每天打篮球时间x (单位:小时)与当天投篮命中率y 之间的关系:6号打6小时篮球的投篮命中率为________. 解析 小李这5天的平均投篮命中率 y -=0.4+0.5+0.6+0.6+0.45=0.5,可求得小李这5天的平均打篮球时间x -=3.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得b ^=0.01,a ^= 0.47,故回归直线方程为y ^=0.47+0.01x ,将x =6代入得6号打6小时篮球的 投篮命中率约为0.53. 答案 0.5 0.535.(2011·辽宁)调查了某地若干户家庭的年收入x (单位:万元)和年饮食支出y (单位:万元),调查显示年收入x 与年饮食支出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由调查数据得到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y ^=0.254x +0.321.由回归直线方程可知,家庭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年饮食支出平均增加________万元.解析 由题意知[0.254(x +1)+0.321]-(0.254x +0.321)=0.254. 答案 0.2546.(2011·安徽)某地最近十年粮食需求量逐年上升,下表是部分统计数据:(1)利用所给数据求年需求量与年份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 (2)利用(1)中所求出的直线方程预测该地2012年的粮食需求量.解 (1)由所给数据看出,年需求量与年份之间是近似直线上升的,下面求回归直线方程.为此对数据预处理如下: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容易算得x =0,y =3.2.b ^=(-4)×(-21)+(-2)×(-11)+2×19+4×29-5×0×3.2(-4)2+(-2)2+22+42-5×02=26040=6.5,a ^=y --b x -=3. 由上述计算结果,知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 y ^-257=b ^(x -2 006)+a ^=6.5(x -2 006)+3.2, 即y ^=6.5(x -2 006)+260.2.①(2)利用直线方程①,可预测2012年的粮食需求量为 6.5×(2012-2006)+260.2=6.5×6+260.2=299.2(万吨).7.(2010·新课标全国)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1)(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说明理由. 附:K 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解 (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70500=14%.(2)K 2=500×(40×270-30×160)270×300×200×430≈9.967.由于9.967>6.635,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3)由(2)的结论知,该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8.(2010·辽宁)为了比较注射A,B两种药物后产生的皮肤疱疹的面积,选200只家兔做试验,将这200只家兔随机地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注射药物A,另一组注射药物B.下表1和表2分别是注射药物A和药物B后的试验结果.(疱疹面积单位:mm2)表1:注射药物A后皮肤疱疹面积的频数分布表(2)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表3:附:K 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以看出注射药物A 后皮肤疱疹面积的中位数在65至70之间,而注射药物B 后皮肤疱疹面积的中位数在70至75之间,所以注射药物A 后疱疹面积的中位数小于注射药物B 后疱疹面积的中位数. (2)表3:K 2=200×(70×65-35×30)100×100×105×95≈24.56.由于K 2>10.828,所以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 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 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

数学选修1至2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至2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至2知识点总结一、选修1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类型的函数,其一般形式为y=ax+b,其中a,b为常数且a≠0。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a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常数b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在数学上,一次函数是一种简单串直线函数,但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均可利用一次函数来描述问题。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类型,其一般形式为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其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

二次函数对应的抛物线有着许多特性,如顶点坐标、对称轴、焦点、直焦距等,这些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3. 多项式函数多项式函数是由常数组成的数列f(n),在数学中,n是一个变量,它的值可以是实数或者复数,但不是整数或负数,并有定义域。

封闭整数或负数的情况是另一种基于变量方面的数列。

4. 分式函数分式函数是由两个多项式相除而得到的函数,分母不能取0。

5.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常见的特殊函数类型,它们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而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存在着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它们在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6.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用于描述角度与变化的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它们在三角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角函数不仅能够描述角度的变化,还能够描述周期性的现象,如振动、波动等。

7.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它们在数学分析、组合数学、离散数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数学选修二必修内容详解第一章函数及其应用1.函数及其概念: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2.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反函数等3.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函数方程、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函数求值等第二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借助单位圆解释正弦、余弦函数,借助正切函数解释余割、正割函数3.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算: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化简公式、合并公式、差积定理等4.三角函数的应用:角度关系、角度测量、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求解等第三章解析几何1.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圆等2.二维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交点式等3.圆的相关概念: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圆心、半径、切线等4.解析几何的应用:确定方程、矢量运算、空间几何、曲线分析等第四章微积分1.导数及其基本概念:导数定义、导数运算、高阶导数、柯西—罗尔定理等2.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区分反函数、定积分、不定积分等3.微积分应用:函数极值、函数图像分析、相关变化率、微分方程、微积分定理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必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篇:数学选修二选修内容详解第五章数列及其应用1.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收敛性、发散性等3.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数列问题的解答、计算器计算数列等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基本概念、事件关系、样本空间等2.概率分布及其函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3.抽样分布及其统计推论:抽样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4.应用:概率模型、统计图表、数据分析、随机模拟等第七章矩阵论与线性代数1.基本知识:矩阵基本运算、行列式、逆矩阵、秩等2.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矩阵表示、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等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相似变换等4.应用:向量分析、投影、方程求解、几何变换、矩阵算法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选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领域,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2

y2 a2
x2 b2
1(a
0,b
0)
F(±c,0) F(0,±c)
F(±c,0) F(0,±c)
a>b>0,a2=b2+c2
a>0,b>0,但a不一 定大于b,c2=a2+b2
例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F1(-5,0),F2(5,0),双曲线 上一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8。
若双曲线上有一点P, 且|PF1|=10,则|PF2|=__ 2或18 变式:
2.2.1双曲线及其标准 方程
复习
1.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 和 等于常数
2a ( 2a>|F1F2|>0) 的点的轨迹.
|MF1|+|MF2|=2a( 2a>|F1F2|>0)
Y Mx, y
2. 引入问题:
O
F1 c, 0
F2 c, 0 X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 差 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
16x2 9y2 -144
16 9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何区 别与联系?
双曲线与椭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定义 方程
焦点 a.b.c的关

椭圆
双曲线
|MF1|+|MF2|=2a
||MF1|-|MF2||=2a
x2 a2
y2 b2
1(a
b
0)
y2 a2
x2 b2
1(a
b
0)
x2 y2 1(a 0,b 0) a2 b2
课堂练习(巩固及提高):
1.已知在 △ABC 中, B(5, 0) , C(5, 0) ,点 A 运动时满足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解答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解答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解答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题答案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已知数据进行拟合,从而预测或解释未知数据。

回归分析的初步应用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频数或频率分布,来判断它们是否相互独立。

独立性检验的初步应用包括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第二章推理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事实和常识,推断出可能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前提和逻辑规则,推导出必然的结论。

两种推理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指通过逻辑推理,直接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成立。

间接证明是指采用反证法或归谬法,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否定不成立,从而推出所要证明的命题成立。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数系的扩充是指在实数系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使得一些原来不可解的方程可以得到解。

复数是指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可以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复数的引入扩充了数系,使得一些原本无解的方程可以得到解。

3.2 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复数的代数形式是指将复数表示为实部和虚部的和的形式。

复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可以通过对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运算来得到结果。

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图形表示算法或过程的方法。

它由各种基本符号和连线构成,用于描述算法或过程的各个步骤及其执行顺序。

流程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算法或过程,从而提高效率。

4.2 结构图结构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程序结构的图形表示方法。

它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可以用来表示程序的控制流程。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本章末归纳总结3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本章末归纳总结3

14.设α,β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m,n分别是α,β
的法向量,如果当m,n的起点都在二面角的面内,方向均指向 二面角内部或均指向二面角外部,则这个二面角的大小就是π -<m,n>如果m,n的方向一个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一个指 向二面角的外部,则这个二面角的大小就是<m,n>.
15.两点间的距离求取需要注意向量模的性质及模长公
了一个很方便、实用的工具,其思路明确,易于下手,过程较
为程序化,易于掌握.
[例1] 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
BB1,CD的中点.
求证:平面DEA⊥平面A1FD1.
导学号64150882
[思路分析] 证明面面垂直就是证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证明]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令y1=-1,得n1=(0,-1,2). 同理可得n2=(0,2,1). 因此n1· n2=(0,-1,2)· (0,2,1)=0,知n1⊥n2. ∴平面DEA⊥平面A1FD1.
行来证,也可以让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面面平行的证明 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来证也可以结合法向量来证(法向量平
行).
9.垂直问题的处理也是经常采用线线→线面→面面的解 题思路,证明线线垂直经常利用数量积为零来证,线面垂直的 证明可以转化为线线垂直来证,也可以让直线平行于平面的法 向量.面面垂直的证明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来证也可以结合法 向量来证(法向量垂直).
令 DD1=2,则有 D(0,0,0),D1(0,0,2),A(2,0,0),A1(2,0,2), F(0,1,0),E(2,2,1). 设 n1=(x1,y1,z1),n2=(x2,y2,z2)分别是平面 DEA,平 面 A1FD1 的法向量, → → 则 n1⊥DA,n1⊥DE.

高二数学(文科)选修1-1、1-2、4-4重要知识点

高二数学(文科)选修1-1、1-2、4-4重要知识点

高二数学(文科)知识点 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部分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堂探究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分类变量与列联表1.分类变量取不同的“值”表示个体所属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这里的“变量”和“值”都应作为“广义”的变量和值进行理解.例如:对于性别变量,其取值为男和女两种.那么这里的“变量”指的是“性别”,同样这里的“值”指的是“男”和“女”,因此,这里所说的“变量”和“值”不一定取的是具体的数值.2.列联表一般地,对于两个研究对象Ⅰ和Ⅱ,Ⅰ有两类取值:类A和类B(如吸烟和不吸烟),Ⅱ也有两类取值:类1和类2(如患肺癌与不患肺癌),其频数如下表所示:这样列出的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在某地区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中,包含110名女士和90名男士,女士约有9%是左利手,男士约有11%是左利手.根据条件画出列联表.思路分析:根据左利手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男女左利手的频数,注意取整数.解:女士中左利手人数为110×9%≈10,非左利手人数为100;男士中左利手人数为90×11%≈10,非左利手人数为80.列联表如下:1.分类变量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吸烟变量有吸烟与不吸烟两种类别,而国籍变量则有多种类别.2.在画列联表时,不要忘记最右侧和最下面的总计.两个总计的交叉点为调查对象的总人数,既等于横向的总计,又等于纵向的总计.知识点二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1.等高条形图法等高条形图可直观地展示列联表数据的频率特征,从而可以粗略地反映出两个分类变量间是否相互影响.如图,若两个比例的值相差越大,则两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靠程度越大.2.K 2检验法(1)计算公式: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其中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2)基本思想: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类似于反证法.要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首先假设该结论不成立,即H 0: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成立.在该假设下构造的随机变量K 2应该很小.如果由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K 2的观测值k 很大,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假设不合理.根据随机变量的含义,可以通过概率P (K 2≥k )的大小来评价该假设不合理的程度有多大,从而说明这“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这一结论成立的可信程度有多大.(3)反证法与独立性检验原理的比较:(4)利用随机变量K 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5)独立性检验的步骤:①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容许推断“两个分类变量X 与Y 有关系”犯错误概率的上界α,然后查下表确定临界值k 0.②利用公式K 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计算随机变量K 2的观测值k .③如果k ≥k 0,就推断“X 与Y 有关系”,这种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否则,就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的前提下不能推断“X 与Y 有关系”,或者在样本数据中没有发现足够证据支持结论“X 与Y 有关系”.在研究某种新药对小白兔的防治效果时,对139只小白兔不使用新药,存活数与死亡数分别为101只和38只;对149只小白兔使用新药后,存活数与死亡数分别为129只和20只.(1)列出列联表; (2)画出等高条形图;(3)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新药对小白兔的防治有效? 思路分析:本题其实就是推断小白兔存活和使用新药是否有关系.可以根据独立性检验原理,先提出假设,再求出K 2的观测值,并比较观测值与概率0.005对应的临界值的大小,最后作出统计推断.解:(1)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得到列联表如下:(2)等高条形图如图所示.(3)假设H 0:小白兔存活与使用新药没有关系. 根据列联表,计算K 2的观测值为k =288(101×20-38×129)2139×149×230×58≈8.658>7.879.因为P(K2≥7.879)≈0.005,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小白兔的存活与新药的使用有关系.由于使用新药后小白兔的死亡率低于未使用新药的,因此这里的“有关系”相当于新药对小白兔的防治有效.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新药对防治小白兔是有效的.用统计量K2进行独立性检验,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求表中的数据都要大于5,因而在确定样本容量时要注意这一点;(2)K2计算公式中的ad与bc分别为表中主对角线(左上→右下)上的两数据之积和副对角线(左下→右上)上的两数据之积,不能混淆,其中n为样本容量;(3)K2的构造思路:当统计假设H0:P(AB)=P(A)·P(B)成立时,P(A B)=P(A)P(B),P(A B)=P(A)P(B),P(A B)=P(A)P(B)都成立,实际计算中是用事件的频率近似代替相应的概率,因而K2的结果也受样本特征的影响,具有随机性.。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反证法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反证法

2.2.2反证法[教材研读],思考以下问题预习课本P42~431.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小时候爱和小朋友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朋友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棵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的论述运用了什么推理思想?2.“反证法”的关键是得出矛盾,那么矛盾可以是哪些矛盾?[要点梳理]1.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定义矛盾,或与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自我诊断]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种演绎推理.()3.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答案] 1.√ 2.× 3.√题型一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思考:根据反证法的定义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提示:反证法证明可考虑以下步骤:①反设;②归谬;③存真.已知f (x )=a x +x -2x +1(a >1),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实根.[思路导引] 此题从正面证明无所适从,可考虑用反证法,即设方程f (x )=0存在负实根.[证明] 假设方程f (x )=0有负实根x 0,则x 0<0且x 0≠-1且a x 0=-x 0-2x 0+1, 由0<a x 0<1⇒0<-x 0-2x 0+1<1, 解得12<x 0<2,这与x 0<0矛盾.故方程f (x )=0没有负实根.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跟踪训练]设函数f(x)=ax2+bx+c(a≠0)中,a,b,c均为整数,且f(0),f(1)均为奇数.求证:f(x)=0无整数根.[证明]假设f(x)=0有整数根n,则an2+bn+c=0(n∈Z),而f(0),f(1)均为奇数,即c为奇数,a+b为偶数,则an2+bn=-c为奇数,即n(an+b)为奇数.∴n,an+b均为奇数,又∵a+b为偶数,∴an-a为奇数,即a(n-1)为奇数,∴n-1为奇数,这与n为奇数矛盾.∴f(x)=0无整数根.题型二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型问题思考:什么样的命题证明可用反证法?提示:直接证明情况比较多,不易证明从词语上看含有“至多”“至少”等词语.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 )a 不能都大于14.[思路导引] 从量词角度分析,该命题的否定只含一种情况.[证明] 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4.因为a ,b ,c ∈(0,1),所以1-a >0,1-b >0,1-c >0.所以(1-a )+b 2>(1-a )b >14=12.同理(1-b )+c 2>12,(1-c )+a 2>12. 三式相加得(1-a )+b 2+(1-b )+c 2+(1-c )+a 2>32, 即32>32,矛盾.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证明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跟踪训练]已知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求证:函数y=f(x)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零点.[证明]假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零点,设x1,x2(x1≠x2)为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两个零点,且x1<x2,则(x1)=f(x2)=0.因为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增函数,x1,x2∈(a,b)且x1<x2,∴f(x1)<f(x2),与f(x1)=f(x2)=0矛盾,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正确.题型三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已知:一点A和平面α.求证:经过点A只能有一条直线和平面α垂直.[思路导引]用反证法,假设存在另一条直线.[证明]根据点A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分两种情况证明.①如图,点A在平面α内,假设经过点A至少有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AC,那么AB,AC是两条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平面β和平面α相交于经过点A的一条直线a.因为AB⊥平面α,AC ⊥平面α,a⊂α,所以AB⊥a,AC⊥a,在平面β内经过点A有两条直线都和直线a垂直,这与平面几何中经过直线上一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相矛盾.②如图,点A在平面α外,假设经过点A至少有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AC(B,C为垂足),那么AB,AC是两条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平面β和平面α相交于直线BC,因为AB⊥平面α,AC⊥平面α,BC⊂α,所以AB⊥BC,AC⊥BC.在平面β内经过点A 有两条直线都和BC垂直,这与平面几何中经过直线外一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相矛盾.综上,经过一点A只能有平面α的一条垂线.证明“唯一性”问题的方法“唯一性”包含“有一个”和“除了这个没有另外一个”两层意思.证明后一层意思时,采用直接证明往往会相当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采用间接证明,即用反证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矛盾)或同一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它就是“已知那一个”)证明,而用反证法有时比用同一法更方便.提醒:证明“有且只有”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跟踪训练]用反证法证明: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证明]由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可知,过点A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假设过点A还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即b∩b′=A,b′∥a.因为b∥a,由平行公理知b′∥b.这与假设b∩b′=A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1.反证法的证题步骤:(1)反设;(2)推理归谬;(3)存真,即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性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如果ab可被5整除,那么a,b至少有1个能被5整除”,则假设的内容是()A.a,b都能被5整除B.a,b都不能被5整除C.a不能被5整除D.a,b有1个不能被5整除[解析]用反证法只否定结论即可,而“至少有一个”的反面是“一个也没有”,故B正确.[答案] B2.“a<b”的反面应是()A.a≠b B.a>bC.a=b D.a=b或a>b[解析]“a<b”的反面即否定,为“a≥b”.[答案] D3.用反证法证明“在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b”时,应假设()A.a不垂直于c B.a,b都不垂直于cC.a⊥b D.a与b相交[解析]在同一平面a与b平行的否定为a与b相交.[答案] D4.否定“等差数列{b 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不可能为等比数列”时,正确的反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假设等差数列{b n}中存在不同的三项成等比数列5.已知a是整数,a2是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证明](反证法)假设a不是偶数,即a是奇数.设a=2n+1(n∈Z),则a2=4n2+4n+1.∵4(n2+n)是偶数,∴4n2+4n+1是奇数,这与已知a2是偶数矛盾.由上述矛盾可知,a一定是偶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虚数单位i 、虚数、纯虚数、复数、实部、虚部等。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 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

4. 会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理解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 会进行复数乘法和除法运算。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复数的基本概念1.虚数单位i数i 叫做虚数单位,它的平方等于1-,即21i =-。

要点诠释:①i 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21x =-的一个根,方程21x =-的另一个根是i -;②i 可与实数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 复数的概念形如a bi +(,a b R ∈)的数叫复数,记作:z a bi =+(,a b R ∈);其中:a 叫复数的实部,b 叫复数的虚部,i 是虚数单位。

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 表示。

要点诠释:复数定义中,,a b R ∈容易忽视,但却是列方程求复数的重要依据.3.复数的分类对于复数z a bi =+(,a b R ∈)若b=0,则a+bi 为实数,若b≠0,则a+bi 为虚数,若a=0且b≠0,则a+bi 为纯虚数。

分类如下:用集合表示如下图:4.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N Z Q R C (其中N 为自然数集,Z 为整数集,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

) 知识点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特别地:00a bi a b +=⇔==.要点诠释:① 一个复数一旦实部、虚部确定,那么这个复数就唯一确定;反之一样.② 根据复数a+bi 与c+di 相等的定义,可知在a=c ,b=d 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就有a+bi≠c+di (a ,b ,c ,d ∈R ).③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 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 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④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来解决的途径,这也是本章常用的方法, 简称为“复数问题实数化”.知识点三、复数的加减运算1.复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设1z a bi =+,2z c di =+(,,,a b c d R ∈),我们规定: 12()()()()z z a bi c di a c b d i +=+++=+++21()()z z c a d b i -=-+-要点诠释:(1)复数加法中的规定是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减法同样。

数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2)直线与圆相切;(3)直线与圆相交;2. 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斜率与半径垂直;(2)相切圆的切线垂直于半径;3. 直线与圆的方程(1)直线的一般方程;(2)直线的标准方程;(3)圆的标准方程。

二、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1)平面向量的定义;(2)平面向量的模;(3)平面向量的方向角;2. 平面向量的运算(1)平面向量的加法;(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平面向量的夹角;3. 平面向量的应用(1)平面向量与平行四边形;(2)平面向量的共线;(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三、立体几何1. 空间直线与平面(1)空间直线的方程;(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空间中的夹角(1)直线与直线的夹角;(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3. 空间中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平面的距离;(3)直线与直线的距离。

四、三角函数1. 角度和弧度(1)角度与弧度的换算;(2)弧度的性质;(3)弧度与圆周角;2. 三角函数的定义(1)正弦函数;(2)余弦函数;(3)正切函数;3. 三角函数的性质(1)周期性;(2)奇偶性;(3)函数值的范围;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数的物理意义;2. 导数的计算(1)导数的基本公式;(2)导数的四则运算;(3)高阶导数的计算;3. 导数的应用(1)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2)凹凸性与拐点;(3)运动学问题中的应用。

六、不定积分1. 不定积分的概念(1)不定积分的定义;(2)不定积分的性质;(3)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2. 不定积分的计算(1)一类基本的积分;(2)有理函数的积分;(3)分部积分和换元积分;3. 不定积分的应用(1)定积分的计算;(2)曲线长度的计算;(3)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

⼈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框图【学习⽬标】1.通过具体实例,进⼀步认识程序框图,了解⼯序的流程图。

2.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3. 能画出简单问题的结构图,能解读结构图。

【要点梳理】要点⼀、框图的分类本节概念分类如右图:要点⼆、流程图的概念、分类及其关系1. 流程图:由⼀些图形符号和⽂字说明构成的图⽰称为流程图,它常⽤来表⽰⼀些动态过程,通常会有⼀个“起点”,⼀个或多个“终点”.2. 流程图的分类:流程图可分为程序框图与⼯序流程图.3. 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就是算法步骤的直观图⽰,算法的输⼈、输出、条件、循环等基本单元构成了程序框图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流程线来建⽴。

要点诠释:程序框图主要⽤于描述算法,⼀个程序的流程图要基于它的算法。

在设计流程图的时候要分步进⾏,把⼀个⼤的流程图分割成⼩的部分,按照三个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来局部安排,最后把流程图进⾏部分之间的组装,从⽽完成完整的程序流程图.4.⼯序流程图:流程图可⽤于描述⼯业⽣产的流程,这样的流程图称为⼯序流程图.要点诠释:⼯序流程图(统筹图)⽤于描述⼯业⽣产流程。

每⼀个矩形框代表⼀道⼯序,流程线则表⽰两相邻⼯序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有向线,⽤于指⽰⼯序进展的⽅向,因此画图时要分清先后顺序,判断是⾮区别,分清流向.特别注意:在程序框图中可以有⾸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在⼯序流程图上,不允许出现⼏道⼯序⾸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要点三、程序框图、⼯序流程图的画图与识图1.程序框图的画法:最基本的程序框有四种:起⽌框,输⼊输出框,处理框(执⾏框),判断框.画法要求:(1)使⽤标准的框图符号;(2)框图⼀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除判断框外,⼤多数程序框只有⼀个进⼊点和⼀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个退出点的唯⼀符号;(4)⼀种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的判断,⽽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种是多分⽀判断,有⼏种不同的结果;(5)在框图符号内描述的语⾔要⾮常简练、清楚.2.⼯序流程图的画法:将⼀个⼯作或⼯程从头⾄尾依先后顺序分为若⼲道⼯序(即⾃顶向下),每⼀道⼯序⽤矩形框表⽰,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序的名称或代号.两相邻⼯序之间⽤流程线相连.有时为合理安排⼯程进度,还要在每道⼯序框上注明完成该⼯序所需的时间.开始时⼯序流程图可以画得粗疏,然后再对每⼀框逐步细化。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第一章统计案例1.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

其中,1221ni i i nii x y nx y b x nx a y bx==⎧-⎪⎪=⎪⎨-⎪⎪=-⎪⎩∑∑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ni ni iini i iy yx xy y x xr 11221)()()((注意:(1)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2)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其公式为P (A |B )=P (AB )P (A )4.相互独立事件(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A 、B 相互独立.(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1)2×2列联表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通过观察得到下表所示数据: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2)独立性检验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χ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推理(1)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数学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数学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数学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平面向量
1. 向量的基本概念:
- 向量的定义
- 零向量
- 平行向量
- 共线向量
2. 向量的运算:
- 向量的加法
- 向量的减法
- 向量的数量积
- 向量的点积
3. 向量的基本性质:
- 向量的相等性质
- 向量的加法交换律
- 向量的加法结合律
- 向量的数量积分配律
- 向量的点积性质
二、坐标系
1. 直角坐标系:
- 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 坐标与向量的关系
- 向量的坐标表示
2. 极坐标系:
- 极坐标系的建立
-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
三、解析几何
1. 直线与圆的方程:
-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 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式
- 圆的方程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四、函数与方程
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
- 函数的单调性
- 函数的奇偶性
- 函数的周期性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性质
- 一次函数的图像
- 二次函数的性质
- 二次函数的图像
以上是数学选修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选修1-1、1-2数学知识点(文科)

高二数学选修1-1、1-2数学知识点(文科)

高二数学选修1-1、1-2数学知识点(文科)高二数学选修1-11、数列的性质与特征(一)数列概念:数列是列有次序的一组有限个或无限个数构成的数组,又称有序数列。

(二)有序数列比较:任意两个有序数列可以比较是否有序,已经大小关系。

(三)数列等比:如果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等比的,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性质(一)等比数列的公比:等比数列的前两项的比值称为公比,记为q,如果前两项之比为正数,则称为正比,公比q也为正数;反之,反比,公比q为负数。

(二)特定的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使得a1,a2,…,an均成等差数列,则数列中任一项,可以表示为an=a1qn-1(2)定积分数:一列等比数列或它们的和称为定积分数,也称为定量数列。

3、等差数列的性质(一)等差数列的公差:等差数列的前后项的差称为公差,记为d。

4、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混合(一)等比等差数列:等比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拥有等比性质和等差性质的数列。

高二数学选修1-21、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发现规律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用有限个具体的实例对一般情况作出正确的推论。

它包括三个步骤:(一)假设它是真的先假设某一定理是正确的,设定一个最初的论据。

(二)证明它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这个定理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分别从可能的情况开始,例如从最小的情况,再一步步推导出更大的情况,以此来证明它是正确的。

(三)总结出结论最后要通过将实例抽象,归纳得出结论,它一般归纳为一个公式,表示一般情况。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一)证明定理: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一般性的定理,先从特殊情况进行证明,再以特殊情况为基础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二)导出公式: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导出感性的认识变成理性的形式,即由具体的实例可以推出一般性的公式来表示具体情况。

3、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一)假设的充分性:在使用数学归纳法前,要确定假设是完全充分的,不可以太过抽象,要尽量把可能性全部考虑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 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其中,1
22
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
1
)()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
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
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P (AB )
P (A )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
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
χ2=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第二章框图
1.流程图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流程
图是表述工作方式、工艺流程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的特
点是直观、清晰.
2.结构图
一些事物之间不是先后顺序关系,而是存在某种逻辑关
系,像这样的关系可以用结构图来描述.常用的结构图
一般包括层次结构图,分类结构图及知识结构图等.
第三章推理与证明
1.推理
⑴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
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
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2.证明
(1)直接证明 ①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②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

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第四章 复数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把平方等于-1的数用符号i 表示,规定i 2=-1,把i 叫作虚数单位.
(2)形如a +b i 的数叫作复数(a ,b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通常表示为z =a +b i(a ,b ∈R). (3)对于复数z =a +b i ,a 与b 分别叫作复数z 的______与______,并且分别用Re z 与Im z 表示. 2.数集之间的关系
复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__,记作C. 3.复数的分类
复数a +b i
(a ,b ∈R )⎩⎨⎧实数(b =0)
虚数(b ≠0)⎩⎨
⎧纯虚数(a =0)非纯虚数(a ≠0)
4.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设a ,b ,c ,d 都是实数,则a +b i =c +d i ,当且仅当_________ 5.复平面
(1)定义:当用__________________的点来表示复数时,我们称这个直角坐标平面为复平面. (2)实轴:_______称为实轴.虚轴:_________称为虚轴. 6.复数的模
若z =a +b i(a ,b ∈R),则_______________. 7.共轭复数
(1)定义:当两个复数的实部________,虚部互为___________时,这样的两个复数叫作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 的共轭复数用______表示,即若z =a +b i ,则z -=__________. (2)性质: = =___________.
必背结论
1.(1) z =a +bi ∈R ⇔b =0 (a,b ∈R )⇔z=z ⇔ z 2≥0; (2) z =a +bi 是虚数⇔b ≠0(a ,b ∈R );
(3) z =a+b i 是纯虚数⇔a =0且b ≠0(a,b ∈R )⇔z +z =0(z≠0)⇔z 2<0; (4) a +b i=c +di ⇔a =c 且c =d (a,b,c,d ∈R );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
设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 ∈R ),则: (1) z 1±z 2 = (a + b )± (c + d )i ;
(2) z 1·z 2 = (a +bi )·(c +di )=(ac -bd )+ (ad +bc )i ; (3) z 1÷z 2 =
=-+-+))(())((di c di c di c bi a i
d c ad bc d c bd ac 2
222+-+++ (z 2≠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1) i i 2)1(2
±=±;
;11;11i i
i
i i i -=+-=-+ (2) i 性质:T=4;i i i
i i i n n n n -=-===+++342
4144,1,,1; ;03424144=++++++n n n i i i i
(3) z
z z z z 1
11=⇔=⇔=。

4.运算律:(1));,())(3(;))(2(;2121N n m z z z z z z z z z
m
m m mn n m n m n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