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2020广东省二模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与题型预测

2020广东省二模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与题型预测

2020广东省二模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与题型预测一、2020广东省二模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日书怀[宋] 张舜民凉风起天末,何物动人愁。

一室关河暮,三年草木秋。

高文谁吊屈,晚节漫依刘。

独怪瀼西叟,巴江得久留。

【注】①张舜民,南宋宋徽宗时曾因元祐党争,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史,商州安置。

②吊屈: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意指抒发被贬者失意不平的情怀或对被贬者的同情。

③依刘:后因以“依刘”谓投靠有权势者。

④瀼西:四川奉节瀼水西岸。

二、诗歌翻译与赏析1、翻译:冷飕飕的凉风从天边吹来,是什么样的景物使人产生忧愁?是那关山河川苍凉的暮色照进室内,是那多年的草木枯萎凋零。

想那才高八斗的屈原也只有贾谊写了一篇《吊屈原赋》,空有才华而避战乱不仕的王粲晚年才随意地依附刘表。

唯独那怪人老头杜甫,在巴江西岸长久地居住。

2、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被贬之后内心愁苦、怀才不遇思想感情的借景抒情诗。

诗题为《秋日抒怀》,题中的“秋”字,即是触动诗人愁怀的催化剂。

“愁”,《说文》里注为“忧也”,就是说,秋天的心情。

古代文人常有悲秋的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杜甫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柳永在“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凉意中,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的惨淡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极凝炼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疲惫、感伤、无奈的情态。

悲秋情怀在古代有诸多复杂因素,换句话说,诸多悲事都发生在秋天。

诸如亡国、离别、被贬、思亲等等。

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白居易的山水诗

白居易的山水诗

关于白居易的山水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白居易的山水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白居易的山水诗江州岁晚旅望年月::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七言律诗《岁晚旅望》,当作于诗人赴江州司马任途中。

庾楼晓望年月::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早晨登上城楼,尚有寒意,只见那瓮城墙脚阴处残雪未消;衙鼓声声,清楚入耳,街市上尚无喧嚣之声。

所见、所感、所闻,将江州城早晨景象的特征概括无余。

百花亭晚望夜归年月::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归》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忠州题岳阳楼年月::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题岳阳楼》作于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调任到忠州(今四川忠县)途中二.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

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

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二.白居易写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江州岁晚旅望年月::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七言律诗《岁晚旅望》,当作于诗人赴江州司马任途中。

庾楼晓望年月::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早晨登上城楼,尚有寒意,只见那瓮城墙脚阴处残雪未消;衙鼓声声,清楚入耳,街市上尚无喧嚣之声。

所见、所感、所闻,将江州城早晨景象的特征概括无余。

百花亭晚望夜归年月::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归》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2)忠州题岳阳楼年月::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白居易写水的诗句

白居易写水的诗句

白居易写水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白居易写水的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白居易写水的诗句有哪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白居易《春题湖上》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南湖早春》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白居易《垂钓》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白居易《彭蠡湖晚归》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二.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布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曲折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加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简单感情.特殊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悲伤的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沟通,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从前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江楼夕望招客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阅读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阅读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创作看,这是诗人当时招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B.从体裁看,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诗。

C.从内容看,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

D.从构思看,诗人的描写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精妙绝伦。

14.有人说本诗尾联紧扣题目,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首诗增加了人情之美,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12.D“茫”“长”“央”“霜”“凉”五个字都压“ang”韵13.C“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错误,尾联抒情,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14.尾联紧扣标题中的地点和目的,运用直抒胸臆/设问/比较的手法诚挚地邀请朋友来江楼消暑。

而前三联描绘了江楼夕望的景色正是为最后的邀请做了铺垫: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和钱塘江及两岸的山势;灯火星河,风吹古木,月照平沙,灿烂夺目,而身处夕望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既表现出诗人对江楼之景的喜爱,也体现出诗人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

城中万家灯火在江的四面闪烁着;灯火倒映在江面上,宛若一道璀璨的银河。

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注释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

四畔:四边。

星河:银河,也叫天河。

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平沙:平地。

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就:近,到。

答案第1页消暑:消除暑气。

《晚望》《晓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晚望》《晓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晚望》《晓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五)古诗阅读(5分)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18题。

【甲】
_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
_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乙】_____望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五)(5分)
18. (1)【甲】晚【乙】晓(2分,每空1分)
(2)【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
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
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
怀念之情。

(3分。

具体意象1分,结合诗句1分,情感1分)。

白居易《江亭夕望》阅读答案赏析

白居易《江亭夕望》阅读答案赏析

白居易《江亭夕望》阅读答案赏析白居易《江亭夕望》阅读答案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江亭夕望》阅读答案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原文:江事夕望①【唐】白居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①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1 .诗歌额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2 .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 6 分)二、参考答案:1. 一幅日落月出江亭晚景图。

(1分)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氛围。

(2分)傍晚时分,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渐渐散去。

(2分)2.①对美景的喜爱。

②惜春伤春之情。

③年华已逝的伤感。

④被贬后内心的不甘和无奈。

⑤回京的渴盼。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三、名句: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七律《江亭夕望》作于江州。

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望去,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顿时散去,豁然开朗。

前句西望落晖,后句东望月出,两处景色一齐出现,极为贴切、壮观,景象优美,引人入胜。

四、创作背景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在此诗中一句“争敢三年作归计”,展现了诗人渴望回京的心情。

五、作品鉴赏诗人从冬去春将来,雪花飞落树枝的情景,联想到自己霜发满头,表达了诗人对年华已逝的伤感;“争敢三年作归计”讲出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不甘,更展现出诗人对回京的渴盼。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五〕古诗阅读〔5分〕请你参加“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18题。

【甲】_____望[清]周容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____望[清]周容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依据要求答题。

〔5分〕〔1〕依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乙】_____望〔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觉,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尝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五〕〔5分〕18. 〔1〕【甲】晚【乙】晓〔2分,每空1分〕〔2〕【例如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悲伤之情。

【例如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例如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例如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聚,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3分。

详细意象1分,结合诗句1分,情感1分〕出处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资料1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3 名著阅读〔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4 《城堡旁的老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5 有用类文本阅读〔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6 《醉翁亭记》《寓山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7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8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题目。

关于凌晨的40个诗句

关于凌晨的40个诗句

关于凌晨的40个诗句1.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徐敞《白露为霜》2.半醒半醉凌晨酒,几雨几晴寒食时。

——方岳《海棠·黄州不识春风面》3.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

——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4.凌晨为着目,憔悴不可当。

——陈普《冬华一夜霜》5.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

——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6.凌晨望霓到日暮,屯膏虽施了未光。

——岳珂《六月二日乙丑滥溪大雷雨》7.凌晨望朝鲜,夕梦辽城隅。

——唐之淳《奉怀》8.凌晨眺四郊,草木亦欣然。

——冯时行《龙鹤祷雨》9.扶桑诞初景,羽盖凌晨霞。

——吴筠《步虚词十首》10.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11.东家典钱归碍夜,南家贳米出凌晨。

——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12.凌晨便起探花枝,走遍荒园常仆仆。

——吴芾《病中秋香开因成拙句呈诸亲友》13.一笋入屋照座寒,凌晨仍有清露漙。

——楼钥《龙潭太室一笋穿入露满其上因赋之》14.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白居易《庾楼晓望》15.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6.朱户凌晨启,碧梧含早凉。

——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17.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

——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18.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19.独凭朱槛亦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王贞白《庾楼晓望》20.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消。

——李商隐《公子》21.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陈陶《塞下曲》22.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元稹《早归》23.暇日上山狂逐鹿,凌晨过寺饱看云。

——元稹《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杓直杓直…铁乐天以拾遗在翰林》24.凌晨坐堂庑,努力泥中趋。

——元稹《苦雨》25.凌晨过杏园,晓露凝芳气。

——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26.秋依静处多,况乃凌晨趣。

【2019最新】《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最新】《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最新】《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阅读答案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①你认为“夕”和“望”两字中哪个字能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分)
②本诗的第三联极为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3分)。

华岳《酒楼秋望》阅读答案

华岳《酒楼秋望》阅读答案

华岳《酒楼秋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酒楼秋望(宋)华岳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跕危之际。

(1)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勾勒了怎样的意境?(3分)(2)颈联中“摇”“软”二字用得妙,请结合尾联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3).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1分),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2分)(2)“摇”:写花枝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

(1分)“摇”“软”二字融花与舞为一体,写出了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1分)(3).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

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

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1分)(4).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2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2分)【问题】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6分)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

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阴雨①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

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 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 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D项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故选D。

(2)上句“望”,望京城,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云遮眼”,表现了渴望被重用而不得的苦闷。

下句“思乡”,直抒胸臆,“雨滴心”,因归乡不得而忧伤。

故答案为:⑴D;⑵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

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诗句赏析

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诗句赏析

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诗句赏析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诗句赏析庾楼晓望白居易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 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

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③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

(2分)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

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5分) 【答案】1.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2.观点一:此诗情由景出,衔接自然。

理由:前两联之景清新明快,颈联之景则略显冷清寂寥。

景中所含情绪的变化反映了诗人被贬江州期间挥之不去的思乡恋阙之情,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观点二:此诗情景关系不够协调。

理由:前两联所写山光水色、竹雾岭月、暖风春意,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颈联写景平淡。

诗中之景未能与深沉忧伤的望乡之情融为一体,情感的抒发显得突兀。

(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4分)【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象的题目,意象要包含“晓”的内容,“晓”是早晨的意思,主要意象有“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论述,答题时言之成理即可,最好顺应文意作答,答好的一面,因为这必然是流传的古诗,顺应答题,先明确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表明情感。

赏析: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

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

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

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晚望》《晓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阅读(5分)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18题。

【甲】
_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
_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乙】_____望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五)(5分)
18. (1)【甲】晚【乙】晓(2分,每空1分)
(2)【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3分。

具体意象1分,结合诗句1分,情感1分)
第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庾楼晓望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 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

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③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

(2分)
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

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5分)
【答案】
1.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
2.观点一:此诗情由景出,衔接自然。

理由:前两联之景清新明快,颈联之景则略显冷清寂寥。

景中所含情绪的变化反映了诗人被贬江州期间挥之不去的思乡恋阙之情,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观点二:此诗情景关系不够协调。

理由:前两联所写山光水色、竹雾岭月、暖风春意,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颈联写景平淡。

诗中之景未能与深沉忧伤的望乡之情融为一体,情感的抒发显得突兀。

(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象的题目,意象要包含晓的内容,晓是早晨的意思,主要意象有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论述,答题时言之成理即可,最好顺应文意作答,答好的一面,因为这必然是流传的古诗,顺应答题,先明确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表明情感。

赏析: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

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

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

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

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
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

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

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