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专题复习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答题模式:
指-----析------点
例题: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回忆去 年的今日,春风吹拂,桃花盛开,一位姑娘在桃 花下显得格外美丽,是虚写。后两句写今天和煦 的春风依旧,桃花依旧艳丽多姿,可是却不见了 那位美丽的姑娘。虚实衬托,含蓄地表达了对美 丽姑娘的相思之情。
拓展练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 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 大丰富诗歌的内涵,开拓诗中的意境, 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为读者 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 趣味。
虚实结合的类型 1、回忆过去的内容 2、想象未来的内容 3、梦境仙境的内容 4、想象对方的情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已知与未知、主观与客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深远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上片描述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而下片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这是虚写。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运用了“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的写法。
诗中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却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更加委婉,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
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更吸引人,使人可以有很好的想象空间。
“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
“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在写作上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
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虚实结合”赏古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摭谈
想见 ̄ s 僧 自然是古寺 而来 , 回古寺去 了 , JJ l, ; 再 而古寺就深 藏在
种 风情 , 与何 人 说 ! 更
、
掌握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不但 能提高文学 审美情趣 ,而 且能提高语 文素 养, 培养 良好文化涵养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 :要养 成纯正的 “ 文学趣味 , 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 , 自然能欣 赏小说戏 剧及其他 文学种类。” 诗歌贵在传情 , 诗人传情达意 的载体是 一连串的叠加 的纷
趣和韵味 。又如脍 炙人 口的《 山藏古寺 》 画面上只见崇 山峻 深 ,
岭, 山路 蜿 蜒 , 小 僧 在 溪 边 汲 水 。 古 寺 “ ” 了 , 人 们 可 以 一 虚 掉 但
( ) 过 虚 与 实 的对 比 、 托 , 而 突 出和 渲 染 了某 种 情 二 通 衬 从 感。 ( ) 织答题语言。 三 组 眼见 为实 , 想 为 虚 ; 心 已然 为 实 , 然 为 虚 ; 临 其 境 , 观 未 身 仰 俯 察为实 ; 接千载 , 思 视通 万里 为虚 。老 子 日 :有 无 相 生 ” 《 “ (老
诗 歌 鉴 赏虚 实结 合 表 现 手 法摭 谈
广 东省佛 山 市顺德 华侨 中学
文学 的鉴赏能 力 、 文素养 的提高都离不 开想象 , 想象 语 在 之 中我们 才能感受屈原 的飘风云霞和李清照的风情万种。
表现方法之虚实结合
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
赏析:本段是作者写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 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 手法,虚实结合,表现了薄雪覆盖下的山坡上的美 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
找出朱自清的《春》中 “春花图”虚实结合的句子, 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实写,前面是颜色,后一句是味道,色味结合)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
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实写) 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
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虚写)
——鲁迅《雪》
赏析:作者虚写蜜蜂在花丛中纷飞与喧腾,用“记不真切”说 明“仿佛看见”,以记忆模糊反衬眼前景物的鲜明,非常真切、 自然,有冬花枝头春意闹的诗意之美,虚实结合,突出了江南 美丽雪景中的春意。
结合课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内容。
答案示例:安塞腰鼓是一个虚 实相生的范例。它在实的描写 给人以最强悍、最直观的视听 冲击,又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虚 的境界:实写形体,虚写感受 突出腰鼓的强大震撼力。这种 虚实结合,使安塞腰鼓蒙上了 一层迷人的光晕,充满了艺术 的张力。
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 写 ......,虚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 想像,表达了作者......之情。
作者由眼前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联想到“生死谜、手足 情”,睹物释怀,虚实结合,进而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从而使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 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 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 霓为衣兮风为马”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 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现实的黑暗。
已逝之景之境。 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 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 故国” 雕栏玉砌”存在, “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 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故也是虚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下正是赵鼎, 承蒙大家跟我分 享我的情感 情感! 享我的情感!
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 得全居士。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 今 属山西)人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 属山西 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 宋四名臣” 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有《得 全居士词》 全居士词》。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 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 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早期所写 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 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为家国乡关 之思。 之思。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
容具体说明。
答: ①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前两句实写,表达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的孤寂凄然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集中笔 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诗
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感慨。不是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①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 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②最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③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是实写。 ②《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绘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实写。
2、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它是抽象的,主观的。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感;后两句虚写,想象故乡亲人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③虚实相生,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写的更加婉曲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一)虚实结合的概念在古诗词中,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这种技巧通过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以达到丰富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效果。
(二)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唐诗唐诗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屡见不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等八句描绘的是现实的场景,是诗人听到客人描述瀛洲后的现实反应;而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则是诗人的想象和梦境,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虚幻的神仙世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亦是虚实结合,描绘了马儿飞驰的景象以及诗人一天之内赏遍长安花卉的情景。
这种技巧使得诗词意象更为丰富,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对眼前月光和自己内心乡愁的艺术再现,既写实又写虚。
4、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的“故国”的“雕栏玉砌”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在眼前,这是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创造的虚象。
(三)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宋词以下是一些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宋词: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苏轼对眼前实景的描述,同时穿插了自己对历史的回顾和想象;下阙则转写梦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则是苏轼通过梦境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整首词上下阙的结合,既写实又写虚,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2、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主要记叙词人一夜的悲喜交集的情感体验。
词句中的“昨夜”、“浓睡”、“卷帘人”等都是具体的现实情境,而“海棠依旧”则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或想象。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高中语文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课件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 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 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或 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 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 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 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 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 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 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诗歌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前两句实写,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有山,有水, 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2)后两句虚写,是诗人所想,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 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要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 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
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定义: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物、 事与想象的景、物、事互相映衬,交 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记叙描写为实,议论抒情为虚 写景为实,抒情或表现的哲理为虚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阔。 (实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虚写)
虚实结合手法答题步骤
(1)阐述哪些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2)阐述哪些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3)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是: 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 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 意境,营造了一种……的境界。当然这几点不 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哀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裏人。 问题:请用虚实结合手法赏析诗歌后两句。 答案: (1)第三句实写战争的惨烈场景(现实); (2)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梦境); (3)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强烈的 悲剧效果。
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及其作用
一、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用到的表现手法。
“虚”指想象、联想之景;“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事、实境等。
作用:以虚实结合,描绘了,表达了
情感(理想、抱负、志向、品质等)
示例分析:
如在《沁园春·雪》词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七句结合长城、黄河、群山、高原等景物,具体描绘北国的雪景,是实写;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则是想象雪霁天晴后的景色,是虚写。
作用: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北国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中考考点解说
“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及其作用”,是中考诗歌阅读中的重要考查点。
常见问答题型有:
(1)明确指出诗歌或诗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2)要求判断诗歌或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3)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判断正误。
三、方法解读
明确“虚”和“实”的判断依据。
1.实景是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的真实存在的景。
2.虚景是在实景的基础上由作者的头脑所想象出来的景,包括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想象的未来之境、回忆的已逝之景,由此及彼的联想等。
建筑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建筑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建筑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在建筑设计与表达中广泛应用。
通过巧妙地运用虚实相间的构造、材料和形式,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深度的空间体验,使建筑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建筑虚实结合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其在设计中的意义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
第二章将介绍建筑虚实结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体分析其中几种常见的手法。
第三章将探讨建筑虚实结合在空间塑造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室内空间和外立面设计。
第四章将进一步研究建筑虚实结合在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上的运用。
最后,在第五章中,我们将总结观点并提出对于未来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建筑虚实结合这一表现手法,并探索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建筑虚实结合对于增强空间感、丰富建筑体验以及提升设计品质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建筑师和设计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以便更好地运用建筑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创作与表达。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
2. 第二章2.1 第一个要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虚实结合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通过运用透明材料、光影效果等,将实体建筑与虚拟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的空间形态。
这种手法既能凸显建筑本身的特点,又能提升观赏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首先,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可以利用透明玻璃、镜面材料等,将室内部分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商业建筑设计中,使用透明玻璃幕墙可以使店铺内部展示出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同时,透明材料也能营造出开放、轻盈的空间氛围。
其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光影效果是表现虚实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灯光设置和窗户位置规划等方式,可以在室内营造出错综复杂、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
这不仅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和动态感,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于日常生活场景的体验。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虚实结合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情感为特点。
诗歌通过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力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虚实结合的定义与意义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增强表现力,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第二章: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实例分析2.1 李白《静夜思》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2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展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感受。
第三章: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3.1 想象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描写,加入诗人的想象,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手法。
3.2 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在诗歌中,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具体与抽象结合的手法。
第四章:虚实结合的创作实践4.1 创作背景与动机解释诗人在创作时,如何根据个人经历、情感和时代背景,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动机和背景。
4.2 创作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提供创作技巧,如观察事物、运用想象力、巧妙运用象征和隐喻等。
第五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评价与欣赏5.1 诗歌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介绍古代诗歌评价的标准,如意境、情感、语言表达等。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评价。
5.2 诗歌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感受诗歌的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和感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类型与特点6.1 景物描写中的虚实结合分析古代诗歌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如山水、季节变化等。
探讨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如表达诗人的情感、营造意境等。
怎样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句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
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
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
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共同进步!
怎样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一、定义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二、作用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象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却又 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的容量。 如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以浪漫的想
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的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 象。 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
思乡之情。
2.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
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 达的情感易于捕捉。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将“愁”变成水,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的“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讲究浸润,讲究体验,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客至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客至虚实结合表现手法一、虚实结合的概念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它将虚构与现实相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法来展示事物的真实与虚幻。
虚实结合可以在文学、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虚构的元素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 梦境描写梦境是虚实结合的经典手法之一。
通过描写梦境,作家可以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切换,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梦境中的情节可以是荒诞离奇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通过梦境的描写,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人类内心的复杂性。
2. 幻想元素的运用幻想元素是虚实结合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插入幻想元素,作品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展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幻想元素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也可以是超能力的存在,通过幻想元素的运用,作品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反转与变形反转与变形是虚实结合的常见手法之一。
通过对现实的反转与变形,作品可以展示出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反转可以是对现实的颠覆,变形可以是对现实的重新构建。
通过反转与变形,作品可以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4. 神秘与超自然神秘与超自然是虚实结合的独特手法之一。
通过描绘神秘的氛围和超自然的现象,作品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世界。
神秘与超自然的元素可以是鬼魂、妖怪,也可以是超能力的存在。
通过神秘与超自然的描写,作品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虚实结合的作用与意义1. 增强艺术表现力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通过虚构的元素,作品可以展示出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拓宽审美视野虚实结合可以拓宽读者的审美视野,使其接触到更多不同于现实的艺术形式。
通过虚构的元素,作品可以打破现实的束缚,创造出独特而奇幻的世界。
3. 引发思考与反思虚实结合可以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通过描绘虚构的元素,作品可以反映出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客至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客至虚实结合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来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中,虚实结合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在艺术中,虚实结合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小说《客》中,作者韩寒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作家,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接待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目的都不为人所知。
在接待这位客人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客人的身份和目的。
客人的身份和目的一直是一个谜,直到小说的结尾才揭晓。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客人的身份和目的。
他通过描写客人的言行举止和行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客人的身份和目的。
虚实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也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小说《客》中,作者韩寒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客人的身份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形象 表达情意
三、链接高考,规范答题步骤
(2010年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醉别江楼, 橘柚飘香,满江风雨,是实写;后两句由实入虚,想 象友人夜泊潇湘,愁听凄苦猿啼,孤寂难眠。虚实结 合,渲染惆怅悲凉的氛围,拓展了意境,表达了对友 人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 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参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训练2、(2013年福建)
虚指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1、辨清虚和实,明确虚写类型
(1)柳永《雨霖铃》
(2)李白《越中览古》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3)李商隐《夜雨寄北》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 4)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 5)苏轼《江城子》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 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白苎新袍入嫩凉”
是实写,点明送别的时令;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 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 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 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3)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李煜《虞美人》 (5)苏轼《江城子》
•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四类: • 1、设想的未来之境 • 2、已逝之景之境 • 3、借助想像,从对方起笔 • 4、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2、思考下列诗歌中虚、实的关系,表达效果
(1)柳永《雨霖铃》 (2)李商隐《夜雨寄北》 (3)李白《越中览古》 (4)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苏轼《江城子》 表达效果: 丰富意象 渲染氛围 营造意境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1、辨清虚和实,明确虚写类型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1)柳永《雨霖铃》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李商隐《夜雨寄北》 (3)李白《越中览古》 (4)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苏轼《江城子》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虚实结合
滦南一中 郑春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的概念 2.辨清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特点 3.掌握虚实结合类考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齐 白 石 画 作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从 虚 实 角 度 赏 析
一、概念阐释
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实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丰富意象,开拓意境) (前后形成对比、反衬,突出情感) (渲染某种氛围,突出情感)
四、链接高考,强化训练
训练1、(2011年安徽)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1、辨清虚和实,明确虚写类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1)柳永《雨霖铃》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 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 (2)李白《越中览古》 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 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 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 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 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训练3、(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 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 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训练2、(2013年福建)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
总结:
1、虚、实的概念 2、虚实结合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虚实结合类考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规范答题训练
1、辨清虚和实,明确虚写类型 (1)柳永《雨霖铃》 (2)李商隐《夜雨寄北》 (3)李白《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4)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战士还家尽锦衣。 (5)苏轼《江城子》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关于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的体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1、辨清虚和实,明确虚写类型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1)柳永《雨霖铃》 想得家中夜深坐, (2)李商隐《夜雨寄北》 还应说着远行人。 (3)李白《越中览古》 (4)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苏轼《江城子》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
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 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 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 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 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