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的表面特征分析_颜晓蓉
仿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及鉴定特征
![仿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及鉴定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4d694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0.png)
仿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及鉴定特征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的玉石,历史悠久,被誉为“石中之王”。
其中,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中价值较高的一种,由于其稀缺性,市场价格较高,因此鉴别真假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和鉴定特征。
一、鉴别方法1.观察颜色:和田玉籽料的颜色主要以暗黄为主,偏向于乳黄、细腻黄、蜡黄等,有时会带有淡绿或者淡红的斑纹。
鉴别时需注意,一些假冒品会使用染色的方法,所以要仔细观察颜色是否均匀,有无明显的染色痕迹。
2.硬度测试:和田玉籽料的硬度高,可以用一般的金属物品或者钢针轻轻刮擦,如果真品的玉石表面没有刮痕或者刮痕不明显,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为真品。
3.触摸冰凉感:和田玉籽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所以触摸时应该有一种冰凉的感觉。
如果触摸时感到温暖或者没有明显的冰凉感,则可能是假的。
4.加热鉴别:可以用火机或者打火机加热一小块和田玉籽料,真品加热后会发出坚果的香味,而假品则会有一股烧焦的味道。
5.检查纹路:和田玉籽料通常具有细腻而独特的纹理,鉴别时需要仔细观察玉石的纹路是否清晰、自然,有无痕迹的磨损或者模仿。
二、鉴定特征1.玉石质感:真正的和田玉籽料质地细腻,手感温润,且硬度较高。
而假冒品多为劣质玉石或者塑料制品,质感较差,触感冰凉度不明显。
2.边角磨损:真品和田玉籽料经年累月的使用和磨损后,边角会有一些明显的磨损痕迹;而假冒品可能没有这些磨损痕迹,表面边角看上去比较平整。
3.纹路独特性:真正的和田玉籽料纹理丰富、独特,纹理清晰而自然,可以看到一种像云雾一样的纹理,而假冒品的纹理常常较为粗糙或者相对简单。
4.光泽度:真正和田玉籽料的光泽度较高,呈现出一种玉石特有的光泽感,观察时会有一种明亮感;而假冒品的光泽度可能较低,甚至呈现出一种暗淡的感觉。
5.瑕疵和气孔:真正的和田玉籽料可能会存在一些天然瑕疵,如气泡、条纹、细微的开裂等,而假冒品则可能相对较少或者没有这些瑕疵。
总结起来,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颜色、硬度测试、触摸冰凉感、加热鉴别以及检查纹路等方面。
和田玉籽料常见的9种皮色
![和田玉籽料常见的9种皮色](https://img.taocdn.com/s3/m/08f7580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1.png)
和田玉籽料常见的9种皮色
9种常见的籽料皮色
1、红皮,从深到浅,可笼统地分为深红皮、金红皮(酱红皮)、橘红皮。
2、枣红皮,与红皮之间的区别在于,其颜色更深,像是一种褐红色,且都是聚皮。
3、黑皮,比较聚的黑皮都可以统称黑皮。
4、秋梨皮,黑色点状皮子,与秋梨很相似,因此而得名。
5、油烟皮,呈发散的黑褐色或黑灰色,有种烟熏的既视感。
6、油库皮,似碳色,薄薄一层浮于玉石表面,像被油泡过一样,切开后不会在玉质里面沁。
7、洒金皮,点状均匀的金黄色皮色,玉质一般都比较好,肉质细腻,多白。
8、洒红皮,与洒金皮相似。
9、白皮,白皮籽料往往有两层皮色。
白皮在里面,外面又沁入了一层皮色,很多时候,白皮会被误解成是棉,其实两者差别很大:白皮位于籽料的表层呈片状分布;而棉则分为针棉、点棉、块棉、棉线等,埋于玉肉内,呈不规则分布。
#和田玉##收藏##投资##保养##玉雕#。
新疆和田玉子料与仿制和田玉子料的表面显微特征
![新疆和田玉子料与仿制和田玉子料的表面显微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24f02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7.png)
新疆和田玉子料与仿制和田玉子料的表面显微特征新疆和田玉子料的鉴定一直是珠宝行业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家和田玉检验中心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做了大量基础测试分析工作。
以新疆和田玉子料与仿制和田玉子料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OLYMPUS DSX100超景深显微镜,主要从两者的边棱棱角、凹坑、裂隙、指甲纹等显微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边棱棱角新疆和田玉子料经过长期河流的摩擦碰撞,其边棱平滑自然,顶角棱角圆润,多呈圆凸状,反射光观察呈圆滑凸曲面,少部分为内凹曲面或平面。
仿制和田玉子料的棱角分明,有棱有角。
镜下多呈圆凸状,反射光观察呈圆滑凸曲面,少部分为内凹曲面或平面。
2 凹坑子料表面上的凹坑就是常说的“毛孔”,是指和田玉子料表面上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凹坑,主要包括碰撞凹坑和河流冲击凹坑,两种凹坑相比,碰撞凹坑的大小和深度都相对较小。
2.1 凹坑的形成原因1、碰撞说是指和田玉子料在河流冲刷和搬运过程中,与其它玉石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碰撞到高硬度的玉石,在和田玉子料表面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凹坑,在和田玉子料的平整大面或者凸出部分上常见。
2、溶蚀说主要与和田玉的接触交代矿床有关。
和田玉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以接触交代方式产生的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可能存在不完全交代置换,即可能含有少量的以围岩伴生的碳酸盐,如果经过偏酸性河水的冲刷和侵蚀,和田玉子料表面会形成密密麻麻的酸蚀凹坑。
另外,由于和田玉子料上的透闪石斑晶或团块脱落,也会留下一些细小凹坑。
2.2 凹坑的显微特点凹坑的显微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形态特征方面,其中形状是区别和田玉子料与仿制和田玉子料的重要鉴定依据。
1、形状凹坑的形状常表现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U形、蝶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以及叠加的形状。
其中以三角形凹坑(图1)、圆形和椭圆形凹坑最为常见。
三角形凹坑主要是由于和田玉子料在河流中受到机械撞击形成,由于撞击过程中的撞击对象通常不是一个平整面,而是沙砾的脊部高点,这样猛烈撞击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三角坑或者三角痕。
新疆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能出现的几种特征,别被带偏了。
![新疆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能出现的几种特征,别被带偏了。](https://img.taocdn.com/s3/m/d63dce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4e.png)
新疆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能出现的几种特征,别被带偏了。
籽料几乎都有瑕疵人们常说:“美玉无瑕”。
可能这只是人们对于玉石的一种美好的憧憬罢了。
因为籽料多少都是会存在着瑕疵的,特别是那些天然和田籽料,几乎找不到没有瑕疵的和田籽料存在。
毕竟,纯天然的籽料往往是从河道河床上捞起来的,其表面会受到其他杂质的影响遗留残痕。
天然籽料,可以说形状是一块一个样,而且以不好看的居多,形状好看的,光形状就值很多钱!而且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在撞击、挤压以及水冷冻膨胀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玉纹裂。
俗话说“十籽九裂”,不无道理。
籽料中的水草纹除了裂以外,籽料出现棉、浆、水线等的几率也很大。
和田玉以白为美的观念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对于籽料来说,白度好了,看上去确实更惹眼一些。
但白也并不是绝对是美的,有些籽料的白,但白的不舒服,也就不好看了。
籽料的色泽往往是白中泛青、泛黄并透着温润的油脂光泽,并不是想象中像白纸一样的纯白或者僵白的模样。
新疆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能出现的几种特征“棉”籽料中的“棉”,所有类型的料子都可能带棉,哪怕是很浑厚的料子也是会带棉的。
棉说起来也分很多种状态,颗粒大的,颗粒小的是外型上分的,也有雾状的和花状的,等等很多种,选购的时候尽量挑选棉结构少的。
“水线”水线一般都是和玉本身的颜色差不多。
如果在肉内,基本不影响美观,一般和田玉籽料带水线的很多。
但有的人偏偏就喜欢挑有水线的玉料购买,因为他们认为带水线的和田玉料会比一般的较细腻。
“僵”“僵”,同样也是是和田玉籽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瑕疵,也有“浆”的说法。
土皮子土皮就是附着在籽料表面的砂石盐碱,只有刚刚从河床里挖出来的料子才会带这种土皮,因此土皮可以用来判定是否为真籽料。
擦碰痕因为籽料上万年都在河水中翻滚,难免会和硬度更高的石头产生摩擦,因此籽料表面会形成一些天然的擦痕,通常呈浅浅的细条状。
当撞击力度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形成裂痕甚至缺口。
腐蚀坑籽料在形成的过程中,难免会聚集一些像石墨、碳酸盐等杂质在表面,这些杂质随着籽料常年的运动渐渐被河水中的酸性物质腐蚀掉,所以留下了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各种坑洼。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0813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8.png)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哇塞,说到和田玉籽料,那可是玉石中的宝贝呀!好多人都对它痴迷不已呢。
那怎么鉴别和田玉籽料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呢,要看它的外观。
真的和田玉籽料表面会有自然的汗毛孔,就像人的皮肤一样,这可是天然形成的哦。
而且颜色分布自然,不会特别突兀。
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呀,可别被那些假的给骗了。
还有啊,用手去感受它的质感,真的籽料会有一种温润细腻的感觉,就好像摸着一块滑溜溜的丝绸一样。
同时,籽料的硬度也比较高,可以用小刀划一下试试,要是轻易就有痕迹了,那肯定就不对啦。
这些步骤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一定要小心谨慎呢!接下来讲讲安全性和稳定性。
鉴别和田玉籽料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呀,要是不小心买到了假的,那损失可就大了。
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环境安全,别磕着碰着宝贝了。
而且整个过程要稳稳当当的,不能着急忙慌的,不然很容易出错呢。
就像建房子一样,根基得打牢了,才能保证后面不出问题呀。
那和田玉籽料的鉴别在哪些场景有优势呢?哎呀,那可多了去啦!比如在购买的时候,你能鉴别出真假,就不会花冤枉钱啦。
或者在收藏的时候,能准确判断出籽料的品质,那你的收藏可就更有价值了呢。
这就好比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看穿那些伪装的假货,多厉害呀!我就知道一个实际案例,有个朋友去买和田玉籽料,结果被商家忽悠了,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假的回来。
要是他当时懂得这些鉴别方法,不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嘛。
后来他学会了这些方法,再去买的时候就得心应手多了,还买到了一块特别好的籽料呢,那可把他高兴坏了。
所以呀,学会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真的太重要啦!能让我们避免上当受骗,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收藏这些宝贝呢!大家一定要认真学起来呀!。
带你认识“磨光籽”
![带你认识“磨光籽”](https://img.taocdn.com/s3/m/c799c40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e.png)
带你认识“磨光籽”因为子玉相对稀缺卖价好,利益的驱动使做假将山料打磨成籽料销售现象层见迭出。
天然籽料表面光洁、细腻、温润 ,自然形状雅观、光润、和睦。
磨光籽一般来说有现代金刚石匠具磨凿印迹 ,棱角隐约可见。
磨光籽外形也难有子料的温润感 ,凝重感 ,光彩感 ,仔细体察是能分辨出来的。
藏玉这里说的“磨光籽”不是过去熟知的所谓“滚料”,也不是经过美容的“修型籽”,而是有目的精心打磨,故意作假的东西,假如说过去的滚料不过粗加工,那么现此刻的磨光籽已经足以蒙骗一大多数的玩家,就算一些沉醉几年的老鸟也会打眼。
所谓磨光籽,是指用山料磨光成籽料特色的假籽料。
自然,现实中也存在真切的没有皮子的籽料,并且有些真籽料经过简单去除碱垢泥沙的打磨也会象是磨光籽。
那么怎么来划分它们呢?下边藏玉就展现几个磨光籽的细部照片,供大家参照。
▲大家注意了,绿色圈圈里面的部分显示了磨光籽的毛孔特色:平均齐整,深浅基本一致。
毛孔外大里小呈喇叭开放状,有的能够感觉到表面有细腻的划痕;红色圈圈里面显示的是山料内部也存在的翳糖,留在磨光籽表面很像形成了水草纹的黑皮子;咖啡色圈圈里面显示的是青海山料肉质构造的特色——肉质粗拙有毡团状绵点;蓝色圈圈里面显示的是磨光籽绺裂的特色:绺裂不够圆滑,没有深入扩散的皮色(也有染色的),有的绺裂里面会有一些很浅的黑色杂质。
此外,青海山料磨光籽水头比较大,即便是很白的料子也会感觉白度有“清汤寡水”的感觉。
还有,就是料子没有凸凹面,基本全部的面都是突出的。
这样的料子一般润度很差,特别白的磨光籽有可能会越来颜色越暗。
▲假如你以为这是毛孔,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藏玉所知,圆滑的东西经过砂轮粗打磨,都能够出现这样的成效,它的特色,就是平均,假如经过不通粗细的砂轮多次打磨,那么“毛孔”的表现会更为的丰富,这足以让毛孔论者们打眼。
▲还有近似的所谓皮裂,这些在籽料仿造过程中,就能够随机出现,一些高仿的,把颜色上的久一些,趁颜色没有干透,再褪色,那么颜色会堆积在这些裂的中间,很有杀伤力的!▲注意一些所谓的籽料特色,这些说句实在的,没啥技术难度,特色就是“少相”,看不出什么光阴印迹,认真一看,连自己都会感觉有工具印迹,不过有些时候,不肯认可罢了,也就是自己骗自己。
浅谈和田玉籽料皮色的5大作伪法
![浅谈和田玉籽料皮色的5大作伪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31530902020740be1e9b1e.png)
浅谈玉籽料皮色的5大作伪法和田玉网为你介绍一下玉籽料皮色的5大作伪法。
掌握知识可以省钱。
懂了多没坏处。
好的进入主题了。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了。
喜欢大家可以喜欢去读。
希望大家读了后可以不白读。
知识改变命运。
多懂一些常识有好处的。
让大家久等了下面就是主要内容了。
实践大于理论。
理论是基础,还是要多去实践,实践出真知。
下面是5种方法可能还有些方法没说全。
这个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要多看看实物才可以。
第一种山料滚成籽料模样加皮掩盖痕迹一般体现为大件。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
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好几种可能,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的出来是假皮啊!在反复咨询了玉器厂资深师傅以后,毛塞顿开。
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可以说是以假乱真。
特别是在卖家那种日光灯下更难辨别。
不过经过玉器师傅加工成山籽也就野鸡变凤凰了。
第两种:用矿物质做物理假皮; 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了,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级的。
他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
顾购买低端材料时是不会遇到此类情况的。
不过这种假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假亦真时,真亦假嘛。
第三种: 皮上加皮; 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
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或许可以带些84洗涤液反复檫洗,不过现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教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的。
出土古玉器的料色和沁色辨析
![出土古玉器的料色和沁色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f3b30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e.png)
出土古玉器的料色和沁色辨析
颜晓蓉;郭继春;李加贵;张学云;陆建军
【期刊名称】《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卷),期】2008(010)001
【摘要】通过分析古玉器的颜色来鉴别、评估古玉器是古玉器鉴定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土古玉器的颜色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玉料本身具有的颜色(作者称之为料色),它由玉石中所含致色元素的成分和质量分数决定;又有玉料被加工成器后因埋藏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而变化的颜色(即沁色).在鉴定实践中不少的鉴定者将玉器的料色误定为沁色.以和田玉为例试图通过玉器的颜色与玉器雕琢纹饰之间的关系来辨别料色与沁色.
【总页数】3页(P40-41,插页)
【作者】颜晓蓉;郭继春;李加贵;张学云;陆建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
【相关文献】
1.安徽凌家滩出土古玉器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 [J], 朱勤文;张敬国
2.古玉器沁色种类和成因与仿古玉仿沁方法的探讨 [J], 匡永红;周树礼
3.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J], 高飞;冯敏;王荣;吴卫红;王昌燧
4.红外光谱技术对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古玉器上蜡工艺的揭示及其意义 [J], 丘志力;吴沫;魏巧坤
5.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 [J], 朱勤文;杨若晨;韩壮丽;蔡路武;陈善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e6f27c826fff705cc170a63.png)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一步到位,省去诸多烦恼。
把玩和田玉,修身养德,陶冶情操,但是买到假的那还怎么谈得上修养呢?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告诉你怎么挑选你心爱的玉。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方法一:表面观察田玉籽料表面光滑,温润,光泽度强,在河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碰撞,多会留下大大小小的裂纹及碰撞坑。
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经氧化形成糖皮(氧化面)。
仿籽料外型和和田籽料差不多,但光滑度、光泽度都较低,表面的裂纹及碰撞坑多带有人工的痕迹。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方法二:反光光泽观察照着日光观察反光面(边角部分),和田籽料在转动过程中及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仿籽料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方法三:碰撞坑的观察田籽料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如果表面的光滑度高,看不到碰撞坑,则为造假。
如果能看到碰撞坑,光泽度必定低于和田籽玉。
当前,国内玉石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品质也良莠不齐,有百万的玉石手镯,也有几十元的玉石工艺品。
如何从琳琅满目的玉石中挑选藏品,则需要金钱和时间的历练。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除了以儿孙福为首的三大名玉外,其他地方想买到比较有收藏价值的上乘玉石A货已经很难。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方法四:碰撞坑光泽的观察籽料碰撞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光泽度基本一致,造假滚料的人为坑中光泽度与外部的光泽度相差较大。
和田玉籽料鉴别的8大技巧——方法五:皮与肉的观察观察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
由于真籽料的皮色和毛孔等都是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紧挨着皮的肉,不可能一点影响不受。
如果看见一块籽料的东西,皮和肉是截然分开,没有一点“过渡”的感觉,那么就值得怀疑了。
真籽料的皮色,在紧挨着皮的肉也会有一点点过渡色的,当然,这个要在截面才好观察的。
而且,更重要的真籽料特征是:毛孔和皮色会像一根根小钉子一样延伸到紧挨着皮的肉中。
子料(籽料)标本毛孔、皮色、纹理放大观察图示
![子料(籽料)标本毛孔、皮色、纹理放大观察图示](https://img.taocdn.com/s3/m/cf95eb63daef5ef7bb0d3c53.png)
子料(籽料)标本毛孔、皮色、纹理放大观察图示“玉石籽料的“皮”和“汗毛孔”是次生的,由于地质、气候的变化玉石随着山洪从高山玉石矿带几经周折来到山下最后沉积在玉石河床上,在搬运中,不断受到外力(摔、跌、碰撞、冲刷)变的圆滑了,没有了棱角,在漫长的“睡眠”中受到周围物质环境的侵蚀玉石表面质地松软的部位和侵蚀受伤裂痕处慢慢长出了“皮”色和“汗毛孔”。
皮是一些金属元素的侵蚀融入造成的;而“汗毛孔”也是长期冲刷和侵蚀导致的,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刀工神斧所造就的。
这些照片,都是我在三十倍放大镜下拍摄的。
条件有限,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线,角度,放大镜的放大效果,去显示和反映子料(籽料)的一些表面特征。
因为拍摄难度比较大,不太全面的地方,还请朋友们指正,一起参考和学习~先看看子料(籽料)表面的一些照片(1-3张图片)天然的皮色在放大镜下的效果~拍到的扣内壁上的纹路,非常清晰一块戈壁料的表面特征你的脊柱有多柔软,人就有多年轻”。
瑜珈,可以使脊柱完美,但是,完美的瑜珈姿势并非一蹴而就。
专业的瑜珈师为我们演示如何利用辅助工具,轻松塑造完美的瑜珈脊柱。
三角伸展式:呼气,慢慢向左侧弯腰,左手放在左脚旁的地面上。
脊柱扭转式:如果没有困难的话,可以将双手在背后直接相握。
脊柱伸展式:双手抓住脚踝,身体尽量接近腿,最终双手手掌可平放在脚边的地面上。
轮式: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屈腿,脚后跟紧贴大腿后侧。
双手移到头的两侧,掌心贴地。
吸气,拱起背部,髋部与腹部向上升起。
犁式:仰卧,手臂放在身体的两边。
吸气,抬起双腿上举越过身体,呼气,将两腿向后放在头的上方。
脚趾触地。
骆驼式:双膝跪地,两腿略微分开,双手叉腰。
吸气,缓慢将脊柱向后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
呼气的同时,把手掌放在脚掌上,颈部向后放松。
尿液标本采集、运送与处理正常人体尿液是无菌的。
经尿道排出的尿液,会受到尿道中细菌污染。
中段尿中细菌数一般≤103cfu/ml。
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液中的细菌数通常≥104~105cfu/ml,此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依据。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aa179f8762caaedd33d439.png)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你们都了解过吗?和田玉温润的质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玉石的感情越来越深,玉石流露出来的品质和人们的优秀品质相融合。
但是光喜爱是不够的,学会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才能在和田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和田玉籽料的特点1.形状上:籽料的块度变小,棱角被磨平,且质地不好的部分为河水带走,因而籽料圆润饱满,状如鹅卵。
同时因为河水的搬运引起的碰撞,籽料也多裂。
2.质地上:河水除了将玉质差部分带走之外,它的作用力也如人的盘玩摩挲,使得籽料的质地更为细腻坚韧,油性更好,因此籽料的硬度和韧性均优于山料等其它形态的玉石。
3.皮色和汗毛孔:皮色和汗毛孔都是籽料独有特征,皮色是河水从玉质疏松或裂隙处侵入,而形成的沁色。
籽料的皮色细腻鲜亮,且自然生动、呈渐变分布,形态迥异,十分美观,常常可以用来制成俏色玉器。
汗毛孔则是指籽料表面分布的细细密密的小坑,因似人类汗毛孔而得名。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当前,国内玉石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品质也良莠不齐,有百万的玉石手镯,也有几十元的玉石工艺品。
如何从琳琅满目的玉石中挑选藏品,则需要金钱和时间的历练。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除了以儿孙福为首的三大名玉外,其他地方想买到比较有收藏价值的上乘玉石A货已经很难。
籽料的汗毛孔结构是它最重要的特点,是鉴别籽料的很重要一点。
天然形成的籽料表面是很细腻光滑的,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凹凸不同的小坑,这些小坑和人的皮肤很相似,所以被称为是汗毛孔。
这些汗毛孔在市场上也是可以造假的,一般是使用滚磨碰撞的方法,这样造成的表皮会有很严重碰撞的痕迹,不是很自然。
籽料的裂是很重要的鉴别方法,籽料在受到千万年的碰撞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裂。
这些裂只要不影响到玉石本身就都没问题,那些造假的籽料很少是有裂的,能看出初始磨光的切面。
颜色上,籽料拿在手上,在正常灯光或日光下看,远看、近看色系都不变,属于温润、柔和的白。
和田玉籽料为何需要留皮?和田玉籽料皮色有什么特征?
![和田玉籽料为何需要留皮?和田玉籽料皮色有什么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a06336de518964bce847c01.png)
一、和田玉籽料为何需要留皮?俗语说“籽料不带皮,神仙也难断”。
为什么很多和田玉石籽料雕饰要留皮?从欣赏角度看,玉皮的色彩、质地变化丰富。
玉石籽料形成后,如果它的内部微裂隙多,皮色较深,正如人们常常提及的枣红皮色。
相反,如果玉石籽料内部微裂隙少而小,玉石皮色较浅,诸如洒金皮、浅黄色皮或无色原皮都属此类。
当然,玉皮不能太厚,如果它将玉料完全包裹,那就只能被放在店中供赌石一用了。
从鉴定角度来说,对于皮色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常来说,只有新疆和田玉籽料才带有皮。
留皮有助于对和田玉的原料性质、产地进行辨识和研究。
现在假冒籽料最普遍的作法,就是将山料(没有风化面表皮的或风化层很薄的玉石荒料)在机器中打磨,再人工做皮假冒籽料。
无论籽料成因如何,它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浑厚、细密、纯净、温润,然后是白度、形状、块度和皮色。
其中枣红、洒红、洒金是皮色的三甲,少部分的秋梨皮也很讨喜。
皮色一般分布在籽料的外缘,厚度通常小于1毫米,越是浓艳均匀饱满,档次越高。
例如皮色鲜红的籽料价值高于褐黄色的,饱满均匀的皮色价值高于呈点状、云团状的洒金皮。
不仅如此,如今和田玉的皮色也让玉雕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且,每一块的籽料皮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
二、和田玉籽料皮色有什么特征?特征一:籽料皮色微透明,油脂多光泽强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具有“有油脂光泽”的特征,呈现浑圆的形状,外表是厚薄不定的枣红皮色或秋梨皮色等色彩的皮壳。
除了分割成小块的、人工开门子和巧雕之外,皮色都是全包裹着的。
特征二:和田玉籽料的皮色由深变浅,非常自然和田玉的籽料由于受到河水的千万年的冲洗与摩擦,质地柔软和有裂纹的地方就会被沁上颜色。
由深至浅的皮上颜色和由浅至深的裂隙颜色,令籽料的皮色看上去自然亲和。
特征三: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很有层次感,呈渐变过渡状为什么和田玉籽料的皮色会呈现层次感和渐变过渡状呢?这当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来,籽料的皮色受到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作用,分阶段的影响令颜色沁入玉石内后具有层次感并且呈现出渐变过渡状。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https://img.taocdn.com/s3/m/e7f62915eefdc8d376ee32f6.png)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
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
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折叠颜色自然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
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
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定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
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
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代表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段鉴别从感官上鉴别:1.光泽,和田玉光泽多为油脂或蜡状光泽,给人有如凝脂般的感觉,非常有质感;2.结构,和田玉颗粒细小,结构缜密,多为纤维交织的毡状、绒状结构,部分玉料较好的玉石,甚至于观察不到玉内的结构;3.透明度,和田玉多在半透明至不透明之间,多为微透明,在宝石和玉石之中算是比较差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透明度不高,玉石更显浑厚稳重,因此透明度的鉴别需要结合其它因素考虑。
具体更细致的辨别方法:一:看玉器的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
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
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
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和田玉籽料典型的皮部特征详解
![和田玉籽料典型的皮部特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1869641ed9ad51f01df234.png)
和田玉籽料典型的皮部特征详解1.籽料皮色很浅并沁入裂纹内这件和田玉籽料的表皮很干净,基本没有什么颜色,都是原始的无色汗毛孔结构,红圈中圈出的是仅有的几缕表皮颜色,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表皮色都是充斥在玉石表面的裂纹中的。
玉石表皮的颜色一般是由于水中的铁离子沁入到了玉石中玉质疏松的地方,并发生了氧化反映成为氧化铁,致使表皮的颜色变成棕黄等色调。
这块玉石只要裂纹处发生了氧化反映形成了表皮颜色而其他地方没有变化,这说明这件玉石籽料的玉质相当的致密,松动处只是表皮有裂纹的地方。
这样的籽料玉石一般是比较高端的籽料玉石,玉质极好,肉质细密油润,是优质的玉石籽料。
2.籽料表皮的黑色聚集物在我们看到的和田玉籽料皮色中,经常会发现有些皮色上带有黑色小点,或是如图中这样在籽料的表面裂纹处出现黑色的沁入色。
这类皮色中的黑点一般是由于表皮被铁质物氧化后,三氧化二铁富集到了一定程度,料质暴露于干燥的环境中脱水,于是产生了黑点,这类的皮色比较常见,不过也有些是由原料在矿物成形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的。
图中的这个圈了红圈的黑色皮,它的成因就是由于前一种情况。
大家应该知道这类皮色,它是天然的见证,目前很少有人工合成皮色模仿得如此逼真。
3.标准的枣红皮色籽料图中的这个籽料的皮色就是我们许多玩家现在非常喜爱的枣红皮色,它的颜色十分的标准,是大红枣的颜色。
一般来说,一块籽料的经过大量的冲击碰撞后,会在它内部形成大量的微裂隙,我们肉眼不容易见到。
如果一块籽料内部的微裂隙越多,那么它与周围的铁离子发生氧化的程度就越高,呈现的表皮颜色就越深,枣红皮就是这么形成的一种深色表皮。
4.表皮染色的籽料特征照片光白籽料的内部微裂隙少结构紧密,氧化程度低,所以就没有带颜色的表皮这个照片是比较典型的染色的和田玉,仿的和田玉籽料,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染色的皮色呈现出不自然的橙红色,颜色聚集于表明,料质疏松的地方颜色聚集得更浓一些,比如我们看到这块料质有一道裂痕,裂痕处浓积了大量的染料堆积于表明,从外向里染料颜色显现出由深到浅的过渡特点。
掌握五点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特征简单分辨产地
![掌握五点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特征简单分辨产地](https://img.taocdn.com/s3/m/9e00d0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8.png)
掌握五点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特征简单分辨产地一、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具有特殊的纯度和色泽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具有非常好的纯度,绚丽的色泽,有一种弥漫的香气,有一种强烈的质感,具有醇厚的魅力。
使用最好的原生玉籽料,可以展现出和田玉籽料的独特魅力,使人们爱不释手。
二、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有不同的品种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有不同的品种,根据质量、颜色、深浅等不同特征,可以分为标准版、特别版、自定义版等,满足不同的客户需要,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三、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具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色泽纯净闪耀,质感上乘,柔软细腻,抗拉力强。
另外,原生皮色的纯度也比其他类型的玉籽料高,更加适合和田玉籽料的雕刻。
四、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有其特定的源头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有其特定的源头,大多数是从中国和田地区新疆省玉柴矿山的优质玉石中挑选出来的,因为这里的玉石质量非常高,产量也十分可观,所以和田玉籽料可以获得质量最优的原生玉籽料来制作。
在分辨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产地时,可以根据原生皮色的细微差异来简单分辨。
辨别有方!,通过显微镜看和田玉籽料!
![辨别有方!,通过显微镜看和田玉籽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8ca7c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e.png)
辨别有方!,通过显微镜看和田玉籽料!一些投机取巧的玉石商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了冒充“籽料”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从和田玉籽料的微观特征,来鉴别真假。
微观下的和田玉结构▼表面光泽天然和田玉籽料对着日光转动观察反光面,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不变。
仿和田玉籽料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碰撞坑天然和田玉籽料在河流搬运过程中,因碰撞会留下大小不等的碰撞坑,大的形成裂纹,小的放大检查发现与表面不齐,以坑形式存在,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基本一致。
仿和田玉籽料如果表面光滑度高,或者看不到碰撞坑,即使有碰撞坑,光泽度亦低于籽料,而且坑中的光泽度与外部光泽度相差较大。
裂纹天然和田玉籽料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裂纹,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充填或经氧化形成氧化面,氧化面颜色呈浸染状分布。
仿和田玉籽料的裂纹系人为留下, 干净无充填物,可见新鲜裂痕,有些也会被人为充填一些物质或染色。
显微镜下表面刮擦痕迹和田玉籽料的表面广布着大小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冲击凹坑,凹坑的边缘轮廓参差不齐,坑壁及坑底的光洁度和光泽与坑与坑之间的表皮一致;磨光籽料的表面分布着数量较少,大小形态相对均一的冲击凹坑,凹坑的边缘轮廓清晰明了,坑壁和坑底的光洁度和光泽明显弱于坑与坑之间的表皮。
显微镜下和田玉▼和田玉籽料的表面稀疏分布着刮擦凹槽,凹槽的深度较浅,槽壁不明显,纵向上呈间断不连续状。
这与在河流中刮擦和田玉的介质(为河流中的石英及长石砂砾)通常没有尖锐的棱角且摩氏硬度与和田玉相似有关;仿和田玉籽料的表面通常广布着较多的刮擦凹槽,凹槽的深度较深,槽壁较宽且光洁平整。
显微镜下皮色特征和田玉籽料的表面,其外皮铁质浸染物的颜色不均匀,有深浅变化,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由内向外分别为:黑色——暗红色——棕色——黄色——浅黄色,黑色常以斑点状生长在浸染物的中心。
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的表面特征分析_颜晓蓉
![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的表面特征分析_颜晓蓉](https://img.taocdn.com/s3/m/ee466eb2c77da26925c5b08b.png)
玉石行业中将从原生的接触交代型玉矿床中采出的玉矿石称之为山料,从次生的冲积矿床中采出的玉矿石称之为籽料,籽料通常呈卵石状外形。
和田玉籽料产量低但经济价值高,山料产量多但经济效益少,而且目前国家珠宝监测管理机构还不能颁布出有关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标准,于是一些投机取巧的玉石商人便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了将山料改造成“籽料”的活动。
由于籽料与磨光籽料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不同,应该能在和田玉籽料和磨光籽料表面上找到上述不同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所留下的各自烙印。
在磨光籽料的制作过程中,坚硬且带尖锐棱角的金刚砂与山料之间的摩擦,应在磨光籽料的表面留下刮擦沟槽。
和田玉籽料经历了自然长期的流水冲击、分选和搬运,在长期的与流水中的石英砂和长石砂的相互冲击磨蚀过程中,必然会在籽料的表面留下特征性的痕迹,如碟形凹面、三角痕、小撞击点等。
这个长期自然的过程是人工磨光籽料制作所不可复制的,这些特征痕迹也必然是与磨光籽料相区别的。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借鉴王颖院士对各种环境下石英砂表面结构的分析来观察研究和田玉籽料的表面形貌(王颖,1985)。
1采集的样品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题,我们请业内人士指导并帮助自制了一批和田玉磨光籽料样品。
磨光籽料的制作所需设备有圆盘锯、滚床和滚筒;辅助材料为磨料与染料。
制作过程:首先将大块的山料用圆盘锯切割成小块,再在圆盘锯下将切好的小块玉料去角去棱,初步围成卵石形;然后将围好形的样品放进盛有磨料的滚筒内滚磨。
滚筒为橡胶材质,为了提高制作速度,在滚筒中通常加入SiC作为滚磨材料;滚磨时间随样品表面的外形、光泽效果反映不同变化在3至6天之间。
首次滚磨30小时后取出样品观察样品形状是否自然,棱角和切割痕迹是否明显,对不理想的样品进行修正后放入滚筒中继续滚磨。
几经修整、滚磨,最后做出的磨光籽料样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文中所涉及的样品计58件,其中籽料样品36件,磨光籽料样品22件,见表1。
表1中籽料样品为香港和氏天福珠宝公司提供,他们在新疆和田洛浦县段玉龙喀什河挖掘而得。
别犯傻了!你还在买磨光籽料?
![别犯傻了!你还在买磨光籽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c137e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0.png)
别犯傻了!你还在买磨光籽料?和田玉籽料的温润细腻,让很多玩家爱不释手。
如今,市场上有染色、滚料、仿毛孔等造假手段,而你是否曾留心过这种造假——磨光籽?磨光籽是什么?磨光籽是指用山料、俄料、青海料等磨去锐角,来冒充籽料。
如果说滚料只是粗加工,那么磨光籽足以蒙骗一大部分的玩家,就算一些玩玉老鸟也可能会上当。
你还不好好看?如何分辨籽料与磨光籽:凹坑籽料的表面广布着大小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冲击凹坑,凹坑的边缘轮廓参差不齐,坑壁及坑底的光洁度和光泽与坑与坑之间的表皮一致。
磨光籽料的表面分布着数量较少,大小形态相对均一的冲击凹坑,凹坑的边缘轮廓清晰明了,坑壁和坑底的光洁度和光泽明显弱于坑与坑之间的表皮。
皮色籽料的皮色深浅不一,色彩富有层次态,通常具有从黑色一棕黑色一棕色一棕黄色一浅黄色的色彩晕。
同一块籽料上色皮部分与无色部分的光泽一致。
染色磨光籽料的皮色通常颜色分布均匀,无上述的色彩晕,色皮部分的光泽较无皮色部分干涩。
毛孔籽料的外形流畅圆滑,表面有细密针点状毛孔,皮色沉着厚实,色下有浆。
磨光料虽已磨掉锐角,但外形仍可看出山石的形迹,表面通常无毛孔,如留石斑纹来充当毛孔,也是粗糙和横向块面状的,人工毛孔则是网线状的。
肉质由于磨光籽可能以其他玉料来冒充籽料,故而,可以从玉料的肉质上来进行判断:籽料细腻,糯性强,光照下似米汤;俄料僵硬,色冷,光照下可见纹理较粗;青海料和南阳玉透性大,观感空水似白罗卜心。
绿色圈出部分,为磨光籽的毛孔特征:均匀整齐,深浅基本一致。
毛孔外大里小呈喇叭开放状。
蓝色圈出部分,为磨光籽绺裂的特征:绺裂不够圆滑,没有深入扩散的皮色,有的绺裂里面会有一些很浅的黑色杂质。
红色圈出部分,说明山料内部也存在的翳糖,留在磨光籽表面像形成了水草纹的黑皮子。
咖啡色圈出部分,为青海山料肉质结构的特征——肉质粗糙有毡团状绵点。
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初探
![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cc2bc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7.png)
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初探张白璐;张小冲;施光海;李新岭【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年(卷),期】2014(0)S2【摘要】通过对大量和田玉子料的表皮及玉肉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子料薄片的镜下观察与红外光谱分析,对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子料有以下几种表皮特征:皮色、"汗毛孔"、"砂眼"、裂纹、礓等,玉石内部的特征有礓、杂质、铁花等。
"皮"与"肉"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汗毛孔"的大小会反映玉质的粗细;"砂眼"说明内部有不稳定矿物,如黄铁矿出现处会在表皮形成凹坑;礓出现则往往内外相通,礓的分布特征与玉料品质相关,如星点分布,则严重影响玉石的均匀性。
和田玉中的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也可能表现为礓,其在结构上与其周边玉石迥然不同,不同矿物种类,如透辉石、方解石亦可形成礓。
裂纹出现并不都是缺陷,有时会形成沿裂隙分布的鲜艳皮色。
以上这些对应关系对于和田玉子料的鉴定、评价以及设计加工都有理论或实践意义。
当然目前这些还不能表征和田玉"肉"与"皮"的特征以及对应关系的全部,其中对应关系的原因也有待于深入探讨。
【总页数】10页(P25-34)【关键词】和田玉子料;外皮;玉肉;对应关系;礓【作者】张白璐;张小冲;施光海;李新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81【相关文献】1.如何辨识和田玉的子料与山料? [J], 皮楚荣;2.伤不起的和田玉仿和田玉子料浮出水面 [J], 唐荫萌;张勇;买托乎提·阿不都瓦衣提;热依汉吉丽·阿卜杜许库尔;冯晓燕3.和田玉子料鉴定讲座之一:和田玉子料的科学鉴定 [J], ;4.和田玉子料鉴定讲座之:和田玉子料的种类鉴定 [J], 玉学院;5.和田玉子料和仿子料皮色研究概述 [J], 眭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石行业中将从原生的接触交代型玉矿床中采出的玉矿石称之为山料,从次生的冲积矿床中采出的玉矿石称之为籽料,籽料通常呈卵石状外形。
和田玉籽料产量低但经济价值高,山料产量多但经济效益少,而且目前国家珠宝监测管理机构还不能颁布出有关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标准,于是一些投机取巧的玉石商人便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了将山料改造成“籽料”的活动。
由于籽料与磨光籽料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不同,应该能在和田玉籽料和磨光籽料表面上找到上述不同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所留下的各自烙印。
在磨光籽料的制作过程中,坚硬且带尖锐棱角的金刚砂与山料之间的摩擦,应在磨光籽料的表面留下刮擦沟槽。
和田玉籽料经历了自然长期的流水冲击、分选和搬运,在长期的与流水中的石英砂和长石砂的相互冲击磨蚀过程中,必然会在籽料的表面留下特征性的痕迹,如碟形凹面、三角痕、小撞击点等。
这个长期自然的过程是人工磨光籽料制作所不可复制的,这些特征痕迹也必然是与磨光籽料相区别的。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借鉴王颖院士对各种环境下石英砂表面结构的分析来观察研究和田玉籽料的表面形貌(王颖,1985)。
1采集的样品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题,我们请业内人士指导并帮助自制了一批和田玉磨光籽料样品。
磨光籽料的制作所需设备有圆盘锯、滚床和滚筒;辅助材料为磨料与染料。
制作过程:首先将大块的山料用圆盘锯切割成小块,再在圆盘锯下将切好的小块玉料去角去棱,初步围成卵石形;然后将围好形的样品放进盛有磨料的滚筒内滚磨。
滚筒为橡胶材质,为了提高制作速度,在滚筒中通常加入SiC作为滚磨材料;滚磨时间随样品表面的外形、光泽效果反映不同变化在3至6天之间。
首次滚磨30小时后取出样品观察样品形状是否自然,棱角和切割痕迹是否明显,对不理想的样品进行修正后放入滚筒中继续滚磨。
几经修整、滚磨,最后做出的磨光籽料样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文中所涉及的样品计58件,其中籽料样品36件,磨光籽料样品22件,见表1。
表1中籽料样品为香港和氏天福珠宝公司提供,他们在新疆和田洛浦县段玉龙喀什河挖掘而得。
2肉眼观察肉眼观察本次所收集的所有和田玉样品,总结列于表2。
3显微放大观察3.1表面形态痕迹利用宝石显微镜观察籽料样品的表面形貌,可以更清楚的观察到样品表面凹坑(D)和刮擦沟槽(ST)的形状、大小与分布特征。
在籽料样品的表面观察到的“汗毛孔”其实就是稍大的冲击凹坑。
除了较明显的凹坑外,样品的表面还布满了细小的撞击点(P)。
一些籽料的表面上还分布有浅蝶形的凹面(CO)。
这些浅碟形凹面是由原有的蝶形坑经流水改造后的残余形态,是呈间断跳跃前进的河底籽料所特有的表面微结构。
凹坑的形状多样,最常见的是两边清晰、一边模糊的三角形。
三角形凹坑是由于籽料在河流中受到机械撞击形成,由于撞击过程中的撞击对象通常不是一个平整面,而是沙砾的脊部顶点,这样猛烈撞击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三角坑(TD)或者三角痕(T)。
由于受到的机械撞击作用强度不同,三角形凹坑所表现出的规格大小也不相同。
小强度的撞击是由较小的流沙机械撞击造成,高强度的撞击由较大的沙砾机械撞击形成。
除了三角形凹坑,圆形坑(CD)和椭圆形坑(ED)也常见。
在显微镜下观察磨光籽料表面,发现滚磨过程中SiC对玉石表面刮擦的痕迹(ST&SST)表现尤为明显,特别在鼓出面和边缘处较集中。
3.1.1籽料的表面痕迹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的表面特征分析颜晓蓉郭继春李加贵张加云1222(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南京211135;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作者对搜集到的58件和田玉样品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显微镜对籽料和磨光籽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发现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在表面冲击坑、表面刮擦凹槽和皮色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些特征差异为鉴别和田玉籽料和磨光籽料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和田玉籽料;磨光籽料;表面形貌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1.36.025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dentification basis of Ziliao Jade and polished Ziliao Jade,the author mainly use the microscope to systematically observe the shuck appearance and skin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iliao jade and polished Ziliao jade.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according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basis of how to identify Hetian Ziliao Jade and Polished Ziliao Jade.Key words:Hetian ziliao jade;The polished ziliao jade;The surface appearance收稿日期:2011-10-27修回日期:2011-11-16作者简介:颜晓蓉(1981-),女,江苏泰州籍,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地质矿产专业宝石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表1样品一览表表2和田玉籽料样品与磨光籽料样品的肉眼观察描述44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2月(下旬)第10卷第36期第269期总图1pz1-2号样品,青白玉籽料圆形坑(CD)、三角痕(T)丰富,小三角坑(TD)叠加于三角痕(T)之上图29-19号样品,青白玉磨光籽料规律的深凹坑(D)图38-6号样品,白玉籽料小撞击点(P)、大小撞击坑(D)重叠于刮擦沟槽(ST)上图49-13号样品,白玉磨光籽料尖锐刮擦沟槽丰富,深凹坑(D)形状规则图图5磨料SiC图68-3号样品,白玉籽料黑皮籽料黑色呈斑点状生长,皮色过渡自然。
图79-15号样品,青白玉磨光子料经退色处理的染色皮,其色浮于表面,过渡不自然,边缘色似被切断,色皮部分的光泽黯淡。
色彩均匀,没有黑色—暗红色—棕色—黄色—浅黄色的晕圈(1)放大观察籽料的“汗毛孔”,主要为大小不一的撞击凹坑,凹坑的形态各异,深浅不一,分布不均。
籽料样品凹坑的形态有三角扇圆形、U形、椭圆形、短U形沟槽形,以及重叠三角形,重叠点圈状等。
放大观察籽料样品凹坑,其边缘轮廓参差不齐,被大小不一的多层次冲击坑破坏。
通常凹坑有一侧坡度较陡,另一侧较为平缓。
凹坑的内部常可见小撞击痕、撞击点,即使是坑底也不平整,也受到破坏。
凹坑的坑壁及底部的光洁度及光泽与凹坑和凹坑之间的表面一致(如图1)。
(2)在籽料样品上可以看到流水作用的浅蝶形凹面,凹面上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凹坑。
(3)部分籽料上可以看到线状刮擦沟槽,仔细观察,籽料表面的刮擦沟槽呈粗线条状或断续点状,40倍显微放大即可见其线条的宽度,200倍下可清晰观察线条的截面为V型,中间较深,从中间向两端凹陷程度逐渐变缓,刮擦沟槽边缘不锐利,纵向上呈断续状,并可见新的撞击凹坑重叠覆盖之上(如图3)。
3.1.2磨光籽料的表面痕迹(1)磨光籽料的刮擦沟槽多为细小、锋利状,放大观察可见边缘较陡,槽壁光洁、平整,其边缘和底部极少有被破坏的痕迹,纵向上连续。
这是磨光籽料的典型痕迹(如图4)。
(2)在磨光籽料的表面还可以看到片状分布的刮擦沟槽。
(3)磨光籽料表面凹坑分布较集中,边缘较陡,坑壁垂直,坑边缘没有再重叠覆盖其上的凹坑,和SiC的形状进行比对,发现凹坑的形状与SiC颗粒的形状相似。
(如图5)在凹坑周围常可见较多锋利的刮擦沟槽(如图2)。
3.2皮色观察在宝石显微镜下对和田玉样品的皮色进行观察效果非常理想。
根据对样品的成分分析,籽料皮色系由铁质氧化物浸染所致,这是由于籽料的形成需要在河流中长期浸泡,遭遇流水中的矿物质长期作用,含铁质的透闪石矿物表面面生成了微量的赤铁矿或其它铁的氧化物(后称铁质浸染物)覆盖其表面,就长成了籽料的皮。
而磨光籽料的皮色是人为添加色素染成。
不同的形成方法也一定会在不同类型的样品上留下特有的痕迹,因此,对和田玉籽料与磨光籽料鉴别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掌握它们所特有的皮色特征。
3.2.1籽料的皮色(1)同一块籽料样品上,其外皮铁质浸染物的颜色不均匀,有深浅变化,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由内向外分别为:黑色——暗红色——棕色——黄色——浅黄色,黑色常以斑点状生长在浸染物的中心(如图6)。
(2)铁质浸染物多沿裂隙呈线状分布,并逐渐向外扩展,其两侧常伴有沿同一方向分布的不透明风化物;铁质浸染物也可呈团块状、斑点状在籽料的结构薄弱部位独立存在,其周围也常常伴随有不透明风化物。
通常色在裂隙处生长,但并不是所有籽料在薄弱处都有色。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铁质浸染物不只存在与表面,还浸润到籽料的肉内,由结构中透出。
(4)部分籽料带有树枝状、水草状浸染的色皮,形成天然的假化石。
由于河流中的和田玉籽料长期浸泡在河水中,水中的矿物质如铁、锰等就会沿着玉料的裂隙处、薄弱区逐渐渗透到玉体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类似植物化石的图案。
甚至有的水草假化石,“茎脉”、“海带边”自然、清晰,且线条、色彩都恰到好处,富有动态的韵律感,像是水中轻摆的姿态。
(5)籽料的皮上面经常出现颜色深浅变化明显的“圈点”、“圈线”,而磨光籽料的表皮上则无此现象,只是硬生生的浮在表面的一层颜色。
(6)同一块籽料上色皮部分与无色部分的光泽一致。
3.2.2光籽料的皮色(1)颜色单一,没有天然籽料的皮色由黑色(斑点)—暗红色—棕色—黄色—浅黄色的颜色渐变特征(如图7)。
(2)色彩僵硬,表现沉闷,无层次感,并且浮于表面,而不像天然籽料皮色那样浸润到玉肉里,观察剖面,可见皮肉界线分明,完全没有过渡。
(3)磨光籽料的色皮着色处多在玉的疏松部位或裂纹处,也有将整块料子全部染色,色均匀包裹在样品表面,裂隙处更显厚。
(4)没有风化物伴生,作伪者会对玉石中的原生白色石花进行染色,以冒充天然风化物,但这种石花与玉肉界————45开发应用限清晰,无中间过渡。
(5)磨光籽料的皮色都集中在料质疏松干涉或多棉的地方,色泽集中而浓重,颜色通常浮在玉石表面而呈片状分布,有裂纹的地方的色是内浅外深,将裂隙堵住,向外面溢出。
(6)人工染色的着色层次分明不明显,在样品中发现大多染色样品都经过人工减色或二次上色,虽然有色的深浅,但是过渡不自然,上色位置的光泽弱于无色部分。
(7)染色磨光籽料的色皮着色均匀、整齐划一。
(8)部分磨光籽料样品采用了酸洗的方法将沉积在裂隙中的色素去掉以人为制作色的层次感,但酸洗后裂隙处结构疏松、有溶蚀孔洞,并且会导致玉料光泽和油润度明显降低,显得特别干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