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5

带岭一中“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导学案设计设计人:张颖设计时间:2012年 8月 27日一年 1-6 班学科思想品德授课教师张颖上课时间2012年 8月日课题第1单元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享受学习课时1课时【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和本课教材。

2、围绕导学案思考、研讨完成相关问题,并在教材中做相应的勾画,提炼出本课知识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收集世界奥秘,通过学习、不断探索发现世界奥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和古今中外苦学、好学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对学、群学,并在书上进行标识。

如仍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小组求助。

交流完毕,进行板书。

汇报学习成果。

书写要规范、工整、有条理、有层次。

小组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学习是有苦有乐;体验学习中的苦与乐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学习中的乐趣,并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故事等活动,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有效的调控,体验学习的苦与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体会学习的快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重、难点】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苦与乐。

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一、感受学习,激发兴趣1、学习在你心目中的颜色,你所用的颜色代表了什么情绪或态度2、学习中的苦1、2、3、学习中的乐1、2、3、3、图片:失学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童等同他们相比,你有何感受:二、探索世界奥秘1、小时候不能理解、现在已经理解的一个问题是2、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答案的★知识链接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和第五条。

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

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复习巩固: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A.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B. 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二、材料分析题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阅读材料回答:(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word导学案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word导学案

导学案
学期时间:学生姓名:
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年代,陕西章台出七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

使……犯禁者四
)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
年是农历马年,仰天长啸的骏马寓意美好。

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
14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导学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导学案(word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学习目标、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1.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的统治结束。

3.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四、随堂演练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辛亥革命爆发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3.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歌声。

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帮新造”是指()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约法》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合作探究1.2.提示:它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导学案 (打包23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导学案   (打包23套)新人教版

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以及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发现北京人的过程,理解化石和石器是我们了解古人类的重要依据。

3.掌握北京人的发现在研究古人类进化史中的重大意义。

4.掌握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北京人【学习难点】北京人【课前预习】(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___;距今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

它们已经能够制造_______。

知道使用________。

(二)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___________。

最先于:________年被发现。

1929年:________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北京人距今约_________年。

(三)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_______,______粗大,______突出,_____扁平,_____前伸,______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____行走。

2、北京人使用_______的方法制作石器,他们结成_____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

会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___________的里程碑。

3、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是:___________。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___________的直立人遗址。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2.元谋人和北京人相比有什么异同?3.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4.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C、巴比伦D、埃及2.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等风景外,你还以能参观()。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人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解析全册

人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解析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第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知识有一定难度。

【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

一、自主学习(用1分钟时间阅读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WORD整理版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古代中国的疆域与社会第一课:中国的疆域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以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 掌握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理解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 夏朝、商朝、西周等时期的疆域;- 诸子百家时期的疆域;- 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疆域。

2. 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内部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外部原因:战争、外族入侵等因素。

3. 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疆域扩大:统一多民族、文化交流等;- 疆域收缩:文化传承、文化保守等。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2. 通过课后题的练,巩固对疆域变化原因的理解;3. 基于所学,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疆域变化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小论文。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朝代或时期,分析其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附加资源:- 课本第一课内容;-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的疆域和交通》。

第二课:中国的社会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包括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研究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了解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掌握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贵族阶层:君王、贵族等;- 平民阶层:农民、工匠等;- 奴隶和奴隶主。

2. 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君王:统治者、权力来源;- 贵族:社会地位高、享有特权;- 农民:主要生产力、社会基础。

3. 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经济:劳动分工、资源分配;- 政治:统治权力、政策制定;- 社会交往:地位差异、社会秩序。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2. 制作一个海报或PPT,介绍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3. 根据所学,编写一段短文,描述社会结构对农民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3368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33689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创:陈爱娟使用者:[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

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属于“远古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精】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带答案)

【精】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带答案)

【精】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发现地点:省元谋县。

2.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_____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发现地点:________。

2.发现过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_____年被发现。

发现意义: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________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1.生活状况:能打制粗糙石器(旧石器);通过____和_____等获取食物。

2.火的使用:(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会长时间保存________。

【合作探究】【问题】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自学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生活于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②四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差别③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④还不具备人类的基本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图中不可能是北京人使用过的工具是()A. B. C. D.3.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全国100项重点大遗址保护计划,是因为此地()A.可以展示北京古老的民俗风情B.有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能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C.在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D.地处郊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170万;云南;2.古;二、1.70万—20万;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1921;北京人;三、1.尖状器;刮削器;2.火;火种【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原始人用火防寒,可以不受气候的限制,在严寒的冬季或寒冷地带也能生存;使用火可以驱赶野兽,增强原始人的自卫能力;用火烧烤食物,增强了原始人的体质;火能照明,改善了居住条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温馨寄语: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4.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法指导1、学习注意前后联系。

2、独立学习、合作探讨。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第1—5页,用蓝色或黑色笔独立完成主干梳理及知识链接,并用红笔在书中画出相关知识要点。

不懂得地方,老师讲解后在学案上填写完整,力争全部掌握。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题。

主干梳理一、元谋人1、时间:距今170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地位:远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3、特点:A、北京人使用工具:打制石器,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C、北京人生活方式:群居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1万8千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3、特点: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B、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C、会人工取火D、生活方式:“氏族公社”“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知识链接合作探究1.20XX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原始人类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用火北京人山顶洞人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巩固训练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教师寄语:如果你不想做,你可以找一个理由,如果你肯做,你也可以自已找一个方法。

【学习目标】1、掌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掌握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

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我国最早的人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

(二)北京人的发现 (阅读课文3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2、距今时间:;地点: 。

3、______________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阅读课文4--5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4、北京人的头骨,前额,比现代人小,能够行走。

5、北京人使用________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时器时代。

他们会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保存________。

_______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史学家是怎么判断北京人头部特征和学会用火的?2、归纳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二、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巴比伦D、埃及2、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等风景外,你还以能参观()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蓝田人遗址3、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传说B、化石C、神话D、史书4、下列关于北京人特征错误的是()A、前额低平B、嘴部前伸C、下肢与现代人相似D、能够直立行走5、迄今所发现早期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探知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

第二部分为“聚焦世界目光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的发现”。

第三部分为“引领世界古人类进化的研究方向——北京人的特征”。

一、探知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1.说出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包括古人类遗址、时间、地点、生活方式)。

2. 相关史事记载:人类由猿演化而来。

距今300万年左右,猿学会了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工具,这就是早期直立人类。

距今约3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智人。

距今一万多年,智人过渡到现代人类。

(1)依据材料概括,早期直立人类的特征。

(2)依据材料指出人类的演化过程。

二、聚焦世界目光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的发现1. 认真阅读教材,简要陈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思考北京人的发现直接证据是什么,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三、引领世界古人类进化的研究——北京人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右图);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他们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材料二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②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③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④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⑤周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⑥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⑦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

2.地点:①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②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

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_。

③西边________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_______大战,商纣王逃到________自焚而死。

西周建立,定都_________。

3.时间:①约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

②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年。

③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灭亡。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主题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主题二: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学习:一、问答题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二、填空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2.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合作探究: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第8课百家争鸣自主学习: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图2 图3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

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第9课秦统一中国自主学习一、秦的统一秦朝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上,推行______制,郡下设县。

(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命)(为巩固统一,秦朝还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______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______3、文化上:统一______;4、思想上:实行“______”。

5、军事上:①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____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安定了北方。

)②统一南方修灵渠。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