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模式探索
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工程教育在我国本科层次教育中已经很普及。
但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工程教育刚刚起步,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凤毛麟角。
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提升,工程教育的典型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吻合,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适度推广工程教育实践课程也是职业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教育历来重视实践教学,从课题组调研的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授课计划中不难发现实践课程教学时数和理论教学时数的占比基本都能达到1∶1,学生普遍具备了该专业的基础实践能力。
但进入企业后,面对一台从未见过的生产设备,学生动手操作时还是一筹莫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并不具备针对多种技术融为一体时的复杂的综合实践能力。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也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学不同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交互应用能力较差。
例如,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了解控制技术自身的内容,但不熟悉所控制对象的详细特点,无法做出最优化的控制方案。
这既暴露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仅局限于独立的技术领域,缺失与关联技术相互融合的教学内容、案例设计,又暴露了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失综合类工程实践项目,造成课程体系不足以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专业行动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正是工程实践能力所包含的核心内容。
这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紧密相关。
针对以上问题,应对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等多方面进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杨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作者简介:杨健(1962—),女,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
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现状,特别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讨论了专业与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意义、专业与课程开发的原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及实施过程,最后结合学院软件工程师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技术、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技术进行IT类课程开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学结合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一、引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
报告重点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等一系列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具体到教育,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无疑为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
学院提出了2007年的三项主要工作: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秩序(到课率)和教学质量。
其中专业与课程建设是核心,因为只有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与课程体系,才能培养一批胜任职业教育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造方正学院的特色与品牌。
二、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专业与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1.取得的成果——四段式课程链路。
从2002年建院以来,学院多次修改教学计划。
最初照搬了专科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本科压缩型,由于是基于学科而不是职业岗位,完全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
直到2006年,学院引进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采取倒推法制订培养方案,即通过人才需求分析明确岗位(岗位群),然后根据岗位要求分析确定素质与能力结构(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关键岗位能力等),最后将技能学习按“入门、基础、熟练、工作”四个阶段设计职业技能课程链路。
关于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和实践探索报告
关于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和实践探索报告“产”即生产、产业,“教”是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要跟随社会产业经济的进步不断地融合发展。
职业教育基于自身的社会定位和使命,必然跟社会产业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时刻关注社会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利用社会产业经济的力量和资源共谋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和实践模式,从理论层面了解产教融合的动因。
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探讨应对困境的对策,有助于从实践层面寻求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的进步和升级[1]。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打造了一些平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面就几种产教融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进行阐述。
(一)“订单班”模式“订单班”模式,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经过充分的沟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按照企业提出的标准、岗位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组织教学、安排职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项目,双方在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办学条件、师资培训等开展多方面合作,以达到共同育人目标的办学模式。
在“订单班”模式下,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无缝对接,双方共同培养人才。
在运行中,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做到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等多方面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
该模式路径清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对技能掌握可以学以致用,进企业工作适用性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保障。
因此,“订单班”模式是一种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多年来已在全国不少地方陆续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校中企、企中校”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形式。
职业院校实践型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实践型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符合我国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实践型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建立健全实践型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三、方案内容(一)课程体系改革1.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
将实践性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开发实践性教材,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材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优化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
3. 建立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 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研究
周雅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中旬-双)》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其教育特色是致力于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和发展实践性人才,其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实践性技术。
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方式,工程实践类课程属于技术性教学,其课程设计与建设具独有的特点。
本文还对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原则、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设计策略以及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建设策略,其有利于对实际的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设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周雅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研究 [J], 周雅;
2.发扬长征精神弘扬企业文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建设事业再立新功——中国
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奥运工程建设暨国家重大工程设计项目表彰大会 [J],
3.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模式探索 [J], 冉德君
4.基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类课程建设与探索 [J], 常方圆;黄海
5.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探究——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 [J], 岳现瑞; 谭丽丽; 庞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5篇范例)
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5篇范例)第一篇: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问题提出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来支撑。
然而,我国在人才结构上严重失衡,从事生产一线的合格专业技术的“蓝领”、“灰领”工人奇缺。
同时,由于我们中职学校依靠传统的“重知轻情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知识型人才,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背景下的社会要求,致使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相对比较落后。
因此,构建我国中职学校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①为目标,开展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归纳出了“三步二议”课堂教学模式。
又针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未能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使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影响现代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现状,我们又结合情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三步二议” 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情感教学,通过实践形成了“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它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找到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模式,从而为各学科教学在情感纬度上的探索提供了范例,系统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1、模式界定“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遵循“呈现个案——知识探究(一议)——应用迁移(二议)”的教学程序,运用多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策略体系。
其中,“呈现个案”环节要求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所设计的个案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知识探究”环节要求教师在个案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从而得出新知,在该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合作、协调、体验等情感体验,充分地发挥“一议”的作用;“应用迁移”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得新知进行应用,并设计问题进行再讨论,使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产生正迁移,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以情优教原则,使“二议”在“一议”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养 人 才 的 要求 ,生 产性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不 适 应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要 求 ,学 院服 务 社 会 的平 台 和 教 师 服 务 社 会 的 能力 不 适 应 现 代 高 职 院校 社 会 责 任 的要求 , 校企合作 、 产学研结合 的紧密度还 不够 , 办 学 开放 度 还 不 够 。 面对 这 些 问 题 ,学 院 将 课 程 改 革 作 为解 决 六 大 问题 的突 破 口和 重 中之 重 。 作 为 衡 量 一 所 学 校 内 涵 建 设 的 重 要 指 标 之 课 程 可 谓 是 学 校 办 学 理 念 、 育 教 学 、 理 水 教 管 平 等 方 面 的综 合 体 现 ,也 是 学 校 实 现 教 育 目的 和 培 r 的重 要 手 段 。彻 底摆 脱 传 统 “ 段 式 ” = : 三 学 科 体 系对 课 程 体 系 的约 束 与 影 响 ,在 先 进 的课 程 理 念 指 导 下 , 构 立 足 技 术 领 域 和 职 业 岗位 ( ) 重 群 的 职 业 需 求 及 相 关 的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 以 实 现 知 识 、 力 、 质 综 合 发 展 为 目标 , 合 学 校 办 学 实 能 素 符 际 与 职 教 学 生 认 知 学 习规 律 的 职 教 课 程 新 体 系 , 成 为 目前 高 职课 程 改 革 实 践 与 探 索 的热 点 ,也 是 当今 推 进 高 职 课 程 改 革 ,在 实 践 层 面上 实 现 课 程 模 式 有 效 创 新 的难 点 与 重 点 。 常 州 工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对 全 校课 程 实施 的现 状 进 行 充 分 的调 研 分 析 后 ,适 时 启 动 了项 目化 课 程 改 革 与 建 设 工 程 。 各高职 院校在项 目化课 程改革 的思路上却存在着 差异 。一种思路是从课 程体 系的开发人手 ,先构 建工作过程为基础 的课程体系 ,然后再进行教师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2. 研究目标及方法 (6)2.1 研究目标 (6)2.2 研究方法 (7)二、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概述 (8)1. 新形态教材的概念与特点 (9)1.1 新形态教材的定义 (10)1.2 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及优势 (11)2.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发展趋势 (12)2.1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13)2.2 实践性与应用性导向的强化 (15)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 (16)1. 开发理念与原则 (17)1.1 开发理念的转变 (18)1.2 开发原则的确立 (20)2. 开发流程与关键环节 (20)2.1 开发流程概述 (21)2.2 关键环节的识别与实施 (23)四、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实践探索 (24)1. 实践基础与条件分析 (25)1.1 实践基础介绍 (26)1.2 实践条件评估与构建 (27)2. 实践探索的内容与成果展示 (29)一、内容概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指出了传统教材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方面的不足之处。
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点和要求,明确了教材开发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典型案例,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所提出的开发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为我国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职业教育改革与教材创新: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移动界面设计课程为例
125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是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下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工程项目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导教学模式。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工程、实践、创新和项目,这四个要素相互紧密结合。
白安妮(1992.10-),女,汉族,内蒙古,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战略与方法、服务设计;冯娜辉(1992.02-),女,汉族,河北,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移动界面设计课程为例摘要:本文以移动界面设计课程为例,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 (EPIP)教学模式”为基本设计理念,融合“课证共生共长”模式进行多元教学改革。
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下,以工程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主导同时融合“课证共生共长”多元化教学模式。
通过完成渐进式项目来作为学生的内驱力,老师辅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以及实战展示和拓展训练互评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有目标的完成课程资源学习和实训演练,实现知识建设和应用转移,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高职“移动界面设计”课程为例,为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 教学模式;移动界面设计EPIP 国际教育联盟的成立以及EPIP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实施后,又迎来了新的飞跃、新的起点、新的发展。
对于EPIP 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新的篇章,必然会起到带头推进的作用。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同时对产品行业也快速渗透,并极大地促进数字产品综上所述,在速率测试中MEC 发挥和大网同样的水平,下载速率会受到服务器本身影响;通过对比验证测试,接入MEC 服务器后,平均时延较公网服务器缩短5ms 下载,速率同公网服务器对比,无异常波动,SA 模式平均下载速率在900Mbps 以上。
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究
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究1. 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在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往往以固定的章节结构呈现,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需求和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场景。
探索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有助于增强教材的灵活性。
活页式设计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材内容,及时融入最新的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确保教材内容与职业需求保持同步。
活页式设计还便于教材的使用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次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页式教材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材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也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学习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并且这种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不再仅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实践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材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材往往以章节的形式组织内容,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种教材模式可能无法充分满足职业教育实践中对灵活性、实用性以及与实际工作场景紧密对接的需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由之前的高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进行倾斜,中等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表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做好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融通工作。
现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的制定时需要突出该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整与改革尤为必要。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应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但是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优秀人才紧缺,大部分就业者是层次较低的劳动者和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工。
缺乏相关技能与准入资格,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修改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部分专业的衔接存在“脱轨”的不良现象。
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都不完善。
例如: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实训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学校就将实训课程课时进行压缩。
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
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
很多需要应用到的数学或物理等课程内容被删减。
高职技术应用类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工学结合理念的实践探索
一
、
“ 术应 用类” 技 专业 课程 开发原 则
这 里所指 的 高职 技术 应用 类专 业 . 似于 普通 类
高 等教 育学科 专业 分类 中的 丁科 类专 业 。 据粗 略分 析 , 普 通 高 等学 校 高 职高 专教 育指 性 专 业 目录 《
( 试行 ) 的 1 》 9大类 专业 , I l 其 1 2大 类的 夫 部 分专 1 业 可 以归人 此列 , 如制 造 大类 、 子信息 大 类 、 例 电 交 通 运输 大类 、 纺 食品 大 类 、 i 轻 q 化 药 品大类 、 农林
核 心和 关键 。 技 术应 用类 ” 以“ 专业 为例 , 于工 学结合理 念 的课 程 开发 与建设 应遵 循 “ 基 三贴 近 ( 生产 、 术 、 技 3 艺) 则” 采 取构 建与 职业 岗位 真 实工作任 务 相 一致 的课 程 体 系, - 原 , 以真 实的任 务 、 品或 工 艺流 程 为载 产 体选取 和序4 i 程 内容 . v, oy . 实施 导 向的专 业课程 实施 模 式等方 法 关键 词 :高等 职业教 育 : 程 开发 : 学结合 课 工
强 , 步 形 成 以工 作 实 践 为 主 线 、 初 以项 目化 或 模
块 化 为 依 托 、 学 生 自主 学 习 为 目标 的课 程 开 发 以 建 设 模 式 这 里 以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术 应 用 技
的挑 战 和要求 , 其人 才培 养对 真 实或 高度 仿 真 的 使
核 心 和关 键 ,也 是 中 国高 职教 育 真正 的 生 长 点 。
深圳 职业 技 术 学 院 于 2 o o 3年 开 始 进 行 基 于 “ 工
学结合 ” 念 的课程综 合改革 , 理 以真 实 的 工 作 任 务 或 项 目为 载 体 对课 程进 行 整 体设 计 ,将 行 业 、
职业院校实践型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从实践型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实践型教学的内涵实践型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践型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实践型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综合性:实践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3. 创新性:实践型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实用性:实践型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开放性:实践型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践型教学的实施策略1. 改革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
2. 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竞赛等。
4.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
6. 营造良好实践氛围:职业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7. 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建筑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日益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建筑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建筑工程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人才的重任。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行业需求,合理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实践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际工程,提高实践能力。
2. 校企合作(1)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建筑工程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2)企业参与课程建设: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锻炼自己。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同行评价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建筑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教学模式创新1.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法律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际法律案例,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实施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防止教学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二、实践探索1.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投入资金,建立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3.举办各类竞赛举办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专业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首先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提出了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向和策略。
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符合建筑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在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实训设备陈旧、实训场地狭小、实训内容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
探索和实践新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建筑行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实训设备陈旧当前,许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设备存在着陈旧的情况,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和工具,难以适应行业需求。
2. 实训场地狭小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场地通常较为狭小,难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求,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活动。
3. 实训内容单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实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实践项目,这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向和策略1. 引进先进设备学校可以通过与建筑行业的合作,引进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和工具,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成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线上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
!"#!$%&$'(')*+&,-./&$01$21(3$&)%)$%3%31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线上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马辉4王媛4杨晶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六安!"@D#C E摘4要!+工程力学,是机械类等相关专业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它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重点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理论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等特点"面对+互联网X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本课程线上教学充分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重点从课程建设目标任务*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实施及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线上教学的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开启了+云平台X 直播,的线上教学新模式!实现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为其他课程线上教学的开展*建设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关键词!智慧职教平台#线上教学#工程力学#课程建设44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升级及普及#物联网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互联网X-被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互联网X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互联网和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其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基于互联网的,平台X课程-改革建设#开展实施线上教学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课题&,工程力学-在我校机械类和建筑类专业群中开设#是必修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工程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满足一定稳定性要求(&$)%本课程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重点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须的力学知识和工程分析与计算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课程建设目标任务面对,师生时空隔离和课时相对不足的现状#高职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学情#加之工程力学课程公式相对较多"理论性又较强-等情况#教学团队提出了,基于智慧职教平台4工程力学2课程建设与直播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改革思路&在,互联网X-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智慧职教平台"l l"钉钉"微信"仿真软件等平台#积极探索与实践,云平台X直播-方式线上教学改革&使得线上教学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温度#又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达成,以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积极讲解引导的平台自主学习与在线课堂直播授课相结合的互动式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及校内"外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课程建设目标&从而推动,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智慧职教-是一个整合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建设和运营#具有网页版和手机端两种方式#方便师生登录使用&$3%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是能否顺利进行线上教学的先决条件#,工程力学-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依托我校的智慧职教平台进行&首先基于智慧职教平台功能设立专属课程#主要进行课程名称"课程简介"教学团队"创建班级"导入学生"教材信息"课程设计"题库作业等栏目建设&其次#在之前,工程力学-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再次修订了课程标准#优化学习情境#分解设计学习任务#拆解知识'技能(重难点#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工程力学-课程设计如表$所示&根据课程改革及建设计划#课题组又重新优化修改课件"丰富题库资源"编写学习任务书和制作创新型微课#其中创新型微课涉及每个学习情境#学生可反复观看#帮助对重要知识'技能(点的理解掌握&,工程力学-课程各类资源建设数量如表)所示&最后#智慧职教平台本身自带资源库包含有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及服务线上教学功能#也便于教师整合平台资源库资源和自建资源#快速高效组建自己的专属课程#顺利实施线上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分享更多的学习资料"电子书等资源给学生#满足学生在无任何教学参考资料情况下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表$+工程力学,课程设计一览情境名称学习任务工程力学导学工程力学导论学习情境一!刚体静力分析任务一!静力学基本概念认知任务二!静力学基本公理认知与实践任务三!刚体静力学分析与受力图绘制CF:科技风;<;=年;月电子信息44续表情境名称学习任务学习情境二!平面力系任务一!应用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任务二!应用平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任务三!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习情境三!空间力系及重心任务一!空间力系任务二!力对轴之矩学习情境四!工程构件的基本变形与强度计算任务一!应用轴向拉压强度条件解决工程中拉压杆的设计问题任务二!应用剪切"挤压强度条件解决工程连接件的设计问题任务三!圆轴扭转的设计计算任务四!直梁弯曲的设计计算表)+工程力学,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一览资源名称单位数量课件个$R学习任务书个$(课程微课个R题库资源道1$0d<B A8及视频个$5@教学过程实施及考核评价,工程力学-教学过程的实施#技术层面主要依托学校智慧职教平台"技能微课云平台和钉钉直播平台等信息技术相融合来实施开展的#打造一个,多平台融合的空中课堂-线上教学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方面主要设置课前'任务驱动#线上自学("课中'直播互动#答疑解惑(和课后'巩固提升#拓展评价(三个闭环学习环节&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课件"参考资料等教学文件#根据学习任务需要设置相关教学活动和学习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学#完成相关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遇到疑难点时应及时反馈#便于老师调整设置直播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课中#教师利用云课堂和钉钉直播等开展直播教学"答疑解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教师一言堂#尽量把知识体系进行分解"碎片化#加强和学生线上沟通交流#并与签到"预习讨论"讲授"随机提问"头脑风暴"抢答"小组S a"投票"测验等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师生之间的线上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线上教学中从而提高直播课堂教学的温度和活力*课后#巩固提高与拓展评价#鼓励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习题#总结上传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及反馈#也可设置拓展提升模块#拓展学生学习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利用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导出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全过程数据$R%#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课后小结"诊改#以便于优化组织下一次教学#构建高效互动优质的空中课堂&,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工程力学-课程实行过程性"开放性"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量化的全过程性考核&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浏览课件"观看视频"互动答题"题库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任务书填写情况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均设置对应的权重和分值&利用智慧职教云"钉钉等平台的数据记录统计功能#老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最后学生课程学习总体评价通过智慧职教平台设置考核权重后生成统计分和最终分&合理可视动态的课程考核评价#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潜能和自觉性#也有助于老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A结语依托互联网通过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对,工程力学-进行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经过第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开启了,云平台X直播-的线上教学新模式&最终实现了课程的建设目标任务#形成了课前'线上学习("课中'直播讲解(和课后'线上学习(三个闭环的教学学习环节#促进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真诚沟通"良好交流和有效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和教学活动参与度#养成了自主自立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教师综合素养显著增强#教育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面对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依托互联网开展,工程力学-的,教-与,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应用与深度融合#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也将在今后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刘炜!张林&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学情分析与学习评价%[&&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0($$R32$RR!$R5& %)&张定华&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郭空明!章云!徐亚兰&对高校工程力学课程的多方位思考%[&&教育教学论坛!)%$0'(1($$'R2$'0&%3&陈梅!刘江越!李自臣&基于+智慧职教云,的混合式教学探索%[&&黑龙江科学!)%$''$($)R2)1&%R&刘超&基于云课堂e S S的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探索)))以-飞机构造基础.课程为例%[&&科技创新导报!)%$5'3($30235&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云课堂X直播0线上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o:P A+C((1(作者简介 马辉'$'5))4(!男!安徽泗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与制造#王媛'$'51)4(!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与制造#杨晶'$'50)4(!男!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与制造"$F电子信息科技风;<;=年;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和建设模式探索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CDIO既可以在宏观上指导人才培养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以在微观上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建设,甚至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执行都可参考和借鉴。
本文拟通过借鉴CDIO的理念,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对工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和建设思路、建设环节和过程等内容系统地进行研究,为类似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原则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作用和目的、借鉴CDIO的基本理念开展课程设计和建设,坚持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突出工程能力培养,以工程任务驱动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以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
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完成工程任务的基本过程,具有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
二、工程实践类课程设计、建设思路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提出了“需求、构思、设计、实现、运作(NCDIO)”五步骤课程设计、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①,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课程设计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专业标准、岗位需求等方面,开展“需求(Need)”分析,得出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标准,进而明确课程的作用和目标;又根据需求和目标“构思(C)”出课程教学、学习的情境、教学条件(课程教学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师资条件等课程教学的基础要件;进而对教学模式、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课程教学过程环节进行“设计(D)”;再根据总体构思和设计目标,创造条件以“实现(I)”教学目标;最后进行实际教学“运作(O)”,检验是否达到课程设计建设的目标,以便总结改进。
综上所述,在使用借鉴CDIO之前,增加了根据岗位“需求”明确课程目标的环节,以有的放矢。
三、N——需求分析其一,根据职业标准确定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专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
其二,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分析确定岗位工作的典型任务和典型项目的工作过程。
以具体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分析归纳出工程任务、过程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安全、集成相关的典型工程项目和典型任务。
其三,分析确定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所需的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认真分析专业职业岗位任职标准,明确课程所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四、C——系统构思根据“需求”得出的课程目标要求,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进行系统构思,构架出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硬件条件、师资条件、学生状态,以及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前导课程以及后续课程的知识技能链接等内容。
(1)硬件条件。
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内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这些工具、设备设施的技术参数要求、学习情境设置所需的布局等方面。
(2)软件条件。
主要是师资队伍、教材、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资源建设,以及如何整合资源,使软硬件实现最佳相匹配。
(3)学习情境的营造。
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工作过程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为载体营造学习情境。
在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较易实现“学习情境”的目标,而在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采用虚拟仿真、模拟等方式在环境、流程、管理等方面来营造“学习情境”。
(4)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链接。
主要考虑课程链路问题,明确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开设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为后续开设的课程打基础。
五、D——课程设计1.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坚持科学、系统、实用的原则,以工程项目涉及的典型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掌握工程工作步骤和知识。
学习情境的设计坚持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学习提高过程,体现了职业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培养提升过程”②,使学生体验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增强自信。
学习情境的设计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设计多个情境,每个情境可包含多个模块和工程项目任务的子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典型任务和工作过程所需的环境、工具、设备设施为载体,不能与项目的工作环境和步骤相分离,体现虽然面对的任务和环境不同,但工作步骤是重复的,学习情境设计与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
2.课程考核标准设计。
(1)考核标准。
主要应围绕课程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和指标。
对工程实践类课程来说,要突出工程项目的特点开展考核,注重过程、形成性考核,技能考核和能力、素质的考核。
(2)考核内容和方法设计。
切忌只注重知识考核、忽略技能考核,应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开展综合考核,不可以一张试卷定优劣。
因此,考核内容除过程、任务和形成性的考核外,还应包括平时的日常考核、知识掌握程度考核、知识应用能力考核、项目工作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情境能力和素质考核,当然也包括期末综合考核。
(3)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开展学校、社会、学生多元化评价。
如在学校开展课程评价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满意度调查评价;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跟踪进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
课程考核强化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分析和考核,尤其注重项目过程各主要环节的监控与考核,确保各主要环节的考核质量;注重学生知识、技术向技能的转化,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职业专门技能的培养,开展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考核。
在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参与考核,除教师考核外,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开展学生考核,项目小组成员之间开展相互考核。
(4)考核度量设计。
考核度量应采取多维的考核度量方式,不宜使用试卷定优劣。
度量设计除对完成的过程、任务进行度量外,还要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基本知识、能力(含人际能力)、项目过程和工作能力,以及知识与技能的互融能力等方面的度量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工程项目过程、工作步骤为引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
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它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专业技术能力,知识技术和经验运用的能力,对工作计划管理和评价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契约精神、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
4.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设计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理论,根据工程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围绕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强化学生技能、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针对专业目标设计教学模式。
因此,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的特点,以及具备符合实际工作的教学上的可操作性,具备普遍适用此类性质课程和项目教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目前,符合工程实践类课程,公认的教学模式有:(1)工学交替模式。
采用知识讲授与情境实践交替进行方式,开展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任务驱动模式。
以完成工程项目典型任务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明确所教授的知识、技能、素质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实施。
(3)项目导向模式。
以工程项目典型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指导,不断重复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步骤,在重复步骤中完成专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
5.教学方法设计。
设计教学方法时,一般以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为基础,围绕课程目标,以工程项目过程、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
其过程的主要环节为:情境介绍、示范演示、任务实训、任务考核、综合实训、综合考核等。
积极开展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边听讲,边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程实践类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体验理论到实践的转换、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工程项目工作的特点,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项目完成后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工程实践类课程,目前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小组、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接力提问等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灵活交替应用上述教学方法。
关于这方面的描述文献颇多,不赘述。
6.教学手段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此类课程主要考虑以下手段的运用:(1)电子信息技术。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虚拟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发建设各类教学资源。
(2)虚拟仿真技术。
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开发工程项目典型任务所使用到的工具、设备的虚拟仿真系统,利用这些系统仿真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设备的配置使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互联网和图书馆。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甚至到相关企业实地调查来完成任务或作业。
六、I——建设实施设计完成以后,为满足课程设计的目标,需要系统地建设满足课程教学的软硬件资源。
资源建设主要是根据课程设计方案,通过自我建设和校内外资源整合来实现,包括实训(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以及与其配套的管理等内容。
1.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教学目标,建设能满足设计目标所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
根据企业性质和合作的方式的不同,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实训,可以是顶岗实训,时间长短依教学需求确定。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根据课程设计的需求,确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建设方案和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建设时注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其次,在实训基地内部的环境布局方面,以方便学生动手、直接经验的学习、方便多种教学法的实施为原则。
如为适应项目小组、角色扮演方式的教学,在实训台桌的布局上,最好采用方便小组教学的布局方式——岛式布局等。
最后,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其服务和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实训基地并与教师开展交流互动。
2.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尤其注重聘用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
开展企业与学校员工岗位互换活动,让教师到企业工作,企业员工来学校任教,以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人际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工程构建能力。
3.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指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具、参考资料、实训耗材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准备。
这些资源最好能实现网络化管理,方便学生通过网络下载和使用。
最好能为每门课程建立课程网站,在时间、空间、资源上方便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和师生沟通交流、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