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一、一般规定
(一)装配式建筑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价单元,并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分别进行评价;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 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
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评价单元;
4.单体建筑评价范围为首层建筑地面(有地下室的为顶板建筑面层)以上的全部楼层。
独立地下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立体停车场、地下运动场所,符合装配式建筑计算规则的,可以按照单体建筑实施评价。
(二)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主体结构部分的分值不低于30 分;
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分值不低于10 分;
3.技术创新的分值不低于5 分;
4.装配率不低于50%。
(三)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一星装配式建筑;
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二星装配式建筑;
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三星装配式建筑。
二、装配率计算
(一)装配率应根据表 1 中的评分项分值按下式计算:
P =Q
1
+Q
2
+Q
3
+Q
4 ⨯100%
100
式中:P──装配率;
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4──技术创新指标实际得分值。
装配率计算结果四舍五入,精确至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位。
2.装配式模板,是指采用铝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等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
工地现场快速组装,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模板系统。需提供装配式模板的配模图纸方可得分。
3.非砌筑墙体包括采用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等,
满足工厂生产、现场干法安装施工的要求。非砌筑墙体需提供深化设计图纸方可得分。
4.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强调围护墙系统集成性。从设计阶段实施
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的围护墙系统,满足结构、保温、隔热、装饰要求。
5.满足JG/T184 要求的住宅整体厨房以及JG/T183 要求的住宅整体卫浴间,其墙
面、顶面和地面中干法施工的应用比例视为大于90%。
6.若已计算混凝土外挂墙板得分值,则不再重复计算围护墙得分。
7.若已计算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得分值,则不再重复计算内隔墙与装修一
体化、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得分。
8.同一工程项目中有两个以上单体建筑同时进行装配式建筑评价时,可按工程
项目轮廓尺寸相同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总数量计算各单体建筑的部品部件通用化得分。
(一)混凝土外挂墙板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1a=A1a/A w1×100%
式中:Q1a──混凝土外挂墙板的应用比例;
A1a──各楼层混凝土外挂墙板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
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1──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
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二)梁、板、楼梯、空调板等其他水平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b=A1b/A1×100%
式中:Q1b──梁、板、楼梯、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
用比例;
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板、楼梯、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
投影面积之和;
A1──各楼层建筑外轮廓面积之和。
其中:
1.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板间宽度不大于300mm 的水平后浇混凝土带面积;
(3)钢结构中的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混凝土梁的计算水平投影面积=梁实际投影面积× 放大系数。放大系数按下列规定取值:
梁预制高度H≤0.35m 时,取1.2;
梁预制高度0.35<H≤0.5 时,取1.5
梁预制高度H>0.5m 时,取2。
3.电梯井道、采光井等建筑洞口、线脚(条)面积可在
A1中扣除。
(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装配式模板时,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c=V1c/V×100%
式中:Q1c──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装配式模板
的应用比例;
V1c──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装配
式模板的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V──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四)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a=A2a/A w1×100%
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五)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b=A2b/A w2×100%
式中:Q2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2b──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或者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
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2──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六)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c=A2c/A w3×100%
式中:Q2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c──各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3──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
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七)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时,应用比例按下式计算:
Q2d=A2d/A w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