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第30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十一单元听课手册答案
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干知识回扣】1.基本矛盾华尔街法西斯国际市场自由放任2.社会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考点二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实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理解:国家干预(或国家宏观调控)。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C[解析]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变化表格为切入点,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观、历史阐释素养,考查学生对表格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29—1931年美国三个行业工人周工资都出现下降,工资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表现,工资大幅度下降说明企业经营很不景气,这是经济危机扩大的表现,故答案为C 项。
A项错误,最低工资标准提出于罗斯福新政期间;B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变化;政府财政支出多少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
考题2C[解析]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
考题3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
设 及其创立经典力学 ”的重要意义。根据 联系
问 体系的意义;洛克 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 所学
民主思想的内容及 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 知识
影响
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关键词句:“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 课本知识:
学精神从欧洲兴起”“理性也能打 启蒙运动;
审 开人类事务之门”;“政治权力是 牛顿经典力
材 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 学体系;洛
阶段总结 专题十二
一、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及启示
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不 背 1929-1933年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
同 点
危机加剧了美国的 景
政治危机
治、经济危机
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不 前提 资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同
对资本主义生产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实质
点
关系的局部调整 正确途径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下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 斯主义的盛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 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模板构建 影响意义类非选题答题模板 【典例展示】
二、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 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 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 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高三历史一轮 第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 文字材料型试题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 五十分。
• 文字材料型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类 题目非常符合高考中“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考查 理念。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 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 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 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一局部文字材料作为 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 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高考试题 来看,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和文字材料型非选择 题两类。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 五十分。
•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思维。以“民主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认。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 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方案和市 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开展生产 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 五十分。
•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 五十分。
•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政策 胡佛反危机失败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新 变化
内容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发展
“新经济”出现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 五十分。
•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立足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政 治经济特点。C项是对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可 以直接排除。苏联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就,关键在于 有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这一制度作保障。在这一体制 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方案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开展。在这一体制下,国 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因此排除A项。这种体制的弊端也一直没有及时纠正才最 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因此排除B项。
新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西方经济的新模式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挫折A卷(word版含解析)
20世纪西方经济的新模式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挫折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其最有力的依据是A.颁布《紧急银行法》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2.面对经济大萧条,改革往往是渡过危机的重要手段,下列组图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最符合史实是A.经济“滞胀”诱发了改革前的危机B.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C.通过国家干预达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D.改革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困境3.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国家公共工程局负责开发了很多公共住房项目。
如1936年7月开工建设的哈莱姆河住宅区计划和1936年9月8日开工的威廉斯堡住宅区计划等。
国家公共工程局开发这些公共住房项目的目的是A.调整企业关系,防止盲目竞争B.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工人权利C.增加工人就业,复苏建筑行业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社会救济4.1946年5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的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
到了1946年底,国家占股份50%以上的公司达130家,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这表明法国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维护了公有制主体地位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1945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
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C.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6.“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课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课件
第48课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1 2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
目录
contents
3 4
研史料实证 通历史解释
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5 6
课时检测·过关练
01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十月革命后,严峻的国内外局势促使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 利。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 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 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 使苏联有可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该体 制日益僵化,使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3.特点
重工业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行单 优先发展_______
经济
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 政治 民主法制 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 不分,个人专权;_________
思想
个人崇拜 之风盛行,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_________
11
第十一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把握 历主义建设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旨概览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俄 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 历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 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 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 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 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 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 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调整的实 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2.罗斯福新政 (1)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 员会的权力等。 ②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 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 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解析 答案
史论链接
⊙苏联经济模式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 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 质量低劣。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 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真题导练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
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
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
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
√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 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时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
业
1929~ 1930年 -12.3
-6.6
193
找错点
抓题眼 答案
对点训练
3.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务部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 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2019高考历史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
考纲要求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这种“独特实验”实际上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答案 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时期
核心考点 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
“三夫” 时代
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
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 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
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史料实证]
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 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他”指的是谁?
答案 赫鲁晓夫
归纳总结
答案
考点深化
1.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 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 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本主 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 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系 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的异同, 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 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8.4% 50% 300万
1/3 2/3 3 000多万
材料二 “是胡佛政府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 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 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 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2.“新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以信息产业为中 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以及经营 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 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 息,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4)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总结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知识网络时空定位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三、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垄断组织产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各国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国有企业的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滞胀”后,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近现代史上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1.近现代史上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类型近代西方模式(英国为代表)现代西方模式(美国为代表)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绝对主导,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自下而上推动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推动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国家引导下开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资本主义大农场全盘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自由放任,少干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全面干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行政命令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结合)2.对近现代史上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1)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能照搬,应立足国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10.29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课件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 对这一模式弊端的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国营企业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______________的经 营自主权,运用重经工业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②注重发展军_事_实_力_______,特别是军事工业。
(2)结果军备竞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 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 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 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斯大林为实现 工业化而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 措施。
【信息解读】 史料一表明苏联要走一条与资 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恰恰相反的工业化道路。史 料二说明在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斯大
【提示】 (1)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 维埃政权。
(2)措施:农业集体化。积极:为苏联发展重工业 提供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 苏联工业化进程。消极:从农民身上收取的太多,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不协调。
2.概念辨析: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不同背景下 出现的,新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否定,但两者还是具有相同点,都是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一度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新经济政策的“新”与“变” (1)调整了生产关系,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 多种所有制形式。 (2)分配形式发生变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 允许自由贸易。 (3)梳理了一条“小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 样的发展思路。 (4)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0讲 从“战时共产主
K12课件
28
提升点三 单列视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一五”“二五”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比较
K12课件
29
史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 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 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 购农庄的产品。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 13.2%,土豆 7.5%,牛肉 5%。
K12课件
6
(2)意义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②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K12课件
7
3.从 3 大视角理解斯大林模式
工业 建设
经济 体制
农业 建设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 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K12课件
15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 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提示]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变化:由直 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K12课件
11
史料二 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 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 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 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 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 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某某一中高三月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斯大林开始探索工业化建设模式,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D项是长期目标,排除。
2.(2020·某某高三月考)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
由此可见( A )A.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B.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D.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解析:根据“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可知,列宁反对商品经济和私营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并恢复商品贸易,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战争的胜利,C错误;D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 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 是成功的。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取消一切自由贸 废除实物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
易,一切生活必需 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 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 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 经济。
三、[中外关联]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斯大林模 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所有制 生产资料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形式 公有制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优先发展 农、轻、重按比例协
道路 重工业
调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业生 产形式
集体化农 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私有 制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资本主义大农 场
经济 体制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 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政治 制度
苏维埃代 表大会 制,一党 制,终身
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两院制、内阁
制等
知识“路线图”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含2018最新模拟题):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佛山二模,34)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反映了()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2.(2017·青岛二模,34)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3.(2017·河南六市二模,34)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A.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4.(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34)《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B.科技革命的推动C.政治制度的创新D.侵略战争的刺激5.(2018·江西高三调研,34)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全国卷]——五年全国卷引领考向
一、体现史鉴功能——弘扬家国情怀
1.(2017·全国卷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D[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错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各有优劣,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B项错误;据材料“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不同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或修改,并非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受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对历史叙述有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
]
二、再现历史现象——注重历史解释
2.(2016·全国卷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B[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C 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并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
]
[地方卷]——两年地方卷借鉴创新
3.(2018·江苏卷·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C对:根据题干所述举措可知,当时苏联撤销部分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经济行政区,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相应的经济行政区,其主要意图在于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A错:当时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错:赫鲁晓夫时期仍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D错:材料所述举措只是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并没有进行所有制的改革。
]
4.(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
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C[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爆发,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受到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影响,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 5.(2017·海南卷·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
B[俄囯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1918年夏到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苏联经济整体上发展很快,特别是重工业,故C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
[模拟卷]——两年模拟卷仿真热身
6.(2019·广东广州模拟)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
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
由此可知,当时( ) A.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D.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D[结合所学,1921年3月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A项错误;1928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促使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故B项错误;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C项错误;由材料“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可知列宁提出了农业集体化改造的设想,故D项正确。
]
7.(2019·江西上饶模拟)1925年,苏联谷物的总产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但畜牧业还低于革命前的水平。
工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0%。
这说明当时苏联( )
A.迫切要求改变经济体制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
C.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止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
B[根据所学得知,新经济体制在当时是符合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1925年前后,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前后才被逐渐废止,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D项错误。
] 8.(2019·河南濮阳模拟)如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如图说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
B.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C.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D.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C[根据题目中柱形图的变化得出:从20年代到3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从30年代到5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A项表述不全面,错误;B项表述不全面,错误;结合所学知识,20到30年代经济增长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0到50年代经济下降是因
为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全面,错误。
]
9.(2018·湖北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A[据漫画内容,西方对1928年苏联提出的五年计划嘲笑而1933年在苏联成就面前低下头可知,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国家干预的优越性,故A项正确;苏联漫画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据材料“不切实际的幻想”可知西方对苏联进行了嘲笑,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是1945年二战以后,与材料“193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